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7201014354600
DOI 10.6846/TKU.2010.01204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衝突避免機制研究與展望
論文名稱(英文) Conflict Prevention Mechanism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易仲錢
研究生(英文) Jung-Chian Yih
學號 79733032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1
論文頁數 16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介正
委員 - 丁樹範
委員 - 張五岳
關鍵字(中) 軍事互信
避免衝突
兩岸和平
關鍵字(英) Conflict
Prevention
the Taiwan Strai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就目前兩岸交流協商當中,大陸對台工作政策的確已經傾向非直接武力下統一;這從02-08年中共國防報告書內容敘述中,有關「台灣問題」處理政策方面,由武力政策逐漸轉向法統政策,藉此就可以得到佐證。所以,間接證明兩岸「和平互動模式」是現階段政策。
然現階段兩岸軍事幾乎無任何信心可言的情勢下,要直接以「軍事互信機制」來創造兩岸和平,恐怕是操之過急,因為「軍事互信機制」主要是國與國間使用,而中共並沒把我中華民國認定為一個「國家」,所以這個時機應該還沒有到;但是在此過程中先進行建構「衝突避免機制」它卻是可行的,這個機制也是連結爾後「軍事互信機制」議題最好的階段作為。
國際學者邁可克瑞朋(Michael Krepon)將有關預防衝突理論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建立衝突避免,第二階段雙方信心建立,第三階段強化和平。建立衝突避免機制是一個信任累積的過程,首先兩岸先暫時擱置政治爭議,在不涉及兩岸重大利益的議題上先進行一些軍事交流合作,不失為一種推進兩岸良性互動的最佳戰略。
軍事交流的主要功能也是為了避免衝突,而不是打贏戰爭。因此,以軍事交流作為來促進彼此之間的政治互信是可以發揮加乘作用。當這些舉措逐漸被兩岸人民所認知、所接受,加上持續累積兩岸其他方面如經濟、政治、文化互信互助合作,相信在不久時機成熟時,兩岸永久和平將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英文摘要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ways of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i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China’s policies on Taiwan have shifted to non-military unification. This pattern is validated in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from 2002 to 2009. In terms of “Taiwan issue,” China’s position has never changed, though China seems to be “softener and harder in some aspects.”
Currently, both China and Taiwan have fragile confidence in military affairs; hence, relying on the “military mutual trust mechanism” to bring about peace is too hasty. Another reason is that this mechanism is mainly utilized between countries, and since Taiwan is not a “country” recognized by China, the timing is not appropriate for both parties to implement this mechanism. As a result, prior to this process, China has constructed a “conflict prevention mechanism”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military mutual trust mechanism.”
Michael Krepon divided conflict prevention theory into three stages: 1) initiate conflict prevention; 2) both parties establish mutual confidence; 3) strengthen peace 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flict prevention mechanism is a process which confidence is accumulated. During this period, China and Taiwan temporary set aside political disputes and engage in military cooperation in areas with minimal interests, which is considered optimal strategy for promoting benign interaction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military exchange is to prevent conflict and not to win the war. As a result, military exchange could raise political trust to a higher degree. When these strategies are perceived and accepted by Chinese and Taiwanese people and when mutual cooperation i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is established, the goal of perpetual peace will be reach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IV
圖目錄…………………………………………………………………………….V
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14
    第三節 名詞定義與相關文獻探討………………………………………...2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6
第二章 衝突避免機制的緣起特性與功能………………………………………49
    第一節 衝突避免措施的緣起………………………………………………49
    第二節 衝突避免措施的意涵………………………………………………54
    第三節 衝突避免的特性與功能……………………………………………56
    第四節 本章結論……………………………………………………………59
第三章 國際間與中共在衝突避免機制下軍事交流經驗………………………62
    第一節 歐美地區的軍事交流機制…………………………………………62
    第二節 亞太地區的軍事交流機制…………………………………………74
    第三節 中共與世界各國的軍事交流機制…………………………………79
第四章 兩岸間衝突避免機制之構想與比較……………………………………106
    第一節 兩岸論點基本立場與政策…………………………………………108
    第二節 兩岸處理權責機構…………………………………………………119
    第三節 本章結論……………………………………………………………126
第五章 建立軍事交流未來措施…………………………………………………129
    第一節 建立軍事交流機制…………………………………………………129
    第二節 軍事交流機制在兩岸關係中的功能………………………………130
    第三節 我國前瞻性之作為…………………………………………………131
    第四節 兩岸建立軍事交流機制可行之步驟………………………………133
    第五節 本章結論……………………………………………………………136
第六章 結論………………………………………………………………………137
    第一節 研究總結……………………………………………………………137
    第二節 未來展望……………………………………………………………139
    第三節 具體建議……………………………………………………………140
參考文獻…………………………………………………………………………..157
中文文獻…………………………………………………………………………..157
英文文獻…………………………………………………………………………..163
報紙………………………………………………………………………………..163
網際網路…………………………………………………………………………..164

圖目錄
圖表 1 1 88-09年中共國防預算……………………………………………………5
圖表 1 2 研究架構…………………………………………………………………19
圖表 1 3衝突的形成過程…………………………………………………………26
圖表 2 1現代戰爭的範圍和規模…………………………………………………54
圖表 4 1 中共中央委員會指揮關係圖……………………………………………114
圖表 4 2我國專責大陸事務組織流程圖…………………………………………119
圖表 4 3 中華民國國防體制………………………………………………………121
圖表 4 4大陸對台工作組織編制圖………………………………………………123
圖表 4 5 中共軍事指揮組織架構圖………………………………………………124

表目錄
表格 1 1中共國防報告書中有關對台政策說明	……………………………………3
表格 1 2我國學者研究相關避免衝突文獻詮釋彙整表……………………………6
表格 1 3相關衝突理論的發展……………………………………………………..24
表格 1 4兩岸關係發展衝突理論架構運用表……………………………………..29
表格 1 5 1949-1978年間兩岸領導人交流情形及當期政策……………………….35
表格 1 6 1979-1987年間兩岸領導人交流情形及當期政策………………………38
表格 1 7 1987年後兩岸領導人交流情形及當期政策……………………………..41
表格 1 8 2000-2006年兩岸領導人交流情形及當期政策………………………….45
表格 2 1 Michael S. Lund的管理策略表…………………………………………….51
表格 2 2區域衝突避免經驗	………………………………………………………..52
表格 3-1 歐洲地區「相關衝突避免議題」演進比較表………………………….63
表格 3 2有關「東協區域論壇」執行一覽表……………………………………..75
表格 3 3 東協相關「衝突避免措施」措施內容概要…………………………….77
表格 3 4 中共戰略演變發展過程表………………………………………………79
表格 3 5新安全觀與冷戰思維間差異比較表…………………………………….82
表格 3 6 江澤民的中共外交政策…………………………………………………88
表格 3 7中共與周邊國家主權衝突事件表	………………………………………90
表格 3 8冷戰後中共參與亞太地區多邊外交活動主要會議……………………92
表格 3 9 1950至1974年間中共重要軍事衝突分析表…………………………..98
表格 4 1 2008年兩岸基本政策互動情形………………………………………...109
表格 4 2兩岸現階段對於「衝突避免」事件處理作為…………………………11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圖書
1丁渝洲,台灣戰略安全評估2005-2006。台北:遠景基金會,2006 年。
2.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1943 年。
3.王曾才,世界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92 年3 月。
4.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出版,2000 年。
5.王曉波,海峽百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3 年。
6.王高成主編,21 世紀第一戰-2003 年第二次波灣戰爭陸上戰役篇。台北:老戰友文
化,2005 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1996 年版。北京:世界知識,1996
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3 年版。北京:世界知識,2003
9.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1 年。
10.中央通訊社,2006 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2005 年。
11.田弘茂主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朱鎔基,12.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3.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12月。
14.林正義,1958 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年。
15.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圖書,2005 年9 月。
16. 翁明賢博士主編,翟文中、蘇紫雲合著。<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5月。
17.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18.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19.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年。
20.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年。
21.黃介正,胡錦濤訪美後對美中台三邊關係影響。台北:中共研究, 40卷5期。
22.洪陸訓,”兩岸建立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性之探討,”(台北),第,2002 年7 月。
23.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年。
24.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 年。
25.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編,國防大學譯,東北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台北:2004
26.富勒著(J.F.C. Fuller),鈕先鍾譯,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年。
27.shua S Goldstein 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雙葉書廊,2003 年。
2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陸委會,2000 年。
2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合訂本),第一冊。陸委會1998 年。
30.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31.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 1999 年。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32.郭臨伍,”安全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1999 年。
33.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9月。
34.世界知識年鑑,世界知識年鑑-1997/98。北京:世界知識年鑑出版社,1998 年。
35.危芷芬等,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1998。
36.何世同著,中國戰略史。台北:黎明文化,2005 年。
37.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 年。
38.李銘義,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縣:新文京開發,2006 年。
39.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4 年。
40.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三角政經關係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2002 年。
41.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圖書,1996 年。
42.李銘義,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縣:新文京開發,2006 年。
43.國防部,中華民國九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2006 年。
44.國防大學編著,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2004 年。
45.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2002 年。
46.國防部,中華民國九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2004 年。
47.國防部,中華民國九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2006 年。
48.國防大學編著,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2004 年。
49.國家安全會議,2006 年國家安全報告。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 年。
50.履彊,”兩岸軍力發展與台海安全”,尖端科技(台北),(2003 年4 月)。
賀潁、周際翔、項玫,”淺析國家軟權力,”國際關係學報(北京),(2005 年第2期)。
(二) 專書(翻譯)
1.日本防衛廳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3 日本防衛白皮書。台北:史政編譯室,
2005 年。
2.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著,曾祥穎譯,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3.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
台北:立緒出版社,1998 年。
4.佛藍納根(Stephen J‧Flanagan)、馬提(Michael E‧Marti)著,國防部史政編
譯室,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Transition)。國防部,台北,2005 年。
5.李潔明(James Lilleys)著,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 美中台三角關係大揭密。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3 年。
6.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編,國防大學譯,東北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台北:2004
年。
7.維尼‧伯特(Wayne Bert),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孰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
之爭(The United States,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the Guard)。台北:國防部, 2005 年
8.埃里克‧依茲拉萊維奇(Erik Izraelewicz)著,姚海星、斐曉亮譯,當中國改變
世界,(Quand La Chine Change Le Monde)。台北:英屬維京群島高寶書版集團,2006 年。
9.富勒著(J.F.C. Fuller),鈕先鍾譯,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年。
10.蘿莉‧勃奇克(Laurie Burkitt)、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Wortzel)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解放軍七十五週年之歷史教訓(The Lessons ofHistor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75)。台北,2004 年。
11.Gary F‧Wheatley&Richard E‧Hayes 著,國防部軍務局譯,資訊作戰與嚇阻-二:
台北,國防部1999 年。
12.Joshua S Goldstein 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
雙葉書廊,2003 年。
13.Jay Taylor 著,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 2000
年。
14.Liddell Hart 著,紐先鐘譯,戰略論。台北:軍事譯粹社,1985 年。
15.Wolfgang Harbrecht 著,朱建松譯,歐洲共同體。台北:黎明書局,1985 年。
16.卡羅拉.麥克吉福特(Carola Mcgiffert)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政治印
象中的中國(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台北:國防部,2005 年。
17.湯馬斯.佛里曼著(Thomas Friedman),楊振富、潘勛譯,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台北:雅言文化,2005 年。
18.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戈德曼(Merle Goldman)著,費正清論中國-中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台北縣:正中書局,2001 年。
(三) 期刊論文
1.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4 卷第2 期,(2001 年2 月,)
2.王順合,”論兩岸可能之軍事衝突與我危機管理措施,”展望與探索(台北),第1卷第11 期,2003 年11 月
3.王榮川,”論國家安全與軟國力,”國防雜誌,國防大學(龍潭),第21 卷第3 期,(2006 年6 月)
4.朱聽昌,”新世紀中國安全戰略構想,”世界經濟與政治,第一期,(2000 年1 月
5.朱高正先生著,”舊金山合約五十一週年反思-強權政治下的對日合約,”中國通財經月刊 
6.吳衛,”中共近年對外軍事交流發展初探,”陸軍月刊,(龍潭),第41 卷第481,(2005 年9 月):頁49
7.吳衛,”從中共與東南亞國家雙邊關係發展談我國應有之作為,”陸軍月刊,(龍潭) 41 卷第478 期,龍潭,(2005 年6 月,):頁94 至95
8.吳建德,”台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分析:信心建立措施的觀點,”國防政策評論(台北),第1 卷第1 期,(2000 年,秋季):頁71。
9.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 年):10.李明,”「信心建立措施」在朝鮮半島:實踐與成效,”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
第2 卷第1 期,(2000 年1 月):頁68
11.李黎明,”美國新世紀中共戰略思維之假設:「不對稱戰爭」概念之發韌,”共黨
問題研究(台北),第26 卷第3 期,(2000 年3 月):頁18
12.林文程,”中共推動一中原則策略研究與對策建議政策報告,”中華亞歐基金會(台
北),(2002 年12 月5 日):頁21-22
13.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
所,信心建立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1999 年6 月):頁4-4
14.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台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
第2 卷第1 期,(2000 年1 月):頁91
15.林正義,美國與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台北),第44 卷第6 期,(2005
年11、12 月):頁1
16.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及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台北,)第
12 卷第7 期,(2002 年7 月):頁39
17.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台北市),第12 卷
第3 期,1998 年9 月:頁80~85。
18.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信心建立措施:以南海為個案研究,”台綜院,戰略與
國際研究(台北),(1999 年6 月):頁2-10 至2-11
19.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南海信心建立措施,”台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
第2 卷第1 期,台北,(2000 年1 月):頁27
20.林麗香,”中共軍事外交目的的研析,”展望與探索(台北),第3 卷第12 期,(2005
年12 月):頁43
21.洪陸訓,”兩岸建立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性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
卷第7 期,(2002 年7 月):頁32
22.金達中,”分裂國家尋求統一之路:韓國經驗之分析,”問題與研究(台北),第
34.卷第2 期,(1995 年2 月):頁44 至45」
23.邱子軒,”中共和平發展戰略與和平崛起論之內涵比較,”陸軍月刊(龍潭),第
21 卷第3 期,(2006 年6 月):頁97
24.胡敏遠,”美國在北韓「六方會談」中的角色分析:霸權穩定論的觀點,”國防雜
誌(台北),第21 卷第1 期,(2006 年1 月刊):頁32
25.胡敏遠,”從中共「新安全觀」論析其在南亞地區的戰略思維,”國防雜誌,(台
北),第20 卷第11 期,(2005 年11 月刊):頁84
26.胡元傑,”中共在中亞之外交戰略,”陸軍月刊(龍潭),第41 卷第483 期,(2005
年11 月刊,):頁27
27.范佐驊,”論美國「2006 年中共軍力報告」與我全民國防之實踐,”陸軍雙學術月刊(龍潭),第42 卷第490 期,(2006 年12 月):頁119
28.范佐華,”「全民國防」應有的認知與展望,”國防雜誌(龍潭),第21 卷第5 期,
(2006 年10 月):頁11 至13
29.馬振坤,”中共軍力擴張與限制,”國防雜誌雙月刊(台北),第21 卷第6 期,(2006
年12 月1 日):頁158
30.姚宏毅,”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 年台海危機的再省思,”國防雜誌(台北),國防大學,(2005 年11 月):頁10
31.郭臨伍,”安全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第1 卷第1
期,(1999 年,1 月):頁90-91
32.郭忠禎,”論現代高科技武器戰傷特性與因應作為,” 陸軍學術月刊(龍潭),第
42 卷第490 期,(2006 年12 月):頁48-49
33.葉自強,”1996 至2001 年中共對台軍演之意涵,”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
卷第10 期,(2002 年10 月):頁85
34.趙春山,”西方和共產黨談判得到了什麼,”中央月刊(台北),(1985 年9 月):
頁95
35.張浩熙,”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論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中共研究(台北),第39 卷第1 期,(2005 年1 月):頁124
36.張緒成,”從歐安會議及亞太區域協商機制探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
性”,第一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國防大學,2000 年11 月30 日:頁37
37.張皓熙,”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論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中共研究(台北),第39 卷1 期,2005 年1 月:頁123-125
38.宮常,”X 檔案再現,台灣對外軍事援助機密檔案,”全球防衛雜誌,(台北),第35 卷第6 期,(2002 年6 月):頁54 至61
38.陳子平,”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 中共軍力報告》的觀察,”國防雜誌雙月刊(台北),第21 卷第6 期,(2006 年12 月1 日):頁174
39.袁文靖,”雷根政府對華政策,”國際現勢週刊(台北),(1984 年):頁12-13
40.陳國銘,”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與海峽中線?真的有嗎,”全球防衛雜誌(台北),
241 期,(2004 年9 月1 日):頁92-99
41.陳偉華,”「和」與「戰」的困惑:台海兩岸軍備控制之理論,”戰略與國際研究
(台北),第4 卷第3 期,2002 年7 月):頁94
42.唐仁俊,中共對信心建立錯失之立場、實踐經驗與策略運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第47 卷第1 期,(2004 年1-3 月):頁107
43.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展望與探索,(台北),(2005
年4 月):頁2
44.楊開煌,”連宋登「陸」後之兩岸關係,”展望與探索(台北),第3 卷第5
期,(2005 年5 月):頁3 至4
45.鄭大誠,”中共飛彈對國際之威脅,”陸軍雙學術月刊(龍潭),第43 卷第491 期,
(2007 年2 月):頁83
46.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台北),第1 卷第2期,台北,(2003 年2 月,):頁53 至54
47.蕭朝琴,”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第4 卷第1 期,(2003年1 月):頁66-72
48.謝台喜,”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議,”陸軍學術月刊(龍潭),第38 卷第445期,(2002 年9 月):頁80-86
49.劉德海,”二千年兩韓高峰會對東北亞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第3 卷第2 期,(2001 年4 月):頁79 至80
50.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台
北),第38 卷第2 期,(1999 年2 月,):頁29
51.鄭榮新,「中共新安全觀」對中印關係之影響,陸軍月刊(龍潭),第41 卷第478
期,(2005 年6 月):頁106
52.蔡裕明,”中共對於核武擴散問題的立場,”遠景季刊(台北)_______,第1 卷第3 期,(2000年8 月):頁134
53.楊開煌,”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及精神,”歐亞研究通訊(台北),中華歐亞基金
會,(2006 年6 月):頁3-5
54.黃耀源,”中俄邊境問題之研究-審視普亭訪中國大陸解決中俄邊境問題之爭議,”
國防雜誌(台北),第20 卷第4 期,(2005 年4 月刊):頁43
55.劉慶祥,”一個中國完整的敘述-從中共對主權看法分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第26 卷第11 期,(2000 年11 月):頁71
56.劉慶元,”從三次台海危機論台海安全,”中華戰略學刊(台北),(2001 年4 月):
頁42
57.履彊,”兩岸軍力發展與台海安全”,尖端科技(台北),(2003 年4 月):頁12
58.羅致政,”美國在台海兩岸互動所扮演的角色-結構平衡者”,歐美月刊(台北),
第10 卷第1 期,(1995 年1 月):頁39
59.翟文中,”海上軍事信任措施:台海兩岸簽署預防海上意外事件協定研究,”國防
政策評論(台北),第3 卷第1 期,(2002 年秋季):頁6
60.曾慶華,”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華戰略學刊,(台北)2004 年:頁40
61.趙春山,”蘇聯與歐洲安全合作會議,”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1970 年:頁37-38.62.岳瑞麒,”兩岸建立信心暨安全措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所研究論文,1995     年:頁19。
63.薩胡傑,”中共軍力擴張對區域安全之影響,”國防大學戰略論壇,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6 年5 月17 日
64.賀潁、周際翔、項玫,”淺析國家軟權力,”國際關係學報(北京),(2005 年第2 期):頁5-7
65.Larry Niksch 著,高一中譯,”朝鮮半島議題-美國與南北韓的關係,”國防譯粹(台北),第30 卷第7 期,2003 年7 月:頁15
66.John Hill 著,謝豐安譯,”中共能否影響北韓?,”國防譯粹(台北),第30 卷,7 期,(2003 年7 月):頁46
67.Dick K.Nanto 著,劉廣華譯,”北韓1950-2003 年挑釁事件年表,”國防譯粹(台北),第30 卷第7 期,(2003 年7 月):頁51 至65
68.Ian storey and You Ji 著,胡元傑譯,”中共航艦野心抽絲剝繭,”國防譯粹(台北),第31 卷第6 期,(2004 年6 月):頁105。
69.Statement of Assistant Secretary James Kelly 著,張彥元譯,”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台灣聽證會證詞,”國防譯粹(台北),,第31 卷第5 期,(2004 年5月):頁7
70.Col Lawrence M‧Martin Jr 著,胡元傑譯,Countering a Strategic Gambit KeepingUS Airpower Employable in a China-Taiwan Conflict(美國干預台海衝突之戰略及其用兵芻議,)Air&Space power Journal -Fall2005:頁12 至13__
	英文文獻
1.Jing-dong Yuan(1995),"China's Defence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 for Asia-Pacific Security,"ContemporarySoutheast Asia, Vol.17, No.1, pp71-72。
2. Kenneth W. Allen & Eric A. McVadon(1999), China's ForeignMilitary Relation, Project by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October,. p4
3. Alastair Iain Johnston(1996),Learning Versus Adaptation : Explaining Change in Chinese Arms Control Policy in the 1980sand 1990s, The China Journal, No.35, January, pp27~614. Kenneth W. Allen & Eric A. McVadon(1999), China's ForeignMilitary Relation, Project by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October,. p7
5. Phillip C. Saunders,etc, A Virtual Alliance for AsianSecurity, Orbis, Spring 1999, p244.)
6. Zalmay Khalizad,Congage China, RAND,19997. Phillip C. Saunders,etc, A Virtual Alliance for AsianSecurity, Orbis, Spring 1999, p251~253.)8. Hu Yaobang,"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All Fields of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eijing Review(September 1,1982):29
9. Bates Gill,Limited Engagement,Foreign Affairs, Vol.78,No.4(July/August 1999), pp65-66。
10. Richard A. Bitzinger and Chong-pin Lin, “Off the Books: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fence Spending,“Washingt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a, Vol.2,No.2(Fall/Winter 1994),p84-86。
 報紙
中國時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青年日報(台北)。
自由時報(台北) 
解放軍報(北京)
青年日報(台北)
人民日報(北京)
中國國防報(北京)
其他
國防雜誌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
中華人民共國國防報告書
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國防譯粹
全球防衛雜誌
中共研究
尖端科技
網際網路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http://www.mod.gov.cn/big5/〉。
《美國國防部》〈http: http://www.defenselink.mil/〉。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csis.org/about-us〉。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http://www.faps.org.tw/〉。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http://www.acus.org/〉。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http://www.ndu.edu/inss/〉。
《美國白宮資訊網》〈http://www.whitehouse.gov/〉。
《國際戰略研究所》〈http://www.iiss.org/〉。
《戰略及國防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中共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共軍事科學院》〈http://www.ams.ac.cn/〉。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中共國台辦網站》
〈http://www‧gwytb.gov.cn./glwl./rywll.htm〉。
《全球安全網頁》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index.html〉。
《今日的中國國防》
〈http://www.sinodefence.com/default.asp〉。
《BBC中文主頁》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紐約時報》
〈http://www.nytimes.com/〉。
《新華網》〈http://www.mod.gov.cn/big5/〉。
《中國中央電視台》〈http://www.mod.gov.cn/big5/〉。
《華夏經緯網》〈http://www.mod.gov.cn/big5/〉。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gb.chinareviewnews.com/〉。
《新華網》〈http://www.news.cn/mil/〉。
《華盛頓時報》〈http://www.washtimes.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