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702201613492900
DOI 10.6846/TKU.2016.00214
論文名稱(中文) 樊增祥與其《樊山政書》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Fan Zengxiang and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高嘉君
研究生(英文) Jia-Jyun Gao
學號 6990200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1-07
論文頁數 12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仕華
委員 - 蔡琳堂
委員 - 鄭伯彥
關鍵字(中) 樊增祥
《樊山政書》
官箴
關鍵字(英) Fan Zengxiang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Official knowled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樊增祥為近代官員,師承張之洞,沿襲其「中體西用」之思想,身為陝西一省之司,為百姓盡心盡力。其公牘系列作品不乏許多學者研究,但多為單篇論文。本論文主要探討其巨著《樊山政書》,本書收載起自辛丑年(1901年),迄於庚戌年(1910年)之公牘,時間長達十年,正好是清末政治變革、社會動盪不安之時,再加上樊增祥身為地方官僚,因此,此書可以視為這十年間清朝地方司法行政之部分實錄。
正文共由五章組成,第一章為「緒論」,首先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提出研究的預期成果,接著闡述研究方法、說明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樊增祥生平與其對政治的影響」,從樊增祥的生平與家世開始瞭解,並且了解樊增祥之師-張之洞對其的看法與影響,接著概述樊增祥出仕的過程。第三章為「《樊山政書》呈現的社會文化」,《樊山政書》收載了樊增祥擔任陝西按察使、布政使任內公牘。樊增祥注意到施政中的經驗可以做個總結,因此將公牘、判詞收集刻印成冊,一來可以做為同僚下屬施政的範例,二來可以存檔當作自己的參考。再來也可以讓長官了解自己的辦事能力,也可以對問題提出具體指導,最後,也有彰顯道德之用。《樊山政書》沒有凡例可供讀者參考,閱讀不易,因此,筆者就此書整理出《樊山政書》中對刑事民事判案、債務、教育文化、風土人情、鄉規民約等等的簡單概況,並試著爬梳樊增祥治理地方的原則與概念。第四章為「《樊山政書》的治理觀」,討論的是在《樊山政書》中呈現出的傳統訴訟文化,官與民之間的關係以及樊增祥呈現出的官箴文化。第五章為結論。
英文摘要
Fan Zengxiang for the modern officials, Zhang Shicheng, followed his "body and the Western" Thought, as the Secretary of Shaanxi province, for the people and dedication. Its public slips series of works many people with scholars, but more for individual pape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is masterpiece,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 the book reproduces Since Boxer year (1901), until in Gengxu year (1910) of the public slips, lasted ten years, is just the late Qing Dynasty political change, social unrest When disturbed, the plus Fan Zengxiang as local officials, therefore, the book can be seen as part of this decade, the Qing local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Record.
Text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first outlines 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expected results proposed research, then describes methods, described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second chapter, "Fanzeng Xiang's life and its influence on politics," begin to understand from Fan Zengxiang 's life and family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 Fan Zengxiang division - Zhang their views and influence,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the process Fanzeng Xiang official career. The third chapter,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presents social culture,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 collection contains the Fan Zengxiang as Shaanxi provincial judge, governor at Official tenure. Fanzeng Xiang noted that the policy can be summed up in the experience, so the public slips, judgment collection engraved into a book, to be an example of a fellow subsidiary governance, and secondly, can be archived as their reference. Again also allows executive about their competence, may be specific guidance on the issues raised, and finally, there are also highlighting the moral purposes.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 no legend for readers reference, easy to read, so I will sort out the book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 simply to decide cases before criminal civil, debt, education, culture, customs, local rules or regulations, etc., and try Combing governance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Fanzeng Xiang place. Chapter Four,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governance concept"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litigation culture " Fanshan Administration Book " showing, as well a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showing Fanzeng Xiang Guanzhen culture.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	          3
第二章  樊增祥生平與其對政治的影響   5
  第一節  生平概述	          5
   第二節  出仕	                 14
第三章  《樊山政書》呈現的社會文化	 16
  第一節  社會中的現象	         17
  第二節  社會的救濟	         50
    第三節 教育與文化	         55
第四章  《樊山政書》的治理觀	 77
  第一節  《樊山政書》裡的官箴規範77
    第二節  樊增祥的治理方法	 83
    第三節  判案的文化特點	 99
第五章  結論	                 117
參考書目	                         121
附錄一-通姦案件類型分類	         126



表 圖 目 次
表 一<提及學堂判詞卷數、筆數統計>	  12
表 二<通姦判詞分類>	          3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傳統文獻:(依時代排序)
(清)樊增祥,《樊山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4月。
(清)樊增祥,《樊山政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3月。
(清)張之洞、何啟、胡禮垣撰,馮天瑜、肖川點注:《勸學篇‧勸學篇書後》,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清)王又槐,《辦案要略》,北京:群眾出版社,1987年12月。
(清)汪輝祖,《學治臆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清)李慈銘、翁同龢、王闓運、葉昌熾合記,《近世人物志》,臺北:國民出版社,1955年7月。
(二) 近人論著:(依作者筆劃排序)
王森然,《近代名家評傳‧二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11月。
文廷式,《文廷式集》,香港:中華書局,1993年1月。
方志欽、王傑,《康有為與近代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何勤華,《中國法學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頁375
李書源、胡維革,《衝擊與蛻變: 西方文化與中國政治》,臺北:萬象圖書(股)有限公司,1993年5月。
李文海、戴逸,《清通艦.第十九卷》,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李國平、趙昌平主編,胡禮忠、戴鞍鋼新撰,《晚清史》,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2月。
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9月。
吳吉遠,《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職能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邵鏡人,《同光風雲錄》,《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4月。
馬建石、楊育棠、呂立人,《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汪國垣著,高拜石校注,《光宣詩壇點將錄校注》,《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
高明士主編,張崑將、陳俊強、顏尚文、張嘉鳳、劉馨珺編著,《中國文化史》,臺灣:五南出版社,2007年2月。
織田萬、李秀清、王沛,《清國行政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桑兵,《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許大齡,《清朝捐納制度》,北京: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1950年6月。
陳雄根、何志華,《先秦兩漢典籍引《尚書》資料彙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郭成偉,《官箴書點評與官箴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2月。
郭成康、王天有、張豈之、成崇德,《元明清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
郭建,《古代法官面面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張捷夫,《清代人物傳稿》,香港:中華書局1995年7月。
張晉藩,《清代民法綜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
張原君、陶毅,《為官之道:清代四大官箴書輯要》,北京:學習出版社,1999年1月。
張創新,《中國政治制度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月。
唐德剛,《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7月。
黃高才,《陝西文化概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8月。
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瀋陽:瀋陽出版社,2003年5月。
馮爾康,《清史史料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8月。
馮爾康、李學勤主編,呂伯濤、孟向榮著,《中國古代告狀與判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
曾憲義,《法律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國史館,《清史稿校注》,臺北:國史館出版,1986年6月。
劉錫鴻,《讀郭廉使論時事書偶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4月。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
趙靜,《修辭學視閾下的古代判詞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8年6月。
秦國經、唐益年、葉秀雲,《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魏秀梅,《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2002年6月。
錢實莆,《清代職官年表》,香港:中華書局,2005年3月。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楊建祥,《中國古代官德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
滋賀秀三等,王亞新、範愉、陳少峰譯,《明淸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
陸心國,《晉書刑法志注釋》,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年1月。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裡仁書局,2000年10月。
蔡可園,《漢學彙編 清代七百名人傳》,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7月。
二、學位論文
顧慕晴,《明清州縣官官箴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周天越,《中國古代法官判案文化解析》,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蔡基祥,《官箴、官場與官術──清代基層官員實務知識的生產與流傳》,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以哲,《傳統法曹倫理形象--以清代官箴與規範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陳傳,《清代官箴文化探析》,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潘宏恩,《樊增祥評傳》,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三、期刊論文(依發表時間排序)
文崇一,<官民階級與階級意識:中國的階級模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91年秋季第12期。
李斯頤,<清末十年官報活動概貌>,《新聞與傳播研究》,1991年第3期。
王志強,<南宋司法裁判中的價值取向>,《中國社會科學》,1998 年第6 期。
霍存福,<中國法文化的文化性狀與文化追尋---情理法的發生、發展及其命運>,《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 年第3 期。
邱遠獻,<張之洞與清末法律近代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劉安琴,<《秦中官報》的創辦、務實與社會影響>,《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農林教育版)》,2005 年12 月第4 期。
張小也,<清代的地方官員與訟師——以《樊山批判》與《樊山政書》為中心>,《史林》,2006年第3期。
肖宗志,<晚清的課吏館>,《清史研究》,2006年2月第1期。
鄧建鵬,<清朝官代書研究>,《政法論壇》,2008 年第6 期。
萬彩虹,<樊增祥政法類著作考略>,《當代圖書館》,2009年3月第1期。
鄭小春,<清朝代書制度與基層司法>,《史學月刊》,2010年3月第6期。
蘇全有,<從《樊山政書》看樊增祥施政風格>,《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2月。
李文軍,<清代地方訴訟中的「客民」── 以《樊山政書》為中心的考察>,《貴州文史叢刊》2010年5月第2期 。
蘇全有,<論清末政府階層中西文化觀的兩種形態>,《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9月第5期。
郭露露,<中國古代官德思想及其現代啟示>,《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年4月第2期。
魏淑敏,<張力與合力:晚清兩司處理州縣小民越訟的複雜態度一一以樊增祥及其《樊山政書》為例>,《河南社會科學學報》,2013 年8 月第8 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