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7201900000200
DOI 10.6846/TKU.2019.00102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發展和商業模式―以茶禪文化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Model of the Tea-Z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彭鈺陵
研究生(英文) Yu-Ling Peng
學號 60628003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09
論文頁數 9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兆年
委員 - 李志強
委員 - 王占璽
關鍵字(中) 文化創意產業
茶禪文化
政策發展
商業模式
關鍵字(英) Creative Industries
Tea-Zen Cultural
Policy Development
Business Mode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化創意產業為納入國家發展的重心之一。茶禪文化一詞非現代用語,其經歷好幾百年的歷史流傳,將其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可幫助茶禪文化傳播深遠以及帶動未來經濟的發展。本論文主要以研究中國大陸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暨茶禪文化的政策發展與商業模式為核心,綜觀分成國家及企業層面,進而研究兩岸的比較差異。
	在文化創意產業國家層面上,兩岸政策發展從國情特點來看有所差異,在政治目標、政治主體、政治歷程、政策策略、政策客體部分皆顯而易見。政策發展與政府作為直接反映在產業發展的現況以及所產生的效果。中國大陸在文化體制改革與增加「文化+」模式有助於產業發展,而臺灣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制度佳,未來仍有很大的空間進步。兩岸間的政策差異與優劣勢也呼應到本研究文創產業企業層面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層面用「個案探討」與「兩岸比較」的方式分析茶禪文創產業商業模式,提出現有各四個實際例子進行分析與比較。依照奧斯瓦爾德(Osterwalder)九大類的商業模式,從各實例的共通性探討兩岸茶禪文創產業商業模式最主要的共通性與差異性。兩岸在發展模式與商業模式皆呈現不同的形式。兩岸文創產業商業模式皆為了商業利益和傳遞文化,而中國大陸的商業模式屬於集體取向,以大量建設內部項目取得資金,且具有實力的內需市場;臺灣則是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個人取向,以創意及高附加價值的概念發展產業,在價值主張與收益流方面可看出兩岸取向的差異,亦可驗證出文創產業的政策發展上差異。
	臺灣發展相關文創產業上,可將茶禪文化列入發展目標之一,創新與創意是臺灣人最大的優勢,以及臺灣擁有豐富的茶禪資源。兩岸之間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可多增進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中國大陸國家資源與財力與臺灣創意與智慧的優勢合作,舉辦活動、企業交流等方式共同打造茶禪文化創新的發展。以宏觀的角度來看,茶禪文化創意產業可作為發展兩岸的橋樑、增添台灣越發薄弱的觀光與經濟、傳承茶禪文化與精神意義,本研究具有其發展潛力且作為經濟發展參考研究。
英文摘要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Tea-Zen culture is not a modern term, and it has been circulating for hundreds of years. Combining the Tea-Zen culture with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an help the Tea-Zen culture spread far-reaching and drive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mode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ea-Zen culture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t is divided into national and enterprise levels to study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ross-strait policy development differ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erms of political goals, political subjects, political processes, policy strategies, and policy objects.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 directly reflect the current sta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s. China's cultural system reform and the addition of the "Culture +" model will help the industry to develop. Meanwhile,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system is good,  but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for the future. (By identifying the policy differen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t is relevant to investigate further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Tea-Zen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y means of "case study" and "cross-strait comparison", and proposes four existing practical examples fo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Utilizing Osterwalder's nine business model categories, similarities among the four cases are discovered, thus the main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ea-Z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usiness model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can be discussed. Both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business model take different forms.  Across the strait, both sides aim for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While the business model of mainland China is collective orient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l projects to obtain funds and a strong domestic demand market; Taiwan is a private enterprise-based orientation, and it develops industries with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and high added value. In terms of value proposition, revenue stream, and policy development, we can verify the prac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aiwan, the Tea-Zen culture can be included a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goal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re the biggest advantages of Taiwanese, and Taiwan has a wealth of Tea-Zen resources.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an be enhanc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ombining China's national 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with Taiwan's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both sides can organize events, corporate exchanges or adopt any other means to jointly promote Tea-Zen culture. From a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e Tea-Zen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an serve as a brid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which not only boosts Taiwan's regressing tourism and economy, but also the Tea-Zen cultural and its spiritual significance can be inherited. This study has i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stud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名詞定義與意涵	11
第二節	文創產業政策發展之文獻	17
第三節	文創產業商業模式之文獻	18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本研究預期貢獻	19
第三章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發展	21
第一節	中國大陸文創產業的政策與概況	21
第二節	臺灣文創產業的政策與概況	26
第三節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之比較	32
第四章 兩岸茶禪文化創意產業的商業模式	37
第一節	中國大陸茶禪文創產業發展概況	37
第二節	中國大陸茶禪文創企業個案	39
壹、	實例一:農業的區域品牌―大佛龍井	39
貳、	實例二:心靈旅遊與文化體驗—西渚雲湖茶禪小鎮	42
參、	實例三: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與茶禪紀錄片《霞慕北飛》	45
肆、  實例四:象窩山生態園區與微電影《茶禪一味》	49
第三節	臺灣茶禪文創產業發展概況	51
第四節	臺灣茶禪文創企業個案	52
壹、	實例一:重建文創的新生命―大溪老茶廠	52
貳、  實例二:日式茶道的新創意—大寮茶文館	55
參、  實例三:修行者的創意餐廳—食養山房	57
肆、  實例四:禪式景觀藝術餐廳—又見一炊煙	59
第五章 兩岸茶禪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之比較	63
第一節	中國大陸茶禪文創產業實例比較	63
第二節	臺灣茶禪文創產業實例比較	73
第三節	兩岸茶禪文創產業實例比較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9

 
表目錄

表 1 1 本文研究架構	7
表 2 1中國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	13
表3 1 2012-2017年文創產業產值與其占GDP比	25
表3 2 2012-2017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與其占GDP比	29
表 3 3 2012-2017年臺灣文化相關產業就業人員	30
表3 4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之比較	32
表3 5兩岸政策發展效果之比較	35
表3 6 兩岸文創產業政策發展優劣勢之整理	36
表4 1吳興西塞山重要旅遊項目與投資企業	45
表5 1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簡介彙整	64
表5 2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目標客層彙整	65
表5 3 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顧客關係彙整	66
表5 4 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價值主張彙整	67
表5 5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關鍵活動彙整	68
表5 6 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關鍵資源彙整	69
表5 7 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關鍵合作夥伴彙整	71
表5 8 中國茶禪文創企業的通路彙整	71
表5 9 臺灣茶禪文創企業簡介彙整	73
表5 10 臺灣茶禪文創觀光產業之商業模式	75
表5 11 臺灣茶禪文創食產業之商業模式	77
表5 12 兩岸茶禪文創產業企業的共通性	79
表6 1兩岸茶禪文創產業商業模式的共通性與差異性	85

 
圖目錄

圖 1-1本文研究架構圖	7
圖 2 1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	12
圖3 1 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產業經費與總支出比重	23
圖 3 2 2016-2018年文創產業企業營業額與成長率圖	24
圖 3 3中國大陸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	25
圖 3 4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文化單位機構數及從業人員	26
圖 3 5臺灣文創政策與發展歷程	27
圖 3 6臺灣中央與地方文化支出預算及占總預算比重	28
圖 3 7臺灣每戶家庭文化消費支出	30
圖 3 8 2012-2017年臺灣文創產業之內外銷	32
圖4 1 大佛龍井的商業模式圖	42
圖4 2 西渚雲湖茶禪小鎮的商業模式圖	45
圖4 3 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的商業模式圖	48
圖4 4 象窩山生態園區的商業模式圖	51
圖4 5 大溪老茶廠的商業模式圖	54
圖4 6 大寮茶文館的商業模式圖	56
圖4 7 食養山房的商業模式圖	59
圖4 8 又見一炊煙的商業模式圖	6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Joseph S. Nye, Jr,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	Joseph S. Nye, Jr, 2006, 《柔性權力Soft Power》, 台北:遠流出版社。
3.	Michael Bar著,石竹芳譯,2013,《中國軟實力—誰在害怕中國》,北京:中信出版社。
4.	文化部,2014,「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中程(102-105)個案計畫」,主辦單位:文化部。
5.	文化部,2018,《2018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文化部。
6.	文建會,2003c,《文化創意產業手冊》,台北:文建會。
7.	文建會,2009,「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主辦單位:經濟部、新聞局、文建會。
8.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
9.	布爾迪厄[法],1997,《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修訂版」,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11.	吳言生,2001,《禪宗思想淵源》,台北:中華書局。
12.	李時珍[明],1596,《本草綱目》,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卷32,第773冊。
13.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14.	林炎旦,2011,《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15.	封演[唐],2005,《封氏聞見記校注》卷六,北京:中華書局。
16.	胡曉雲、魏春麗、袁馨遙,2018,《2018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報告》,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
17.	郭樹勇,2005,《國際關係:呼喚中國理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8.	陳少峰、張立波、王建平,2017,《中國文化企業2017》,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	陳德富,2016,《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與行銷管理: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新北:揚智文化。
20.	陸羽[唐]、陸廷燦[清],2005,《茶經續茶經》,北京:三秦出版社。
21.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4,《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22.	葉至誠,2009,《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第二版。
23.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24.	劉勝驥,2011,《方法論I方法之建立》,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5.	劉維公,2005,《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26.	厲無畏,2014,《創意改變中國》,台北:商訊文化。
27.	鄭樵[宋],1986,《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卷182,第380冊。
28.	鍾憲瑞,2012,《商業模式:創新與管理》,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期刊
1.	Shafer, S.M., Smith, H.J. and Linder, J.C., 2005,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Horizons, 48.
2.	Teece, D. J. 2010.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43.
3.	Timmers, P. 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lectronic Markets, 8(2).
4.	王兆峰,2010,〈湘西鳳凰縣民族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商業模式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9(2),頁88-92。
5.	古廣胜,2013,〈區域文化產業品牌構建研究〉,《改革與戰略》,29(12),頁91-95。
6.	成文、王迎軍、高嘉勇、張敬偉,2014,〈商業模式理論演化述評〉,《管理學報》,11(3),頁462-468。
7.	李佳玲,2006,〈食養山房 率意天成〉,《ARCH雅砌》,(197),頁73-75。
8.	周子淵,2015,〈大數據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研究—以江西省昌九區域一體化為觀點〉,《產業經濟》,(42)。
9.	林思玲、林炎旦,2013,〈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發展現況與策略〉,《教育資訊與研究》,(112),頁25-51。
10.	林珍瑩、施拓全,2014,〈綜觀陸羽《茶經》中的養生內涵〉,《育達科大學報》,(37)。
11.	林榮泰,2015,〈感性場域、感動體驗、感質商品—打造台北成為世界設計之都〉,《台北產經期刊》,(7),頁14-21。
12.	邱一新,2007,〈食養山房 邁入南宋山水意境〉,《總有一天要去吃》,頁40-45。
13.	姚公騫,1991,〈北面齊茶話・二〉,《農業考古》,(4)。
14.	段鵬飛,2017,〈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與商業模式創新〉,《關東學刊》,(16)。
15.	胡林榮、毛劍峰,2012,〈基於差異化戰略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研究〉,《商業經濟》,(10),頁49-50。
16.	張沖,2016,〈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比較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33(1),頁51-56。
17.	張振鵬,2015,〈農村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的價值邏輯和運作規則〉,《福建師範大學學報》,(3),頁32-37。
18.	陳中文、韓進林,2012,〈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亞太傳統醫藥》,8(4),頁1-3。
19.	陳少峰、陳曉燕,2013,〈基于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商業模式構建〉,《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1(2),頁64-69。
20.	熊澄宇,2012,〈發展兩岸文化產業的政策思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頁104-110。
21.	潘林峰,2012,〈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比較分析〉,《現代臺灣研究》,(5),頁68-73。
22.	鄭美華,2008,〈兩岸文化治理之比較分析—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觀點〉,《通識研究集刊》,(12),頁101-130。
23.	鄭健雄、蕭柏勳、劉家瑋等,2014,〈臺灣創意生活產業範疇與內涵之研究〉,《北大文化產業評論》,(5),頁31-46。
三、研討會與碩博士論文
1.	林昆賢,2014,《生活美學商業模式之探討》,國立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2.	張靜雯,2016,《茶禪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以徑山、蒙頂山、東部華僑城為例》,山西大學歷史旅遊管理專業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訊
1.	大佛龍井官網:http://www.dafolongjingcha.com。
2.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4023749.html,2006/01/13(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3.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318/419582.html,2001/03/18(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4.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2,《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2002/11/08(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5.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5,《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3785546.html,2005/10/20(參照日期2019年3月31日)。
6.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6,《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018/4814170.html,2006/09/13(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7.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npc/dbdhhy/12_4/2016-03/18/content_1985670.htm,2016/03/17(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8.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7,《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參照日期2019年3月31日)。
9.	中國國務院,2012,《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國網:http://guoqing.china.com.cn/2012-11/02/content_26985931.htm,2012/11/02(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207/t20120731_8672.html,2012/07/31(參照日期:2019年1月6日)。
11.	天青 茶閒煙尚綠,2016,〈食養山房〉,食養山房官網:http://www.shi-yang.com/tw/about-detail.php?m=18,2016/03/26(參照日期:2019年4月28日)。
12.	文化部文產發[2012]7號,《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畫》,百科網:http://baike.baidu.com/view/8015671.htm,2012/02/23(參照日期:2019年2月25日)。
13.	北京靈光寺官網:http://www.lingguangsi.com/index.php/Article/view/id/1214。
14.	妙旅,2018,〈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調研妙西鎮旅遊工作〉,西塞山官網:http://www.xsslvyou.com/xisaishan/newsdetail?id=107,2018/06/22(參照日期2019年4月3日)。
15.	宜人出品:http://www.yirenchupin.com/5569.html。
16.	研究發展委員會,2010,《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四)》,考試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exam.gov.tw/cp.asp?mp=1&xItem=4222&ctNode=721,2010/3/9(參照日期:2018年9月20日)。
17.	范周,2017,〈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解讀「十九大」文化發展新思想〉,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zdwz/2017-10/21/c_1121834634.htm,2017/10/21(參照日期:2018年9月5日)。
18.	國務院,2014,《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2014/08/21(參照日期2019年3月31日)。
19.	國統字[2018]43號,2018,《文化及相關產業(2018)》修訂說明,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201804/t20180423_1595390.html,2018/04/23(參照日期:2019年2月27日)。
20.	陳葉軍,2011,〈文化產業的定義〉,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6025544.html,2011/10/26(參照日期:2019年1月6日)。
21.	雷麗娜,2017,〈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53.htm,2017/10/18(參照日期:2018年9月5日)。
22.	雷麗娜,2017,〈習近平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28.htm,2017/10/18(參照日期:2018年9月5日)。
23.	臺灣農林官網:https://www.ttch.com.tw/zh。
24.	賾藏[宋],2016,《新篡續藏經》第68冊,《古尊宿語錄》卷14,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103256。
25.	羅能生、孟湘泓,2018,〈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文化消費探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8/1220/c40531-30477776.html,2018/12/20(參照日期:2019年3月8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