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0901082100
DOI 10.6846/TKU.2009.00148
論文名稱(中文) 從政治文化看日本的外交戰略—以小泉政府時期為例(2001~2006)
論文名稱(英文) A View of Political Culture in Foreign Strategy of Japan: A Case Study in Koizumi Government Period(2001~2006)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錢威廷
研究生(英文) Wei-ting Chien
學號 69533013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2
論文頁數 1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何思慎
委員 - 任燿廷
關鍵字(中) 政治文化
日本政治文化
日本外交戰略
小泉外交
關鍵字(英)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Culture of Japan
Foreign Strategy of Japan
Koizumi’s Foreign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每一個民族在歷史的過程中發展出自身的文化,同時也發展出不同特色的政治文化。對一個國家來說,政治文化是一種既無形又深遠的遺產。不論是有關外交對象的認識,還是對外政策的制定過程,政治文化始終是在幕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戰後的日本在外交戰略上是以「輕軍事、重經濟」,對美依附的主軸而進行;到了90年代以後的日本外交,因波斯灣戰爭的緣故,在結構上產生了十分重大的變化。這個構造的變化,則是源自80年代後期「日本於國際社會之作用」的呼聲而明確地開始展露,接著並於2003年伊拉克戰爭而劃分開來。伊拉克戰爭發生的時期,日本正是由小泉政府執政的時期,故筆者認為要從小泉政府時期著眼,並結合日本過去的外交戰略作為背景,才能有一套完整的認識。
    本研究以政治文化作為研究途徑,從政治文化的角度來觀察日本外交戰略,並特著眼於小泉政府時期,務求一個對日本外交戰略的新觀點。而研究結果發現,日本從二戰以後開始依附美國,小泉政府時期強調外交上的「自主性」,是為日本政治文化上「依附強權與回歸自主」的一大特色。
英文摘要
Every culture is developed by its nation in history, and political culture does, too. For a country, political culture is a kind of legacy that is intangible and endless. No matter what knowing about foreign subject or making foreign policy, political culture always affects on it.
  After World War II, the foreign strategy of Japan is attached to America in the beginning. But in 1990s,Japan's foreign strategy structure has a great change. And t he showing up of change is due to the Gulf War and origin from the asking about the Japan's work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n the end of 1980s. After that,there is a new coming by Iraq War in 2003 and Koizumi government period in Japan. If so, we have to focus on Koizumi government period and combine the past foreign strategy of Japan as background. Then we can have a whole view.
  For a new viewpoint, the political culture approach is used in this thesis to observe the foreign strategy of Japan and especially focus on Koizumi government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attaching to America after World War II and emphasizing the self-doing in diplomacy in Koizumi government period have to notice as a character in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Jap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評析…………………………………………………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名詞解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二章  政治文化與日本…………………………………………17
第一節  政治文化…………………………………………………17
第二節  政治文化與外交戰略……………………………………23
第三節  日本的政治文化…………………………………………25
第四節  小結………………………………………………………32
第三章  日本戰後外交戰略………………………………………35
第一節  吉田戰略…………………………………………………35
第二節  政治大國與聯合國外交…………………………………38
第三節  經濟外交…………………………………………………40
第四節  日美安保體制……………………………………………43
第五節  小結………………………………………………………49
第四章  小泉外交…………………………………………………53
第一節  外交探索期………………………………………………53
第二節  對美專注期………………………………………………56
第三節  國際協商期………………………………………………61
第四節  後小泉時期………………………………………………68
第五節  小結………………………………………………………71
第五章  以政治文化分析小泉政府之外交戰略…………………73
第一節  日本的外交戰略…………………………………………73
第二節  追隨強權與回歸自主……………………………………77
第三節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80
第四節  潛藏在外交中的個性……………………………………83
第五節  小結………………………………………………………85
第六章  結論………………………………………………………87
第一節  研究心得…………………………………………………87
第二節	最後的疑問………………………………………………91
參考書目……………………………………………………………95
一、中文部份………………………………………………………95
二、外文部份………………………………………………………98
三、網站資料………………………………………………………101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13
圖1-2  研究章節簡介………………………………………………15
圖4-1  日中國貿易往來成長圖(包含香港)………………………64
圖5-1  日本的外交戰略……………………………………………76
圖5-2  日本回歸自主的政治文化現象……………………………79
圖5-3  日本全體國民對天皇抱持的感情…………………………81
圖5-4  政治文化之下的日本外交戰略(1)…………………………86
圖6-1  政治文化之下的日本外交戰略(2)…………………………94
表目錄
表3-1  日本2000年以前日美安保政策的發展……………………51
參考文獻
第一部份  中文部份
(一)、書籍
Roskin, Michael G., 鄭又平、侯漢君、姚朝森、黃烈修、郭正亮、陳恆鈞、陳銘祥等譯。《最新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1999。
Thompson, Paul, 張旅平等譯。《過去的歷史─口述歷史》。香港:牛津大學,1991。
丸山真男著,徐白、包滄瀾譯。《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
小澤一郎著,陳世昌譯。《日本改造計畫》。台北︰聯經,1994。
王樂理。《政治文化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王緝思。〈美國外交思想傳統與對華政策〉;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中華美國學會編。《中美關係十年》。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叶渭渠主編。《世界文明大系-日本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包霞琴,臧志軍主編。《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時事,2004。
左丘明著,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1998。
布克安(Alastair Buchan)著,謝秉忱譯。《現代戰略問題》。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
石之瑜。《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2月。
成田武賴著,李浴日譯。《克勞塞維茲戰爭論綱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
朱建民。《外交與外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80。
江啟臣。〈國際貿易與金融〉;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
米慶余。《近代日本的東亞戰略和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克里斯多夫(Robert C. Christopher)著,汪仲、袁宗綺譯。《探索日本奇蹟》。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1983。
吳學文主編。《日本外交軌跡(1945-1989)》。北京︰時事出版社,1990。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
呂秋文。《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7。
李其泰,《國際政治》。台北:正中書局,1984。
貝拉(Robert Bellah)著,王曉山、戴茸譯。《德川宗教 現代日本文化淵源》。香  
  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林明德。《日本通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1997。
易軍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
易軍博。《政治學論文集》。台北:台灣省教育會,1980。
林曉光。〈日本政治文化的結構特徵與基本要素〉;劉建飛主編。《政治文化與二十一世紀的中日美關係》。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金熙德。《日美基軸與經濟外交—日本外交的轉型》。北京︰中國社科院,1998。
阿蒙(Gabriel A. Almond)、佛巴(Sidney Verba)著,張明澍譯。《公民文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
阿蒙(Gabriel A. Almond)、鮑威爾(G. Bingham Powell, Jr.)著,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
阿蒙(Gabriel A. Almond)、鮑威爾(G. Bingham Powell, Jr.)著,龔文痒等譯。《當代比較政治與政府》。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公司,1995。
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著,曹未風等譯。《歷史研究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南博著,邱琡雯譯。《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台北:立緒文化,2003。
原著不詳,袁愈嫈譯注。《詩經(下)》。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7。
徐斯勒。〈國際關係中的文化因素VS.物質因素─以冷戰前後日本與南韓的安全關係為例〉;石之瑜主編。《政治文化研究的現狀與開展》。台北:翰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
晉林波。〈中國人之日本觀〉;劉建飛主編。《政治文化與21世紀中日美關係》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郝經。〈賦與宋國丞相論本朝兵亂書〉;郝經。《陵川集 卷三十八》。收錄於清高宗敕纂。《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五十二冊》。台北:世界書局。
張亞中、苗繼德。〈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
張彝鼎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四冊國際關係》。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梁雲祥、應霄燕。《後冷戰時代的日本政治、經濟與外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許介麟。《日本現代史》。台北︰五南,1991。
陳水逢。《日本現代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1998。
馮瑋。《中國人與日本人》。台北︰林鬱文化,2000。
溫晉城。《孟子會箋》。台北:正中書局,1965。
滝川亀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雍正皇帝著。《大義覺迷錄》。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劉建飛。〈序言〉;劉建飛主編。《政治文化與二十一世紀的中日美關係》。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劉建飛。〈美國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對國民行為的影響〉;劉建飛主編。《政治文化與二十一世紀的中日美關係》。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劉獄雲。《政治學與方法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1。
樊勇明、談春蘭著。《日本的大國夢》。香港︰三聯書店,1993。
潘重規著。《論語今注》。台北:里仁出版社,2000。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
薄富爾(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軍事譯粹社,1980。
魏源。《海國圖志》。
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 著,陳鴻瑜譯。《政治文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關嘉彥等著,陳鵬仁編譯。《戰後日本的思想與政治》。台北:幼獅文化,1976。
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著,黃道琳譯。《菊花與劍》。台北:桂冠圖書,1984。
 (二)、期刊
王丹亞。〈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批判性分析及其現代化〉,《湖北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42-145。
邢悅。〈文化功能在對外政策的表現〉,《太平洋學報》。第3期,2002年,頁78-85。
周宇宏、孫士和。〈能源博弈:中日東海之爭的核心〉,《社會觀察》。第10期,2004年。
林風佑。〈冷戰後影響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國內因素〉,《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1期,1988年1月,頁16-32。
邵玉銘。〈馬歇爾使華再評估〉,《近代中國》。第46期,1985年4月,頁71-88。
柯玉枝。〈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外交︰從『內向經濟』至『政經並行』〉,《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2000年5月,頁71-88。
洪淑芬。〈1990年以來日本對亞洲直接投資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2期,1998年2月,頁69-87。
張隆義。〈日本的對外開發援助〉,《問題與研究》。第27卷第11期,1988年8月,頁1-12。
張輝誠。〈中國古代「夷夏之防」思想特質研究〉,《中山女高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41-48。
曹異美。〈日本與聯合國安全保障機制〉,《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9期,1993年9月,頁26-34。
陳娜。〈小澤一郎︰新黨魁老政客〉,《中國評論》。第102期,2006年6月,頁85-88。
楊永明。〈冷戰時期日本之防衛與安全保障政策:1945~1990〉,《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5期,2002年9-10月,頁13-37。
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對台安全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2期,2000年4月,頁1-30。
楊鈞池。〈美日同盟關係的演變—以美日安保條約為例〉,《復興崗學報》。第84期,2005年9月,頁165-190。
趙銀亮。〈中日關係範式的建構主義分析—一項關於日本身份政治的議程研究〉,《日本問題研究》。第1期,2004年,頁55-60。
劉昌明、盛作文。〈論當代日本外交的雙重性特徵及其民族主義根源〉,《山東社會科學》。第12期,2006年,頁53-58。
蔡明彥。〈日美同盟之發展與抉擇︰兼論台灣因應策略〉,《全球政治評論》。第4期,2003年10月。
戴萬欽。〈冷戰結束後的美國全球戰略〉,《美國月刊》。第6卷第8期,1991年8月,頁39-45。
(三)、論文
于仁壽。〈新保守主義與小布希政府的北韓核武政策〉。高雄︰中山大學,2005。
王先麗。〈政治文化視角下的戰後日本外交〉。吉林:東北師範大學,2007。
王宏平。〈後冷戰時期中共國防改革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2005。
宋小霞。〈日本外交政策—政治文化解讀〉。山東:山東大學,2005。
沈晏仕。〈日本國家戰略研究〉。台北:淡江大學,1998。
金琮凱。〈後冷戰時期日本之經濟力量與國際角色〉。台北:政治大學,2002。
盛仰正。〈從九一一事件前後來看日本的亞太安全戰略〉。嘉義︰中正大學,2003。
黃金湯。〈後冷戰時期中日外交關係〉。台北:淡江大學,2000。
戴芸樺。〈日本外交政策之分析〉。嘉義:南華大學,2007。
謝明達。〈小泉外交︰2001~2006〉。高雄:中山大學,2007。
第二部份  外文部份
一、日文資料
(一)、書籍
NHK世論調查部編。《現代日本人の意識構造》。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85。
ウィリアム.J.エモット。〈日本の經濟戦略と対外政策上の意味〉;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編。《1990年代における日本の戦略的課題》。東京︰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1993。
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著,福井七子譯。《日本人の行動パターン》。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97。
丸山林平。《定本日本書紀 中卷》。東京︰講談社,1966。
丸山林平。《定本日本書紀 下卷》。東京︰講談社,1966。
小林秀之、西沢優、新ガイドライン研究會編。《超明快訳で読み解く日米新ガイドライン》。東京︰日本評論社,1999。
丸楠恭一。〈小泉政権の対応外交〉;櫻田大造、伊藤剛編著。《イラク戦爭への対応外交》。東京:明石書店,2004。
井上寿一。《ブリッジブック日本の外交》。東京:信山社,2005。
中西寬。〈敗戦国の外交戦略─吉田茂の外とその繼承者〉;石津朋之、ウィリアムソン.マーレー。《日米戦略思想史—日米關係の新しい視点》。東京:彩流社,2005。
中西寬。〈総合安全保障戦略の再構成〉;国分良成編。《日本.アメリカ.中囯—協調へのシナリオ》。東京︰TBSブリタニカ,1997。
中西寬。〈戰後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の展開〉;赤根谷達雄、落合浩太郎編。《日本の安全保障》。東京︰有斐閣,2004。
中島信吾。《戦後日本の防衛政策—「吉田路線」をめぐる政治.外交.軍事》。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株式会社,2006。
天川晃。〈戰後体制の形成〉;天川晃、御厨貴、牧原出編。《日本政治外交史—転換期の政治指導—》。東京︰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2007。
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 第一卷第一冊 》。東京:日本外交文書頒布會,1954。
木村尚三郎。《日本のすべて〔英文対訳〕INTRODUCTION TO JAPAN》。東京︰三省堂,1996。
文藝春秋編。《日本の論点94》。東京︰文藝春秋株式會社,1993。
平沼赳夫。《政治武士道》。東京︰PHP研究所,2007。
田中義皓。《援助という外交戦略》。東京︰朝日新聞社,1995。
石田英一郎。《日本文化論》。東京都:筑摩書房,1969。
石田雄。《日本の政治文化—同調と競爭》。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1975。
石田雄。《近代日本の政治文化と言語象徵》。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
石津朋之。〈総力戦、モダニズム、日米最終戦爭—石原莞爾の戦争観と国家、軍事戦略思想〉;石津朋之、ウィリアムソン.マーレー。《日米戦略思想史—日米關係の新しい視点》。東京:彩流社,2005。
西內雅。《日本の防衛》東京:日本教文社,1970。
西原正。<外交交涉>;有賀貞、宇野重昭、木戸蓊、山本吉宣、渡邊昭夫編。《講座國際政治②外交政策》。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
西原春夫、平山郁夫、松本健一、山口淑子。《21世紀のアジアと日本》。東京︰成文堂,2002。
谷口光徳。《日本国外交の品格を問う》。東京︰国書刊行會,2006。
国書刊行會編。〈神祇部卷 第三 神代系譜中〉;国書刊行會編。《古今要覽稿 第一》。東京︰国書刊行會,1905。
松尾尊允。《戦後日本への出発》東京:岩波書店,2002。
林周二。《日本型の情報社会》。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7。
林屋辰三郎。《日本文化の東と西》。東京:講談社,1977)。
金田一京助編。《例解学習国語辞典》。東京:小学館,2006。
長尾悟。〈国際関係と日本の経済外交〉;原彬久編。《国際関係学講義》。東京︰有斐閣,1996。
信田智人。《日米同盟というリアリズム》。東京︰千倉書房,2007。
星野俊也。〈日本の国連外交と日米関係─マルチの選択.バイの選択─〉;草野厚、梅本哲也編。《現代日本外交の分析》。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5。
神野志隆光著。《古事記と日本書紀》。東京:講談社,1999。
草野厚。《日米安保とはなにか》。東京:PHP研究所,1999。
細谷千博、本間長世編。《日米關係史》。東京︰有斐閣,1985。
細谷雄一。《外交—多文明時代の対話と交涉》。東京︰有斐閣,2007。
船橋洋一。《同盟漂流》。東京︰岩波書店,1997。
勝野正恒、勝野全裕。《国際機構と日本外交の行方—日本外交再建の課題》。鐮倉市︰かまくら春秋社,2007。
森山樹三郎。《「名」と「恥」の文化》。東京:講談社,1971。
渡辺久丸。《象徵天皇制と憲法》。京都︰文理閣,1990。
渡辺昭夫。〈国際関係と日本の政治外交〉;原彬久編。《国際関係学講義》。東京︰有斐閣,1996。
黑田日出男、M. E. ベリ、杉本史子。《地図と絵図の政治文化史》。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
飯島勳。《小泉官邸密錄》。東京︰日本經濟新聞社,2006。
新日本製鉄株式會社秘書部広報室編。《日本の心─文化.伝統と現代─》。東京︰丸善株式會社,1995。
新渡戶稻造著,矢內原忠雄譯。《武士道》。東京:岩波書店,1987。
橫田耕一。〈周辺事態の問題性〉;山口敏弘編。《日米新ガイドラインと周辺事態法》。京都︰法律文化社,1999。
築島謙三。《日本人を考える》。東京:大日本圖書,1977。
講談社編。《日本語大辞典》。東京:講談社,1989。
韓準石。《文の文化と武の文化─隣の国の同と異》。東京:有斐閣,1989。
藤井厳喜著。《2008日本沉没》。東京:株式会社ビジネス社,2007。
藤原彰。《日本軍事史 下卷戰後篇》。東京︰日本評論社,1987。
読売新聞政治部編。《外交を喧嘩にした男:小泉外交二〇〇〇日の真実》。東京︰新潮社,2006。
(二)、期刊
大沼保昭。〈『平和憲法』と集團安全保障(1)〉,《国際法外交雑誌》。第92卷第1號,1993年4月。
二、英文資料
(一)、書籍
Collins, John M. 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3.
Ellings Richard J., Friedberg, Aaron L., and Michael Wills, ed. Strategic Asia 2002–03: Asian After shocks.Seattl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 2002.
Ellings Richard J., Friedberg, Aaron L., and Michael Wills, ed. Strategic Asia 2003–04: Fragility and Crisis.Seattl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 2003.
Fukuyama, Francis, and Oh, Kongdan, ed. The U.S.-Japan Security Relationship after the Cold War. Santa Monica: 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1993.
Kissinger, Henry A. Nuclear Weapon &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Harper &Brothers, 1957. 
Pye, Lucian W. “Introduction: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Pye, Lucian W., and Verba, Sidney, ed.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Tellis, Ashley J., and Wills, Michael, ed. Strategic Asia 2004–05: Confronting terrorism in the pursuit of power. Seattle :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 2004.
(二)、期刊
Dewitt, David. “Common, Comprehensive, and Cooperative Security,” The Pacific Review. Vol. 7, No. 1, 1994, pp.1-15.
Heginbotham, Eric, and Samuels, Richard J. “Japan's Dual Hedge,”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pp.110-121.
Nye, Joseph. “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No.74, July-August, 1995, pp.90-102.
Shinoda, Tomohito. “Koizumi’s Top-Down Leadership in the Anti-Terrorism Legislatio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Changes,” SAIS Review. Vol. 23, No. 1, Winter-Spring, 2003, pp.19-34.
Sutter, Robert.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in 2006: Crisis Management, Holding Patterns, and Secondary Initiatives,” Asian Survey. Vol. 47, No. 1, Jan-Feb, 2007, pp.10-21.
第三部份  網路部份
(一)、官方網站
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http://www.theglobalfund.org/en/
內閣法制局                   http://www.clb.go.jp/
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
日本首相官邸                 http://www.kantei.go.jp/
清和政策研究会公式網站       http://www.seiwaken.jp/
(二)、民間資料庫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http://ja.wikipedia.org/wiki/メインページ
世界と日本
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