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602200914021500
DOI 10.6846/TKU.2009.00141
論文名稱(中文) 東協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與機遇
論文名稱(英文)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Challenges and Oppprtunit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林偉宏
研究生(英文) Wei-Hung Lin
學號 79326019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08-01-08
論文頁數 1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王高成
委員 - 曾章瑞
關鍵字(中) 全球化
區域整合
東協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亞太經合組織
自由貿易協定
關鍵字(英) Globaliz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FTA
China-ASEAN FTA
APEC
FT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區域主義的討論與實踐自1990年代起已經成為新的趨勢。東協區域經濟整合以東協、中國及日本為貿易整合三大路線,全球化與區域整合是當前世界經濟演變的兩大特點,向來在區域經濟整合落後於歐美地區的東亞,近來因自由貿易協定(FTA)風潮急起直追,以地緣經濟體概念而言中國、日本及東協國家是FTA洽簽主軸,也是未來全球區域政經版圖重整幅度最大的地區。
東協經過1997年的金融風暴後,1998年的「東協投資區架構協定」是希望增加外國直接投資,2008年實施的東協憲章,是希望再加強法人地位,但未來發展仍有隱憂及變數。亞太經合會目前會員增至21個,但因尚未制度化,實際運作效果不彰、未來發展仍有困難。東協加1(中國)於1997年成形,但因東協與中國處於競爭的地位,所以緩和彼此的對立是未來一大考驗。東協加3(中國、日本和南韓)這個名稱於1999年正式啟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成功關鍵所在,如果雙方能化解歷史仇恨和解決利益衝突,前途將是康莊大道。
新雙邊主義是區域主義中的另一項發展,東協各國甚至包括東亞也不例外。目前東協與各國經濟整合,還主要處於較低的層次關稅,但距真正的東亞自由貿易區,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減讓和貿易障礙的排除,尚未全面觸及到較深的層次經濟整合。但其最終目標,為透過貿易協定和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互動和互信,進而產生區域認同。
關鍵詞:全球化;區域整合;東協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自由貿易協定。
英文摘要
The discussion of regionalism and practice since the 1990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the east, China and Japan to integrate the three main routes for trade,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the current world econom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ast Asia region, the recent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the wave catch up to the concept of geo-economies in terms of China, Japan and ASEAN countries to sign FTA contact spindle, but also the future of reg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p of the world's biggest re-engineering areas.
ASEAN in 1997 after the financial turmoil of 1998 "ASEAN Investment Area Framework Agreement" is to increa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2008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EAN Charter i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gal status,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variables. APEC members to increase the current 21, but has not yet been institutionalized, the actual operation ineffective,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SEAN plus one (China) in 1997, forming, but ASEAN competition with China in the position, so to ease each other's opposition is a major test of the future. ASEAN plus 3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 name was officially opened in 1999. China and Jap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if both sides can resolve the history of hatred and resolve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future will be a broad road.
Bilateralism is the new regionalism in another development, ASEAN countries and even in East Asia is no exception. At present,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but also the principal at a low level of tariffs, but from a genuine free trade zone in East Asia, there is a good long way to go. Reduction of trade barriers and exclusion, are not yet fully touched deeper level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But its ultimate goal, through trade agreements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trust, and then have a regional ident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東協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與機遇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 … … … … … … …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 … … … … … … ….11
第四節 概念界定  … … … … … … … … … … … ….13
第五節 文獻評析  … … … … … … … … … … … ….15
第二章 「東協」區域整合的演變  …… … … … …… … … ….30
第一節 「東協」區域整合歷程… … … … … … … … …30
一、全球化與區域主義的盛行 … … … … … … … 30
二、亞洲主義與亞太主義的海陸之爭  … …… … … 37
三、亞太各國與東協的關係… …… … … … … …  40
第二節 「東協」區域整合的現況 … … … … … … … …45
一、政府間與智庫間的雙軌合作模式 … … … … … 45
二、東南亞國協… … … … … … … …  … … … 48
三、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  … … … … … … …  …51
四、全球化與地緣經濟 … … … … … … … … … 52
第三節 「東協」區域整合的發展趨勢  … … … … … … 56
一、東亞金融風暴… … … … …… … … … … … 56
二、金融風暴後的東亞區域權力結構變化… … … … 59
三、金融風暴後的「東協」… … … … … … … … 64
四、「東協」憲章… … … … … … … … … … … 66
    第四節 小結… …  … … … … … … … … … … … …70
第三章  「東協」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與機遇 … … … …… … … ….72
第一節 「東協」的合作與矛盾… … … … … … … … …72
第二節 「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過程中遭遇的問題… … …76
一、中國崛起的挑戰… … … … … … … … … … 76
二、日本雁行模式…… … … … … … … … … … 78
三、印度次大陸的影響…  … … … … … … … … 81
第三節 從抗衡走向尋求共贏的契機  … … … … … … …85
第四節 迎向歐盟、美洲、亞洲三足鼎立的新時代  … … …89
第五節 小結… …  … … … … … … … … … … … …91
第四章  「東協」區域經濟整合的策略措施… … … …… … … ….93
第一節 關稅貿易協定… … … …… … … … … … … …93
一、自由貿易區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意涵… … … … …93
二、東協總體經貿狀況及會員體重要產業分析… … …98
三、東協區域經濟整合模式趨勢… … … … … …… 103
四、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AFTA)105
第二節 東協與中國「10+1」機制 … … … … … … … …115
  一、中國與東協的經濟關係…  … … … … … … …115
二、中國與東協的立場及經貿概況分析… … … … …117
三、中國與東協FTA牽動東亞國家政經關係  … … …121
四、中國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之影響 …… … … …126
第三節 東協合作機制與「10+3」…  … … … … … … …133
一、日本對東協區域經濟整合之態度  … … … … …133
二、對區域及國際政經結構的影響…  … … … … …135
 三、東協與南韓的經貿互動關係… … … … … … …139
第四節 東協合作機制與印度之關連…… … … … … … …140
一、「環太平洋地區合作會議」… … … … … … …140
二、「湄公河—恆河合作組織」 … … … … … … …142
三、「泛亞洲FTA」實現「利益弧線」的效益 … … …146
第五節 小結… … …  … … … … … … … … … … …150

第五章 結論 … … … … … … … … … … … …… … … ….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  … … … … … …  … … …153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 … … … … … … …  … … …159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 … … … … … … … 165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169



























一、附表目錄

表1-1:文獻分析表... ... ... ... ... ... ... ... ... ...16
表2-1:經濟全球化的定義... ... ... ... ... ... ... ... .31
表2-2:經濟整合層次... ... ... ... ... ... ... ... ... .37
表2-3:1967至1974年東協外長會議之重點... ... ... ... ..41
表2-4:東協1976至1974年於區域內與區域外的貿易比重.....42
表3-1:東協和其會員國人均GDP...........................72
表3-2:東協和其會員經濟成長率...........................73
表3-3:東協六國區內關稅減讓時程................ ........75
表3-4: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額… … … … … … … … …  … 81
表3-5:印度進口地區結構… … … … … …   … … …… …83
表3-6:印度出口地區結構… … … … … … … …… …… …83
表4-1:GATT歷次回合談判簡表… … … … … … … … … … 94
表4-2:東協六國經濟成長表現… … … … … … … … … …98
表4-3:東協六國對外貿易表現… … … … … … … … ……100
表4-4:東協的發展與經貿整合歷程 … … … … … … … …111
表4-5:東協對外經濟整合概況表 .........................114
表4-6:東協加中國FTA之提出與實施進程 … … … … … …122
表4-7:中國與世界各國洽簽FTA情況 … …… …… … … …129
表4-8:湄公河流域概要 … … … … … … … … …  … …143
表4-9:東亞地區重要政治經濟的區域整合 … … … … … …149

二、附圖目錄

圖1-1:東協區域經濟整合關聯圖… … …… … … … … … … 7

圖1-2:研究架構分析… … … … … … … … … … … … …10

圖2-1:東南亞國協各國地緣… ……… … … … … … … … …48

圖4-1:日中經濟區域示意圖… … … …  … … … … … … … …136

圖4-2: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 … … …  … … … … … …14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1.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12月)。
2 .宋鎮照著:《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初版,1996年)。
3. 宋興洲著:《動態的東亞經濟合作:理論性爭辯與實踐》,(台北:鼎茂圖書,初版:2005年)。
4.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台北:聯邦出版社,初版,2000 年)。 
5.李明譯,Joseph E. Stiglitz 著,《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1。 
6.汪仲譯,長谷川慶太郎著,《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台北:時報文化,初版,1996年)。 
7.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與陳淑鈴等譯,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Perraton 著,《全球化大轉變》(Global Transformations)。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民90。 
8.林正義著:《東南亞區域安全體系的研究—理論與實踐》,(中央研究
院,初版,1999年)。 
9.林碧昭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二版,1999年)。 
10.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11.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2003年3月13日) 。
12.張春柏譯,P a u l K e n n d y 著,霸權興衰史- 1 5 5 0 年至2 0 0 0 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 台北: 五南圖書, 1 版, 2 0 0 1 年3 月)。 
13.陳治萍:〈東協區域主義與台灣南聯策略之分析〉,收錄於蕭全政等著之《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14.陳鴻瑜著:《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15.陳沖、王耀興編,《亞洲金融風暴研究》(台北:財政部金融局,1998)。
16.陳欣之著:《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初版,1999年)。
17.陸建人,<東盟的今天與明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 版,1 9 9 9 年9 月》。
18.彭澎,《國際政治經濟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90。
19.楊連仲譯,1996,《東南亞的多邊合作》,Everett, Michael W,   
Sommerville, Mary A主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20.蔡百詮譯,D.R.SarDesai著,《東南亞史》(Southeast  Asia:Past and Present)。台北:麥田出版,民90。
21.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的近程與效果>,《台北:致良出版,1 版,1 9 9 7 年2月》 。
22.謝福進等著:《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初版,2003年)。
23.蕭新煌、顧長永主編:《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圖書,初版,2002年)。

二、中文期刊
1.丁渝洲主編,<經濟安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4至2005》,遠
景基金會,2005年3月。
2.王文娟,<WTO架構下之區域經濟整合>,《中華歐亞基金會》,2002
年8月。
3.王文娟,<東協與印度之經濟暨貿易合作關係>,《東南亞經貿投資研
究季刊》,2004年12月。
4.石廣生,<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開創對外經貿新格局>,新華
網—新聞檢索數據庫,2002年5月27日。
5.朱文暉:〈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內各國的憧憬與感受〉,《中國評論》(台北),2003年8月。
6.朱景鵬:〈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
大陸研究》,第42卷第8期,1999年。
7.江啟臣。2003。〈後坎昆時期亞太經濟合作與發展之初探〉。《亞太經濟合作評論》。 
8.宋鎮照,〈東南亞金融風暴之政治經濟意涵〉,《海峽評論》(台北),
第85期(1997年11月)。
9.宋鎮照,〈東方與西方價值保衛戰-吉隆坡東協高峰會之政治經濟
意涵〉,《海峽評論》,第85期,1998年1月。
10.宋興洲。〈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合作〉,《政治科學論叢》,24:2005。
11.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1999年。
12.邱宏輝,<2 0 0 0 年的中共經濟>,《中共研究, 3 5 卷1 期( 2 0 0 1 年1 月)》。
13.李隆生,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 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綜合論壇》,第33期,2006年9月。 
14.杜巧霞,<東協、東亞區域整合與亞太自由貿易區>,2007年5月14日。
15.吳玲君,〈東協國家 APEC 政策的政經因素〉,《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9卷第3期(2000年)。
16.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2005。
17.吳福成:〈亞洲新震撼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25卷第7期(2002年7月)。
18.吳宗憲,〈論「中共-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構與挑戰〉,《新世紀的東亞》,(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9月)。
19.吳榮義,<東亞共同體」之倡議與展望─兼談台灣因應之道>,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國際事務檢討會,2004年2月19日。
20.林若雩,〈台灣加強與東協十國關係的策略〉,《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短評》,1999年。
21.林若雩,〈中共與東南亞之經濟整合現狀與發展〉,《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第7卷第 12 期》,2004年12月10日。
22.金榮勇,〈東南亞金融風暴的起因、影響與展望〉,《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7卷第1期(1998年1月)。
23.金榮勇,亞洲金融風暴與東南亞經濟安全體系之建立〉,《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9卷第1 期(2000年1月)。
24.金熙德,<10+3框架與中日政策取向>,《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5.洪財隆,〈第三條路-開放型區域主義之緣起、內涵與進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 卷,第5 期,2003年5月。
26.洪財隆,<自由貿易協定 (FTA)的虛實與關鍵國家立場之分析 ──以東亞地區為例>,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2004年5月16日。
27.侯真真,<東協邁向自由貿易區之展望>,《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2001年3月。
28.柯春共,〈區域貿易協定主要類型之研析〉,《問題與研究》,44(2):,2005。
29.陸建人:〈東協合作前景:『十加三』」機制開創東亞合作新紀元
《中國評論月刊》(香港),2001年4月號。
30.陳鴻瑜譯,〈東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3 卷,第1 期,2003年1月。
31.陳怡君:《東協關稅減讓對我國的影響與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0年)。
32.陳喬之,<亞太地區區域合作的層次與特點>,《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3.張惠玲,<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共區域霸權目標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9 卷,第2期,民89.02。
34.張惠玲:〈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戰略考量評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卷第7期(2001年7月)。
35.郝培芝,〈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 卷,第1 期,2004年1月至2月。
36.連文龍,<東協內部之競爭與合作─由貿易面與國外直接投資談起>,《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2004年9月。
37.曹雲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構想>,《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2002年。
38.黃兆仁,〈東亞區域主義與經濟互賴〉,《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6 期,1998年12月。
39.紐先鍾,<日本與亞太地區權力平衡>,《 東方雜誌》, 7 卷9 期( 1 9 7 5 年9 月)。
40.黃登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融風暴與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未來>,《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四卷第一期,民國88年5月。
41.郭承天,<單邊主義、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美歐季刊,第12 卷,第1 期》,1997年。
42.梁文興,〈東協加中國合作的挑戰與前景〉。《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2(3),2005
43.劉大年,<APEC會議對於區域經濟整合的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2003年10月。
44.蔡增家:〈冷戰後中國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1卷第9期(1998年9月)。
45.蔡增家:〈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日本、東協與中國大陸互動關係的轉變〉,《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5卷第4期(2002年7、8月)。
46.蔡東杰:〈東亞雁形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中國問題研究》(台北),第36卷第2期(2002年2月)。
47.蔡學儀,<亞洲經貿區域化與台灣因應之道>,《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 期,2003年3月至4月。
48.鄭柏舟、施舜耘,<東亞區域整合之動能與阻礙>,《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2005年12月。
49.謝秉儒,<東協對區域內外經貿整合之回顧與展望>,《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2004年3月。
50.謝福進,<東協與中國經貿關係>,《後冷戰時期東協與中國安全戰略目標衝突》,遠景基金會,2004年12月16日。
51.謝佩穎,<東協法制化 內部落差增添變數>,2007年12月3日。
52.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第14 期,民90.06。
53.蕭全政,〈我國參加APEC之總體戰略〉,2003年。 

三、學位論文
1.吳素馨,《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合作夥伴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林碧美,《東亞金融危機之政治經濟分析》,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林雍凱,《冷戰後日本對東協經濟戰略之改變》,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4.卓秀玲,《從PECC到APEC: APEC建制化發展中的認知因素》,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2001。 
5.徐郁芬,《層疊型區域主義在亞太地區的實踐,以自由貿易區的建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6.廖琳環,《APEC功能演變之研究(1989-2001)—新功能主義的觀點》,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7.謝福進,《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東協安全戰略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8.謝瑞龍,《新安全觀與東協區域論壇的形成》,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9.顏奇坪,《東協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整合理論的觀點》,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網站資料
1.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 http://www.aseansec.org/13100.htm。
2.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3.大紀元:東協10國經貿攻防要塞: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3/13/n847150.htm。
4.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sear.cier.edu.tw/jk.htm。
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6.中國網:(朱鎔基:10年建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http://www.china.org.cn/chinese/PI-c/73119.htm。
7.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網:http://www.cafta.org.cn/。
8.中國海關統計:http://www.tdctrade.com/chinastat/chinese/。
9.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人民幣匯率圖價表。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huilvzhengce/renminbihuilvjiaoyishoupanjia.asp
10.中興大學全求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50
11.東亞區域整合型態與台灣處境之探索:http://www.tier.org.tw/ctasc/issue/FTARTA/Article4.htm
12.東盟經貿網:http://www.wenweipogx.com/ASEAN/indexe.asp。
13.東協秘書處網站,http://www.aseansec.org/92.htm.。
14.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TE/091/TE-B-091-019.htm。
15.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16.經濟部投資業務處:http://twbusiness.nat.gov.tw/paper/y05/04/24-101.htm。
17.遠景基金會論壇: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mt910506.htm。
18.外交事務季刊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19.香港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catList-s.phtml?loc=LU&cat=238JY&idx=30。
20.中華歐亞基金會。
21.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料庫。http://sear.cier.edu.tw/sg.htm。
22.朱鎔基,2000年11月25日,第四屆中國—東協領導人會晤演講, 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zgcydyhz/dscdmzrhhy/t25644.htm 。
23.新華網,2004/02/09,〈南亞和東南亞六國外交部長簽署自由貿易框架協定〉,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2/09/content_1303985.htm 。
24.新華網「中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晤聯合聲明」,1997,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0/28/content_610545.htm 。
25.聯合早報(新加坡),2003/10/10,〈印度泰國簽署自貿協定〉http://www.zaobao.com.sg/gj/yx004_101003.html 
26.朝日新聞,2002/01/08,11版。http://www.asahi.com/politics/。
27.日本經濟新聞。
28.青年日報,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grey/news.php?css=2&rtype=1&nid=9033
29.經濟部國貿局世界貿易組織。http://taiwan.wtocenter.org.tw/www/wtotopic.asp


五、英文部分 
專書:
1.Clark D.Neher,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ra. Boulder,CO:Westview  Press,1999,。
2.Robert 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1987.
3.Robert 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p. cit.。
4.Andrew Hurrell, “ Regionalism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in Louise Fawcett and Andrew Hurrell,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Edward D. Mansfield and Helen V. Milner,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An Overview。
6.Joseph S. Nye, Jr., ed.,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68。
7.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8.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Princeron, N. J: Princer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9.Bruce M. Russett, International Reg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7。


期刊:
1.Leszek Buszynski, “ ASEAN’s New Challenges, ” Pacific Affairs,Vol. 70, No. 4, winter, 1997-1998。
2.Daniel, C. and E. Lim 2005. ASEAN and China to Form the World’s Largest Free Trade Area. Intertax, 33(3)。 
3.Richard F.Ellings and Edward A.Olsen, "A new Pacific Profile "Foreign Policy No.89(Winter 992-93)。 
4.Kevin G. Cal, “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East 
Asian Regional Grouping,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5, 
No. 3, 2003。 
5.John GerardRuggie,“International responses to technology: 
concepts and trend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9, no. 
3 (summer)。
6.Cheng, J. Y. 2004.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58(2)。
7.Edward D. Mansfield and Helen V. Milner,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8.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Vol. 73, No. 6, Nov./Dec.,1994》。
9.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State Pow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9。
10.Adam Robert, "A new ag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7,No3(1991)。
11.Shee Poon-Kim,“A Decade of ASEAN, 1967-1977”, Asian Survey, Aug, 1977, VOL. XVLL, NO.8。
12.United Nations(2004),’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The Shift Towards Service。
13.World Bank(2004),’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網站資料:
1.ASEAN. 2003. Towards a Single Economic Space.
 http://www.aseansec. org/viewpdf.asp?file=/pdf/tse1.pdf 
2.ASEAN. 2006a.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CFTA) Brochure. http://www.aseansec.org/acfta-brochure.doc 
3.2006b. Exchange Rate, US$1 in National Currency, Avereage of Period Annual. 
http://www.aseansec.org/Stat/Table4.2a.pdf  
4.2006c. Overview: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http://www.aseansec.org/64.htm 
5.ASEAN Secretariat. 2005a. Annual Report 2004-2005.
  Jakarta: The ASEAN Secretariat. 
6.2005b. 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5. 
Jakarta: The ASEAN Secretaria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