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8200808185600
DOI 10.6846/TKU.2008.00111
論文名稱(中文) 從食品謠言解讀當代飲食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An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Dietary Perspective with the Analysis of Food Rumo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周緗妮
研究生(英文) Hsiang-Ni Chou
學號 69408017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3
論文頁數 1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紀慧君
委員 - 劉平君
委員 - 許傳陽
關鍵字(中) 謠言
五因分析
飲食
健康
關鍵字(英) rumor
pentadic analysis
diet
healt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有別於以往的闢謠觀點,將謠言視為群眾所相信的真實,它道出人們心中深層的恐懼,透過一連串似真性單元組合成一則則極具說服力的訊息,在面對重要但卻訊息不明的事件時,謠言便成為群眾所需要的解釋。
而層出不窮的食品謠言則顯示現代社會對健康飲食的重視,本研究透過Burke的戲劇五因分析來拆解食品謠言的組成結構,以探討當代的飲食以及健康觀點,並說明現代人如何看待食物、健康以及自我的關係。
食品謠言顯示了食品工業化一方面為我們帶來更快速方便的飲食生活,一方面卻也讓我們對食物愈來愈感到陌生,而在這健康飲食備受重視的現代社會,食品謠言的出現正好成為群眾所需要的飲食資訊。
食品謠言和群眾以及社會具有緊密的關連,透過拆解食品謠言,我們對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飲食觀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而這也正是我們重新看待謠言的重要意義。
英文摘要
Rumor, an ordinary phenomenon, reveals what we believe and fear. Rumor contains lots of real events, names, or things to testify its trustworthiness. That’s why people tend to believe what rumor says when situation is uncertain. The unfamiliarity of a situation led to a need to explain. Therefore rumor becomes an important explanation to people.
We notice that food rumor occurs frequently, and this shows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and food is crucial to modern society. Accordingly, this thesis uses Burke’s pentadic analysis to probe into the structure of food rumor. With this analysis we try to explain people’s perspective on food, health, and self.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food rumor reveals the industrialization has brought us to a more unknown condition of diet expect for the commoditization of it. Food rumor happens to b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health and food in this diverse and risky dietary environment.
Food rumor is relevant to this society and its crowd. Consequently, using another way to inspect rumor can lead u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our living world and our dietary behavior. Above all, this is just our intention to discuss rumor with a brand new aspec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論文章節目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1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5
第一節	 謠言的意義…………………………………………………5
第二節	 食品謠言…………………………………………………21
第三節	 Burke戲劇五因理論………………………………………37
第三章	 研究策略…………………………………………………46
第一節	 研究問題…………………………………………………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48
第三節	 方法適用性與分析步驟…………………………………51
第四章	 食品謠言之五因分析……………………………………54
第一節	 行動者分析………………………………………………54
第二節	 場景分析…………………………………………………62
第三節	 行動分析…………………………………………………68
第四節	 方法分析…………………………………………………73
第五節	 目的分析…………………………………………………82
第六節	 分析小結…………………………………………………86
第五章	 食品謠言呈現之飲食觀點………………………………89
第一節	 反映我們所信任的解釋來源……………………………89
第二節	 揭露我們對飲食訊息的渴望……………………………94
第三節	 投射我們對飲食安全的憂慮……………………………100
第六章	 結論………………………………………………………105
參考文獻………………………………………………………………108
論文圖表目錄
表3-2:食品謠言個案…………………………………………………49
表4-6:食品謠言五因結構……………………………………………8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元佑(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對網路謠言的態度之初探〉,臺南大學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昶閔(2005年9月24日)。〈食品謠言滿天飛,衛署一網打盡〉,《自由時報》,A6版。
汪民安、陳永國主編(2003)。《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林文淇譯,(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韋伯。(原書Woodward, K. [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靜伶譯(1996)。《當代語藝觀點》。台北:五南。(原書Foss, S. K., Foss, K. A. & Trapp, R. [1991].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南方朔(2000)。《語言是我們的海洋》。台北:大田。
紀慧君(2007)。〈從規避到面對:重新向謠言問問題〉。國科會專題計劃。計劃編號:96-2412-H-032-002。
高玉芳(1996)。〈李登輝總統對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言論之戲劇五因分析-以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為分析範圍〉,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苙雲(1997)。〈當代台灣社會的信任與不信任〉,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下)》,頁295-331。
陳杏枝(2000)。〈九二一地震後「將有大地震來臨」的民間謠言之初探〉,《臺灣宗教學會通訊》,4: 97-109。
陳佳筠(2005)。〈網路閱聽人處置謠言電子郵件之研究--以知識青年為例〉,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友志(2003)。〈訊息正反性, 品牌忠誠與企業回應策略對消費者的影響-公共報導v.s網路轉寄訊息〉,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慕青(2004)。〈網路謠言對消費者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庭郁(2001年8月2日)。〈食品網路謠言 愈傳愈離譜 衛署整出上廿二件網闢謠〉,《中國時報》,第八版。
黃榮棋譯,Brown, K.著(2002年1月)。〈基因改造食物安全嗎?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re They Safe?〉,《科學人雜誌》。 
楊子葆譯(2003)。《都市傳奇》。台北:麥田出版社。(原書Campion-Vincent, V. & Renard, J. [1992]. Legendes Urbaines.)
楊中芳、彭泗清(2001)。〈人際信任的構念化:一個人際關係的觀點〉,楊中芳主編,《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一個人際交往的觀點》,頁371–399。台北:遠流出版。
楊達妮(2003),〈企業網路謠言之危機管理策略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策略觀點〉,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靚萱(2002),〈從「衛生棉長蟲」案談BBS討論區的謠言傳播現象〉,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台北:二魚文化。
劉莉秋(2002),〈散佈電子郵件謠言因素研究-以電腦中介人際互動觀點分析〉,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若麟、邊芹譯(1992)。《謠言》。台北:桂冠。(原書Kapferer, J. [1987]. Rumeurs.)
韓良憶譯(2005)。《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台北:左岸文化。(原書Fernandez -Armesto, F. [2001]. Food: A History.)
鐘宏彬(2003),〈影響網路謠言傳播的因素及擴散模式-由電子郵件謠言的散播與企業闢謠作為談起〉,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牧譯(2003)。《謠言女神》。北京:中信出版社。(原書Neubauer, H-J. [1998].)
英文書目:
Allport, G. W. & Postman, L. J. (1947). The Psychology of Rumo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artlett, F.C. (1932). Remember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ordia, P. & DiFonzo, N. (2002). When social psychology became less social: Prasad and the history of rumor research,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 49-61.
Burke, K. (1969). A Rhetoric of Motiv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rke, K. (1966). A Grammar of Motiv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luckman, M. (1963). Gossip and scandal. Current Anthropology, 4, 307–316.
Gusfield, J. R. (1989). Introduction. In J. R. Gusfield (Ed.), Kenneth Burke: On Symbols and Society. (pp. 1-49).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apferer, Jean-Noel. (1992). How Rumors Are Born? Society, 29 (5), 53-60.
Knapp R. (1944). A Psychology of Rumor,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8 (1), 22-37.
Peterson W., Gist N., (1951). Rumor and Public Opin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7, 159-167.
Prasad, J. (19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mors and reports in earthquak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 129-144.
Rosnow, R. L. (1988). Rumor as communication: a contextualist approach.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8, 12–28.
Shibutani T. (1966). Improvised New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Rumor.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Turner, B. S. (1996). The Body and Socie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 Second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網路資源:
吳宜蓁、徐瑋璿,(2002)〈初探網路謠言意涵、傳散過程與解決之道—從企業網路謠言談起〉,線上網路社會研究中心2002研討會:http://teens.theweb.org.tw/iscenter/conference2002/thesis/files/20020509105846163.29.35.4.doc
李一峰,〈都市傳奇:媒體時代的城市謠言〉,中華傳媒網,2005年2月5日,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index.jsp 
汪志堅,駱少康(2002)〈網路上流傳謠言類型與特性研究〉,線上網路社會研究中心2002研討會:http://teens.theweb.org.tw/iscenter/conference2002/thesis/files/2002042712143561.70.129.213.doc
東森新聞網路追追追http://www.ettoday.com/etrumor/
教育部國家語文資料庫成語典http://dict.idioms.moe.edu.tw/
黃懿慧、林穎萱,(2004),〈網路危機管理模式初探:情境、網路傳播與組織回應之關聯性〉中華傳播學會2004研討會論文。
衛生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chinese/qa/q_a_1.asp?qrubrcidx=18
蘇萍,〈近代教案中反教謠言的量化研究〉,《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第十期,2003年1月30日,http://www.cuhk.edu.hk/ics/21
蘇萍,〈清代妖術政府的對策:以兩次剪辮謠言為例〉,《二十一世紀》,七十四期,2002年12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