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3201409203200
DOI 10.6846/TKU.2014.00168
論文名稱(中文) 宋代檃括詞「再創作」意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ignificance of derivative work by Yin Kuo Chi in So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林心媔
研究生(英文) Hsin-Mien Lin
學號 69901002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7
論文頁數 17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崑陽(yen1101@mail.ndhu.edu.tw)
委員 - 顏崑陽(yen1101@mail.ndhu.edu.tw)
委員 - 普義南(123000@mail.tku.edu.tw)
委員 - 林淑貞(123000@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檃括詞
外語境
內語境
語境轉換
再創作
依存關係
關鍵字(英) Yin Kuo Chi
external context
internal context
Reproduction
context transformation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檃括詞」最主要的文體特徵即是:「必然依存在某一個確定而且可指認的前人作品」上;而此文體特徵,卻使得「檃括詞」被後世學者認為是「模仿」、「抄襲」,甚至「剽竊」,以至於貶低它的文學價值。然而,宋代創作「檃括詞」的作者卻不乏大家,例如:蘇東坡、黃庭堅、賀鑄、米友仁、晁補之、劉克莊、劉將孫 … 等等。甚至南宋時期,更出現詞人林正大,專門創作檃括詞。

    因此,有鑒於「檃括詞」的意義與價值,長期受到誤解;本論文即拋開學界對「檃括詞」既定的負面評價和傳統的研究方法,另從「語境( context of words )」的詮釋視域,對「檃括詞」的再創作意義與文學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本論文分為五章。首先,解釋「檃括」一詞的原義,以及運用於指稱一種特殊文體的涵義。接著,以「檃括詞」之「主題 ( theme )」為基準,將所有作品進行分類,以期了解一首檃括詞和其所依存之原作間,主題內容的承變關係。然後,從「語境」的詮釋視域,審視檃括詞與原作「同中有異」之處,從而發掘一首「檃括詞」的個殊意義;接著,又以四種面向梳理檃括詞與原作之間「異中有同」的依存關係。最後指出「檃括詞」在沿承原作的意象或文化傳統之外,實有不同於原作的再創造性意義。

    綜合言之,本論文為檃括詞的研究,開拓一個創新的詮釋視域。經本論文研究後,發現「檃括詞」並非如現今學界所批評「模仿、抄襲,缺乏意義,價值甚低」。從而,對檃括詞之意義的理解、詮釋與價值的評判,建立一條創新的研究路徑。
英文摘要
The mainly literary form of Yin Kuo Chi is depended on predecessors’
	
literary work, it has been under the bad impression that is copied or

plagiarized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re have a few masters of Song Chi

were created Yin Kuo Chi. But also,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a poet

only wrote Yin Kuo Chi.

According to the misconception of Yin Kuo Chi, the mainly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find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Yin Kuo Chi

by did not use traditional methods, but from the idea of context of words

to start this topic. 

     Finally, this thesis expanding a new viewpoint about how to annotate 

Yin Kuo Chi, and furthermore, founding a different judging way of Yin Kuo Chi.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的界定   …………………………      1
        第二節   問題的導出與解決的構想   ………………………      8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21


    第二章   檃括詞的文體特徵與主題類別   ………………………     23
        第一節   檃括詞的文體特徵   ………………………………     23
        第二節   檃括詞的主題類別   ………………………………     38
        小  結   ………………………………………………………      57





第三章   檃括詞的 「語境轉換」   ……………………………      59
        第一節   檃括詞之「外語境」   …………………………       62
        第二節   檃括詞之「內語境」   …………………………       97
        第三節   檃括詞「外語境」與「內語境」的關係及影響  ……  104
        小  結   ………………………………………………………………  111


第四章   檃括詞的再創作意義   ……………………………………   113
        第一節   「再創作意義」的理論基礎   ………………………   113
        第二節   檃括詞以「自覺指涉」表現「再創作意義」   ……   120
        第三節   檃括詞對經典原作的意義依存關係   ………………   138
小  結   ……………………………………………………………    157


第五章   結論   ………………………………………………………   159

參考書目    ……………………………………………………………   164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   古代典籍


程頤,朱熹:《易程傳 易本義》,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0月,臺灣景印再版。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
范曄:《後漢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8月,台一版。
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月。
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5月。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
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1月。
王質:《栗里譜》,收於許逸民校輯,《陶淵明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4月。
吳仁傑:《陶靖節先生年譜》,收於許逸民校輯,《陶淵明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4月。
王象之:《輿地紀勝》,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台北:老古文化,1981年8月。
王懋竑:《朱子年譜》,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7冊,史部二○五,傳記類,台北:台灣商務,1986年3月。
董天工:《武夷山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5月。



列禦寇著,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9月。
莊周著,王叔岷校詮:《莊子校詮》,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
晏嬰著,李萬壽譯注:《晏子春秋》,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荀況著,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5月。
劉安著,高誘注:《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
劉勰著,楊明照校注:《文心雕龍校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3月。


曹丕著,夏傳才、唐紹忠校注:《曹丕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
陶淵明著,古直箋注:《陶靖節詩箋》,台北:廣文書局,1964年3月。
陶淵明著,楊勇校箋:《陶淵明集校箋》,台北:中國袖珍出版社,1970年4 月。
王維著,曹中孚標點:《王維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李白著,安旗注釋:《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04月。
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1月。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韓愈著,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
杜甫著,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白居易著,丁如明、聶世美校點:《白居易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
劉禹錫著,蔣維崧、趙蔚芝、陳彗星、劉聿鑫箋注:《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杜牧著,吳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0月。
溫庭筠著,劉學鍇校注:《溫庭筠全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張先著,吳熊和、沈松勤校注:《張先集編年校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
李璟、李煜著,無名氏輯、王仲聞校訂:《南唐二主詞校訂》,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
晏殊、晏幾道著,張草紉箋注:《二晏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
王安石著,秦克、龔軍校點:《王安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蘇軾著,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
蘇軾著,薛瑞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陝西: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
蘇軾著,龍沐勛箋注:《東坡樂府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9月,台一版。
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
蘇轍著,曾棗莊、馬德富點校:《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
黃庭堅著,鄭永曉整理:《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賀鑄著,鐘振振校注:《東山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
周邦彥著,羅忼烈箋注:《周邦彥清真集箋》,香港:三聯書店,1985年2月,港一版。
朱敦儒著,鄧子勉校注:《樵歌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 月。
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朱熹著,郭齊箋注:《朱熹詩詞編年箋注》,四川:巴蜀書社,2000年4月。
朱熹:《朱子全集》,台北:大方書局,1963年2月。
徐鹿卿著:《清正存稿》,收於楊訥、李曉明編《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7月。
方岳著,秦效成校注:《秋崖詞校注》,安徽:安徽古籍出版社,1998年12 月。
劉克莊著,錢仲聯箋注:《後村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林正大:《風雅遺音》,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


李善、呂延濟、劉良、張詵、呂向、李周翰註:《六臣註文選》第七冊,台北:廣文書局,1964年2月。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
康熙御製,彭定求等編、中華書局編輯部校點:《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
唐圭璋編纂,王仲聞參定,孔凡禮補輯:《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新一版。
唐圭璋編纂:《全金元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0月。


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
張侃:《拙軒詞話》,收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魏慶之:《魏慶之詞話》,收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王灼:《碧雞漫志》收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10月。
張德瀛:《詞徵》,收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況周頤:《蕙風詞話》,台北:正生書局,1972年12月。
徐本立:《詞律拾遺》,收於[清]萬樹論次,恩錫、杜文瀾校刊:《詞律:附拾遺、補遺》第十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

班固:《漢武帝內傳》,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十六編,台北:新興書局,1977年3月。
皇甫謐:《高士傳》,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9年5月,台三版。
郭璞:《穆天子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
劉義慶著,劉孝標注,龔斌校釋:《世說新語校釋》,上海:上海古籍,2011年12月。
沈汾:《續仙傳》,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9冊,子部三六五,道家類,台北:臺灣商務,1986年3月。
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收於《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惠洪:《冷齋夜話》,收於《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白居易編:《白氏六帖事類集》,台北:新興書局,1969年5月。
梁廷楠編,湯開建、陳文源點校:《東坡事類》,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台北:臺灣商務,1968年3月。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收於韋力主編《古書題跋叢刊》第十九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6月。
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收於韋力主編《古書題跋叢刊》第十二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6月。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收於韋力主編《古書題跋叢刊》第二十二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6月。



二、   現代學術專書

馬起華:《韓文公年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9月。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
任日鎬:《宋代女詞人評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12月。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
王元驤:《文學原理》,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陳久金、盧蓮蓉:《中國節慶及起源》,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2月。
吳光濱:《陶淵明傳略年譜作品繫年考釋》,台北:東大圖書,1997年3月。
繆鉞:《杜牧傳及杜牧年譜》,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5月。
陳克明:《韓愈年譜及詩文繫年》,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8月。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王偉勇:《詞學專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4月。
王偉勇:《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6月。
史秀菊:《語境與語言得體性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年8月。
馬大康:《詩性語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朱永生:《語境動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沈祖棻:《宋詞賞析》,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8月。
楊琳:《重陽》,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10月。
王蘭英:《詩經通讀》,陝西:三秦出版社,2010年9月。
胡迎建:《朱熹詩詞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
周淑萍:《語境研究─傳統與創新》,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楊勇:《陶淵明年譜彙訂》,香港:《新亞學報》第七卷第一期,未著出版年月。


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 London : Arnold ; New York : Co-published in the U.S.A.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三、   期刊論文

顧漢松:〈檃括〉,上海:《修辭學習》,1994年6期。
吳承學:〈論宋代檃括詞〉,收於《文學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00年第4期 。
姜曉艷:〈論蘇軾的兩首檃括詞〉,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
江有志:〈古代的縮寫、改寫─檃括─試析兩篇檃括詞〉,河南:《語文知識》,2002年11期。
孫英娜:〈簡論清真的「檃括」唐詩〉,吉林:《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期。
孫虹:〈從檃括修辭看宋詞與詩的文體演變軌跡〉,福建:《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6期。
[日]內山精也著,朱剛譯:〈兩宋檃括詞考〉,廣東:《學術研究》2005年1期。
曉秋:〈宋詞檃括唐詩─讀周邦彥的〈滿庭芳〉〉,廣西:《閱讀與寫作》,2006年3期。
陳正賢:〈宋詞檃括體說略〉,廣西:《閱讀與寫作》,2006年7期。
楊曉靄:〈「以詩為詞」亦「檃括」創作詞調歌曲〉,甘肅:《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
顏崑陽:〈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台灣:《清華中文學報》,2007年1期。
李純瑀:〈蘇軾檃括詞─以黃州時期檃括前人作品為例〉,台灣:《中國語文》,2008年3期。


劉學文:〈論蘇軾對詞體的開拓〉,南京:《文教資料》,2008年14期。
張高評:〈破體與創造性思維─宋代文體學之新詮釋〉,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3期。
朱安義:〈淺談古代的檃括之作〉,湖北:《寫作》,2009年13期。
張代會:〈檃括與檃括體〉,山西:《名作欣賞》,2009年20期。
馮嬋、張海明:〈文詞交融的「破體」實踐-論宋代的引文入詞〉,湖南:《中國文學研究》,2011第1期。
	
四、   專書論文

羅忼烈:〈宋詞雜體〉,收於《兩小山齋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7月。
顏崑陽:〈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鏈接效用」〉,收於《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7月。
王偉勇:〈兩宋檃括詞探析〉,收於《詞學專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4月。

五、   學位論文

朴永鍾,《聊齋誌異的再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12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