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2201708195000
DOI 10.6846/TKU.2017.00221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地區大學教育學門學術表現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Explor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黃天皓
研究生(英文) Tien-Hao Hwang
學號 60372007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2
論文頁數 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鈿富(140626@mail.tku.edu.tw)
委員 - 鈕方頤(nyeu@mail.tku.edu.tw)
委員 - 郭昭佑(chaoyu@nccu.edu.tw)
關鍵字(中) 學術表現
學術生產力
研究生產力
期刊分等
引用次數
關鍵字(英) Academic Performance
Academic Productivity
Research Productivity
Journal Ranking
Citedness Sco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台灣地區教育學門的背景因素(男女教師人數、教師職級、國內外博士人數、公私立大學數)與學術表現的關係。以台灣地區設有教育相關學系共52所為研究對象,並採資料蒐集近五年的學術表現資料(Scopus 論文發表數、TCI-HSS發表數、科技部研究案數),再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係數和雪費事後檢定。

其中以科技部研究案數進行相關與差異分析。本研究重要的結果歸納如下:
一、教師職級對於科技部研究案數達顯著差異
二、公私立大學數對於科技部研究案數達顯著差異
三、教師職級對於科技部研究案數達顯著正相關
四、公私立大學數對於科技部研究案數達顯著負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提供相關單位人員做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factor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pedagogy in Taiwan. The background factors include the number of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the academic ranks of teacher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with a PhD degree from a domestic or foreign university, and the number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Scopus papers published,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in educ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rojects sponsored by MOST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total of 52 education departments are studied. The data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of these departments a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differe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cheffe' post hoc test. 
The correlation and variance between each background factor an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rojects sponsored by MOST are analyzed.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academic ranks of teachers and the number of MOST projects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	The number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number of MOST projects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	The academic ranks of teachers and the number of MOST projects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4	The number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number of MOST projects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are provid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核心期刊與引文資料庫	            9
  第二節	學術表現	                           13
  第三節 教育學門學術表現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1
  第四節 資料蒐集	                           2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6
  第一節 台灣地區大學教育學門之背景資料與現況   26
  第二節 台灣地區大學教育學門之學術表現之現況   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對於學術表現之差異   29
  第四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對於學術表現之相關分析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2
  第一節 結論	                           32
  第二節 建議	                           33


參考文獻	                                     34
中文部分	                                     34
英文部分	                                     38
附錄一  台灣地區大學教育學門	             40
附錄二  100-103年度教育學門學術期刊評比分級表    43
附錄三  引文索引一覽表	                     46

表次

表4-1 基本資料次數分配	                     28
表4-2 學術表現次數分配	                     29
表4-3 背景因素對於學術表現之差異	             30
表4-4 教師職級對於學術表現的差異	             30
表4-5 台灣地區大學教育學門背景因素和學術表現相關  31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	                             2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卯靜儒 (2013)。0.38 的意義與代價:教育學門 TSSCI 內在邏輯與非預期效應。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11),27-32。 
李承傑 (2008)。影響教育學者學術研究成果之跨國比較分析:以台灣與美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李崗 (2011)。「學術貢獻」該如何界定?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2),11-13。 
李明穎(2011)。教育學門教育現況與就業發展論壇。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電子報。取自 http://epaper.cere.ntnu.edu.tw/index.php?id=547 
吳挺鋒 (2008)。從粗放到精耕的高等教育改革-兼評《全球化與知識生產 - 反思台灣學術評鑑》。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9,265-280。 
吳蘭平、李志峰 (2009)。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28-132。 
吳清山 (2011)。正視臺灣學術研究評比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 5-7。
吳紹群、陳雪華(2011)。人文學專書出版問題對學術傳播之影響。大學圖書館,       15(2),39-61。
昌炎新 (2006)。核心期刊淵源及功效利弊分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    版),8(5),21-23。 
周祝瑛(2009)。大學建立人文社會指標的必要性。科學月刊,40(5),2-3。 
周祝瑛 (2011)。橘子與香蕉如何比?從 SSCI 看臺灣高等教育學術評鑑之迷思,教育研究月刊,212,40-51。 
林正弘 (2004)。反思台灣高教學術評鑑。載於反思會議工作小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179-183頁)。臺北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林宜箴 (2010)。台灣學術近親繁殖現象與學術生產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明地 (2011)。學術評比不應獨重 SSCI、SCI 等期刊文。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2),9-10。 
林承儀 (2013)。大學學術生產力及學術合作社群關係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侯永琪 (2006)。高等教育國際學術排名研究—比較交大、The Times 及美國 U.S. News World Report 三大學術排名系統。第二屆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胡春光 (2009)。教育學是否為一門獨立學科?-傅斯年與教育學者的一場論戰。西華師範大學 (哲學社會科學版),89(5),89-95。 
科技部 (2015)。科技部補助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試行要點。取自 http://law.most.gov.tw/index.aspx。
陳伯璋(2005)。學術資本主義下台灣教育學門學術評鑑制度的省思。載於反思會議工作小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205-234。臺北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陳何芳 (2006)。論大學學術活動的特性與學術生產力。江蘇高教,6,6-9。
陳銘 (2008)。從核心期刊概念的演變看核心期刊功能的轉變。圖書與情報, 2,83-85。 
陳弱水 (2011)。人文學術期刊評比新制的啟動與臺灣人文研究環境的前景。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1),41-50。 
陳光華、楊康苓 (2011)。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及其初步分析。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4),81-101。 
徐興余 (2006)。“核心期刊”的局限性芻議。現代情報,26(10),36–38。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2013)。第二週期大學校院系所評鑑教育學門評鑑項目。 取自http://www.heeact.edu.tw/ct.asp?xItem=15001&CtNode= %201541&mp=2。
張秀紅 (2008)。核心期刊的功能泛化與學術評價的制度缺失。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1),126-128。 
張繼平 (2009)。基於核心競爭力的大學排行研究。高教發展與評估,2, 36-40。 
張鈿富 (2010)。教育學門的研究發展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200,18-27。
張志峰 (2010)。高彈性引文分析資訊系統架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梁雁 (2011)。學術期刊分級的核心要素。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3), 117-119。 
國家圖書館 (2011)。「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簡介。取自 http://tci.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BMp2r6/aboutdb 
符碧真 (2013)。TSSCI 期刊論文的回顧與展望。台灣教育評鑑月刊,2(11),17-22。 
莊勝義 (2013)。當前台灣的 TSSCI 問題檢討。台灣教育評鑑月刊,2(11), 9-17教育部 (2016)。104 大專院校一覽表。 取自 http://ulist.moe.gov.tw/Query/ TeacherQuery。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2016)。SCI 等索引收錄期刊。取自 http://www.lib.tku.edu.tw/zh_tw/resource_list/resource7/SSCI 。
游振鵬 (2004)。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及其合理性發展。國民教育研究學 報,12,1-8。 
黃厚銘 (2005)。SSCI、TSSCI 與台灣社會科學學術評鑑制度。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31(1),34-43。 
黃政傑 (2011)。路走錯、快回頭-談大學教師學術評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1-4 
黃德祥 (2011)。學術資本主義與大學評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28 -30。 
黃政傑 (2011)。路走錯、快回頭-談大學教師學術評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14。 
黃宗顯 (2013)。教育學門 TSSCI 期刊評比制度之省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11),38-39。 
葉啟政 (2004)。缺乏社會現實感的指標性評鑑迷思。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56 111-125。 
蔡明月 (2005)。引文索引與引文分析之探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31(1),45-53。 
蔡明月 (2006)。書評:陳光華著《引文索引之建置與應用》。國家圖書館館刊,2,177-180。 
劉世閔 (2013)。臺灣學術界教育學門 TSSCI 制度衍生之問題與批判。台灣教育評鑑月刊,2(11),27-33。 
賴鼎銘 (2005)。量化指標並非學術評鑑的萬靈丹:以國外幾種代表性的學術評鑑為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31(1),14-33。 
蘇永明 (2014)。英國研究評鑑對教育學門的衝擊:從 RAE 到 REF 。比較教育,76,1-28。 

英文部分 
Burton, R. C. (1984). 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 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ew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ry, J., & Talja, S. (2004). The cultural shaping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Explaining e-journal use within and across academic fields.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1(1), 20-30. 
Hou, Y. C., & Morse, R. (2009). Quality assurance and excellence i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an analysis of three Taiwan major college rankings.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2), 45-71. 
Hou, C. H., & Chang, J. C. (2009).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of program logical model to the industry-academia-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1), 103-136. 
Kao, H. K., & Tsai, S. N. (2014). An invisible network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Applied Science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1(1), 32-40. 
Liu, N. C., & Chang, Y. (2005).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Methodologies and Problems.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30(2), 1-14. 
Li, Ying., & Sui, M. Q. (2011). Literatur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2(3), 155-162. 
Morse, R. (2015).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Retrievedhfromj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 articles/methodology.
Morse, R. & Hines, K. (2016). Methodology: 2017 best education schools rankings. Retrievedgfroml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raduateschools/articles/education-schools-methodolog 
Nederhof, A. J. (2006). Bibliometric monitoring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A review. Scientometrics, 66(1), 81-100. 
Pagell, R. A. (2009). University research rankings: From page counting to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1), 71-102. 
Saw, S. H. (2010). Initial findings o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teacher training. Creative Education, 1(1), 7-10. 
Shiau, W. L., Chen, S.Y., & Tsai, Y. C. (2015).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ssues: Cocitation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6(1), 145-162. 
Tseng, H. C., Ma, Z. Z., & Chou, L.Y. (2010). An author-based citation and co-citation analysis on tourism research: 1998-2007. 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 15(4), 585-600. 
Tijssen, R. (2011). Joint research publications: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5(2), 19-40. 
Tourish, D. (2012). The impact of journal ranking systems on emerging journals and academic freedom: How should academics respond? Pan-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 15(2), 169-183. 
Whitley, R. (2000). The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science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u, X.F., Fu, Q., & Rousseau, R., (2008). On indexing in the Web of and predicting journal impact facto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9(7), 582-59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