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8200623593200
DOI 10.6846/TKU.2006.00098
論文名稱(中文)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分析—以美中關係為例(1989-2001)
論文名稱(英文) Human Right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An Analysis of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1)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周淑平
研究生(英文) Shu-Ping Chou
學號 6892600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3
論文頁數 12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京育
委員 - 姜家雄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人權
美國外交政策
中美關係
關鍵字(英) Human Right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U.S-China Rela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美國是第一個將人權標準放到外交政策中的國家,然而與中國建交以來,人權卻從不是雙方關係的重點。多數學者認為天安門事件是美中雙方在人權議題上產生衝突的轉折點,中國的人權問題造成了美國的府會爭議,在國會的壓力下,老布希與柯林頓政府對中國的人權外交政策各有何轉變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本篇論文研究老布希與柯林頓政府時期的美國人權外交政策,以美中關係為例。以國際人權標準與美國的人權外交發展歷史為架構,探討美國與中國在天安門事件後,對於是否給予中共最惠國待遇的異議,布希政府選擇了與國會對立;柯林頓政府則巧妙運用政策,化解了府會爭議。在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誤炸事件中,儘管北京最初態度強硬,但在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華府的道歉之後,中共隨即與美國和解。雖然中美兩國因為人權議題發生衝突,似乎也讓兩國更瞭解彼此對人權的定義以及願意為人權衝突付出的代價。
隨著中共在國際社會上對人權議題態度越來越強勢,美中兩國對於人權的認知差異,美國未來將要如何填補對中國人權外交政策的真空,是美中兩國在經濟與軍事密切合作後,所需面對兩國關係最脆弱的環節。
英文摘要
United States is the first State with human rights standard in the foreign policy. However, the subject of human rights actually was not a key point in the U.S.-China relations before the Tiananmen Incident. Most of scholars thought the Tiananmen Incident was the beginning for Sino-American conflict in the human rights subject. The issue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s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Executive and Congress. I attempt to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under Congress's pressure between the Bush (George H. W. Bush) and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in this article.
 American human rights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Bush and the Clinton government period is researched in this thesis, and take the U.S.-China relations as the example. Take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 and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human rights diplomacy as a construction to analyze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fter the Tiananmen Incident. Regarding the objection on the Most Favored Nation Status to China , the Bush government chose disagreement with Congress; The Clinton government then ingeniously utilizes the policy, melted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Executive and Congress. In the event that explodes in the Chinese Yugoslavia Embassy, although Beijing initial manner is strong, after wins the sympathy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apology of Washington, China reconciles immediately with U.S. China and U.S. have the conflict on the human rights subject, but they understand each other about the human rights definition as well as the cost for the human rights conflict.
As China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human rights subject, faced with the different cognition on human rights between U.S. and China, how U.S. is going to fill the vacuum on human righ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will be the main issue after the economy and the military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緒論.........................................................................................................................1
壹、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一、 研究動機.................................................................................................1
二、 研究目的.................................................................................................2
貳、 相關文獻回顧評析.........................................................................................3
參、 研究方法、途徑與研究架構.........................................................................6
一、 研究方法與途徑.....................................................................................6
二、 研究架構.................................................................................................6
肆、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一、 研究範圍.................................................................................................9
二、 研究限制.................................................................................................9
第一章 人權的基本內容與國際規範.....................11
第一節 人權的基本內容.......................................................................................11
第二節 國際規範...................................................................................................16
第三節 人權理論的爭議-普遍性原則(Universalism)與文化相對主義(Culture Relativity)..............................................................................................................25
第二章 美國外交政策傳統與人權外交的起源...............................................................................................................................34
第一節 美國外交政策的特性...............................................................................34
一.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義..................................................................38
二.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現實主義..................................................................39
第二節 美國外交政策決策系統...........................................................................42
一. 總統與國務院..........................................................................................42
二. 國會..........................................................................................................48 
 
三. 其他行為者..............................................................................................49
第三節 人權外交政策的確立與發展..................................................................53
第三章 布希政府時期………………………………………...59
第一節 天安門事件..............................................................................................61
第二節 最惠國待遇..............................................................................................69
第四章 柯林頓政府時期........................................................75
第一節 最惠國待遇..............................................................................................75
第二節 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誤炸事件..............................................................86
結論.....................................................................................................................100
一、 研究問題的檢視.........................................................................................100
二、 研究展望.....................................................................................................102
參考書目......................................................................................................105
一、 中文書目.....................................................................................................105
二、 英文書目.....................................................................................................120 

<圖 表>

圖一:章節架構圖----------------------------------------------------------------------------8
圖二:人權理事會組織圖-----------------------------------------------------------------25
圖三:民主、人權與勞工局組織圖------------------------------------------------------49


表一:西方哲學家不同的人權論點----------------------------------------------------12
表二:美軍撤出越南時間表-------------------------------------------------------------54
表三:天安門事件後海外信貸收縮主要狀況---------------------------------------70
表四:中國人權狀況議案歷次表決----------------------------------------------------91
表五:「誤炸事件」後中美關係發展大事紀-----------------------------------------10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一)	書籍
Alan Grant. 劉世忠 編譯。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Bill Clinton 著,尹德瀚 等譯。我的人生—柯林頓回憶錄(My Life)。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4年。
Brzezinski, Zbigniew. 林添貴 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Chomsky, Noam. 林佑聖 譯。流氓國家。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
Cohen, Warren I. 張靜爾 譯。美國對中國的反應——中美關係的歷史剖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Davis, Michael C. ed.,鄧文正 譯。從法律﹐哲學和政治觀點看人權與中國價值觀。台北: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DeBary Theodore WM., 陳立勝 譯。亞洲價值與人權:從儒學社群主義立論。台北:正中書局,2003年。
Donnelly, Jack. 王浦劬 等譯。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Earl Babbie,李美華 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Esterline, John H. & Black, Robert B. 王世憲 譯。美國外交政策內幕。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77年。
Forsythe, David P. 高德源 譯。人權與國際關係。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Harding, Harry. 袁瑾 等譯。脆弱的關係。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3年。
Hobsbawm, Eric. 李金梅 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
Kagan, Robert. ed., 國防部 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
Nathan , Andrew J. & Ross, Robert S. 何大明 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Robert S. McNamara with Brian VanDeMark. 著,汪仲、李芬芳譯。麥納瑪拉越戰回顧-決策與教訓。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Ross, Robert S. 叢風輝 等譯。風雲變化中的美中關係(1969~1989)——在談判中合作。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Said, Edward W. 王志弘 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Taylor, Trevor, eds. 鈕先鍾 譯。國際關係中的理論與學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The White House. 張台航、羅炳雄 譯。交往與擴大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桃園:三軍大學,1998年。
Vogel, Ezra F. 吳福生 譯。廿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兀成章、何中順 等著。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大前研一 著,李宛蓉 譯。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立緒文化,1996年。
中共國務院辦公室。中國的人權狀況。北京:文獻出版社,1991年。
中國人權研究會 編。面向21世紀的世界人權。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人權研究會 編。論人權與主權——兼駁「人權高於主權」論。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王逸舟。單極世界的陰霾:科所夫危機的警示。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緝思 等著。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世界地位。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史金波 等著。西藏人權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9年。
石之瑜。文明衝突與中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研究中心,2001年。
朱浤源 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朱鋒。人權與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余炳輝等編譯。社會研究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體系變遷與美、中、台。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李云龐。人權問題概論。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杜鋼建。基本人權論-論中國大陸之人權。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
周琪 主編。人權與外交——人權與外交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周琪。美國人權外交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胡祖慶。後冷戰時期的東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孫哲。新人權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秦亞青。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美國在國際武裝衝突中的支持行為(1945~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常健。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台北:洛克出版社,1997年。
張義鼎。中外人權思想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
陳有為。天安門事件後中共與美國的外交內幕。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馮卓然、房寧 等著。鄧小平人權理論學讀本。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年。
董云虎 編。人權——中美較量備忘錄。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閻學通 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羅艷華。東方人看人權—東亞國家人權觀透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二)期刊
Black, David.”Human Rights in Foreign Policy: Some Lessons from Canadian Experience”,加拿大研究。第4期。2001年,頁137-167。
Bobbio, Noberto. 戚國雄 譯。〈論人權〉,鵝湖,第17卷第12期。1992年6月,頁47-48。
Orlin, Theodore S. ”Kosovo--The Prospects for the Respect of Human Rights”,東吳政治學報。第12期。2001年,頁1-40。
Pitts, David. 、美國國務院信息局 撰稿翻譯,雷恩傑 整理。〈美國人權報告  文明國家重要指標〉,Taiwan News,第76期。2003年4月10日~4月23日,頁26-28。
Pogge, Thomas W. 謝世民、許漢 譯,吳瑞媛 校訂。〈理解人權〉,二十一世紀,第56期。1999年12月,頁61-75。
Scholler, Heinrich.,陳春生 譯。〈人權之變遷〉,月旦法學,總八十期,2002年1月,頁143-153。
丁永康。<西方國家對中共的經濟制裁>。問題與研究月刊,第29卷第10期。1990年7月。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9年夏季號。
丁守中。〈從布希的大陸之行看美國的中國政策〉,美國月刊,第3卷第12期。1988年12月,頁4-9。
丁樹範。〈後冷戰時期美國的外交政策:初步展望〉,美國月刊,第5卷第7期。1990年7月,頁4-11。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1999年3月,頁45-62。
大沼保昭,王志安 譯。〈探索文明相容的人權觀〉,二十一世紀,第58期,2000年4月,頁114-120。
方旗。<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的制定與影響>。美國月刊,第7卷第8期。1992年8月。
毛漢光。〈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一〉,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8卷第1期。1997年12月,頁165-203。
毛漢光。〈生命定位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二〉,佛光學刊,第2期。1999年11月, 頁1-47。
毛漢光。〈生產關係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四〉,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1期。2001年頁47+49-81
王自揚。〈華府與北京間未來關係的發展〉,美國月刊,第8卷第5期。1993年5月,頁127-135。
王高成。〈柯林頓的經貿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2期。1996年2月,頁4-19。
王德育。〈美國柯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美歐月刊,第9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30-39。
包宗和。〈影響柯林頓對華政策的正負因素〉,美國月刊,第8卷第1期。1993年1月,頁25-32。
石之瑜。〈美國與中共——兩個文明帝國的互動〉,美國月刊,第7卷第8期。1992年8月,頁23-29。
石之瑜。〈柯林頓的中共政策〉,美國月刊,第7卷第12期。1992年12月,頁45-51。
石之瑜。〈大陸法學界關於人權理論之爭論--兼論人權觀的政治涵意〉,理論與政策 ,第7卷第4期。1993年8月, 頁113-127。
石之瑜。〈人權與國家認同:大陸政策中的差別與歧視〉,東亞季刊,第27卷第1期。1995年7月,頁17-37。
石之瑜。〈歐美中國觀源起探略〉,美歐月刊,第11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106-120。
石之瑜、周嘉辰。〈超越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人權觀有關辯論的省思〉,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1-14。
余國藩。〈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1卷第1期。2001年3月,頁99-133。
吳元黎 策劃,饒餘慶 撰。<一九九三美國續予中共最惠國待遇的評估>。美國月刊。1993年12月。
吳志光。<新興民主國家憲改經驗借鏡—以東歐民主轉型國家的人權保障機制為例>。中央研究院法學研究所網頁,http://www.iias.sinica.edu.tw/PDF/4.pdf。
吳惠林。〈坎坷難行的美國「強國之路」〉,美國月刊,第8卷第10期。1993年10月,頁4-12。
吳新興。〈析論柯林頓新政府的中國政策〉,美國月刊,第8卷第3期。1993年3月,頁21-36。
吳嘉生。〈人權之憲法保障--美國模式之研究〉,憲政時代,第27卷第1期。2001年7月,頁3-39。
宋玉華。〈評新世紀美國政府的全球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9期,頁44。
宋國誠。<人權問題與美國和中共的外交關係>。美國月刊,第5卷第10期。1991年2月。
李明。〈柯林頓政府亞太政策之展望〉,美國月刊,第8卷第12期。1993年12月,頁23-36。
李鴻禧。〈現代國際人權的形成與發展概說--兼談「第三代國際人權」問題〉,月旦法學,第12期。1996年4月,頁8-15。
杜維明。〈儒家人文精神與西方人權觀念的互動〉,明報月刊,第33卷第9期。1998年9月,頁62-64。
杜鋼建。〈盡性順慾與禮節權度--關於儒家天理人慾觀之新仁學思考〉,中國研究 ,第2卷第7期。1996年10月,頁43-47。
杜鋼建。〈仁必博愛與人權平等--人權普遍性的新仁學思考〉,中國研究,第3卷第1期。1997年4月,頁9-13。
谷春德。<美國對外人權新戰略評析>。當代世界與經濟,總第15期。2000年第3期。
周煦。〈柯林頓政府外交政策初探〉,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2期。1993年2月,頁49-62。
周煦。〈六四事件後中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9期。1994年8月,頁1-28。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6年3月,頁4-22。
林正義。<人權與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美國月刊,第4卷第4期。1989年8月。
林正義。〈六四以來美國與台海兩岸關係的演變〉,美國月刊,第5卷第3期。1990年3月,頁4-81。
林毓生。〈儒家傳統與西方人權思想的對話--再思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明報月刊,第35卷第1期。2000年1月,頁59-62。
林碧炤。〈國際關係的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政治學報,第17期。1989年12月,頁129-181。
林碧炤。〈美國柯林頓政府外交政策的展望〉,美國月刊,第8卷第4期。1993年4月,頁4-13。
姜義華。〈從抗爭到妥協: 人權論戰的困境〉,二十一世紀,第8期。1996年7月,頁114-127。
施正峰。〈美國一九九一年外交政策回顧中的新地位與新挑戰〉,美國月刊,第7卷第2期。1992年2月,頁28-38。
洪茂雄。<南斯拉夫之分裂與未來動向>。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期。1992年1月。
美國在台協會提供。<布希總統就職演說>。美國月刊,第3卷第11期。1989年3月。
徐友漁。〈哈貝馬斯訪華與人權問題之爭〉,當代中國研究,總76期。2002年3月,頁106-116。
徐賁。〈秩序和道義:哈貝馬斯的國際人權觀〉,二十一世紀,第58期。2000年.4月,頁106-113。
柴松林。<人權、人權基礎與人權譜系的擴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1期。2000年9月, 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張文喜。<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人權外交>。外交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張國書。〈西方與亞洲在人權觀念上的對抗?--淺介國際人權法概念中的普遍性原則與文化相對主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1999年12月,頁65-72。
張雅君。〈從圍堵論剖析美國與中共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12期。1995年12月,頁20-32。
許志嘉。〈中共外交途徑研究〉,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6卷第6期。1997年4月,頁45-62。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6卷第7期。1997年4月,頁35-58。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中共的外交決策模式〉,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7卷第8期。1998年8月,頁49-72。
許慶雄。〈人權保障之基本概念--本質、分類、享有主體之探討〉,律師通訊,第202期。1996年7月,頁12-26。
陳一新。〈柯林頓對中共政策可能的走向〉,美國月刊,第8卷第2期。1993年2月,頁12-21。
陳一新。〈柯林頓主義下的美國外交政策新貌〉,美國月刊,第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80-91。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一)〉,美歐月刊,第9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54-72。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二)〉,美歐月刊,第10卷第1期。1995年1月,頁55-94。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三)〉,美歐月刊,第10卷第2期。1995年2月,頁33-84。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四)〉,美歐月刊,第10卷第3期。1995年3月,頁14-43。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五)〉,美歐月刊,第10卷第4期。1995年4月,頁68-103。
陳一新。〈後冷戰時期中美外交關係的進展〉,律師通訊,第190期。1995年7月,頁15-27。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第2卷第4期。2001年10月,頁14-16。
陳文賢。〈國際變局中的美國外交政策〉,美國月刊,第7卷第12期。1992年12月,頁36-44。
陳文賢。〈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現實主義因素〉,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2卷第3期。1993年3月,頁69-77。
陳文賢。<美國對中共的人權外交政策—從卡特到柯林頓>。美歐月刊,第10卷第1期。1995年1月。
陳文賢。〈後冷戰時代國家主權概念的發展〉,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9.年,頁137-159。
陳弘毅。〈主權和人權的歷史和法理學反思〉,二十一世紀,第55期。1999年10月,頁18-29。
陳沛郎。〈從言論出版自由談大陸人權保障〉,三民主義學報(師大),總22期。2001年9月,頁233-242。
陳秀容。〈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2期。1997年6月,頁101-132。
陳俊宏。〈我對亞洲價值論述的幾點看法〉,台灣人權會內通訊,第6期。1998年5月,頁44-43。
陳勁。〈人權理念在歐盟對外關係中之角色〉,全球政治評論,第1期。2002年8月,頁33-57。
陳海燕。<淺論科索沃危機對大國關係的影響>。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總第77期。2000年第1期。
陳啟迪。<智庫與美國外交政策>。美國月刊,第3卷第11期。1989年3月。
陳隆志。〈五十年來的國際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頁100-106。
陳毓鈞。〈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上)〉,美國月刊,第9卷第2期。1994年2月,頁50-65。
陳毓鈞。〈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下)〉,美國月刊,第9卷第2期。1994年3月,頁62-77。
陳毓鈞。〈尼克森與美國的對華政策〉,美歐月刊,第9卷第6期。1994年6月,頁13-26。
陳毓鈞。〈柯林頓連任後「中」美關係的走向〉,美歐月刊,第11卷第12期。1996年12月,頁23-30。
彭慧鸞。〈柯林頓政府的金融外交〉,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7卷第5期。1998年5月,頁17-34。
黃國敏。”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by Regimes vs. People's Retaliations”,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3期。2002年6月,頁95-116。
黃耀輝。〈美國的政治經濟循環〉,美國月刊,第8卷第4期。1993年4月,頁60-73。
楊志誠。〈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中共政策〉,美歐月刊,第10卷第10期。1995年10月,頁4-22。
裘兆琳。<從布希的中國經驗看未來四年的中美關係>。美國月刊,第3卷第9期。1989年1月。
裘兆琳。〈柯林頓政府對華新政策之決策過程探討〉,美歐月刊,第9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4-17。
裘兆琳。〈柯林頓新政府對華政策之展望〉,美歐月刊,第11卷第12期。1996年12月,頁4-19。
鄒念祖。〈聯合國國際人權外交:中國的認知與政策〉,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8卷8期。1999年8月,頁92。
鈴木敬夫。〈人權的尊重和抵抗主義--東西抵抗權論的各種形態和課題〉,中國研究,第3卷第3期。1997年6月,頁2-6 。
雷敦龢。〈人權與亞洲價值--亞洲特色的人權辯證〉,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期。1998年11月,頁77-80。
劉阿榮。〈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臺灣教育,總611期。2001年11月,頁8-16。
潘錫堂。〈「建交」後中(共)美關係的發展與轉折(1976-1982)〉,淡江學報,第31期。1992年1月,頁105-121。
蔣昌成 節譯。<雷根人權政策的大翻轉>。美國月刊,第1卷第5期。1986年9月。
蔡仁厚。〈從儒家思想看人權問題〉,中國文化月刊,第202期。1997年1月, 頁2-15。
蔡瑋。〈布希政府的中共政策〉,美國月刊,第4卷第10期。1989年10月,頁76-81。
蔡瑋。〈「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美國與中共的關係〉,問題與研究月刊,第29卷第10期。1990年7月,頁73-87。
蔡瑋。〈由國際關係理論看美國與中共關係的發展〉,美國月刊,第6卷第7期。1991年7月,頁83-89。
蔡瑋。〈論新世界秩序下的美國對中共策略〉,美國月刊,第7卷第1期。1992年1月,頁18-28。
蔡瑋。〈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理想和現實的抉擇〉,美國月刊,第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52-63。
蔡瑋。〈克里斯多福的大陸之行:美國人權外交的困境〉,美歐月刊,第9卷5期。1994年5月,頁10-11。
蔡瑋。〈美國續予中共最惠國待遇的理論與實際〉,美歐月刊,第9卷第7期。1994年7月,頁12-26。
蔡瑋。〈中共對美國最惠國待遇案之反應〉,美歐月刊,第10卷第7期。1995年7月,頁20-39。
鄧中堅。〈柯林頓總統的國際貿易關係及其政策〉,美國月刊,第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4-15。
鄧中堅、吳孟峰。<剖析柯林頓政府的人權政策>,美歐月刊,第9卷第8期。1994年8月。
鄧衍森。〈從歐洲人權法院的實踐論國家主權與人權保障〉,憲政時代,第27卷第3期。2002年1月,頁42-55+77-83。
關中。〈美國對華政策之檢討〉,東亞季刊,第2卷第4期。1971年4月,頁83-111。
關中。〈美國與世界〉,中國論壇,第2卷第7期。1976年7月,頁25-34。
嚴震生。〈後冷戰時期美國外交決策的考量因素〉,美歐月刊,第9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109-120。
蘇俊雄。〈國家安全與人權之平衡〉,政策月刊,第61期。2000年8月,頁38-42。
(三)網站
中央電視台-北約襲擊我使館相關報導, http://www.cctv.com.cn/specials/kosovo/990515/n1.html。
中央黨校人權研究中心,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hina/rqzz/z3022001111490643.htm。
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hina/rqzz/z3022001111490548.htm。
中國人權,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2/content_702907.htm。
中國人權研究會,http://www.humanrights.cn/china/rqzt/rqyjh/index.html。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hina/rqzz/z3022001115125903.htm。
中國時報,http://ec.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atimes/iscstext.exe?DB=ChinaTimes&Function=List...2002/3/20。
北京大學法學院人權研究中心,http://www.hrol.org/org/info.php?id=21。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美國參考,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02hr.htm。
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
新浪網-科索沃新聞中心,http://news.sina.com.cn/world/focus/kosovo/kosovo.html。
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

二、英文書目
(一) Books
Angle, Stephen C., Human Hights and Chinese Thought : A Cross-Cultural Inquiry, Cambridge, U.K.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Bauer, Joanne R. & Bell, Daniel A. The East Asia Challenge for Human Righ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Beahr, R. Peter. The Role of Human Rights in Foreign Policy, Foreword by Peter Kookjmans ,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and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4.
Brown, Peter G and MacLean, Douglas, Human Rights and U.S. Foreign Policy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1979.
Bush, George, All the best, George Bush : My Life in Letters and Other Writings, New York, N.Y. : Scribner, 1999.
Bush, George, Looking Forward, Garden City, N.Y. : Doubleday, 1987.
Butler, France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Lond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2.
Callanhan, David. Between Two Worlds, Realism, Idealism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Cold War, New York: Harper Colins Publisher, 1994.
Cassese, Antonio. Human Rights in Changing World.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Claude, Richard Pierre & Weston, Burn H.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Communit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2.
Donald P. Kommers and Gilbert D. Loescher ed., Human Rights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79.
Dumbrell, Joh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arter to Clint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
Dunne, Tim. & Wheeler, Nicholas J. Human Rights in Glob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Falk, Richard. Human Rights Horizons—The Pursuit of Justi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London: Routledge, 2000.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and world politics, Lincoln, [Neb.]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3.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and U.S. Foreign Policy : Congress Reconsidered, Gainesville : University Presses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1988.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and Peace :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Dimensions, Lincoln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3.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U.K.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Foyle, Douglas C, Counting the Public in : Presidents,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Hilsdon, Anne-Marie. Ed., Human Rights and Gender Politics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0.
Ignatieff, Michael. Human Rights as Politics and Idolatr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Human Rights—A Common Responsibilit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1988.
Jacobsen, Michael. & Bruun, Ole. Human Rights and Asian Values—Contesting National Identities and Culture Representations in Asia, Surrey: Curzon Press, 2000.
Martin, Rex. A System of Rights,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Morrison, David Earl, Human Right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in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and Bureau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Affairs : Process and Perception, Ann Arbor, Mich. :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A Bell & Howell , 1990 printing, 1987.
Mower, A. Glenn, Human Rights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the Carter and Reagan Experiences, New York : Greenwood Press, 1987.
Mullerson, R. A, Human Rights Diplomac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7.
Neu, Charles E. ed., After Vietnam War, Legacies of a Lost War,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Rubin, Barry M. & Spiro, Elizabeth P. ed. Human Rights and U.S. Foreign Policy,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79.
Schlesinger, Jr. Arthur M. The Cycle of American Hist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6.
Steinmetz, Sara,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Human Rights : Perspectives on U.S. Foreign Policy, Albany, New York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Tang, James Tuck-Hong, ed.,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London : Pinter ; New York : Distributed in the USA and Canada by St. Martins Press, 1995.
Vincent, R. J.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二) Periodical
Barry, Tom. & Honey, Martha. eds. “U.S. China Security Relations,” World Policy Institute. Jun. 1998.
Ching, Frank. “End MFN-Human Rights Link-Threat of Trade Sanction 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34, (May 26, 1994), pp.48-49.
Forsythe, David P. “ Human Rights in a Post-Cold War World”, The Fletcher Forum. Vol.15, No.2, 1991, pp.193-205.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and US Foreign Policy: Two Levels, Two Worlds”, Political Studies. Vol.42, No.2, 1995, pp. 111-130.
Kausikan, Bilabari. “Asia’s Different Standard”, Foreign Policy, No.92, Fall 1993, p.26-33.
Mary Robinson’s Interview, 1998. “Human Rights Today: Fifty Years After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World Affairs, Vol.2, No.4 (Oct./Dec.), pp.16~17
Muzhi, Zhu. 1998. “A Knot to be Untied: Differences on Human Righ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orld Affairs, Vol.2, No.4 (Oct.-Dec.), pp.36~41
Nathan, Andrew J.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Regime,” China Joins the World: Progress and Prospects, ed. by Elizabeth Economy and Michel Oksenberg. New York: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9, p.159.
Seabury, Paul. “Realism and Idealism,”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tudies of the Principle and Ideas, ed. by Alexander DeConde.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8, Vol.Ⅱ.
Wronka, Joseph. “Toward Building Peace/Human Rights Culture: Why Is the United States so Resistant?”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erest Group of UN Decade of International Law Newsletter, vol. 13 (Feb. 1997).
X. “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 Foreign Affaires,July 1947.

(三)Web Sites
American President.org. http://www.americanpresident.org/history/h_home.shtml.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http://www.state.gov/g/drl/about/.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http://data.fas.harvar.edu/cfi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ttp://www.foreignrelations.org
Department of State Human Rights Reports http://www.state.gov/www/global/human_rights/hrp_reports_mainhp.html
East-West Center. http://www.ewc.hawaii.edu
FreedomHouse.org. http://www.freedomhouse.org/template.cfm?page=70&release=381.
George Bush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http://bushlibrary.tamu.edu/index.php.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22 U.S.C. § 2151n (1994). http://www1.umn.edu/humanrts/usdocs/harkin.html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States assistance policies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2 U.S.C. § 262d (1994). http://www1.umn.edu/humanrts/usdocs/financial.html
Institute for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http://www.ifpa.org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ttp://ieas.berkeley.edu:80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http://www.colubia.edu/cu/sipa/REGINAL/EAI
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http://www.ncafp.org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http://www.ncuscr.org
Nobelprize.org. http://nobelprize.org/peace/laureates/1973/kissinger-acceptance.html.
The American Assembly. http://www.colubia.edu/cu/amassembly
United States Initial Report to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submitted September 2000. http://www1.umn.edu/humanrts/usdocs/cerdinitial.html
White House. http://www.whitehouse.or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