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8200713234900
DOI 10.6846/TKU.2007.00235
論文名稱(中文) 新移民家庭子女語言使用情形與認知能力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use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new immigrant families’ childre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蕭慧君
研究生(英文) Hai-Chun Xiao
學號 6921300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7-18
論文頁數 13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柯志恩
委員 - 張景媛
委員 - 李麗君
關鍵字(中) 新移民家庭子女
語言使用
認知能力
關鍵字(英) New Immigrant Families
language use
cognitive abilit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移民家庭語言使用狀況,並進一步探討母子女語言互動對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情形。本研究對新移民家庭的語言使用狀況,以及母子女語言互動情形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新移民家庭之語言使用狀況問卷」,對子女認知能力則使用「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及「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作為研究工具;以就讀台北縣市國小階段新移民子女及外籍配偶為對象,共84對;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成對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移民家庭父親主要使用的語言以台語為主,外籍配偶以國語為主,父母與子女互動最常使用的語言為國語,而多數新移民家庭子女能聽兩種以上的語言。
二、新移民家庭子女非語文認知能力高於語文認知能力
三、外籍配偶教育程度在「子女語言使用狀況」、「子女認知能力」,及「與子女之語言互動頻率」上有其差異。
四、子女的語言使用狀況,對「子女認知能力」及「外籍配偶使用母語與孩子互動」有顯著不同。
五、新移民家庭對外籍配偶與子女說母語的態度,在外籍配偶使用母語與孩子互動的頻率上有其差異。
六、外籍配偶以本國語與孩子互動的「量」越高,在子女認知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七、外籍配偶對其子女從事相關認知能力活動的「質」越多,在子女認知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具體建議,以供教育、社會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of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nd to further discuss how the diversity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 can be affected by parents-children language interactions.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questionnaire inquisition to study the language use of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nd the languag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 research tool is the “questionnaire on language use of new immigrant families.” To observe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 quantitative methods such as “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Third Edition” (TONI-3) and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 (PPVT-R) are applied.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84 pai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foreign mothers from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n Taipei.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d test,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Paired Sample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results received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Fathers in new immigrant families mainly speak Taiwanese, and their foreign spouses use Mandarin at home. The lingu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s most frequently conducted in Mandarin. Most of the children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understand more than two languages.
2.Children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tend to have higher nonlinguistic cognitive abilities than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3.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foreign spouses makes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language use”,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the “frequency of linguistic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
4.There are distinguished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language use for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for “foreign spouses who use mother tongue to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5.New immigrant families’ attitude toward foreign spouses speaking mother tongue with their children makes difference in their “frequency of linguistic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
6.The more “quantity” of linguistic interactions that foreign spouses speak Mandarin to their children, the more distinction appears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7.The higher “quality” of cognitive abilities-related activities between foreign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the more distinction appears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I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thereby proposed several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society and further research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語言與認知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8
第二節 雙語與認知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17
第三節 新移民家庭子女語言與認知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方法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新移民家庭之語言使用狀況	53
第二節 新移民家庭子女非語文與語文認知能力之分析與討論	6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移民家庭在語言使用狀況、子女認知
能力以及母子女語言互動上之差異情形	65
第四節 新移民家庭之語言使用狀況在子女認知能力、母子女語言
互動上之差異情形	81
第五節 母子女語言互動狀況在子女認知能力上之差異情形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6
附錄一:預試問卷	114
附錄二:中文正式問卷	118
附錄三:英文正式問卷	121
附錄四:越南語正式問卷	125
附錄五:印尼語正式問卷	128

表目錄
表2-1 三到八歲兒童的認知能力與特徵摘要表......................13
表2-2 雙語與認知之相關研究.....................................23
表2-3 新移民家庭子女其語言及認知之相關研究....................32
表2-4 學前3~6 歲兒童的發展重點與新移民家庭子女可能的發展危機37
表3-2-1 台北縣市新移民家庭子女之研究樣本人數分配...............40
表3-2-2 台北縣市新移民家庭子女之基本資料........................41
表3-4-1 母子女語言互動量表之預試問卷信度分析...................44
表3-4-2 母子女語言互動量表之正式問卷信度分析...................45
表4-1-1 新移民家庭父母親背景資料統計表..........................54
表4-1-2 新移民家庭父母親語言使用狀況統計表......................55
表4-1-3 外籍配偶本國語之語言程度統計表..........................55
表4-1-4 新移民家庭父母親最常與子女使用的語言之統計表..........56
表4-1-5 新移民家庭子女會說的語言統計表.........................57
表4-1-6 新移民家庭子女會聽的語言統計表.........................57
表4-1-7 新移民家庭對外籍配偶與子女說母語之態度統計表..........58
表4-2-1 新移民家庭子女認知測驗百分等級統計表...................61
表4-2-2 新移民家庭子女兩項認知測驗中得分高低統計表............62
表4-2-3 新移民家庭子女之非語文及語文認知測驗之積差相關矩陣....63
表4-2-4 新移民家庭子女之非語文及語文認知測驗之成對樣本t 檢定分析摘要63
表4-3-1 父親的教育程度與子女語言使用狀況之卡方考驗分析摘要....66
表4-3-2 外籍配偶的教育程度與子女語言使用狀況之卡方考驗分析摘要66
表4-3-3 父親的職業類別與子女語言使用狀況之卡方考驗分析摘要....67
表4-3-4 父親教育程度與其對外籍配偶說母語態度之卡方考驗分析摘要67
表4-3-5 父親的職業類別與其對外籍配偶說母語態度之卡方考驗分析摘要..68

表4-3-6 不同教育程度之新移民家庭父親在子女認知能力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69
表4-3-7 不同教育程度之外籍配偶在子女認知能力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70
表4-3-8 不同職業類別之父親在子女認知能力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71
表4-3-9 母子女語言互動狀況及各層面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72
表4-3-10 母子女語言互動量表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73
表4-3-11 不同教育程度之父親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
..........................................................74
表4-3-12 不同教育程度之外籍配偶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75
表4-3-13 不同職業類別之父親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
..........................................................76
表4-3-14 各背景變項下語言使用狀況、子女認知能力及母子女語言互動
狀況之差異綜合比較.......................................78
表4-4-1 外籍配偶本國語之語言程度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82
表4-4-2 新移民家庭對外籍配偶說母語之態度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82
表4-4-3 新移民家庭子女之語言使用狀況在認知能力上之差異分析摘要83
表4-4-4 外籍配偶本國語之語言程度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差異分析摘要85
表4-4-5 新移民家庭對外籍配偶說母語之態度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差異分析摘要85
表4-4-6 新移民家庭子女之語言使用狀況在母子女語言互動之變異數差異分析摘要
..........................................................86
表4-4-7 語言使用狀況在子女認知能力及母子女語言互動狀況之差異綜合比較87
表4-5-1 母子女互動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0
表4-5-2 外籍配偶用本國語指導作業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0
表4-5-3 外籍配偶用本國語說故事的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1
表4-5-4 母子女母語使用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3
表4-5-5 外籍配偶用母語指導作業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4
表4-5-6 外籍配偶用母語說故事的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95

表4-5-7 母子女語言互動頻率在子女認知能力之差異綜合比較.........95
圖目錄
圖2-1 雙語程度及認知作用之關係....................................19
圖2-2 雙語程度與認知能力之相關情形................................20
圖3-1-1 研究架構圖.................................................39
圖3-5-1 實施程序...................................................5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頁99-127。
石素錦、陳瑞慧(1999)。從認知心理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語言發展─從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談兒童英語學習。課程與教學,3(2),頁1-22。
江淑卿(2001)。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學習潛能評估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3(1),頁47-64。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維譯(1998)。L. S. Vygotsky著。思維與語言。台北:桂冠。
何德華(1995)。雙聲帶與雙語教育。華文世界,77,頁17-34。
吳玉明(2003)。由語言的學習原理探討我國小學一年級的語言課程—以台北市為例。教師之友,44(5),頁82-89。
吳宜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典、蔡崇建、胡心慈、王振德、林幸台、郭靜姿修訂(2005)。L. Brown., R. J. Sherbenou & S. K. Johnsen編製。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柏姍(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2004)。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頁6-12。
吳敏而(1995)。語言的發展。載於蘇建文等箸,發展心理學(頁221-266)。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舒靜(2004)。台灣外籍新娘分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珍編譯(2004)。R. S. Siegler著。兒童認知發展:概念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清山譯(2002)。R.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雅雯(2000)。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施炳華(1998)。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39(3),頁1-6。
徐速(2003)。兒童語言發展研究的新進展,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4(4),頁,74-77。
翁慧雯(2004)。搭起學習的另一座橋-以外籍配偶子女進行課後輔導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珍妦(2004)。美濃地區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調查暨其國客雙語能力與智力之相關探討。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佩足、陳小云(2003)。外籍新娘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頁68-75。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敏(1996)。從社會互動看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對幼教之啟示:皮亞傑與維高斯基對話錄。台北:市立師範出版。
陳淑琴(2000)。幼兒語言發展與語言獲得理論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頁93-111。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宣範(1999)。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琬玲(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台北:教育部統計處。
教育部統計處(2006)。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07年2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3.htm
陸莉、劉鴻鑲修訂(2002)。L. M. Dunn & L. M. Dunn編製。修定畢保德圖畫     詞彙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子方譯(1989)。D. G. Singer & T. A. Reyenson著。小腦海中的世界。台北:允晨。
張正芬、鍾玉梅(1986)。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量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中心。
張欣戊(1995)。也談雙語教學。華文世界,77,頁12-16。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家禎(1998)。南台灣外籍新娘家庭功能、幸福感與相關因子之探討。(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
張淑猜(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本國國語文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社交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配偶子女。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萬新譯(2003)。J. Duwei著。天才兒童的思維訓練。台北:上游出版社。
張慧貞(2004)。外籍配偶子女數感表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君(2003)。單語幼兒與雙語幼兒之智利、創造力、族群自我認同之關係比較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1-2413-H-024-014)
張顯達、彭淑貞(2000)。雙語類型與詞彙學習策略的關係。漢學研究,18,頁425-442。
葉玉玲(2005)。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郁菁(2004)。國際婚姻家庭的因文化適應~以東南亞、大陸與歐美外籍配偶家庭的比較:以台南市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7,頁85-102。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鳳池、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陳美芳編譯(1992)。J. T. Gidson & L. A. Chandler著。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祐彰(2001)。促進多元族群的了解與對話--九年一貫鄉土語言課程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師友,403,頁24-29。
劉慈惠、王莉玲、林青青、杜宜展等(譯)(2002)。W. R. Bentzen著。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台北:五南。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金菊(2005)。新移民女性家長參與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東縣曙光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雅雯(1999)。南洋到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錡寶香(1998)。發展遲緩及障礙嬰幼兒語言能力之評量與介入。特教園丁,14(2),頁22-30。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載於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秋季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 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鐘重發(2003)。支援協助涉入外籍新娘家庭子女學齡前之兒童發展。兒童福利期刊,4,頁251-257。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23,頁231-258。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建文、盧欽銘、陳淑美、鍾志從、張景媛(1992a)。家庭環境與嬰兒認知與動作能力發展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5,頁13-29。
蘇建文、盧欽銘、陳淑美、鍾志從、張景媛(1992b)。我國嬰兒智力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5,頁53-65。
二、英文部分
Baker, C. (1993).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Academic Clevedon: Multling Matters.
Bartsch, K & Wellman, H. M. (1995). Children talk about the mind.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ummis, J. (1979). 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9, 222-251.
Darcy, N. T. (1963). Bilingualism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 Review of a decade of research.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03, 259-282.
Diaz, R. M. (1985). Bilingu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Addressing Three Gaps in Current Research. Child Development, 56, 1379-1388.
Fishman, J. 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s Shif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s.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 of Learning. New York: Rinehart & Winston.
Jarvis, L. H., Darks, J. H. & W. E. Merriman. (1995). The effect of bilingualism on cognitive ability: A test of the level of bilingualism hypothesis.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6, 293-308.
Katchan, O. (1986). Early Bilingualism: Friend or Foe? In L. W. Gregg (Ed.), Knowledge and Cognition(pp. 129-157). Hillsdale, NJ: Erlbaum.
Kogan, E. (2001). Gifted Bilingual Students: A paradox? New York: Peter Lang.
Kuczaj, S. A., Borys R. H. & Jones, M. (1989). On the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Some Thoughts on Developmental data. In A. Galletly, D. Rogers & J. A. Sloboda (Eds.), Cognition and the Social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uz Reye, M. & Halcon, J. J. (2001). The best for our childre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literacy for Latino children. New York: Cambridge.
McLaughlin, B. (197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ldhood. Hillsdale, J: New Fersey.
Meisel, J. M. (1989). Early Differentiation of Languages in Bilingual Children. In K. Hyltenstam & L. K. Obler (Eds.), Bilingualism Across theLlifespan(pp.13-40). Great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rphy, D. (1990).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bilingual urban and monolingual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for two measures of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Report, 67, 1375-1378.
Nanez, J. E., Padilla, R. V. & Lopez-Maez, B. (1992). Bilinguality,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R. V. Padilla & A. H. Benavides (Eds. ),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Tempe, AZ: Bilingual Press.
Padilla, A. M. & Liebman, E. (1975).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Bilingual Child.   Bilingual Review, 2, 34-55.
Peal, E. & Lambert, W. (1962). The Relation of Bilingualism to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76(27), 1-23.
Ricciardelli, L. (1992). Bilingualism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threshold theory.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1, 301-316.
Santrock, J. W. (1993). Children. Madison: Brown and Benchmark.
Skutnabb-kangas, T. (1984). Bilingualism or not.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Sternberg, R. J. (1985). Beyond IQ: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1999). Cognitive Psychology.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Sternberg, R. J. & Gardner, M. K. (1983). Unities in inductive reaso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12, 80-116.
Vasta, R., Haith, M. M. & Miller, S. A. (1995). Child Psychology: The Modern Science(2nd ed).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Wellman, H. M., Cross, D. & Watson, J. (2001). Meta-analysis of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The truth about false belief. Children Development, 72(3), 655-68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