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7201510360400
DOI 10.6846/TKU.2015.00176
論文名稱(中文) 品德教育教學模式融入國中綜合活動之課程設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Design-Based Research of Incorporating Character Education into Integrated Activit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顏佳雯
研究生(英文) Chia-Wen Yen
學號 7027400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08
論文頁數 10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pcheng@mail.tku.edu.tw)
委員 - 李佳玲(leico@live.shu.edu.tw)
委員 - 顧大維(dtk@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品德教育
設計本位研究法
課程設計
關鍵字(英) Character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Design-Based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設計本位研究法,旨在設計、發展出一套適合國中學生融入綜合學習領域的品德教育課程方案,以期增進學生對品德是非的判斷,修正錯誤的行為,進而學會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塑造良好的品德意識與社會行為。
   研究以澎湖縣某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民國103年12月至104年1月,設計為期四週、共計八個單元的品德教育融入綜合領域課程。本研究教材依發現、整合、分析、設計、發展、應用、評鑑、結果等八個階段實施,並透過專業社群進行專家評鑑以達教材優化與修正之效,另輔以學生學習回饋及教育部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學生版問卷結果探討本教材對於國中學生品德教育概念之影響與學習的感受,每個階段都經由完整具系統性的步驟達成,且透過評鑑系統反覆修正教材內容。
   從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品德教育如能結合實作與體驗課程將有助於學生品德概念的學習,此外課程設計應重視情感的引導與情境的塑造,刺激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反思檢討。在課程實施後大部分學生對於本研究所選之合作、關懷、孝敬、誠信四個品德主題軸的意涵與重要性都有所了解,亦皆能在課程的引導下主動審視自己的品德標準,檢討自己的品德行為,從中發現自己錯誤及需修正之處。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based research was to create an incorporating character course into integrated activit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was expected to help them judge things from right and wrong, modify their incorrect behaviors, and learn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 value, eventually establish a good on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were ninth-grade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Penghu. It took 4 weeks, from Dec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5 to carry out this course, which contained 8 units. Through the eight stages of observation, integration, analyzing, desig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evaluating, and results, the character course was established. Then the researcher consulted a group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advance the material and adjust it. Each stage was achieved by a systematic way and refined by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used the Survey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ore Values and Behavior Principl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tool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n students as well as their reflections. 
   The finding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learning by doing helped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on the character concepts. Besides,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emphasize emotion-leading and circumstance-molding,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feelings and to reflect.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most of the students understood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the four character cores chosen in the research, namely cooperation, attentiveness, filial piety, and honesty. They could also actively examine their own character standards, modify their character behaviors, and find the incorrectness among them through the cours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預期貢獻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品德教育概論	7
第二節	品德教育教學之策略與教學法	11
第三節	課程設計之探討	16
第四節	品德教育之實證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6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時程	38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8
第一節    發現、整合階段	48
第二節    分析階段	50
第三節    設計階段	55
第四節    發展階段	62
第五節    應用階段	65
第六節    評鑑階段	6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2
參考文獻	85
附件一     教育部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學生版問卷	91
附件二     教學投影片	95
附件三     活動學習單	102

表次
表 2 - 1 品德教育核心內涵一覽表	9
表 2 - 2 品德教育的具體推動策略	12
表 2 - 3 品德教育的具體教學方法與策略	14
表 2 - 4 課程設計模式理論表	18
表 2 - 5 品德教育融入綜合領域對照分析表	24
表 2 - 6 品德教育相關研究	25
表 2 - 7 品德教育融入綜合領域相關研究表	33
表 3 - 1 品德教育融入綜合課程設計	40
表 3 - 2 專業社群成員名單	43
表 3 - 3 研究時程表	45
表 3 - 4 訪談大綱   	47
表 3 - 5 質化資料編碼說明表	47
表 4 - 1 澎湖縣某國中學生品德行為前測分析表	51
表 4 - 2 教學目標與評量方式對應表	57
表 4 - 3 品德教育融入綜合活動教材內容	58
表 4 - 4 專業社群問題發現與修正結果彙整表	63
表 4 - 5 品德教育教學活動學生感動或印象深刻程度前測結果彙整表	72
表 4 - 6 品德教育教學活動學生感動或印象深刻程度後測結果彙整表	73
表 4 - 7 品德核心價值對學生重要程度前測結果彙整表	74
表 4 - 8 品德核心價值對學生重要程度後測結果彙整表	74
表 4 - 9 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的行為表現前後測差異分析表	75
表 4 - 10 學生品德行為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表	77

圖次
圖 3 - 1研究流程圖	38
圖 4 - 1 澎湖縣某國中學生品德行為前測分析圖	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暉閔(2011)。戲劇教育策略運用於國中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彩鳳(2005)。利社會行為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高雄市。
王彩鸝(2009)。忽略品德教育將會亡國。聯合晚報。
王儷靜(2013) 。重探性別融入教學之「融入」意涵。女學學誌, 32 ,1-40。
台北市教育局(2006) 。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台北市教育局專案計畫,台北: 教育部。
石素錦(1999)。課程大綱設計理念、原則與學習者導向的設計。取自http://content.edu.tw/melt/primary/english/tn_dg/help/bl.htm
朱秀華(2010)。國民小學品德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何琦瑜、周慧菁、鄭一青等著(2004)。品德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華夏出版社。
余碧玉(2006)。品德教育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東市。
吳方馨(2011)。以ADDIE 模式發展媒體素養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吳明漢(2009)。不同媒體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解讀品德故事核心價值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28-149。
呂佳桑(2013)。 品德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李宣俞(2005)。 國小品德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屏東縣。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德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李惠珍、林志宏、吳文芳(2011)。台中市新社區大林國小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區域與社區發展研究,2,385-407。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雙月刊,92,8-23。
李琪明(2007)。 德育理念與實踐。教育部專案計畫: 德智體群美— 五育理念與實踐專書寫作之德育子計畫。台北: 教育部。
李琪明(2008)。國中小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實證研究。師大學報,53(3),153-178。
李琪明、戴麟藹(2008)。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教育部專案計畫,台北: 教育部。
林于仙、吳慧王民(2012)。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調查研究計畫。國立教育研究院,台北。
林佳正(2007)。 國小品德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英雄故事題材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東市。
林佳玫(2011) 。品德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林明志(2005)。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製造科技活動設計與探討,生活教育月刊38(4),64-80。
林建文(2008)。躲避球運動線上學習輔助系統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秋伯(2011)。品德教育融入繪本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學校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論文,花蓮縣。
林倖妃(2009)。天下雜誌。435期。引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9499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德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淑慧(2006)。你好、我好、大家好-品德教育融入課程學習。台灣教育,640,57-65.
林燕如(2004)。我國現行課程道德意涵之研究-以後現代性審視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德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德教育之策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 ,1,171-193。
林曉娣(2011)。教師對於品德教育實施觀點之探究-以國小低年級教師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碧瑩(2008)。品德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探討。私立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嘉義縣。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內涵與各級學校實施計畫初探。教育與發展,26(5),91-104。
侯玉芳(2011)。案例教學法結合七年級歷史教材應用於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姜穎(2007)。品格教育差 九成民眾:要怪政治人物。聯合晚報。
洪碧伶(2009)。社會變遷中談青靠年品格教育的推動與實踐。台灣教育雙月刊,65,12-17。
倪小鵬(2007)。基於設計的研究方法、實例和應用。中國電化教育,247,13-16。
徐淑芳(2012)。 品格教育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尊重」、「感恩」、「節制」為主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徐銘基(2010)。發展國小資優兒童數學教學方案歷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郝永崴 (2009)。設計導向研究法。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翡珊(2011)。一位國中老師品德教育施行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張宜婷(2012)。品格教育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花蓮市。
教育部(2004)。教育部品德教育資源網網站介紹。引自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
教育部(2009)。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09 年12 月4 日修訂)。2010 年3月10 日,引自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案辦公室(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成就每一位孩子宣導短片。
陳俊明(2007)。國民小學中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
陳啟明(2007)。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德教育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5,71-82。
陳埩淑(2004)。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幼兒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8,91-112。
曾惠卿(2011)。動畫電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嘉義。
程峻(2007)。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之實例分享。中等體育,58(5),140-151。
黃光雄、蔡青田(2004)。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灣東華書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瑞如(2008)。品德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論文,新竹市。
黃慧靜(2012)。主題式品德教育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高雄市。
廖雲玉(2006)。國小高年級道德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論文,台東市。
劉美楨(2013)。以服務學習為核心之品德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嘉義市。
劉麗雲(2009)。圖畫書教學與國小學童品德教育之研究。造型藝術學刊。2009,149-173 。
蔡宜恬、鄭惠珮(2012)。改變的力量:扎根品德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8),
 42-43
蔡國斌(2009)。 童玩應用於國小生活領域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風車教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學碩士,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石岩(2004)。中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1,7~13。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南市。
鍾宜禎(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論文,台東市。
簡秉逸(2008)。以設計研究法探討國中演化單元的教學順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高雄市。
羅亦倫(2011)。體驗教學法作為實踐國中校園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公共事務暨地方治理碩士班,未出版論文,彰化市。
羅國俊(2006)。國民中學品德教育活動方案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體驗為主的小團體探索教育實施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高雄市。
羅瑞昌(2010)。發展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估算數位化教學方案之歷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蘇圓圓(2007)。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課程對兒童生命意義感與人際關係之影響-以某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二、外文部分
Character Counts(2008).The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9
Elliot,Eisner W.(2001).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Pearson College Div.
Kolb,D.A.(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arry. Nucci(1989). Mor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A dialogue (pp. 19-36). Berkeley, CA: McCutchan.
Nodding,N.(1997).Character education and community.In A. Molnar(Ed).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Ninty-six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study of education(pp.1-16).Chicago:the University og Chicago Press.
Oliva,A.I.(1978).What is the Meaning of curriculum, in J.R. Gress and D.E. Purpel , eds . , Curriculum: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Berkeley:Mc 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7 – 8
Reeves, T. C., (2000). Enhancing the Worth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hrough"Design Experiments" and Ot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Strategies, Paper presented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Orleans, LA.
Ryan, K. (2003).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for a Just Caring Education, 2(1), 75-85. 
Ryan, K. (2006).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Retrieved January 31, 2012
Wang, F., & Hannafin, M. J. (2005).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4), 5-23.
Wynne, E., & Walberg, H. (1985). The complementary goals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4), 15-1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