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2201512352200
DOI 10.6846/TKU.2015.00135
論文名稱(中文) 《狄公案》與史事之互證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Mutual Verification between the novel "Di Gong An" and Histo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黃憶婷
研究生(英文) Yi-Ting Huang
學號 69901004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5-01-15
論文頁數 1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傅錫壬
委員 - 王俊彥
委員 - 鄭柏彥
關鍵字(中) 公案與歷史
晚清公案小說
狄仁傑
慈禧太后
關鍵字(英) Detective and History
Late Qing Detective Novel
Judge Di
Empress Dowager Cix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歷來學者認為《狄公案》一書後半部,具有強烈的政治暗諷書寫,而此矛頭指向當時實際掌權的統治者慈禧太后。本文將透過對於小說文本的剖析,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清末歷史現況。除此之外,《狄公案》一書前半部的公案書寫,雖非作者所欲凸顯著重點,但卻隱含了作者暗諷慈禧太后、推崇狄公……的寫作意識。筆者透過清末歷史與《狄公案》的交叉印證,以及對於本書寫作意識的推敲,證明本書雖以公案為骨幹,但實際為暗諷慈禧及晚清政治的書寫。
    本文一共分成六個章節,首章為緒論:說明筆者認為《狄公案》具有強烈的政治指涉性,並希望藉由歷史與文學整合的探討,印證歷來學者的說法與自身的假設。其次《狄公案》一書名稱紊亂,筆者亦將於首章作一梳理,並概要介紹本書內容以及針對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將「公案」一名的定義作一論述,之後就《狄公案》一書的題材、內容來剖析,最後透過《狄公案》與公案小說的比較後,仍將本書定位仍為公案小說。第三章:則透過對於成書背景的探討,說明本書所隱含的內容與晚清末年的政治形態有所關連。由於本書作者成謎,筆者藉由歷史的探討,對作者為何人?提供了一個更為清楚的方向。第四章:則針對本書的寫作技巧作一剖析,說明本書內容實融合唐、明、清三朝之制度,於今雖造成閱讀上的混亂,但作者如此寫作的原因,實為藉通俗詞彙以拉近與讀者間的距離,此種刻意寫作方式所造成的結果。第五章:則針對「狄仁傑」此一角色作一人物形象上的分析,探討作者將其由「能吏」轉變為「清官」的緣由。第六章:針對全文作一統整性的結論,並反思本文力有未逮之處。
英文摘要
Scholar's always have an opinion with the " Di Gong An ". Latter part of this book has political criticism very strong. And it is mean the facto ruler Empress Dowager Cixi at that time. This thesis will resolve the novel that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this, " Di Gong An " implied that Judge Di is better than 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write is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mutual verification between the novel "Di Gong An" and history. And the write infer the idea of author to prove this cases novel that actually a book about satirize Empress Dowager Cixi and the late Ching Dynasty political.
    This thesis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ed the 'Di Gong An' has the referentiality of politics, and hoped is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mutual verification between the novel "Di Gong An" and history, to prove the scholar's opinion and my statement by this paptr. And then, "Di Gong An" have a lot of titles. The writer will arrange this at first chapter. I will introduce this book and research methods with "Di Gong An".
    It defines the name of detective novel,and then analyzed the subject matter and contents at chapter two. The "Di Gong An" compared advantageously with the case novel,that still call for the case novel. Chapter three:the writer probe the "Di Gong An",that writing period.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is linked political at Ching dynasty. We don't know that who is the author about "Di Gong An". The writer investigate who is the author with history. And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who is the author. Chapter four:the paper is directed to write technique to this book. It create confusion in reading because  the system mix Tang、Minga and Ching. But the reason is that author want  to closer to reader. Chapter five:writing will character analysis with Judge Di. The writer probing Why the author transform  Judge Di competent officer to honest officer.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Writer will organize conclusion and self-examin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7
第二章 《狄公案》與公案小說之比較	28
第一節 公案小說的界定	28
第二節 公案小說與歷史間的關聯	32
第三節 《狄公案》的定位	39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狄公案》的成書及作者的推斷	42
第一節 《狄公案》成書年代的背景	43
第二節 武則天形象對慈禧的影射意涵	47
第三節 《狄公案》作者的推斷	59
第四節 小結	62
第四章 《狄公案》的寫作特色	63
第一節 人名的混用	63
第二節 錯置的事物	66
第三節 公案模式的蹈襲	69
第四節 小結	81
第五章 《狄公案》中狄仁傑的形象轉變	82
第一節 歷史中的狄仁傑形象探析	82
第二節 《狄公案》中的「清官」定位	91
第三節 《狄公案》中狄仁傑的形象轉變	95
第四節 小結	102
第六章 結論	103
參考資料	105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司馬遷撰:《史記》,台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初版。
唐‧長孫無忌撰:《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初版。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宋‧歐陽脩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97第一版。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再版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初版。
宋‧鄭克:《折獄龜鑒》,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初版。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十版。
元‧脫脫撰:《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明‧胡應麟撰,卮林補遺:《新校少室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初版。
明‧凌濛初,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台北 : 三民書局,1991年初版。
清‧張廷玉撰:《明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桂馥撰:《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
清‧佚名:《狄公案》,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初版。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古本小說集成─武則天四大奇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國史館,1986年初版。
(清)會典館編纂:《清會典》,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初版。
清‧崑岡等同續修:《清會典》,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初版。
清‧蔣良騏:《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初版。
清‧劉鶚:《老殘遊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初版。
清‧薛福成撰:《庸盦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61年初版。
鄭玄注,王雲五主編:《鄭注周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初版。
韓兆琦注譯:《新譯史記》,台北:三民書局 2008年初版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74年四版。

二、理論專書(按出版時間排列)
青木正兒撰,隋樹森譯:《中國文學概說》,台北 : 臺灣開明書店,1954年初版。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初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初版。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初版。
鄭振鐸:《鄭振鐸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1988第一版。
孫遜:《明清小說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6年初版。
周憲等編:《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林瑞翰:《中國通史》,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第四版。
張國風:《公案小說漫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初版。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二版。
黃岩柏:《中國公案小說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范忠信、鄭定、詹學農:《情理法與中國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探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盛  寧:《新歷史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初版。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1895~1911)》,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蒲安迪(演講):《中國敘述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阿英:《晚清小說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曹亦冰:《俠義公案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陳穎:《中國英雄俠義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  歷史‧小說‧敘事》,上海: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8年第一版。
申丹編:《敘述學與小說文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第一版。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8年初版。
徐忠明:《法學與文學之間》,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杜文玉:《狄仁傑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胡禮忠、戴鞍鋼新撰:《晚清史》,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再版。
任翔:《文學的另一到風景:偵探小說史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金易、沈義羚著:《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大陸版原書名:《宮女談往錄》〉,台北:常樂文化/智庫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第一版。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呂小蓬:《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2004年第一版。
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初版。
苗懷民:《中國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俄〕弗‧雅‧普洛普著,賈放譯:《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英〕愛德華‧摩根‧福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2009年初版。
蕭讓:《武則天──女皇之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初版。

三、期刊論文(按出版時間排列)
劉世德、鄧紹基:〈清代公案小說的思想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俠五義」為例,兼論清官和俠義的實質〉,《文學評論》第2期,1964年。
董家遵:〈歷代節烈婦女的統計〉,台北:《中國婦女史論集》,1979年10月。
王爾敏:〈清代公案小說之撰作風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年,頁121~160。
謝明勳:〈六朝志怪與公案小說──黃岩柏「公案幼芽偏多萌生於魏晉志怪」說述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4卷第2期,1995年,頁75~85。
陳俊杰:〈明清士人階層女子守節現象〉,《二十一世紀》,1995年2月,頁98~107。
林美君:〈從《太平廣記》「精察」類看「公案小說」的雛型〉,《台北商專學報》,1996年6月,頁285~301。
魏泉:〈中外《狄公案》比較〉,《許昌師專學報》第4期第18卷,1999年
頁46~49。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 (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第十卷第二期,1999年6月,頁29~76。
苗懷民:〈從公案到偵探:論晚清公案小說的終結與近代偵探小說的生成〉,《明清小說研究》第6期,2001年,頁47~66。
田同旭:〈《老殘遊記》清官批判源於李贽說〉,《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02年,頁218~226。
苗懷民:〈論中國古代文言公案小說的故事模式和敘述特性〉,《古今文藝》第1期,2002年,頁38~44。
邢意和:〈《狄公案》中國家法律思想與民間法律思想的矛盾〉,《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1期,2005年,頁62~64。
霍建國:〈《施公案》、《彭公案》小說情節研究〉,《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18期,2005年,頁1~22。
顏莉莉:〈試論中西《狄公案》的不同敘述視角〉,《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第24卷,2006年,頁127~132。
魏泉:〈公案與偵探:從《狄公案》說起〉,《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4期,2006年,頁65~70。
蘇興:〈《武則天四大奇案》散論〉,《大連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頁39~41。
魏瓊:〈清官論考〉,《中國法學》第6期, 2008年,頁129~144。
張慧蘭:〈中國歷代勘釘案源流概述〉,《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四期,2008年6月,頁223~250。
陳麗君:〈從跨領域的視角談公案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97期,2009年,頁28~45。
凌兆鳳:〈狄仁傑形象淺探〉,《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10期,2011年,頁51~64。

四、學位論文(按出版時間排列)
陳智聰:《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王琰玲:《明清公案小說研究》,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霍建國:《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2006年
邱婉慧:《明代公案小說形塑「清官典型」的社會意義》,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陳麗君:《正義的神話?!---《施公案》、《三俠五義》與《彭公案》中文學與法律的互文關係》,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范正群:《清代俠義公案小說研究》,揚州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紀兆航:《《老殘遊記》官吏形象設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碩士,2010年8月。
肖冰:《明清通俗小說之清官形象分析》,華東師範大學碩士,2010年。
張慧蘭:《歷代「勘丁案」故事之流變》,世新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梁秀儀:《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狄公探案」推理小說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7月。
陳姿吟:《跨文化的想像與實踐:試論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的《狄公案》》,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011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