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2201813510700
DOI 10.6846/TKU.2018.00190
論文名稱(中文) 張秀亞及其散文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Investigation of Shiou -Ya Chang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Style of Pros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王秀筠
研究生(英文) Hsiu-Yun Wang
學號 7000100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16
論文頁數 21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崔成宗
委員 - 趙衛民
委員 - 顏瑞芳
關鍵字(中) 散文創作
散文風格
生命情調
關鍵字(英) Prose writing
Prose content
Life senti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學作品,不僅是反映時代的產物,還有著積極的社會教化功能,而令讀者再三吟詠、讚嘆的作品,除了對群眾產生相當的影響力之外,也需具有廣博的學識及豐富的內涵,才能表現出文學生命所呈示的深度與廣度。張秀亞的散文除了具有社會教化及再三吟詠、讚嘆的特色外,還兼有醇美自然的生活美感,因此,探究她的散文,筆者認為張秀亞的散文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文學藝術生活美的典範。於是,筆者期待在前行建立的資料或研究統整的基礎上,能再次從張秀亞的作品中翻找出不一樣的人生風景。因此,撰寫本文第一章研究範圍及研究文獻。
    為了探討張秀亞的性情、人格及創作生涯。筆者從張秀亞的生平及創作生涯探究她文學人生養成的路途,因著家學淵源加上她創作才華的展露,順遂的踏入文學之門,開始走上她悠悠七十年的創作之旅。在她大學任教期間以愛之溫柔敦厚的諄諄教導,提攜著後輩晚生。性情嫻靜一如她,信仰給予她的力量,常讓她在自然環境與多變人世中,能以圓融的智慧來享受著她熱愛的文學人生。因此,撰寫第二章張秀亞生平與性情。
 從豐富題材且情意真摯的散文作品中,可以想見畢生七十年享受於埋首創作的她,視文學創作為其終生的神聖志業,她始終保持著謹嚴認真求新的態度和自然流露對情感細膩的描述摹寫。在她的散文作品中,不難看出,她創作時遣用的語言、詞彙甚至說理的精彩動人外,還可見其躍動於文字間的真情流露。
 而文學作品不能沒有美學意念的存在,因文學係結合文字、語言、情感、思想等多種表現的產物,而展示作品內蘊的情愫和閃現的智慧光彩,更能使其作品深入讀者心靈進行交融,讓美的體驗因而流傳不朽。
 張秀亞認為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更是追求彼此心神的交會,而在人生的崎嶇道路,失落的心靈要如何找回,這就需經幾番人生歷練後而鎔鑄的智慧去尋回迷失的自己。所以,面對生命遺憾、空缺,張秀亞始終如一的堅持著她文學創作的初衷,一步一步地實踐並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由此,便形成了張秀亞獨特的散文內涵中所律動的生命情調,也不時在散文作品中自然流溢著正向積極的價值觀,潛移默化著她的廣大讀者。因此,撰寫第三章張秀亞的創作理念、散文風格及生命情調。
    接著,從張秀亞寫人散文、詠物散文、說理散文、寫景散文、雜文中探究她散文作品的特色。也在張秀亞純熟靈活多變的寫作技巧及敘述方式和意象的營造,可見她獨特的個人特質,始終細膩婉約的以愛為筆觸,一點一滴的刻畫著她多彩的文學人生,拜讀著她的作品,猶如讀著一部她波瀾起伏的人生大書般不斷在心胸迴盪低吟。因此,撰寫本文第四章張秀亞的寫作藝術。
    張秀亞的散文有纖細溫婉的生活美感體認,有意象豐富的散文創作意涵,從其散文中見其浩如星河、深如大海的生命歷程所深潛內斂翻越筆尖的人生歷練,窺見其文字吐納著如呼吸一般精緻且優美如畫的美感思維。
    在文字的載體中感受她善感的情緒,並充滿多元意象的豐盈畫面,試著感受她的文學生命。筆者從事張秀亞的散文研究,獲得很多的啟發。
    張秀亞的散文豎立不同於一般女作家的典範,除了寫作的堅持外,她的為人處世對於後輩和讀者們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她文字輕靈簡淨、恬淡悠遠,文風細膩婉約,而在結構嚴謹下情感仍能自然呈現,也在敘述視角靈活多變的深厚文學底蘊之下,在篇章中處處可見其虛實相應,意象豐富的創作題材,張秀亞終生秉持以心體悟,用愛寫作的理念經營著她熱愛的文學以及她所體現的生命而展現的文學藝術。筆者為歸納、闡論一得之愚。因此,撰寫本文第五章結論。
英文摘要
The literature masterpiece is not only a production which can react the generation but also with the function that can educate the society. That’s the reason why the readers want to read and praise it again and again.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to the crowd, it needs to contain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rich interior to show the depth and width in vivid literature. We can see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 in Shiou-Ya Chang’s prose as well as the beauty in our nature life. Therefore, after investigating her prose, I think her prose is something that worth reading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it combines art, life and beauty. Thu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find out different life scenery in her prose base on the materials or the datas which established by the predecessors. Thus I started to write the investigate range and th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ersonality, temperament and the creating   
    career of Shiou-Ya Chang, I started from her life and her creating  
    care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her growing literature life. 
    Because of her family, she has the literature foundation and show the 
    talent of writing. She smoothly steps in the door of literature and  
    started her journey in creating and writing for almost seventy years.  When she was teaching in the college, she not only taught her students with love and sincerity but also raised her students up. She was gentle and pure. Her believes gave her the power to face and solve all the obstacles and frustrations with harmony wisdom. She loves and enjoys her literature life. Thus, I wrote the second chapter of her life and her creating career.
From her plentiful topic and her sincerity prose, I can imagine that she view literature as her holy career because she spent seventy years creating and writing. She always keeps the serious, diligent but curios attitude and write her sensitive work with nature expression. In her prose, it’s not difficult to see, her language, her vocabulary, and even her preaching, we can see her nature expression throughout all the letters.
However, the literature masterpiece cannot live without aesthetic concept, because it combines words, language, feelings and thought. Once the masterpieces can blend into the reader’s heart, it can let the aesthetic live forever.
Shiou-Ya Chang thought that the highest and ideal level for life is to pursuit the combination of heart and spirit. However, how can we find back our soul which we lost during the craggy road of life? I think it needs several experiences and wisdom to seek back yourself. As a result, facing the regret and emptiness of life, Shiou-Ya Chang always insists her aspiration of creating literature masterpiece. Step by step, she accomplished her life issue. Due to these experiences, Shiou-Ya Chang formed her prose with unique life sentiment, and always shows the positive value system which has influence her readers secretly. That’s the concept for me to write the third chapter.
From reading Shiou-Ya Chang’s different themes of prose, I can investigate her features for writing. Her writing skills is not only various but also maturity. We can see her unique personality and her softness in writing, her concept is always based on love. Little by little, she portrays her diverse literature life. Reading her works is as if reading a book about her cliffhanger life which keeps on singing in my heart. Thus, I wrote the forth chapter about the art of her prose
There are soft and aesthetic live as well as plentiful images and meaning in Shiou-Ya Chang’s prose. These works are as wide as the silver river in the sky and as deep as the sea which we can explore the life process. Watching her words breathe as a beautiful painting, aesthetic thought.
We can feel her sentimental emotion and different aspect of imagine in her words. I try to feel her life in the words, and I have been inspired by investigating her prose. 
Shiou-Ya Chang’s prose has set up a mode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emale writers. In addition to her insistence of writing, the way she deal with people and obstacles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for the readers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Her words are pure and clean and her style of writing are soft and exquisite. Under the strict constructions, she can still reveal her nature expression. We can also see the truth and false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in her chapters with vivid and diverse viewpoints as well as strong literature base. Abundant images and topics, Shiou-Ya Chang insist on feeling the words with heart, writing the works with heart, her concept comes from her love for life and the art of life she has experience. I, in conclusion , wrote the fifth chapt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一、研究動機 ……………………………………………………1
二、問題意識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文獻 …………………………………………………3
            一、研究範圍 ……………………………………………………3
                (一)生平事蹟 ………………………………………………4  
                (二)文學成就 ………………………………………………5
                (三)作品研究 ………………………………………………8
            二、研究文獻……………………………………………………13
                (一)張秀亞的散文作品……………………………………13
                (二)張秀亞的傳記資料……………………………………14
                (三)前行研究………………………………………………16 
     第三節 女性散文的創作隅述 ……………………………………………26
            一、女性散文作家的創作歷程 …………………………………26
            二、五0、六0年代女性散文的發展…………………………27
            三、散文女作家呈現的創作意義………………………………29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4
第二章 張秀亞生平事蹟與溫柔嫻靜之性情 ……………………………………37
       第一節 生平事蹟 …………………………………………………………37
一、	家學淵源,才華出眾………………………………………37
二、	文學啟蒙,得自師友………………………………………42
三、任教輔大,裁成多士………………………………………46
              四、生活嚴謹,樂觀豁達………………………………………50
       第二節 溫柔嫻靜之性情 …………………………………………………53
              一、愛與信仰,溫柔敦厚 ………………………………………53
              二、諦觀自然,細品生活 ………………………………………57
              三、享受寂靜,智慧圓融 ………………………………………59
       第三節 結語 ………………………………………………………………62
第三章 張秀亞的創作理念、散文風格及生命情調 ……………………………63
       第一節 創作理念 …………………………………………………………64
              一、創作思維,煉意布局 ………………………………………64
              二、字句精警,說理透闢………………………………………72
              三、文字節奏,情韻流動………………………………………75
       第二節 散文風格…………………………………………………………79
              一、《北窗下》的美文新高度 …………………………………82
              二、《水仙辭》的飛揚與沉澱 …………………………………89
              三、《湖水.秋燈》的純淨纖美 ………………………………95
       第三節 生命情調 ………………………………………………………101
              一、是寂寞也不是寂寞 ………………………………………103
              二、命運的黑色鬱金香 ………………………………………105
              三、閑居意趣人生小景 ………………………………………111
       第四節 結語 ……………………………………………………………115
第四章 張秀亞的寫作藝術………………………………………………………121
       第一節 寫作技巧 ………………………………………………………123
一、	遣詞用字,細膩婉約 ……………………………………124
二、	立意取材,獨具創意………………………………………126
              三、篇章結構,嚴謹自然………………………………………128
       第二節 敘述方式…………………………………………………………135
            一、敘述觀點 …………………………………………………135
                (一)第一人稱………………………………………………135
                (二)第三人稱………………………………………………137
            二、敘述時間……………………………………………………138
                (一)直線敘述 ……………………………………………139
                (二)倒裝敘述 ……………………………………………140 
                (三)交錯敘述………………………………………………142    
     第三節 意象營造 ………………………………………………………143
                (一)感官式意象……………………………………………144
                (二)心理式意象……………………………………………149
 第四節 張秀亞散文的類型………………………………………………150
              一、寫人散文……………………………………………………151
              二、詠物散文……………………………………………………155
  三、說理散文……………………………………………………156
 (一)直接說理散文…………………………………………159
 (二)情理兼容散文…………………………………………161
 (三)敘事寓理散文 …………………………………………162
              四、寫景散文……………………………………………………164
  五、雜文…………………………………………………………168
 (一)社會批評之作…………………………………………169
 (二)人生雜談之作…………………………………………171
       第五節、結語……………………………………………………………173
第五章 結論………………………………………………………………………175
       第一節 張秀亞散文的評價……………………………………………175

一、	文字輕靈簡淨、恬淡悠遠………………………………175
二、	文風細膩婉約、嚴謹自然………………………………176
三、	敘述視角,靈活多變……………………………………177
四、	虛實相應,意象豐富……………………………………178
五、	以心體悟,用愛寫作……………………………………179
              六、  體現生命藝術的極致……………………………………180
       第二節 張秀亞散文的影響力……………………………………………183
       第三節 結語………………………………………………………………189
附錄一:張秀亞散文集………………………………………………………………191
附錄二:文學年表 …………………………………………………………………201
參考文獻
一、張秀亞著作(依出版年代排列)
張秀亞著《愛琳的日記》。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58年5月。
張秀亞著《牧羊女》。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60年11月。
張秀亞著《人生小景》。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62年3月。
張秀亞著《北窗下》。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62年5月。
張秀亞著《曼陀羅》。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65年5月。
張秀亞著《湖上》。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67年3月。
張秀亞著《心寄何處》。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69年9月。
張秀亞著《水仙辭》。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73年2月。
張秀亞著《書房一角》。臺中市:光啟社出版社,1973年9月。
張秀亞著《寫作是藝術》。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78年8月。
張秀亞著《湖水.秋燈》。臺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7月。
張秀亞著《三色堇》。臺北:爾雅叢書出版社,1981年7月。
張秀亞著《石竹花的沉思》。臺北:道生出版社,1981年10月。
張秀亞著《白鴿.紫丁花》。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7月。
張秀亞著《與紫丁香有約》。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1月。
張秀亞著《張秀亞全集卷二.散文卷一》。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著《張秀亞全集》。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著.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主編《張秀亞全集卷15.資料卷》。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5年3月。
張秀亞著《我與文學》。臺北: 三民書局出版,2006年6月。
二、專書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于德蘭編《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上集。臺北:光啟文化事業,2003年。
于德蘭編《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下集。臺北:光啟文化事業,2003年。
方元珍.顏瑞芳.許應華合著《小品文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
方祖燊.邱燮友著《散文結構》。臺北:福記文化圖書,1985年。
王夢鷗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文藝美學》。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王鼎鈞著《文學種籽》。臺北:爾雅叢書出版社,2003年。
李光連著《散文技巧》。臺北:洪葉文化,1996年。
李寧著《小品文藝術談》。北京市:中國廣播電視出版,1990年。
李曉虹著《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臺北:威秀資訊科技,2006年。
李威熊主編《遇見小品文》。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佘樹森著《散文藝術初探》。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吳小林著《中國散文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金劍著《美學與文學新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2003年。
周芬伶著《美學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林彤婭主編《臺灣女性文學史》。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柯慶明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柯慶明主編《現代文學精選集:散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出版,2009年。
封德屏主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張秀亞》。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13年。
封德屏主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張秀亞全集卷十五》。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13年。
封德屏主編《永不凋謝的三色菫: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洪富連著《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唐君毅編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臺北:新亞研究所,1976年。
高友工著《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出版,2004年。
崔成宗著《宋代詩話論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材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2年。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文學與美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范培松著《散文瞭望角》。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張國俊著《中國藝術散文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秀亞著《張秀亞全集卷二‧散文卷一》。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瑞芬著《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
張雙英等著《女性文學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3年。
張雙英著《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瑞芬著《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2007年。
張瑞芬著《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麥田出版,2006年。
張春榮著《文學創作的途徑》。臺北:爾雅叢書出版社,2003年。
張春榮著《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叢書出版社,2001年。
張紅雨著《寫作美學》。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1996年。
馮永敏著《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馮滬祥著《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楊昌年著《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88年。
趙衛民著《散文啟蒙》。臺北:名田文化出版,2003年。
趙衛民著《文學概論:第八講》。臺北: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出版,2002年。
劉勰原著;王更生選注《文心雕龍選讀》。臺北:巨流出版社,1994年。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黃雅莉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黃維樑著《中國文學縱橫論》。臺北:東大圖書出版,2005年。
黃麗容編著《散文寫作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文科編輯小組主編《青春版經典閱讀——從許地山到楊牧》二魚文化事業出版,2012年。
葉太平著《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社,1998年。
錢鍾書著《談藝錄》。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08年。
錢穆著《中國文學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83年。
鮑霽著《中國現代散文藝術鑑賞論》。北京市:北京師範學院出版,1988年。
蔡宗陽.余崇生著《中國文學與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年。
陳嘉英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
陳滿銘著《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
應鳳凰著《五0年代臺灣文學論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7年。
魏飴著《散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9年。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著《現代小品》。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社,2004年。
鄭騫等著《談文學》。臺北: 三民書局出版,1973年。
Abrams‧Harpham原著;蔡佳瑾審譯;吳松江原譯‧《文學術語手冊》。臺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2012年。

三、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錢鍾書散文研究》甘湘茹撰 張雙英、鍾正道教授指導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 2013年1月。
《奚淞散文美學研究》王逸珊撰 江惜美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1年6月。
《張曉風散文研究》牟方芝撰 陳芳明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張曉風散文美學研究》李麗雯撰 江惜美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8年12月。
《散文詩的抒情性研究——以秀陶、商禽為例》林餘佐撰 須文蔚教授指導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0年6月。
《臺灣現代女性抒情散文——以張秀亞、張曉風、簡媜為中心》林念慈撰 張雙英教授指導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 2014年6月。
《凌淑華生平與作品研究》林巧茹撰 呂正惠、蘇敏逸教授指導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6月。
《張曼娟散文研究》洪雪娟撰 江惜美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張秀亞抒情散文研究》洪婉真撰 陳成文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年6月。
《宋代詩話論詩研究——以詩之情性、寫景、詠物、詠史、敘事、說理為對象》崔成宗撰 杜松柏教授指導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4年6月。
《五0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許珮馨撰 柯慶明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博士論文 2006年6月。
《簡媜散文研究》張偉萍撰 馮永敏教授指導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教學碩士論文 2002年7月。
《喻麗清散文研究》曾惠茹撰 張堂錡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3年6月。
《琦君及其散文研究》邱珮萱撰 何淑貞教授指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2月。
《張秀亞散文研究》傅如絹撰 李瑞騰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鄭明娳散文理論研究》黃小鳳撰 陳信元教授指導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7月。
《張秀亞散文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黃寶萱撰 陳芳明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7月。
《林鍾隆及其散文研究》廖怡雅撰 徐麗霞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13年6月。
《張秀亞散文研究》游曉婷撰 陳信元教授指導 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2月。
《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陳秀滿撰 陳啟佑教授指導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7月。
《青春不老:艾雯及其散文研究》陳靜芳撰 顏美娟教授指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學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唐詠物詩研究》盧先志撰 杜松柏教授指導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4月。
《李家同跨文類散文研究》盧芸屏撰 崔成宗教授指導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15 年1月。
《張愛玲散文研究》鍾正道撰 沈謙教授指導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蔡珠兒及其散文研究》謝舒怡撰 鍾正道教授指導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5年7月。
《美的佈道者—蔣勳散文研究》鄭玉華撰 江寶釵教授、郝譽翔教授指導 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碩士論文 2010年6月。
《五0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羅淑芬撰 陳芳明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7月。
《王鼎鈞散文研究》蔡倩茹撰 楊昌年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6月。 
四、單篇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于德蘭撰,〈美文一生:張秀亞教授全集出版〉,《中外雜誌》第3期78卷,2005年9月。
谷瑞華撰,〈張秀亞的散文〉,《文壇》第183期,1975年9月。
吳慧君撰,〈張秀亞和她的散文世界——她愛天邊那朵雲,那朵飄過的雲;但她又怕看那朵雲,那朵飄去的雲〉,《幼獅文藝》第48卷第3期,1978年9月。
姚敏儀撰,〈綵筆具有雙飛翼的張秀亞〉,《中央月刊》第5期24卷,1991年5月。
封德屏撰,〈永不凋謝的三色堇——關於《張秀亞全集》〉,臺灣文學館通訊第五期,2005年4月。
符立中撰,〈赴一場歷史盛宴—記張秀亞〉,《幼獅文藝》第583期,2002年7月。
瘂弦撰,〈張秀亞,臺灣婦女寫作的燃燈人──從早期學思生活的發韌到「美文」創作版圖的完成〉,《文訊》第2期, 2005年3月。
張瑞芬撰,〈張秀亞的散文美學及其文學史意義〉,《文訊》第233期,2005年3月。
瘂弦撰,〈把文學的種子播在臺灣的土地上〉,《文訊》第167期,2001年12月。
許珮馨撰,〈北窗下的尋夢女——論張秀亞散文的傳承〉,《國文學報》第5期,2006年12月。
詹宇霈撰,〈絕美的文學品種——張秀亞的《三色堇》〉,《文訊》第262期,2007年8月。
趙淑俠撰,〈懷念文壇的大姐們〉,《傳記文學》第4期90卷, 2007年4月。
董筱玲撰,〈作家與寫作──張秀亞女士一席談──〉,《中國一周》第889期,1967年5月。
劉素梅撰,〈張秀亞六十年代的散文理論與實踐〉,《東方人文學誌》第1期第4卷, 2005年3月。
樸月撰,〈此情已自成追憶—悼念張秀亞阿姨〉,《文訊》第190期,2001年8月。
賴瑞鎣撰,〈靈動的藝術大書〉,《文訊》第233期 ,2005年3月。
應鳳凰.黃恩慈撰,〈在文字草原裡尋夢的牧羊女──張秀亞〉,《明道文藝》第345期,2004年12月。
應鳳凰撰,〈張秀亞和她的時代〉,《文訊》第233期,2005年3月。
羅傳輝撰,〈我讀「牧羊女」——張秀亞著〉,《文壇》第165期,1974年3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