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2122351200
DOI 10.6846/TKU.2021.00161
論文名稱(中文) 論馬英九時期「活路外交」政策的推展及其成效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Free Way Foreign Policy During Ma Ying-Jeou Presiden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余沅謚
研究生(英文) Yuan-Yi Yu
學號 70827004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22
論文頁數 12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梁崇民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馬英九總統
活路外交
外交休兵
九二共識
關鍵字(英) President Ma Ying-jeou
Flexible Diplomacy
The Cross-Strait Diplomatic Military Truce
1992 Consensu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雙方一直都為爭取國際空間相互鬥爭,中共干預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行動從未停止過,自1971年進入聯合國以後就更容易箝制我國的外交空間,使得兩岸關係的好壞成了我國能否順利走向國際的重要影響因素,1979年與美國斷交後更出現斷交潮,自此我國的外交處境可以說是風雨飄搖非常艱難,歷任總統均運用不同的外交策略試圖讓國家脫離外交困境。2008年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權,在國際現實環境之下,為了擴大我國國際空間,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的馬英九改變了過去的外交策略,兩岸勢必得要建立起良性的互動,臺灣才會有寬廣的國際外交空間。
馬英九總統於2008年5月20日發表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就職演說,揭示未來台灣在外交事務方面採取的是「和解休兵」與進行「活路外交」的政策。台灣倡議「外交休兵」,不僅牽涉大陸如何看待的問題,亦涉及亞太周邊國家如何看待兩岸發展會否影響到其國家利益的問題。然而,在馬英九政府全力推展相關的外交政策模式的同時,卻也面臨一個傳統的「囚徒困境」,主要包括:台灣內部複雜而敏感的族群政治、確保國家安全所必需的對美軍購與進行兩岸和解休兵之間的矛盾,以及馬英九民調聲望下滑所可能導致的政策負面衝擊等。
本研究以馬英九總統任內的活路外交政策為研究核心,探討現馬政府利用「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研究結果指出,馬英九總統在逐漸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的同時,也為我國爭取到更廣闊的外交空間。另外,儘管中共對我國外交活動仍多有干涉,但由於馬政府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建立我國良好外交形象,讓許多國家願意加深與我國的實質交流,並支持我國參與國際組織。最後,研究者也根據撰寫當下的兩岸與全球正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與美中貿易戰遺緒的現況,提出相關的政策實務建議。
英文摘要
Since the division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n 1949, the two sides have been fighting each other for international space. The CCP has never stopped interfering with my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71, it has become easier to clamp down on my country’s diplomatic space and make cross-strait relations better. Bad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whether my country can smoothly move towards the world. After the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9, my country’s diplomatic situation can be said to have been precarious and difficult. Successive presidents have used different diplomatic strategies to try to get the country out of the country. Diplomatic dilemma. In 2008, the KMT regained power. In order to expand my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pac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Ma Ying-jeou,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anged his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past,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must establish a benign interaction. Only Taiwan will have a broad space for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President Ma Ying-jeou delivered the inaugural speech of the twelfth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May 20, 2008, revealing that Taiwan will adopt a policy of "reconciliation and truce" and "departure diplomacy" in foreign affairs in the future. Taiwan's proposal for a "diplomatic truce" not  only involve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mainland views it, but also how the Asia-Pacific neighboring countries view whether cross-strait development will affect their national interests. However, while the Ma Ying-jeou administration is fully promoting related foreign policy models, it is also facing a traditional "prisoner’s dilemma", which mainly includes: Taiwan’s internal complex and sensitive ethnic politics, and the US military purchases and cross-strait transactions necessary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conciliation and the truce, and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olicy caused by the decline of Ma Ying-jeou's reputation in the poll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oreign policy of free paths during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and explores the use of the "1992 Consensus" by the current Malaysian government as the basis for cross-strait exchanges. The research results point out that while President Ma Ying-jeou has gradually ease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he has also won a broader diplomatic space for my country. In addition, although the CCP still interferes in my country's diplomatic activities,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 is actively improving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my country's good diplomatic image. Many countries are willing to deepen substantial exchanges with my country and support my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also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that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and the world are facing and the legacy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7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1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研究範圍…15
  第五節  研究限制…16
第二章  馬政府就任前的我國外交情勢與國際空間…17
  第一節  陳水扁總統就任之前台灣的外交情勢…17
  第二節  陳水扁總統的外交政策與國際空間…26
  第三節  小結…36
第三章  馬政府之「活路外交」政策…39
  第一節  「活路外交」的理念與內涵…39
  第二節  「活路外交」的目標…44
  第三節  「活路外交」理念與全球化下的活絡模式…48
  第四節  國內對「活路外交」政策的反應…53
  第五節  小結…61
第四章  馬政府的「外交休兵」之成效…63
  第一節  「外交休兵」之實際作為與新國際空間…64
  第二節  「外交休兵」下美國對活路外交的回應與立場…83
  第三節  「外交休兵」下日本對活路外交的回應與立場…92
  第四節  「外交休兵」下的兩岸互動關係及中共實際回應與…96
  第五節  小結…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6
  第二節  實務意涵與後續研究建議…111
參考書目…115

圖目錄
圖1-3-1 研究流程…14
圖1-4-1 本研究之分析架構…15

表目錄
表4-1-1 馬總統出訪友邦國家一覽表…66
表4-2-1 日本各派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93
表4-4-1 馬政府「活路外交」與前任總統外交政策成果對照表…10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石之瑜,《兩岸關係的政治心理學:認同與形象的政治情感分析》,收錄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7年3月第2版)。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1999年11月1日)。
林正義,〈2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臺北:海基會2008年3月2日)。
尚榮安 譯,Yin.Robertk編著,《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2001年2月15日)。
卓榮泰總編,《守護台灣 開創新局─陳水扁總統執政8年向人民報告(2000-2008)》(台北:總統府,2007年9月初版)。
洪健昭,〈馬總統的「外交休兵」是可行的想法〉,蔡政文主編,《2009 年台灣展望》(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3月)。
馬英九,〈「活路外交、擁抱全球」外交政策白皮書〉,《中國國民黨》,2007年11月20日。
高朗,〈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收錄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2011年5月2版)。
孫國祥,〈兩岸外交休兵對亞太安全的可能影響〉,收錄於林碧炤,《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8年12月1日,頁105-122。
陳一新、葛永光編著,《鑑往知來:陳水扁執政六年檢討》(臺北:幼獅,2006年12月1日)。
陳一新、蘇起,〈「烽火外交」燃起遍地峰火〉,收錄於陳國祥主編,《哭泣的台灣-看民進黨執政八年》(臺北:INK 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2月)。
陳水扁,《跨世紀外交政策白皮書》民主進步黨,1999 年11 月29 日。
陳水扁竸選指揮部國家藍圖委員會,《新世紀、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1─國家安全:中國政策白皮書、國防政策白皮書、外交政策白皮書》。
陳純一,〈從邦交國變化觀察兩岸外交休兵〉,收錄於鄭端耀主編,《兩岸國際空間談判》(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9年7月1日)。
戚嘉林,《李登輝兩岸分離政策十二年》(臺北:農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
張亞中,〈外交休兵的挑戰與機會〉,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第233次,《國際現勢新聞研析座談》,2008年8月12日。
彭懷恩,《當代國際關係與現勢Q&A》(臺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11年11月)。
楊日青,《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五南圖書,2006 年7月)。
楊開煌,〈中華民國之『國 際參與』的兩岸談判〉,收錄於鄭端耀主編,《兩岸國際空間談判》(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9年7月1日)。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臺北:永業出版社,1994 年7月)。
趙國材,〈論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問題〉,包承柯、倪永傑主編,《兩岸關係的現實與未來》(香港:台商雜誌社,2011年7月)。
蔡瑋,《新世紀的兩岸秩序》(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7月8日)。
蔡瑋,《微言、危言:兼論兩岸關係與台灣內政》(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10月)。
蔡明彥,〈兩岸外交休兵對美中台戰略三角的衝擊〉,收錄於林碧炤編,《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8年12月1日。
蔡增家,〈日本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收錄於林碧炤主編,《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臺北:遠景基金會,2008年8月)。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政局》(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0月2第3版)。
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3年12月30日)。
台灣國家安全會議,《2006 國家安全報告「三戰」》(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5月20日初版)。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外交年鑑》(臺北:外交部,1989年6月23日)。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陳隆志、廖福特,《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之方法與策略》(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2003年5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九十一年度國家人權報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年6月1日)。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2002年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年10月。
行政院新聞局,《和平繁榮新世紀─陳水扁總統談話輯要》《台北:總統府,2001年第1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國研究導論》(臺北:陸委會,2007年12 月1日)。
法律白話文運動,《中華民國斷交史》(台北:聯合文學,2019年1月)。
監察院編,〈「我國參與國際組織」之專案調查研究〉,《監察院98年度專案調查研究》(臺北: 監察院,2009年12月16日)。
監察院編,《「外交休兵」對我國推動國際外交之影響專案調查研究》(臺北: 監察院98年度專案調查研究,2009年12月16日)。

二、期刊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97年外交部統計年報》(臺北:外交部,2008年10月),頁77-79。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103年外交部統計年報》(臺中:五南文化廣場出版,2015年10月)。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106年外交部統計年報》(臺中:五南文化廣場出版,2018年8月)。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97年外交部統計年報》(臺北:外交部,2008年10月)。
吳典蓉,〈陳水扁:多元出擊 融入國際公民社會〉,《中國時報》,1999年11月29日。
邱坤玄,〈兩岸兩會復談的意義與展望〉,《2008 年展望與探索月刊時評文集》,2008年7月,臺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陳世民,〈東亞戰略架構中核武的角色:擴散與嚇阻穩定〉《全球政治評論》,第21期,2008年3月。
陳隆志,〈馬政府外交休兵傷害台灣國家主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2009年6月30日。
陳隆志,〈馬政府外交休兵傷害台灣國家主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2009年6月30日。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期,1998年12月。
張亞中,〈外交休兵的挑戰與機會〉,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第233次,《國際現勢新聞研析座談》,2008年8月12日。
張亞中,〈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45卷,4期,2006年7月1日。
蔡昌言、黃筱晴,〈台灣人權外交政策之評估與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2005年7月。
蔡政修,〈「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的國際空間:以民進黨政府參與聯合國的策略為例(2000-2008)〉,《全球政治評論》,第41期,2013年1月31日。
蔡瑋,〈如何處理兩岸外交休兵〉,《2008年展望與探索月刊時評文集》,2009 年3月(臺北: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蔡瑋,〈如何處理兩岸外交休兵〉,《2008年展望與探索月刊時評文集》,2008年9月(臺北: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蔡昌言、黃筱晴,〈台灣人權外交政策之評估與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2005年7月。
劉性仁,〈馬英九總統兩岸政策之探討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12期,2012年12月。
劉性仁,〈馬英九總統兩岸政策之探討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12期,2012年12月。
謝游麟、何培菘,〈中共海軍亞丁灣護航行動6週年之回顧與啟示〉,《海軍學術雙月刊》,50卷,第1期,2016年2月1日。
戴東清,〈外交休兵的政策內涵與中、日、美三方反應之初探〉,《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2009年7月。
〈法律白話運動〉,《中華民國斷交史》(台北:聯合文學,2019年1月)。

三、博碩士論文
張舜豪《活路外交下我國的國際空間》(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四、研討會論文
柯明光,〈兩岸外交政策演變分析〉,發表於「2012 年彰雲嘉大學院校聯盟」學術研討會,彰化彰雲嘉大學院校聯盟,2012年12月7日。
淺野和生,〈馬英九主政下的台日關係展望〉,《兩岸關係新情勢與台日關係:第十一屆亞太發展論壇論文集》,台北,六福皇宮永安平成殿,2008年12月16日。
淺野和生,〈馬英九主政下的台日關係展望〉,《兩岸關係新情勢與台日關係:第十一屆亞太發展論壇論文集》,台北,六福皇宮永安平成殿,2008年12月16日。
高木誠一郎,〈如何避免「二對抗一的陷阱」〉,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編,《東亞區域秩序的重構:台日論壇2008 台北會議論文集》。
高木誠一郎,〈今後兩岸關係之展望〉,《東亞區域秩序的重構:台日論壇2008台北會議論文集》,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編。
袁易,《「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中共觀點」,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 ~1997 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1997 年 6 月 6 日),https://www.google.com/search?q=。

五、報刊
王時思,〈外交休兵的背後〉,《自由電子報》,2008年8月1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12/today-o1.htm。
王寓中,〈馬自誇活路外交 要再推僑務休兵〉,《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6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3/today-fo5-3.htm。
美學者,〈兩岸發展樂觀 政府終將對談〉,《聯合報》,2008年6月10日,4版。
吳典蓉,〈陳水扁:多元出擊 融入國際公民社會〉《中國時報》,1999年11月29日,版2。
陳定南要求〈執法人員注意保障人權〉,《中國時報》,2000年12月11日,第2版。
陳一新,〈軍售卡又我摸不透老美心〉,《聯合報》,2008年9月28日,4版。
陸以正,〈回擊失言不能讓日方打馬虎〉,《聯合報》,2009年5月4日,版A15。
賴怡忠,〈活路外交引爆棄台論?〉,《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年3月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9/today-o1.htm。
謝俊平,〈馬總統:「外交休兵」加強擴大既有邦交關係〉,《青年日報電子報》,2008年9月3日,A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cCSN9Fhd8KFbqLRgMWauV%2fFtSQpuaMr3AQ2abYBDQsfjqULB1EFIS5JlWV8m8o4G6PBVZaeuQ22hOTuczDt8lg%3d。
譚慎格,〈齋藤正樹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自由時報》,2009年6月1日,版3。
羅暐智,〈投書華時 歐鴻鍊籲外交休兵〉,《中國時報》,2008年7月26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4365。
〈馬:休兵不是休假、休息更不是休克〉,《自由電子報》2008年9月1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9725。
相關報導先是出現在大陸環球時報(請參見:〈中美高官對話:楊毅少將稱美是中國最大威脅〉《環球時報》,2010年4月23日第4版)。繼之台灣自由時報再加以引述,請參見:〈解放軍叫囂:美售台武器早晚是我們的〉,《自由時報》,2010年4月25日第3版。

六、網路資料
王俊函,〈李登輝訪美與飛彈危機(2012年01月4日〉,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00474。
王鴻國,〈歐盟免簽 馬總統:外交史重要一頁〉,《中央通訊社》,2010年11月25日,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011250075-1.aspx,。
王照坤,〈台列美免簽候選 學者:美肯定兩岸關係〉,《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2011年12月23日,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33522。
朱雲漢,〈展望2011 年兩岸關係〉,《中央日報網路報》,2011年2月10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1434567。
朱雲漢、林文程、童振源、楊開煌,〈台北論壇兩岸政策建言書 兩岸篇〉,《台北論壇》,2012年3月25日, http://www.taipeiforum.org.tw/ 。
林修卉,〈馬美中等距外交 吳釗燮認為失策〉,《新台灣新聞週刊》,2008年9月19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83488。
李正修,〈兩岸和解與活路外交〉,《國政評論》,國安(評)100-190號,2011年9月9日,http://www.npf.org.tw/post/1/9667。
李明賢,〈馬:活路外交 讓無邦交國放心〉,《世界新聞網》,2009年6月5日,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eng/2668999/article-%E9%A6%AC%EF%BC%9A%E6%B4%BB%E8%B7%AF%E5%A4%96%E4%BA%A4-%E8%AE%93%E7%84%A1%E9%82%A6%E4%BA%A4%E5%9C%8B%E6%94%BE%E5%BF%83。
季平,〈副總統:台灣不干預邦交國與大陸發展經貿〉,《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2011年5月18日,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97300 。
周俊宇,〈李登輝訪美〉,《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2009年12月03日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389。
吳秀玲,〈連胡五項共同願景〉,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2012年2月17日,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65。
吳揆聽取「出席第64 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之經過與成果」報告〉,行政院新聞稿,《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 年5 月26 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5348&ctNode=5629&mp=1。
俞新天,〈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思考〉,《中國評論》,2009年3月18日,http://hk.crntt.com/doc/1009/0/1/9/10090190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01906。
馬英九競選總部,〈活路外交擁抱全球(2008年2月26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3938。
馬英九競選總部,〈活路外交擁抱全球(2008年2月26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11/3938 。
姚文智,〈白目的白皮書〉,《自由電子報》,2007年11月2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1/today-o2.htm。
許世銓,〈兩岸關係中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中國評論新聞》,2008年9月2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54&kindid=0&docid=100755118&mdate=0925155008 。
黃奎博,《美國政府對台的三不政策》2019年7月14日,https://www.npf.org.tw/1/21101。
康子仁,〈台美關係60 年來最好? 吳釗燮:胡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7月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7/5/6/5/101756594.html?coluid=93&kindid=7950&docid=101756594。
郭震遠,〈新形勢下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中國評論新聞》,2008年9月2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5/5/1/100755108.html?coluid=54&kindid=0&docid=100755108&mdate=0925153918。
郭震遠,〈關於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歷史經驗與探討〉,《中國評論》,2013年6月21日,http://hk.crntt.com/doc/1025/9/2/9/102592949.html 。
曾依璇,〈活路外交奏效 台歐關係有成〉,《中央通訊社》,2010年11月27日,http://news.cts.com.tw/cna/politics/201011/201011270618742.html 。
張達智,〈外交休兵/巴拉圭要求金援 北京拒絕〉,《中央網路報》,2009年6月29日,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816860。
張永泰,〈美方稱曾與台討論亞丁灣海盜問題〉,《美國之音2009年1月14日》,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9-01/w2009-01-14-voa31 .cfm?CFID=121675171&CFTOKEN=67232028&jsessionid=de30aec7ec71ad6d0d6a382d19625b3e4845。
彭顧文,〈外交戰 中共有這麼善意嗎?〉,《大紀元評論》,2011年8月16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8/16/n3345630.htm。
陳水扁,《台灣站起來 向上提升的新時代》,中華民國總統府,2000年0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84&lctl=view&itemid=2415&ctid=95&q,瀏覽日期2020年11月2日。
陳隆志,《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52/52-30.pdf 。
陳隆志,〈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新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3期》2006年3月30日,頁1-6,http://multilingual.mofa. gov.tw/ web/web_UTF-8/almanac97/3-2.html。
陳宗逸,〈與中國務實協商? 活路外交裝肖唯〉,《新台灣新聞周刊》,第625期,2008年3月12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7203。
陳明通,《92香港會談與92共識》,https://ws.mac.gov.tw/001/Upload/295/relfile/0/6286/71ffe86e-ea79-42b1-8825-36ef2901db3d.pdf。
陳冠瑜.程明彥〈我國參與APEC30週年〉,《APEC通訊》251期(臺北:亞太經濟合作(APEC)研究中心,2121年4月)頁1-6,http//www.apecstudycenter.org.tw。
蔡逸儒,〈外交休兵,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聯合早報網》,2009年4月11日,http://global.dwnews.com/big5/news/2009-04-11/4846750.html。
劉世忠,〈挽救外交沉淪 尋找台灣出路〉,《新台灣國策智庫》,2011年7月5日,http://www.braintrust.tw/article_detail/826。
〈馬英九:非洲是台活路外交重要地區〉,《美國之音》,2012年4月16日,http://m.voachinese.com/a/955138.html 。
劉詩雨,〈馬英九:台灣安全不能寄望於中共善意〉,《阿波羅新聞》,2012年4月20日, http://tw.aboluowang.com/news/2012/0420/243359.html#.Uiar77FKwVA。
顏慧欣,〈臺紐、臺新經貿協定對台灣參與TPP的意涵〉,(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2014年12月25日),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aspx?nid=126&pid=258275。
鐘錦隆,〈海地、巴拿馬不支持台灣UN 提案 外交部:不影響邦交〉,《中央廣播電台》,2008年9月4日,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166405。
中央社,〈漢和:福建進駐S300PMU2導彈,3月16日〉,http://city.udn.com/59263/3906087,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6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李肇星精彩語錄:兩岸兄弟在擁抱別國遞匕首〉,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4/8/5/10124859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248592。
〈暢談當前我國外交政策 外交部長歐鴻鍊15 日風靡成大〉,《中央通訊社》,2009年5月15日,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413.aspx#.UiaPvLFKwVB 。
中評社,〈馬英九:沒外交休兵 可能再斷交兩三國〉,《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4月22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4/8/2/10094827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48271。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臺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對維護國際民航安全的必要性〉,105年10月19日,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ddb97241-2120-4ec5-8bd1-fc0ae0d39ba1。
行政院陸委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  https://www.mac.gov.tw/MAIRC/cp.aspx?n=A4D27B44E4306CA8&s=6D1A8B2A9A97B8E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施政績效(2016年6月8日)〉,6https://www.mac.gov.tw/cp.aspx?n=51B78A46DE7D24E1&s=BA8EA90017FBA5A6。
〈第七屆第一會期外交施政報告:當前外交挑戰與作為〉《中華民國外交部》,2008年3月5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0543&ctNode=1425&mp=1。
外交部,〈關於UNFCCC-我國參加 UNFCCC COP19〉,(外交部條約法律司,2014年03月17日),https://subsite.mofa.gov.tw/igo/cp.aspx?n=9157634B03B0E393。
外交部〈參與國際組織〉,https://subsite.mofa.gov.tw/igo/News_Content.aspx?n=1D96AFE7C4FFE518&sms=D55831328E4E5B6D&s=009D5B762CE4D207。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__02.htm.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__02.htm.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__02.htm.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__02.htm.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__02.htm.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參加國際組織"會議與活動》,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2002/03/03
美國之音,〈台海兩岸公民出國的免簽待遇對比〉,《美國之音新聞網》,2011年10月30日,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taiwan-enjoys-visa-waiver-treatment-than-mainland-china-does-132916838/934985.html。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有關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之聲明〉,《美國在台協會,2008 年9 月17 日》,http://www.ait.org.tw/zh/officialtext-ot0812.html。
風傳媒國際中心,〈近18年邦交國少一半!台灣碩果僅存的16個邦交國是誰,哪些邦誼可能拉警報〉,2019年3月4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1718309?page=1。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COVID-19大浩劫對美中台三角關係之影響》,2020年5月5日,http://inpr.org.tw/m/405-1728-5213,c113.php?Lang=zh-tw2021年2月27日。
BBC new 中文網,〈中美貿易戰持續近兩年,什麼改變了?(2020年01月30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1099039。
BBC new中文網,〈一中爭議下台灣將派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2016年5月8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5/160508_taiwan_reaction_china_wha。
〈陳水扁就職演說全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5/21/TW0405210026.htm。
〈巴黎原則〉,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http://www.tahr.org.tw/site/committee/paris.htm。
「民間」原則。「民意」原則。「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五日 ─ 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0711&ctNode=1810&mp=1。
「甚麼是《國際衛生條例》? 」, 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features/qa/39/zh/index.html。
〈第七屆第一會期外交施政報告:當前外交挑戰與作為〉《中華民國外交部》,2008年3月5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0543&ctNode=1425&mp=1,。
UDN,〈台灣為何要參加WHA〉,《UDN網路報》,2017年5月09日,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10107/2451286 。
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台灣與WHO》, https://mpat.org.tw/AffairsDetail?id=5&title=%E5%8F%B0%E7%81%A3%E8%88%87%20WHO&class=7。
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與互動〉,《維基百科》,2021年6月30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
〈世界衛生組織簡介〉, 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8%96%E7%95%8C%E5%8D%AB%E7%94%9F%E7%BB%8     4%E7%BB%87瀏覽日期:2021年6月27日。


貳、英文部分
ANKARA, 2020, COVID-19: 27 new cases in China. https://www.aa.com.tr/en/latest-on-coronavirus-outbreak/covid-19-27-new-cases-in-china-67-in-south-korea/1883819。
Bush III,Richard C. “Implications of the 2008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for Cross-Strait Relations” Brookings Northeast Asia Commentary ,Number 19 of 67 ,May 2008,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08/05/taiwan-bush。
Bush III, Richard C. “Taiwan and East Asian Security” Brookings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May 2011,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articles/2011/05/east-asia-bush。
Babbie, E. Social Research Method (NY: McGraw Hill. 2003)。
Babbie, E. Social Research Method (NY: McGraw Hill. 2003)。
Babbie, E. Social Research Method (NY: McGraw Hill. 2003)。
Clinton, Hillary Rodham “Overview of Trip to Asia”,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15, 2009,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09a/02/117345.htm. 。
Dumbaugh, Kerry “Taiwa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U.S. Policy Choice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Updated August 5, 2008。
Demick,Barbara , "China may send warships to Somalia coast," Los Angeles Times. http://www.latimes.com/news/nationworld/nation/la-fg-china-somalia18-2008dec18,0,6560634.story (December 18)。
Glaser, Bonnie S. “If Not Now, When? Will China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Cross-Strait Relations?”Pacific Forum CSIS ,No.24,April 28,2008, <http://csis.org/files/media/csis/pubs/pac0824.pdf >。
Glaser, Bonnie S. “Promoting Confidence Build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 Report of the CSI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ogram and Pacific Forum CSIS ,September 2008,  http://csis.org/files/media/csis/pubs/080910_glaser_promotingconfidence_web.pdf 。
Glaser, Bonnie S. And Billingsley, Brittany“Taiwan's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of the 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 November 2011,http://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1114_Glaser_Taiwan2012_WEB.pdf,。
Glaser,Bonnie S. “If Not Now, When? Will China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Cross-Strait Relations?”Pacific Forum CSIS ,No.24,April 28,2008, <http://csis.org/files/media/csis/pubs/pac0824.pdf >。
Glaser, Bonnie S.“Promoting Confidence Build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 Report of the CSI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ogram and Pacific Forum CSIS ,September 2008,  http://csis.org/files/media/csis/pubs/080910_glaser_promotingconfidence_web.pdf 。
Kan,Shirley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March 2008,”CRS Report for Congress, April 4, 2008, pp.11.
Negroponte,John D.“Remarks at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Breakfast,”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8, 2009, http://2001-2009.state.gov/s/d/2009/113699.htm.。
Romberg,Alan D. “Cross-Strait Relations: Ascend the Heights and Take a Long-Term Perspective”,Leadership Monitor ,No. 27,January 9 2009,http://www.gees.org/documentos/Documen-03270.pdf 。
Rigger,Delley “The Ma Ying-jeou Er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9, 2008,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21113793425101637。
Romber, Alan D .“Cross-Strait Relations: Ascend the Heights and Take a Long-Term Perspective”,Leadership Monitor ,No. 27,January 9 2009,http://www.gees.org/documentos/Documen-03270.pdf 。
Rombergr, Alan D. “Shaping the Future, Part II: Cross-Strait Relations”,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39,2012,http://media.hoover.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LM39AR.pdf。
Rigger, Shelley “Ma’s Puzzling Midterm Malaise” ,Brookings Northeast Asia Commentary, Number 37 of 67, March2010,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10/03/taiwan-president-ma-rigger 。
Rigger, Shelley “The Ma Ying-jeou Er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9, 2008,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21113793425101637。
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on “New Actors and Factors in Cross Strait Relations”。
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on “New Actors and Factors in Cross Strait Relations”。
The China Post,“AIT welcomes direct link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The China Post,December 17 2008,http://www.chinapost.com.tw/taiwan/foreign-affairs/2008/12/17/187985/AIT-welcomes.ht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ith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1944-1949(Washington, DC: US Govt1949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