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8200713320400
DOI 10.6846/TKU.2007.00236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職員工作輪調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北部地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mployees' Rotation Inten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 to Job Rotation System,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蔡承佑
研究生(英文) Tsen-Yu Chai
學號 79255010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7-02
論文頁數 1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陳金貴
委員 - 蔡良文
關鍵字(中) 工作輪調
組織公平
組織變革
關鍵字(英) Job Rotatio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han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制度認知、組織公平為自變項,輪調意願為依變項,採用量化研究的方式,以北部地區大學教務處、學生事務處及總務處之專任職員為問卷調查對象,探討此三項變數之相關性,並以大學職員對此三變項之認知為何?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對此三變項是否有差異?制度認知與輪調意願之關係是否受到組織公平的中介影響?等三大問題進行研究,經實證分析後,結果發現:

一、組織公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知覺越高的職員,其輪調意願之「被動意願」及「主動意願」就會越強。制度認知「制度支持」、「制度規範」知覺越高的大學職員,其輪調意願之「主動意願」及「被動意願」就越強。

二、有輪調經驗比無輪調經驗的職員有較高的輪調制度認知;50歲以上比40至49歲以及未滿40歲的職員,有較高的組織公平認知;專科以下學歷比大學學歷以及研究所以上學歷的職員,有較高的組織公平認知;研究所以上學歷比大學學歷的職員,有較高的輪調意願;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的職員,有較高的輪調意願。

三、制度認知透過組織公平影響輪調意願的效果並不顯著。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ff’s perception to the job rotatio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rotation inten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aking the staff’s perception to job ro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rotation inten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samples for this study include the fulltime staffs working at the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and Office of General Affair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more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university staff’s perception of the three variables,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on the three variables, (3)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ff’s perception to the job rotation and rotation inten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higher the staff’s perception to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regarding the “procedure justice”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the higher their “passive intention” or “active intention” will be.
Staffs who have been rotated have higher perception to the job rotation than those who have not been rotated. Staffs aged 50 and above have higher perception to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an those who aged 40 to 49 and those who aged below 40. Staffs who have a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below have higher perception to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an those who have a college education and those who have a graduate school education and above. Staffs who have a graduate school education have higher rotation intention than those who have a college education. Public university staffs have higher rotation intention than private university staffs.
The perception to the system under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does not have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rotation inten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findings, the suggestions for rotation system are proposed as the following:
Promoting the goal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rotation system to the staffs who did not have previous rotation experiences.
Providing the staffs with channels to participate in planning and reviewing the rotation syst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重要名詞---------------------------------------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工作輪調---------------------------------------13
 第二節 組織公平---------------------------------------28
 第三節 輪調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相關研究-----------31
 第四節 大學工作輪調制度現況簡介-----------------------40
 第五節 實施工作輪調的方式-----------------------------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59
 第一節 研究流程---------------------------------------59
 第二節 研究變項與架構---------------------------------62
 第三節 研究假設---------------------------------------64
 第四節 研究工具---------------------------------------65
 第五節 量表預試與題項刪減-----------------------------70
 第六節 問卷調查---------------------------------------78
 第七節 效度與信度-------------------------------------81
 第八節 資料分析方法-----------------------------------86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87
 第一節 樣本分佈情形-----------------------------------90
 第二節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描述性統計分析---90
 第三節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差異性分析-------92
 第四節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相關-------------98
 第五節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分析----102
 第六節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迴歸分析--------113
 第七節 研究結果--------------------------------------119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12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7
 第二節 後續建議--------------------------------------130

參考書目------------------------------------------------133
 附錄一 問卷調查正式量表---------------------------------139
 附錄二 各大學工作輪調辦法-------------------------------143
 
表 目 錄
表2-1-1 工作輪調的內涵-----------------------------------16
表2-2-1 組織公平理論的分類與盛行的支配理論---------------30
表2-3-1 制度認知一覽表-----------------------------------36
表2-3-2 制度規範一覽表-----------------------------------37
表2-3-3 制度公平一覽表-----------------------------------37
表2-3-4 輪調意願一覽表-----------------------------------38
表2-3-5 工作滿足一覽表-----------------------------------38
表2-3-6 制度建議一覽表-----------------------------------39
表2-4-1 國立大學工作輪調法規一覽表(北部地區)-------------47
表2-4-2 私立大學工作輪調法規一覽表(北部地區)-------------48
表3-4-1 制度認知之構面與題項分配-------------------------66
表3-4-2 組織公平之構面與題項分配-------------------------67
表3-4-3 輪調意願之構面與題項分配-------------------------69
表3-5-1 制度認知項目分析結果摘要-------------------------72
表3-5-2 組織公平項目分析結果摘要-------------------------74
表3-5-3 輪調意願項目分析結果摘要-------------------------75
表3-5-4 制度認知正式量表---------------------------------76
表3-5-5 組織公平正式量表---------------------------------76
表3-5-6 輪調意願正式量表---------------------------------77
表3-6-1 問卷發送份數統計表-------------------------------79
表3-6-2 問卷回收統計表-----------------------------------80
表3-7-1  KMO與Bartlett檢定------------------------------81
表3-7-2 因素分析(轉軸後)結果摘要表-----------------------83
表3-7-3 信度分析(內部一致性)結果-------------------------85
表4-1-1 有效樣本個人屬性分佈-----------------------------89
表4-1-2 資料合併後有效樣本個人屬性分佈-------------------90
表4-2-1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描述性統計量表-----91
表4-3-1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制度認知的差異性分析-----------94
表4-3-2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組織公平的差異性分析-----------96
表4-3-3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輪調意願的差異性分析-----------97
表4-4-1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相關分析-----------98
表4-4-2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變項內因素之相關分析-101
表4-5-1 制度認知與組織公平之典型相關特徵值與典型相關係數表
-----------------------------------------------102
表4-5-2 制度認知與組織公平之典型相關顯著性考驗摘要表----103
表4-5-3 制度認知與組織公平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03
表4-5-4 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特徵值與典型相關係數表
------------------------------------------------106
表4-5-5 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顯著性考驗摘要表----107
表4-5-6 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07
表4-5-7 制度認知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特徵值與典型相關係數表
------------------------------------------------110
表4-5-8 制度認知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顯著性考驗摘要表----110
表4-5-9 制度認知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11
表4-6-1 預測輪調意願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14
表4-6-2 第一個複迴歸模式摘要----------------------------116
表4-6-3 第一個複迴歸係數--------------------------------116
表4-6-4 第二個複迴歸模式摘要----------------------------117
表4-6-5 第二個複迴歸係數--------------------------------117
表4-7-1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制度認知變項上之差異表--------121
表4-7-2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組織公平變項上之差異表--------122
表4-7-3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在輪調意願變項上之差異表--------122
表5-1-1 對高等教育組織實施工作輪調制度之具體建議表------130
 
圖 目 錄
圖1-5-1 內部輪調-----------------------------------------10
圖1-5-2 外部輪調-----------------------------------------11
圖2-1-1 組織變革關係圖-----------------------------------19
圖2-1-2 工作設計之發展歷程-------------------------------24
圖2-1-3 組織內調動模式圖---------------------------------27
圖2-5-1 單向調動-----------------------------------------55
圖2-5-2 雙向調動-----------------------------------------56
圖2-5-3 多向調動-----------------------------------------56
圖2-5-4 環狀調動-----------------------------------------57
圖3-1-1 研究流程圖---------------------------------------61
圖3-2-1 研究架構圖---------------------------------------63
圖4-5-1 制度認知與組織公平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105
圖4-5-2 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109
圖4-5-3 制度認知與輪調意願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113
圖4-6-1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因果模式-------------115
圖4-6-2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路徑圖(一)----------118
圖4-6-3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路徑圖(二)----------118
圖4-6-4 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路徑圖(三)----------11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晴媄(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輪調知覺與工作滿足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
久保淳志(1989),能力開發之進行方法。(初版)(陳哲仁譯),臺北:臺華工商。(原著出版年:1982年)
林淑姬、樊景立、吳靜吉與司徒達賢(1994),「報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管理評論,13(2):87-108。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
林慧菁(2001),台商國際企業知識管理與人力資源組織角色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承平(2000),人力發展,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忠萍(2003),我國基層警察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何武恭(2003),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漢雄(2000),組織管理,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初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徐淑琳(2002),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輪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瑋伶(2003),工作動機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期,89-113。
辜文賢(2003),薪酬結構、分配公平與百貨公司專櫃銷售人員工作表現關係之研究─工作經驗、銷售能力與成長需求強度的干擾效應,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凱雯(2002),組織公平、工作自主性與互依性對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員工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陳心田(2002),學歷、經歷與網路─軍人晉升至上校等待時間之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卷4期,33-56。
陳英惠,2005國立大學職員職務輪調意向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貴(2000),建立公務人員輪調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就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三),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陳伯照(2006),學校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垂直衝突關係之研究-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岳(2002),從政府再造析論公務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之理論及實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炳男(2004),「工作設計」在學校經營上的運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1期,119-133。
陳春蘭(2001),從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觀點探討公務人力培訓之研究—以台北市高雄市政府為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衛民(2004),財務職類軍官經歷管理之探討─以財務中心為例,國防部主計季刊,308期。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一峰(2004)我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現況與展望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
黃先鋒、廖敏齡、周澤民(2005),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舆組織承諾相關性之實證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卷4期,107-129。
黃朝盟(1999),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暨政策學報,1期,185-218。
黃淑珺(1997),以質化研究方式探討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弊端,長榮學報,1卷1期,29-48。
溫金豐、錢書華(2002),報酬結構、認知公平與研發人員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某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卷1期,19-35。
曾國鐘(2004),國立大學出納管理內部控制機制之研究─以屏東師範學院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瑞琦(2002),主管領導型態員工人格特質與組織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嘉義市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良文(2006),考試院推動知識管理與人力資源運用之分析,考詮季刊,48期,18-33。
蔡良文(2006),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詮制度,台北:五南圖書。
張秀瑛(2003),工作輪調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宜、王令宜、李怡禎(2003),高等教育全面品質管理績效指標建構之研究,卓越與效能─21世紀兩岸高等教育發展前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研討實錄。
張潤書(1985),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書局。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書局。
鄒莉菁(2003),在職訓練指導員教學意願及績效之探討─以設備及技術維修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翠華(2003),能力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政府組織職能調整後應有的理念,考詮季刊,39,98-114。
楊振昇(2006),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賴燕美(2006),探討組織公平、內部行銷、心理契約、專業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嘉義市警察局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秀茹、林育理、蔡國圳(2005),親屬禁用制度對員工公平知覺與工作態度之關係-以國內某大型製造業為實證,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卷2期,67- 93。


二、外文部分
Adams, J. S. (1965). Toward an Uu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67, p.422-436.
Allred, B. B., Snow, C.C., and Miles, R.E. (1996).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rial car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0, p. 17-27.
Anderson , John C., Milkovich, George T. and Tsui, Anne. (1981), A Model of Intra-Organizational Mo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6, No. 4, p. 529-538.
Banard, C. I. (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ies, R. J., & Moag, J. S. (1986). Interactional justice: Communication criteria for fairness. In B. Sheppard (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 9, p. 289-319). Greenwich, CT: JAI Press.
Campion, M. A., Cheraskin L., and Stevens, M. J. (1994). Career-Related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Job Rotati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7, No. 6, p. 1518-1542.
Comrey, A. L. (1973).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olger, R. (1984). Perceived in justice, referent cognitions, and concept of comparison level.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 14, p. 88-108.
Gay, L. R. and Airasion, P. (2000).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New Jersey: Prentice-Hall.
Greenberg (1987). A Taxonom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p. 10.
Homans, G. (1961).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p. 31-36.
King, M. P., and Triggs, D. D. (2000). Job Rotation. Professional Safety, 45, p. 32-34.
Noe, R. A., and Ford, J.K. (1992). Emerging issue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raining research. In Rowland., K.M. & G.R. Ferris (ed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10, p. 345-384.
Moorhead, G., and Griffin, R.W. (1989). Organisation Behaviour. 2nd ed.,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Tinsley, H. E. A., and Tinsely, D. J. (1987). Use of factor analysi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4, p. 414-42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