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9201905451000
DOI 10.6846/TKU.2019.00113
論文名稱(中文) 解構中國「強軍夢」下的軍隊體制改革:源起、發展與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Deconstructing the China’s Military System Reform under the Dream of Strong Military:Origin,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楊太源
研究生(英文) Tai-Yuan Yang
學號 899330061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0
論文頁數 3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張延廷
委員 - 馬振坤
委員 - 丁樹範
關鍵字(中) 習近平
領導管理體制
軍隊規模結構
軍委管總
戰區主戰
軍種主建
關鍵字(英) Xi Jinping
Leading Management System
Military Scale Structure
the CMC control all
TOCs focus on fight
the Services focus on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12年,習近平接任中央軍委會主席,12月初巡視廣州戰區時要求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部隊訓練要「實戰化」。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軍改計畫。依照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竟見」內容顯示,除對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軍隊規模結構、部隊編成、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政策制度、軍民融合發展、武警指揮管理體制和力量結構及軍事法治體系等九方面進行總體安排外,並提出改革總體目標和實施期程:1.總體目標: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以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協調推進規模結構、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2020年前,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構建能打贏信息化戰、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2.實施期程:2015年,重點組織實施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2016年,組織實施軍隊規模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2017年至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作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精各領域改革。
2014年3月,成立「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舉行「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審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方案。將軍改期程區分為三個階段,2016年完成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2017年完成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2018年開始啟動軍事政策制度改革。
    習近平按照規劃推動軍隊體制改革,除軍權集中於習近平手上外,就是參照美軍編制與指揮方式,形塑一個新的人民解放軍。由二階段軍改內容觀之,軍隊改革不再侷限在人民解放軍,而是擴及人民武裝警察、民兵預備役、邊、海防部隊。希望將人民解放打造成外放型、模組化、智慧化、數位化的部隊,強軍目標就是「聽黨指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建構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軍隊。
英文摘要
In 2012, Xi Jinping took over as the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CMC). When he visited the Guangzhou Theater of Command (TOC) in early December, he ask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o “foll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 command, call it to come instantaneously, come ably to fight, fight ably to win.” The training of the troops must be “actualized”. In November 2013,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roposed a military reform plan to “deeply reform and reform the military organization, promote troop policy and syste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China’s “deepening the aftermath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reform”, it shows nine overall arrangements such as the leadership management system, joint operational command system, military scale structure, military formation, new military personnel training, policy system,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rmed police comm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The overall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period of the reform are proposed: 1. Overall goal: Seiz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CMC control all, TOCs focus on fight, and the Services focus on development”. It also focus on the leadership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he joint operational command system, and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scale structure, policy system, and the deep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By 2020, China will make breakthroughs in the reform of the leadership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joint operational command system, and achieve important results in reforms in terms of optimizing the scale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and strive to construct an information-based war. To effectively fulfill the mission of the “China characteristics” modernizing military power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China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military policy. 2. Implementation period: In 2015, China will focus on implementing the leadership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forming the joint operational command system. In 2016, China will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litary scale and combat strength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s and Armed Police Forces. Basically completing the phased reform tasks; from 2017 to 2020, further adjustment,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reforms in related fields, and continue to reform in various fields.

In March 2014, the “the CMC deepened the leading group for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reform” was established, and Xi Jinping personally served as the team leader. The “CMC Reform Working Conference” was held from November 24 to 26, 2015 to review and approve the military system reform plan. The general reform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In 2016, the military leadership and command system reform was completed. In 2017, the military's scal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were reformed. In 2018, the military policy system reform was initiated.

Xi Jinping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military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 In addition to the military power concentrated on Xi Jinping's hands, it is based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ommand of the US military to shape a new PL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cond-stage military reform, the military reform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PLA, but to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the militia reserve, the border, and the coastal defense forces. It is hoped t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will be turned into an external, modular, intelligent, and digitalized force. The goal of a strong army is to "listen to the party's command, call it to come instantaneously, come ably to fight, fight ably to win", and build an integrated joint combat capability to create world-class arm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文獻檢閱與分析	11
第四節  研究理論、途徑與研究方法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9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31
第二章  Wendt的霍布斯無政府文化概念與「敵手共生」模式	37
第一節  Wendt建構主義安全研究意涵	39
第二節  Wendt無政府文化下的「敵手共生」模式	50
第三節  Wendt敵手共生模式的檢證分析架構	62
第四節  小結	66
第三章  中國推動軍隊體制改革歷程	67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的國防和軍隊改革	70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的國防和軍隊改革	75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的國防和軍隊改革	81
第四節  胡錦濤時期的國防和軍隊改革	87
第五節  小  結	95
第四章  影響習近平推動軍隊體制改革因素	97
第一節  國際因素	98
第二節  國內因素	104
第三節  決策者因素	113
第四節  小  結	121
第五章  軍隊體制改革的戰略指導與途徑	123
第一節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方針	125
第二節  對黨忠誠與黨指揮槍	134
第三節  軍民融合與軍隊人才培養	147
第四節   小  結	157
第六章  軍隊體制改革的成果	159
第一節  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成果	161
第二節  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成果	181
第三節  軍事政策制度改革	202
第四節  小  結	206
第七章  軍隊體制改革的理論檢證	207
第一節  軍隊體制改革「軍工複合體」的檢證	208
第二節  軍隊體制改革「自群體的內在團結」的檢證	220
第三節  軍隊體制改革「投射認同」的檢證	231
第八章  結論	237
第一節  研究總結與理理檢證	237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	241
第三節  未來研究與研究建議	245
參考書目	…………………………………………………………………………247
附錄1    習近平推動軍隊體制改革大事紀一覽表	283
附錄2    中國共產黨第18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摘要)	287
附錄3    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	289
附錄4    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	295
附錄5    在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上的訓詞	309
附錄6    講政治謀打贏搞服務做表率努力建設「四鐵」軍委機關	311
附錄7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上的訓令	317
附錄8    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節選)	319
附錄9    圍繞實現強軍目標推進軍隊院校改革創新	329
附錄10   加快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333
附錄11   堅持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335
附錄12   努力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339
附錄13   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戰略支援部隊	345
附錄14   在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上的訓詞	349
附錄15   抓好戰區聯合訓練	351
附錄16   努力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353
附錄17   在中央軍委後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357
附錄18   在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	365
附錄19   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	375
附錄20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379
附錄21   對新調整組建軍級單位的訓令	381
 
表目錄
表 1 1  國際關係三大理論學派區分表	4
表 2 1  霍布斯文化解析表	61
表 2 2  中美關係敵手共生模式檢證指標一覽表	64
表 3 1  中國歷次裁軍改革內容一覽表	68
表 4 1  中國十八大以來人民解放軍涉貪被起訴將領名單	118
表 5 1  習近平講「對黨絕對忠誠」內容摘要一覽表	135
表 5 2  人民解放軍中央軍委領導機關體制與職能分析表	142
表 6 1  習近平推動「強軍」的主要內容一覽表	162
表 6 2  人民解放軍中央軍委領導機關體制與職能分析表	168
表 6 3  「軍區」與「戰區」之差異分析表	172
表 6 4  人民解放軍「一體化、聯合、合同、合成、協同」等定義比較表	174
表 6 5  人民解放軍陸軍新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一覽表	182
表 6 6  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新調整組建9個軍級基地一覽表	183
表 6 7  全軍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一覽表	184
表 6 8  軍隊院校調整改革後現況一覽表	186
表 6 9  傷殘人員每年補助金一覽表	190
表 6 10 三屬、三紅等人員每年補助金一覽表	191
表 6 11 人民解放軍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之分類與任務一覽表	194
表 6 12 中國31省(市)級黨委會「戎裝常委」一覽表	196
表 6 13 人民解放軍正戰區級職缺一覽表	197
表 6 14 人民解放軍副戰區級職缺一覽表	198
表 6 15 近期人民解放軍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會議內容一覽表	204
表 7 1  1990年至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一覽表	210
表 7 2  2018年共軍海軍新造艦艇一覽表	212
表 7 3  中國北斗導航衛星一覽表	213
表 7 4  中國與俄羅斯歷年「海上聯合-2019」系列軍事演習一覽表	218
表 7 5  「中國製造2025」技術路線圖	220
表 7 6  中美貿易戰大事記(2018.03~2019.04)	223
表 7 7  美國「再平衡戰略」與「印太戰略」比較表	228
表 8 1  美中敵手共生模式下中華民國的政策選項	244
 
圖目錄
圖 1 1  建構主義身份決定利益途徑產生三種文化	21
圖 1 2  霍布斯文化敵手共生模式圖	22
圖 1 3  架構分析架構圖	32
圖 1 4  分析略圖	34
圖 2 1  國際行為體的機制與過程共構圖	44
圖 2 2  建構主義國家安全文化研究的五條途徑圖	45
圖 2 3  體系結構與單位國家關係的簡約模式圖	50
圖 2 4  無政府文化途徑圖	51
圖 2 5  國際文化的多種實現方式圖	52
圖 2 6  無政府文化型態圖	53
圖 2 7  敵人意涵特徵示意圖	54
圖 2 8  敵人身份下的對外政策圖	54
圖 2 9  霍布斯文化發展趨勢圖	55
圖 2 10 霍布斯無政府文化敵手共生模式圖	57
圖 6 1  戰略支援部隊組織判斷圖	167
圖 6 2  人民解放軍改革後的管理與指揮權劃分圖	176
圖 6 3  人民解放軍後勤保障部與聯勤保障部隊指揮關係判斷圖	177
圖 6 4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組織判斷圖	188
圖 6 5  中共國務院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判斷圖	192
圖 6 6  中共各級退役軍人事務對應組織判斷圖	192
圖 6 7  中國人民解放軍省軍區組織調整判斷圖	19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按首字筆畫排序)
丁樹範著。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臺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出版社),2002年。
丁耀、陳向陽、劉盍松主編。堅定改革強軍信心獻身改革強軍實踐—部隊改革強軍主題教育20講。(北京:藍天出版社),201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軍改後共軍重要領導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2017年共軍重要領導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7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2018年共軍重要領導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8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2017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7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2018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8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2019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9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第一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第二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第三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1921-2003。(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團以上領導幹部使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習近平關於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重要論述摘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2016年。
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編,軍事論壇,(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方江著,軍隊院校培訓體制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
王一平主編,強軍夢想與強軍目標—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3年。
王玉民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年。
王法安著,鄧小平軍隊制度建設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王逸舟著,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緝思著,國際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法安主編,中國和平發展中的強軍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朱健新主編,軍官制度比較與改革,(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朱新民著,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社),1991年。
朱雲漢、賈慶國等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朱慶林、張翠芳、鄒雲松、朱文宜等著,軍民融合論,(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年。
全國幹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宋偉著,國際關係理論:從政治思想到社會科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任天佑主編,強軍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任大佑、趙周賢主編,中國夢與強軍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任天佑著,問道改革強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
杜維運著,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呂亞力著,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
平可夫著,中國軍事與國際戰略,(香港:文藝出版社),2006年2月。
平可夫著,中央軍委最高地下指揮所的機密二砲如何按動核導彈電鈕,(加拿大:漢和出版社),2010年10月。
吳明杰著,軍隊政治工作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吳恒宇著,中共新軍事革命人才培育與院校教育改革,(台北:大屯出版社),2004年。
李英明著,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年。
李博平著,領軍之制—中西方軍事領導體制比較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
李升泉、劉志輝主編,說說國防和軍隊改革新趨勢,(北京:長征出版社),2015年。
李殿仁主編,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年。
林長盛主編,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圖書),1993年。
軍事科學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范繼超主編,做好強軍實踐中政治工作—學習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探索與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6年。
洪丁福著,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啟英文化),1996年。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姜占魁著,行政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89年。
姜廷玉著,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9年。
美魯鳴、王偉海、劉祖辰著,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探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洪陸訓著,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胡光正主編,當代軍事體制變革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年。
姜鐵軍主編,黨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5年。
倪世雄著、包宗和校訂,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倪世雄、王義桅等著,中美國家利益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袁正清著,國際政治理論的社會學轉向:建構主義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徐焰著,中國國防導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8年。
徐明善著,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主編,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4年。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主編,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5),(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主編,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6),(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6年。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與軍事思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秦亞青著,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美國在國際武裝衝突中的支持行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
秦亞青著,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經典導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時殷弘著,國際政治與國家方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康紹邦、官力等著,國際戰略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陳燕波主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昱澍、李善東著,富國強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北京:長征出版社),2015年。
陳煥森著,中共軍事改革與習近平鞏固軍權,(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6年。
黃朝峰、高建平主編,軍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年。
黃朝峰著,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研究,(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年。
劉富本著,國際關係,(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劉成軍、劉源主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蔡政文著,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
莫大華著,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3月。
曹建奇著,新形勢下軍隊人才建設探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6年。
翁明賢著,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4月。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年。
趙叢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0年。
趙黎明、陳炳福等著,軍民融合框架下中國國防支出與經濟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年。
齊春元等編,軍隊黨委工作規範,(北京:藍天出版社),2010年。
劉偉主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6年。
劉亞洲、曹智、張鐵柱主編,強軍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年。
劉岩著,中國軍銜百年史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年。
劉成軍、劉源主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劉岩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人事管理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劉華清著,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張仕波著,推進強軍偉業的戰略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張季良著,國際關係學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
張東輝、楊春長主編,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
閻世奎著,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理論與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總政治部幹部部、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制度概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
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魏禮群主編,四個全面—新布局新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薛國安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文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
蔣少散著,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路徑選擇融合式轉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年。
鄧禮峰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韓衛鋒、康永升、孔令娟著,實戰化的軍事改革,(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 
叢文勝、鄒強倫主編,軍隊和武警全面停止有償服務相關法律問題及實務指引,(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年。
叢文勝等著,國防法治—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6年。
二、翻譯專書(按英文字母排序)
Alexander Wendt原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Andrew Scobell,Larry M. Wortzel等原著、黃淑芬譯,中共軍文變化,(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
Hobson, John M.等原著、周劭彥譯,國家與國際關係,(臺北:弘智出版社),2003年。
John M. Hobson原著、周劭彥譯,國家與國際關係,(臺北:弘智出版社),2003年。
Jarol B. Manheim Richard C. Rich原著、冷則剛、任文姍譯,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John M. Collins原著、鈕先鍾譯,大戰略,(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Jan-Erik Lane & Svante Ersson 著、何景榮譯,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2年。
Kenneth N. Waltz原著、胡祖慶譯,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Keohane, R. O.原著、郭樹勇譯,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Keohane,Nye,J.等著、門洪華譯,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Martha Finnemore著,袁正清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Richard D. Fisher Jr.原著,高一中譯,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
Robert O.Keohane原著,郭樹勇譯,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W. Lawrence Neuman原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化取向,(臺北:揚智公司),2002年。
Peter D. Feaver著,洪陸訓、沈明室、李承禹、鍾春發、劉慶元、王先正、彭成功等合譯,武裝僕人:代理、監督和文武關係,(臺北:國防大學政治學院),2006年12月。
甘浩森、施道安、譚俊輝主編,高一中譯,共軍的招募與教育訓練,(桃園:軍備局401廠),2010年9月。
約翰W.劉易斯、薛理泰著、薛理泰編譯,中國軍事決策機制&臺海衝突,(香港:明鏡出版社),2007年。
三、外文資料(按英文字母排序)
Anderson, Eric C. China Restored:The Middle Kingdom Looks to 2020 and Beyond. Santa Barbara, Calif.:Praeger, 2010.
Albrecht, Glenn,“Directionality theory:Neo-organicism and dialectical complexity,”Democracy and Nature,Vol.6,No.3,2000.
Alker, Hayward. Rediscoveries and Reformul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Axelrod, Robert. Building new political actors.chapter 6 in Axelrod,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Barr, Michael. Who's Afraid of China?The Challenge of Chinese Soft Power. London ; New York:Zed Books, 2011.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Alfred A. Knopf: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 1997.
Bert, Wayne.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 a changing of the guard?.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3.
Binnendijk, Hans and Ronald N. Montaperto. 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 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1998.
Blau, Peter. “Critical remarks on Weber’s theory of authorit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7,1963.
Brown, Michael E.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eds., The Rise of China.Cambridge:MIT Press, 2000.
Bull, Hedley. 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7.
Burles ,Mark & Abram N. Shulsky. 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Evidence from History of Doctrinal Writings. Santa Monica, Calif:RAND Corporation, 2000.
Bush, George W., “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the Congress on the United States Response to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Ed.by The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George W. Bush .Washington, D.C.:The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1.
Bush, Richard C. and Michael E. O’Hanlon. A War Like No Other:The Truth about China’s Challenge to America. 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 Inc., 2007.
Campbell,Kurt M.,and Derek J.Mitchell.“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Foreign Affairs, Vol.86, No.4, 2001.
Carter, Ashton B. Preventive Defense: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c1999.
Cederman, Lars-Erik. Emergent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Checkel, Jeffery T., “The Constructivist Tur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World Politics,Vol.50,No2,January 1998.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Vol.6.Issue 4,1999.
Clark,Cal, “The U.S. Balancing Role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The Irony of Muddling Through,”Issues &Studies Vol.42,No.3,September 2001.
Cliff, Roger and others. Entering the Dragon’s Lair: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nited States. Santa Monica, CA:RAND Corporation , 2007.
Cimbala, Stephen J. ed..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 Choices and Limit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
Department of Defens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DOD,Sep.30.2001.at:http://www.dtic.mil/dtic/tr/fulltext/u2/a395236.pdf.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DOD,Feb.1.2010.at:http://www.defense.gov/qdr/qdr%20as%20of%2026jan10%200700.pdf.
Elster, Jon. Ulysses and The Sirens:Studies in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Fallows, James M. Looking at The Sun : The Rise of The New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 James Fallows. New York : Vintage Books, c1995.
Finnemore, Martha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Fisher Jr, Richard D.; Foreword by Arthur Waldron.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Building for Regional and Global Reach. Westport, Conn.: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8.
Flanagan, Stephen J. and Michael E. Marti,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Friedberg, Aaron L..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 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 New York:W. W. Norton & Co., c2011.
Ferry, Dobbs. China Policy and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Transnational Publishers,1984.
Gallagher ,Mary, “Reform and Openness:Why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Have Delayed Democracy,” World Politics, Vol.54,No.3, 2002.
Glaser,Bonnie S.,“U.S.-China Relations:Moving Forward,”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Vol.23,No.6,December 2001.
--, “China’s Taiwan Policy in the Wake of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Vol.24,No.6,December 20024.
--, “U.S.-China Relations:Old and New Challenges:ASAT Test,Taiwan, and Trade,”Comparative Connection:A Quarterly E-Journal on East Asian Bilateral Relation,Vol.9,No.1,April 2007.
George, Alexander L.. Presidential Decision-making in Foreign Policy:Th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Advice. Boulder:Westview, 1980.
Goldstein, Avery, “The Diplomatic Fa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A Rising Power’s Emerging Choice,”The China Quarterly, 2001.
— —. Rising to the Challenge: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Gruber, Lloyd. Ruling the Worl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Gurtov, Mel and Byong-Moo Hwang.China’s Security: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1998.
Guyer, Paul. Nature, Moral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eace,Chapter 12 in Guyer, Kant on Freedom, Law, and Happines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Haftendorn, Helga “The Security Puzzle:Theory-Building and Discipline-Building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5, No.1,Mar.
Halper ,Stefan. The Beijing Consensus: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Basic Books, 2010.
Hart, Gary, The fourth Power:A Grand Strategy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Heo,Uk and Shale A. Horowitz .Conflict in Asia:Korea,China-Taiwan,and India-Pakistan.Westport, Conn.:Praeger, 2003.
Hinton, Harold C. Peking-Washington: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Stage Publication, 1976.
Hornbarger, Christopher E. David W. Kearn, Jr.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 Washington, D.C.:U.S. Dept. of the Army, 2001. at:http://purl.access.gpo.gov/GPO/LPS29000.
Hudson, Valerie M., Culture & Foreign Policy. Boulder, Colorad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7.
Hurrell ,Andrew.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Study of Regimes:A Reflective Approach, in Volker Rittberger ed.,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3.
Huysmans, Jef, “Defining Social Constructivism in Security Studies:The Normative Dilemma of Writing Security, Alternatives:Global,Local,Political, Vol.27 Issue1 ,2002.
Jackson, Frank and Philip Pettit. Structural Explanation in Social Theory, in D. Charles and K. Lennon, eds., Reduction, Explanation, and Reali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Jacques, Martin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London:Allen Lane, 2009.
Johnston, Alastair Iain. Cultural Realism: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 Cultural Realism and Strategy in Maoist China.in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ed. Peter Katzenst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 and Robert S.Ross(eds).Engaging China:The Mann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Routledge,1999.
Kamphausen, Roy and Andrew Scobell .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a's Military. Scotts Valley, Calif.:Create Space, 2007.
Kan,Shirley A..China/Taiwan:Evolution of the ‘One China’Policy-Key Statement from Washington Beijing and Taipei. 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Report for Congress.13 December 2007.
--. Taiwan:Major U.S. Arms Sales Since 1990.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Report for Congress.11 February 2009.
Kaplan, Robert D, “The Geography of Chinese Power:How Far Can Beijing Reach on Land and at Sea?”Foreign Affairs, Vol.26, No.4 , May/June ,2010.
Katzenstein, Peter J. ,“Taming of Power:German Unification,1989-1990.”in Meredith Woo-Cumings and Michael Lorriaux, (eds.).Past as Prelude:History in the Making of a New World Order, Boulder:Westview,1993.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 Robert Keohane and Stephen Krasner(eds.).Exploration and Contestation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c1999.
--.A World of Regions Asia and Europe in the American Imperium.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5.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il of the Great Power. 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1989.
Keohane, Robert O., editor.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1986.
--,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wo Approach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2,No.4,Dec. 1988.
Kim, Duk-ki. Naval Strategy in Northeast Asia:Geo-strategic Goals, Policies, and Prospects. Portland, OR:Frank Cass, 1999.
Kissinger, Henry A.,“The Future of U.S.-Chinese Relations:Conflict Is a Choice, Not a Necessity,“ Foreign Affairs, Vol.91,No.2, 2012.
Kim, Samuel S. ed.. China and the World.Boulder:Westview Press, 1998.
Kratochwil, Friedrich V . Rules, Norms and Decisions:On the Conditions of Practical and Legal Reasoning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omestic Affair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ssity Press,1989.
Kubálková,Vendulka , Nicholas Onuf, and Paul Kower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Constructed World. New York:M. E.Sharpe Publishers,1998.
Kurlantzick, Joshua. 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2007.
Lampton, David M. 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Might, Money and Mind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mia Press,2008.
Larson ,Eric V. and others. Assuring Access in Key Strategic Regions:Toward a Long Term Strategy. 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2004.
Lin, Thung-hong and Xiaogang Wu,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lass Structure:1979-2005.”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Societies:The Official Annual of the Hong Kong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No.5, 2009.
Lum, Thomas , Christopher M. Blanchard, et.al., Comparing Global Influence:China’s and U.S. Diplomacy, Foreign Aid,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ashington, D.C.:CRS Report for Congress, 2008.
Mann, James. 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 New York:Vintage Books, 2000.
Mattern, Janice Bially, “The Power Politics of Identity,”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7 Issue 3,2001.
Matthews, Lloyd J. et al. Challenging the United States Symmetrically and Asymmetrically:Can America Be Defeated?Carlisle Barracks, P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1998.
Medeiros ,Evan S. and M. Taylor Fravel,“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Nov/Dec,2003,at:http://www.foreignaffairs.org/20031101faessay82604/evan
-s-medeiros-m-taylor-fravel/china-s-newdiplomacy.html.
Medeiros, Evan S. 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 Opportunism, and Diversification. Santa Monica, CA:RAND, 2009.
Malik, Mohan Dragon on Terrorism:Assessing China's Tactical Gains and Strategic Losses Post-September 11.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c2004.
McGiffert ; Carola . 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 Washington, D.C.:CSIS Press, c2003.
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to President Nixon, Washington, undated,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9–1976, Vol.XVII, China,.
Mohan, Malik. Dragon on Terrorism:Assessing China's Tactical Gains and Strategic Losses Post-September 11. 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c2004.
Mosher, Steven W. Hegemon: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and the World. San Francisco, Calif.:Encounter Books, c2000.
Moten, Matthew, “Out of Order: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Military Relationship”,Foreign Affairs, Vol.89 No5,Sep/Oct 2010.
Morgenthau, Hans J. Scientific Man vs. Power Politic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6.
--,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46, No4, Dec 1952
--. Politics among Nation: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Alfred A. Knopf, 1973.
Mulvenon, James C., Murray Scot Tanner, et al..Chinese Responses to U.S.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anta Monica, CA:RAND,2006.
Nathan, Andrew J. China's Transition.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 and Robert S. Ros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New York:W.W.Norton&Company, 1997.
-- and Andrew Scobell,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 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Strategic Challenges f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Nicholas Onuf, World of Our Making:Rules and Rule in Social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olumbia, SC: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89.Nixon, Richard M..“Asia after Vietnam,” Foreign Affair, Vol.46, No.1, Oct. 1967.
Nye, Joseph S.,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Oxford ;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Soft Power:the Means to Se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04.
Ong, Russell. China's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bingdon, Oxon:Routledge, 2012.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01),http://www.defense.gov/pubs/qdr2001.pdf.
--.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 ,at:http://www.defense.gov/news/jul2005/d20050719china.pdf.
Palan, Ronen.“A World of Their Making:An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t Critiqu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6, No.4 ,2000.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 2000.
Pumphrey, Carolyn W.. 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Security Implications. Carlisle Barracks P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2.
Ramo, Joshua Cooper, Brand China(2007),at:http://fpc.org.uk/fsblob/827.pdf.
Rawls, John.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Rosecrance ,Richard and Gu Guoliang, editors, Power and Restraint : A Shared Vision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New York:Public Affairs, c2009.
Ross,Robert S.“The Stability of Deterrence in the Taiwan Strait,”The National Interest, No.65,Fall 2001.
Robert S. Ross.“ International Bargaining and Domestic Politics:U.S.-China Relations since 1972,” World Politics,Vol.38,No2,January 1986.
Robinson ,Thomas W. & David Shambaugh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Ruggie, John Gerard. “Multilateralism: 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6, No.3,Summer 1992.
--, “Territoriality and Beyond:Problematizing Modern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7,1993,pp.139-174.
--, “Multilateralism,”and Alexander Wendt,“Collective Ide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8,No.2,Summer 1994.
Rittberger, Volker ed.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3.
Scobell ,Andrew and Larry M. Wortzel.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Persprctives on Security ,Ballistic Missiles,and Conventional Capabilities, Carlisle Barracks, P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2002.
-- and--. Civil-military Change in China:Elites, Institutes, and Ideas after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Carlisle, P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rmy War College,2004.
Shambaugh ,David.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2002.
Sloan, Elinor.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 Warfare:A Reference Handbook. Westport. Conn.: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8.
Sokolsky, Richard, Angel Rabasa, and C. R. Neu. 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Santa Monica, Calif:RAND, 2000.
Stein, Howard,“Adversary symbiosis and complementary group di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Vol.6 No1, 1982.
Swaine,Michael D., “Reverse Course﹖The Fragile Turnaround in U.S.-China Relations,”Carnegie Endowment Policy Brief, No.22,Frebruary 2003.
Tammen, Ronald L.and Jacek Kugle,et al..Power Transitions: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c2000.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 at: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63562.pdf.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2013), at:http://origin.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3%20Report%20to%20Congress.pdf.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ISAB), October 1, (2008) at:http://www.fas.org/nuke/guide/china/ISAB2008.pdf.
Tsai,Ming-Yen,“Shadow over Asia:China’s Challenge to US Military Primacy, ”Taiwan Defense Affairs, Vol.6 No3, Spring 2006.
Tow, William T ,Asia-Pacfic Strategic Relations: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Cambridge. UK ; New York,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Tucker, Nancy Bernkopf .Dangerous Strait:The U.S.-Taiwan-China Crisi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Tucker, Nancy Bernkopf. China Confidential-American Diplomats and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45-1996.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1.
United Nations,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13), at:http://www.un.org/ru/publications/pdfs/2013%20world%20economic%20situation%20and%20prospects.pdf.
Vogel, Ezra F. Living with China: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W.W. Norton, c1997.
Walt, Stephen M.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Waltz, Kenneth Neal.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9.
--.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c1979.
Wendt ,Alexander.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1, No.3,1987.
--.“Anarchy is What State make of I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6, No.2,Spring 1992.
--.“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8,No.2, June1994.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0,No.1,Summer 1995.
--.Daniel Friedheim.“Hierarchy Under Anarchy:Informal Empire and The East German Stat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9,No.4,Autumn,1995.
--,“On Constitution and Caus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4, special issue,1998.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Weber, Bruce and David Depew, “Natural sele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Biology and Philosophy, Vol.11,1996.
Wolfowitz, Paul, “Remembering The Future,”The National Interest,No.59,Spring 2000.
Yee, Herbert S.and Ian Storey. The China Threat:Perceptions, Myths, and Reality.London:Routledge, 2002. 
Zhao, Suisheng. China-U.S. 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8.
Zhongying,Pang, “China’s Changing Attitude to UN Peacekeeping,”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Vol.12, No. 1, Spring 2005.
四、期刊
中共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夢引領強軍夢 強軍夢支撐中國夢﹥《求是》,第23期,2013年12月),頁34。
由冀,﹤十八大後習近平掌軍執政的前景﹥,《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4卷第4期,2013年10月,頁64-65。
王佑年撰,﹤習近平掌握軍權策略﹥,《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2期,2017年4月1日,頁135。
朱鋒撰,「非傳統安全解析」,《淅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編》,非傳統安全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1期(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頁52-53。
沈明室,﹤共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美國影響因素﹥,《國防大學九十八年度國際學者邀訪講座論文集,國防大學(桃園市),2009年》,頁5。
亞歷山大.溫特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中的三種無政府文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
江靜、劉志彪,﹤世界工廠的定位能促進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嗎﹥,《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2010年7月,頁62-67。
李英明撰,﹤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與社會建構論之反思﹥,《國政研究報告》,2000年。
李明、曹用與商永,﹤淺議集體認同的缺失與美歐矛盾﹥,《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頁28。
李亞明撰,﹤中國大陸海軍權力擴張之研究—以吉布地軍事基地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11期,2018年11月,頁47-48。
李哲全、李俊毅主編,﹤2018印太區域安全情勢評估報告:,《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2018年12月,頁20。
洪陸訓撰,﹤文武關係文獻探討﹥,《復興崗學報》,第74期,2002年6月。
洪陸訓撰,﹤兩岸對『軍隊國家化』的認知與態度﹥,《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
屈莉,﹤我軍實行政治委員制度的歷程回眸﹥,《軍事歷史研究》,2007年第2期,頁44。
袁易撰,﹤多邊主義與安全困境下之合作:國際關係理論與美『中』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6期,1996年。
袁易撰,﹤對於Alexander Wendt 有關國家身份與利益分析之批判:以國際防擴散建制為例﹥,《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
袁易,﹤對於Alexander Wendt 有關國家身份與利益分析之批判:以國際防擴散建制為例﹥,《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頁265-292。
秦亞青撰,﹤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
秦亞青撰,﹤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讀溫特《國際政治社會理論》﹥,《美國研究》,第2期,2001年。
秦亞青撰,﹤國際體系的延續與變革﹥,《外交評論雙月刊》,第27卷第1期,2010年,頁1-13
秦亞青撰,﹤主體間認知差異與中國的外交決策﹥,《外交評論雙月刊》,第27卷第4期,2010年。
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夏季號,頁257。
莫大華撰,﹤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1999年。
莫大華撰,﹤國際關係理論大辯論研究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2期,2000年。
莫大華撰,﹤國際關係『建構主義』原型、分類與爭論-以Ounf、Kratochwil和Wendt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5期,2002年,。
莫大華撰,﹤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理論內部的建橋計畫—知識論的對話與綜合﹥,《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
莫大華撰,﹤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理論內部的知識論差異與方法論多元﹥,《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3期,2009年。
莫大華撰,﹤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理論的心物二元論:Alexander Wendt量子社會科學理論的分析與批判﹥,《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1期,2010年。
莫大華,﹤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1999年9月,頁94。
溫芳宜,﹤解析中國製造2025﹥,《經濟前瞻:,第160期,2015年7月,頁13-16。
楊廣撰,﹤國際體系的形成、穩定和變化-圖解溫特國際政治社會理論﹥,《歐洲研究》,第5期,2002年。
廖文義撰,﹤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學派﹥,《通識研究集刊》,第9期,2006年。
翁明賢撰,﹤安全研究的再省思:建構主義研究途徑與方法﹥,《第九屆紀念鈕先鍾老師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局勢下的臺灣戰略》,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3年4月27日,頁58。
翁明賢、吳建德等著﹤全球化非傳統安全威脅、集體身份與國家利益的互動關係﹥,載於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等主編,《國際關係》,頁214。
翁明賢,﹤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典範的移轉—建構淡江戰略學派之芻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3期,2010/秋季號,頁92。
翁明賢著,﹤從敵手共生模式解析東亞戰略情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1年6月,頁16。
潘進章撰,﹤析論習近平之裁軍改革「,《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5期,頁74~75。
潘進章,﹤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影響﹥,《國防雜誌》,第30卷第5期,2015年9月),頁32-33。
潘進章,﹤中共 2014 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之探討﹥,《國防雜誌》,第30卷第2期,2015年12月,頁49-50、56-57。
黃鴻博,﹤習近平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述評﹥,《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期,2016年,頁33-34。
黃士真、劉昱辰,﹤美國重振製造業及對臺灣之影響﹥,《經濟前瞻》,第177期,2007年9月22日,26。
褚漢生撰,﹤從中共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探討習近平的四個全面總方略﹥,《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4期,頁17-18。
鄭曉時,﹤政體與軍隊:臺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5卷第1期,1992年11月,頁139-153。
鄭端耀,﹤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義評析﹥,《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4月,頁208-209。
劉振興,﹤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報告2016—及其現實問題﹥《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3期,中華民國106年3月,頁42。
劉文斌,﹤大陸銳實力運用與阻力初探﹥,《1978-2018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年11月29-30日,頁297-298。
鍾堅撰,﹤中國大陸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近況﹥,《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6期,2018年6月,頁3。
鍾欣宜,﹤中國製造2025之初探﹥,《經濟研究》,第17期,2017年6月,頁351。
五、報紙
王幸生、趙傳金,﹤軍隊政治工作根本法規的與時俱進﹥,《解放軍報》,2010年9月21日,版7。
王洪山、劉聲東撰,﹤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人民日報》,2012年2月13日,版1。
正義,﹤築牢軍魂的法治基石﹥《光明日報》,2015年6月17日,第11版。
﹤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發揮政治工作對強軍興軍的生命線作用,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而奮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日。
馬浩亮,﹤「三牢記」體現習治軍思想﹥,《大公報》,2012年12月13日,版A3。
李平,﹤盡論中國:胡錦濤軍中人脈單薄﹥,《蘋果日報》,2007年8月l日,A25版。
李仲維、林敬殷、林庭瑤,﹤台灣名稱44航空全改﹥,《聯合報》,2018年7月26日,第A1版。
杜善國、王軍、王慶厚,﹤北部戰區聯合作戰建設:讓備戰打仗成為唯一狀態﹥,《解放軍報》,2016年6月16日,版2。
﹤社論:習近平用毛式戰術貿易戰轉為陣地戰﹥,《世界日報》,2019年5月17日。
程宏毅、常雪梅撰,﹤習近平在蘆山地震災區考察﹥,《人民日報》,2013年5月24日,版手。
曹智、陳萬軍撰,﹤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人民日報》,2013年4月12日,版1。
曹智、陳輝撰,﹤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加強部隊建設﹥,《人民日報》,2013年7月30日,版1。
曹智、陳萬軍、王天德撰,﹤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不斷提高履行使命任務能力﹥,《人民日報》,2013年8月31日,版1。
曹智撰,﹤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人民日報》,2013年11月7日,版1。
曹智、梅世雄撰,﹤深入貫徹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努力建設全面過硬戰略預備力量﹥,《人民日報》,2013年11月30日,版1。
曹智、陳輝、徐壯志,﹤向戰鬥在祖國邊海防的全體指戰員致以誠執問候,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預備役人員致以新春祝福﹥,《人民日報》,2014年1月29日,版1。
曹智、張東波撰,﹤習近平視察武警部隊特種警察學校並為「獵鷹突擊隊」授旗﹥,《人民日報》,2014年4月10日,版1。
胡錦濤,﹤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的講話﹥,《解放軍報》,2011年3月13日。
﹤胡錦濤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堅決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努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解放軍報》,2005年3月14日。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解放軍報》,2014年8月31日,第1版。
﹤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解放放軍》,2015年11月27日,第1版。
﹤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人民日報》,2016年1月2日,第1版。
﹤規範和加強軍隊黨委工作的基本法規﹥《解放軍報》,2004年5月10日,版1 。
﹤論政治建軍與改革強軍的內在統一﹥,《解放軍報》,2016年1月8日,第6版。
歐燦,﹤這三年,習主席統領三軍開啟強軍興軍新征程﹥,《解放軍報》,2016年2月29日,版1。
張加、陳言喬,﹤川普指控陸干預選舉﹥,《聯合報》,2018年9月28日,第A1版。
楊麗娜、程宏毅撰,﹤習近平看望空軍某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蘭州軍區機關官兵﹥,《人民日報》,2013年2月7日,版1。
劉聲東撰,﹤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解放軍報》,2012年12月13日,版1 。
蕭天亮,﹤順應軍事變革潮流把握改革主動﹥,《解放軍報》,2016年1月5日,版6。
六、博士論文
李蕙貽,﹤從攻勢現實主義的觀點解析習近平中國夢下的國力發展(2012-2017)﹥,《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所博士論文》,2018年5月,165-167。
洪志安撰,﹤中共胡錦濤主政時期的文武關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7月,頁382。
齊茂吉撰,﹤50年代至80年代由中共內部政治探討中共軍事路線之演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頁77。
六、網路資料
張霞撰,﹤民族復興,燦爛中國夢—復興之路的一種解讀﹥,《人民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09/c40538-21067990.html。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1日
任天佑、趙周賢、劉光明撰,﹤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求是理論網》,2013年12月1日。http://www.qstheory.cn/zxdk/2013/201323/201311/t20131127_296233.htm 檢索日期:2017年5月20日
﹤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新華網》,2012年12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12/21/c_124131383.htm(檢索日期:2013年1月31日)
1995年12月,﹤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2016/06/06,陳雅文,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Method)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3205/ 。
2000年12月,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2016/06/06,黃國彥,文件分析法(Documentary Research)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8年中國的國防﹥,2011年1月6日。http;//www.mod.gov;.cn/affair/2011-01/06/content 4249949 2.htm  檢索日期:2019年2月10日。
楊運忠,﹤仗怎麼打,軍隊就怎麼建﹥,《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4年1月3日
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4/0103/326341_2.s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年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1998年7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2000年10月6日。
 http://www.scio.gov.cn/ zfbps/ndhf/2000/Document/307949/307949.htm。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2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05年5月26日
http://big5.gov.cn/gate/big5/ www.gov.cn/zwgk/2005-05/26/content_1384.htm。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06年12月29日。
 http://big5.gov.cn/gate/big5/ 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8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09年1月20日。
 http://www.gov.cn/zwgk/ 2009-01/20/content_1210224.htm。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3年4月16日。
http://big5.gov.cn/ gate/big5/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5年5月26日。
 http:// www.scio.gov.cn/zfbps/gfbps/Document/1435341/1435341.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Bloomberg, “China Unveils Biggest Army Overhaul in Decades to Project Power ,” November 26, 2015,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11-26/china-announces-military-overhaul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新華網,201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萬鵬,﹤2015年習近平的「強軍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關鍵一招﹥,《人民網》,2015年12月29日,http://cpc.people.com.cn/xuexi/BIG5/n1/2015/1229/c385474-27991521.html,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張五岳,﹤習近平「四個全面」論述對中共政局發展影響﹥,《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5年5月12日。
 http://www.faps.org.tw/Pages/Movie/MovieDetail.aspx?id=18  檢索日期:2018年7月12日
﹤中國夢:破解時代課題的思想鎖鑰﹥,《新華網》,2015年11月2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11/29/c_128478961.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0343800.html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新華網》,201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年7月21日,http://www.81.cn/jmywyl/2016-02/01/ content_6883951.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黃介正,﹤習近平這般牢掌軍權﹥,《新新聞》,2013年4月23日。
http://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 TXT20130417134500ZGX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軍報談軍改:四總部權力過於集中﹥,《文匯網》,2015年12月1日。
http://news.wenweipo.co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改革強軍 奮楫中流——習主席和中央軍委運籌設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紀實﹥,《新華網》,2015年12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28550.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習近平主席簽署命令 解放軍審計署劃歸中央軍委建制﹥,《新華網》,2014年11月6日,
 http://news. xinhuanet.com/mil/2014-11/06/c_1113147156.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華網》,2014年12月2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62.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包括「輕車簡從」,「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等內容。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83596。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習近平古田緊抓「軍權」透露三大信息﹥,《大紀元》,2014年11月9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1/9/n4291549.htm 。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年1月14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4/c64094-26380006.html。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江迅,習近平新年射出從嚴治軍三枝箭﹥,《亞洲週刊》,2015年2月1日,第29卷,第5期,http://www.yzzk.com/cfm/blogger3.cfm?id=1421898632062&author=%E6%B1%9F%E8%BF%85。檢索日期:2018年7月20日。
David M. Finkelstein, “Initial Thoughts on the Reorganization and Reform of the PLA,” CAN Analysis & Solutions, 2016-1-25, <https://www.cna.org/cna.../DOP-2016-U- 012560-Final.pdf.
王士彬、安普忠、褚振江,﹤習近平視察國防大學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軍網》,2017年2月17日。
 http://www.81.cn/big5//2017jj90/2017-02/17/content_7668704.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人民共軍幹部隊伍和人才建設綜述﹥,《中廣網》,2009年1月5日。http://www.cnr.cn/military/tebie/jrhx/xxzl/200903/t20090308_505262329.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5日。
 http://www.scio.gov.cn/tt/document/1350709/135070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央軍委發布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意見﹥,《大公網﹤,2016年1月1日。
 http://news.takungao.com.hk/mainland/focus/2016-01//3262152.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中評網》,2018年11月15日。
 http://www.CRNTT.tw   (檢索日期:2019年3月13日)
﹤習近平: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新華網》,2015年11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6/c_111727486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與軍旗並致訓詞﹥,《國防部網》,2016年1月1日。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6-01/01/content_4634898.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尹卓,﹤戰略支援部隊負責太空網路電磁空間 貫穿整個作戰﹥,《觀察者》,2016年1月5日,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01_05_346981.s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日媒:戰略支援部隊將成解放軍戰法改革催化劑﹥,《中華網》,2017年2月20日
  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j868y6e.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共政治菁英資料庫﹥,http://cped.nccu.edu.tw/node/1147358。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戰略支援部隊首任領導班氶成員,包括天軍網軍司令政委,四總部將領履新﹥,閒鶴居士博客,《新浪網﹤,2016年1月8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db6a70102w4dy.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調整組建的84軍級單位主官露面﹥,2017年4月19日,《大紀元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4/19/n905225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9個作戰群空地一體受閱﹥,2019年7月30日,《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7-07/31/c_136487232.htm  檢索日期:2017年9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新華網》,2016年2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01/c_1117960554.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共軍改設5大戰區轉型美國模式﹥,《自由時報》,2016年2月2日。 http://news.1tn.com.tw/news/world/paper/955505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北京觀察:戰區與軍區五大不同﹥,《大公網》,2016年2月2日。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6-02/3276428.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五大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曝光﹥,《文匯報》,2016年2月3日。
 http//:www.wenweipo.com/news_print.phtml?news_id=IN1602030057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五大戰區四個已明確建立海軍﹥,《文匯報》,2016年2月3日。
 http//:www.wenweipo.com/news_print.phtml?news_id=IN1604020006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北京觀察:戰區領導層三軍融合﹥,《大公網》,2016年2月23日。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
  Focus/2016-02/3283259.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華英豪,﹤解析中央設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有那些意義?﹥,《環球軍事網》,2014年8月14日。 http://m.armystar.com/view.php?aid=18749。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馬辰,﹤中共設立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文匯網》,2014年8月6日。 http://news.wenweipo.com/2014/08/06/IN1408060026.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馬浩亮,﹤軍改首務建聯合作戰體制﹥,《大公網》,2015年11月28日。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5/1128/3245679_print.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主席為何如此重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新華網》,2016年4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1/c_1118687310.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加快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新華網》,2016年4月20日。http://news.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c_1118686436.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在京舉行﹥,《新華網》,2016年9月13日。 http://news.xinhunet.com/politics/2016-09/13/c_111956097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北京觀察:聯勤部隊單列適應戰區體制﹥,《大公網》,2016年9月14日。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6-09/3369731.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軍隊武警禁副業偏離主業禍無窮﹥,《明報新聞網》,2016年3月28日。  http://n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328/s00013/1459100533750。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北京聞風:軍隊或加快叫停有償服務﹥,《明報新聞網》,2016年5月6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506/s00013/1462470688481。 (檢索日期::20192019年3月20日)
﹤京城密語:逾20軍醫院劃歸地方管理﹥,《明報新聞網》,2016人5月31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le/20160531/s00013/1464631686840 。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央軍委部署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新華網》,2016年3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6-03/27/c_1118454667.htm  (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解放軍禁有償服務推遲至年底房地產用地歸中央軍委管理﹥,《明報新聞網》,2018年6月12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612/s00013/1528741036359。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84個軍級單位是什麼﹥,《明報加東網》,2017年4月20日。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170420/tcab1_r.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主官並發布訓令﹥,《中國國防部網》,2017年4月18日。 http://www.mod.gov.cn/big/leaders/2017-04/18/content_477866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陸軍18個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集團軍﹥,《新華網》,2017年4月28日。 http://news.xinhunet.com/politics/2017-04/28/c_1120887984.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視察國防大學,並發表重要講話﹥,《人民網》,2016年3月24日。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l/2016/0324/c385474-28222494.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怎麼看軍隊院校調整改革﹥,《鈞正平工作室微信公眾號》,2017年8月8日。 https://weiwenku.net/d/101883789。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向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新華網》,2017年7月1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19/c_1121347127.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武警改革內幕遭泄:機動師全撤規模減半﹥,《多維新聞》,2017年12月15日
 http://news.dwnews.com/china/big5/news/2017-12-15/60029875.html  檢索日期:2018年1月9日
﹤關於中國海警局行使海上維權執法職權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8年6月22日
 http://www.mod.gov.cn/topnews/2018-06/22/content_4817507.htm  檢索日期:2019年1月9日
退役軍人保障法將起草、參軍家庭掛光榮牌,2018年8月1日
 http://www.CRNTT.com  檢索日期:2019年1月10日
為什麼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這份說明講透了,2018年8月1日
 http://www.CRNTT.com  檢索日期:2019年1月10日
﹤軍人補助標準明細(2018年版)﹥,《搜孤網,。 https://m.sohu.com/a/284651723_734478/?pvid=000115_3w_a&spm=smpc.content.content.3.1545868800110ZF7XGW1  檢索日期:2019年1月12日
吳銘,﹤重塑我軍領導指揮體制,迫在眉睫!﹥《解放軍報》,2015年11月30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30/14/22135375_516927700.s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三院校作龍頭打造高精尖﹥,《大公網》,2017年7月29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mailand/text/2017/0729/101182.htm1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擴編7旅10萬兵陸軍王牌轉型﹥,《大公網》,2017年3月20日。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7-03/3432285.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中評網》,2018年11月15日。
 http://www.CRNTT.tw   檢索日期:2019年1月13日
﹤攻堅之年習近平這橏談全軍收官規劃部署﹥,《人民網》,2019年3月12日。 http://cpc.peopke.com.cn/xuexi/BIG5/n1/2019/0312/c385474-30972696.htm1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全重僅32噸解放軍「新輕型」15式主戰坦克曝光﹥,《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129/1316100.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解放軍發佈新一代軍事訓練條例﹥,《鋒評網》。 http://www.fengbau.com/?p=1083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解放軍發佈新一代軍事訓練條例﹥,《鋒評網》。 http://www.fengbau.com/?p=1083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國崛起與『一帶一路』﹥,《海峽評論288期》,2014年12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288.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吳怡靜,﹤習近平:一帶一路與亞投行  歡迎大家!﹥,《天下雜誌》,2015年3月31日。http://www.cw.com.tw/artticle.action?id=5066273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巴高官稱瓜達爾港91%利潤歸中國遭到國內反對﹥,《鳯凰網》,2017年11月27日 http://news.ifeng,com/a/20171127/536115754_0. S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Donald J. Trump, “Remarks by President Trump at APEC CEO Summit,” The White House, November 10, 2017. http://www. 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president-trump-apec-ceo-summit-da-nang-vietna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新華網》,2017年12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01/c_1122045499.htm。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Christopher Walker and Jessica Ludwig, “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2017) http://www.ned.org/wpcontent/uploads/2017/12/Sharp-Power-Rising-Authoritarian-Influence-Full-Report.pdf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習近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掀實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法制網》,2018年1月23日。 http://www.legaldaily .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8-01/23/content_7455669.htm?node=5954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中國孔子學院是銳實力利器﹥,《美國之音》,2018年6月6日。 http://www.voacantonese.com/joseph-nye-sharp-power-20180201/4234423.htm1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張加,﹤白宮聲明提臺灣川普強烈反對陸施壓美航空公司﹥,《聯合新聞網》」2018年5月6日。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126127。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防堵中國滲入澳洲將禁止外國政治獻金﹥,《中央通訊社》,2017年12月5日。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71205341-1.aspx。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李逸華,﹤美國議員推新法嚴防中國滲透美國高等學術機構﹥,《美國之音》,2018年9月15日。 http://www.voachinese.com/a/us-congress=sheet-act-20180914/4572759.html。 (檢索日期:2019年3月20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