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1013233100
DOI 10.6846/TKU.2010.0118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反介入戰略」中電子戰的能力虛實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ctual status of electronic warfare capabilities in the PRC’s anti-access strateg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呂其國
研究生(英文) Chi-Kuo Lu
學號 7973302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18
論文頁數 19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李大中(126251@mail.tku.edu.tw)
委員 - 翁明賢(wongmh@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電子戰
網電一體戰
綜合電子戰
科技化
關鍵字(英) Electronic warfare
the integrated warfare of network and electronics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warfare
technicaliz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電子戰,強調的是科技力與資訊力的整合,係運用硬、軟殺傷等武器,針對敵神經中樞、重要關節作精準的破壞與癱瘓,其運用時機起於戰爭開打之前,終於戰爭結束之後,即不分平時與戰時。自波灣戰爭後,體認電子戰能力對戰爭成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故「綜合電子戰」已是各國電子戰發展的趨勢;軍事專家認為「19世紀是海戰、20世紀是空戰、21世紀是電子戰與資訊戰」,這說明高科技戰爭屬於能充分掌握電磁頻譜的一方,亦就是說誰能獲致電磁權優勢,誰就能打贏下一場戰爭。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成長,中共的軍事能力也將會同步強化,尤其是在反衛星武器、雷射武器及奈米科技,以及執行「非對稱性戰略嚇阻」的「網電一體戰」能力等,都會對亞太區域的安全構成挑戰。而其內涵包括「制信息戰」和「制電磁權」,並以「電子對抗」、「通信對抗」,以及「網路對抗」為主要的作戰形式。
隨著區域武力的投送及「反介入」能力的提昇,中共運用政治、外交影響力結合武力威懾維護海洋權利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進而影響亞太區域權力平衡。中共軍事的透明度低及「隱真示假」作為,使世界各國無法明確瞭解中共軍力意圖。為實現其區域大國地位,企圖藉由自動化網路方式結合人造衛星、空中偵蒐、預警機、地面固定與機動載臺之電偵與預警系統等各種載具,達成整合現有指管通情與電子情報資料偵察系統能力,發揮統合能力,發展能「即時反應作戰」之指管通情能力。
英文摘要
Electronic warfare(EW), which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and uses destructive or non-destructive weapons to destroy and paralyze enemy’s nerve centers and important joints accurately. The better moment to apply EW is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war, no matter what is in wartime or peacetime. After Gulf War, we realize the ability of EW will have deterministic influence on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ar, so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warfare” has already been trends of developing EW in every countries; The militarist thinks “19th century’s war was on the sea, 20th century’s war was on the air, 21st century’s war was electronic warfare and information war”. It means the Hi-Tech war belongs to whom can fully control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al. In other words, who can obtain the electromagnetic advantage, who can win the next war.
    As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Mainland China, its military ability will be consolidated in the meantime, especially in anti-satellite weapons, laser weapons, technology of nanometer and the ability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warfare of network and electronics“ of “asymmetric strategy deterrence” etc. Those abilities will threat the security of Asia Pacific Zone. Its intension includes “electronic fighting”, “communication fighting” and “communication fighting” and “network fighting” and “network fighting” for major operational type.
With the abilities of regional military force and “anti-access” improve, Mainland China combin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and diplomacy with the balance in Asia Pacific Zone. The low visibility and false information of China’s military force maker other countries not to realize what the intention of PRC. In order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 in Asia Pacific Zone, China pursues to integrate artificial satellites, the aerial reconnaissance system, early-warning airplanes, and the ELINT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of the fixed station and mobile platform via automatic network. The purpose is to combine C4I with ELINT system and develop the C4I abilities involved in “instantaneous reaction op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共「反介入戰略」中電子戰的能力虛實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00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00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005
第四節、概念/名詞界定‧‧‧‧‧‧‧‧‧‧‧‧‧‧‧‧‧ 010
第五節、文獻評析‧‧‧‧‧‧‧‧‧‧‧‧‧‧‧‧‧‧‧‧ 014
第二章  中共反介入戰略‧‧‧‧‧‧‧‧‧‧‧‧‧‧‧‧‧‧ 031
第一節、中共戰略思想演變‧‧‧‧‧‧‧‧‧‧‧‧‧‧‧‧ 032
第二節、中共空軍軍事戰略發展趨勢‧‧‧‧‧‧‧‧‧‧‧‧ 043
第三節、中共反介入戰略概念及發展‧‧‧‧‧‧‧‧‧‧‧‧ 067
第四節、小結‧‧‧‧‧‧‧‧‧‧‧‧‧‧‧‧‧‧‧‧‧‧ 072
第三章  中共電子戰戰略‧‧‧‧‧‧‧‧‧‧‧‧‧‧‧‧‧‧ 074
第一節、中共電子戰發展歷程‧‧‧‧‧‧‧‧‧‧‧‧‧‧‧ 076
第二節、中共電子戰戰略能力‧‧‧‧‧‧‧‧‧‧‧‧‧‧‧ 080
第三節、中共電子戰發展趨勢‧‧‧‧‧‧‧‧‧‧‧‧‧‧‧ 093
第四節、小結‧‧‧‧‧‧‧‧‧‧‧‧‧‧‧‧‧‧‧‧‧‧ 096
第四章  美國相應措施‧‧‧‧‧‧‧‧‧‧‧‧‧‧‧‧‧‧‧ 099
第一節、以軍事途徑介入台海爭端‧‧‧‧‧‧‧‧‧‧‧‧‧ 101
第二節、行動自由與安全戰略的確立‧‧‧‧‧‧‧‧‧‧‧‧ 120
第三節、小結‧‧‧‧‧‧‧‧‧‧‧‧‧‧‧‧‧‧‧‧‧‧ 127
第五章  中共電子戰能力評估‧‧‧‧‧‧‧‧‧‧‧‧‧‧‧‧ 129
第一節、中共電子戰能力‧‧‧‧‧‧‧‧‧‧‧‧‧‧‧‧‧ 129
第二節、美軍電子戰能力‧‧‧‧‧‧‧‧‧‧‧‧‧‧‧‧‧ 139
第三節、小結‧‧‧‧‧‧‧‧‧‧‧‧‧‧‧‧‧‧‧‧‧‧ 147
第六章  結論‧‧‧‧‧‧‧‧‧‧‧‧‧‧‧‧‧‧‧‧‧‧‧ 150
第一節、研究總結‧‧‧‧‧‧‧‧‧‧‧‧‧‧‧‧‧‧‧‧ 151
第二節、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156

圖表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008
圖1-2 電子戰之新、舊定義對照圖‧‧‧‧‧‧‧‧‧‧‧‧‧‧ 013
圖1-3 電子戰定義圖‧‧‧‧‧‧‧‧‧‧‧‧‧‧‧‧‧‧‧‧ 014
圖3-1 解放軍電子對抗部隊體系圖‧‧‧‧‧‧‧‧‧‧‧‧‧‧ 081
圖5-1 信息化戰爭中的電磁環境構成‧‧‧‧‧‧‧‧‧‧‧‧‧ 139
表1-1 文獻研評析‧‧‧‧‧‧‧‧‧‧‧‧‧‧‧‧‧‧‧‧‧ 014
表2-1 中共領導人戰略思維總觀察‧‧‧‧‧‧‧‧‧‧‧‧‧‧ 039
表2-2 中共「空權」思想演進表‧‧‧‧‧‧‧‧‧‧‧‧‧‧‧ 051
表2-3 波灣戰前、後中共空權思想之比較‧‧‧‧‧‧‧‧‧‧‧ 052
表2-4 中共各時期領導人戰略思維內涵的演變‧‧‧‧‧‧‧‧‧ 054
表2-5 中共「空軍戰略」運用情形‧‧‧‧‧‧‧‧‧‧‧‧‧‧ 063
表3-1 干擾方法‧‧‧‧‧‧‧‧‧‧‧‧‧‧‧‧‧‧‧‧‧‧ 085
表4-1 美國國家利益排序表‧‧‧‧‧‧‧‧‧‧‧‧‧‧‧‧‧ 099
表5-1 共軍現有電子戰戰力分析表‧‧‧‧‧‧‧‧‧‧‧‧‧‧ 134
表5-2 解放軍的電子干擾戰術‧‧‧‧‧‧‧‧‧‧‧‧‧‧‧‧ 136
表6-1 重要大事紀‧‧‧‧‧‧‧‧‧‧‧‧‧‧‧‧‧‧‧‧‧ 15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z 小月、任俊、周耀明,《軍事情報與偵察武器》。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12月。
z 中華戰略學會編,《認識戰略》。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86年5月。
z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5年9月。
z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7年9月。
z 朱建新主編,《軍事高科技知識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z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11月。
z 岳天主編,《現代國防戰略-國防之鑰》。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0年12月。
z 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譯,蘇珊‧布斯卡(Susan M. Puska)編,《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2月。
z 吳蘇燕編,《高技術戰爭中的「耳目」-電子偵察系統》。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
z 吳福生譯,Zahmay M. Khalilzad等著,《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10月。
z 吳惠民、高一中、張天虹、黃淑芬、林敏、黃雅媚、劉秀文等譯,Mark Burles and Abram N. Shulsky著,《中共動武方式》。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3月。
z 吳戶粦,《高技術戰爭與國防現代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z 吳東林等著,《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四》。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9月。
z 沈偉光,《戰爭新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z 李育慈、黃俊彥譯,Micheal E.Brown等著,《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10月。
z 李育慈譯,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Wortzel)編,《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3年1月。
z 李耐國,《軍事情報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z 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91年12月。
z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專文:點穴戰》。台北:學生出版社,1999年10月。
z 林中斌,《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出版,2005年1月。
z 林中斌,《偶爾言中-林中斌前瞻短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z 林添貴譯,布里斯辛基著,《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1998年6月。
z 林宗達,《震懾屈敵-中共信息戰之威懾戰》。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5月。
z 林宗達,《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5月。
z 林芳燕譯,Wayn Bert著,《熟者勝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4月。
z 周小獻主編,《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一、二、三卷)》。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年5月。
z 周林、魏俊岐、徐利劍、韓玉敏、盧曉莉,《未來戰爭的制勝之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z 倪世雄著,包宗和校訂,《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3月。
z 紐先鍾譯,克勞塞維茲著,《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8月。
z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1日。
z 翁明賢主編,《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z 翁明賢主編,翟文中、蘇紫雲合著,《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5月。
z 翁明賢等主編,吳建德、張蜀誠,〈中國軍事戰略內涵分析〉《新戰略論》。台北:五南書局,民國96年8月。
z 高一中譯,石明楷(Mark A. Stokes)著,《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4月。
z 高一中譯,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編,《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z 高一中譯,Abram N. Shulsky著,《嚇阻理論與中共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z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彙編,《二00四年戰略論壇文集》。台北市,國防大學,民國94年1月。
z 國防大學,《第五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防大學,2004年10月。
z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空軍學部,《民國100年台澎防衛作戰空軍兵力規劃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一)》。國防大學,2001年。
z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空軍學部,《民國100年台澎防衛作戰空軍兵
力規劃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二)》。國防大學,2001年。
z 國防大學,《國防雜誌-95年精選集》。桃園龍潭,國防大學,2007年。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蓋瑞‧哈特(Gary Hart),《第四種國力:美國廿一世紀的大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7年10月。
z 國防部史編局譯,漢斯‧拜尼迪克(Hans Binnendijk)主編,《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88年4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tin C. Libicki著。《資訊時代的武裝衝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5年8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Dennison Lane,etc,ed.著。《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z 國防部軍務局譯,《軍事革命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年2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Thomas A. Keaney & Eliot A. Cohen合著,《波灣空戰掀起戰爭革命》。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1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Anthony H. Cordesman著,《伊拉克戰爭經驗教訓:大戰略之課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7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菲立普‧賽伯(Philip Seib ),《火線報導:媒體所呈現的戰爭世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3月。
z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里.阿米斯德(Leigh Armistead),《資訊作戰:以柔克剛的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8月。
z 11.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許勖(Uk Heo),謝爾.霍羅威茨(Shale A. Horowitz),《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10月。
z 許衍華,《精兵合成高效-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虛實》。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4月。
z 郭修煌主編,《精確制導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年8月。
z 閔克勤、鄭長興、李國亭等編著,《電子戰與電子戰武器》。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9月。
z 陳舟,《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z 陳德門等,《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二》。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5月。
z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
z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
z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10月。
z 曾祥穎譯,《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3月。
z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9月。
z 張建邦總策劃,《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6月二版。
z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7月。
z 張旭成主編,《中共看未來戰爭》。台北:大晟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z 黃廣華等,《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一》。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4月。
z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
年7月。
z 趙錫君主編,《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z 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z 管繼先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z 劉得金等著,《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三》。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8月。
z 劉漢貴主編,《高技術與陸戰武器裝備》。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1月。
z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10月。
z 潘明宏等譯,Chava Frankfort-Nachmias.ed.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z 潘友木,《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z 滕建群等譯,Harlan K.Ullman等著,《世界新軍事變革譯叢-震懾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1月。
z 蔡伸章譯,James F. Dunnigan & Raymond M. Macedonia著,《從越戰到波灣戰爭-美國的軍事革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1月。
z 蔡翼主編,《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台北:勒巴克顧問公司,民國98年9月。
z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導彈武器與航天器裝備》。河北保定,原子能出版社等,2003年7月。
z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空軍武器裝備》。河北保定,原子能出版社等,2003年7月。
z 蕭光霈譯,美國國防部編,《2006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部辦室,民國96年5月。
z 蘇榮彥主編,《軍事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z David A. Shlapak,《可怕的海峽?中共-台灣衝突之軍事層面及美國政策選擇》。台北,國防部,2001年1月。
(二)期刊
z 王保存,〈外軍近期重點探討的作戰理念〉,現代空軍總第320期,北京,現代軍事雜誌社,2003年9月。
z 李柏彥譯, Timothy L. Thomas著,〈中共軍事戰略思維〉,國防譯粹第35卷第8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8月。
z 李育慈譯,Clay Wilson著,〈掌控電子頻譜〉,國防譯粹第35卷第5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5月。
z 李俊德、顏士堯,〈反輻射飛彈簡介及相關電戰作為〉,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15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93年4月。
z 李炳友,〈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之戰略分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4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5年10月。
z 李楨林,〈淺談軍事革命〉,國防雜誌第14卷第2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87年8月。
z 李大中,〈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展望與挑戰〉,和平論壇,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09年5月。
z 李大中,〈美國『2008年國防戰略』評析〉,中華歐亞基金會編,《歐亞研究通訊》第11卷第9期,2008年9月。
z 何勵夫,〈長距離情資傳遞利器-衛星通信〉,新新季刊第23卷第30期,桃園,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民國90年7月。
z 沈明室,〈美國新戰爭方式的倡導者〉,國防譯粹第30卷第9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9月。
z 蕭光霈譯,美國國防部編,《2006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部辦室,民國96年5月。
z 蘇榮彥主編,《軍事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z David A. Shlapak,《可怕的海峽?中共-台灣衝突之軍事層面及美國政策選擇》。台北,國防部,2001年1月。
(二)期刊
z 王保存,〈外軍近期重點探討的作戰理念〉,現代空軍總第320期,北京,現代軍事雜誌社,2003年9月。
z 李柏彥譯, Timothy L. Thomas著,〈中共軍事戰略思維〉,國防譯粹第35卷第8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8月。
z 李育慈譯,Clay Wilson著,〈掌控電子頻譜〉,國防譯粹第35卷第5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5月。
z 李俊德、顏士堯,〈反輻射飛彈簡介及相關電戰作為〉,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15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93年4月。
z 李炳友,〈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之戰略分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4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5年10月。
z 李楨林,〈淺談軍事革命〉,國防雜誌第14卷第2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87年8月。
z 李大中,〈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展望與挑戰〉,和平論壇,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09年5月。
z 李大中,〈美國『2008年國防戰略』評析〉,中華歐亞基金會編,《歐亞研究通訊》第11卷第9期,2008年9月。
z 何勵夫,〈長距離情資傳遞利器-衛星通信〉,新新季刊第23卷第30期,桃園,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民國90年7月。
z 沈明室,〈美國新戰爭方式的倡導者〉,國防譯粹第30卷第9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9月。
z 吳嘉龍、婁德權譯,〈電子戰科技之最新發展〉,空軍學術月刊第548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1年7月。
z 何任華譯,〈美國憂心中共日益狀大〉,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4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5年10月。
z 胡元傑譯,Phillip C. Saunders and Erik R. Quan著,〈中共空軍現代化走向〉,國防譯粹第35卷第1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1月。
z 馬振坤,〈中共軍力擴張與限制〉,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1卷第6期,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5年12月。
z 高一中譯,John A. Tirpak著,〈新的空中電子攻擊任務〉,國防譯粹第32卷第10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10月。
z 唐仁俊,〈中共發展信息戰及我方因應策略之分析(上)〉,空軍學術月刊第549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1年8月。
z 徐家輝,〈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國防雜誌第14卷第7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88年1月。
z 陳敏雄,〈中共空軍演變之研究(上)〉,空軍學術月刊第535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0年6月。
z 陳敏雄,〈中共空軍演變之研究(下)〉,空軍學術月刊第536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0年7月。
z 陳偉寬,〈泛論空權與國家安全〉,空軍學術月刊第549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1年8月。
z 陳偉寬,〈對國軍電子戰的期許〉,空軍軍官月刊第43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82年1月。
z 陳偉寬,〈中共空軍未來發展以及我因應對策之探討〉,空軍學術月刊第537期,台北,空軍總司令部,民國90年8月。
z 陳連進,〈剖析中共空軍戰略轉變〉,國防雜誌第19卷第8期,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3年8月。
z 陳子平,〈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年
中共軍力報告》的觀察〉,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1卷第6期,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5年12月。
z 陳宇震,〈中共發展太空事業的戰略意義〉,中華戰略學刊89年秋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89年10月。
z 陳勁甫,〈資訊時代的戰爭與軍事革命〉,國防雜誌第15卷第6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88年12月。
z 湯名暉譯, Andri Chang著,〈大幅躍進的中共空軍戰力〉,國防譯粹第36卷第3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8年3月。
z 黃文啟譯,Richard Halloran著,〈中共崛起〉,國防譯粹第34卷第11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6年11月。
z 曾銘義,〈中共「定向能武器」研發現況研討〉,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1卷第6期,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5年12月。
z 張德方,〈美國尋求解除來自太空的威脅〉,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3年2月。
z 劉術亮譯,Paolo Quaranta著,〈飛機電子作戰〉,國防譯粹第35卷第12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7年12月。
z 劉廣華,〈螢幕後的真相-透視資訊本質〉,國防譯粹第30卷第11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z 蔡志昇,〈解放軍軍種戰略之研析(上)〉,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36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96年10月。
z 蔡志昇,〈解放軍軍種戰略之研析(下)〉,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37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96年12月。
z 錢高陞,〈開創電子戰願景與有利態勢之研究〉,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2卷第6期,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6年12月。
z 錢高陞,〈聯合作戰資訊優勢-網狀化作戰概念與興起〉,國防雜誌月刊第19卷第9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3年9月。
z 謝豐安譯,A.G. Pearson and S.J. Rocca著,〈支援多國空戰管理的空域監視〉,國防譯粹第34卷第9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
室,民國96年9月。
z 謝豐安,〈武力網-美國海軍轉型中心〉,國防譯粹第31卷第6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3年6月。
z 鍾堅,〈中共航太計畫對我國家安全之影響〉,尖端科技216期(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2002年8月。
z 應紹基,〈中共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國防雜誌第18卷第12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2年6月。
z 應紹基。〈中共通信衛星之發展歷程與展望〉,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1期(台北:海軍司令部),民國92年1月。
z 應紹基,〈由中共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的成長歷程—談中共小衛星科技的發展趨勢〉,空軍學術月刊第565期(台北:空軍司令部),民國92年12月。
z 魏愣傑,〈空中攻擊任務成敗的關鍵-電子戰〉,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37期,高雄,空軍軍官學校,民國96年12月。
z 蕭光霈譯,Martin Steetly著,〈空中預警感測器-定(旋)翼機電眼之提昇〉,國防譯粹第33卷第2期,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5年2月。
z 藍維萬,〈軍事革命概論〉。國防雜誌第14卷第4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87年10月。
z 羅慶生,〈中共間諜衛星發展現況對我國家安全威脅之影響評估〉,國防雜誌第17卷第11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1年5月。
z Ogden,B.,〈論戰鬥壓力〉,國防譯粹月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三)論文
z 王彥傑,〈中共核子動力潛艦的戰略性能力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1月。
z 王繁賡,〈中國崛起與美國亞太地區安全戰略之研究:地緣政
治理論之觀點〉,高雄: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6月。
z 林中豪,〈中共空軍戰略轉變因素及發展趨勢(1949-2008)〉。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1月。
z 秦君惕,〈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天軍」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6月。
z 陳金寧,〈中共「空天一體」戰略能力虛實評估-以空天戰場C4ISR系統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z 程盈彰,〈中共「反介入戰略」中核動力潛艦的能力虛實〉。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z 蔣成明,〈中共「反衛星武器」的戰略性能力虛實評估〉,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z 羅承烈,〈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彈道飛彈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四)報紙
z 中國時報(台北)。
z 聯合報(台北)。
z 青年日報(台北)。
z 解放軍報(北京)。
z 蘋果日報(台北)。
z 解放軍報(北京)。
z 旺報(台北)。
(五)其他
z 《國軍軍語辭典》,國防部,台北,民國93年。
二、英文部份
(一)Book
z AFDD2-2《Space Operation 》,1998。
z David S. Alberts, John J. Garstka & Frederick P. Stein。《Network Centric Warfare:Developing and Leveraging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2nd Edition》,2003。
z Ballistic Missile Proliferation and Geopolitics of terror,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vol.10, no.12, Dec.1998.
z Ballistic Missile Shadow Lengthens,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vol.2, no.2, Feb.1997.
z China,s View of Strategic Weapons,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vol.8, no.3, Mar.1996.
z 《C4ISR Handbook for Integrated Planning》。Office of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April 17, 1998。
z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port to Congress》。.July. 27, 2001。
z The Post-Cold War Missile Proliferation Threat,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 16, no.2, 1997.
z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
(二)Periodical
z Jane,s Defense Weekly.
z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z AIR & SPACE POWER
z Jane,s
三、網際網路部份
z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z 《中國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網站》http://www.costind.gov.cn/〉。
z 《中國國家核動力潛艦局網站》。
http://www.cnsa.gov.cn/zzjg/zzjg_05.htm〉。
z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RB/RB32.html〉。
z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http://www.fas.org/nuke/guide/china/agency/plaaf-orbat-st.htm〉。
z 《美國國防部》〈http: http://www.defenselink.mil/》。
z 《美國空軍》〈http://www.af.mil/〉。
z 《美國海軍》〈http://www.navy.mil/〉。
z 《新華網》〈http://www/cnsa.gov.cn/zhbd/show.asp〉。
z 《新浪網》《http://www.sina.com.cn》。
z 《紐約時報》〈http://www.nytimes.com/〉。
z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z 《中國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