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6201521511000
DOI 10.6846/TKU.2015.00143
論文名稱(中文) 探討影響大學技術移轉關鍵之因素
論文名稱(英文) Explor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Master's Program,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張嘉慧
研究生(英文) Jia-Hui Jhang
學號 60255110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5-29
論文頁數 1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孫嘉祈
委員 - 蔡政言
委員 - 楊佳翰
關鍵字(中) 技術移轉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專家問卷
關鍵字(英) Technology Transfer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Expert Questionnai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現今全球逐漸開始重視大學豐碩研究能量之活絡與有效運用,本研究係以具備技術移轉相關專業知識之專家學者為研究對象,包含產業界、學術界及研究單位等領域,嘗試探討不同關鍵因素對大學技術移轉之影響程度,並探索關鍵因素彼此間之關係程度,基於此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獻探討之方式萃取四大構面及其所屬共12 個影響大學技術移轉之關鍵成功因素,採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分析具核心影響力之關鍵成功因素,並探討關鍵影響因素間之因果關係與重要性,描繪出關鍵因素之因果圖與關聯分析圖,判別何者為影響之關鍵因素,何者為被影響之關鍵因素,以提供大學進行技術移轉活動時之相關策略與建議,使科研資源達到有效配置,進而提升大學技術移轉之成功率,使大學教授之研發成果得以加以推廣並達到有效之利用,降低科研資源之浪費。由研究之結果得知主要影響之關鍵因素為技術本質構面,為解決核心問題之驅動因子,應列為大學技術移轉首要考量之構面,其次為技術發明人構面,組織文化則為第三順位;而組織結構與制度為被影響之關鍵因素。此外,在技術本質構面中,又以技術產業利用性為最主要影響之關鍵因素;技術發明人構面中,以發明人態度為最主要影響之關鍵因素;組織文化構面中則以高階管理者之態度與能力為最主要影響之關鍵因素。最後,本研究將根據研究之結論提出相關進行技術移轉活動之建議,促使大學進一步成功地將研發成果進行移轉。
英文摘要
Nowadays, global gradually begin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abundant of research energy from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key factor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 the ext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y factors. This research is to focus on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ing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technology transfer, including industries, academia and research units by using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And four dimensions and 12 key factors belonging to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considered through literature-review. Using DEMATEL finds ou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with a core influence 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key evalu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technology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Furthermore, the causal map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figure are made to find out the causal group and effect group.

This research provides universities some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to conduct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and make research resources to achieve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Thus, not only enhance the success rat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make research results from professor of universities to be promoted and be make effective use of, but also reduce waste of research resources. B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 find that the main impact of the key factors is technology market dimension, which address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ore issues. It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top priority when universities conduct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Technology inventor dimension is a second consideration of key evaluation factors. Third i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imension. Howeve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ystem in this study is the key factor to be affected. In addition, in the technology market dimens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is the main impact of key evaluation factors. In technology inventor dimension, inventor attitude is the main impact of key evaluation factors. And,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imension,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top management is the main impact of key evaluation factors. Finally, we will attempt to draw upon our analysis result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 in order to assist universities successfully transfer their research resul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大學技術移轉之介紹	7
第一節  台灣現行科技發展執行體系-大學 7
第二節  台灣各大學技術移轉之介紹與現況 20
第三章	文獻探討	32
第一節	技術移轉	32
第二節	組織文化面 47
第三節  組織結構與制度面	63
第四節	技術發明人面 83
第五節	技術本質面 92
第六節	總結 107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08
第一節	決策實驗室分析方法(DEMATEL) 108
第二節  DEMATEL之文獻 111
第三節	DEMATEL 分析步驟	113
第四節	資料蒐集	121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21
第六節	問卷設計	122
第七節  小結 124
第五章	實證分析與討論 125
第一節	研究時間	1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25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130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154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0
第二節	管理意涵	16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169
參考文獻	170
附錄一 本研究問卷	184

表目錄
表1 2013年台灣研究人力現況	14
表2 2008至2013 年台灣博士研究人力-依執行部門區分 15
表3 2008至2013 年台灣每千就業人口之研究人員數(研究人力密度) 16
表4 2010至2013年美國之技術移轉成果	22
表5 美國與台灣研發投入與智財產出之比較表 23
表6 96至100 年度台灣之研究成果相對指數 28
表7 淡江大學 2010至2014 年之研究發展成果 29
表8 與大學研發成果移轉有關之技術移轉模式之彙整資料 46
表9 產學連結之機制 80
表10 關於DEMATEL相關文獻整理 111
表11 DEMATEL評量尺度及代表之意義 113
表12 算術平均矩陣(A)之範例 115
表13 單位矩陣(I)之範例 115
表14 矩陣(B)之範例 116
表15 反矩陣(M)之範例 116
表16 直接間接影響矩陣(T)之範例 117
表17 計算di、rj、d+r及d-r值之範例 118
表18 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N)之範例 118
表19 主構面之DEMATEL問卷設計例 123
表20 受訪專家群背景資料之分析 127
表21 專家學者之背景資料 128
表22 主構面之算術平均矩陣 130
表23 主構面之反矩陣 131
表24 主構面之直接間接影響矩陣 131
表25 主構面直接間接影響矩陣之資料彙整 132
表26 主構面之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133
表27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算術平均矩陣 136
表28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反矩陣 136
表29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直接間接矩陣 137
表30 組織文化子構面直接間接影響矩陣之資料彙整 138
表31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139
表32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算術平均矩陣 141
表33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反矩陣 141
表34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直接間接矩陣 142
表35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直接間接影響矩陣之資料彙整 142
表36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143
表37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算術平均矩陣 146
表38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反矩陣 146
表39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直接間接矩陣 146
表40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直接間接影響矩陣之資料彙整 147
表41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147
表42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算術平均矩陣 150
表43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反矩陣 150
表44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直接間接矩陣 150
表45 技術本質子構面直接間接影響矩陣之資料彙整 151
表46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淨影響矩陣(結構關聯分析) 151
表47 主構面之直接影響關係與被影響關係之結果 155
表48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直接影響關係與被影響關係之結果 156
表49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直接影響關係與被影響關係之結果 157
表50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直接影響關係與被影響關係之結果 158
表51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直接影響關係與被影響關係之結果 159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 6
圖2 台灣科技研究發展推動與執行分工圖 8
圖3 2013年台灣高等教育部門之研發經費-依研發類型區分 9
圖4 台灣各研發類型之研發經費分佈-依執行部門區分 10
圖5 2013 年台灣高等教育部門之研發經費-依經費來源區分 10
圖6 2009至2013年高等教育部門之研發經費來自政府部門之占比 11
圖7 台灣高等教育部門之研發經費及其成長率 11
圖8 全球主要國家之研發經費各執行部門占比 12
圖9 2004至2013年台灣之研發人力(全時約當數) 13
圖10 2013年台灣各執行部門之研究人員占比 13
圖11 2009至2013年台灣每千勞動人口之研究人員數 16
圖12 2009至2013 年台灣專利申請、專利核准數與未核准數 18
圖13 全球主要國家SCI論文數及被引用次數之比較 21
圖14 全球主要國家之核准專利數 22
圖15 103 學年度台灣公立大學校院分佈圖 24
圖16 103 學年度台灣私立大學校院分佈圖 25
圖17 台灣科技部 103 年之預算配置(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26
圖18 台灣大學 2002至2013 年專利累積獲證件數及技術移轉績效 28
圖19 智慧財產權保護概念之演進 32
圖20 研究型大學技術移轉之過程 36
圖21 技術移轉之申請流程 42
圖22 大學公眾形象之影響機制 58
圖23 激勵與報酬之關係 72
圖24 雙因子理論 75
圖25 赫茲伯格之激勵-維持因子理論 76
圖26 產學活動關聯圖 81
圖27 新穎性之分類與其涵蓋之範圍 104
圖28 DEMATEL因果圖之範例 119
圖29 DEMATEL因果圖各象限所代表之意義與特性 120
圖30 DEMATEL關聯分析圖之範例 121
圖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122
圖32 主構面之因果圖 133
圖33 主構面之關聯分析圖 135
圖34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因果圖 139
圖35 組織文化子構面之關聯分析圖 140
圖36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因果圖 144
圖37 組織結構與制度子構面之關聯分析圖 145
圖38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因果圖 148
圖39 技術發明人子構面之關聯分析圖 149
圖40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因果圖 152
圖41 技術本質子構面之關聯分析圖 153
圖42 主構面各關鍵因素之分析結果 162
圖43 子構面各關鍵因素之綜合分析結果 165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1.Chang, B., Chang, C., & Wu, C. (2011). Fuzzy DEMATEL method for developing supplier selection criteria.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8(3), 1850-1858.
2.Chapple, W., Lockett, A., Siegel, D., & Wright, M. (2005). Assessing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UK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evidence. Research Policy, 34(3), 369-384.
3.Chou, Y., Sun, C., & Yen, H. (2012). Evaluating the criteria for human resour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RST) based on an integrated fuzzy AHP and fuzzy DEMATEL approach. Applied Soft Computing, 12(1), 64-71.
4.Crespi, G., D’Este, P., Fontana, R., & Geuna, A. (2011). The impact of academic patenting o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its transfer. Research Policy, 40(1), 55-68.
5.Friedman, J., & Silberman, J. (2003).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Do incentives, management, and location matter?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8(1), 17. Retrieved from 
6.Jackson M.J., Ahmed W., Whitt M., Handy R., Robinson G.M., Whitfield M.D. & Morrell J.S. (2015). Chapter 10 - Commercialization of nanotechnologies: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laboratories. Emerging Nanotechnologies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 Edition), 270-278.
7.Lerner, J. (2004).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tart-up: Lessons from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30(1-2), 49-56.
8.Lin, C., & Tzeng, G. (2009). A value-created system of science (technology) park by using DEMATEL.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6), 9683-9697.
9.Mian, S. A. (1996). Assessing value-added contribution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to tenant firms. Research Policy, 25(3), 325-335.
10.Mian, S. A. (1996). The university business incubator: A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new research/technology-based firms.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7(2), 191-208.
11.Mian, S. A. (1997). 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2(4), 251-285.
12.Minshall, T., & Wicksteed, B. (2005).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Starting to fill the evidence gap. A Report on a Pilot Research Project Commissioned by the 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 St.John’s Innovation Centre Ltd.
13.Muscio, A. (2010). What drives the university us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evidence from italy.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35(2), 181-202.
14.Peng, X. (2006). University spin-offs: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Nature Materials, 5(12), 923-925.
15.Robertson, S., & Kitagawa, F. (2011). University incubators and knowledge mediation strategies: Policy and practice in creating competitive city-regions. LLAKES Research Paper, 28.
16.Shieh, J., Wu, H., & Huang, K. (2010). A DEMATEL method in identifying key success factors of hospital service quality.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3(3), 277-282.
17.Siegel, D. S., Waldman, D. A., Atwater, L. E., & Link, A. N. (2004). Toward a model of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academicians to practitioners: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1(1), 115-142.
18.Siegel, D. S., Waldman, D., & Link, A. (200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Research Policy, 32(1), 27-48.
19.Somsuk, N., & Laosirihongthong, T. (2014). A fuzzy AHP to prioritize enabling factors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business incubators: Resource-based view.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85, 198-210.
20.Tzeng, G., Chiang, C., & Li, C. (2007). Evaluating intertwined effects in e-learning programs: A novel hybrid MCDM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DEMATEL.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2(4), 1028-1044.
21.Valdivia, W. D. (2013). University start-ups: Critical for improving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t Brookings.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2.Wu, C.H., Huang, T., Ken Y., Lai K.K., & Shiu S.H. (2012). Identify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University Commercialization: The First Disclosure on the Linkage betwee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Performance (TTP).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7(2), 79-100.
23.Wu, W., & Lee, Y. (2007). Developing global managers’ competencies using the fuzzy DEMATEL method.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2(2), 499-507.
24.Wu, Y., Welch, E. W., & Huang, W. (2015).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inventions: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licensing of university patents. Technovation, 36, 12-25.
25.Yates, S.R. (2013), Accelerating technology-based ventures in a university business incubator in brazil: A view on methodologies and processes, Triple Helix 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ondon, UK.
26.Zhou, Q., Huang, W., & Zhang, Y. (2011). Identify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using a fuzzy DEMATEL method. Safety Science, 49(2), 243-252.

中文文獻
1.Edgar H. Schein,組織文化與領導,許嘉政,林榮俊,李宗鴻,陳煜清,陳學賢,徐欽祥,陳郁汝,盧玉琴,林玲吟,王宏彰,二版第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民國九十九年。
2.Edgar H. Schein,組織文化與領導,陳千玉,二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民國八十五年。
3.于建波,「組織文化視角下的大學教學學術性保障分析」,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十一卷,第五期,23-25頁,民國九十九年。
4.于偉,「高科技企業領導風格對研發人員學習導向影響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三期,211-213頁,民國九十九年。
5.王文通,王云波,「經典激勵理論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第九期,46-47頁,民國九十八年。
6.王全林,「大學形象的特徵與價值」,池州學院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二期,116-119頁,民國九十八年。
7.王偉霖,「我國學術機構技術移轉機制實施成效與法律制度之檢討」,科技法學評論,第四卷,第二期,59頁,民國九十六年。
8.王新德,張月珍,王志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和推動高校技術轉移」,研究與發展管理,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三年。
9.王睦鈞,「日本AIST促進研發成果商業化之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七期,44-50頁,民國一百零一年。
10.王鑫,「文化維度下釐定的三類大學」,江蘇高教,第一期,52-54頁,民國一百年。
11.田麗麗,金盛華,「經驗合作教學:校本教師培訓的新思路」,教師教育研究,第十八卷,第三期,23-27頁,民國九十五年。
12.朱吉,「新技術的商業化評估」,石油科技論壇,第五期,71-76頁,民國九十七年。
13.朱雲鵬,徐明宣,「台灣與各主要經濟體研發投入之比較」,國家政策論壇(經濟金融),第二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
14.江雪嬌,「從大學知識產業化之觀點探討基礎科學與產業科技之連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94 年度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九十四年。
15.江雪嬌,「從國家創新系統探討大學技術移轉之發展―美國、日本與台灣技轉中心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第十七卷,第四期,971-1000頁,民國九十八年。
16.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會議資料」,行政院第 31 次科技顧問會議,臺北市,民國一百年。
17.何淳寬,「基於學術屬性的現代大學組織結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三十一卷,第二期,77-83頁,民國九十九年。
18.余文盛,「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發展影響因素研究」,繼續教育研究,第五期,31-33頁,民國九十六年。
19.余治平,「「經驗」概念的哲學重建-以杜威《經驗與自然》一書為中心」,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七卷,第二期,69-84頁,民國九十九年。
20.吳泓怡,張洧銘,周佳蓉,「應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於運動休閒鞋消費者之購買決策關鍵評估因素分析」,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 42 屆年會暨第 12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臺北市,民國九十五年。
21.吳建明,湯大緯,「從跨層次動因探討資訊系統後採用階段行為之研究」,電子商務學報,第十二卷,第三期,483-504頁,民國九十九年。
22.吳劍平,高煒紅,「我國大學形象戰略論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三十卷,第四期,54-58頁,民國九十八年。
23.尾身幸次著,科技維新-日本再起,蕭仁志譯,時報文化,臺北市,民國九十五年。
24.李弘輝,知識經濟下領導新思維,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民國九十二年。
25.李全華,馬如彪,「高校管理者應該重視提升科研能力」,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七期,93-96頁,民國九十九年。
26.李志峰,龔春芬,「大學教師發展:實踐困難和矛盾分析」,教師教育研究,第二十卷,第一期,22-26頁,民國九十七年。
27.李健,「論科技創新創業視野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改革」,價值工程,第一百九十六期,213-214頁,民國九十九年。
28.李隆生,馮國豪,謝先鋒,「知識經濟的催化劑-創新育成中心」,育達研究叢刊,第二期,51-60頁,民國九十年。7谷13瑞峰,黃禮翼,「產學合作的探討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5年度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九十五年。
29.李運慶,「大學組織文化失靈及教師在其建設中的作用與責任」,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六卷,第六期,37-40頁,民國九十六年。
30.李蕙瑩,「國科會研究成果申請專利與技術移轉現況及未來發展」,科學發展月刊,505-514頁,民國八十九年。
31.汪益寧,「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分析」,商場現代化,第六百二十九期,146-147頁,民國九十九年。
32.肖玲,孫道進,祝青山,「高校科技創新創業的典範-美國斯坦福大學案例分析」,準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四期,432-434頁,民國九十四年。
33.谷瑞峰,黃禮翼,「產學合作的探討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5年度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九十五年。
34.周永源,「大學制度建設研究-以權力結構與組織結構為視角」,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六卷,第一期,162-166頁,民國九十九年。
35.周呈奇,「天津台資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問題對策研究」,華人前瞻研究,第九卷,第一期,27-41頁,民國一百零二年。
36.周志宏,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Ⅱ,初版,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一年。
37.周佩萱,林倖如,黃暖雲, 2014/2015 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技術處,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一百零三年。
38.周楊,王征,「科研型組織激勵機制創新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第二十八卷,第十五期,154-156頁,民國一百年。
39.周襄楠,「大學公眾形象建設中的媒體應對」,理論月刊,第六期,95-98頁,民國九十八年。
40.孟繁華,仲叢友,「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育的對策-以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卷,第四期,72-74頁,民國九十九年。
41.林一平,科學技術統計要覽 (Indica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年版,科技部,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三年。
42.林永順,洪惠貞,劉正祥,蔡展維,管理學-實務觀點與啟發故事,全力顧問有限公司,民國一百零二年。
43.林宜聖,「技術校院教師實務經驗與教學效能關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
44.林尚平,陳宥杉,雷漢聲,陳達仁,黃銘傑,蔡渭水,黃家齊,張克群,「行政院國科會產學合作機制之發展現況與未來建議」,商管科技季刊,第十卷,第一期,1-28頁,民國九十八年。
45.林俊農,楊致慧,程法彰,「由醫界實務觀點論醫療方法的可專利性」,安泰醫護雜誌,第十四卷,第三期,147-157頁,民國九十七年。
46.姚宜新,「淺談大學管理者應確立的辦學理念」,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六期,119-123頁,民國九十五年。
47.柯文進,「現代大學制度之大學學術自由制度之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版),第一期,8-12頁,民國九十六年。
48.柳立偉,蔡正育,黃惠貞,「運動休閒組織高階管理者之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差異與組織內部控制執行成效之關聯性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九期,163-180頁,民國九十九年。
49.洪文琪,「歐美日技術移轉機制及現況之探討及比較」,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二期,151-164頁,民國九十四年。
50.科技部,「施政績效報告」,民國一百零李弘輝,知識經濟下領導新思維,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民國九十二年。
51.科技部,「科技部簡介」,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三年。
52.胡仁東,馬飆,「衝突與融合:大學組織之文化解讀」,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六卷,第一期,130-134頁,民國九十九年。
53.胡秀媛,「運用Kano Model與DEMATEL於贏得訂單條件的改善:以台灣工業電腦製造業個案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
54.凌健,「大學組織文化失靈與重建」,高校教育管理,第五卷,第一期,24-28頁,民國一百年。
55.唐永新,馮震宇,「建構有利法制環境,鼓勵大學及公部門研究機構新創(衍生)事業之設立」,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北部預備會議,13-16頁,臺北市,民國九十七年。
56.夏禾,陳鋕雄,「資料專屬權與專利保護制度之競合:以美國藥品上市法制為中心」,智慧財產評論,第十二卷,第一期,117-191頁,民國一百零二年。
57.孫平,「簡析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與科研誠信的關係」,科技管理研究,第九期,335-337頁,民國九十八年。
58.孫嘉祈,「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群聚因素影響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博士論文,民國九十八年。
59.耿筠,專利加值運用與策略,初版第三刷,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三年。
60.耿筠,張彥輝,陳宥杉,翁順裕,「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技術移轉業務之調查研究」,商管科技季刊,第十卷,第四期,625-646頁,民國九十八年。
61.馬廷奇,「制度創新:我國大學實現轉型之路」,高教發展與評估,第二十一卷,第六期,8-11頁,民國九十四年。
62.張元杰,陳明惠,楊宜興,「促進產學合作政策工具-英,美與台之跨國性比較研究」,經濟部技術處學界科專非技術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18頁,民國九十一年。
63.張文雪,「試論大學教師文化建設」,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六期,26-29頁,民國九十五年。
64.張俊苓,「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培養探討」,教育探索,第十一期,108-109頁,民國九十九年。
65.張彥輝,林佩芬,翁順裕,「我國學研機構技轉單位與技轉人員之發展概況」,商管科技季刊,第九卷,第四期,525-545頁,民國九十七年。
66.張紹勳,模糊多準則評估法及統計,初版,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一年。
67.張媛甯,「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N 科技大學為例」,師資培育欲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第五卷,第一期,49-74頁,民國一百一年。
68.張麗娟,「淺談新形勢下高校青年科研管理者的素質培養」,高教論壇,第二期,98-100頁,民國一百年。
69.張耀平,「管理文明與管理職業價值觀」,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五卷,第四期,208-210頁,民國九十七年。
70.曹雅婷,「高職餐飲科教師產業經驗與教學知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餐飲大學餐旅教育所,碩士論文,民國一百年。
71.曹暘,「論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之建構」,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9-31頁,民國一百年。
72.許光華,「產學合作發展方向之研析」,朝陽學報,第十八期,1-16頁,民國一百零二年。
73.許育典,林姁璇,「大學自治下對學生基本權保障的探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37-67頁,民國一百零二年。
74.陳何芳,「大學學者的特性與學術生產力簡析」,江蘇高教,第三期,9-12頁,民國九十八年。
75.陳良基,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年鑑工作小組,民國一百零一年。
76.陳宗權,林博文,朱默庵,「產學合作中的知識探索與利用」,臺大管理論叢,第二十二卷,第二期,59-86頁,民國一百零一年。
77.陳明德,「美國與台灣大學校院技術移轉情形比較之探索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
78.陳政全,「以DEMATEL方法探討建廠專案工程的關鍵成功因素」,中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八年。
79.陳炯榮,陳森豐,專利申請策略及國際實務,二版,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市,民國九十八年。
80.陳翠妙,黃英豪,「畜牧科技研發創新管理機制與產業化連結成果評估」,臺灣農學會報,第十四卷,第三期,275-290頁,民國一百零二年。
81.陸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與管理者工作態度和績效的關係」,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四十二卷,第二期,276-280頁,民國九十五年。
82.陸義淋,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及策略,二版第二刷,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二年。
83.彭清一、李美容、葉宗成、江麗敏、陳志華、陳菊英、林淑瑛、曾瓊慧,「技術移轉與智慧財產權」,經濟部研究發展報告,編號八,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民國八十三年。
84.彭開英,「英國劍橋大學技術移轉機制- Cambridge Enterprise Limited Company 之介紹」,科技法律透析,8-12頁,民國九十七年。
85.揚善林,汪青松,「高校研究型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中國科技論壇,第六期,118-120頁,民國九十六年。
86.曾瑞玲,「學院資本主義下的美國生技醫藥產業:兼論台灣現況」,社會科學論叢,第三卷,第二期,119-154頁,民國九十八年。
87.陽春華,「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設計-基於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現狀實證研究的探討」,工業技術經濟,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23-25頁,民國九十六年。
88.黃孝惇,「我國大學專利申請之考量」,智慧財產權月刊,第七十一期,107-127頁,民國九十三年。
89.黃國良,董飛,「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第二十七卷,第十七期,103-105頁,民國九十九年。
90.楊淑涵,「企業併購關鍵因子之探討-以AHP與DEMATEL分析」,淡江大學國際商學所,碩士論文,民國一百零一年。
91.楊靜子,「全球化下大學組織困境之探討及其對台灣高等教育經營之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十三期,101-121頁,民國九十三年。
92.溫金豐,「新進專業人員的組織社會化戰術與組織認同之關係:工作經驗與成長需求強度的干擾效應」,臺大管理論叢,第十五卷,第二期,143-164頁,民國九十四年。
93.經建會部門計劃處,「推動新興智慧型產業發明專利產業化」,台灣經濟論衡,第八卷,第十期,15-36頁,民國九十九年。
94.萬文濤,「學術自由與我國大學科層體制的改革」,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九卷,第二期,100-104頁,民國九十五年。
95.葉佳琪,林天柱,孔憲法,「從成功大學產學合作企業之區域分佈情形探討合作特性與創新」,建築與規劃學報,第十二卷,第二期,119-140頁,民國一百年。
96.葛孟堯,劉江彬,耿筠,「影響我國大學技術移轉績效因素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第十五卷,第二期,55-82頁,民國九十九年。
97.廖君達,高德錚,林學詩,「遷廠30周年試驗研究暨推廣成果專刊」,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241-266頁,民國一百零三年。
98.劉江彬,黃俊英,智慧財產管理總論,初版,臺北市,政大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民國九十三年。
99.蔡千姿,蔡旻翰,「台灣育成中心發展經驗與展望」,科技管理學刊,第十五卷,第四期,29-60頁,民國九十九年。
100.蔡明誠,專利法,四版,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市,民國一百零二年。
101.蔡敦浩,施進忠,利尚仁,「敘說創業故事:覺察、學習與再詮釋」,組織與管理,第三卷,第二期,67-91頁,民國九十九年。
102.駱洁敏,「試論大學組織特性及理論模型」,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卷,第四期,74-76頁,民國九十六年。
103.謝祥揚,「論專利發明人資格( Inventorship )及其權利歸屬( Ownership )」,萬國法律,第一百九十六期,2-12頁,民國一百零三年。
104.鍾楚璿,「業主組織文化對營建專案績效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九年。
105.藍柏青,「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中央研究院,民國一百零二年。
106.魏炳麒,「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鼓勵扶助機制」,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五卷,第四期,37-38頁,民國九十四年。
107.魏廣炯,產業之創新發明與專利實務,經瑋文化,新北市,民國一百零一年。

網路文獻
1.AUTM, Highlights of the ATUM U.S. Licensing Activity Survey:FY2013,http://www.autm.net/FY_2013_Licensing_Activity_Survey/14317.htm,查詢日期:104/3/7。
2.AUTM, U.S. Licensing Activity Survey, 2013,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http://www.autm.net/AM/Template.cfm?Section=FY_2013_Licensing_Activity_Survey&Template=/CM/ContentDisplay.cfm&ContentID=14262,查詢日期:104/3/7。
3.立法委員李貴敏的部落格,教育文化委員會-管考經費配置 擴大研發效能,102/10/30,http://staceylee3306.pixnet.net/blog/post/13140844,查詢日期:104/2/27。
4.科技部,科技研發成果資訊系統(STRIKE)-績效排行榜-技術移轉件數(機構) ,http://ap0569.most.gov.tw/strike/homepageIndex.do,查詢日期:104/3/4。
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育部103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資訊網,http://ulist.moe.gov.tw/Home/UniversityList,查詢日期:104/3/3。
6.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內年輕教授之研究計畫與論文產出分析,2012/10,https://hrst.stpi.narl.org.tw/html/young%20professor%20research.pdf,查詢日期:104/5/4。
7.專利工程師黃泰綾,眾津國際法律事務所,淺談專利要件-進步性,2012/10/24,http://zoomlaw.pixnet.net/blog/post/47273558-%E6%B7%BA%E8%AB%87%E5%B0%88%E5%88%A9%E8%A6%81%E4%BB%B6%E2%94%80%E9%80%B2%E6%AD%A5%E6%80%A7--%E5%B0%88%E5%88%A9%E5%B7%A5%E7%A8%8B%E5%B8%AB%E9%BB%83%E6%B3%B0%E7%B6%BE,查詢日期:104/4/18。
8.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成果查詢,研發成果,http://www.research.tku.edu.tw/pages.asp?rframe-name=query-right05.htm,統計查詢日期:104/3/9。
9.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電子報,第一期,2012/6,http://www.research.tku.edu.tw/epaper/v1n1_006.htm,查詢日期:104/4/19。
10.統計資料庫,http://statistics.most.gov.tw/was2/,查詢日期:104/2/27。
11.陳良基,國立台灣大學,2014年校務發展共識會議簡報,14頁,http://vp.ntu.edu.tw/VP/LetterfromVPChen/20140108.pdf,查詢日期:104/3/3。
12.陳詩雨,「知識產權-如何避免自己的研究成果成為專利申請的前案」,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第444期,101/3/6,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_more.php?volume_indx=444&showx=showarticle&article_indx=8932,查詢日期:104/4/18。
13.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網路及資通安全 > 資通訊安全 > 尊重網路智財權 > 大學校園網站法律案例教材研發計畫(40個案例) > 六、計畫成果 > 專利權法律案例教材>案例(2)申請專利權必須具備之要件,101/10/11,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143&Page=10268&Index=9&WID=3ee9c9ee-f44e-44f0-A431-c300341d9f77,查詢日期:104/4/18。
14.劉常勇,大學技轉中心需要具備技術商業化的能力,創業管理第 42 講,財團法人溫室仁文教基金會,2001/11/29,http://www.ceolearning.org.tw/writings/paper.php?id=10305,查詢日期:104/5/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