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7200601253600
DOI 10.6846/TKU.2006.00089
論文名稱(中文) 六朝之江南及其文學─以香草、山水與歸魂為主
論文名稱(英文) JiangNan Literature over Six Dynasties-particular emphasis on plants, landscapes and Spirits in work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陳頤真
研究生(英文) Yi-Zhen Chen
學號 6910000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2
論文頁數 17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毓瑜
指導教授 - 崔成宗
委員 - 陳慶煌
委員 - 蔡英俊
關鍵字(中) 六朝
江南
香草
山水
歸魂
關鍵字(英) Six Dynasties
JiangNan
Plants
Landscapes
Spirit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從〈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開始,文學上首度出現「江南」此語,然所謂的「江南」所涵括的地理空間、文學表現及文人筆下的「江南」情調有何殊異?遂成為筆者之研究動機,在結構上,前兩章處理歷史,後三章從香草、山水與歸魂三方面探討。
   第一章處理六朝前歷史方志中所記載的江南。試圖從地理、氣候、疾病、風俗等方面探尋江南予人的印象為何,試圖建構一種既具系統性又富物理性的解釋;從而發現由氣候及風俗所塑造而出的印象,保存在六朝文學中。
    第二章以東晉、劉宋、蕭齊、至梁朝此四朝之歷史為主,藉由掌握歷史時空以明瞭歷史對文學之影響為何。發現社會階級地位之升降,引起宮廷內對民歌的好尚,間接影響五言詩之形式;再者,文人隨著府主遷徙而增添遷移之頻率,遂而直接導致山水詩大興。
    第三章由歷史回到文學,探索文學上「江南」的緣起及屈式風格,並發現此風格與歷史社會空間構築出的「江南」不同,反而越來越朝向心靈的「江南」靠攏;而心靈空間得以朔造成功,既是得力於香草之助,又緣於復禮儀式之啟發。
    第四章以謝靈運、江淹與謝朓的五言山水詩為主,對照左思的〈吳都賦〉,從徵實與親臨的角度,探討主觀情志的山水詩,假若配合歷史身世,必發現地圖上浮現出各自獨特之生命旅程。
    第五章藉由梁末沈炯〈歸魂賦〉、庾信〈哀江南賦〉及顏之推〈觀我生賦〉,從歸魂、回憶與自我,詮釋創傷記憶與身心南北離合的問題,並從中看出彼此的承襲關係,也比較出三篇辭賦風格或是回應屈式的江南詠歎,或是增添連屈原也沒經歷過的梁末動盪。
英文摘要
The word “Jiangnan” first appears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line “My spirit returns to grieve over Jiangnan” in the poem “Beckoning the Soul”  But what geographical region, literary meaning, and authorial sentiment does this term connote?  This thesis undertakes to resolve these question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approach the issue from a historical angle;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endeavor to solve the question by examining plants, scenery, and the return of the soul.
	Chapter one explores Jiangnan as it is described in local gazetteers from the early Six Dynasties period.  By examining the geography, climate, illnesses, and customs of this region, I offer a systematic analysis, grounded in physical data, that explains the impressions Jiangnan had of this region.  These impressions are discernable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Six Dynasties.
	Chapter two, focusing on the history of the Eastern Jin, Liu Song, Xiaoqi and Liang dynasties, interrogates the impact of history on the literature of this period.  Social unrest led the court to endorse popular song and this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production of poetry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wu yan poetry).  Additionally, as the seat of government moved from place to place, the migration rate of literati also rose.  This directly caused landscape poetry to flourish.
	Chapter three returns from history to literature and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Jiangnan” in literature going all the way back to Qu Yuan.  Here we discover that the literary images of Jiangnan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structs of the region (examined in chapters one and two).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 Jiangnan tend to be linked with spirituality; they depend on depictions of local flora that relate symbolically ethical enlightenment.  
	Chapter four revolves around the wu yan (five character line) landscape poetry of Xie Lingyun, Jiang Yan, and Xie Tiao and compares these poems with Zuo Si’s “Fu on the Capital of Wu” 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both of historical evidence  and of personal experience, we explore what happens when subjective landscape poetry is matched with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We find that the geography before the poet’s eyes takes on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the author’s life journey.
	Chapter five interprets the bodily and psychological trauma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separation of North and South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poems by three late Liang dynasty poets, Shen Jiong, Yu Xin,and Yan Zhitui,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themes of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memory, and the self, and permits an inside view of the mutual influences across geographic regions, North and South.  It shows that the three poems analyzed, Shen Jiong’s “Rhapsody on the Return of the Soul,” Yu Xin’s “Rhapsody of Mourning for Jiangnan,” and Yan Zhitui’s “Rhapsody Observing my Life,” either manifest Qu Yuan-style laments over “Jiangnan” or actually add to the social upheaval prevalent during this time, unrest that even Qu Yuan did not experi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六朝之江南及其文學
-以香草、山水與歸魂為主
目次
第一章、 六朝以前方志地理中的江南........................................................................1
緒論...............................................................................................................................1
第一節、江南的範圍:游移的界線........................................................................3
第二節、江南的風俗:勁悍輕剽............................................................................8
第三節、江南的氣候:卑濕酷熱............................................................................15
第四節、秦漢的江南:楚聲吳地............................................................................23
第二章、六朝時期歷史變革中的江南..........................................................................32
第一節、東晉的江南:帶有玄風的政治色...........................................................32
(一)出現在江左/江東的中國..............................................................................32
(二)東晉政治特色...................................................................................................35
(1)攏絡吳地士族...............................................................................................35
(2)鎮之以靜的玄風態度..................................................................................38
(3)權臣凌駕皇權...............................................................................................40
第二節、宋齊的江南:軍功興起.............................................................................41
(一)反思君主獎掖....................................................................................................41
(二)京口勢力消失....................................................................................................43
(三)世族亡、宗室起................................................................................................44
(四)宗室亡、典籤起................................................................................................47
(五)雅俗交替之音....................................................................................................49
(1)雅俗交替之因...............................................................................................50
(2)雅俗交替之接合點.......................................................................................53
(六)文士江南流徙的遭遇與路徑:以謝靈運、謝朓、江淹為例...................56

(1) 謝靈運:建康-會稽-廣州....................................................................57
(2) 江淹:建康-荊州-福建........................................................................59
(3) 謝朓:建康-荊州-宣城........................................................................59
第三節、梁朝的江南:侯景狂悖.............................................................................61
(一)梁武帝的政策.....................................................................................................61
(二) 青絲白馬壽陽來:侯景之亂發生的原因....................................................63
(三) )將定江南,何不少忍:侯景之亂對京城的影響..........................................65
(四)如何抵禦侯景:蕭繹為何遲了兩年才救援...................................................68
(五)侯景之亂對庾信的影響....................................................................................69
第三章、六朝以前文學中的江南:《楚辭》的香草與歸魂.......................................71
第一節、江南的範圍...................................................................................................73
(一)雲夢.......................................................................................................................74
(二)洞庭.......................................................................................................................76
(三)會稽.......................................................................................................................77
第二節、江南的空間特色..........................................................................................78
(一)江南植物..............................................................................................................79
(二)江南歷史..............................................................................................................82
(三)江南神話..............................................................................................................83
第三節、橫跨南北的魂..............................................................................................85
(一)復禮:藉由儀式恢復家國...............................................................................86
(二)尋覓與移動........................................................................................................89
(三)招魂的方式與效果:類比與歸魂..................................................................92
第四節、滋乳的江南...................................................................................................95
第五節、自剖與哀悼的空間......................................................................................99
第四章、六朝時期山水詩文中的江南:徵實與親臨..................................................101
第一節、客觀徵實的城市江南................................................................................101
第二節、主觀情志的山水江南...............................................................................107
(一) 謝靈運...............................................................................................................108
(1) 獨悲之遲暮感:南下旅程..................................................................................108
(2) 覽物之舉目遙望:永嘉時期.............................................................................110
(3) 靜謐中的移動:前後兩次隱居會稽.................................................................111
(4) 倦遊與詠史:江西、廣州..................................................................................114
(二) 江淹...................................................................................................................117
(三) 謝朓...................................................................................................................121
第三節、城市江南與山水江南之別:認知地圖與物我合一............................129
第五章、梁末庾信〈哀江南賦〉中的江南:空間倒置..................................................131
第一節、〈哀江南賦〉中江南的位置與影響.........................................................132
第二節、歸魂與回憶.................................................................................................141
第三節、自我與他者.................................................................................................149
第六章、結論....................................................................................................................161
參考書目............................................................................................................................165
地圖
謝靈運的江南旅程...........................................................................................................116
江淹的江南旅程...............................................................................................................120
謝眺的江南旅程...............................................................................................................12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古籍
正史
《史記》司馬遷                        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
《漢書》班固                          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9版
《後漢書》范曄                        台北:鼎文書局,1999年2月
《三國志》陳壽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3月17版
《晉書》房玄齡等                      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8版
《宋書》沈約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南齊書》蕭子顯                      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北齊書》李百藥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梁書》姚思廉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陳書》姚思廉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南史》李延壽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北史》李延壽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隋書》魏徵、令狐德棻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周書》令狐德棻等                    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舊唐書》劉昫等                      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別史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                 台北:洪葉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吳越春秋》趙曄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2版
《戰國策》劉向                      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10月2版
編年史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台北:宏業出版社,1973年再版
典章制度
《南朝宋會要》朱銘盤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南朝齊會要》朱銘盤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南朝梁會要》朱銘盤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南朝陳會要》朱銘盤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通志》鄭樵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史評
《讀通鑒論》王夫之                           台北:里仁出版社,1985年
《廿二史劄記》(清)趙翼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2刷
地理類
《山海經》郭璞                       台北:廣文出版社,1965年8月初版
《水經注》酈道元                         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和郡縣圖志》(唐) 李吉甫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洛陽伽藍記》楊衒之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4年
《建康實錄》(宋)許嵩                    台北:新興出版社,1977年
《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台北:國泰文化事業,1980年
《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                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再版
經部、子部
《詩經》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尚書》                              台北:中國文化出版社,1999年
《禮記鄭注》                          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
《儀禮正義》                          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
《淮南子》劉安                        台北:中華書局,1974年10月3版
《管子》管仲                          台北:世界書局,1973年12月4版
《論衡》王充                            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1版
《抱朴子》葛洪                          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5版
《博物志》張華                          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6版
總集、別集
《文心雕龍》劉勰                  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5年9月13版
《山帶閣注楚辭》蔣驥                 台北:廣文出版社,1971年7月3版
《古文辭類纂》姚鼐                           台北:新陸出版社,1955年
《全唐詩》曹寅,彭定求                          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             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庾子山集注》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3刷
《鮑參軍集》鮑照                             台北:華文出版社,1968年
《杜詩詳注》(清)仇兆鰲                     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
《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                    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顏氏家訓集解》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8月
《南方草木狀》(晉)嵇含                   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3年
《離騷草木疏》(宋)吳仁傑                     台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楚辭補注》洪興祖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1月
《歷代詩話》吳景旭                             台北:中華書局,1958年
《昭昧詹言》方東樹                             台北:廣文書局,1961年
筆記
《元和姓纂》(唐)林寶                     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3年
《夢溪筆談》沈括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5版
《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                       台北:藝文出版社,1969年



近人著作
歷史類
《六朝史論》朱大渭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8月
《六朝的城市與社會》劉淑芬           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10月初版
《中古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中古史學觀念史》雷家驤                台北:學生出版社,1990年初版
《中華文史論叢》,第四十九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萬繩楠等              安徽:黃山書社 1997年6月
《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王子今、方光華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
《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黃約瑟譯、劉俊文主編,(第一卷、通論)
                                           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月
《古史地理論叢》錢穆                         台北:東大出版社,1982年
《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續集》石泉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古地甄微》蒙文通                        四川巴蜀書社 1998年3月1版
《古雲夢澤研究》石泉、葉述明著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1版
《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年)》李伯重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年
《江蘇史綱‧古代卷》王文清主編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李伯重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上)》毛漢光 
                                     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7月初版
《兩晉南朝的士族》蘇紹興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長水粹編》譚其驤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1版
《南京建置志》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年
《秦漢史》林劍鳴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陳寅恪先生論文集》陳寅恪                   台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萬繩楠           北縣:雲龍出版社,1995年
《漢唐史論集》傅樂成                         台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歷史地理研究》葛劍雄、華林甫編         武漢:華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歷史地理論集》童書業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方北辰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講演錄》陳寅恪            安徽:黃山書社,2000年12月3刷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萬縄楠          台北:雲龍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唐長孺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2刷
《魏晉南北朝史》王仲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2刷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周一良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文學類
《八代詩史》葛曉音                       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古文學論叢》林文月                         台北:大安書局,1989年
《中古文學史料叢考》曹道衡、沈玉成     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1版
《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劉師培     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1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              台北,學生書局,
《中國文學史》臺靜農             台北: 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12月1版
《中國文學發達史》劉大杰                   台北:華正書局,1999年8月
《中國文學家辭典-先秦漢魏南北朝卷》曹道衡、沈玉成
                                           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中國山水詩研究》王國瓔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著,杜國清譯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10月三版
《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魏晉南北朝》劉躍進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中國詩歌原理》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                 台北:學生書局,1974年5月4版
《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高友工   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3月初版
《中國辭賦發展史》郭維森、許結           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山川寂寞衣冠淚》傅錫壬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六朝詩論》洪順隆                       台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5月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鄭毓瑜               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3月初版
《古典文學論探索》王夢鷗                       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
《失去的樂土》楊牧                       台北:洪範出版社,2002年8月
《江淹集校注》俞紹初、張亞新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
《江淹年譜》吳丕績                         台北:文星書店,1965年1月
《江淹及其作品研究》蕭合姿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3月1刷
《門閥世族與永明文學》劉躍進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1996年3月1版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李豐楙,劉苑如主編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
《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鄭毓瑜
                                         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8月初版
《英美學人論中國古典文學》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3年
《南朝邊塞詩新論》王文進        台北:里仁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2刷
《南北朝文學史》曹道衡、沈玉成編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6月2刷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曹道衡、劉躍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庾信〈哀江南賦〉的批評與詮釋》李錫鎮
                                台北:三通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3月
《庾信傳論》魯同群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版
《陳世驤文存》陳世驤                     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年7月
《楚辭地理考》饒宗頤               台北:九思出版公司,1978年4月1版
《魏晉本土文學地理研究》胡阿祥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2刷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羅宗強        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2刷
《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季羨林、張燕瑾、呂薇芬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楚辭概論》游國恩                  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10月1版
《楚辭集釋》游國恩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10月
《楚辭學論文集》姜亮夫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楚辭詮微集》彭毅                             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澄輝集》林文月                               台北:洪範書局,1985年
《樂府詩述論》王運熙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曹道衡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7月1版
《謝靈運集校注》顧紹伯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1刷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廖蔚卿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12月
《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1版

現代思潮及哲學
《方東美先生演講集》方東美           台北:黎明出版社,1989年8月5版
《文化地理學》Mike Crang、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
                                    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
《存在與時間》馬丁‧海德格著王慶節,陳嘉映譯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栗山茂久著 陳信宏譯
                                     台北:究竟出版社2001年2月2刷
《知覺現象學》莫里斯‧梅洛龐蒂著,姜志輝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4月2刷
《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瑪格麗特‧魏特罕著,薛絢譯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11月
《亞里士多德‧論靈魂‧論夢》亞里士多德著,秦典華譯 
                                              台北:慧明文化,2002年
《情感、情緒與文化》胡台麗, 許木柱,葉光輝主編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2002年
《新現象學》赫爾曼‧施密茨著,龐學銓、李張林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第三空間》索雅著 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 殷寶寧導讀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地域與發展》楊儒賓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
《殖民與後殖民文學》埃默著,盛寧譯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8年
《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米歇爾福柯、莫偉民著 上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12月1版

單篇論文
牟重行、王彩萍〈中國歷史上的「瘴氣」考釋〉收在《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三十八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5月)
程章燦〈〈三都賦〉:京殿大賦最後的輝煌-兼論兩晉以後騁辭大賦的歷史命運〉《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
韋一〈西楚九郡考〉收在《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四卷、第一期(1998年3月)
王永平〈兩漢時期江南士人行迹述略〉《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
龔卓軍〈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從尼采到梅洛龐蒂〉收在《中外文學》第26卷,第11期(1998年4月)
王文進 〈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東華人文學報》第五期 2003年7月
林文月〈潘岳陸機詩中的「南方」意識〉《台大中文學報》第五卷1982年6月
陳春雷〈京口集團與劉宋政治〉收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月,第二期。
吳慧蓮〈六朝時期的君權與政制演變〉《漢學研究》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
李錫鎮〈試論庾信〈擬詠懷〉詩二十七首〉《台大中文學報》
王子今〈試論秦漢氣候變遷對江南經濟文化發展的意義〉《學術月刊》1994年第九期
朱松林〈試述中古時期的招魂葬俗〉收在《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2002年3月)
趙立新〈試論梁末江陵政權之外交與定都的關係〉《史苑》第56期,1996年1月
胡大雷〈論賦的敘事功能與中古賦家對事件的參與〉《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6卷,第1期,2000年3月
陳春雷〈論晉宋之際的京口集團〉《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2000年第1期
唐春生〈宋文帝與父皇劉裕的顧命大臣〉《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4期,2001年11月
張金龍〈劉宋孝武帝朝政治與禁衛軍權〉《浙江學刊》2003年第4期
唐燮軍〈蕭沈對抗與劉宋政治〉《許昌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4年第3期
曹道衡〈黃淮流域與中古學術文化〉《文史哲》2004年第三期
曹道衡〈略論南朝學術文藝的地域差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三期
郭玉雯〈哀江南賦的結構與用典〉《台北師專學報》第13卷1986年6月
楊儒賓〈龍門之桐半死半生-由體裁、主題與表現方式,論庾信晚期作品所展現的精神世界〉《幼獅學誌》第20卷第1期
孔祥君〈論元嘉政局〉《江漢論壇》1994年第8期
劉開揚〈論庾信及其詩賦〉《文學遺產》第七輯,1959年12月
陳昌明〈論庾信的「孤兒意識」〉《中外文學》第14卷第8期
謝嘉文〈論庾信〈哀江南賦〉的負面評價-以全祖望指其「失節」為論點〉《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2期
謝嘉文〈庾信的政治認同〉《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3期
王次澄〈庾信〈詠懷〉詩探微〉《大陸雜誌》第88卷第3期1994年3月
李錫鎮〈庾信〈哀江南賦〉若干負面評價之商榷〉《台大中文學報》第11期1995年5月
孟繁舉〈顏之推〈觀我生賦〉註釋〉《蘭女學報》1998年4月第6期
蕭璠〈漢宋間文獻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並及其影響〉收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三本,第一分(台北:中央研究院,1993年4月)
申丹〈敘事結構與認知過程-認知敘事學評析〉《文藝理論》2005年第2期
于浴賢〈敘梁亡述身世賦作價值的再認識〉《漳州師院學報》1995年第1期

學位論文
《九歌天問二招的成立背景與楚辭文學精神的探討》施淑女
                                      台北: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69年
《大小謝詩之比較》朱雅琪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3年5月
《三至六世紀江漢地方豪族的發展歷程:以襄陽、江陵為中心的探討》鄧振男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4年
《六朝時代的建康》劉淑芬      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1982年6月
《六朝物色觀念研究》林莉翎       台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六朝行旅詩研究》陳晉卿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左思生平及其三都賦之研究》高桂惠 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1年6月
《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尼采、胡塞爾、梅洛龐蒂》龔卓軍
                             台北:台灣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吳慧蓮     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4年
《香草美人傳統研究:從創作手法到閱讀模式的建立》吳旻旻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3年
《南朝貴遊文學集團研究》呂光華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南朝士人思維中的南朝影像》林郁迢
                                 花蓮:東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南朝末年士人的處境及其北遷問題》楊俊峰
                             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9年10月
《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王文進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87年12月
《梁末羈北文士研究》沈冬青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庾信生平及其賦作研究》許東海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4年5月
《漢代騷體賦研究》王學玲         台北: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曹淑娟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年
《謝玄暉詩研究》郭德根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5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