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0914374600
DOI 10.6846/TKU.2009.00151
論文名稱(中文) 現代人的困境及其超越—以孟子義理為依據
論文名稱(英文) Modern people's difficult position and surmounting—Take the Mencius philosophy as the basi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黃琬珺
研究生(英文) WAN-CHUN HUANG
學號 69400001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08
論文頁數 1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昭旭
委員 - 林安梧
委員 - 袁保新
關鍵字(中) 孟子
修養論
內聖外王
關鍵字(英) Mencius
self-cultivation theory
Inner Saint and Outer K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舊禮教已崩壞而新禮教尚未建立的過渡時期,心靈問題突顯出當代文化的危機,在此是非善惡已失去判準的亂世之中,人必須更要有剛健磊落之光明氣概,勇敢的迎向前去面對當今之邪說暴行。萬古不滅的道,落在今日,將如何能為現代人所用。本文便是循此理路,嘗試以孟子義理為依據,為現代人之困境提出一條超越消解的進路。論文之撰寫是以孟子義理為依據,義理由內而外開拓,存在困境由外而內溯源,因此第二章首先就現代人之困境提出總的根源論述,以說明困境產生的來由,困境之本質為何,作問題的釐清,說明困境其實是具有形上之根源,並說明此形上原因之意義,而後提出困境之於人的正面意義與價值。第三章為孟子義理之鋪陳,闡述孟子義理之核心論述可分內聖外王兩大主軸,包含性善論與工夫修養論,為內聖成己之論。並接續提出孟子外王學之宗旨,乃根據其內聖學來作政治經濟之論說,皆根基於性善之說,修身成己後,更要進一步及物潤物向外擴充,包含權衡之道、仁政王道與道統傳承,此即為外王學部份。第四、五、六章則分別為三綱架構下之各困境現象面的提出,而後以孟學精神宗旨的做開展運用。第四章為政治經濟困境與超越,提出政治層面的困境包含國內與兩岸的困局,再依孟子王霸之辨的立論作困境的超越。經濟部份則以當代之資本主義下產生的問題為主軸,以義利之辨為疏解之道。第五章為親情的困境及超越,針對現代人在兩代間之親情關係的孝道困境為主,說明孝道之異化與陷落的過程,並以孟子所讚揚的舜為典範,以檢討反省今日孝道應如何的調整與應對態度之提出。第六章則為現代人日趨嚴重的愛情困境,在生存得以無虞之後,人轉而對情感的互動有了本願的渴求,乃因真情是人心深處的渴望,愛情一直到二十世紀女性啟蒙後才開始被研究與探索,因此第六章將先提出現代之愛情困境的原因,並說明愛情學何以為心性學之最新形式,最後依據孟子心性論為現代愛情提出超越之路。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 the transition which the old system has collapsed but the new one is not established yet, the mind appears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crisis.  People must have openhearted vision to face the contemporary fallacy bravely in the age what the judgement is lost.  How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truth for modern people today.  This article that try to find a way to overcome the plight of modern people is based on Mencius theo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encius theory.  It develop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but the existence difficult position in traces to the source by outside, therefore the second chapter first difficult position of on the modern people proposed the total root elaboration, showed the difficult position produces the reason, why essence of the difficult position, does make question the thousandth of a Yuan to be clear, showed the difficult position actually has on the visible root, and explains in this shape significance of the reason, after but proposes Yu of Ren the difficult position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Third chapter laying out of for the Mencius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elaborated Mencius righteousness core of elaboration separable excellent in both moral character and in governing two big main axles principle, contains the nature to discuss friendly with the free time tutelage theory, becomes oneself for in saint theory.And continues proposed outside Mencius the king study objective of, is makes dissertation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among them saint study, all foundation Yu Xing friendly saying, practices moral culture Cheng Jihou, must further and thing Run outward expands, contains road of, the 

kind political kingly way and the Confucian orthodoxy inheritance the balance, this namely for outside king study part.

The fourth, fivth, and sixth chapters respectively be three cardinal ethical relationships of social order construction under various difficult positions phenomenon surface statement, after but the energetic objective makes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by Meng Xue.Fourth chapter for the political economical difficult position and surmounting, proposed the political stratification plane difficult position contains the home and the both banks sleepy bureau, again depends on the argument which the Mencius wangba distinguishes to make the difficult position surmounting.The economical part the question which produces of capitalism by under present age is a main axle, as clears out the road distinguishing of take the righteousness advantage.Fifth chapter for the dear ones difficult position and surmounting, in view of the modern people in two generation of dear ones relations filial piety difficult position primarily, explained disassimilation of and the downcast the filial piety process, and Shun who praises by Mencius is a model, how adjustment examines the introspection today the filial piety to be supposed with to be supposed to statement of the manner.The sixth rules for the modern people serious love difficult position, after the survival can day by day the no worries, but the human transferred had original wishes earnestly seeking to the emotion interaction, because the true feelings were the will of the people deep place hope, love only then start after the 20th century feminine initiation to study continuously and the exploration, therefore the sixth chapter first proposed love of difficult position the modern reason, and showed how love study for the heart sexology the newest form, finally did discuss based on the Mencius disposition for the modern love proposes road of the surmount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文獻與回顧……………………………………………………………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6
第二章	存在困境之根源……………………………………9
第一節	困境之本質…………………………………………………………………9
一、	上達未遂……………………………………………………………………9
二、	一念自餒…………………………………………………………………11
三、	虛妄主體之形成…………………………………………………………14
第二節	困境之根源—自我錯置……………………………………………………16
一、	大小體之本末關係………………………………………………………16
二、	心官不思未盡其才………………………………………………………19
第三節	存在困境之意義……………………………………………………………21
一、	正視存在處境……………………………………………………………21
二、	逼顯下學上達……………………………………………………………22
第三章	孟子義理之鋪陳……………………………………25
第一節	性善論………………………………………………………………………25
一、	有限性與無限性…………………………………………………………25
二、	主體性與道德性…………………………………………………………28
三、	盡心知性知天—道德性與主體性合一…………………………………35
第二節	內聖:成己之道……………………………………………………………39
一、	道德主體之存養…………………………………………………………39
二、	身心合一之修養〈知言養氣〉章析論……………………………………44
第三節	外王:及物潤物……………………………………………………………56
一、	道德主體再一步擴充……………………………………………………56
二、	權衡之道…………………………………………………………………59
三、	仁政王道…………………………………………………………………63
四、	道統傳承…………………………………………………………………65
第四章	政治困境及超越……………………………………67
第一節	現代人之政治困境與情節…………………………………………………67
一、	族群意識與藍綠之爭……………………………………………………67
二、	政治現實與文化認同……………………………………………………70
第二節	孟子之政治理想與今日政治困境之超越…………………………………72
一、	道德政治—王霸之辨……………………………………………………72
二、	實踐進路—不忍人之心…………………………………………………76
第三節	資本主義之經濟困境………………………………………………………81
一、	經濟之實與金融之虛……………………………………………………81
二、	經濟價值觀錯置…………………………………………………………83
第四節	孟子仁義涵攝之經濟進路…………………………………………………85
一、	義利之辨與義利雙成……………………………………………………85
二、	孟子經世濟民政策………………………………………………………88
第五章	親情困境及超越……………………………………93
第一節	現代人之孝道困境…………………………………………………………93
一、	轉變中的孝道內涵………………………………………………………93
二、	功利金錢傾向的孝道……………………………………………………96
第二節	孝道之陷落與異化緣由………………………………………………100
一、	孝道倫理之主體轉移………………………………………………100
二、	孝道中仁本之放失……………………………………………………104
第三節	孟子之孝道精神所在……………………………………………………108
一、	根基於性善之孝道……………………………………………………108
二、	事親之道即修身立命之道……………………………………………113
第四節	君子主體之證成典範—舜………………………………………………116
一、	舜竊負而逃與瞽瞍厎豫………………………………………………116
第六章	愛情困境及超越…………………………………123
第一節	現代人的愛情困境………………………………………………………123
一、	矛盾弔詭的愛情態度……………………………………………………123
二、	婚前婚後的轉變…………………………………………………………126
第二節	愛情學之於新儒學………………………………………………………128
一、	愛情學為心性學最新形式……………………………………………128
二、	唐君毅先生於愛情學之先驅地位……………………………………131
三、	曾昭旭先生於愛情學之繼志述事……………………………………133
第三節	愛情困境之根本…………………………………………………………135
一、	辨浪漫境界與道德實踐………………………………………………135
二、	仁內義外的愛情觀……………………………………………………138
三、	大體從小體—愛從欲…………………………………………………141
第四節	愛情之形上超越…………………………………………………………145
一、	乃若其情以貞愛………………………………………………………145
二、	義內之道德愛情………………………………………………………148
第七章	結論………………………………………………151
第一節	孟學所展示的安身立命之道……………………………………………151
第二節	孟學面對時代困境的超越進路…………………………………………154
參考書目……………………………………………………159
一、	專書………………………………………………………………………159
二、	期刊論文…………………………………………………………………161
三、	學位論文…………………………………………………………………16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卷8(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
王雅各主編
《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一刷)
王邦雄:
《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10月六版)
《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需用—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6月)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
朱嵐:
《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台北:蘭臺網路出版商務公司,2003年6月初版)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台北:廣文書局,1974年7月初版)
《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學生書局,1978年8月三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10月)
《時代與感受》(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3月初版)
《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5月初版)
《心體與性體》第二冊,(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5月初版)
《心體與性體》第三冊,(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5月初版)
《人文講習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8月)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再版三刷)
《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4月二刷)
《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再版九刷)
李永熾:
《台灣主體性的建構》(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4年6月)
狄更斯:
《雙城記》(台北:桂冠出版社,2006年7月)
李調元:
《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杜維明:
《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5月)
《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三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余德慧策劃、張老師月刊編輯部執筆,《中國人的心理系列2—中國人的父母經》(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87年4月初版)
林安梧: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1996年4月)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台北:幼獅文化,1996年4月初版)
紀登思Anthony Giddens:
周素鳳譯,何春蕤校訂導讀《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8月初版三刷)
索羅斯(George Soros) 聯合報編譯組譯:
《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岌岌可危的開放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12月)
唐君毅: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4月三版)
《愛情之福音》(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第十二版)
《致廷光書》(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8月再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11月)
《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9月)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5月)
《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5月初版)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5月)
《人生之體驗續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9月初版)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六月一版二刷)
高尚仁、楊中芳合編《中國人.中國心—傳統篇》(台北:遠流公司,1991年7月初版)
徐復觀:
《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學生書局,1980年)
《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2月臺六版)
袁保新: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梁韋弦:
《孟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
曾師昭旭:
《道德與道德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10月2版)
《永遠的浪漫愛》(台北:張老師文化,1999年1月初版十一刷)
《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向》(台北:商務印書館,2003年8月初版)
《良心教與人文教—論儒學的宗教面相》(台北:商務印書館,2003年8月初版)
《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論儒學的宗文化面相》(台北:商務印書館,2003年8月初版)
《有了自由才有愛-曾昭旭V.S.孟子的跨時空對談》(台北:圓神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曾春海:
《儒家學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5月)
《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4月)
脫脫:《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10月)
陸象山:
《象山先生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4月台一版)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1999年11月增修一版一刷)
陳獨秀:
《獨秀文存》(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陳東原:
《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臺五版)
黃宗羲:
《黃宗羲全集》第一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
黃俊傑: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台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
黃囇莉:
《性別、婚暴及諮商》(台北:桂冠公司2002年2月)
程顥、程頤:《二程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3月)
楊伯峻:
《孟子譯註》(台北:華正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楊祖漢:
《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楊國樞: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桂冠公司,1991年8月)
《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公司1993年1月)
《親子關係與孝道》(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1998年6月)
《婚姻關係與親職角色》(台北:桂冠公司2004年6月)
魯迅:
《魯迅全集》卷一(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劉述先:
《中國哲學與現代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6月)
《文化與哲學的探索》(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7月)
《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10月初版)
劉國強:
《儒學的現代意義》(台北:鵝湖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蔡仁厚:
《孔孟荀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12月)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哲學史語儒學論評: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6月初版)
歐文.亞隆著,易之新譯《存在心理治療(下)》,(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
鄭玄《禮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年10月)
歐陽修:
《新唐書》卷195(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謝幼偉:
《孝與中國文化》,(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年)
蘇新鋈:
《先秦儒學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二、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邦雄,〈政治現實與文化認同〉,《鵝湖月刊》第251期(1996年5月)
李志勇,〈孟子「氣」字研究〉,《鵝湖月刊》第176期(1990年6月)
李良哲,〈維繫婚姻關係因素的成人期差異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3卷第3期(2000年9月)
岑溢成,〈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鵝湖月刊》第58、59期(1989年4、5月)
林安梧,〈「王霸之辨」與「統獨之爭」的混淆及釐清〉,《鵝湖月刊》第251期(1996年5月)
卓紋君,〈臺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第16期(2004年),頁94-98。
林義正,〈春秋公羊傳思想中的經權問題〉,《台大文史哲學報》第38期(1990年12月)
邱黃海,〈論孟子修養論之系統陳述〉,《鵝湖學誌》第21期(1998年12月)
周群振,〈孟子知言養氣章章句義釋-由絕對的道德心體觀視知言養氣之大義〉,《鵝湖學誌》第109期(1984年7月)
陳立驤,〈孟子養氣知言章析論〉,《鵝湖月刊》262期(1997年4月)
傅佩榮,〈存在與價值之關係問題〉,《存在與價值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1991年1月)
曾師昭旭,〈愛情學之本體論與工夫論—再論心性學與愛情學〉,《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頁7。
曾師昭旭,〈論唐君毅先生在愛情學上的先驅地位〉《鵝湖月刊》第32卷第9期(2007年3月)
曾師昭旭,〈從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宗教的保合太合知道〉,《鵝湖月刊》第3卷第9期,(2008年3月)
曾師昭旭,〈從儒家觀點談心靈修養〉,《鵝湖月刊》第403期(2009年1月)
曾綜源、蕭景宏、張順安、陳嬿茹、鄭如珮,〈兩性衝突與協調之比較分析〉,《華梵學報》,第7卷(2001年8月)
張妤月、陸洛,〈愛情關係中對方衝突管理方式與自身關係滿意度之關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20卷第2期(2007年6月)
張燦輝,〈唐君毅之情愛哲學〉收入於《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第三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之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黃宗堅、葉光輝、謝雨生〈夫妻關係中權力與情感的運作模式:以衝突因應策略為例〉收於楊國樞主編《婚姻關係與親職角色》(台北:桂冠公司2004年6月)
黃囇莉,〈身心違常:女性自我在父權結構網中的「迷」途〉收錄於《性別、婚暴及諮商》(台北:桂冠公司2002年2月)
楊國榮,〈論原始儒家的經權學說〉,《孔孟月刊》第31卷第3期(1992年11月)
葉光輝,〈孝道困境的消解模式及其相關因素〉,《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9期(1995年春季論文)
葉光輝,〈親子互動的困境與衝突及其因應方式—孝道觀點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2期(1996年秋季論文)
葉光輝,〈孝道概念的心理學探討:雙層次孝道認知特徵的發展歷程〉收於楊國樞主編《親子關係與孝道》(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1998年6月)
蔡仁厚,〈孟子的學術批評〉,《鵝湖月刊雜誌》99期(1983年9月)
蔡仁厚,〈道德上的義利之辨與經濟上的義利雙成〉,《中國文化月刊》144期
三、	學位論文
陳立驤,《孟子性善說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