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2200917434100
DOI 10.6846/TKU.2009.00178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縣國民中學初任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aipei County novice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王美子
研究生(英文) Mei-Tzu Wang
學號 7957200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07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洪啟昌
委員 - 楊國賜
委員 - 吳政達
關鍵字(中) 國民中學校長
國民中學初任女性校長
家長會
互動
關鍵字(英)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
novice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inter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民中學初任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關係,係以訪談方式逐步切入訪談主題,採質性研究方法,分別訪問三所分屬大型、中型、小型學校的初任女性校長以及家長會代表。藉由訪談的過程,試圖歸納分析訪談內容,以詮釋本研究擬欲探討之家長會的自我認知、不同性別的校長在互動上的差異以及實際互動經驗的描述等等問題,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研究參考。
    根據研究目的與訪談內容,本研究綜合分析臺北縣國民中學初任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關係,在初任女性校長部份,有以下四點共識:
一、家長會在學校教育中的定位是支持與夥伴的角色。
二、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知能不足,參與程度亦有待加強。
三、性別對校長與家長會的互動影響不明顯。
四、女性特質在與家長會溝通上具有正面效果。
    在家長會代表部分則有以下四點共識:
一、家長會在學校事務中的定位是協助與監督的角色。
二、家長參與校務的情形有待加強。
三、性別非家長會對校長評價之關鍵。
四、家長會可彌補女性校長社交手腕之施展限制。
    最後得出之研究結論,分述如下:
一、學校規模對家長會與初任女性校長的互動關係影響程度有限。
二、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會參與校務的程度均有待加強。
三、家長會與初任女性校長對家長會的角色定位不同。
四、家長會對初任女性校長的評價不受性別限制而是取決於專業能力及有助於互動的人格特質。
五、尊重有助於互動並帶來組織學習成長。
六、以意見溝通、活動參與、資源互享、合作支持及服務學習為主要互動方式。
七、互動類型歸納為和諧型、積極型及保守型。
最後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初任女性校長、家長會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英文摘要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ovice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It approaches the subject gradually by way of interview,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visits novice female principals of 3 scale of schools: large-scaled, medium, small junior high school as well as its’ PTA. According to interview process, the study attempts to summary the analysis of interview content, interprets the self-cognition of PTA, interaction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ender of principals as well as description of actual interaction experience and so on questions by the research. Finally,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According to research purposes and interview content, the stud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ovice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PTA. For novice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here are 4 recognitions as below:
1. The position of PTA in school is the role of support and partner. 
2. Parents do not have enough capacity to participate school activities and have to enhance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3. Gender does not make obvious influence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principals and PTA.
4. It has positive effect for female characteristics in communication with PTA .
    There are also 4 recognitions for PTA as below:
1. PTA is the role of assistance and supervision in school activities.
2. Th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ng school activities for parents has to be improved.   
3. Gender is not critical point for PTA to evaluate principals. 
4. PTA can make up for female principals in insufficiency of social skill.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below:
1. The influence is limited for the size of school to interaction between novice female principals and PTA .
2. It has to be improved to participate school activities for PTA that belongs to different scale of schools.
3. It is different for PTA and novice female principals to annotate the role of PTA.
4. PTA does not judge female principals by gender; it depends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good for interaction.
5. Respect is good for interaction and it can bring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6. Communication of views, participation, resource-sharing, cooperation and service-learning are the main ways of interaction.
7. There are 3 types of interaction: harmonious type, positive type and conservative type.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novice female principals,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for refer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家長會組織及其與學校教育之關係9
第二節 校長之溝通角色與行政作為27
第三節 女性校長之領導特質與相關研究40
第四節 校長與家長會之互動關係6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69
第二節 研究架構72
第三節 研究對象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74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77
第一節 互動實際經驗之個案分析77
第二節 互動情形之綜合分析98
第三節 初任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之互動方式與類型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1
參考書目128
一、中文書目128
二、英文書目133
附錄
附錄一 臺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自治條例134
附錄二 高雄市公私立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自治條例139
附錄三 臺北縣縣立高中職暨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會設置作業要點143
附錄四 訪談大綱149
圖次
圖1-1 研究範圍說明圖6
圖3-1 研究程序說明圖71
圖3-2 研究架構說明圖72
表次
表2-1 家長會正負功能不同觀點比較表19
表2-2 男性與女性特質的刻板印象48
表2-3 國中小校長性別比率53
表2-4 國中小主任性別比率54
表2-5 女性校長之相關研究55
表2-6 高中職校長人數及分配比率-按性別分60
表2-7 大專校院女性校長人數及比率60
表3-1 臺北縣國民中學初任女性校長任職資料表73
表3-2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7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雲五(1970)。心理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春展(1994)。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文科等人(1995)。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大方(1996)。玻璃天花板:管理女性VS女性領導。台北:時報文化。
朱崑中(1996)。家長會的新定位。北縣教育,13,36-38。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6)。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14-19。
吳清山(1999)。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者良性互動之探究。現代教育論壇,5,1-20。
吳珮菁(2006)。一位國中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惠茹、唐文慧(2004)。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以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為例。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49(2),29-52。
李莉莉(2002)。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元墩(1999)。組織溝通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2(5),121-131。
沈水木(1995)。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2),63-67。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73,40-41。
林志成(1999)。學校行政單位、教師組織曁家長會的定位曁互動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28-59。
林水木(2003)。多元社會變遷下學校家長會組織運作之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28,125-139。
林明地(2001)。精鍊學校行政,實際塑造學校文化。學校行政雙月刊,16,17-25。
林瑩(2002)。我國國民中學女性校長學校公共關係處理。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邱素青(2005)。教師知識管理影響專業發展之策略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武曉霞(2002)。台北縣國中小女性校長領導行為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侯怡楓(1999)。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啟昌(2003)。學校權力結構改變與校長領導因應轉變。學校行政雙月刊,23,69-84。
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鎌德(2001)。法律、道德、民主和法治國家的發展-哈伯馬斯法律觀的析評(上)。哲學與文化,28(2),97-114。
洪明洲(1997)。管理-個案、理論、辯證。台北:華彩軟體。
胡火燈(2000)。楊明國小家長會經營現況與模式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木蘭(1994)。行為科學與管理。台北:三民。
徐易男(2003)。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對我國教育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28,3-15。
高立文(2002)。半邊天-女性領導人成功經驗之探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許籐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台北:五南。
許維倩(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家長會參與校務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皓婷(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明輝。催化領導與學校行政。師大校刊,308,40-43。
張明侃(1998)。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明侃(1998)。家長會參與教育面面觀。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174-222。
張慶勳(200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張宏文、邱文芳(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商鼎文化。
陳珮芳(2004)。一位國小女性初任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瑞玲、鄭芳瑜(2007)。校長評鑑指標之探討。北縣教育,62,79-82。
陳佩英,黃筱晶(2007)。不要叫我「女」校長-女性領導經驗研究。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發展研討會論文發表。
陳淑娟(2000)。幼教實習教師與輔導教師互動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新竹師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常山(1998)。串聯教育合夥人。天下雜誌,11,156-157。
傅立圻(1999)。如何培養高效能的學校行政人員。2008年3月30日取自網站http://home.netvigator.com/~follapki/Eassy。
黃乃熒(2001)。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領導方式與學校目標弔詭管理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36-60。
黃嘉雄(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國民教育雙月刊,40(1),20-23。
黃佳玲(2003)。家長對家長會功能認知及參與校務意願之調查研究-以桃園市國小低年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昆輝(1993)。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黃煥榮(2000)。組織中玻璃天花板效應之研究:行政院部會機關女性升遷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麗蓉(1996)。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端貞、曾玲珉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
葉妮娜(2005)。女性教育行政主管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萬新知(2001)。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49-61。
傑克.威爾許、蘇西.威爾許(2007)。致勝的答案:威爾許為你解開74個事業難題。(楊美齡、胡瑋珊譯)。台北: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2006)
詹智慧(2001)。家長動起來。台北:聯經。
趙靜菀(2002)。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姆.柯林斯(2002)。從A到A+-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秘。(齊若蘭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1)
歐源榮(1995)。國民中學校長組織溝通與行政決定合理性關係之研究。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春榮(1999)。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運作的面面觀。現代教育論壇,5,29-32。
蔡進雄(2003)。論建構式領導的意涵及其對學校行政的啟示。研習資訊,20(2),99-104。
蔡進雄(2004)。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55-59。
蔡秀燕(2002)。國小女性校長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錢幼蘭(2001)。學校組織內溝通之研究-以台南市金城國中為例。教育研究,9,1-10。
賴佳敏(2000)。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薛化元、周夢如(1997)。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37(6),20-29。
顏國樑(1999)。國民小學組織變革的衝擊與因應策略。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1-27。
顏妙芬、方思婷(2006)。危機管理中領導者特質之應用。護理雜誌,53(1),5-9。
羅新興、陳忠虎、陳秀清(2004)。領導者類型、追隨者類型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國軍組織成員為實證對象。國防管理學報,25(2),51-60。
無名氏。網路電子書:人與人的相處。2008年4月18日取自網站:http://mis.im.tku.edu.tw/~rex14a/p&p/mainframe.html

二、英文部分
Crampton, S. M., & Mishra, J. M. (1999). Women in managemen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28(1), 87-106.
Comer, J. P., & Haynes, N. M.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3, 271-277.
Colin, N., & Tony. T. (1992). Managing change in schools. New York: Chapmanand Hall.
Ericson, H. L. (1985). Conflict and the Female Principal. Phi Delta Kappan, 67(4),288-291.
Eagly, A. H. (1992). Gender and leadership style among school principal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1), 76-102.
Fansher, T. A., & Buxton, T. H. (1984). A job satisfaction profile of the female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 in the United States. NASSP Bulletin,68(468), 30-32.
Helgesen, S. (1995). Female advantage: Women’s ways of leadership. New York: Doubleday Books.
Hill, M. S., & Regland, J. C. (1995). Women as educational leaders: Opening windows, pushing ceilings. CA: Corwin Press.
Lueder, D. C. (1998). Creating partnerships with parents: An educator’s guide. Lancaster, PA: Tchnomi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