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2200614453300
DOI 10.6846/TKU.2006.00141
論文名稱(中文) 入世前後中國廣電產業之改變
論文名稱(英文)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after WTO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1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許家禎
研究生(英文) Chia-Chen Hsu
學號 69224030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1-05
論文頁數 12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春山
委員 - 郭建中
委員 - 賴祥蔚
關鍵字(中) 中國大陸
傳媒
電視
廣電集團
傳播政治經濟學
中央電視台
商品化
結構化
空間化
關鍵字(英) Mainland
Media
Televis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CCTV
broadcasting group
commodification
structuration
spatializ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入世)後,做為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傳媒業,面臨逐步開放,國外企業、媒體集團來勢洶洶,中國勢必要做足準備,在入世前後調整整個傳媒產業體制,其中包括組建集團來對抗國外傳媒,以防境外媒體瓜分中國傳媒市場的危機。不過,傳媒在中國還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傳媒集團化更是一種政府行為,而不是經過自然的市場行為,因此,在產權不明的狀況下,往往會造成傳媒企業在經營上的隱憂。

入世後,中國順應全球經濟化潮流與世界接軌,但也小心翼翼維持黨的獨大、一統性。因此如何發展「經濟」、維持黨的「政治」正統性,孰輕孰重?無疑是兩方的拉鋸!本研究使用學者Vincent Mosco在90年代發表的《傳播政治經濟學》,針對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提出著商品化、空間化與結構化三個過程來切入,分析中國當局對整個宏觀傳媒事業與微觀中央電視台的政策,與中國傳媒和央視的對應過程。

比較入世前後,廣電產業確實產生變化,由於大批外資進入投注廣告資金,收視率、市佔率成為各家媒體的生存標的。因此,廣電產業的商品化、品牌化顯得格外重要;為了對抗境外媒體,中國廣電產業的跨媒體,甚至是跨國合作案不斷,中國一方面可以吸取國外傳媒的經營經驗,另一方面也借力使力壯大自己。

此外,中國廣電媒體因應商品化、空間化,改版、體制優化動作頻頻;中國傳媒面向市場仍處於轉型階段,即使政策有所調整,還是僅限於傳媒結構中的中低層,也就是編採與經營階段,以及中國當局行政命令,大於自然優劣淘汰的市場行為。
英文摘要
After China has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the tertiary service media industry gradually opens. Facing the threats from overseas enterprise and the media group, the Chinese must be more prepared. Preparation including adjusting the entire media industry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it joins the WTO as well as setting up the associations to prevent the crisis of overseas media from carving up the Chinese media market. However, the media in China is still a nation enterprise with business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media group is merely a kind of government behavior, not a market behavior that passing through naturally. Therefore, under the ambiguous property right, it often becomes a worry of the media enterprise management.

Since joined into WTO, China orientated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en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world. China cautiously maintains its party’s sole unification. How to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still maintain its ruling legitimacy ought to be the China’s primary issue. This research adopted Vincent Mosco’s publications in the 90's: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give the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contention political economy, and also propose commodification, Spatialization, and Structuration. These are the three processes in analyzing how the Chinese authority deal with the entire macroscopic media enterprise and the policy of the microscopic China Center Television(CCTV), as well as the responses of Chinese media and CCTV .

Compared the tim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has chang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foreign investments in advertisement, the audience rating and market share became vital standards of 
each media. Therefore, the commodification branding of broadcasting industry is especially critical; In balancing with the foreign media, the cross media and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of Chinese broadcasting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China may absorb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foreign media and also take advantage from foreign media to strengthen themselves.

In addition, the changing of program or channel of television and the optimizing system are more common because of the adaptation to commodification and spatialization; Chinese is still transforming its market media. Even though there is a change or adjustment, it is still limited in the middle and bottom of media structure—the copy editor and interviewer layer.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cree of China is more essential than the market that eliminates naturall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6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3

第二章	 中國大陸傳媒的發展過程
第一節	計畫經濟階段—國有財產…………………………………18
第二節	雙軌制階段—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23
第三節	市場經濟階段—獨立自主、自負盈虧……………………28
第四節	全球化經濟階段—傳媒集團化……………………………32

第三章	入世前後中國當局與廣電媒介的關係
第一節	世貿相關原則與中國傳播政策的態度與發展……………38
第二節	商品化—廣電產業角色與功能的轉變……………………46
第三節	空間化—廣電產業的集團化發展…………………………55
第四節	結構化—廣電產業的機制與改革…………………………63

第四章	個案探討—國家級中央電視台
第一節	中央電視台的發展與現況…………………………………74
第二節	商品化—廣告競標與頻道專業化…………………………80
第三節	空間化—集團核心發展……………………………………86
第四節	結構化—節目中心制到頻道制……………………………9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9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11
參考文獻……………………………………………………………112

圖表目次
圖1-1:中國媒介經營發展面臨難題……………………………………6
圖1-2:研究架構圖……………………………………………………14
表2-1:上海1979-1983年廣電系統收支一覽表………………………26
圖3-1: 1996-2002年中國電視頻道數量………………………………48
圖3-2: 1996-2002年中國電視節目播出量……………………………49
表3-1:中國電視廣告增長情況一覽表………………………………49
表3-2:2002年中國廣告營業額分佈…………………………………50
圖3-3:中國傳媒制度結構三層面……………………………………64
圖3-4:2002年廣州市場各類頻道的市場份額………………………69
圖4-1:CCTV黃金時段廣告招標收入變化……………………………8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1.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1996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1997年。
2.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1999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
3.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0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1年。
4.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1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2年。
5.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2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3年。
6.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3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
7.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2004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5年。
8.	丁柏銓,加入WTO與中國傳播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9.	中國大陸綜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陸綜覽,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國92年,9月30日第四版。
10.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組委會、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北京廣播學院主編,中國電視市場報告:2003-2004,北京:華夏,2004年。
11.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2003,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
12.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編,1996年中國廣播電視年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3.	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14.	王宇,「以中央電視台為例,看集團化背景下電視業的發展戰略」,論傳媒改革與發展,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15.	王宇著,鄭保衛主編「以中央電視台為例,看集團化背景下電視業發展戰略」,論傳媒改革與發展,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16.	王志、曲紅著,鄭保衛主編「論我國傳媒集團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論傳媒改革與發展,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17.	王燦發、王佳、侯欣潔著,潘晨光主編,「中國新聞人才隊伍建設」,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2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5年。
18.	胡祖慶譯,政治經濟學導論,台北:五南,1993年5月初版三刷。
19.	朱虹,「中國廣播影視集團化改革及發展趨勢」,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9月第1版。
20.	呂郁女,衛星時代中國大陸電視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台北:時英,2000年5月。
21.	李天鐸,如何整合衛星暨有線電視之發展。行政院新聞局專案研究計畫,1996年。
22.	孟建,「中國廣電業改革的奮進與迷思—對中國廣電集團化進程中<大整合>現象的理論思」考,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北京:新華書店,2003年9月第一版。
23.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6月。
24.	唐世鼎主編,「趙化勇: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內容供應商與經營商」,國際電視媒體高層訪談錄,北京:華藝出版社,2004年1月。
25.	孫旭培,中國傳媒的活動空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26.	孫旭培,當代中國新聞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27.	高安邦,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11月二版。
28.	寇非,廣告.中國,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3年8月。
29.	張同道,媒介春秋—中國電視觀察,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30.	莊曉東主編,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31.	陶鶴山著、鄭保衛主編,「中國傳媒集團化中政府行為的經濟學分析」,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2.	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9年。
33.	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上海:復旦大學,2002年11月第一版。
34.	黃升民主編,中國傳媒市場大變局,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頁前言。
35.	黃升民著,鄭保衛主編,「2002年:媒介產業經營的觀察與視點」,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36.	趙化勇、孟建,電視媒介經濟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
37.	歐陽國忠,中國媒體大轉折,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8月一版。
38.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1994年10月二版。
39.	龍永圖,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年版。
40.	魏永征、黃銘興、丁鳳麟、張麗珍等,上海新聞改革15年,上海:社科院。
41.	願潛,中西方新聞傳播:衝突、交融、共存。上海:復旦大學,2003年3月第一版。
42.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1995年8月。
43.	Vincent Mosco著,馮建三、程宗明譯,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1998年初版。
44.	Vincent Mosco著,胡正榮譯,傳播:在政治和經濟的張力下,北京:華夏,2000年6月一版3刷。


二、	英文書籍期刊
1.	DeFleur, Melvin and Sandra Ball-Rokeach, 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 Longman, c1989, 5th ed.
2.	Leonard L. Chu,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hina’s Media Refor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vol.44, no.3, 1994。
3.	Meisner, Maurice J., Mao's China and after :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New York : Free Press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 c1986.
4.	Picard, Robert G., The Press and the Decline of Democracy: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sponse in public policy,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85.
5.	Pye, Lucian W. ”Communication &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In Moving A Mountain, Honolulu : Published for the East-West Center b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c1979.


三、	論文

1.	王毓莉,,「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對電視事業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96年。
2.	呂郁女,「中共的廣播電視在其現代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3.	賴祥蔚,「中國大陸廣電集團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2001年。
4.	康照祥,「中國大陸報業集團化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2002年。




四、	中文報紙期刊
1.	「CCTV.com全球被搜索率居中國新聞媒體網站首位」,央視國際,2003年4月25日。
2.	「CCTV-5:激情全天候」,北京:中國廣播影視,2005年10月上半月,頁50。
3.	「上海文廣集團大動作頻出,欲稱霸國內傳媒業」,中國青年報,2003年10月15日。
4.	「中國廣播影視集團成立,丁關根表示祝賀」,人民日報,2001年12月7日第四版。
5.	「文化產業湖南篇——沸騰於三湘四水」,湖南日報,2005年7月22日。
6.	王平,「央視:頻道變革」,今傳媒,2005年第11期。
7.	王寅,「央視告別臨時工,主持人持證、製片人競聘」,南方週末,2004年8月6日。
8.	王彩平,「央視娛樂節目靠什麼確保收視高地」,傳媒,2005年8月號。
9.	王毓莉,「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對電視事業經營之影響」,新聞學研究,第57期,1998年7月。
10.	王毓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共大眾傳播」,台北:東亞季刊,第26卷第2期,1994年10月。
11.	冉華、梅明麗,「中國傳媒集團化發展的歷史檢討」,新聞與傳播,2005年第9期。
12.	江耀國,「新加坡電信與媒體產業的發展及解除管制」,東南亞經貿雙月刊,1998年10月30日,第68期2月號。
13.	李岩,「央視改版,暗透媒體經營市場化春光」,中國經營報,2003年6月2日。
14.	李斯頤,「我國大眾傳播業新世紀的發展」,傳媒,2005年第3期。
15.	李斯頤「,蓬勃興旺、任重道遠:綜觀中國大眾傳播業的發展」,傳媒,2005年4月12日。
16.	李景成,「中國廣電集團化進程與多元化經營戰略選擇」,湖北統計與決策,2004年7月10日。
17.	李燕,「電視媒體:立於暴風最前沿」,南方日報,2004年4月22日。
18.	林暉,「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第8卷第2期。
19.	祁海琳,「央視經濟頻道,改版成常態」,中國廣播影視,2005年4月下半月。
20.	禹建強,「央視與省級衛視的廣告博弈」,新聞與傳播,2003年第12期。
21.	胡正榮,「後WTO時代中國媒介產業重組及其資本化結果—對中國媒介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新聞大學,上海:復旦大學,2003年秋季號。
22.	胡光夏,「廣告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法初探」,新聞學研究,第64期,2000年7月。
23.	郁建興、徐越倩,「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新角色」,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24.	徐光春、石宗源、李從軍,「中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談」,北京:新聞與傳播,2003年第3期。
25.	陳力丹,「境內外傳媒的是市場態勢及應對策略」,新聞與傳播,2003年第11期。
26.	陳楫寶、齊薇薇,「央視改革『動真格』,霹靂手段塑頻道品牌」,21世紀經濟報,2005年9月7日。
27.	陳懷林,「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以報業為案例」,新聞學研究,2000年第62期1月。
28.	陸悅,「向專業頻道品牌化發展,央視管理體系『四變二』」,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9月5日。
29.	張海潮,「2003年中國電視廣告市場分析報告」,新聞與傳播,2004年第7期。
30.	景朝陽,「中國新聞傳媒準入制度初探」,新聞與傳播2005年第9期。
31.	童兵,「入世一年的中國傳媒市場格局」新聞與傳播2003年第3期。
32.	童兵,「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中國傳媒格局的嬗變與前瞻」,新聞與傳播,2005年第5期。
33.	趙啟正,「中國傳媒: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新聞記者,2003年第1期。
34.	劉江華,「開播與改版央視改革: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北京青年報,2004年10月19日
35.	劉欣編輯,「國務院發布《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中國廣播影視,2005年9月上半月。
36.	鄭子軒、沈曉飛,「央視標王今年花落誰家?」,南方日報,2004年11月17日。
37.	賴祥蔚,「中國大陸廣播影視集團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廣播與電視2002年1月第18期。
38.	賴祥蔚,「湖南廣電集團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國大陸研究,2003年7、8月,第46卷、第4期。
39.	謝耘耕、黨芳莉,「中國電視廣告競爭新格局」,新聞界,2005年第1期。
40.	鍾志平、王炎炯,「制播分離—電視業改革的必然選擇」,電視研究,1999年第9期。


五、	網頁
1.	「1000億付費電視市場,如何轉為『真金白銀』?」,中國產經新聞報,新華網,2003年11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11/14/content_1178752.htm
2.	「7月份央視廣告收入再創新高」,雲網2005年8月8日,http://www.yunnan.cn/4394/2005/08/08/670@243117.htm
3.	「入世衝擊內地報業,激烈競爭勢難避免」,香港商報,中國窗網站cnwnc.com,2001年10月15日。
4.	「十年影響我國期刊業的十件大事和十大法規」,人民網,2005年3月8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3227132.html
5.	中元,「收視效益『雙管』齊下,中央電視台全新改革」,新華網,2005年10月10日。
6.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網站。 http://www.smg.sh.cn/
7.	「世界性質廣電集團不再批准組建,明年重在農村及電影」源於國家廣電總局網站,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4/Dec/736223.htm
8.	「央視改革震動業界:主持人持證製片人開考」,四川在線,2004年8月6日。http://cn.ent.yahoo.com/040805/127/24rzg.html
9.	「央視:『三板斧』改革震驚業內」,傳媒視線第16期,2004年11月16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6/35811/2991386.html
10.	「淺談中國大陸影視廣告」,論文資料E網,http://www.eliu.info/j36.asp
11.	「黃勇:如切如搓廣電曲,亦官亦學真本色」,人民網,2004年10月8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7734/39159/2903474.html
12.	「傳媒湘軍——中國傳媒業的奇葩」,傳媒視線,第84期,2005年9月8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99/3679387.html
13.	「網上見真章,歐美文化大戰一觸及發!」,自由時報,94年4月1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17/today-int1.htm
14.	「廣電集團化下,中國廣播要先做強」,中廣網,2003年10月18日,http://www.cnr.cn/home/column/gbforum/zongshu/200310180098.html
15.	「廣電總局:我國將大力推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3/03/content_1341784.htm,2004年3月3日。
16.	中元,「收視效益『雙管』齊下,中央電視台全新改革」,新華網,2005年10月10日。
17.	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網站,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簡介,http://www.sarft.gov.cn
18.	王晶,「文廣傳媒的胃口」,經濟觀察報,2004年4月1日,http://www.eobserver.com.cn/ReadNews.asp?NewsID=8592
19.	王朝陽、孫菁,「央視上演廣告招標戰」,新華網,2004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11/19/content_2236946.htm
20.	王琳娜,「央視收視份額再創新高,去年廣告收入突破80億」,瀋陽今報,2005年8月18日。http://article.joyba.com/html/2005-02-18/7490.shtml
21.	王學文,「中國傳媒結構與市場份額分析」,中國網引述新華網文章節選,2004年2月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4whbg/504166.htm
22.	冉王君,「中國電視產業經營研究」,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網站,2002年7月31日。http://cddc.net/shownews.asp?newsid=1403
23.	朱虹,「中國廣電產業的發展」,人民網2004年12月14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35928/37732/3054806.html
24.	作者不詳,「央視改革背後」,中國新聞研究中心,2004年10月13日。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6837
25.	作者不詳,「央視品牌化改革:廣告營銷再現搶購熱潮」,南方網,2005年9月5日。http://gd.southcn.com/gghz/ld/200509050063.htm
26.	余躍,「CCTV-1變臉的前世今生」,節目雜誌;人民網2004年10月11日。
27.	呂書練,「海外傳媒系列:中國廣電集團是企業化經營?還是權力集中化」,香港:傳媒透視,2002年4月號,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204.html
28.	李佳鵬、勾曉峰、謝立群,「央視品牌化—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經濟參考報,2005年9月28日。http://ent.icxo.com/htmlnews/2005/09/28/679169_0.htm
29.	李若愚,「廣電系統35家平面媒體將整合成中國目前最大傳媒集團」,中華讀書網,2003年1月27日。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30127/200301270003.html
30.	李景成,「中國廣電集團化進程與多元化經營戰略選擇」,武漢聲屏,2003年第6期,12月20日出版。http://www.whradio.com.cn/col95/col97/col109/article.htm1?id=1123
31.	肖建兵,「央視廣告競標預測:由競標向集中預售模式演變」,節目,2004年11月3日。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11/03/33@2354526.htm
32.	孟建,「試論中國中央電視台傳播價值的變革」,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網,2003年10月20日,http://www.cjr.com.cn/gb/node2/node26108/index.html
33.	屈獨芳,「電視的複調式發展模式初探——全球化語境下電視的民族化與全球化問題」,全國廣播電視優秀學術期刊,2004年第3期。http://www.chinatv-net.com/tv/sdst/info.jsp?id=29
34.	南方網,「世貿組織的國民待遇原則」,2004年12月1日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china05/wtoh/gywto/200412010881.htm
35.	姜飛,「美國的傳播霸權及其引發的世界範圍之文化保護」。中國網,2005年4月21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qkjc/844479.htm
36.	姜飛,「無國界電視,歐洲的文化保護意識和策略」,對外大傳播,2005年10月,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11/02/content_3719653.htm
37.	胡興榮,「改革開放掀起報業改革」,大報紙時代,人民網,2005年7月13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40528/50410/3539877.html
38.	茅中元,「收視效益『雙管』齊下,中央電視台全新改革」,新華網,2005年10月10日。
39.	孫正一、柳婷婷,「2004:中國新聞業回望」,新華網,2005年1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1/05/content_2418944.htm
40.	孫向輝、黃煒、胡正榮。「2004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年度發展報告」,中國網,2005年2月。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whbg04-05/795890.htm
41.	孫菁、孫嶺等,「經濟半小時:央視廣告招標昭顯明年經濟發展」,四川在線,2003年11月20日。http://www.scol.com.cn/economics/xwzs/20031120/2003112052544.htm
42.	記者孟憲勵、劉瓊,「深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訪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人民日報網路版,1998年10月18日。http://www.people.com.cn/item/zgjgk/zf/sunjiazheng.html
43.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台北:中大,2001年7月9日初版。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9060
44.	崔保國、盧金珠、王敘虹,「改制與轉折:2004-2005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中國網,2005年7月1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chuanmei/904086.htm
45.	章戈浩,「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問題與核心理論,2003年11月17日,文化研究網站,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1828
46.	常永新,「我國傳媒集團的發展與現狀分析」,人民網,2003年3月27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26417/26443/1752521.html
47.	陸地,「2004-2005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05年6月30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chuanmei/903496.htm
48.	張立偉,「中國媒體開放步伐加快,默多克欲與湖南廣電合作」,財經時報,2002年12月16日。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12-16/26/253882.html
49.	張海潮,「中國電視節目市場」,眼球為王—中國電視的數字化、產業化生存,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年6月2日http://book.sina.com.cn/nzt/ele/yanqiuweiwang/4.shtml
50.	張煜,「央視改革及其對中國電視業的影響」,新華網,2005年3月21日, http://www.xinhuanet.com。
51.	陳懷林,「九十年代中國傳媒的制度演變」,二十一世紀(網路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6年6月號,第53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990428.htm
52.	黃升民,「2003:生死存亡數字化」,中華傳媒網,2002年9月25日。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lw_view.jsp?id=580
53.	黃升民、陳素白。「2002-2003:中國廣告業發展報告」,中國網2004年2月。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4whbg/503988.htm
54.	黃勇,「如切如蹉廣電曲,亦官亦學真本色」,人民網,2004年10月8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7734/39159/2903485.html
55.	馮建三,「WTO與電影」,左翼雜誌第2號,1999年12月30日,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200
56.	楊叔進,「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和新貿易協定及其影響」,當代中國研究季刊,1995年第2期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981
57.	楊偉光,「把中國電視業做大做強」,新華網,2003年8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
58.	劉連喜,「建一流網站,創國際品牌—2005年的央視國際網絡」http://www.a.com.cn/cn/wlgggs/index_fy4_5.htm
59.	鄧山,「央視收編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將加速實現」,新京報,2005年7月25日http://www.hc360.com
60.	謝耘耕、王彩平,「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報告(2005年度)」,世界商業評論網,2005年8月26日。http://www.icxo.com
61.	韓永進,「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網,2004年2月。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4whbg/504264.htm
62.	羅霆,「中國傳媒產業進入證劵資本市場現狀研究」, 2003年10月22日,http://www.sina.com.cn
63.	譚芳,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cddc.net/,2004年3月22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