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3201210260700
DOI 10.6846/TKU.2012.00174
論文名稱(中文) 營造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工程契約風險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Risks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for Taiwanese Construction Firms that Enter the Construction Markets in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林鉅翔
研究生(英文) Chu-Hsiang Lin
學號 69838054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5
論文頁數 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范素玲
委員 - 曾惠斌
委員 - 黃立
委員 - 王人牧
委員 - 黃文鑑
關鍵字(中) 工程契約風險
營造業
失效模式
效應與關鍵性分析
關鍵字(英) Risks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Construction Firms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中國基礎建設大量發展及台灣內部建設減縮的情況下,許多台灣優良專業的顧問公司及建設公司紛紛有意轉頭中國市場,在此前提下由於兩岸法令、規範認知、文化上皆有差異,這些差異在雙方有所接觸時可能就會轉化成風險,故在投入中國市場之前確實有必要對其作一番詳細的瞭解。
    在對中國工程合同風險有詳細認知之後對中國工程合同做風險分析,找出在中國工程合同中的失效模式並探討其失效原因,以及合同所隱藏的各種風險。並透過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分析出關鍵性風險後,對期分析結果做出建議。
    本研究以中國工程合同為題探討台灣營造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工程合同風險,並研究合同失效產生的原因。台灣營造業進入中國市場屬於投標者,所以本研究在研究過程皆以合同乙方的立場為研究定位,也就是承包方的角色。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explored how the foreign investments of contractor enterprises succeed in China market mainly on risks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We interviewed 4 foreign enterprise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and choose contractor as the main sample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what risks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they ha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 Construction Firms;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 FMCEA) can be used to endanger the safety of the event prior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and post-mortem root cause analysis, corrective and remedial measures to the accident. We use FMECA to analyze risks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2
1.4	研究流程與方法	3
1.5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進入中國市場之研究	6
2.2	工程合同	10
2.3	工程合同風險	13
2.4	風險管理	17
2.4.1	風險管理概述	17
2.4.2	風險管理的程序	20
2.5	風險分析方法	23
2.5.1	風險評估分析方法	23
2.5.2	失效模式、效應與關鍵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	25
第三章	失效模式與失效效應分析	37
3.1	分析工程合同特性	37
3.2	定義合同流程與合同風險	39
3.3	分析投標過程特性	40
3.4	分析失效模式	42
3.5	分析失效效應	45
第四章	關鍵性分析	48
4.1	分析失效原因	48
4.2	分析失效管制	52
4.3	嚴重度、發生度、難檢度	55
4.4	關鍵性分析	61
4.5	FMECA報告及結果應用	62
4.6	工程合同風險FMECA專家訪談分析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5.1	結論	71
5.2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3
附件	77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3
圖2.1製程FMECA流程圖	33
圖3.1 合同流程與合同風險對應圖	40
表目錄
表2.1 FMECA難檢度之衡量標準	34
表2.2 FMECA嚴重度之衡量標準	35
表2.3 FMECA發生度之衡量標準	36
表3.2失效模式分析表	44
表3.3失效效應分析表	47
表4.1 工程合同受訪專家資料表	48
表4.2失效原因分析表	50
表4.3失效管制分析表	53
表4.4 FMECA嚴重度之衡量標準	55
表4.5嚴重度分析表	56
表4.6 FMECA發生度之衡量標準	57
表4.7 發生度分析表	57
表4.8 FMECA難檢度之衡量標準	59
表4.9 難檢度分析表	59
表4.10 訪談關鍵性分析表	62
表4.11工程合同風險FMECA風險優先指數分析表	65
參考文獻
[1].	顧美春(2003年8月),工程合同風險分配與常見爭議問題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羅瑞雪(2007),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應用於潛盾隧道工程施工風險之探討,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應用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羅吉.弗根,喬治.諾曼(2000),工程建設風險管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4].	簡嘉慧(2010),台灣銀行業進入中國市場之進入與發展策略分析,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5].	謝振昌(2009),台灣物流業者進入中國市場的經營模式探討-以S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6].	鄧鐵軍(2004).工程風險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p.2~p.60。
[7].	蔡閔丞(2009),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實作及軟體應用,正修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葉英蕙(1994年6月),工程契約履行擔保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9].	葉宗昀(2007),以 EPC 為基之商業流程狀態可控制性分析架構之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0].	萬琳,朱麗娜,劉強(2009年8月下旬刊供稿),”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11].	溫敏智(2006),FMEA與TRIZ理論應用在動力手工具問題與決策系統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
[12].	彭鴻霖(2000),可靠度技術手冊/失效模式效應與關鍵性分析技術。
[13].	單長亮(2007),EPC/交鑰匙工程合同風險審核法律問題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14].	陳繼堯主編(2002年1月),工程保險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公司出版,p.71。
[15].	陳婕穎(2008),由國際汽車大廠進入中國市場模式探討台灣汽車業進入之選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16].	陳紘章(2005),公共工程契約風險配置之研究--以BOT 權利移轉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
[17].	陳玉潔(2004),工程契約變更之爭議問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8].	許繼元(2011),跨國企業在中國之經理人本土化個案研究以營造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	曹健齡、楊義明(1997),”「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的作業方式」”,品質管制月刊,第三十三卷第4 期,頁55~59。
[20].	張朝棟(1995年5月19日),BOT之理論與實際,理律法律事務所。
[21].	張健行、張明峰(2003),”EPC合同的風險與責任特徵”,經貿實務,第l0期,p.58~p.60。
[22].	張秀香(2009),山嶽隧道工程契約風險分擔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23].	徐克健(2003),”對FIDIC合同施工項目風險管理的探討”,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p.73~p.75。
[24].	洪俊傑(2009),汽車回收再製造業進入中國市場的評估因素之分析-以個案公司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5].	哈佛商業評論(2009),”盤點風險管理工具”, 1月刊。
[26].	邱闖(2002),國際工程合同管理與務實,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27].	邱展發(89年5月),”有些風險不需要用保險轉嫁”,風險管理季刊,第四期,p.94。
[28].	林發立(1995年6月),”工程合約實務問題泛論(4)--工程合約之定義、在我國法律上之定性、種類及特性”,萬國法律,第81 期,p.14。
[29].	林清池(2011),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應用於營舍防火安全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30].	林彩莉(2007),台灣嬰童用品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模式以及行銷策略探討 --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31].	房性中(1997年6月),”淺談營造風險與風險管理”,現代營建月刋,第210期。
[32].	周慧瑜(2002年7月),營建工程專案承包商風險處置決策模式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33].	肖亦林(2004),工程合同風險分攤與索賠管理研究,河海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所碩士論文。
[34].	李剛(2006),建設工程合同若干問題研究,中國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35].	李金松(2004),營建工程契約風險分配以公共工程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宋宗宇(2007),建設工程合同風險管理,同濟大學出版社。
[37].	何曉暉(2010),跨國媒體進入中國市場跨界聯盟模式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38].	何伯洲(2002),建設工程合同事務指南,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北京。
[39].	王雅玲(2010),台灣餐飲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加盟區位及夥伴選擇決策模式,國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王啟元(2010),工程合同風險評價及其管理研究,北京工業大學博士論文。
[41].	王平、羅濟群、黃俊傑、王宇文(2003),風險評估方法,昆山科技大學資管系。
[42].	王世煌(2005年11月),風險評估講義,行政機關風險專業管理研習班課程講義。
[43].	尹惠雯(2011),營建業新興國家之制度環境的市場進入策略—以中國大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45].	Ruth Sara Aguilar-Savén(2004),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Review and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90, pp.129-149.
[46].	PekkaKetola(2004). “Usabilit Engineering in Con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8(4), p.154~167.
[47].	Nael G. Bunni, supra cit. note。p.192
[48].	http://0rz.tw/5Kz20
[49].	Grant, W., (1988). Handbook of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McGraw-Hill Inc.
[50].	GoncaTuncel, and GülgünAlpan(2010),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for supply chain networks: A case study”, Computers in Industry, 61, p.250~259。
[51].	Faber M H, and Stewart M G(2003). “Risk Assessment for Civil Engineering Facilities:Critical Overview and Discussion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80, p.173~184。
[52].	Cynthia Glassman(2000 Oct.). “An Evolution in Risk Strategy”, RMA Journal.
[53].	Chicken C John (1994). Managing Risks and Decisions in Major Projects.,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54].	C. Arthur Williams, and Jr. Richard M. Heims(1989),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Mcgraw Hill, New York, USA, p.1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