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6202023422700
DOI 10.6846/TKU.2020.00124
論文名稱(中文)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對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英速魔法學院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of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on Fifth-grader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s -- A Case Study of English Wonderlan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黃均庭
研究生(英文) JIUN-TING HUANG
學號 6077501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5-25
論文頁數 10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聖翔
委員 - 徐加玲
委員 - 林俞君
關鍵字(中) 全英語教學
主題式教學
英語學習態度
關鍵字(英)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英語主題式教學對新北市五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影響。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課堂觀察法及學生訪談來蒐集資料,並於蒐集前先探討相關文獻,使用英語學習態度問卷做為研究工具。
    依據分析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	全英語主題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有顯著的影響
1.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模式能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意義
2.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提供自然的情境學習環境
3.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結合生活,能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4.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能讓學生產生有效的學習
二、	學生對於英速魔法學院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活動是滿意及有期待
1.	英速魔法學院讓不同學校學生有機會互相學習,激發學習力
2.	英速魔法學院的教學內容擺脫教材限制,學生認為學習是快樂有趣的
3.	英速魔法學院全英語主題式教學訓練其獨立性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國小英語教師、相關教學者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on the fifth-grader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s in New Taipei City.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student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related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were explored before collecting the data, and the research use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survey as the research tool.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some conclusions below:
1.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s.
 a.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could fulfill the meaning of learning English.
 b.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provided a na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c.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connects with students’ daily life, which could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d.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could let students study efficiently.
2.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and expected the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in English Wonderland.
 a. English Wonderland gav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s.
 b.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English Wonderland were free from textbook restrictions, and students thought that learning was happy and fun. 
 c. The whole English thematic instruction in English Wonderland trained students’ independence.
    Finally, this research provide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elevant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to take the research as a refere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	研究背景	1
貳、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壹、	研究目的	4
貳、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壹、	全英語教學	5
貳、	主題式教學	5
參、	英語學習態度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壹、	研究範圍	6
貳、	研究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預期貢獻	7
第二章	文獻分析	9
第一節	全英語教學	9
壹、	全英語教學的定義及源起	9
貳、	全英語教學法之理論	12
參、	全英語教學特色	13
肆、	全英語教學模式之相關研究	15
伍、	英速魔法學院的全英語教學	19
陸、	小結	23
第二節	主題式教學	23
壹、	主題式教學的意義與特質	23
貳、	主題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23
參、	主題式教學相關文獻	24
肆、	英速魔法學院主題式教學的特色	26
伍、	小結	28
第三節  全英語教學與主題式教學之應用	29
壹、	全英語教學與主題式教學之關係	29
貳、	全英語教學應用在主題式教學的相關研究	29
參、	小結	30
第四節  英語學習態度	30
壹、	學習態度的定義	30
貳、	英語學習態度的定義及重要性	31
參、	英語學習態度相關研究	32
肆、	小結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8
壹、	研究流程	40
貳、	研究時程	42
第四節	研究樣本	43
壹、	研究場域	43
貳、	研究對象	43
參、	教學者	4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5
壹、	研究工具	45
貳、	研究問題資料蒐集與分析	51
參、	三角校正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及討論	55
第一節	學習認知與英語學習態度之關係	55
第二節	學習情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	56
第三節	學習行為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	57
第四節	學生訪談結果及課程觀察之分析	58
壹、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	62
貳、	學生對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活動的具體想法和感受	69
第五節	總結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壹、	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有顯著的影響	77
貳、	學生對英速魔法學院全英語主題式教學活動滿意及期待	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1
壹、	研究對象與區域及時間限制	81
貳、	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限制	82
參、	課堂觀察、訪談對象及訪談時間的限制	8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84
壹、	對英語教學活動及教學者的建議	84
貳、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86
參考文獻	89
中文部分	89
英文部分	93
附錄	95
附錄一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一(前測)	95
附錄二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二(後測)	97
附錄三  A教師觀課教學教案	100
附錄四  B教師觀課教學教案	102
附錄五  D教師觀課教學教案	104

表2-1全語言學者對全語言的定義	11
表2-2全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	14
表2-3全英語教學相關研究	15
表2-4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分布配置	20
表2-5英速魔法學院外師配置	21
表2-6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的營運模式	22
表2-7英語學習態度相關研究	33
表3-1研究時程進度	42
表3-2研究對象區域學校及男女生人數	43
表3-3學生參加英速魔法學院時間表	44
表3-4英速魔法學院(某校區)英語教師配置及課程主題	44
表3-5英速魔法學院(某校區)英語教師學歷背景及年資	45
表3-6英語學習態度量表 	47
表3-7教室觀察紀錄表重點內容	49
表3-8學生訪談內容大綱	50
表3-9研究資料蒐集分析	53
表4-1英語學習態度學習認知成對樣本T檢定	56
表4-2英語學習態度學習情感成對樣本T檢定	57
表4-3英語學習態度學習行為成對樣本T檢定	58
表4-4 課堂觀察學生隊伍選取依據表	59
表4-5 訪談學生抽樣表	60
表4-6訪談學生背景資料	61


圖2-1 沉浸式教學模式分類圖	10
圖3-1全英語主題式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架構圖	39
圖3-2全英語主題式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流程圖	4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婉禎(2015)。以希望感英語學習課程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希望感及增進英語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焰(2006)。主題式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探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3。
白建華(2013)。主題式教學在對外漢語課程設置中的應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0期。
江友君(2013)。高職英語聽說模式的優化與實踐設計—以湖南化工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英語聽說實踐為例。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128-129
江淑雯(2009)。運用全語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199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朱正誼(2001)。以主題式教學法來探討國中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朱惠美(2004)。小朋友學ABC:談英語啟蒙教育規劃。現代教育論壇,10卷,470-477。
吳炎鈴(2018)。以全英語溝通教學提升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英語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坤信(2008)。全語言教學方案之評鑑研究: Stake 反應評鑑取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連珠譯(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上誼。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舒婷(2008)。全語文取向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英語故事教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林純言(2006)。批判性思考於英語教學中之應用-以電影教學為例。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2,53-69。DOI:10.6372/JEFLL.200512.0053
柯得明(2003)。芝麻英語節目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及文化認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胡全威(2014)。全英語通識課程教學之困境與突破。全人教育集刊,1,137 -156。doi:10.6689/BHE.2014.1.1
徐明芝(2015)。學習回饋形式與品質對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調整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DOI:10.6846/TKU.2015.00881。
徐貞美(1998 )。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態度與成就之相關。師大學報,31,471-493。
柴素靜(2007)。彰化、南投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外籍教師英語教學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1),47-66。
翁惠婷(2015)。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高翠霞(1998)。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國小實施課繩統整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5,9-1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國家教育研究院)。擷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113,c639-1.php?Lang=zh-tw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英語文(含第二外國語文)課程綱要公播版簡報。
曾月紅(2000)。兒童英語文教學--全語文觀點。台北:五南。
曾世杰、陳瑋婷、陳淑麗(2013)。大學生以瞬識字及字母拼讀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英語低懲戒學生的補救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18(1),1-33。
彭蕙君(2008)。桃園縣國際英語村實施意見探索—五年級學生觀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學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建民、李俊達、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
戚居清(2018)。Make it Possible:國小全英語授課之SOP。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112-118。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CIRN)。擷取自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mid=5875
莊筱玉(2000)。專科入學新生英文字彙學習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3,255- 284。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第十四版)。台北市:精華書局。
郭伊潔(2016)。全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陳昭吟(2009)。全語文精神落實之沉思與建議。國教之友,60(3),29-33。
陳國英(2016)。全英語教學對EFL國小六年級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碩文(2010)。短期班主題式教材編寫與教學設計研究。台灣華語文教學,(9),34-44。doi:10.7083/TCASL.201012.0034。
陳漪真、佘永吉(2018)。直接教學法結合繪本教材對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英語字彙學習之成效,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6(3&4)。201-219。
陳慧琴、鄒文莉(2005)。單字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形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8(2),101-123。doi:10.6384/CIQ.200504.0101
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的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231-260。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殿義(2018)。華語為第二外語的國小學童運用沉浸式學習之探究—以印尼泗水台灣學校華裔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裴春梅(2013)。“主题式教学法”运用于越南短期汉语培训斑的教学实验报告——以海防外语中心为例。廣西大學學位論文。廣西大學,廣西省。
鄭錦桂(2006)。國小英語教科書之內容探究與省思。國教新知,53 ( 3 )。取自doi:10.6701/TEEJ.200609_53(3).0003
蔡惠玉(2009),讀者劇場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字彙能力語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福興 (2001)。主題式教學於國小科技教育課程實施之運用。生活科技教育 ,34(5), 7-16。doi:10.6232/LTE.2001.34(5).3
蕭雅慈(2010)。主題式教學法對台灣國小學生英語口說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關鍵評論The News Lens (2018, December 06)。賴清德的「2030雙語國家」怎麼做?公務體系英語化、學校部分科目英語授課。擷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643
 
英文部分
Anderson, M. & Larsen-Freeman, D. (2011). Techniques &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ker, C. (1988). 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Clevedon, Avon:Multilingual Matters.
Brinton, D.M., Snow M.A., & Wesche, M. B. (2003).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AL (Cente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Directory of Foreign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s in U.S. Schools. Available from: http://www.cal.org/resources/immersion/
Cummins, J. & Swain, M. (1989). 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D.M. Brinton (Eds.)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New York: Longman. 132- 141
Eileen W. Glisan & Richard Donato (2017). Enacting the Work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High-Leverage Teaching Practices" .  ACTFL Press.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 L. (1982, May). The role of integrative motivation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a group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Honolulu, H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2 044)
Eskey, D.E., (1997). Syllabus design i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M.A. Snow &
     Fogarty, R(1991),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 61-65. from: http://iteslj.org/articles/Weschler-usingL1. html
Gagne, R. M. (1988). Prin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Orlando:Holt.
Gamberg, R., Kwak, W., Hutchings, M., & Altheim, J. (with G. Edwards) (1998), Learning and loving it:theme studies in the classroom, Portsmouth, NH:Heinemann.
Gardner, R. C. (1973).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ir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J. W. Oller & J. C. Richards(Eds.), Focus on the learner: Pragmatic perspectives for the language teacher (235-345).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23(1), 145-149.
Genesee, F. (2001). Second Language Immersion: a Summer For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Parents. Available from: http://www.kke.ee/index_bin.php?action=REF&fname=143_Second_Language_Immersion_DRAFT.pdf Hall:1-30
Goodman, K.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ortsmouth, NH:Heinemann.
Hammerly, H. (1987). The Immersion Approach: Litmus Test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rough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1(6), 395-401.
Hymes, D. H.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D. H. Hymes (Ed).,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 (pp. 293-296). Harmondsworth, UK: Penguin.
Howatt, A. P. R. 1984,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K. & Morrow, K. (1981).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Essex: Longman.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Olson, R. & Kagan, S. (1992). About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 Kessler (ed.),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 teacher’s resource book. New York: Prentice
Richards, J. C. and Rodgers, T.S. (2003)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Rodriguez-Brown, F. V., & Ruesta, M. B. (1987).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8 354)
Troike, M. S. (2006). Acquiring Knowledge for L2 use.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31-13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schler, R. (1997). Uses of Japanese (L1)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Introducing the functional-translation method.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3(11). Retrieved from: https://eric.ed.gov/?id=ED42274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內書目延後至2022-10-11公開,延後電子全文與所有書目資料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