§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2201709201800
DOI 10.6846/TKU.2017.00259
論文名稱(中文) 烏克蘭對俄關係:抗衡與扈從
論文名稱(英文) Ukraine 's Relations with Russia: balancing and bandwagon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陳捷峰
研究生(英文) Chieh-Feng Chen
學號 6033302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1
論文頁數 7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何思因
委員 - 冷則剛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抗衡
扈從
烏克蘭
俄羅斯
貿易
克里米亞
關鍵字(英) balancing
bandwagoning
Ukraine
Russia
trade
Crime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國際政治的體系之下,小國在面對大國時往往是弱勢的一方,也較少人重視。要全面了解國際政治運作除了探討大國間的政治運作之外,小國與大國之間的互動也同樣重要。小國與大國間若有複雜的關係拉扯更容易成為國際政治上的一波漣漪。擁有地緣關係與複雜利益牽扯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乃是小國與大國之間相當好的例子。尤其俄羅斯面對烏克蘭與烏克蘭面對俄羅斯可說是截然不同的情況。以抗衡、扈從兩種概念作出發點,討論烏克蘭如何在抗衡與扈從間面對俄羅斯。
烏克蘭與俄羅斯不論是在文化上或經濟上關係深厚,自獨立以來烏克蘭便不斷尋求擺脫俄羅斯影響力的方法。但在俄羅斯視烏克蘭為禁臠的情況底下,加上烏克蘭經濟貿易與俄羅斯連結頗深,始終無法有效擺脫俄羅斯的影響。本文先從大國俄羅斯如何對付周邊小國談起,用多種手段讓其他小國扈從俄羅斯。在從烏克蘭角度討論對俄羅斯的態度為何難以改變。最後談到2014年爆發的克里米亞事件以及事件爆發後的關係變化。本文試圖透過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關係的變化來了解小國如何面對大國,以及遇到重大事件時小國如何拉攏其他大國來應對。提供小國更多元的生存之道。
英文摘要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 usually put too much strong on the powers so that we are hardly to discover a character of small powers and no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ctually, the key point of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to search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big state and a small state. It is complexity, but it makes us to clarify the secret of powers. The more it is complexity, the more it is valuable. In order to dig out the valuable thing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Ukraine and Russia is the considerable example. First of all, no matter how Ukrainians view Russia or Russia view Ukrainians; we can know that there are the strategies of balancing and bandwagoning within them. Therefore, the concepts of balancing and bandwagoning will be focused on my paper. In addition, Ukraine and Russia had the similarities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economic because Ukraine was a part of Soviet Union. Since Ukraine had been an independent country, Russia used statecraft to push small states to bandwagon itself and influence the internal conflict in Ukraine. Then, Ukraine is going to be no strengthens to against Russia. Sooner or later, Russia’s military intervened Ukrainian territory of Crimea in 2014. Finall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is how the diversity situation happened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 to argue how the small states can answer and react to the powers’ action, and to provide how the small states play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略	                 8
第一節  獨立國家國協	                 8
第二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經貿關係	        12
第三節  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政策	        18
第四節  小結	                        27
第三章  烏克蘭的對外貿易依存	        28
第一節  烏克蘭的出口概況	                28
第二節  烏克蘭的進口概論	                37
第三節  烏克蘭天然氣管線問題	        40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克里米亞衝突	                42
第一節  克里米亞簡介	                42
第二節  2013年11月~2014年克里米亞衝突	45
第三節  克里米亞事件後續發展	        50
第四節  小結	                        53
第五章  大國對克里米亞事件之態度與影響	54
第一節  美國	                        54
第二節  歐盟	                        56
第三節  中國	                        60
第四節  俄羅斯	                        61
第五節  小結	                        64
第六章  結論	                        67
第七章  參考文獻	                        69

圖目錄
第二章	
圖1:俄羅斯佔烏克蘭出口比例(百分比)	16
圖2:俄羅斯佔烏克蘭進口比例(百分比)	17
圖3:天然氣管線分佈圖	                23
圖4:北溪管線圖	                        24
圖5:2014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國家比例	25
圖6:南溪天然氣管線圖	                26
圖7:通往土耳其管線路線圖	                26
第三章	
圖1:烏克蘭2005至2014年GDP總量	        29
圖2:烏克蘭2005-2014年金屬製品出口比例	34
圖3:烏克蘭2005年-2014年礦產出口比例	34
圖4:烏克蘭2005年-2014年機械產品出口比例	35
圖5:2005-2014年烏克蘭進口燃料來源國比例	38
第四章	
圖1:克里米亞地理位置	                43
圖2:烏克蘭人口組成與2010年大選分佈	44
圖3:烏克蘭與克里米亞地區的民族認同	        47
圖4:烏克蘭東部衝突主要城市	        50
圖5:烏克蘭2013年第三季至2016年第一季外國直接投資金額	                    
                                        52
第五章	
圖1:2010-2014年歐盟天然氣進口比例	        58
圖2:2010-2014年歐盟石油進口國比例	        58
圖3:俄羅斯2014年第一季-2016年第二季外國直接投資	62
圖4:2013-2016年盧布對美元走勢圖	        63
圖5:俄羅斯物價通膨率(2014.07-2015.12)	52
圖6:大國關係圖	                        65
圖7:大國關係圖2	                        66
 
表目錄
第二章	
表1:各共和國進出口數額(1989年)	        14
表2:俄羅斯佔獨立國協成員進出口比例(1996-1999年)	15
表3:烏克蘭出口比例	                15
表4:烏克蘭進口比例	                16
第三章	
表1:烏克蘭2005年-2014年進出口金額	        30
表2:烏克蘭貿易依存度(2005-2014年)	30
表3:2005-2014年烏克蘭進出口前五名產品	31
表4:烏克蘭2005-2014年產品出口品項金額	32
表5:烏克蘭2005-2014年產品進口品項金額	37
第五章	
表1:俄羅斯2014年第一季至2016年第二季外國直接投資金額	                  
                                        6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資料
(一)專書:
C.3.日茲寧(俄)著。王海運、石澤譯。《俄羅斯能源外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David Mackenzie、Michael W. Curran合著,蔡百詮譯,《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A History of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Beyond),台北:編譯館,民84年。
Hans J. Morgenthau著,徐昕、郝望、李保平譯。《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縣:立緒文化,民國87年。
木村泛著。王煒譯,黃曉勇審譯。《普京的能源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
王承宗著。《烏克蘭史西方的梁山泊》,臺北市:三民,2006年。
王傳照著。《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臺北市:幼獅文化,民國91年。
石之瑜著。《民族主義外交的困境》。臺北市:世界書局,1995年。
吳玉山、包宗和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2012年。
吳玉山著。《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
吳玉山著。《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臺北:正中書局,民國85年。
吳志中主編。《放眼看歐洲》。台北:歐洲聯盟研究協會,2006年。
李明主編。《普欽執政下的俄羅斯》。臺北市:五南,2015年11月。
沈有忠、吳玉山主編。《權力在哪裡?從多個角度看半總統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12年。吳玉山著。《俄羅斯轉型1992~1999》。臺北市:五南,民國89年。
版社,2013年。
施正鋒主編。《動亂中的烏克蘭》。台北市: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年。
苗永序著。《各國政府制度及其類型》。台北市:專上圖書出版,民國85年2月。
范建中。《當代俄羅斯:政治發展進程與對外戰略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范建中等著。《當代俄羅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翁明賢、林德澔、陳聰銘著。《歐洲區域組織新論》。臺北市:五南,民83年。
張亞中。《小國崛起,轉捩點上的關鍵抉擇》,臺北市:聯經,2008年。
畢英賢主編。《俄羅斯》,臺北市:政大國關中心,民83年。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郭連成著。《俄羅斯經濟轉軌與轉軌時期經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鄒忠科、沈娟娟、蔡裕鎮著。《歐洲聯盟史》。臺北市:五南,2011年。
趙威。《俄羅斯史綱要》,臺北市:明文書局,民84年。
劉從德主編。《地緣政治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著。《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臺北市:雙葉書廊,2014年。
歐陽承新主編。《Q&A蘇聯經濟》。臺北市:商周文化,民國80年。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東歐中亞政治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鄭羽、蔣明君主編。《普京八年:俄羅斯復興之路(2000~2008)》。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5月。
鄭良瑩著。《前進俄羅斯必讀》。臺北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民國92年10月。
魏萼主編。《變局中的蘇聯:邁向國協之路(下)》。臺北市:中蘇經濟發展協會,1992年。

(二)學位論文
施力權,《克里米亞在烏俄關係與烏克蘭內外政策中地位之研究1991~2009》。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新北市:淡江大學,2011年。
徐于芬,《俄羅斯與獨立國協區域經濟整合之研究-以歐亞經濟共同體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俄羅斯組,新北市:淡江大學,2014年。
章凱婷,《俄烏天然氣爭議與歐盟角色之研究》。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新北市:2011年。
蕭雅文,《美俄地緣戰略競合-以北約東擴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新北市:淡江大學,2011年。
(三)期刊
S・赫德蘭,〈在烏克蘭問題上制裁俄羅斯有無意義及效用?〉,《俄羅斯研究》。第1期,2015年。
王承宗,〈俄羅斯對近鄰國家的經濟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2期,1994年12月。
王榮川,〈小國的政治安全與政治作戰-以芬蘭與新加坡為例〉,《國防雜誌》,第23卷第6期,2008年。
尼古拉・特魯別茨科伊,〈論烏克蘭問題〉,《俄羅斯研究》。第3期,2014年。
米軍、黃軒雯,〈當前烏克蘭經濟形勢及影響因素分析-兼論中烏經貿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4期,2011年。
余建華、孫霞,〈俄烏天然氣爭端反思〉,《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3期,2010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面對強鄰時的策略抉擇(上)〉,《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2期,1997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面對強鄰時的策略抉擇(下)〉,《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3期,1997年。
吳玉山,〈顏色革命的許若與侷限〉,《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2期,2007年。
吳雪鳳、曾怡仁,〈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能源戰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問題與研究》。第53卷,第2期,民103年6月。
吳傳國,〈嚇阻在國家安全戰略上的運用與實踐-兼論小國嚇阻之道〉,《國防雜誌》,第24卷第2期,2009年。
李玉珍,〈俄羅斯對「獨立國協」政策的演變〉,《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民85年。
李秀蛟,〈烏克蘭危機中的政治算術〉,《俄羅斯研究》。第1期,2015年。
李揚,〈烏克蘭危機下俄歐能源關係與能源合作:基礎、挑戰與前景〉,《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5期,2015年。
沈莉華,〈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恩怨解讀〉,《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第1期,2013年。
亞洲研究中心,〈國際油價重挫與盧布危機-論俄羅斯的現況與未來挑戰〉,《亞洲金融季報》。春季號,2015年1月。
亞歷山大・利布曼,〈烏克蘭危機、俄經濟危機和歐亞經濟聯盟〉,《俄羅斯研究》。第3期,2015年。
明居正,〈橙色革命在烏克蘭〉,《台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1期,2007年3月。
林祖嘉,〈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依存度之研究〉,《大選後兩岸經貿事務研會》。
況正吉、宋鎮照,〈從國內政治與國際因素分析烏克蘭危機〉,《全球政治評論》。第53期,民國105年1月。
洪美蘭,〈烏克蘭事件及其意涵〉,《戰略安全評析》。第108期,民國103年4月。
紀舜傑,〈烏克蘭的國家認同-民族、民主、與地緣政治之作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3期,2015年。
孫超,〈分離的國際化及其演進:南奧塞提和烏克蘭東部地區分離情勢之比較〉,《俄羅斯研究》。第3期,2014年。
徐坡岭、肖影、劉來會,〈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經濟危機的性質及展望〉,《俄羅斯研究》。第1期,2015年。
殷紅,〈俄羅斯經濟形式與政策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3期,2014年。
馬洪喜,〈美國主流媒體對烏克蘭危機事件的報導-以2014年2~3月《華盛頓郵報》為例〉,《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2015年。
張弘,〈社會轉型中的國家認同:烏克蘭的案例研究〉,《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2010年。
張弘,〈烏克蘭政治變遷初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5期,2013年。
張弘,〈試析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中的經濟因素〉,《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2009年。
張宏莉、張玉豔,〈烏克蘭俄語地位探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1期,2012年。
梁強,〈美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戰略目標-基於美烏關係的分析(1992~2014)〉,《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2015年。
梁強,〈烏克蘭危機的前景、影響和中國的應對-”烏克蘭危機走向及對大國關係的影響”學術研討會綜述〉,《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3期,2015年。
畢洪業,〈烏克蘭政局動盪背後的俄美利益博奕〉,《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1期,2008年。
畢英賢,〈獨立國協的形成與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0期,1995年。
郭武平、劉蕭翔,〈烏俄天然氣之爭對烏克蘭政局影響之探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
陳小沁,〈俄羅斯能源政策及相關熱點問題評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3期,2014年。
陳小沁,〈透析俄羅斯能源外交的地區實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5期,2010年。
陳新明、劉在波,〈歐洲政治中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2015年。
馮紹雷,〈美國對俄羅斯問題的決策爭議和認知差異〉,《俄羅斯研究》。第2期,2016年。
楊三億,〈前蘇聯地區內部改革與對外政策偏好關係:以烏克蘭、白俄羅斯與摩爾多瓦為例〉,《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3期,2009年。
廖福特,〈大英國協與國際法〉,《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0卷,第3期,2013年。
趙威,〈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期,1995年。
蔡榮祥、石鵬翔,〈總理總統制與政治穩定:以烏克蘭、羅馬尼亞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47期,2011年。
龍雲飛,〈烏克蘭經濟限於困境的原因及未來走勢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2012年。
魏百谷,〈烏克蘭與俄羅斯經貿關係的變遷與展望〉,《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8卷第3期,2012年。
嚴震生,〈「芬蘭化」的歷史經驗與兩岸關係發展之比較〉,《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2期,民國84年12月。
蘇秀法,〈「『芬蘭化』」和『丹麥化』陰影下的歐洲〉,《問題與研究》。第20卷,第5期,1981年。
(四)官方文件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烏克蘭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民國90-93、95年。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俄羅斯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民國90-93、95年。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市場調查報告-俄國開放:對外經濟關係新策略〉。台北市:民國81年。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市場調查報告-烏克蘭總體政經現況(1992)〉。台北市:民國81年4月。
二、英文資料
(一)專書
Ilya Prizel , National identity and foreign policy : nationalism and leadership in Poland, Russia, and Ukrain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Drezner, Daniel W., The Sanctions Paradox, New York: Cambridge, 1999.
Abdelal, Rawi, National Purpose in the World Economy,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5.
Yahanan, Cohen, Small nations in Time of Crisis and Confrontation,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Rosecrance, Richard and Stein, Arthur A. eds, The Domestic Base of Grand Strategy,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二)、期刊
Alexander Gorobets, “An independent Ukraine: Sustainable or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1(2008).

Allen C. lynch, “The influence of regime type on Russian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West”,”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9(2016).

Artem Iovenko, “The 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National Party of
Ukrai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All-Ukrainian Union“Freedom,” in 1990-2004,”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8(2015).

Charles R. Wise and Trevor L. Brown,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Ukrain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32, pp. 23-44(1999).

Frank C. Thames, “Searching for party effects in post-communist Ukrain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38(2005).

F.Stephen Larrabee, “Russia, Ukraine, and central Europe: the return of geopolit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3. no.2(2010). 

Karina V. Korostelina, “Ukraine twenty years after independence: Concept models of the society,”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6(2013).

Karina V. Korostelina, “War of textbooks: History education in Russia and Ukrain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3(2010).

Lenka Bustikova, “Voting, identity and security threats in Ukraine: who supports the Radical ”Freedom“ Party?,”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8(2015).

Mykola Riabchuk, “Ukraine’s ‘muddling through’: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stcommunist transitio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5(2012).

Paul D’Anieri, “Ukrainian foreign policy from independence to inertia,”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5(2012).

Paul D’Anieri, “Nowhere nation or better life? Ukraine’s past and futur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5(2014).

Povilas Zielys adn Ruta Rudinskaite, “US democracy assistance programs in Ukraine after the Orange Revolutio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7(2014).

Robert S. Kravchuk and Victor Chudowsky, “Ukraine’s 1994 elections as an economic event,”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38(2005).

Taras Kuzio, “Regime type and politics in Ukraine under Kuchma,”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38(2005).

Taras Kuzio, “Nationalism, identity and civil society in Ukraine: Understanding
the Orange Revolutio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3(2010).

Taras Kuzio, “Twenty years as an independent state: Ukraine’s ten logical
inconsistencies,”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5(2012).

V.B. Pastukhov, “Ukraine Is Not with Russi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trategic Miscalculations in Russia’s Policy Toward Ukraine,”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 Vol. 44, no. 2(2006).
三、其他
(一)中文報紙媒體
BBC中文網
中央社
中央廣播電台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紐約時報中文網
貿協全球資訊網
新華網
醒報
蘋果日報

(二)英文報紙媒體
BBC
(三)網站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EIA
The World Bank
Trading Economics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