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0706200921534300 |
---|---|
DOI | 10.6846/TKU.2009.01221 |
論文名稱(中文) | 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比較研究 |
論文名稱(英文) | The Comparison of Long-Term Care Policy for the Elderly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97 |
學期 | 2 |
出版年 | 98 |
研究生(中文) | 莊金珠 |
研究生(英文) | Chin-Chu Chuang |
學號 | 796270329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09-06-05 |
論文頁數 | 153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潘錫堂(panhsitang0613@hotmail.com)
指導教授 - 龔春生(kontek@email.au.edu.tw) 委員 - 林國章(linkuo@yatsen.yatsen.gov.tw) 委員 - 郭展禮(kuok@mail.ntou.edu.tw) |
關鍵字(中) |
海峽兩岸 人口老化 長期照顧 比較研究 |
關鍵字(英) |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 population aging long-term care comparison research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人口老化是目前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變遷經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也不例外,西方國家從上個世紀初、中葉以來就經歷了如何面對人口老化的課題,這些國家約有近百年的時間可以作準備,但是台灣與大陸卻只有24年、25年的時間,就會由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因身心功能受損需要長期照顧的失能者會越來越多,本研究特利用文獻分析,比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自1949年起至2008年止,有關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制定背景、變革過程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共同性及差異性,做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的參考,以增進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福祉。 本研究發現由於文化上的敬老、孝道等主流價值相似,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仍以家庭為主;近年受歐美先進國家長期照顧發展經驗的影響,更積極朝居家式、社區式服務為主,機構為輔的政策方針做努力。二地主要相似性包含:(1)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服務,均以家庭照顧為主;(2)均積極發展居家式、社區式多元長期照顧資源;(3)長期照顧服務內容類似。 至於二地相異之處,主要是因為大陸是個「未富先老」的社會,且長期照顧服務僅屬於初步發展的階段,所以存在以下差異:(1)長期照顧服務所涵蓋的對象不同,台灣地區已將補助對象由中低收入者,擴展到一般戶失能老人;(2)居家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顧人力不同,大陸地區主要為失能老人的配偶或子女,台灣則仰賴外籍看護工;(3)長期照顧所需經費來源不同,台灣地區主要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支應;大陸地區則為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福利金;(5)長期照顧評估機制不同,台灣地區已全面於各縣市政府建立專業失能評估及照顧管理制度,大陸地區則於少數都市初步試行。 但不容否認,大陸地區政府當局也高度重視老年人口的照顧議題,1999年國務院即同意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由副總理擔任主任,並於中央及地方成立老齡研究機構,逐步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工作與研究網絡,值得吾人借鏡。 |
英文摘要 |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a transitional experience which many countries are facing commonly, including Taiwan and China.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since the last beginning of century which leads them near hundred years learn how to cope with it. However, Taiwan and China will officially enter the aged society by the aging society in only 24 or 25 years. Along with the old population grows fast, the people who suffer the disability of body or mind and need the long-term care will be getting more and more. This research use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y of the senior citizens long-term care policy-making backgrou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order to make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o help the elders who lose their function and improve welfare of their families.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long-term care policy for the senior citizens is still family-based primarily in both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ecause of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cultural reverence for elders and filial piety are similar.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Europe and America, the long-term care in both Taiwan and China become to be a more positive toward that home type, the community-based service take primary role and the institutional service does for the auxiliary. The similarities in both areas include: (1) long-term care service of elder people who lose their function is by family care primarily; (2) positively develops the home-based, the community-based, and multi-dimensional long-term care resources; (3) contents of the long-term care service are similar.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that the mainland is a society which population get older before become rich, and its long-term care service is only in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stage, as describe following. (1) Subjects who are concerned by long-term care service are different. Taiwan has subsidized the subject by the low income earners, expanded to the general elder persons who lose their function. (2) Main attendance manpower is different. In China, people who care the elders are usually their spouse or children. However, in Taiwan, elders are usually took care by foreign nursing labors. (3) The funds for the long-term care are different. Taiwan mainly arranges in order official business budget by the central and the local authority to deal with. In China, the funds are mainly collected by welfare-interest lotteries. (5) The appraisal mechanism of the long-term attendance is different. Taiwan has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ly in various counties municipal governments about the professional appraise and considering control system. However, the mainland area executes the related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 metropolises. However, it does not allow to deny that the public authority of China also take seriously about the issue of the attendance for aged population. In 1999, the State Council agreed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old age working committee which direct by the vice-premier. The central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also establish the old age development facility. These policies formed the two-way research network gradually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which was worth us to learn.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分析架構的建立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長期照顧的基本內涵 16 第二節 已發展國家長期照顧政策之趨勢 25 第三章 台灣地區的老人長期照顧政策 37 第一節 台灣地區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發展沿革 42 第二節 台灣地區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現況 63 第三節 台灣地區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定位 72 第四章 大陸地區的老人長期照顧政策 76 第一節 大陸地區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發展沿革 82 第二節 中國大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現況 95 第三節 大陸地區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定位 107 第五章 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比較分析 113 第一節 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相似性 113 第二節 海岸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的相異性 118 第三節 影響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因素探討 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重要的研究發現 133 第二節 對海峽兩岸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省思 137 參考文獻 145 圖目錄 圖 1 世界主要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趨勢圖 2 圖 2 老人長期照顧政策影響因素架構圖 14 圖 3 大陸地區各年齡段老年人口數量變化 96 表目錄 表 1 主要國家人口高齡化及超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比較 1 表 2 臺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所占總人口比率(歷次普查) 37 表 3 台灣地區未來人口結構-中推計 38 表 4 台灣地區65歲以上高齡人口結構-中推計 38 表 5 台灣地區零歲平均餘命 39 表 6 台灣地區長期照顧需求表 40 表 7 台灣地區長期照顧服務總需求人口數推估彙整表 40 表 8 台灣地區65歲以上失能老人失能程度推估表 41 表 9 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目前同住人口家庭組成情形 42 表 10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服務項目及補助內容 57 表 11 近十年台灣地區長期照顧政策發展歷程一覽表 61 表 12 內政部2008年度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長照十計畫經費表 64 表 13 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度補助經費配置情形 64 表 14 長照十年計畫2008年服務成果表 65 表 15 長照十年計畫2008年居家式、社區式服務資源發展情形 66 表 16 2008年機構式照顧資源一覽表 66 表 17 歷年外籍看護工在台人數統計表 67 表 18 內政部2008年老人長期照顧服務經費預算分配表 75 表 19 大陸地區0歲、15歲、30歲、45歲和60歲時的預期壽命 76 表 20 亞洲七個國家65歲時預期壽命與健康預期壽命 77 表 21 大陸地區2008年人口數及其構成 96 表 22 2006 年大陸地區城鄉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情況 97 表 23 大陸地區城鄉老年人的健康自評情況 98 |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份 丁仁船,「老齡化有弊也有利」,科學決策,第10 期,2005年 丁潤萍,「論城市家庭養老方式的轉變」,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4卷,第1期,2001年 內政部,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內政部,2004年) 內政部,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內政部,1995年) 內政部,考察英國、德國及瑞典長期照護制度報告書(台北:內政部,2001年) 內政部,考察美國、加拿大及日本長期照護制度報告書(台北:內政部,2002年) 內政部,長期照顧體系建構再社會資源中獲得的分配比率變遷趨勢(台北:內政部,2003年) 內政部,我國長期照顧資源開發規劃研究(台北:內政部,2005年) 內政部,長期照護費估算之研究(台北:內政部,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05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2002年、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實施方案,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資料公報,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2004年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諮詢組,「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若干問題和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刊,第5期,2002年 中國老年人供養體系調查資料彙編(北京:華齡出版社,1994年)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資料分析(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年)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 王婉璇、田玫、成亮、李世代、李孟芬、林笑、吳淑如、周玲玲、邱怡玟、胡文郁、高淑芬、徐菊枝、章樂綺、陳政雄、陳秀卿、陳惠津、陳筱蓉、湯麗玉、賈淑麗、熊嘉玲、劉秀枝、劉淑娟、顏裕庭、蘇意茹,長期照護(台北:藝軒圖書,1999年) 王增勇、周月清、林麗蟬、張宏哲、郭登聰、陳武宗,我國長期照顧服務輸送規劃研究(台北:內政部,2005年) 王鴻,「農民社會保障權益缺失問題研究」,學術探求,第1期,2005年 田申,「我國老年人口長期護理需要與利用現狀分析」,中國公共衛生管理,第1期,2005年 多吉才讓,積極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主編:社會福利社會化工作資料彙編,2000年) 朱步樓,「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對測研究」,人口與計劃生育,第7期,2005年 行政院,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2007年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顧制度規畫小組,整合照顧管理組織及功能規劃報告,2005年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加強居家是健康服務規劃報告,2005年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改善長期照顧居家式服務各項措施規劃報告,2005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年)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回良玉副總理在全國老齡委第八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06年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副總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田良玉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老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年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07年 吳肖琪、周世珍,我國長期照顧法令制度規劃研究(台北:內政部,2006年) 吳淑瓊、陳正芬,「長期照護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92期,2002年 吳淑瓊、王正、呂寶靜、莊坤洋、張媚、戴玉慈,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二年計畫(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內政部,行政院衛生署,2002年) 吳淑瓊、王正、呂寶靜、莊坤洋、張媚、戴玉慈,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三年計畫(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內政部,行政院衛生署,2003年)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8年) 吳淑瓊、莊坤洋、陳亮汝,「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實驗社區介入前的照護需求與自負費用」,台灣衛誌,第23卷,第3期,2004年。 吳淑瓊等,全國長期照護需要評估第一年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報告,2002年) 吳淑瓊等,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三年成果報告(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2003年) 吳淑瓊、戴玉慈、莊坤洋、張媚、呂寶靜、曹愛蘭、王正、陳正芬,「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理念與實踐」,台灣衛誌,第23卷,第3期,2004年 杜鵬、武輝,「中國老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分析」,人口研究,第22卷,第4期,1998年 呂寶靜,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2001年) 李建新,「國際比較中的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動特徵」,學海,第6期,2005年 尚曉援,「從國家福利到多元福利一南京市和蘭州市社會福利服務的案例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2001年 周清、劉謙,「人口老化與空巢家庭挑戰和諧中國」,學習月刊,第6期,2005年 林正儀,年邁父母長期照護(台北:華成圖書,2008年) 林萬億、呂寶靜、鄭麗珍、周玟琪、陳政雄、徐淵靜,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總組及日本參訪心得,2006年) 林閩鋼、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視野中的非營利組織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第6期,2001年 胡玉梅、夏傳玲,「北京中青年家庭養老現狀分析」,人口研究,第4期,1994年 高靈芝、楊洪斌、胡旭昌,「『星光計畫』項目『空殼』 現象分析」,社會福利,第4期,2003年 徐波、時萬清,「論我國城鄉養老保障取向」,當代經濟研究,第5期,2004年 夏穎,「中國老年社會保障對策研究」,西北人口,第1期,2004年 孫國禎,「上海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障壓力的對策研究」,中國衛生資源,第2期,2001年 孫健忠,「私有化與社會服務:執行面的理念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期,1991年 孫澤宇,「關於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的思考」,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第 21卷 ,第 1期,2007 年 唐詠,「居家養老的國內外研究回顧」,深圳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第2期下半月,2007年 郭平、程建鵬、尚曉援,「中國城鄉老年人健康狀況與衛生服務利用的差異」,市場與人口分析增刊,2005年 張良禮、蔡寶珍、李杏生、程曉、陳友華,應對人口老齡化 —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設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張俊良、俞德怡,「我國農村家庭養老方式變動趨勢研究」,農村經濟,第12期, 2002年 張曙光,張曙光經濟學書評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張鐘汝、范明林,老年社會心理(台北:水牛,1997年) 屠文淑,「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保障事業」,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1卷,第1期,1998年 陶立群,「高齡老人自立能力和生活照料及其對策」,中國人口科學,增刊,2001年 曾毅、王正聯,「中國家庭與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的變化」,中國人口科學,第5期, 2004年 游允中、鄭曉瑛,中國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人口死亡水準、類型、原因和發展趨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費孝通,差序格局,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陳功,「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社會經濟問題」,科學中國人,第10期,2001年 陳佳貴,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陳燕楨,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2008年) 陳樹強,成年子女照顧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心路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黃海霞,「對建立老年人醫療保險制度的設想」,衛生經濟研究,第9期,2005年 葛延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問題(上)」,社會學研究,第1期,1998年 愛德華‧帕默、鄧曲值,「中國經濟轉型對老年人收入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第6期,2005年 楊善華、賀常梅,「責任倫理與城市居民的家庭養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調查』為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年 楊團主編,社會福利社會化:上海與香港社會福利體系比較(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 雷茂林,楊華美,「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衛生軟科學,第6期,2004年 詹火生,預約溫馨有活力的二十一世紀(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2000年) 熊必俊,「關於我國老年人口收入的研究」,市場與人口分析,增刊,2005年 齊缽,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老年人生活狀況和生活品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2005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北京: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2006年) 鄭功成,「中國社會福利發展論綱:從傳統福利模式到新型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第1期,2001年 鄭建娟,「我國社區養老的現狀和發展思路」,商業研究,第12期,2005年 薑志忠,「人口年齡結構老化的影響與前景展望」,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5期,2005年 韓忠智,「溫總理關心『愛心護理工程』」,中國老年報,3月9日,2006年 譚克儉,「中國高齡老年人口問題初探」,經濟問題,第12期,2001年 嚴毋過、吳淑瓊、午菁菁、陳寶輝,「台北市公私立醫院非急性長期住院病人的盛行率、長期照護需要與長期照護態度」,護理研究,第4卷,第2期,1996年。 貳、英文部分 Banks, P., “Case Management”, In H. Nies & P. Berman(Eds.), Integrating Services for Older People: A resource book for managers, Ireland: European Health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4) Bishop CE., “Where are the missing elders? The decline in nursing home use, 1985 and 1995”, Health Affairs 18, 146-155(1999) Bordy, S. J. & Masciocchic, “Data for long-term care planning by health systems agencies: Am J. ” Public Health 70: 1194-8(1980) Brodsky, J., Habib, J., & Mizrahi, I.. Long-term care laws in five developed countries: A review,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Chen, S.Y., Social policy of the economic state and community care in Chinese culture: Aging, family, urban change, and the Socialist welfare pluralism, Burlington,V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1996) DoH., Caring for People-Community Care in 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 London: HMSO.(1989) DoH., Community Care in 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Policy and Guidance, London: HMSO.(1990) DoH., Fair Access to Care Services Guidance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Adult Social Care,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2002) DoH/SSI.., Care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Managers’s Guide, London: HMSO.(1991a) DoH/SSI.., Care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Practiitioners’ Guide, London: HMSO. (1991b) Evashwick CJ., The continuum of long-term care(2nd.). Albany : Delmar Thomson Learning(2001) Gavrilov L. A., Heuveline P., “The Encyclopedia of Population”, In Paul Demeny and Geoffrey Mcnicoll(Eds.).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2003) Gibson, & Diane, M., “The Issues”, In Aged Care: Old Policies. New Problems,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p. 3-27 Gibson, M. J., Gregory, S. R., & Pandya, S. M., Long-term care in developed nations: A brief overview. Washington, D. C.: AARP.(2003) Glendinning, C., Davies, B., Pickard, L., & Comas-Herrera, A., Funding long-term care for the older people:Lessons from other countries.(2004) Guralnik J. M. & Simonsick E. M., “Physical dis-ability in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8, 3-10(1993) Hughes. Older People and Community Care:Cr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1995) Ikegami, N., & Campbell, J. C., “Choices, Policy Logics and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Long-Term Care Systems”,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36(7), 719-734 (2002) Kane, R. A., & Kane, R. L., Long-Term Care: Principals, Programs, and Policies, New York: Springer.(1987) Kane, R. L., & Kane, R. A., “Emerging issues in chrinoc chare”, In 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5th ed.)(2001) Kane R. A., Kane R.L., & Ladd R. C., The Heart of Long-Term Care. NY :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8) Kono S., Ogawa N., & Maeda D., Aging in Japan. Japan Aging Research Center(1996) Leung,C. B., “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Issu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 9(3), 87-91(1997) Manton K. G., Corder L., & Stallard E., Chronic disability trends in elderly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s : 1982-1994, PNAS, 94, 2593-2598(1997) OECD, Caring for Frail Elderly People: Policies in Evolution Social Policy Studies No.19, Paris: OECD(1996) Spillman B. C., & Kemper P., “Lifetime patterns of payment for nursing home care”, Medical Care, 33:3, 280-296(1995) Stone R. I.,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 with Disabilities; Current Policy, Emerging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ilbank Memorial Fund(2000) Sundstrom G., & Thorslund M. 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Kosberg JI(ed.), London:Greenwood Press, pp.401-14(1994) The Royal Commission on Long-Term Care, With Respect to Old Age:Long Term Care-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UK: Stationery Office(1999)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Ageing:1950-2050(2002) Waldo D. R., Sonnefeld S. T., Mckusick D. R., & Arnett R.H., “Health expenditures by age group: 1977 and 1987”, Health Care Financ Rev 10:4, pp. 111-30(1989) Wu S. C., & Chu C. M.,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long-term care arrangements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Australian Journal on Aging 15:2, pp. 62-8(1996) WHO Kobe Center:Aging and Health Technical Report (1):Global Health Expectancy Research Among Older People(2001)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