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6201223232500
DOI 10.6846/TKU.2012.0018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和平崛起」對朝鮮半島情勢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s of China's “Peaceful Ris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項文怡
研究生(英文) Wen-Yi Hsiang
學號 79927013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5-28
論文頁數 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春山
委員 - 劉瀚宇
委員 - 張五岳
關鍵字(中) 和平崛起
朝鮮半島
朝核問題
六方會談
核武危機
關鍵字(英) Peaceful Rise
Korean Peninsula
North Korea's nuclear issue
Six-Party Talks
Nuclear Weapon Crisi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3年中共提出「和平崛起」論,並以之作為國家戰略的最高指導原則,以對抗行之有年的「中國威脅論」。為了持續透過經濟發展來快速增強自身國力,就必須打造一個穩定的國內與國際空間,這樣的前提與背景才能提供中共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然而位於周邊的朝鮮半島卻因為長期分裂與對峙成為影響區域安全的不定時炸彈,其中尤以北韓核武危機為首要可能衝突爆發點,為維護自身國家安全,中共在「和平崛起」的原則下,一改以往較為消極的態度,主動推促召開多邊對話協商機制-六方會談,以解決朝核問題,如此不僅可以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掌握區域事務主導權,亦可保留朝鮮半島作為抵擋美國勢力逼近的緩衝區,維護自身和平穩定的發展空間。
英文摘要
China Government had put forward the "peaceful rise" theory at the first time in 2003, and took it for the highest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quickly enhance their own national strength, China must create a stabl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ace,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located around mainland china, owing to the long-term division and confrontation, has became the flashpoint of North-East Asia. To safeguard their own national security, China,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rise," changed the negative attitude to push the multilateral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mechanism - the six-party talks to resolve the nuclear issue, so not only can show a responsible image, grasp the initiative of regional affairs, but also to keep the Korean Peninsula as a resist U.S. forces approximation of the buffer to maintain its own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中共和平崛起之主張	9
第一節 和平崛起由來	9
第二節 從和平崛起到和平發展	14
第三節 和平崛起與對外政策的關係	19
第四節 小結	22
第三章	中共對朝鮮半島政策之演變	23
第一節「抗美援朝」時期(1950~1960)	23
第二節「中朝友好」時期(1961~1991)	26
第三節「雙重承認」時期(1992~2002)	30
第四節「和平崛起」時期(2003~2011)	33
第四章	中共「和平崛起」對朝鮮半島情勢影響之體現-六方會談	37
第一節 朝核問題源起	37
第二節 六方會談參與國對朝核問題立場	43
第三節 歷次六方會談成果	59
第四節 小結	66
第五章	結論	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9
第二節 朝鮮半島區域安全形勢未來展望	72
參考書目及文獻	75
參考文獻
壹、中文專書
1.	尹慶耀,2001年,中共對外關係史料(上)。臺北:尹慶耀。
2.	江西元、夏立平,2004年,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朱鋒,2007年,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李明,1998年,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5.	林秋山,1998年,韓國綜論-南北韓關係篇。臺北:水牛出版社。
6.	林秋山,1998年,韓國綜論-中韓關係篇。臺北:水牛出版社。
7.	門洪華,2005年,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高崇雲,1989年,中共與南北關係的研究。臺北:大學聯合出版委員會。
9.	張榮臣、喻江、謝武軍主編,2005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若干重大課題解讀。北京:紅旗出版社。
10.	陳顯泗、宋德星編,2008年,和諧東亞:東亞安全的必由之路。北京:時事出版社。
11.	郭萬超,2004年,中國崛起-一個東方大國的成長之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2.	彭澎主編,2005年,和平崛起論─中國重塑大國之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3.	楊中美,1999年,中共外交教父錢其琛。臺北:時報文化。
14.	趙春山,2011年,「和諧世界」與中共對外戰略,臺北:遠景基金會。
15.	魯毅、顧關福、俞正樑、傅耀祖等著,1999年,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
16.	劉清才、高科等著,2007年,東北亞地緣政治與中國地緣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7.	簡江作,2005年,韓國戰爭起因和韓半島分割之研究,以韓半島周邊國家的相互關係與角色為研究中心。臺北:國立編譯館。
貳、中文期刊論文
1.	王承宗,1999年1月,「前蘇聯與俄羅斯對朝鮮半島政策之研究」,問題與研究。
2.	江澄格,2000年9月,「北韓對統一的分歧與共識」,歷史月刊。
3.	何思慎、李明峻、許志嘉、劉德海,2004年9月1日,「北韓核武危機與六方會談」,「歐亞政策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
4.	李蒲,2004年2月,「六方會談觸動了東北亞區域政治與軍事鬥爭的神經」,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
5.	河凡植,2008年,「和平繁榮政策與韓中關係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47期。
6.	姜長斌,2005年,「論中國和平崛起與美國國際戰略」,國際經濟評論,第1-2期。
7.	胡鞍鋼,2005年,「特稿: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政治科學季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第七期。
8.	孫紹正,2004年,「中共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
9.	張少文,2001年3月,「朝鮮人的『日本觀』及對韓日關係的影響」,歷史月刊。
10.	楊紅梅,2003年5月16日-6月15日,「從伊拉克戰爭解讀美國新戰略」,廣角鏡月刊。
11.	蔡裕明,2003年3月,「北韓核武變局與東北亞安全」,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3期。
12.	劉建飛,2006年1月2日,「專家視點-為『和平崛起』正名」,瞭望新聞周刊。
13.	閻學通、秦亞青、倪樂雄、李強、張文木,2004年12月,「『大國崛起與中國的選擇』筆談」,中國外交,第12期。
14.	羅援,2006年11月,「中國為什麼能在六方會談中起到特殊作用」,領導之友,第6期。
15.	鐘偉,2004年5月,「『和平崛起』應是國家目標而非國家戰略」,領導決策信息,第18期。
參、英文專書
1.	Kukbang Baekso, Defense White Paper, Ministry of Defense, Seoul, 1998
2.	Tang Tsou,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Vol. 2,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3.	Isa Ducke, Status Power: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Making Toward Korea, New York, Routledge
肆、英文期刊論文
1.	Belousov A.A.”Russia and its security: views, theory and practice,” Taipei, Taiwan, R.O.C.,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mmittee, Tamkang University,c1999 
2.	Hao, Jia and Zhuang, Qubing, “ China’s Policy toward Korean Peninsula,” Asian Survey, Vol.32,No.12
3.	Kim, Taehyun,” South Korean Perspectives o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Question” Mersh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40(2), Oct, 1996
4.	Kim , Hakjoom, “China’s Korea Policy Since the Tiananmen Square Incident,” Proceeding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8, No. 2
5.	Kim , Samuel S.. ”Chinese and Russian Perspectives and Policies toward the Korean Reu nification Issue,”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 18, no. 4, Winter 1994
6.	Kim, Samuel S., “China’s new role in the nuclear confrontation,” Asian Perspective, Vol.28, No.4, 2004
7.	Liu, Ming, “China and North Korean Crisis: Facing Test and Transition,” Pacific Affair, Vol.76, No.3
8.	Medeiros , Evan S. and Frave l, M. Taylor,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3)
9.	Sutter, Robert,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A US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 Vol. XI, No.2
10.	Wishnick, Elizabeth, “Russian-North Korea Relations: A New Era?”, North Korea and Northeast Asia.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2
11.	Yi, Xiaoxiong, “China’s Korea Policy: From ‘One Korea’ to ‘Two Korea’,” Asian Affairs: An American Review, Summer 95, Vol. 22, Issue 2
12.	Zheng, Bijian, “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 Foreign Affairs, Vol. 84,Issue 5 
13.	Zhebin , Alexander, “Russia and North Korea: An Emerging, Uneasy Partnership,” Asian Survey, Aug. 199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