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8201211243200
DOI 10.6846/TKU.2012.00244
論文名稱(中文) 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對學生的心流經驗與學習經驗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s of Usability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on Student’s Flow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張桇羿
研究生(英文) Ru-Yi Chang
學號 69973030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2
論文頁數 11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沈俊毅
委員 - 馮瑞
委員 - 吳純萍
關鍵字(中) 使用效能
心流經驗
學習經驗
關鍵字(英) Usability
Flow Experience
Learning Experie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運用成為二十一世紀人民習以為常的課題,快速的科技發展大幅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人際互動、娛樂與學習。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不僅引領各式產業向前,也影響著教育體系下的學習模式,網路學習逐漸蓬勃發展。網路學習因時空距離無障礙、學習資源豐富且多樣化、教材選擇的需求與個別化,甚至是兼具同步與非同步的學習方式,使網路學習逐漸蔚為風行。因應網路學習的發展,台灣各大院校也開始建立線上學習環境。網路教學平台順應成為網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再加強網路教學平台的功能時,也強調網路教學平台應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使用效能,使用效能是針對使用者進行產品時,要以有效、有效率且讓使用者滿意的前提下達成預定的目標與任務,網路教學平台的使用效能,也會影響到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心流經驗與學習經驗。本研究整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後,使用效能共分為六個影響因素:系統表徵、課程管理、彈性與使用者控制、使用者支援、效率與認知支援六個面向,針對心流經驗(享受、專注、探索、挑戰)與學習經驗(學習焦慮、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建構)進行探討之間的影響。本研究以北部某私立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180位網路教學平台使用者,進行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問卷、心流經驗問卷與學習經驗問卷,讓使用者進行自我填答。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效能六個影響因素面向: 系統表徵、課程管理、彈性與使用者控制、使用者支援、效率與認知支援與心流經驗的四個面向:享受、專注、探索、挑戰以及學習經驗的四個面向:學習焦慮、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建構皆具有顯著相關。在迴歸分析部分,整體來說,本研究所採用之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對於心流經驗與學習經驗具有顯著的預測力。網路教學平台的內容一致性、編排方式與項目位置一致、呈現畫面舒適與具有組織性,可以讓學習者在使用時更加有效的完成既定目標與目的,也會提高學習者在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心流經驗與學習經驗。
英文摘要
With the changing times, it used to become subject of 21st century people used, rapi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daily lives of peopl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ntertainment and learning. Without the Internet far and wide, not only leading the forward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also affect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under the learn mode, network-based learning gradually to flourish. Time distance e-learning, rich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resources,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ed needs and individualized, even both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learning, e-learning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 According to e-learning development, Taiwan with various tertiary institutions have also begun to build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the study of media. Again strengthene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features, also stresse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to user for Center of using effectiveness, using effectiveness is for user for products, to effective, and has efficiency and let user satisfaction of premise reached scheduled of target and task,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using effectiveness, also will effects to learning who in learning of process in the by produced of heart stream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After study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usability influencing effectivenes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racterization,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s, flexible and user-controlled, user support, efficiency and cognitive support six targets, against the flow experience (enjoy, concentrate, explore, challeng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learning anxiety, self-efficacy,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be explored between effects. The studies at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the Northern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the stud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mpling 180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use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usability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on flow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allowing users to answer themselv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ability of six-oriented: 
characterization,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flexibility and user control, cognitive support and user support, efficiency and flow experience of four targets: enjoy, focus, explore, challenge and four-oriented learning experience: learning anxiety, self-efficacy,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n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whole, use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usability of the Institute for flow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Content consistency and presenta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istent with 
the project location, rendering the screen and comfortable with organizational, allows learners to accomplish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more effective use will also increase learner use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low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預期貢獻------------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網路教學平台--------	10
第二節 使用效能------------	20
第三節 心流經驗------------	28
第四節 學習經驗------------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時程--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0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60
第二節 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的相關性---------	64
第三節 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的相關性	---------69
第五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研究討論---------------------------------------	7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附錄一	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問卷專家效度-------------	87
附錄二	心流經驗問卷專家效度-------------------------	96
附錄三	學習經驗問卷專家效度-------------------------	100
附錄四	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問卷---------------------	106
附錄五	心流經驗問卷---------------------------------	112
附錄六	學習經驗問卷---------------------------------	115
 
表目錄
表2-1-1學習管理系統八大子系統功能---------------------11
表2-1-2學習內容管理系統五大系統功能-------------------13
表2-3-1心流經驗定義一覽表-----------------------------27
表3-2-1研究時程表-------------------------------------46
表3-4-1使用效能問卷Cronbach's α係數表----------------56
表3-4-2心流經驗Cronbach's α係數表--------------------57
表3-4-3學習經驗Cronbach's α係數表--------------------58
表4-1-1基本資料分析表---------------------------------61
表4-1-2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描述性統計得分表-----------62
表4-1-3心流經驗描述性統計得分表-----------------------62
表4-1-4學習經驗描述性統計得分表-----------------------63
表4-2-1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與心流經驗的Pearson相關係數---64表4-2-2使用效能各面向對心流經驗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5
表4-2-3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整體迴歸分析-------------------66
表4-2-4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享受面向迴歸分析---------------66
表4-2-5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專注面向迴歸分析---------------66
表4-2-6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探索面向迴歸分析---------------67
表4-2-7使用效能對心流經驗-挑戰面向迴歸分析---------------67
表4-2-8使用效能各面向對心流經驗各面向之迴歸方程式--------68
表4-3-1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與學習經驗的Pearson相關係數---69
表4-3-2使用效能各面向對學習經驗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0
表4-3-3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整體迴歸分析-------------------71
表4-3-4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學習焦慮面向迴歸分析-----------71
表4-3-5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自我效能面向迴歸分析-----------71
表4-3-6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學習動機面向迴歸分析-----------72
表4-3-7使用效能對學習經驗-學習能力建構面向迴歸分析-------72
表4-3-8使用效能各面向對學習經驗各面向之迴歸方程式--------73
 
圖目錄
圖2-1-1網路教學平台-智慧大師登入呈現畫面-----------------15
圖2-1-2網路教學平台-智慧大師課程呈現畫面-----------------16
圖2-1-3Moodle網路教學平台登入畫面------------------------17
圖2-1-4Moodle網路教學平台課程呈現畫面--------------------18
圖2-2-1學習曲線------------------------------------------22
圖2-3-1三向度心流模式圖----------------------------------33
圖2-3-2四向度心流模式圖----------------------------------34
圖2-3-3八向度心流模式圖----------------------------------35
圖2-4-1學習經驗循環圖------------------------------------38圖3-1-1研究架構圖----------------------------------------43
圖3-2-1研究流程圖----------------------------------------45
圖3-4-1Moodle網路教學平台登入畫面------------------------48
圖3-4-2Moodle網路教學平台操作畫面------------------------49
圖3-4-3Moodle網路教學平台課程使用介面--------------------50
圖3-4-4Moodle網路教學平台作業區使用介面------------------50
圖3-4-5Moodle網路教學平台作業區上傳介面------------------51
圖3-4-6Moodle網路教學平台測驗區介面----------------------51
圖3-4-7Moodle網路教學平台線上資源區介面------------------52
圖3-4-8Moodle網路教學平台討論區介面----------------------52
圖3-4-9智慧大師網路教學平台登入頁面----------------------53
圖3-4-10智慧大師網路教學平台操作介面---------------------54
圖3-4-11智慧大師網路教學平台課程使用介面-----------------54
圖3-4-12智慧大師網路教學平台作業繳交區介面---------------55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Moodle社群網站。http://moodle.org

王濟平(2005)。學習能力培養探析。江西師範大學學報,6。

旭聯科技(2000)。Wisdom Master 智慧大師。2009年8月28日取自於
http://www.sun.net.tw/product/3_0.php

吳清山(2002)。教育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91,119。

吳聲毅、李春雄 (2004)。 數位教材製作一看就懂。金禾資訊。

李哲明 (2007)。 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國小學童數位學習成效之影響。 高雄師範大學。

林建平(2003)。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新知,49。

林洨岑(2011)。數位學習教材設計與心流經驗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淡水。

郁志純(2004)。高職學校CAD教學初探。職業教育研究,11。

胡嘉智(2008)。 融合課程設計與學生學習經驗分析:以「新聞與經濟」課程為例。臺大新聞論壇,7,41-72。

胡嘉智(2007)。科技匯流下之「跨科技整合課程」教育教學研究:以世新大學大學部「媒介經濟學」課程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6(2),87-132。

胡正亨、江明涓(2003)。學習物件管理平臺(LCMS)簡介及未來趨勢--數位學程邏輯 vs數位教材內容,資訊與電腦雜誌,279,89-93。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4,141-176。

教育部數位學習示範課程(2005)。什麼是學習經驗。http://environment.edu.tw/tactic/unit_3/ch_1.htm

國際標準組織(1998)。ISO 9241-11 Guidance on Usability

許正妹(2005)。教學平台發展與設計之研究:以Blackboard和中山網路大學為例。蘭陽學報,4,105-120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碩博文化

陳孟愉(2001)。 國小資優班學童與一般學童自然科學習焦慮影響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萱鴻(2011)。利用探究教學提升國中自然科低成就學生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光雄、蔡清田(1999)。 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珮瑛(2007)。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清水鎮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未出版。

黃琪雯(2004)。創意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及態度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詩惠(2011)。教學平台使用效能對於大學生網路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淡水。

葉盈秀(2005)。數位學習教學平台視覺介面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淡水。

楊純青 (2003)。 成人線上學習之人際互動與神馳經驗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春興(198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4)。《教育心理學》。

張純瑜(2008)。大專院校數位學習平台互動性功能與學習者感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峻愷(2011)。建構Web2.0教學平台使用效能測試方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淡水。

詹惠雯、沈順治(2008)。線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模式之探討。中國行政,79,1-21。

蔡德祿(2003)。數位學習最佳指引。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劉岳旻(2008)。網路教學平台使用者介面評估指標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昌和(2010)。運用Moodle學習平台融入教學對學習成效與態度之影響-以台中縣立某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博仁、施弼耀(2009)。自由軟體平台教材呈現方式對學習影響之研究。

賴世偉(2010)。建構網路教學平台使用效能評估方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韓佳玲(2002)。網路匿名競爭對學習經驗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澤群(2007)。優使性2.0。台北:網奕資訊。

鍾瑞彬(2005)。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在自我觀念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顧大維(2005)。從數位學習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應扮演的角色。教育研究月刊,131,118-126。

 英文文獻
Chen, H., Wigand, R. T., & Nilan, M. (1999). Exploring Web Users' Optimal FlowExperien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5(5),585-608.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Csikszentmihalyi, M.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

Driscoll, M.(2002) Web-based training: creating e-learning experience. N.Y.: John Wiley & Sons.

Ghani, J. A., & Deshpande, S. P. (1994).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erience of optimal flow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8(4),381-391.

Hoffman, D. L., & Novak, T. P. (2009). Flow Online: 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Prospects. [doi: DOI: 10.1016/j.intmar.2008.10.003].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3(1), 23-34.

Koohang, A. and Plessis, J. (2004). Architecting Usability Properties in the E-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learning, 3,3;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Liao, L.-F. (2006). A Flow Theory Perspective on Learner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 Distance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27(1), 45-62.

Massimini, F., & Carli, M. (1988).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Th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flow in daily experience. .

Martin,L.,Martinez,D.,Revilla,O.,Aguilar,M.J.,Santos,O.C.,J.,Boticario(2008)Usability in e-learning Platforms: heuristics comparison between Moodle, Sakai and dotLRN. OpenACS and .LRN conference 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Workshops on Community based environments.Guatemala,12-16 February 2008.

Nielsen, J. (1994). Usability engineering. Boston, MA:AP Professional

Paulsen M. F. (2003), “Experiences with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113 European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6 (4), 134-148. 

Trevino, K ., & Webste r, J. (1 9 92 ). Flow in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 electronic mail and voice mail evaluation an dimpact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 (5 ), 5 9- 573 .

Webster, J., Trevino, L. K ., & Ryan , L. (1 9 9 3 ). The dimensionality and correlates of f low i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s. [doi : D OI: 1 0 .101 6/0747 -5632 (93)90032-N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 (4 ), 411 -426 .

Webster, J., & Hackely(1997).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 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 A 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0(6),1282-130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