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7202115280600
DOI 10.6846/TKU.2021.00127
論文名稱(中文) 易系統論-從周易六十四卦到易系統六十四局
論文名稱(英文) Theory of Change System: from Chou-I 64 hangs to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龔銘釗
研究生(英文) Ming-Chao Kung
學號 805010047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25
論文頁數 19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柏園(vivid@mail.tku.edu.tw)
委員 - 趙建偉
委員 - 賴貴三
委員 - 孫劍秋
委員 - 周德良
關鍵字(中) 易系統六十四局
格局
變局
最佳化格局
四零九六小局
關鍵字(英)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framework
change variation
optimized framework
4096 fram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深入研究周易六十四卦畫模式,發現易系統六十四局的格局,具有類比的近類比擬和數位的數理連結的系統關聯。易64局的六十四個六線形排列,從0小局到63小局的正方形格局等於二進位六位數系統,換算成十進位等於0~63。最基本格局是以0小局為首的格局,1~63小局也可以分別為首形成格局,所以易64局具有六十四部基本格局,從0格局、1格局、2格局到63格局,伏羲六十四卦畫是0格局。易64局也包括非基本格局和最佳化格局。易系統六十四局導正周易六十四卦畫模式,開展伏羲六十四卦畫格局。
易64局的最佳化格局以相鄰四局方塊的交叉對變,在依據「易系統」的原理規則之下,結合周易卦畫二卦的相鄰並置和伏羲卦畫二卦的遠近對變的特性,以相鄰對變的排列形成最佳化格局。0格局是六十四部基本格局中最先形成的基本格局,其餘六十三部格局依據0格局的規則形成,所以是易64局的最基本格局。六十四部基本格局依序連結,形成四零九六小局相互變換的「易局網」。六十四部基本格局依照各部格局八個領銜小局的位置線條,層層相疊形成正方形格局四零九六小局的佈局圖。易64局的六十四小局從自身六線形的一線變到六線變,每一小局都具有六十三變,形成以各小局為首的六十四部變局。變局組成的菱形模式,不是格局,但是圖形與格局的佈局圖有巧妙的關聯。
易系統六十四局需要依據精準的格局架構,並參考變局架構,編寫自身全局的語詞文辭範本,作為文字語意詮解的搭配根據。0格局和0最佳化格局都可以作為日後編寫六十四小局以及四零九六小局的格局系統的文辭,視選擇因素情況的考量取捨而定。
英文摘要
A deep research on Chou-I 64 hangs leads to discover the original rules of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which accommodates analogic similar resemblance and digital numeric connection.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is a basic framework of 64 hexagrams which order is equivalent to the six-digit binary system, that is decimal system from 0 to 63. The most basic framewowrk of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is a framework heading by 0 frame. Each of other 1~63 frames can be the head of a framework leading the frame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aming rules of the 0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has 64 basic frameworks, the framework of Fu Shi 64 hangs is one of 64 frameworks, which is 0 framework.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also has non-basic frameworks and optimized frameworks.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regulates Chou-I 64 hangs and further develops Fu Shi 64 hangs to find out 64 basic frameworks. Each frame has equal chance to be on the first place leading the framework in its name. And each frame has 63 changes from the first line to sixth line on its hexagram to form the change variation.
Other than 64 basic frameworks are non-basic frameworks, which contain optimized frameworks. The optimized framework of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is formed with 16 blocks of four frames which cross-link mutually, under compliance of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the “Change System”, combining adjacent juxtaposition of two reverse hangs at Chou-I mode and far-near symmetry of two complementary hangs at Fu Shi framework, which representing analogic and digi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64 hangs/hexagrams respectively. The 64 basic frameworks can be connected orderly to build the Internetworking of Change System Frameworks.
The Change System 64 frames needs suitable written words to be interpreting as an exemplar pattern based on the right framework. 0 basic framework and 0 optimized framework can be the fine base to write right words for each and every of 64 frames, and further for 4,096 frames, whatever and whenever need to be chose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周易六十四卦畫模式                                7
    第一節 周易六十四卦畫模式
    第二節《春秋左傳》《國語》的周易筮卦變爻
    第三節 《太玄》的四線形倒溯格局

第三章 從一斷線和一連線到六十四個六線形                   19
    第一節 從一斷線和一連線開始
    第二節 六十四個六線形正方形格局
    第三節 六十四個六線形後續的發展

第四章 易系統六十四局                                   35
    第一節 易系統六十四局格局
    第二節 最基本格局0格局的解析
    第三節 以各小局為首的格局和變局
         (一) 每個小局為首形成格局
         (二) 每個小局變換出其餘六十三個小局        
    第四節 六十四個六線形減縮成四個六線形
    第五節 易系統六十四局的非基本格局

第五章 易系統的最佳化應用                                57
第一節 易64局的最佳化格局
第二節 基本格局和最佳化格局的比較
    第三節 最佳化格局搭配的文思和美感

第六章 易64局的64部基本格局和變局                       65
第一節 八個領銜小局為首的格局
第二節 類領銜格局的八個格局
第三節 左上右下的八個格局
第四節 右上左下的八個格局
第五節 左上右下雙線右上左下平行的八個格局
第六節 左上右下雙線左上右下平行的八個格局
第七節 右上左下雙線右上左下平行的八個格局
第八節 右上左下雙線左上右下平行的八個格局
    第九節 依0格局的對變二局次序對照 

第七章 易64局的全局和局部應用                          163
    第一節 類周易卦畫模式
    第二節 八個領銜小局
    第三節 易64局0格局和倒裝模式
    第四節 64局變換成4096局的次序連結
    第五節 63小局的變局模式

第八章 結論                                          191

參考書目                                             195
參考文獻
傳統文獻
〔春秋 魯〕 左丘明 作,《國語》台北:九思出版公司,民國67(1978)年11月
〔魏〕王弼 ,〔晉〕韓康伯 著;〔宋〕朱熹 著《周易二種:周易王韓注;
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年7月  
〔魏〕王弼 、〔晉〕韓康伯 注、〔唐〕孔穎達 疏,于天寶 點校《宋本周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10月
〔漢〕焦延壽 撰 徐傳武、胡真 校點集注《易林彙校集注》(全三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
〔漢〕揚雄 撰 〔宋〕司馬光 集注《太玄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11月
〔唐〕孔穎達 疏《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魏)王弼 注 李學勤 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唐〕呂巖 撰 《呂子易說》四庫未收書輯刊 經部易類,參輯壹冊 頁一,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唐〕李鼎祚 撰 王豐先 點校 《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宋〕邵雍 撰 《皇極經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宋〕朱震 撰《漢上易傳卦圖 上、中、下》乾隆御覽本四庫全書薈要2 經部第二冊 頁420~480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宋〕朱熹 撰《原本周易本義》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六 頁六二五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宋〕朱熹 撰 〔宋〕黎靖德 編 王星賢 點校 《朱子語類》(全八冊) 
第四冊、第五冊 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6月
〔宋〕吳仁傑 撰 《易圖說》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九 頁七五三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宋〕胡方平 撰 《易學啓蒙通釋》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一四 頁六五三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宋〕朱元昇 撰 《三易備遺》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一四 頁七四一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宋〕朱元昇 撰 《三易備遺》《無求備齋 易經集成》183 嚴靈峯 編輯 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76年
〔元〕胡一桂 撰 《周易啟蒙翼傳》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一六 頁一九九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元〕吳澄 撰 《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一六  頁三九九、頁五九五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195
〔元〕保巴 撰 《易源奧義》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一六 頁六九七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明〕來知德 撰 《周易集註》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二六 頁一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明〕來知德 集注 《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
〔清〕李光地 《康熙御纂周易折中》(全三冊) 成都:巴蜀書社,2013年10月
〔清〕《經解 續經解易類彙編》(二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6月
〔清〕 胡世安 撰 《大易則通》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一七 頁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清〕胡渭 撰 《易圖明辨》《無求備齋 易經集成》145 嚴靈峯 編輯 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76年
〔清〕孫堂 撰 《漢魏二十一家易注》《無求備齋 易經集成》169~171冊 嚴靈峯 編輯 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76年
〔清〕馬國翰 撰 《漢魏晉唐四十四家易注》《無求備齋 易經集成》172 嚴靈峯 編輯 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76年
〔清〕 焦循 撰 《易通釋》、《易圖略》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 二七 頁一三一、頁四七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清〕 馬國翰 輯 《玉函山房輯佚書 二 經編易類》 續修四庫全書 子部
雜家類 一二零一 頁一~七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清〕萬年淳 撰 《易拇》 四庫未收書輯刊 經部易類,參輯叁冊 頁二二五,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47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2 (1983)年8月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易類》40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經部易類:分別散見壹、肆輯各在2冊,貳、參輯
各在3冊,伍至拾輯各在1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現代著作
丁四新 著 《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
方嵐生(美) 著 曾小五 譯 《互照:萊布尼茲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年5月
朱維煥 著 《新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9年5月
李申 著 《易圖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李申 主撰 《周易經傳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1月
李炳海 撰 《周易古經注解考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7年2月
佚名(越南) 編著 鍾彩鈞 點校 《周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06 (2017)年6月
汪學群 著 《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7月
196
金景芳 呂紹綱 著 呂紹綱 修訂《周易全解》修訂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年7月
尚秉和 撰 《周易尚氏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7月
侯乃峰 著 《周易文字彙校集釋》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9年3月
施維 主編 《易經圖釋大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7月
高亨 著 《周易大傳今注》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7月
高懷民 著 《先秦、兩漢、宋元明易學史》(三冊)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7年7月
孫劍秋 著 《易理新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12月
陳仁仁 著 《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陳全方 侯志義 陳敏 合著《西周甲文注》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8月
陳睿宏 著 《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年3月
陸思賢 著 《周易考古解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游志誠 著 《周易卦爻辭:文學主題解秘》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2016年10月
黃凡 著 《周易:商周之交史事錄》(上、下冊) 汕頭,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
1992年12月
黃壽祺、張善文 譯注 《周易譯注》(全二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4月
傅佩榮 著 《易經解讀》新北新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08(2019)年6月
張立文 著 《周易帛書今注今譯》(上、下冊)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80 (1991)年9月
張其成 著 《易圖探秘》北京:中國書店,2001年1月
張善文 今譯 (德)衛禮賢(Richard Wilhelm) 德譯 《周易 Yijing--Buch der Wandlungen》(漢德對照 I, II) 長沙:湖南岳麓書社公司,2013年6月
楊自平 著 《清初至中葉易學十家之類型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
中心,2017年9月
楊自平 著 《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8月
楊效雷 著 《中國古代周易詮釋史綱要》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7年5月
聞一多 撰 《伏羲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
廖名春 著 《周易經傳與易學史續論:出土簡帛與傳世文獻的互證》 北京:
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年10月
廖名春 著 《周易經傳十五講》(修訂版)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197
趙建偉 著 《出土簡帛周易疏證》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89 (2000)年1月
歐陽維誠 著《周易新解》北京:中國書店,2009年1月
劉大鈞 著 《今、帛、竹書周易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鄭萬耕 校釋 〔漢〕揚雄 撰 《太玄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4月
賴貴三 著 《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11月
濮茅左 著 《楚竹書周易研究》(上、下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1月
戴璉璋 疏解《周易經傳疏解》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21年4月
羅聖堡 著 《原謬種之弊:清初四家易圖論辨研究》臺北:政大出版社,
2019年12月

外文著作
Blofeld, John “The Book of Change” New York: E.P. Dutton & Co., Inc., 1966
Chabert, Jean-Luc (editor) “A History of Algorithms: from pebble to the microchip” Berlin: Springer, 1999
Durrant, Stephen; Li, Wai-yee; Shaberg, David “Zuo Tradition Zuozhuan: commentary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3 volume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6
du Sautoy, Marcus “The Creativity Code: art and innovation in the age of AI” Cambridge, Massat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Gait, Christopher (translated) “The Forest of Changes: a Han dynasty extrapolation of the I Ching” 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2016
Hendry, David “Forecasting: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9
Hooper, Dan “At the Edge of Time: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our universe’s first second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9
Hossenfelder, Sabine “Lost in Math: how beauty leads physics astray”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8
Huang, Alfred “The Complete I Ching: the definitive translation” Rochester, Vermont: Inner Traditions, 2010
Kochenderfer, Mykel J.; Wheeler, Tim A. “Algorithms for Optimiza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19
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 der Briefwechsel mit den Jesuitenmissionaren (1689~1714)” herausgegeben von Rita Widmaier,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GmbH, 1990    pp.35~38(13); p.152(44); pp.169~170(45); p.170 diagram of 64 hexagrams; pp.182~183(49)
198
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Briefe ueber China (1694~1716): die Korrespondenz mit Barthelemy des Bosses S. J. und anderen Mitgliedern des Ordens” herausgegeben
und commentiert von Rita Widmaier und Malte-Ludolf Babin, Hamburg: Felix Meiner Verlag, 2017    pp.48~61; pp.120~123
Lynn, Richard Joh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I Ching as interpreted by Wang B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Menczer, Filippo; Fortunato, Santo; Davis, Clayton A. “A First Course in Network Science” Camrb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Minford, John "I Ching (YIjing): the book of change"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15
Mullin, William J. “Quantum Weirdn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Nivison, David S. “The Riddle of the Bamboo Annals” Taipei: Airiti Press Inc., 2009
Rangacharyulu, Chary; Polachic, Christopher “From Atoms to Higgs Boson: voyages in quasi-spacetime” Singapore: Jenny Stanford Publishing Pte. Ltd., 2019
Redmond, Geoffrey "The I Ching(Book of Changs): a critical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text"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7
Shaughnessy, Edward L. “Unearthing the Changes: recently discovered manuscripts
of the Yijing(I Ching) and related text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4
Skene, Keith B.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can technology really save the world? ” Abingdon, Oxon, England: Routledge, 2020
Smith, Kidder; Bol, Peter; Adler, Joseph; Wyatt, Don “Sung Dynasty Uses of the I Ching”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Smolin, Lee “Einstein’s Unfinished Revolution:the search for what lies beyond the quantum”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19
Stephen Durrant, Wai-yee Li, David Schaberg, translated “Zuo Tradition/Zuozhuan: commentary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3 volumes) Seattle,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6
Stephens, Rod “Essential Algorithms” Indianapolis, Indiana: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9
Wilhelm, Richard (translated by Cary F. Baynes)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3
Zhu, Xi;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oseph A. Adler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Yijing : commentary on the scripture of chan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
19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