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7201423174300
DOI 10.6846/TKU.2014.00148
論文名稱(中文) 科技接受認知對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滿意度之影響-以使用態度為中介變項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on Taipei High Volume MRT User’s Satisfaction-the User Attitude as the Mediato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隋俊祥
研究生(英文) Chun-Hsiang Su
學號 7016100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5-30
論文頁數 1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洪英正(aloha@mail.tku.edu.tw)
共同指導教授 - 張雍昇(136528@mail.tku.edu.tw)
委員 - 姚成彥(cherry@cc.shu.edu.tw)
委員 - 李芸蕙(yh@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科技接受認知
使用態度
顧客滿意度
臺北高運量捷運
關鍵字(英) Cognitive Technology Acceptance
Use Attitude
Customer Satisfaction
Taipei MRT high volum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大臺北地區居民天天搭乘捷運,與捷運已密不可分,在信義線通車再增加新轉乘站的同時,多元化的轉乘造就了臺北捷運日運量破近184萬人次,也促使捷運輕革命啟動,並開始帶動臺北一小時生活圈新生活(臺北網網頁,2014),在使用者與日遽增,特別是使用量最頻繁,轉乘最多元的高運量系統,使用者在運用此捷運系統科技設備的過程中,是否仍有諸多與使用科技設備使用相關的問題可去探討,這又與使用者的滿意度有何關聯?深信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議題與時機。本研究探討科技接受認知對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滿意度之影響-以使用態度為中介變項,以及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在各個變項間的差異性。
本研究目的在於應用科技接受模式Davis (1989)、Agarwal and Prasad(1999)等人的觀點指出在認知上的有用性與易用性皆對於使用態度有正向顯著影響。Adams, Nelson and Todd(1992)等人的觀點指出「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在使用者實際使用行為後,對系統「滿意度」會造成之影響。
本研究中以實際有搭乘過臺北高運量捷運之顧客為研究對象,採用便利抽樣方式,以網路問卷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共回收250份有效問卷。使用統計軟體SPSS19.0版進行資料分析,驗證各項假設發現:1.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2.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科技接受認知對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3.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使用態度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4.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科技接受認知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5.臺北高運量捷運使用者之使用態度在科技接受認知/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上具有顯著部份中介效果。6.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在在科技接受認知、使用態度、顧客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獲得上述研究假設1~5成立;假設6部份成立。
最後,本研究結論建議臺北高運量捷運在服務上,應當優先考慮使用者的「認知易用性」,再具體擬訂滿足顧客真正需求的使用態度偏好策略,進而達成符合臺北高運量捷運「顧客至上,品質第一」經營理念之顧客滿意度升級目標。
英文摘要
Most of the Taipei people taking MRT every day and are connected with MRT  very closely and inseparable. After the Xinyi line provides servic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new transfer stations. Diversified interchange makes Taipei MRT transport volume exceeded 1.8 million passenger trips a day, also motivates the MRT light Revolution to start. By the starting of light revolution began to drive an hour living circle in Taipei. (Please refer to Taipei net.com, 2014)
While the users increasing, especially the using behaviors ar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ransfering with the most high-volume system, , whether there are still a great deal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in utilizing the process of MRT technology should be discussed? And what is the influence on satisfaction of user by technology acceptance? So deeply we believed this subject is worthy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and this is the right time. 
This study is related to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on Taipei high volume MRT user’s satisfaction-the user attitude as the mediator. And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on variables by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avis,1989; Agarwal and Prasad,1999)and others to point out in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PU)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PEU)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users’ attitude. And Adams, Nelson, and Todd(1992)point out that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 would cause effects on "satisfaction" after users using the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are the customers who actually have taken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in Taipei.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online survey to collection data, finally we collected 250 valid questionnaires.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19.0 to analyze data to verify the hypotheses, and we found: 
1.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perceived ease of use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his perceived usefulness.
2.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cognition of technology accepts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his attitude.
3.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using attitud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his customer satisfaction. 
4.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cognition of technology accept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his customer satisfaction. 
5.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s attitude has a significantly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s on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on of technology,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cceptance of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by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he high volume MRT user. 
The hypotheses of1~5 are supported. The hypothis6 is partial supported.
Finall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recommended that on high volume transit service in Taipei MRT, the first prior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s user's "perceived ease of use ", and developing specific plan and strategies to meet the preference of customers’ needs. And then the purposes of Taipei MRT "customer first, quality first" may be matched and promoting the customers’ satisfa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疇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科技接受模式及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大眾捷運系統	18
第三節 使用態度	33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38
第五節 各變項交互關係之探討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56
第四節 抽樣方法	57
第五節 問卷設計	58
第六節 統計分析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0
第一節 問卷調查與樣本結構分析	70
第二節 各變項信度分析及因素分析	82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迴歸分析與假設驗證	91
第四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對各構面之差異	107
第五章 結論、討論及建議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1
第二節 研究討論	133
第三節 管理意涵	149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建議	161
參考文獻	164
一、中文部分	169
二、英文部分	160
三、網路部分	174
附錄:本研究問卷	177

表目錄 

表1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理論彙總表	15
表2臺北捷運重大事件年表	21
表3臺北捷運中運量列車表	22
表4高運量列車比較表	23
表5高運量與中運量系統特性之比較表	25
表6臺北捷運各式營運路網圖表	26
表7臺北高運量捷運顧客自助自動化之科技参考表	28
表8臺北高運量捷運增進科技接受認知的有感貼心服務表	31
表9使用態度相關理論彙總表	34
表10顧客滿意度相關理論彙總表	40
表11 科技接受認知之衡量問項表	61
表12 使用態度之衡量問項表	62
表13 顧客滿意度之衡量問項表	64
表14各構面前測之信度分析	71
表15問卷回收統計	73
表16樣本人口屬性敘述統計	77
表17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83
表18 KMO與BARTLETT檢定	86
表19科技接受認知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88
表20使用態度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	89
表21顧客滿意度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90
表22各研究變項間之相關分析	91
表23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分析表	94
表24科技接受認知對使用態度分析表	95
表25認知有用性對使用態度分析表	96
表26認知易用性對使用態度分析表	97
表27使用態度對顧客滿意度分析表	98
表28科技接受認知對顧客滿意度分析表	99
表29使用態度在科技接受認知對顧客滿意度具中介之迴歸分析	101
表30使用態度在認知有用性對顧客滿意度具中介之迴歸分析	103
表31使用態度在認知易用性對顧客滿意度具中介之迴歸分析	105
表32性別在各變項之T檢定	108
表33婚姻在各變項之T檢定	109
表34年齡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11
表35教育程度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14
表36職業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17
表37月收入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20
表38居住地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23
表39每週搭乘次數在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125
表40假設驗證結果表	128
表41人口統計變項之差異分析表	143
表42與徐慧雯(2012)假設驗證相同比較表	145
表43與徐慧雯(2012)假設驗證、研究相異比較表	146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	7
圖2 理性行為理論之模型圖	10
圖3 計劃行為理論之模型圖	11
圖4 科技接受模式圖	12
圖5 研究架構圖	54
圖6高運量路線範圍提示圖卡	65
圖7相關變數因果關係路徑圖	106
圖8加強推廣「逃生體驗營」圖	149
圖9 高運量路線範圍提示圖卡	154
圖10 高運量路線範圍提示圖卡	156
圖11 高運量路線範圍提示圖卡	15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子駿(2003)。科技準備性與服務便利性對使用科技基礎服務影響之研究-以第三代行動通訊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王帝欽(2012)。科技接受認知與個人創新特性對行動服務再使用意願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北市。
王龍輝(1993) 。捷運遊客生活型態與捷運一日票使用態度及滿意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縣。
王耀進(2007)。高鐵乘客知覺之服務品質、滿意度與移轉障礙對其行為意向之影響。中華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市。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07),台北捷運具體的路網規劃,14。
何文斌(2001)。國小行政人員網路素養對行政網路資訊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南市。
宋嵩(1994)。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淡水線與木柵線操作人力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市。
李永展(1994)。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市:胡氏圖書。
李佳璋(1995)。消費者滿意度模型之探討:以汽車產業實證。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美枝(1987)。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
李致輝(2012)。臺鐵郵輪式列車旅客之情感因素、知覺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中市。
李茂政(譯)(1987)。影響態與改變行為,台北:黎明出版社,55-63。( Zimbardo, Ebbesen, and Maslach, 1986)
李鍵壕(2004)。高雄市公務人員對知識管理系統之科技接受度。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汪正中(2002)。高雄縣小學生使用「LOXA 教育網」之現況與滿意 度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學
    位論文,台北市。
周正偉(2010)。以沉浸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網路購物之消費者行為。南華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縣。
周素華(1993)。電子通訊科技使用行為之研究─以交大學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市。
林裕堂(2011)。從世界捷運案例探討台灣捷運發展概況。台北市立忠明高中,台北市。
林裕彬、鄧東波(2002)。以衛星影像及碎形理論探討都市綠空間之發展結構—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都市與計畫,28:2,127-154。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金冠勳(2011)。台北捷運的過去、現在、未來。私立及人中學,新北市。
徐美銀(2011)。彰化縣國小行政人員對公文整合系統使用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逢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徐慧雯(2012)。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台北捷運文湖線使用者之使用態度與滿意度。實踐大學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翁少白(2006)。即時數位整合交通系統接受度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許貞撰(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在綠色環保意識下對油電混合車之使用態度及行為意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彰化市。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許哲瑋(2013)。在阿里山森林鐵路旅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保健管理系暨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台南市。
許慶祥(200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與發展公路客運動態資訊技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博士班博士學位論文,台
    南市。
郭漢喨(1997)。旅客對高速公路服務區之服務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嘉義市。
陳泳成(2003)。以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使用者自建系統接受」之因素。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陳焜元(1996)。行政管理資訊系統使用者參與效果之研究---技術接受性模式檢證。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黃令名(2011)。通往「現代」的曲折軌道:台北捷運誕生史與捷運科技生活形式。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市。
顏月慧(2013)。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手機使用者之購買意  以促銷活動為中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市。
黃欣儀(2002)。影響中小學教師網路進修使用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黃鴻鈞(2005)。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識銘(1999)。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連性研究-台灣地區世代群剖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桃園縣。
楊子葆,(2004),世界經典捷運建築。新北市:木馬文化。
葉旭榮(1997)。志工參與行為意象模式的建構以及其在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的應用—以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詹景棋(2001)。我國內線航空公司旅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基隆市。
廖秀莉(2001)。套裝軟體更新與使用者接受度─CAI應用。中原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榮泰生(2007)。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趙居蓮(譯)(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社。(Ann L. Weber., 1995 )
蔡文彬(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新式公共服務之接受度與滿意度-以高雄捷運為對象。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盧希鵬(2003)。找尋知識管理的真價值。工業自動化電子化季刊第十三期,13,9-12。
蕭芳玲(1994)。「認識特殊兒童」課程對國中生接納特殊兒童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燊標(2007)。針對自助服務技術(SSTs)使用者接受度之研究—以航空公司報到自助服務櫃台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aker and Mayers, (1988). Advertising Management(3th ed. ) ,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156-157.
Ajzen and Fishbein,(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Addison-Wesley.
Ajzen,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Eds. ),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11- 39.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er.
Anderson, Cales and Donald(1994).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Swede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53-66.
Agarwal, R.,& J. Prasad(1999).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germane to the acceptance of new information gies?.Decision Sciences, Vol.30,No.2,pp.361-391
Ben, (1972). Self-Perception Theory﹐in L.berkowitz(ed. )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6﹐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hattacherjee, (200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ervice Continua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32(2), 2- 203.
Bobrick and Benson, (1994). Labyrinths Of Iron. New York: Hennry Holt and Campany.
Cardozo,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2(3), 244-249.
Carismith, Merrill and Elliot Aronson(1963). “Some Hedonic 
Consequences of the Confirma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a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151-156.
Churchill and Surprenant(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rketing 
Research, 19, 491-504.
Churchill, Gilbert , and Carol Surprenant(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491-504.
Cole, (1991). Satisfactiontheory or theoretical construct, New  York: McGraw-Hill.
Czepiel, (1974). Perspective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AMA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19-123.
Davis,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E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 318-340.
Davis,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E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18-339.
Davis, Bagozzi, and Warshaw,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35(8), 982-1003.
Day, (1977), Extending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Satisfsction, Atlanta: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rarch, 4, 149-154.
Denhardt and Denhardt,(2000).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ree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0(6): 549-559.
Engel, Black well and Miniard, (1984). Consumer Behavior, (6th ed).
Engel, Koiiat and Blackwell, (1984). Consumer Behavior(3th ed.): New York:Dryden Press, 189.
Festinger and Leon,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
Fishbein and Aizen,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ddison-Wesley.
Hovaland, Carl I, Harvey and Muzafer Sherif, (1957). “Assimilation and Contrast Effects in Reactions to Communication and Attitude Chang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44-252.
Howard and Sheth,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gbaria, Iivari and Maragahh,(1995).Why do individuals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A Finnish case study.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9, 227-238.
Kolter,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 NJ: Prentice-Hall.
Kolter,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Hall: 433-437.
Latour and Peat,(1979)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6, 31-37.
Lee, Kozar and Larsen, (2003).The Tw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Past﹐Present﹐and Future﹐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12, 752-780.
Lovelace and Eldridge, (1992). Harland Bartholomew: His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Urban Planning.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Melone, (1989). “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e Us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76-91.
Muller, (1991). Gaining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221.
Oliver,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ing Set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57, 25-48.
Ostrom and Iacobucci, (1995). ‥Consumer Trade-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9(Jan), 17-28.
Patrick and Chau, (2001).“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by Individual Professionals:A Model Comparison Approach”﹐Decision  Sciences.
Pfaff, (1977). The Index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Problem and Opportunity,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H. Kieth Hunt ed. ,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Singh, (1991).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 223-234.
Szajna, (1996).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anagement Science, 42(1), 85-92.
Taylor and Todd, (1995).“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6(2), 144-176.
Van Der Heijden, (200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age of websites: The caseof a generic portal in the Netherland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40(6), 541-549.
Venkatesh, and Davis, (1996). A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Development and Test. Decision Sciences, 27(3), 451-481.
 
三、網路部分: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大眾捷運法。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0)http://law.moj.gov.tw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13。高運量列車比較表。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3)http://www.dorts.gov.tw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13。中運量龐巴迪型列車/VAL256型列車。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3)http://www.dorts.gov.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台北捷運路線簡介。
    (線上檢索日期2013/12/25)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315528&CtNode=24534&mp=12 20 31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台北捷運中、高運量各年度暨前一月旅
運量統計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13/12/25)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366864&CtNode=27643&mp=122031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台北捷運中、高運量各年度暨前一月旅運量統計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366864&CtNode=27643&mp=122031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13。捷運願景路網圖。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3)http://www.dorts.gov.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台北捷運的使命與願景。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5)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315925&CtNode=24529&mp=122031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台北捷運的歷史(重大事件年表)。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高運量與中運量系統特性之比較。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臺北捷運路網圖。
(線上檢索日期2013/10/2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臺北高運量捷運顧客自助自動化之科技設備。(線上檢索日期2013/12/27)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3。臺北捷運信義線通車增進科技接受度的貼心輔助服務。(線上檢索日期2013/11/23)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臺北高運量捷運票卡正確感應使用閘門方式動畫宣導影片。(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臺北高運量捷運避免感應閘門出現請洽詢問處動畫宣導影片。(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臺北高運量捷運緊急時月台門如何開啓逃生動畫宣導影片。(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臺北高運量捷運列車入站廣播。
   (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http://www.trtc.com.tw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4。加強推廣「逃生體驗營」。
(線上檢索日期2014/05/20)http://www.trtc.com.tw
臺北市政府2014。臺北市人口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 
     http://www.taipei.gov.tw/mp.asp?mp=100001
新北市政府2014。新北市人口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14/05/05) 
     http://www.ntpc.gov.tw/ch/index.jsp
中文訊息查詢平台2013。地鐵的歷史。(線上檢索日期2013/11/07)
http://www.zou114.com/dt/4.htm
旅行百科網2013。各國大眾捷運系統的發展概況。
    (線上檢索日期2013/11/07)http://xing.glyx.cn/traffic/1108.shtml
維基百科2013。台北捷運。(線上檢索日期2013/11/0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C%97%
    E6%8D%B7%E9%81%8B
閱讀臺北網網頁2013。台北畫刊/捷運信義線快速通路網圖。
(線上檢索日期2013/12/18)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33361&CtNode=
     5199&mp=100021
閱讀臺北網網頁2014。台北畫刊/捷運輕革命帶動臺北新生活。
(線上檢索日期2014/02/12)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72053830&ctNode=5261&mp=100021
閱讀臺北網網頁2014。台北畫刊/ L型多點轉乘。
(線上檢索日期2014/01/12)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69313085&CtNode=69810&mp=10002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