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1717235400
DOI 10.6846/TKU.2017.00214
論文名稱(中文) 全民國防教育體驗行銷滿意度之研究:以105年成功嶺射擊體驗營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Marketing for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 A Case of Cheng Kung Hill Camp of 2016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許紋豪
研究生(英文) Wen-Hao Hsu
學號 7046400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3
論文頁數 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共同指導教授 - 黃琛瑜
委員 - 邱華君
委員 - 戴政龍
關鍵字(中) 全民國防
暑期戰鬥營
體驗行銷
體驗價值
滿意度
關鍵字(英) All-Out Defense
Military summer camp
Experiential Marketing
Experiential Values
Satisf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體驗行銷的時代來臨,創造商品的獨特價值為行銷首要目標。有別於往年的暑期戰鬥營,國防部在105年度特別於臺中市成功嶺營區開辦射擊體驗營,希望藉由嶄新的課程內容寓教於樂,讓參與學員了解全民國防理念。
本研究以105年成功嶺射擊體驗營參加學員為研究對象,藉由次級資料的分析,瞭解射擊體驗營學員受訓後之心得,再運用深度訪談法,訪談學員、辦班幹部及業務承辦人,進而得知青少年透過戰鬥營的軍事體驗,是否對全民國防有所認同,及探討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並探究有效的建議提供國防部於未來辦班時得以參考。
研究發現,學員在參與暑戰營時以感官與情感體驗的感受較為強烈;學員須藉由實際操作、參與「軍事訓練課程」,較能進一步思考課程中的意義;此外,幹部在戰鬥營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因為學員和幹部關係的密切及喜好程度,很容易影響情感體驗的多寡,幹部亦間接代表軍人的形象與模範,言行會影響學員對軍人的觀感。
本研究對未來辦班規劃建議:一、簡化報名程序,優先從軍學子;二、升級服裝支援,提昇體驗質量;三、增加武器體驗,強化國防意志;四、模擬戰鬥情境,豐富體驗深度;五、避免天候影響,增辦寒假戰鬥營。
英文摘要
It’s a trend of experiential marketing for promoting public policy. To create the unique value for merchandise has become a priority target in marketing. Unlike the past, Department of Defense holds a marksmanship camp in Cheng Kung Hill to advertise organizational image and related policies. The camp goal is to make all the member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All-Out defense through the brand new courses.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among participants who attended the 2016 Cheng Kung Hill marksmanship camp.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Camp, it helped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participants’ opinions toward the camp activities. The author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the participants, instructors, and the event coordinators for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behind satisfaction assessment.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participants with stronger sense and emotion experiences had more positive feedback. It’s necessary to require participants to practice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n can think deeply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military training courses. And, the instructors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activity. They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they represent for the military, every single word and movement can influence participants’ impression.
The suggestions to the camps administration are as following:
a. the sign up process should be simplified.
b. an uniform with better quality should be prepared.
c. More experiences of weapon-using will be helpful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All- Out Defense.
d. Simulate the combat situation with more fu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0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暑期戰鬥營  11
  第二節 體驗行銷與策略  13
  第三節 體驗價值  23
  第四節 滿意度  26
  第五節 射擊體驗營問卷統計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45
  第一節 體驗行銷模組  45
  第二節 體驗價值模組  54
  第三節 滿意度模組  58
第五章 結論  6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66
  參考文獻  69
  附錄  77
 

表次
表 1-1 104、105年射擊體驗營差異分析  03
表 2-1體驗行銷之定義  14
表 2-2 傳統行銷與體驗行銷之差異  15
表 2-3體驗行銷四大特性  16
表 2-4體驗行銷的五大構面表  22
表 2-5體驗價值操作型定義  24
表 2-6 消費者滿意度相關理論彙整  26
表 2-7 消費者滿意度相關定義彙整表  28
表 2-8消費者滿意度近期相關研究彙整表  30
表 2-9戰鬥營問卷體驗行銷模組統計  33
表 2-10戰鬥營問卷體驗價值模組統計  35
表 2-11戰鬥營問卷滿意度模組統計  36
表 3-1深度訪談對象一覽表  41
 
圖次
圖 2-1體驗行銷的決策模式  19
圖 2-2體驗形式的構面及種類  19
圖 2-3體驗價值的類型  23
圖 3-1研究架構  39
圖 3-2 研究流程  4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樹範(2002)。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2(3),6-33。
王聖輝(2011)。平價住宿體系的住宿體驗模型建構--以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國軍英雄館」為例。國防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王心宜(2007)。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生活型態、涉入程度與視覺商品美感中心性為調節變數。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1)。體驗行銷(原作者:Bernd H. Schmitt)。台北:經典傳訊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王詩涵(2012)。全募兵制下全民國防教育暑期戰鬥營體驗行銷之研究-以101年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暑期戰鬥營為例。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方怡堯(2002)。溫泉遊客遊憩涉入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璞瑄、子鳳譯(2001)。體驗品牌(原作者:Daryl Travis)。台北:經濟新潮社。
池文海、張書豪、吳文龍(2009)。觀光休閒旅館之消費者體驗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67,47-78。
江素貞(2004)。體驗行銷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探討。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伍亮帆(2006)。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俊(2009)。從「全民國防」論國家安全,國防雜誌,24(2),18-31。
吳家德、葉鳳強(2012)。整合行銷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股份有限公司。
巫居旺(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滿意度研究─以台中市健身俱樂部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慶龍、張正昌(2008)。探討體驗價值的前因因子及其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行銷評論,5(4),575-602。
何慧儀(2002)。策略體驗模組對網路書店虛擬社群忠誠度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凌(2008)。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儒、陳雅捷(2010)。島嶼遊客體驗價值、滿意度以及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澎湖吉貝嶼、七美嶼為例。休閒產業管理學刊,3(1),1-18。
李慧珠(2013)。體驗行銷、服務品質及場域形象對參訪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李奕縈(2009)。「全民國防體驗營」之體驗行銷策略研究—以「憲兵鐵衛戰鬥營」為例。國防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芳與陳首志(2012)。瀏覽體驗對忠誠行為意向之影響-文章分類之干擾效果。資訊管理學報,19(4),709-738。
林盈均、劉思廷、何黎明(2013)服務品質、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義大世界購物廣場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1-19。
林鶯安(2007)。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九族文化村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耀南(2010)。服務品質、體驗價值、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復興崗學報,99,103-123。
林家榮(2015)。以關係投資模型探討軍辦暑期戰鬥營之全民國防教育效果─以兩棲勇士挑戰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文明(2010)。全民國防教育暑期戰鬥營-憲兵「鐵衛戰鬥營」政策執行個案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沈沿毅(2008)。全民國防教育下國軍形象塑造之研究─以「2007年全民國防教育暑期戰鬥營」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渝萍(2010)。國內宅配業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原作者:B. Joseph Pine, James H. Gilmore)。台北:經濟新潮社。
袁薏樺(200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智(2001)。由旅情談體驗行銷與服務。突破雜誌,198,14-16。
頂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2008)。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原作者:L. F. Locke, W. W. Spirduso & S. J. Silverman)。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邱如美譯(2008)。體驗真實─滿足顧客的真正渴望(原作者:James H. Gilmore & B. Joseph Pine Ⅱ)。台北:天下雜誌。
陳玉苓(2011)。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幸福感與關係強度等關係之研究-以SPA體驗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
陳文玲(2012)。體驗行銷、產品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宜家傢俱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禹成(2005)。半導體產業之資訊科技應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半導體材料及設備通路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文(2013)。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碩士論文。
陳國明、彭文正、葉銀嬌、安然(2010)。傳播研究方法。台北:威仕曼文化。
陳雅婷(2013)。國小學生參與北港媽祖遶境藝閣表演活動的體驗、體驗價值及滿意度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曲、林喻東(2006)。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象關係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20(4),261-277。
陳思丞(2012)。休閒運動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PURE YOGA瑜珈會館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聰廉、張家銘(2006)。茂林國家風景區遊客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運動與休憩研究,1(2),45-65。
陳靜君(2011)。體驗行銷運用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效果研究─以電視劇「新兵日記」為例。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防部(200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
國防部(2013)。中華民國一0二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
梁庭郡(2012)。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iPad及iPad-like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張兀岱(2010)。結合全民國防推動募兵制之探析。99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1-158。
張正昌(2008)。探討體驗價值的驅動因子及其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鈺禾(2006)。體驗行銷、品牌形象、顧客價值、顧客滿意度與消費者購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翔竣(2008)。參與「大甲媽祖文化節」遊客之涉入程度、遊客體驗與忠誠度關係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偉豪、鄭時宜(2012)。與結構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初現。台北:前程文化。
張肇鐘(2006)。明星球員與球團特性對球隊態度、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以中華職棒LaNew熊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光華、陳貞吟、饒怡雲(2008)。觀光與餐旅行銷:體驗、人文、美感。台北:前程文化。
曾柏憲(2013)。體驗行銷、品牌形象、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棉花田生機園地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彥憲譯(2001)。付費體驗的時代(原作者:Jeremy Rifkin)。台北:遠流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黃海晏(2010)。體驗行銷之行銷體驗:全民國防教育暑期戰鬥營「體驗模型」建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所碩士論文。
黃柏翰(2012)。有機農場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諄穠(2008)。品牌策略、品牌體驗、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與品牌績效之研究─生技醫學美容業實證。國立台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蕙娟(2009)。生活型態、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女性消費者對化妝品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映瑀(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聖茹、張智雄(2010)。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L品牌服飾為例。服務業管理評論,8,31-53。
黃慶源、邱志仁、陳秀鳳(2004)。博物館之體驗行銷策略。科技博物,8,47-66。
黃慶源、黃永全、蘇芳儀(2007)。體驗行銷、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與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青春氧樂園-無菸,少年行特展”為例。科技博物,4,71-91。
黃慶源、黃永全、陳勇輝、周偉融(2008)。體驗式教學品質、教學滿意度與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體驗式科學教育活動為例”。科技博物,12,75-98。
彭品媗(2012)。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品牌形象、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影響─以直銷業玫琳凱彩妝(Marry Kay)為例。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仲薇(201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品牌形象之關係-以觀光工廠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趙明義(2008)。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時英。
葉允棋、陳美燕(2007)。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休閒運動為例,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331-364。
葉美玲(2007)。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探討-以台北市立北投區運動中心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廖俊儒(2009)。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中正體育學刊,2,23-33。
劉志宏(2010)。天然化妝品商店體驗行銷、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與行為意象之研究-以美體小鋪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智華(2007)。網路體驗與上站忠誠度之關係。台北:國立編譯館。
劉雨潔(2012)。智慧型手機之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數。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政廷(2011)。從國土安全探討全民國防之角色。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4。
顏良安(2012)。消費者休閒動機、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與創意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士宏(201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102年全民國防暑期戰鬥營新增營隊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碩士論文。
衛南陽(2005)。哇!玩行銷─你一定要知道的21種行銷秘技。台北市:沃爾。
蘇宗雄(2000)。感性抬頭,進入大體驗時代。設計雜誌,93,5-8。
蘇國龍(2010)。體驗行銷、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志同、廖宛瑜、陳建文(2008)。博物館服務品質、認知價值、滿意度、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2),81-96。
蕭本誠(2012)。體驗行銷之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新士林夜市年輕族群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穎謙(2009)。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全球管理與經濟,5(2),50-61。
賴政豪、鍾志強、潘偉華(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體驗行銷與驗價值關係之研究-以Y運動健身俱樂部為個案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3),101-114。
謝瑋紘(2010)。觀光節慶活動之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澎湖花火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佩珊、陳成業(2009)。體驗行銷策略模組、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嘉義大學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5-34。
魏建庚(2005)。服務品質、企業形象、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間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E.W.&Sullivan, M.W.(199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25-43.Baker, D.A., & Narus, J. A. (1990).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58,53-66.
Bhote, K. R. (1996).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The Key To Great Profitability.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New York.
Bowen,& Chen, S. L.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loyal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anagement, 213-217.
Bruner, J. S.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Butz, H. E. Jr., & Goodstein, L. D. (1996). Measuring CustomerValue: Gaining the Strategic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3),63-77.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4,244-249.
Day, G.S.(1969), “A Two-Dimensional Concept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9(3),29-35.
Dick, A. S. & Basu, K. (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2),99-113.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ail Mitchell (2001). Capitol cuts back after merger. Billbroad, 113(42).
Goffman, Erving(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Cambridge, Mass.:Havard University Press. 
Griffin,J.(1996).The Internet's expanding role in building customer loyalty. DirectMarketing,59(7), 50.
Griffin,J.(1997).Customer Loyalty: How to Earn It, How to keep It. New York,NY:Lexington Book.
Gronholdt. L., Martensen, A. and Kristensen, K.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ross-Industry Diff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11, 509-514.
Hepworth and Mateus(1994). Connecting Customer Loyalty to the Mottom Line. Canadian Business Review, 40-43.
Holbrook, M. B.and Hirschman,E. C. (1982). Hedonic Consumption: Emerging Concepts, Methods and Proposi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46(2),92-101.
Holbrook, M. B. (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In Roland t. Rust and Richard L. Oliver (Eds.).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pp. 21-27).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Holbrook, M. B. (1996). Custo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3,139.
Holbrook, M. B. (2000).The millennial consumer in the texts of our times: Experience and Entertainment.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0,178-192.
Howard, A. & Sheth,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Joy, A. and Sherry. J. F. (2003). Speaking of art embodied imagination: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 88-100.
Kao, Y. F., Huang, L. S., & Yang, M. H. (2007). Effects of Experimential Elements on Experimential Satisfaction amd Loyalty Inten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Super Basketball League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venue Management, 1(1),79-96. 
Kelly, B.(1987).Freedom to be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Macmillan.
Kotler. (200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Journal of Marketing,57(1), 1-22.
Mathwick C., Malhotra N. ans Rigdon E. (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77, 39-56.
McLuhan, R. (2000). Go live with a big brand experience.Marketing, 26(4),45-46.
Norris, R. T.(1941).The theory of consumer’s demand. MA: Yale University Press.
Oliver,Richard L.(1993).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e Bases of the SatisfactionStrategies. Journal of Retailing,57,25-48. 
Petrick, J. F., Morais, D. D., &Norman, W. C. (2001).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entertainment vacationers’ intentions to revisi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0,41-48.
PineⅡ, B. Joseph & James H. Gilmore(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97-105.
PineⅡ, B. Joseph & James H. Gilmore(1999).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hilips, D. M., Olson, J. C., and Baumgartner, H. (1995), Consumption Visions in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2(1), 280-284.
Reichheld, L. F., & Sasser, W. E. (1990). Zero defection: Quality comes to servi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105-111.
Schmitt, Bernd.(1999).Experience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 New York, NY:The Free Press.
Schmitt, Bernd.(1999).Experience marketing:A New Framework for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Design Management, 10(2),10-16.
Selnes, F.(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27(9),19-35.
Sheth. J. N., Newman,B. I. & Gross, B. L. (1991). Consumption Value and Market Choice-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H: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Cincinati. 
Sirohi, N., E. W. McLaughlin, and D.R. Wittink (1998). A Model of Consumer Perception and Store Loyalty Intentions for a Supermarket Retailer. Journal of Retailing,74(2),223-245.
Stum, DL and A. Thiry (1991). Building Customer Loyalt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4,34-36.
Tellis, G. J. &Fornell, C. (198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ing and product quality over the produce life cycle: A lontingency theor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5, 64-71.
Unger, Lynette S. and Jerome B. Kernan(1983). On the Meaning of Leisure: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Determinations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3), 381-392.
Zeithmal, V.A. & Mary Jo Bitner(1996). Service Marketing. New York, McGraw-Hill, 123-12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