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3201211234800
DOI 10.6846/TKU.2012.00268
論文名稱(中文) 環境線索與訊息-觀光客對於淡水老街的意象詮釋
論文名稱(英文) Environmental cues and messages - A study of tourist’s interpretation of images from Tansui old stree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王志揚
研究生(英文) Chih-Yang Wang
學號 69836070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9
論文頁數 12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劉綺文
委員 - 林靜娟
委員 - 宋立文
關鍵字(中) 環境意象
環境線索
環境意義
環境感知
關鍵字(英) environmental image
environmental cues
environmental mean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社會中存在著許多環境相似度高的店家,人處於內容相似度極高的環境中是如何決定其所要選擇的店家與透過什麼做下決定,解讀環境過程中是根據什麼因素,其背後的意義是代表什麼。當人接觸到一個場景,隨即會在腦中產生一個圖像,會在言語傳達時立刻連結那畫面、即環境意象。研究動機以人在性質相似度高的環境中,如何決定環境、根據什麼線索與訊息解讀環境與做出選擇。

研究對象為環境因素豐富且多樣化的淡水老街,老街中店家多以高相似性質的樣貌存在。本研究透過訪談的方式,分析遊客如何解讀淡水老街、根據什麼線索與訊息解讀、線索與訊息背後的意義為何。由遊客認知中找出何謂淡水老街、真正的淡水老街,而遊客所指出的淡水老街與實際上淡水老街的意義是否有落差。老街中的環境線索是如何傳達,透過什麼訊息來提供選擇與解讀,影響解讀的要素是什麼。

從訪談遊客解讀環境的紀錄內容、經過本研究的分析與歸類,得知即使透過不同的訪談問題設定,遊客通常會以七種環境線索解讀環境。本研究分析與歸類過程中,發現受訪者的語意包含著正負面感受、與不同程度的環境刺激性感受,由感受分佈圖表示現在遊客在淡水老街中的感受情況。

淡水老街在觀光快速發展,與外來文化及在地文化的融合下,呈現出一個新的樣貌。觀光與外來文化打破遊客對於環境的認知,顯示遊客對淡水老街的期望,產生新的淡水老街意象。
英文摘要
In the society, there are many highly similar stores. In the extremely similar environments, how do people select the stores and make the decisions? What are the factor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vironment?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When people encounter a scene, they will have the image in mind and connect with the scene immediately in the communication. It is called environmental image. This study is to find how people select the environment among the extremely similar environments, and what the cues and information are to interpret the environments and make the decision. 

The subject is Tansui Old Street, which has rich and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treet, there are many highly similar stores. By interview, this study tries to find how the tourists interpret Tansui Old Street, what the cues and information are, and what the significance is. According to the tourists’ cognition,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recognize the real Tansui Old Street, and attempts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nsui Old Street suggested by the touris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ansui Old Street. How are environmental cues on the old street communicated? What is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hat are the factors of interpret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record of the tourists’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interview, this study finds that with different questions, the tourists usually interpret the environment by seven environmental cues. The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subjects’ meanings includ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as well as different degrees of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stimulus. The distribution of feelings shows the tourists’ perception on Tansui Old Street. 

With rapi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foreign and local culture,
Tansui Old Street presents a new look. Tourism and foreign culture break through the tourist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demonstrating the tourists’ expectation toward Tansui Old Street and leading to a new image of Tansui Old Stree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內容與方法	3
1-2.1 研究內容	3
1-2.2 研究方法	3
1-3 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相關理論	5
2-1  人如何解讀週遭環境	6
2-1.1  環境意象	6
2-1.2  小結	7
2-2  環境是一種資訊系統	8
2-2.1  線索與符碼	8
2-2.2  環境構成元素	9
2-3  環境元素的辨識	11
2-3.1 環境元素形體與意義	11
2-3.2 行為場域	13
2-3.3 場所理論	14
2-4  觀光的包裝	14
2-4.1  觀光符碼:	15
2-4.2  觀光號誌:	16
2-5  環境感受	16
2-6  研究回顧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操作	20
3-1 實質研究範圍	21
3-2 訪談研究問題	21
3-3 研究方式與流程	22
3-3.1  資料蒐集	22
3-3.1.a  訪談	22
3-3.1.b  訪談預試與修正	22
3-3.1.c  訪談問題確認	23
3-3.2  記錄與拍照	24
3-3.3  資料分析與架構	25
3-3.4  交叉分析與討論	25
3-4 正式操作	26
3-5 訪談資料整理	27
3-5.1  逐字稿整理	27
3-5.2  分析與歸類	2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解讀	32
4-1 受訪者對於老街的範圍認知	34
4-1.1  前提與目的	34
4-1.2  內容分析	35
4-2 環境指涉與受訪者動機討論	36
4-2.1 目的性與企圖	36
4-2.2  受訪者到訪之目的性差異討論	38
4-3 環境指涉與受訪者實質經驗及印象	40
4-3.1  停留場所指涉與線索討論	40
4-3.1.a實際停留場所指涉	40
4-3.1.b解讀停留場所的線索	40
4-3.1.c線索種類的數量情況	41
4-3.2 遊客回答有關印象類的指涉與線索	42
4-3.2.a印象類的場所指涉討論	42
4-3.2.b解讀印象類場所的線索種類討論	42
4-3.2.c各問題回答中線索種類的數量情況	43
4-3.3  綜合討論	45
4-4 情感性詞語與語意	46
4-4.1  受訪者感受分佈	46
4-4.1.a十二種感受性詞語主題	48
4-4.1.b感受性詞語	49
4-4.2  環境線索與感受性詞語	49
第五章 討論-研究問題回應	52
5-1 淡水老街	54
5-1.a 本研究詮釋的淡水老街:	54
5-1.b 受訪者詮釋的淡水老街:	55
5-1.c 落差的造成: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	56
5-1.d 落差的造成:老街範圍認知範圍落差	57
5-2 環境的解讀	59
5-2.a 遊客解讀環境的模式	59
5-2.b 環境線索與訊息的意義	60
5-3 線索引發的情感	61
第六章 結論	63
6-1 環境的解讀與詮釋	63
6-2 研究限制與後續發展	66
參考文獻	67
附錄一:相關報導:老街一個樣?建築物像、商品也像!	73
附錄二:訪談問題02.受訪者到老街的原因	74
附錄三:訪談問題03.老街中曾停留過的地方	76
附錄四:訪談問題04.淡水老街的歷史意義與特色	91
附錄五:訪談問題05.淡水老街印象深刻處	101
附錄六:訪談問題06.淡水老街吸引人處	109
附錄七:受訪者指涉場所總覽	113
附錄八:感受謝詞語主題分類	116
附錄九:感受性詞語解釋	122
 
圖目錄

圖  1- 1  上圖為五分埔商圈、中間為光華商圈、下為迪化街年貨大街	2


圖  2-3. 1 封閉性	12
圖  2-3. 2 連續性	12
圖  2-3. 3 對稱	12
圖  2-3. 4 靠近性	12

圖  2-5. 1 情感評估之適應的例子	17
圖  2-5. 2 座標概念圖	17

圖  4-4. 1 架構圖	46
圖  4-4. 2 詞語的正負感受	46
圖  4-4. 3 詞語的刺激性程度	47
圖  4-4. 4 情感分佈圖	48
圖  4-4. 5 座標概念圖	49

圖  5-1. 1 淡水老街環境條件	54
圖  5-1. 2 淡水八景	54
圖  5-1. 3 淡水本土文化	56
圖  5-1. 4 淡水外來文化	56
圖  5-1. 5 多樣化的老街特質	57

 
表目錄
表  3-3. 1 第一次訪談預試的問題	23
表  3-3. 2 第二次訪談預試的問題	23
表  3-3. 3 深度訪談問題	24

表  3-4. 1 受訪者資料	26
表  3-4. 2 受訪者到訪老街頻率	26

表  3-5. 1 逐字稿整理方式01	28
表  3-5. 2 逐字稿整理方式02	28
表  3-5. 3 場所指認與場所種類的建立	30
表  3-5. 4 線索種類與內容說明	31

表  4-1. 1 受訪者所指出淡水老街的範圍	34

表  4-2. 1 環境場所指認與指認的線索統整	38

表  4-3. 1 停留場所與線索種類	41
表  4-3. 2 歷史意義與線索	44
表  4-3. 3 印象深刻與線索	44
表  4-3. 4 吸引人處與線索	44

表  4-4. 1 組群歸類表	47
表  4-4. 2 感受詞語與線索種類	50
參考文獻
西村幸夫
    2010 《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
          公司。

余德慧
    2001 《詮釋現象心理學初版》初版,台北市:心裡工坊文化,民
          90。

林奕錫
    2008 〈天母區域的邊界、認知與意象〉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聖隆
    2002 〈找尋淡水老街的在地生活─觀光與在地生活及行為場域研究〉淡江
          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國玄
    2008 〈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認知及其對旅遊行為之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工
          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敬鵬
    2006 〈城市邊緣地景之重構─以市民大道橋空間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碩士班論文。
郭欣翰 
    2001 〈歷史區域中的指標性環境設計〉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磊青、楊公俠 
    2005 《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

郭肇立
    1998 〈傳統聚落空間研究發展〉《聚落與社會》初版,台北市:田園城市文
          化,民87 。

黃彥一
    2008 〈台灣中部城鎮環境可讀性─以嘉義朴子市為研究對象〉淡江大學建  
          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頌音 
    2009  〈觀光圖像下的地方建構與再現〉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應貴
    1995 〈空間、力與社會〉《空間、力與社會》初版:1-37,台北市:中研院
          民族所,民84 。
    1998 〈人類學與空間研究〉《聚落與社會》郭肇立主編,初版,台北市:
           田園城市文化,民87 。

劉綺文
    2011 〈淡水中正路老街行為場域與環境意義〉《淡江史學》第二十三期抽
          印本:302-303。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繆朴
    2007 《亞太城市的公共空間─當前的問題與對策》司玲 司然譯,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Appadurai, Arjun
    2009 《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鄭義愷譯,台北:群學。

Barker, R.G.
    1978  Theory of Behavior Settings. In R. G. Barker (Ed.), Habitats,  
          environments, andhuman behavior: Studies in eco-behavioral science    
          from the Midwest Psychological Field Station:213-228.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ker, R.G., P. Schoggen
    1978  Measures of habitat and behavior output. In R. G. Barker (Ed.), Habitats,
          environments, and human behavior: Studies in eco-behavioral science 
          from the Midwest PsychologicalField Station:229-244.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thes, Roland 
    1991 《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李幼蒸譯,台北:時報出版。

Baudrillard, M. Jean
1997 《物體系 Le Systeme Des Objects》 林志明譯,台北:時報出版。 

Cresswell, Tim
    2006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市:群學。

Dant, Tim
    2009 《物質文化》龔永惠譯,台北:書林。

Eco, Umberto
    1997 《詮釋與過度詮釋》(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王宇根譯,初
          版,台北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lian Rose 
    2006 《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王國強譯,台北:群學。

Lang, Jon
    1987  Creating-Architettural Theory : The Role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New York : Van Nostrand Reinhold.

Lynch, Kevin
    1999 《都市意像 THE IMAGE OF THE CITY 》宋伯欽譯,六版,台北:
          臺隆書店。

Rapoport, Amos 
     1976  Human Aspect of Urban From : Towards a Man-Environment Approach 
to Urban From and Design. Britian: A. Wheaton&Co.Ltd.
     1994 《環境設計應用與行為學》王錦堂編,初版,台北:台灣東華。
     1996 《建築環境的意義─非言語的交流途徑》施植明譯,台北:田園城市
           文化。
    2004 《文化特性與建築設計》常青等譯,大陸:中國建築工藝出版社。

Russell, J.A.,& Snodgrass, J. 
    1987  Emo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D. Stokol & Altman (Eds.),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shing.

Yi-Fn, Tuan 
    1998 《經驗透視中的的空間與地方》潘桂成譯,初版,台北:編譯館。

Zeisel, John 
    1986 《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的研究》關華山譯,台北:漢威出版社。

 
廖雅玉
    2011  (1月16日) 老街一個樣? 建築物像、商品也像! TVBS電子報。
檢索日期:民國100年1月16日,網址:http://tw.news.yahoo.com/%E8%80%81%E8%A1%97-%E5%80%8B%E6%A8%A3-%E5%BB%BA%E7%AF%89%E7%89%A9%E5%83%8F-%E5%95%86%E5%93%81%E4%B9%9F%E5%83%8F-20110116-022513-152.html

淡水區公所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淡水小鎮
http://163.20.52.71/stu635/cwpspage/ta/us/id.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