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7200823425600
DOI 10.6846/TKU.2008.0012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航天戰略」虛實研究:以載人太空船發展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Truth and Falsehood Research of China“Space Strategy”:Take the Manned Spacecraft Development as the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鍾志運
研究生(英文) Chih-Yun Chung
學號 79426037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8
論文頁數 2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王高成
委員 - 曾章瑞
關鍵字(中) 航天戰略
虛實
關鍵字(英) Space Strategy
Truth and Falsehoo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目前已成為繼美、俄兩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此舉不僅代表中共已躋身航天強國之列,同時也對中共綜合國力之提升有莫大的助益。
本論文蒐集台海學者之研究著作,並結合平面媒體之報導,以及網路刊載之第一手資料,採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目的在探討中共「航天戰略」形成背景及其理論的內涵、探究未來中共載人太空船運用之可能走向,並探討評估中共載人太空船的戰略性能力虛實。
研究結果發現,中共「航天戰略」中載人太空船之發展,以綜合國力之提升、軍事威懾之展現,以及國際地位之躍進為最具突破性,至於經濟面向如何由高度尖端科技轉化為商業,仍只停留於理論階段,想要獲取實際經濟效益,此時仍流於畫餅,有極大努力的空間。
目前中共之載人航天科技之發展,尚需面對三大挑戰:(一)能否儘快掌握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核心技術;(二)如何建立新型太空探測運輸系統和空間站;(三)如何消減「中國威脅論」的國際疑慮。
至於未來研究方向,可著眼於:(一)中共載人航天科技發展之策略運用;(二)透過戰略運用師中共長技培育台灣載人航天人才;(三)掌控中共載人航天科技戰略之轉變。
由於本論文所探討範圍係屬中共之尖端科技,受限於環境空間,難以取得中共內部之機密文件,是以僅能參酌海內外學者之專書著作,並廣泛蒐集平面媒體、網路之資訊加以歸納整理,以供學界及有關單位參考。
英文摘要
Following the USA and Russia, China has become the third country to send human beings onto the space. It not only represents that China’s space technology has entered a new era,but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of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gathers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writings of scholars focusing on politics across the strait, and combines reports from print media as well as first-hand data on the internet. By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its purpose is to probe into the background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space strategy” and theoretical contents, discuss possible tendencies that China may maneuver manned spaceships in the future, and evaluate their strategic abilities in respect of manned spaceships.
It is discovered that in re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strategy”, China has made the greatest breakthroughs including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demonstration of military threatening, and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tus. As for the economic aspect that how to transform the high technology into commerce remains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 with a castle in the air. There is still large space for striving if they are willing to obtain practical economic benefits.
Rec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ned space flight technology still faces three challenges:
1.whether they can control core technologies of the new-generation missile.
2.how to establish a new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space stat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
3.how to mitigate international anxieties towards “The China Threat”.
As for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strategy utilization in re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ned space flight technology.
2.learning China’s strengths through strategy utilization to cultivate experts regarding manned space flight in Taiwan.
3.monito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trategy in manned space flight technology.
Because this dissertation probes into China’s top advanced technology, it is difficult to acquire internal confidential documents due to limit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By merely analyzing materials based on book writing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broad connections from print media an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is dissertation can be references to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relevant uni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四節 概念界定 …………………………………………………11
第五節 文獻評析 …………………………………………………13
第二章 中共「航天戰略」形成之背景……………………………22
第一節 中共國家戰略之影響 ……………………………………24
第二節 西方軍事戰爭中航天科技運用 …………………………36
第三節 美、俄航天理論發展與經驗 ……………………………38
第四節 軍事事務革命之影響 ……………………………………44
第五節 小結 ………………………………………………………46
第三章 中共「航天戰略」之發展與評估…………………………49
第一節 中共「航天戰略」之定義 ………………………………49
第二節 中共「航天戰略」之發展階段 …………………………52
第三節 中共「航天戰略」發展之正、負面評估 ………………64
第四節 小結 ………………………………………………………75
第四章 世界主要國家載人太空船發展……………………………77
第一節 美國載人太空船之發展 …………………………………78
第二節 俄羅斯載人太空船之發展 ………………………………86
第三節 其他國家載人太空船之發展 ……………………………95
第四節 小結………………………………………………………109
第五章 中共「神舟系列太空船」之發展 ………………………111
第一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功能與特點……………………………112
第二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與美、俄太空船(梭)差異…………131
第三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發展規劃………………………………139
第四節 小結………………………………………………………141
第六章 中共「神舟系列太空船」之虛實評估 …………………145
第一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在政治面向之運用……………………146
第二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在經濟面向之運用……………………158
第三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在軍事面向之運用……………………165
第四節 神舟系列太空船在科技面向之運用……………………173
第五節 小結………………………………………………………179
第七章 結論 ………………………………………………………186
第一節 研究發現…………………………………………………187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啟示…………………………………………196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205
參考書目……………………………………………………………211
 
圖表目次
圖1 研究架構圖……………………………………………………10

表1 文獻評析………………………………………………………14
表2 美國太空梭發展史……………………………………………85
表3 人類太空航行大事紀 ………………………………………107
表4 「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的任務比較 ………………128
表5 各國太空船擔負任務表 ……………………………………133
表6 中國太空科技發展史 ………………………………………179
表7 世界主要國家載人太空船差異比較表 ……………………194
表8 美國、俄羅斯、中共「航天戰略」發展比較表 …………195
表9 中共「神舟」載人太空船虛實評估 ………………………196
參考文獻
一、台灣中文書籍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W. Lawrence Neuman,《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10月。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4中共年報:第肆篇-中共航天衛星發展趨勢》。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
沈一鳴,《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一)》。台北:國防大學,2003年4月。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編輯部,《中共當代太空事業》。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12月。
平可夫,《平可夫看後冷戰三場戰爭與台海衝突》。加拿大:漢和資訊中心,2006年5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4月。
林子洋,《太空情報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2004年1月。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2月。
林中斌,《廟算台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12月。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2年5月。
林宗達,《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5月。
林宗達,《震懾屈敵-中共信息戰之威懾戰》。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5月。
袁方,《政治科學方法》。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5月。
鈕先鍾,《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7年5月。
孫杰譯,日本讀賣新聞社,《SDI和太空武器》。台南:大坤書局,1998年5月。
傅凌譯,Alvin and Heidi Toffler,《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4月。
張志誠譯,James Adams,《下一次世界大戰》。台北:新新聞文化,1999年5月。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9月。
陳宇震,《中國發射載人太空船-我追蹤中國發展太空事業四十年》。台北:陳宇震,1999年9月。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姚祖德,《變革與玄機-跨越式的中國軍備發展》。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11月。
許綬南譯,Richard Bernstein,Ross H. Munro,《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9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金德基著,《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9月。
國防部譯,Anthony H.Cordesman,《伊拉克戰爭Ⅰ》。台北:國防部,2006年6月。
國防部譯,Brain Steed,《武裝衝突:現代戰爭的啟示》。台北:國防部,2006年8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na J.Johnson,Scott ,and C.Bryan Gabbard,《太空:國力的新選擇》。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4月。
國防部譯,Evan. A. Feigenbaum,《中共科技先驅:從核子時代到資訊時代的國家安全與戰略競爭》。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5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James R. Lilley,David Shambaugh,《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8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Laurie Burkitt,Andrew Scobell&Larry M. Wortzel,《解放軍75周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Marc Cerasini,《戰爭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k A. Stokes著,《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4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k Weisenbloom , Dimon Liu編,《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Michael O’Hanlon,《科技的變革與戰爭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3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Norman Friedman,《海權與太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Sam C. Sarkesian, John Allen Williamm, Stephen J. Cimbala著,《美國國家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Stephen J. Flanagan 編,《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編,《國軍軍語辭典-92年修訂本》。台北:國防部,2004年3月。
曾祥穎譯,Bill Owens,Edward Offley,《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3月。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
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11月。
蔡明彥,《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台北:鼎茂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1月。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二、中共中文書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事訓練教材編輯工作委員會,《運載火箭推進系統》。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2月。
中國宇航學會編,《中國神舟》。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1997年7月。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增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5月。
中國軍事科學院計畫組織部,《國防建設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6月。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中國航天騰飛之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9月。
巴忠倓,《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王健、李力鋼、賈俊明,《太空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王稚,《21世紀美軍先進軍事技術和武器系統》。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5月。
《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王鳴鳴,《2007: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國際形勢黃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月。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錢學森與現代科學技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任萱,《軍事航天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年8月。
朱也璇,《軍事高科技知識通覽》。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朱增良,《飛天夢圓-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內部報告》。北京:華藝出版社,2003年10月。
朱衛國等譯,T.A.Heppenheimer,《倒計時-航天器的歷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4月。
朱國強,《美國戰略導彈防禦計畫的動因》。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呂登明,《信息化戰爭與信息化軍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10月。
宋雨、王志聞,《天戰的秘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1月。
李大光,《太空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李茂通,《神奇殺手-新機理武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李培才,《太空追蹤-中國航天測控紀實》。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7月。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李鳴生,《天路迢迢-中國火箭衛星發射紀實》。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7月。
李榮常、程建、鄭連清,《空天一體信息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李效東,《世界軍事發展年度報告2006年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
沈室明、賀和風、楊明譯,貝蒂‧H‧齊斯克著,《政治學研究方法舉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6月。
沈偉光,《21世紀戰場》。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杜宗超,《延伸的長城-中國航天技術產業化之路》。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肖智林、胡建剛,《江澤民軍事創新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
周均倫,《聶榮臻的非常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尚金鎖、吳子欣、陳立旭,《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1月。
尚杰,《軍事奧秘解疑-太空兵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月。
林聰榕、徐飛,《世界航天武器裝備》。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於化庭、劉國裕主編,《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
空軍第三研究所,《美國空軍太空作戰條令》。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邸乃庸,《航天百科》。鄭州:海燕出版社,2004年11月。
南爭旗、楊三成,《太空重錘-動能武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1月。
姜放然,《21世紀初作戰指揮理論發展趨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洪兵、梁曉秋、趙德喜,《美國要打太空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9月。
胡思遠,《來自太空的殺手》。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2月。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備戰2020-美軍21世紀初構想》。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軍事科學戰略研究部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海灣戰爭全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3月。
孫連山、楊晉輝,《導彈防禦系統》。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
孫廣運,《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年8月。
袁靜偉,《空天一體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袁澤祿,《聯合戰役太空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曹福成,《21世紀太空戰》。西安:未來出版社,1999年10月。
常顯奇,《軍事航天學》。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常顯奇、李雲芝、羅小明、徐徫、耿豔棟、陳浩光、林東,《軍事航天學(第2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
張玉良,《面向21世紀的國際戰略謀劃》。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張召忠,《怎麼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6月。
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8月。
張戰兵、亓瑞平,《天光幻影太空戰》。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11月。
梁必駸、趙魯杰,《高技術戰爭哲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9月。
許江瑞、方寧,《國防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
郭梅初,《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郭梅初,《高技術戰爭劍與盾》。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陳宏、王震雷,《太空戰爭風雲錄》。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3年1月。
陳堅,《圖說美國彈道導彈防禦》。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11月。
陳新華等譯,俄•格•謝•霍津著,《20世紀軍事秘密》。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9月。
黃元丁、秦岳,《挑戰太空-航天技術》。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10月。
黃宏、洪保秀,《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黃新,《論新軍事革命與戰略對策》。北京:藍天出版社,2003年8月。
從鳳輝,《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第2版,1997年4月。
彭繼超,《國家戰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實》。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
單秀法,《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
閔增富,《美國未來空軍》。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1月。
馮兆新,《美軍聯合作戰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葛立德、趙潞生、黃文政,《獨出心裁的殺手-新概念武器發明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10月。
葛立德、譚凱家,《太空行客:「和平號」空間站圓舞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5月。
葛東升,《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
賈曉光,《天眼-美國高空間諜情報偵查揭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董文先,《號聲揚空軍》。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1月。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廖國良、李士順、徐焰等,《毛澤東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11月。
趙潞生,《高科技對軍事的影響》。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劉沛,《2002年美國國防報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年9月。
劉彥軍、萬水獻、李大光、郭彤,《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劉紹球,《瀰漫太空的硝煙-航天兵器發明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10月。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8月。
劉興良、劉飛虹,《太空武器之最》。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4月。
樂俊淮、楊立忠、常照波,《激光技術-照亮21世紀之光》。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8月。
蔡風震、田安平,《空天一體作戰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8月。
蔡風震、田安平,《空天戰場與中國空軍》。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3月。
盧天貺,《居高臨下的太空武器》。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月。
閻吉祥,《激光武器與戰爭》。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鮑忠行,《神秘的太空和未來太空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戴清民,《直面信息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糜振玉,《戰爭與戰略理論探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1月。
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12月。
韓慶貴,《21世紀作戰樣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羅格,《中國航天走向世界:紀念中國國家航天局成立十週年》。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年。
譚凱家、余同杰,《當代國外最新武器知識-空天精尖武器》。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年5月。
蘇恩澤,《天軍橫空》。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
三、外文書籍
Francis C.Dane,Research Methods(Pacific Grove,California:Brooks Cole,1990)。
Stephen J. Flanagan and Michael E. Marti ed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K. J. Holsti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ifth Edition(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8)。
Dana J. Johnson, Scott Pace, and C. Bryan Gabbard. Space:Emerging Options for National Power(Santa Monica: RAND,1998)。
Joan Johnson-Freese, "Space Wei Qi: The Launch of Shenzhou V,"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LVII, No.2(Spring 2004)。
Zalmay Khalilzad, Jeremy Shapiro, United States Air and Space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Santa Monica: RAND,2002)。
Steven Lambakis,《On The Edge of Earth:The Future of American Space Power》,Lexington:University of Kenyucky Press,2001。
Michael G. Mattock, The Dynamics of Growth in Worldwid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apacity(Santa Monica:RAND,2002)。
William R. Morris,《The Role of China’s Space Program in It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Bob Preston,Dana J. Johnson,Sean Edwards,Michael Miller,Calvin Shipbaugh, Space Weapons Earth Wars(Santa Monica: RAND, 2002)。
Susan M. Puska ed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ugust 2000)。
David Shambaugh,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Problems,and Prospect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Mark A. Stokes,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September 1999)。
四、期刊論文
Joan Johnson-Freese,〈China’s Manned Space Program :what is that all about?〉Harvard Asia Pacific Review ,Vol.6,No2,Fall 2002:29.
William R. Morris,〈Space and China’s Development〉Air War College Maxwell Paper,No24,August 2001:3-4.
中國通財經月刊,〈神舟五號飛天全記錄-衝擊全球千億航天市場〉。中國通財經月刊,第113期,2003年11月,頁52-53。
王長河,〈從解放軍建立天軍談解放軍太空部隊體制、編組及戰力等發展現況〉。台北:空軍學術月刊,第573期,2004年8月,頁3-21。
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台海安全〉。台北:全球政治評論,第14期,2006年4月,頁19-33。
王振東,〈軍事事務革命對現代戰爭之影響〉。台北: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3期,2004年7月,頁99-133。
王瑞,〈軍事事務革命之本質探究〉。台北:空軍學術月刊,第572期,2004年7月,頁38-48。
王健民,〈專訪神舟總設計師戚發韌〉。亞洲週刊,第13卷48期,1999年11月29日-12月5日,頁47-49。
王健民、江迅、紀碩鳴,〈封面專題:神舟升空,國力升級〉。亞洲週刊,第13卷48期,1999年11月29日-12月5日,頁44-46。
方金龍譯,Gen. Lance W. Lord,〈主宰未來戰場-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之轉型計畫〉。台北:國防譯粹,第31卷第10期,2004年10月,頁4-15。
石磊,〈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突破:神舟六號任務完成的里程碑意義〉。香港:明報周刊,40卷11期,2005年11月,頁70-73。
全球防衛雜誌,〈搶佔太空新高地-邁向21世紀的神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38卷4期,2003年11月,頁10。
朱毅麟、尤來寅、童明,〈神舟五號的台前幕後-中國航天工業前瞻〉。香港:明報月刊,38卷11期,2003年11月,頁20-37。
江文彥,〈人類想飛的夢想到飛機、航空工程與太空科技(2)-飛船〉。化工技術,14卷3期,2006年3月,頁201-205。
寺門和夫,徐玉清譯,〈中國大陸即將發射載人太空船?逐漸明朗的中國大陸雄心萬丈太空計畫全貌〉。台北:牛頓雜誌,第20卷第3期,2002年11月,頁98-105。
何煌譯,Douglas E. Lee,〈太空計畫之興利除弊〉。台北:國防譯粹,第32卷第1期,2005年1月,頁86-100。
沈有忠,〈中共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台北: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2004年8月,頁32-50。
李安曜,〈解放軍戰爭思想與其「中國特色的軍事事務革命」〉。台北:空軍學術雙月刊,596期,2007年2月,頁88-98。
李蒲、李忠潔,〈中共軍事事務革命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台北:空軍學術雙月刊,569期,2004年4月,頁23-40。
李嘉錠,〈日本太空科技發展與軍事用途可行性之探討〉。台北:空軍學術月刊,第495期,1998年2月,頁78-84。
杜方,〈科技:神舟六號變軌的軍事機密〉。亞洲週刊,19卷44期,2005年10月30日,頁36-37。
杜方、王健民,〈科技:神舟六號的另一種動力〉。亞洲週刊,19卷43期,2005年10月23日,頁48-52。
宋怡慶,〈共軍人力素質提升之省思與作為〉。台北:陸軍月刊,第40卷470期,2004年10月,頁30-42。
林克,〈神舟五號的成功,是臺灣的警訊-一圓飛天夢背後的軍事戰略意義〉。台北:商業周刊,831期,2003年10月27-11月2日,頁120。
林宗達,〈中共太空戰的戰略與發展述評〉。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8期,2002年8月,頁72-94。
林宗達,〈中共信息戰之「網軍」作戰初探〉。台北: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9期,2007年9月,頁60-84。
林宗達,〈中共信息戰〉。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第41卷第5期,2005年5月,頁82-95。
林勤經,〈中共發展信息作戰軍事運用之探討〉。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188期,2004年4月,頁100-105。
孟樵,〈從神舟號升空看中共太空戰(天戰)戰力的發展〉。台北: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頁98-107。
周慧菁,〈中國經濟學者 胡鞍鋼:當全中國人都在一起學習〉。台北:天下雜誌,第347期,2006年5月24日,頁52-58。
周慧菁,〈農民工子弟學校,一億三千萬人翻身的嚮往〉。台北:天下雜誌,第347期,2006年5月24日,頁108-112。
范賢娟,〈從神舟六號展望大陸太空科技〉。科學月刊,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頁932-933。
胡天其譯,Dyson,Freeman J.,〈21世紀的宇宙飛船〉。自然雜誌,第21卷4期,1998年4月,頁34-39。
胡筑生,〈軍事事務革命之研究〉。台北: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10卷,2005年4月,頁363-423。
高一中譯,Hon. Peter B. Teets,〈攸關21世紀國家安全的太空領域〉。台北:國防譯粹,第31卷第11期,2004年11月,頁4-11。
高長、蔡依帆,〈中共「十一五」經建規畫評析〉。台北:展望與探索月刊,第5卷第8期,2007年8月,頁1-4。
高雄柏,〈從神舟五號談台海軍情〉。台北:海峽評論,第156期,2003年12月,頁21-23。
高雄柏,〈簡介中國大陸載人太空飛行計畫〉。台北:科學月刊,第34卷10期,2003年10月,頁861-865。
高雄柏,〈美國軍事戰略的特質與美國空軍〉。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282期,2008年2月,頁82-86。
桂瑞華,〈未來戰爭與環境武器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台北: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0卷5期,155期,2006年10月,頁4-17。
徐蕙萍,〈中共新聞媒體在軍事事務變革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台北:復興崗學報,第85期,2005年12月,頁1-23。
馬立德,〈對中共「太空軍力」應用之探討〉。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8期,2001年8月,頁43-56。
戚發韌,〈毛澤東與東方紅衛星〉。北京:中國航天月刊,2000年4月,頁25-26。
黃文啟譯,Joan Johnson-Freese,〈太空圍橫:「神舟五號升空」〉。台北:國防譯粹,第31卷11期,2004年11月,頁48-73。
黃文啟譯,Ireton, Colline,〈遭受忽視的美國空軍戰鬥任務〉。台北:國防譯粹,第31卷第2期,2004年2月,頁41-53。
黃東,〈新思維:神舟六號滿載軍事突破〉。亞洲週刊,第19卷第44期,2005年10月30日,頁38。
黃俊麟,〈中共軍事事務革命之發展〉。台北:聯合後勤季刊,第4期,2006年2月,頁19-31。
陳方正,〈動於九天之上的飛龍-神舟五號意味著甚麼?〉。台北:廿一世紀,第80期,2003年12月,頁90-96。
陳子平,〈《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解讀-中共國防轉型與對臺威脅〉。台北:國防雜誌,第22卷第2期,2007年4月,頁74-84。
陳俊良,〈太空科技發展史〉。台北:台北星空,第5期,1999年8月,頁7-10。
陳明崙,〈中共航天科技軍事用途與威懾戰略之研究-兼論對臺海情勢的影響〉。台北:國防雜誌,第19卷第5期,2004年5月,頁54-64。
陳偉寬,〈論資訊優勢對未來作戰之影響〉。台北:空軍軍官,第132期,2007年2月,頁73-86。
莫大華,〈中共「軍事事務革命」之分析-資訊戰爭的探討〉。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11期,1998年11月,頁45-56。
亞洲週刊,〈神舟衝擊寶島,兩岸關係質變〉。亞洲週刊,第17卷44期,2003年11月2日,頁6。
曾祥穎,〈從軍事事務革命論未來之建軍〉。台北:中華戰略學刊,第96卷春季號,2007年3月,頁95-129。
曾慶華,〈中共「軍事事務革命」的觀點與特色〉。台北:中華戰略學刊,第91卷春季號,2002年4月,頁23-60。
傅應川,〈從中共2006年國防白皮書看兩岸情勢發展〉。台北:中華戰略學刊,第96卷夏季號,2007年6月,頁73-119。
張蜀誠,〈中共航天計畫軍事戰略意涵之研究〉。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10期,2004年10月,頁66-74。
張維斌,〈21世紀的美國空軍特遣航太武力〉。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200期,2001年4月,頁76-85。
路佳,〈神舟六號引爆中國航天熱,中美爭霸戰從地球打到太空〉。台北:新新聞,第972期,2005年10月20-26日,頁102-103。
楊仕樂,〈評判解放軍眼中的「軍事事務革命」:一個比較性的觀點〉。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4期,2005年12月,頁31-52。
楊開煌,〈「神舟」飛航看兩岸〉。台北:海峽評論,第155期,2003年11月,頁27。
葉永瑄,〈從星際掌控地球的太空科技〉。台北:中央綜合月刊,第32卷8期,1999年8月,頁82-84。
葉自強,〈中共試射「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概況〉。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9期,2003年9月,頁37-49。
廖文中,〈中共核武戰略現代化〉。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第41卷第5期,2005年5月,頁82-85。
廖文中,〈中共發展天軍將導致美中臺軍備競賽〉。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第41卷第5期,2005年5月,頁86-89。
趙壽山,〈中共軍事戰略思想演變之研究〉。台北:空軍學術月刊,第588期,2005年11月,頁16-33。
趙復生譯,Urias, John M.l,〈未來美國陸軍太空科技與概念構想〉。台北:國防譯粹,第31卷第5期,2004年5月,頁48-52。
熊玠,〈神舟己探霄漢返,何羨嫦娥與天公-評「神五」任務達成的意義與我們應有的體會〉。台北:海峽評論,155期,2003年11月,頁17-20。
裴凡強,〈神舟五號爭霸太空-中共超俄趕美?〉。台北:遠見雜誌,209期,2003年11月,頁190-191。
鄭海麟,〈「神舟六號」升空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台北:海峽評論,第179期,2005年11月,頁40。
劉先舉,〈淺論軍事事務革命對中共軍事科技發展影響〉。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9期,2001年9月,頁31-40。
劉長敏,〈神舟再度遨遊中華續寫輝煌〉。台北:海峽評論,179期,2005年11月,頁38-39。
劉慶元,〈跨世紀太空科技對軍事戰略之衝擊〉。台北:中華戰略學刊,第89卷秋季號,2000年10月,頁205-228。
蔡志昇,〈中共航天戰力發展研析〉。台北: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00期,2007年10月,頁41-61。
蔡明彥,〈中共跨世紀軍備發展策略分析〉。台北:全球政治評論第5期,2004年1月,頁59-76。
蔣仁符譯,〈中國(共)之太空計畫〉。台北:中華戰略學刊,第93卷春季號,2004年4月,頁116-134。
賴國忠,〈中共神舟五號上太空對我步兵部隊作戰之影響〉。台北:陸軍步兵季刊,212期,2004年5月,頁3-11。
謝成、楊元坤、廖偉志、劉邦煜、林志隆、李旭夫、黃鎮球、陳志鴻,〈電腦操控全自動導航無人飛船系統之研發〉。工程科技通訊,第75期,2004年8月, 頁195-198。
鍾堅,〈天軍成軍,啟動天戰〉。台北: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1期,2003年11月,頁13-15。
鍾堅,〈中共航天計畫與軍事用途〉。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5期,2002年5月,頁4-10。
鍾堅,〈天眼:中共航天計畫對我國家安全之影〉。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216期,2002年8月,頁76-81。
應天行,〈中共與歐洲國家太空科技合作近況與展望〉。台北:中共研究,39卷12期,2005年12月,頁100-112。
應天行,〈中共的載人航天計畫與其可能之發展〉。台北:中共研究,40卷3期,2006年3月,頁92-105。
應天行,〈中共載人航天計畫發展之近況、前景與效益〉。台北:國防雜誌,17卷8期,2002年2月,頁68-79。
應天行,〈由「神舟號」回收成功,談中共的載人航天計畫〉。台北:全球防衛雜誌,31卷1期,2000年1月,頁42-49。
應天行,〈神舟六號激起千層浪〉。台北:歷史月刊,第214期, 2005年11月,頁76-83。
應紹基,〈由「神舟三號」無人飛船航天成功-剖析中共的「載人太空科  技」〉。台北:空學學術月刊,第552期,2002年11月,頁49-67。
應紹基,〈由「神舟六號」剖析中共航天發展戰略之可能影響〉。台北: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6期,2007年2月,頁77-87。
應紹基,〈中共「載人航天」的特色與其可能之軍事應用〉。台北: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79期,2005年2月,頁51-67。
羅志成譯,Peter Grier,〈美國空軍成功整合航太戰力〉。台北:國防譯粹,第29卷第4期,2002年4月,頁32-40。
羅慶生,〈中共軍事事務革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防雜誌,第17卷第4期,2001年10月,頁18-33。
謝之鵬,〈美軍軍事變革對兩次波灣戰爭影響-兼論兩岸之對應作為〉。台北:國防雜誌,第20卷第11期,2005年11月,頁103-153。
蕭朝琴,〈中共「軍事事務革命」對亞太安全之威脅〉。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1999年7月,頁67-76。
蘇武,〈由莫斯科看中國神舟號太空船的軍事性質〉。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255期,2005年11月,頁30-33。
蘇奐之,〈中共「十一五」期間面對零零落落的挑戰〉。台北:中共研究,第34卷8期,2005年8月,頁5-19。
五、學位論文
李進興,《制天權之爭-中共「太空戰」發展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秦君惕,《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天軍」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曹孝中,《中共「航天戰略」虛實研究:以北斗衛星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1月。
楊開煌,《中共文件詮釋之方法學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六、網路資源
AEEA天文教育資訊網http://aeea.nmns.edu.tw
BBC中文主頁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NASA網頁http://www.nasa.gov
U.S.Space Command http://www.gsinstitute.org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日報http://www.cnsa.gov.cn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在線http:www.cnolo.com
中國吉首網http://www.china.com.cn
中國航天報社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http://www.spacechina.com/
中國航天報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中國新聞網http://tech.big5.enorth.com.cn
中國廣播網http://www.cnr.cn
中國國家航天局http://www.cns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
天文小站http://www.bud.org.tw/chen/chenAs42.htm
今日的中國國防http://www.sinodefence.com/default.asp
太空梭事故新聞專http://taiwantp.net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北方網http://tech.enorth.com.cn
成大地理分站http://www.phys.ncku.edu.tw
西北工業大學http://www.jpkc.nwpu.edu.cn
全球安全網頁http://www.globalsecurity.org/index.html
香港信報http:/www.ln.edu.hk/caps/docs/paper
東方網http://tech.tom.com
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link.mil/
美國飛彈防禦局http://www.mda.mil/mdalink/html/mdalink.html
美國科學家協會http://www.fas.org/main/home.jsp
飛彈威脅網頁http://www.missilethreat.com/
科報網http://news.51zaobao.cn
紐約時報http://www.nytimes.com/
國家太空科技局http://www.cnsa.gov.cn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亞洲時報http://www.asiatimes-chinese.com
華盛頓時報http://www.washtimes.com/
華盛頓郵報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華盛頓觀察週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搜狐IT頻道http://it.sohu.com
新華網http://www.china.com.cn
新台灣新聞周刊http://www.newtaiwan.com.tw
新華視點http://www.china.com.cn
新浪網http://jczs.news.sina.com.cn
詹氏防衛週刊http://jdw.janes.com/
蒐孤網http://it.sohu.com/79/92/article214569279.s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鞍山科技信息網http://asinfo.gov.cn/
龍騰太空http://www.geocities.com/CapeCanaveral/Launchpad/1921/index.htm
七、官方文件
Air Force Doctrine Document 2-2,AFDD 2-2,(27 Nov 2001)。http://www.dtic.mil/doctrine/service_publications_usairforce_pubs.htm
Air Force Doctrine Document 2-2.1,AFDD2-2.1,(2 August 2004)。http://www.dtic.mil/doctrine/service_publications_usairforce_pubs.htm
FY04 Report to Congress on PRC Military Power。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d20040528PRC.pdf
Joint Publication 3-14,JP 3-14,(9 August 2002)。http://www.dtic.mil/doctrine/publications_status_operations.htm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5/d20050719china.pdf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070523-China-Military-Power-final.pdf
《中國的航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0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2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4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