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501200913143700
DOI 10.6846/TKU.2009.00105
論文名稱(中文) 金庸《射鵰英雄傳》與王度盧「俠情悲劇」五部曲愛情糾葛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omantic Stories form Chin Yung’s“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and Five Tunes of Tulu Wang’s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朱麗生
研究生(英文) Li-Sheng Chu
學號 79501017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12-20
論文頁數 1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共同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張雙英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金庸
射鵰英雄傳
王度盧
俠情悲劇
比較研究
關鍵字(英) Jin Yong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Wang Tulu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Comparative Stud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係以《射鵰英雄傳》及「俠情悲劇」五部曲的三段主要愛情作比較分析,勾勒出兩部鉅著的愛情風貌。

第一章緒論,分節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現今金庸武俠小說之研究概況,詳盡闡述武俠小說有何類型特徵,且根據所臚列出的幾項類型特徵,檢測諸中國武俠小說作品源流及其發展,以及本文研究範圍與所運用之研究方法。

    第二章裡先總論《射鵰英雄傳》與「俠情悲劇」五部曲的愛情故事,藉由三段愛情的描述,勾勒出全文的風貌與他們的愛情觀。第一節是討論《射鵰英雄傳》中最主要的三條愛情主線之發展與評析,該三條愛情主線分別是:郭靖與黃蓉、楊康與穆念慈、陳玄風與梅超風三對愛侶間之情愛糾葛分析,展現出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第二節中則擷取出「俠情悲劇」五部曲之三對愛侶:李慕白與俞秀蓮情義兩難全的愛情、江小鶴與鮑阿鸞情仇交織的愛情,及羅小虎與玉嬌龍封建門第觀念下悲苦的愛情,這三對愛侶間之關係與情愛發展過程。

第三、四、五章裡,分別細說《射鵰英雄傳》與「俠情悲劇」五部曲的情愛糾葛分析比較。情愛關係的型塑與發展,與主人翁的性格特性及成長背景密不可分,故本文將於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裡分別對於「郭靖、黃蓉與李慕白、余秀蓮之愛情」、「楊康、穆念慈與江小鶴、鮑阿鸞之愛情糾葛比較分析」、「陳玄風、梅超風與羅小虎、玉嬌龍之愛情」詳細探討之。

    並針對文本中三對戀人之愛情故事,由愛情的發展過程至愛情心理的起伏結至情愛關係結局的安排,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再論人物形象與刻劃技巧,兩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作者所摹寫的不全是理想人格規範的完美化身,他們身上照樣存在著人性的弱點。此部份之論述,就男性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而依據其正派、反派、行事風格作詳盡探討,並施以道德性、美學性與人格精神的綜合評價。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the romantic stories between respectively three relationships from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and five tunes of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to outline ro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famous works.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five chapters briefly stated as follows:

The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and show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and recent literatures about Chin Yung’s knight-errant novel, and details the typ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ight-errant novel. Based on these typ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chapter reviews 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knight-errant novels. 

The Chapter Two sketches the romantic stories of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and five tunes of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and then scratches out whole plots and their romantic value in the bases of respectively three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works. The first section is to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main three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The three relationships indicates Jing Guo and Rong Huang, Kuang Yang and Nian-Ci Mu,、Xuan-Fong Chang and Chao-Fong Mei.  According to the three couples’ romantic interactions, this chapter will present a fixed model of romantic plot in Chin Yung’s works. 

The second section focuses on three couples’ stories in “five tunes of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This section briefly shows the process of three couples’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development. Those stories include dilemma between friendships and love faced by Mu-Bai Li and Xiu-Lian Yu, the relationships of love and enmity between Xiao-he Jiang and A-Luan Bao, and suffering relationships and love between Xiao-Hu Luo and Jiao-Long Yu not getting blessness under a feudal period.  

Chapter Three, Four, and Five respectively presen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and “five tunes of tragedy and chivalry sentiment.”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have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growth backgrounds. So, Chapter Three, Four, and Five respectively discuss and compare “romantic story between couple of Jing Guo and Rong Huang and couple of Mu-Bai Li and Xiu-Lian Yu, between couple of Kuang Yang and Nian-Ci Mu and couple of Xiao-he Jiang and A-Luan Bao, and between couple of Xuan-Fong Chang and Chao-Fong Mei and couple of Xiao-Hu Luo and Jiao-Long Yu

Further, based on the three different couples’ stories, I discuss and make further analysis abou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dynamical change of psychology, and the ending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lso, about characters’ images and descriptive skills, the characters in the two works have their own unique personality and weakness in human nature that are not perfect creation of personality shaped by the authors. On the images of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the thesis will discuss and evaluate their behavior styles, upright or dishonest, in the bases of virtue, aesthetics, and moral integr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成果回顧 …………………………………1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論文架構 …………………………………7
第三節 武俠小說發展概況之研究……………………………11

第二章《射雕英雄傳》與「俠情悲劇」五部曲愛情型態之比較21
第一節《射雕英雄傳》三條愛情路線 ………………………23
一、主線角色:郭靖與黃蓉 …………………………………23
二、支線角色:楊康與穆念慈 ………………………………30
三、旁線角色:陳玄風與梅超風 ……………………………34
第二節《俠情悲劇》五部曲三個愛情故事 …………………39
一、第一個愛情故事:江小鶴與鮑阿鸞 ……………………40
二、第二個愛情故事:李慕白與俞秀蓮… …………………45
三、第三個愛情故事:羅小虎與玉嬌龍… …………………50
第三節 小結  …………………………………………………56

第三章 郭靖、黃蓉與李慕白、俞秀蓮之愛情糾葛比較分析62
第一節 男主角的比較分析……………………………………63
第二節 女主角的比較分………………………………………77
第三節 二者愛情型態發展之比較……………………………90
第四節 小結 …………………………………………………101
第四章 楊康、穆念慈與江小鶴、鮑阿鸞之愛情糾葛比較
分析103
第一節 男主角的比較分析… ………………………………103
第二節 女主角的比較分析… ………………………………110
第三節 二者愛情型態發展之比較… ………………………116
第四節 小結 …………………………………………………123
第五章 陳玄風、梅超風與羅小虎、玉嬌龍之愛情糾葛比
較分析126
第一節 男主角的比較分析 …………………………………126
第二節 女主角的比較分析… ………………………………133
第三節 二者愛情型態發展之比較… ………………………139
第四節 小結 …………………………………………………142
第六章  結論…………………………………………………144
參考書目………………………………………………………157
參考文獻
一、文本
1、金庸作品(依小說系列順序)
《射鵰英雄傳》(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3年。
《射鵰英雄傳》(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3年。 
《射鵰英雄傳》(三),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3年。
《射鵰英雄傳》(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神鵰俠侶》(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神鵰俠侶》(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神鵰俠侶》(三),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神鵰俠侶》(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2、王度廬作品(依小說系列順序)
《鶴驚崑崙》(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鶴驚崑崙》(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鶴驚崑崙》(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寶劍金釵》(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寶劍金釵》(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寶劍金釵》(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劍氣珠光》(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劍氣珠光》(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臥虎藏龍》(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臥虎藏龍》(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臥虎藏龍》(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鐵騎銀瓶》(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鐵騎銀瓶》(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鐵騎銀瓶》(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鐵騎銀瓶》(四),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鐵騎銀瓶》(五),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二、古籍
司馬遷著:《史記》,臺北:七畧出版社,1991年。
吳自牧,《夢粱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市:長安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周密輯:《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務印書館,1983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2月初版。
曹雪芹,《紅樓夢》,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9月九版。

三、專書
王秋桂主編,《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9年。
冷夏,《金庸傳》,香港:明報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李天道、王順貴,《漫談金庸小說的俠客典型》,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8年。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女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8年。 
吳靄儀,《金庸小說看人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8年。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情》,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8年。 
周清霖,《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觀》,上海:上海書局,1996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年。  
林保淳、龔鵬程編,《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彙編》,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年。倪匡,《我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7年。 
倪匡,《再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事業,1984年。 
倪匡,《三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事業,1984年。 
倪 匡,《四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事業,1986年。 
倪匡、陳沛然,《五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事業,1984 年。
范伯群主編,《言情聖手、武俠大學─王度廬》,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4年。 
夏志清,《愛情、社會、小說》,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5年。 
袁進,《鴛鴦蝴蝶派》,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徐斯年,《俠的蹤跡-論武俠小說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年。 
陳 墨,《武俠五大家品嘗》,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1年。
陳 墨,《新武俠二十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陳 墨,《海外新武俠小說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陳 墨,《金庸小說賞析》,台南:祥一出版社,1993年。 
陳 墨,《金庸小說之謎》,台南:祥一出版社,1993年。 
陳 墨,《金庸小說人論》,江西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
陳 墨,《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江西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
陳 墨,《金庸小說情愛論》,江西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陳 墨,《金庸小說之武學》,江西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陳 墨,《形象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陳 墨,《藝術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 年。 
陳佐才,《武俠人生──金庸筆下的人性》,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2年。 
陳沛然,《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基.瓦西列夫撰,《情愛論》,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
陶希聖,《辯士與遊俠》,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葉重新,《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年。
傅騰霄 ,《小說技巧》,臺北:紅葉出版社,1996年。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裏仁書局,2000年。
戴 俊,《千古世人俠客夢──武俠小說縱橫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4年。
韓雲波,《俠林玄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韓雲波,《誰是英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 
羅  盤:《小說創作論》,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80年
Carol Gilligan著,王雅各譯,《不同的語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佛斯特,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2。

John Christopher Hamm────Creating Classic Literature: On the Revision of Jin Yong’s Sword of Loyalty

John Minford────Louis Cha through the Translator’s Eyes

Meir Shaha────Martial-Arts Fiction and Martial-Arts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Qi in Jim Yong’s Novels 

Samuel N. C. Lieu (劉南強)────Fact or Fiction: Ming-chiao (Manichaeism) in Jin Yong’sI-t’ien  t’u-lung chi 

Sharon Lai(賴慈芸)────Translating Jin Yong: A Review of Four
English Translations 

四、期刊論文
古龍,〈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一)—(五),《聯合月刊》,19期—24期,1983年2—8月。
吳宏一,〈漫談武俠與武俠小說〉《中國論壇》17卷8期,1984年1月
周啟志,〈通俗小說能成為一門顯學嗎?〉,《文訊雜誌》,革新68期106號,1994年8月。 
孫桂芝,〈俠的氾濫與失落〉,《中國論壇》17卷8期 ,1984年1月 
侯建,〈中西武俠小說之比較〉,《聯合月刊》第四卷3期,1988年1月。
徐斯年,〈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孕育〉,《歷史月刊》82期,1994年11月 
徐斯年,〈失落的悲涼俠情 — 尋找『臥虎藏龍』原作者王度廬〉,《中國時報》22版,2001年3月6日。
莊練,〈武林大俠何處尋〉,《國文天地》5卷12期,1990年5月 
陳葆文,〈短篇小說中的女俠形象探討〉《國文天地》,5卷12期, 1990年5月
徐斯年,〈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孕育〉,《歷史月刊》,82期, 1994年11月。 
陳平原,〈類型等級與武俠小說〉,《新地文學》,1990年12月。
翁麗雪,〈東漢盜賊考略〉,《嘉義農專學報》,30期,1992年9月。
張英,〈中國古代的俠〉,《國文天地》5卷12期, 1990年5月。
傅維信,〈武俠小說的出版傳奇〉,《書香月刊》55期,1998年1月。
葉洪生,〈淺談武俠小說的來龍去脈〉,《歷史月刊》,75期,1994年4月。 
葉洪生(筆名:俠客),〈美人如玉劍如虹〉(上、下),臺北《聯合文學》,13卷4、5期,1996年2、3月 
葉洪生(筆名:俠客),〈俠義崢嶸蓋九州〉(上、下),臺北《聯合文學》,13卷6、7期 ,1996年4、5月。 
葉洪生(筆名:俠客),〈丐幫奇人對對碰〉(上、中、下),臺北《聯合文學》13卷9—11期,1996年7—9月。
葉洪生(筆名:俠客) 〈群魔亂舞酷翻天〉(上、下) 臺北《聯合文學》 民國八十五年十至十一月 第十三卷十二、十四期
葉洪生(筆名:俠客),〈黑白兩道「大哥大」〉,臺北《聯合文學》,13卷3期,1996年1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77年5月。


五、學位論文
伍怡慧,《王度廬「鶴-鐵」五部曲研究》,逢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宜蓉,《王度廬「鶴--鐵」五部曲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月純,《王度廬「悲劇俠情」五部曲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韻琦:《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研究—遠流版舊版與新修版的解析》,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彙敏,《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葉燕容:《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曹昌廉,《「閱讀」的當代武俠小說─論當代武俠小說評議與閱讀理論下新的武俠小說觀》,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蘇惠美:《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羅賢淑著,《金庸武俠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