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3201212142100
DOI 10.6846/TKU.2012.00269
論文名稱(中文) 建築中的時間意涵
論文名稱(英文) The meaning of time in architectur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束之勤
研究生(英文) Chih-Chin Shu
學號 69836046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9
論文頁數 8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宋立文
委員 - 黃瑞茂
委員 - 林靜娟
關鍵字(中) 歷史建築
廢棄空間
時間
關鍵字(英) Abandoned buildings
Historic buildings
Tim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歷經歲月的舊建築所擁有的特殊氛圍,是建築在時間的過程中逐漸累積而成的變化,使我了解到建築並不會完成於完工那天,而是隨著時間持續成長。本論文透過探索體驗在都市中的老舊建物與廢棄空間,討論建築與時間之間緊密而複雜的關係,並試圖捕捉空間中的時間意義,藉都市及建築空間為主題,探討建築中的時間意涵。

從都市在時代變遷,持續拆換再造的狀態中,日新月異的科技、材料、工法、風格等…新舊建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感受到文明及思想隨著時間而演進。而舊建物在都市中所擁有代表時代的價值與意義,以及伴隨著時光在物理環境中所積累的空間成長,其中有著建築材料的敗壞與植物的滋長;使用者與空間接觸的痕跡。並且在人類的介入之後,對空間產生的情感、記憶甚至歷史及文化等都將隨著時間附於空間之中。那些在過程中不斷演變並互相影響的元素,附加了人類的情感與思想,成為建築中的時間概念。

本論文以時間概念的觀點切入設計操作,以都市中的廢棄空間及歷史建物做為對象,探討舊建築在都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空間隨時間變動的考量下,材料安排、情境轉換及建築計畫的設定,並且理解掌握著這些變動的元素不只是為了期待空間未來的發展,同時也在時間特質下無可預期的變化中,感受到建築空間的時間意義。
英文摘要
The changing of architecture through time provided specify atmosphere, thus I realized the architecture would continue to grow at the day it lies on site. This thesis observes the old and abandoned buildings hidden inside city. While discuss intens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ime, with urban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al space as theme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meaning of time in space. 

When time goes by, under rapid demolishing and re-building, with drastic improved technology, materials, building methods and aesthetic styles, the old and new building has great contrast through time. Then they have their own value and meaning in the city.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 space grows in time; physically changing architecture is disinteg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plant growth, and vestige of user’s touch. When people interfere, there is emotional interference, memory,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fore adhere in the space. These elements continue to influence each other through the process, and become the time concept of architecture.

This thesis uses time as design concept, to take abandon spaces and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urban environment as study subject, in order to define their roles in the city, and observe space continuing changing through time. Then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elements are not jus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unexpected characteristic, as the architecture space and its meaning of tim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壹,緒論	1
1-1 前言	2
1-1.1崇拜”新”世界	2
1-1.2一座廢墟,另一個世界	3
1-2 研究動機	4
1-3 研究目的	6
1-3.1探討空間與時間的關係	6
1-3.2建築的時間概念	7
1-4 研究範圍	8
貳,議題探討	11
2-1議題-都市中的老舊空間	12
2-2廢墟	13
2-2.1廢墟經驗	14
2-2.2投射在廢墟的眼光	15
2-2.3廢棄空間的概念	16
2-2.4都市廢墟	17
2-3探訪舊空間	18
2-3.1創作者醞釀的溫床	18
2-3.2藝術工廠	19
2-3.3時間想像中的許願竹筒	20
2-3.4停滯的城鎮	21
2-3.5不斷意義覆寫的眷村	23
2-4 小結	25
2-4.1空間經驗	25
2-4.2 人類‧自然	26
參,空間與時間	28
3-1觀察	29
3-1.1現象-淡水	29
3-1.2建築隨著時間而產生的變化	32
3-2感受到時間的設計手法	33
3-2.1如何感受到時間	33
3-2.2都市空間	34
3-2.3建築元素	35
3-2.4建築空間安排	36
3-3空間操作-社區藝廊	37
3-3.1藝廊	37
3-3.2基地-台北廢墟	38
3-3.3構想	43
3-4小結	55
肆,規劃與設計	56
4-1時間的概念	57
4-2基地	59
4-3規劃設計	61
伍,結論	73
5-1時間與建築	74
5-1.1建築的物理變化與時間	74
5-1.2空間情境與時間	75
5-1.3建築背景與時間	76
5-1.4“時間”介入建築討論之中	77
5-2時間意涵	79
5-2.1	79
5-2.2	80
文獻參考	81


圖目錄
圖1-1. 1三芝 飛碟屋(照片合成2008)	3

圖1-3. 1社子島 (照片合成2010)	6

圖1-4. 1遺忘的角落 (照片拍攝  2011)	8
圖1-4. 2 小巷內 (照片拍攝  2011)	9

圖2-2. 1北市老舊房舍 (照片拍攝  2011)	14
圖2-2. 2無方向的面容 (抽象素描  2010)	15
圖2-2. 3都市廢墟 (影像製作)	17

圖2-3. 1三芝飛碟屋 (圖片引用自 廢墟迷走)	18
圖2-3. 2華山藝文特區 (圖片引用自 廢墟迷走)	19
圖2-3. 3菁桐車站 (照片拍攝  2009)	20
圖2-3. 4社子島 (照片拍攝  2010)	21
圖2-3. 5社子島 (照片拍攝  2010)	22
圖2-3. 6寶藏巖 (照片拍攝  2008)	24

圖2-4. 1都市廢墟合影 (影像合成2009)	25
圖2-4. 2建築與植物 (影像合成)	25
圖2-4. 3開發‧抹滅 (影像製作)	26
圖2-4. 4廢墟過程 (影像製作)	27

圖3-1. 1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29
圖3-1. 2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29
圖3-1. 3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29
圖3-1. 4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30
圖3-1. 5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30
圖3-1. 6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31
圖3-1. 7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31
圖3-1. 8淡水一景 (照片拍攝 2011)	31

圖3-2. 1都市綠洲 (影像製作 2010)	34
圖3-2. 2牆面變化示意圖 (圖片合成編輯2011)	35
圖3-2. 3材料變化示意圖 (引用自網路圖片合成編輯2011)	35
圖3-2. 4空間‧時間 (手繪插圖 2011)	36

圖3-3. 1大安區廢棄房舍(照片編輯製作2011)	38
圖3-3. 2基地區位分析圖 (引用自Google地圖合成編輯2011)	39
圖3-3. 3基地脈絡分析圖 (影像製作 2011)	40
圖3-3. 4基地現況分析圖 (圖片編輯製作2011)	41
圖3-3. 5概念模型 (照片拍攝2011)	43
圖3-3. 6空間構想草圖 (手繪素描 2011)	44
圖3-3. 7規劃配置 (影像製作 2010)	45
圖3-3. 8動線規劃 (影像製作 2010)	46
圖3-3. 9規劃配置 (影像製作 2010)	46
圖3-3. 10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7
圖3-3. 11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7
圖3-3. 12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7
圖3-3. 13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7
圖3-3. 14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7
圖3-3. 15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8
圖3-3. 16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8
圖3-3. 17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8
圖3-3. 18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9
圖3-3. 19空間構想 (手繪素描 2010)	49
圖3-3. 20空間示意圖 (影像合成 2011)	49
圖3-3. 21平面配置圖 (影像製作 2011)	51
圖3-3. 22空間示意圖 (影像製作 2011)	51
圖3-3. 23空間示意圖 (手繪草圖 2011)	51
圖3-3. 24空間示意圖 (手繪草圖 2011)	52
圖3-3. 25平面配置圖 (影像製作 2011)	52
圖3-3. 26平面配置圖 (影像製作 2011)	53
圖3-3. 27空間示意圖 (手繪草圖 2011)	53
圖3-3. 29空間示意圖 (手繪草圖 2011)	54
圖3-3. 28平面配置圖 (影像製作 2011)	54

圖3-4. 1建築週期關係圖 (影像製作 2011)	55

圖4-2. 1淡水地形圖 (Google地圖 合成編輯2011)	59

圖4-3. 1空間架構圖 (引用自網路圖片合成編輯2011)	61
圖4-3. 2空間架構圖 (影像製作2011)	62
圖4-3. 3平面配置圖 (影像製作2011)	63
圖4-3. 4全區配置圖 1/500	64
圖4-3. 5A-A’剖面圖 1/500	65
圖4-3. 6B-B’剖面圖 1/500	65
圖4-3. 7C-C’剖面圖 1/500	65
圖4-3. 8A區平面配置圖1/200	66
圖4-3. 9入口廣場意象圖	67
圖4-3. 10倉庫空間示意圖	67
圖4-3. 11A區剖面關係圖1/200	67
圖4-3. 12B區平面配置圖 1/200	68
圖4-3. 13C-C’剖面關係圖 1/200	69
圖4-3. 14C區平面配置圖 1/200	70
圖4-3. 15舞台空間示意圖	71
圖4-3. 16模型照片彙整 (模型製作拍攝 2012)	72

圖5-1. 1物理變化概念示意 (影像合成編輯 2012)	74
圖5-1. 2空間情境示意 (影像合成編輯 2012)	75
圖5-1. 3都市空間概念示意 (影像合成編輯 2012)	76
圖5-1. 4時間概念示意 (影像合成編輯 2012)	7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2009‧《台灣廢墟迷走》‧姚瑞中/文字,攝影‧台北市:田園城市

2007‧《廢島: 台灣離島廢墟浪遊》‧姚瑞中/文字,攝影‧台北市:田園城市

2006‧《人在廢墟》‧原文作者:Christopher Woodward,譯者:張讓‧台北市:邊城

2010‧《臭油棧傳奇》‧作者:謝德錫‧新北市: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1996‧《空間、時間、建築》‧原文作者:基提恩(Sigfried Giedion),譯者:王錦堂, 孫全文‧台北市:臺隆書店

2010‧《微建築 : 全球53個精采絕倫的小建築 . 大設計》原文作者:盧斯.斯拉維德(Ruth Slavid),譯者:呂玉嬋‧新北市新店市:木馬文化事業公司

 
參考論文:
陳麟
2003《『可觸及的時間』----人時互動介面於歷史性展示空間中之應用》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碩博士班

李佳靜
2008《時間的容器─探討日常生活住居設計》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周育賢
2006《事件、時間、空間之探討 ─ 以建築散步之操作手法置入台中生活博物館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賴俊甫
2008《方塊森林 建築的時間複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數位資料: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www.culture.ntpc.gov.tw
新北市立古蹟博物館http://www.tshs.tpc.gov.tw/index.aspx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http://www.udd.taipei.gov.tw/
Google地圖http://maps.google.com.tw/
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mp.asp?mp=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