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7200917262900
DOI 10.6846/TKU.2009.00123
論文名稱(中文) 中美軍事關係轉變因素與趨勢1949-2008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Changing military Factors and Trends of Sino-U.S from 1949 to 2008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劉斐富
研究生(英文) Pei-Fu Liu
學號 7963301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0
論文頁數 14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王高成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軍事關係轉變因素與趨勢
關鍵字(英) Changing military Factors and Trend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政後,與美國的關係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最初僅是純粹的對抗,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戰爭就是這個階段最明顯的標誌。然而冷戰的結束使得中美在冷戰期間的軍事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基礎與利益,此外天安門事件、台海危機、中共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南海軍機擦撞事件、911事件均使中美關係降至冰點,軍事交流更是因此中斷或暫緩,兩國的軍事關係實際成為兩國相互關係的晴雨表,即能夠準確地判斷出兩國相互之間關係的狀態,更能客觀表達中共、美國在一些焦點問題。整體而言,中美軍事關係在歷經中共四位主要領導人時期中,均曾發生重大的事件並對兩國關係及世界性的戰略格局,造成具體的影響,進入21世紀後,中美關係儼然成為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ㄧ,彼此的「競合」成為國際關係中的焦點,甚至直接影響世界的和平與穩定,911事件的發生使得美國對中共的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外交戰略思維轉型,單邊主義色彩褪去,布希政府擔心恐怖主義的日益壯大,有必要尋求各國對於反恐的支持,中共更是不可是的一股強大力量,因此美國開始尋求與中共的新戰略關係。本篇研究的主題是透過歷史客觀的角度,探討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轉變因素與趨勢,進一步深入了解中美互動關係的內涵與虛實及對我國家安全造的影響。因此中美未來雙方軍事關係的動向有幾點是我們所必須關注的,如中共強化信息戰及發展航天事業的企圖,中美戰略性武器的競逐,與中美軍事熱線產生的效應等
英文摘要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1949, the country’s relationship with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important phases. Initially the relationship was simply a confrontation, opposing United States intervention on behalf of South Korea and opposing United States intervention in the Vietnam civil war. These two incidents are distinct symbols for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However when the cold war ended, the close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al military strategy benefits both countries had during the military cooperation also ended.In addition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Taiwan Strait Crisis, NATO bomb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mbassy in Belgrade, Yugoslavia, Nanhai Sea also known as The South China Sea military collision incident, the 911 terrorists event all resulting in the frozen U.S – China relations. Military exchanges became sluggish or non existent. The two countries military relations became a goo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t was a correct representation of determining both countries relationship status, also an objective view that the two countries had on some issues. Under China’s four major leaders US-China military relation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events resulting in a huge influence on both countries military strategy and also the world’s military strategy structure. The Sino-American relationship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bilateral relationship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US-China relations’ factor of being a competitor in some areas and as partners in others is a major focu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Competitor-Partner” is so significant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is seen to be able to influence the world’s peace and stability.   Sino-American (US-China) relations changed radically following the September 11, 2001 attacks, diplomatic military values changes, decline in one sided principles. The Bush government were alarmed by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and popularity of terrorism, there was a need to demand all nations in supporting anti terrorism.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a powerhouse which cannot be overlook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s started to establish a new military strategy with the PRC. This research paper’s key topic is written from an objective perspective, reviewing the reasons for US-China military adjustments and military trends. Furthermore 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US-China interactions along with the impact it has on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of my country (Taiwan). Therefore the future of both countries military relationship’s direction is an area which we should follow with interest. For example China’s attempt to strengthening its satellite infrastrucuture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aeronautical military usage. Both countries competing in developing military weapons, along with US-China military hotline effect et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頁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四節  文獻評析-----------------------------------------9
第二章 毛澤東時期的中美軍事關係--------------------------15
 第一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緣起與歷程-------------------------16
 第二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轉變因素---------------------------20
 第三節 中美軍事關係轉變的趨勢---------------------------27
第四節 小結---------------------------------------------30
第三章 鄧小平時期的中美軍事關係--------------------------33
 第一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緣起與歷程-------------------------34
 第二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轉變因素---------------------------39
 第三節 中美軍事關係轉變的趨勢---------------------------44
 第四節 小結---------------------------------------------47
第四章 江澤民時期的中美軍事關係--------------------------50
 第一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緣起與歷程-------------------------51
 第二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轉變因素---------------------------61
 第三節 中美軍事關係轉變的趨勢---------------------------70
 第四節 小結---------------------------------------------76
第五章 胡錦濤時期的中美軍事關係--------------------------78
 第一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緣起與歷程-------------------------79
 第二節 中美軍事關係的轉變因素---------------------------88
 第三節 中美軍事關係轉變的趨勢---------------------------97
 第四節 小結---------------------------------------------99
第六章 結論---------------------------------------------1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1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112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121
參考書目------------------------------------------------129

圖表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07
表1-1 文獻評析-------------------------------------------10
表5-1 胡錦濤時期美中軍事關係大事紀-----------------------86
表5-2 美中軍事熱線大事紀---------------------------------94

附錄
中美軍事關係大事紀--------------------------------------12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中文書目
1. 人民出版社編,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人民出版社編,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 三軍大學譯,美國國家軍事戰略,臺北:三軍大學,1993年。
4. 中共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共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
5. 牛軍等2員,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6.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出版社, 2005年。
7. 王高成,2050中國第一?: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台北
:博揚出版社,2006年。
8. 王高成,美國對華戰略,論文收錄於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台北:華立圖書,2008年。
9. 方淑惠、余佳玲譯,佛蘭納根(Stephen J.Flanagan)、馬提(Michael E.Marti),人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10.尹耀慶編著,中共對外關係史料,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1973年。
11.平可夫,外向型的國軍隊-中共對外的諜報、用兵能力與軍事交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2.田曾佩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共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13.朱雲漢,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共崛起,台北:五南出板社,2007年。
14.沈丁立,中美兩軍關係的發展及兩國關係的本質-曲折的歷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15.吳福生譯,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16.胡鞍鋼、門洪華主編,解讀美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郝雨凡、張燕冬主編,限制性接觸: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18.林正義,美國與中共軍事領域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89-2414-H001-006),2000年。 
19.林文程,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NSC89-2414-H-001-004),2001年。
20.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21.林添貴譯,崔普烈(William C. Triplett Ⅱ)、丁伯雷合著,買通白宮—柯林頓與北京的黑色交易,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22.林添貴譯,James H. Mann,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秘,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23.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24.宮力等4員,和平為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3月。
25.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6月。
26.孫國祥等著,美國與中共關係大世紀,《亞太綜合安全年報》Asia-pacific Comprehensive Seccurity Review 2002-2003。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
27.陳毓鈞,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環宇出版社,1997年。
28.陳一新,斷交後的中美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29.陳一新,美中臺關係戰略評估2004,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1995年。
30.陳  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31.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廿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2000年。
32.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 
33.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 
34.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11月。
35.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
36.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驗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37.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共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38.馮啟人,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12月。
39.傅國良、曹炳陽,懷柔的中共?中共對外關係,台北:海鷗文化,2004年。
40.裘兆琳主編,1985-1987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1989年。
41.廖文中主編,中國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2001年。
42.鄭永年,江朱治下的中共:改革、轉型和挑戰,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年5月。
43.劉學成、李繼東主編,中國和美國-對手還是夥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44.聯合報編譯組譯,邰培德(Patrick Tyler),中美交鋒,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45.謝  翔,美國重新發現的中國,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46.關  中,美國外交政策之檢討,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1992年。
47.關  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與矛盾的關係,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1992年。
48.藍普頓(David M.Lampton),同床異夢,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49.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
50.顧崇廉,美中臺關係戰略評估2004,台北:遠流基金會,1995年。










二、中文期刊
1. 王海峰、王菁,冷戰後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世界經濟論壇,第4期,2003年。
2. 王高成,柯林頓的中共經貿政策,美歐季刊,第11卷,第2期,1996年。
3. 王高成,安全兩難下的兩岸外交競爭,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1997年。
4. 李毓峰,「從布希政府的中共政策看美中戰略戰爭」,布希政府外交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2005年7月日。
5.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第4卷,第2期,2001年。
6. 林麗香,中共軍事外交目的研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2期,2005年。
7. 周煦,「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軍事合作關係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出版,1998年12月。
8. 周煦,「全球情勢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6年10月。
9. 時殷弘,「九一一事件與美國對外態勢」,美國研究,第4期,2001年。
10.許志嘉,九一一後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調整,問題與研究,第3期,2003年。
11.陳一新,「胡錦濤訪美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5期,2000年。
12.曹中平,「中共對台的軍事戰略與策略」,中共大陸,第344期,1996年。
13.曾復生主編,「台美軍事合作的挑戰與契機」,盟訊雙月刊,第114期,2002年。
14.黃介正,「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對兩岸關係之影響」,交流,第60期,2001年。
15.黃介正,「緊縮的鳥籠:布希政府第二任期之台海政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1期,2002年。
16.黃介正,反恐戰與美中台互動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1992年。
17.張雅君,「中共反恐外交的實踐與成效之分析」,中共大陸研究,第48卷,第1期,2005年。
18.楊浩勉,「中美關係:回顧與反思」,中共與世界,第3,4,5期合刊本,1996年6月。
19.賈慶國、由冀,「中共的重新崛起及外交戰略」,鄭宇碩編,中共評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20.劉勁松,「中美軍事關係的歷史演變、問題和前景」,戰略與管理,第5期,1997年。
21.歐錫富,中共全面促進對外軍事交流,台北,大陸工作簡報,2003年。
22.羅致政,「美國對台海兩岸過渡性協意的主張與看法」,國策專刊,第11期,1997年。














三、中文學位論文
1. 王紀青,九一一事件後美中台關係研究,中山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2002年。
2. 李綺倫,911事件後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論文,2005年。
3. 林麗香,解放軍的政治影響力——解放軍參與外交政策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所博士論文,2005年。
4. 林景福,美國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轉變之研究2001-2003,政治大學,外所碩士論文,2004年。
5. 林芷瑩,中共「和諧世界」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 論文,2002年。
6. 陳昌龍,中共推展「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與影響,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 論文,2005年。
7. 周睦謹,中共「大國外交」之研究(1989-2000),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 論文,2002年。
8. 胡宜文,江澤民主政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1996年。
9. 徐紫珍,中(共)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研究-中共角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4年。
10.陳明材,未來台海軍事衝突中美國軍事介入之作為研究,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陳維浩,後冷戰時期美國的軍事安全戰略,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1998年。
12.黃裕庭,台灣反恐因應作為之研究:九一一事件後,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4年。
13.郭儒達,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因應決策之研究,中共文化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2002年。
14.張志銘,美中互動下的亞太安全建構-從溫特建構主義解析,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5年。
15.蔡慶星,江澤民主政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96年。
16.劉振安,美國與中共的軍事交流之研究:國家利益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7.劉鳳弘,從權利平衡看冷戰後美國亞太戰略之改變,東吳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05年。
18.鄭國芳,跨世紀的中共軍事外交,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8年。
19.簡瑛蓁,美台軍事關係演變之回顧與展望(1996-2008),淡江大學,戰
略所碩士論文,2008年。
20.虞思祖,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2002年。















四、網路資料
1.「911事件後的中共外交」,國家通訊社,2001年9月14日,參閱網址:http://www.mac.gov.tw/big5/cnews/ref901005.htm。(檢索日期:2009/3/22)。
2.「中美建軍事熱線 但分歧依舊」,BBC中文網,2007.11.05,參閱網址: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070000/newsid_7079800/7079847.stm。(檢索日期:2009/3/22)。
3.「從南海撞機到軍事熱線」,新華社,2007年12月07日,參閱網址:http://gb.cri.cn/18824/2007/12/07/2625@1869811.htm。(檢索日期:2009/3/22)。
4.「評論:中美軍事交流未必增加互信」,2008年01月15日,參閱網址: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80000/newsid_7189400/7189472.stm(檢索日期:2009/3/22)。
5.「中美軍事熱線意味著什麼」,中共網,2007年11月7日,參閱網址: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7-11/07/content_9187691_2.htm (檢索日期:2009/3/22)。
6.「人民網,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舉行例行記者會」,參閱網址:http://world.people.com.cn/BIG5/7054600.html (檢索日期:2009/3/22)。
7.「中美如何才能建立軍事互信?」,2005年01月27日,參閱網址: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8/3149748.html (檢索日期:2009/3/22)
8.「美國在適應中共的發展」,新華網,2006年05月11日,參閱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5/11/content_4533254.htm (檢索日期:2009/3/22)
9.「中美軍事熱線和戰略互信」,BBC中文網,2007年11月26日,參閱網址: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10000/newsid_7113300/7113398.stm (檢索日期:2009/3/22)
10. 黃介正,兩岸和談更須重視解放軍研究,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8112500095,00.html(檢索日期:2009/1/10)
11. 中美軍事交流,華夏經緯網:http://big.huaxia.com/zt/tbgz/05-095/2005/00388385.html(檢索日期:2009/1/10)
12. 10年來中美軍事交流的10個第一次,華夏經緯網:http://big.huaxia.com/gate/big/news.xinhuanet.com/mil/2006-09/22/content_5123215.htm(檢索日期:2009/1/26)
13. 2006年中共軍力報告與中共擴軍,希望之聲: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774/44509-1.asp(檢索日期:2009/3/10)
14. 中共軍事交流鬆綁難,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world/gjsm.htm(檢索日期:2009/3/10)
15. 中美軍事交流熱中有冷,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hina/(檢索日期:2009/3/10)












五、英文部分
1.  Allen, Kenneth W., and Eric A. McVadon,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Washington D.C.: The Herry L. Stimson Center, October 1999)。
2. Allen, Kenneth W. ,and Eric A. McVadon,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 Allen, “China’s Approach to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Ranjeet K. Singh, (ed.), Investigat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eport  No. 28,( The Henry Stimson Center, May 1999)。
3. A.James Gregor,The China Connection(U.S. Polic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4.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8)。
5. Baker,James “America in Asia: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the Pacific”, Foreign Affairs, vol.70, no.1(Winter,1991。
6. Bates Gill and Taeho Kim, China’s Arms Acquisitions from Abroad: A Quest For Superb and Secret Weapons, SIPRI Research Report No.1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
7. Canyon A.M. eds.,Assessment of China into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1997。
8. Gilpin Robert,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9. Get, Jer Donald What’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s Army And China’s PLA? An Examination of the Terms of The U.S.Army’s Strategic Peacetime Engagement Wit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S.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Carlisle Barracks Pa, Report No,A951113, September 15,1996)。
10.Nye, Joseph S. ,Bound to Lead (Boston: Little, Brown, 1990)。
11.Zbigniew Brzezinski,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