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7201110102200
DOI 10.6846/TKU.2011.00095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PRC'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ward Taiwan during Hu Jintao Ruling Peri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廖晏堂
研究生(英文) Yen-Tang Liao
學號 79533008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6
論文頁數 15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kcwang@mail.tku.edu.tw)
委員 - 宋筱元(songsy@mail.cpu.edu.tw)
委員 - 謝奕旭(carlos@ms42.url.com.tw)
關鍵字(中) 政治運動
運動政治
硬實力
軟實力
三戰
關鍵字(英) political movement
sports politics
hard power
soft power
Three Warfar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的經濟影響力已毋庸置疑地擴及全球,而「北京奧運」所營造的震
撼力,無論是站在「政治運動」或是「運動政治」的角度來看,其感染力亦
蔓延至整個地球村。2009 年中共在慶祝其建政60 週年時,聲勢浩大地舉辦
國慶,透過大型閱兵活動展示多種自製新型軍備,除向世界表明其「政治、
經濟、軍事大國」地位外,其背後所隱含之心戰意涵不言而喻。美國國防部
所公布的「2008 年中共軍力報告」,不再凸顯中共的「先發制人」戰略,首
次把中共的「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列入,闡述中共對戰爭的
理解,不再侷限於軍事對抗,而涵蓋政治、經濟、外交和法律等領域,意指
中共在重視「硬實力」同時,也相對重視「軟實力」的戰略運用。
根據中共的說法,所謂軍事「軟實力」的實踐型態是輿論戰、心理戰及
法律戰。中共自2003 年12 月15 日正式將「三戰」納入新頒的《中國人民
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後,即致力於「三戰」的研究與發展。一般而言,「
三戰」往往被解讀成是解放軍的戰時政治工作。然而,該條例分別由中共黨
中央及中央軍委會批准,發至全國縣、團級以上的各級黨委組織落實推動,
因此,其實踐是跨越黨、政、軍等領域。同時,根據中共「以黨領軍」的傳
統,「三戰」作為的策劃與實施,亦可提升由國家階層統一策劃與指導實施
。
本文研究是從中共心理戰理論之探討,研析中共各時期領導人對台心理
戰之策略運用,進一步探究胡錦濤時期對台心理戰之策略作為,並根據其對
台心理戰之策略作為,探究錦濤時期對台心理戰之特色與限制因素,期望能
提供國防部對敵心理戰政策制定與未來後續研究的參考。
英文摘要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PRC’s economy has influenced the whole world.
Also, the effec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affects to the global village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he political movement or the sports politics. While
celeb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its national day in 2009, China conducted
large-scale parade demonstrating its new type of indigenous arms to show off
its strong military power and prove itself to the world that it is 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wer. Its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implications are
very clear. What the Pentagon published “Chinese Military Report 2008” did
not emphasize the PRC’s “preemptive strategy” any mor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port included “The Three Warfares”(Public Opinion Warfare,
Psychological Warfare, Legal Warfare)explaining that the PRC’s understanding
to the war does not confine to military confrontation, but contains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legal area, and meaning that PRC does not only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s hard power,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focus on the
employment of soft power.
According to the PRC, the type of so-called “soft power” practice is
Public Opinion Warfare,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Legal Warfare. Since
December 15, 2003, the PRC formally included “Three Warfares” in its newly
published ”Regulations on Political Work for the PLA” and devoted itself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Warfares.” Generally speaking, “Three
Warfares” are often understood as the PLA’s political work at war time.
However, the regulations were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separately, and
issued to above the county and regiment level of all levels to implement and
promote. Therefore, its practice is to cross over part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ield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 of the PRC’s “party
commanding the military.”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Warfares”
can enhance unified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level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each periods of the PRC’s leaders’ tactics and
employment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ward Taiwan from the PRC’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heory perspective. Further, the thesis deals with
the PRC’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actics and efforts on Taiwan at Hu Jintao’s
period,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duct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tactics to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I expect that the thesis can provide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with
the policy against the enemy's Psychological Warfare as well as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follow-up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文獻檢閱........................................0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中共心理戰之理論與發展.............................14
   第一節 中共心理戰思想的淵源............................14
   第二節 中共心理戰的理論基礎............................23
   第三節 各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的發展概述..................27
   第四節 中共心理戰的特點................................37
   第五節 小結............................................39

第三章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策略與作為...............41
   第一節 政治層面........................................41
   第二節 經濟層面........................................48
   第三節 軍事層面........................................54
   第四節 文化層面........................................63
第五節 小結............................................70

第四章 胡錦濤時期對台心理戰的特色.........................73
  第一節 強化三戰的攻勢..................................73
   第二節 發展信息心理戰..................................82
   第三節 小結...........................................104

第五章 胡錦濤時期對台心理戰之限制因素................... 105
   第一節 政治方面限制因素...............................105
   第二節 經濟方面限制因素...............................109
   第三節 軍事方面限制因素...............................114
   第四節 文化方面限制因素...............................121
   第五節 小結...........................................124
   
第六章 結論..............................................126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6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9
   第三節 未來之研究方向.................................134
參考文獻.................................................135

圖表目錄
圖 1-1:研究邏輯流程圖.......................................13
圖 5-1:台灣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折線圖.............107
圖 5-2:台灣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區域圖. ............107
圖 5-3:民眾對兩岸未來關係發展的期望圖........................119
圖 5-4:民眾對自我認同的看法圖.................. ............120
表 1-1:文獻評論(中共學者:專書、期刊)....................... 04
表 1-2:文獻評論(國內學者:專書)............................ 06
表 1-3:文獻評論(國內研究者:論文).......................... 08
表 3-1:胡錦濤對台政策思維....................................42
表 3-2:我國對外投資統計表....................................52
表 3-3:中共公布1997 至2010 年國防預算統計表....................59
表 4-1:解放軍現有心戰裝備彙整表...............................9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藉
于巧華、周碧松,2001 年,《網路資訊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亓樂義,2008 年,《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台北:黎明文化。
王鳳超主編,1998 年,《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王啟明,1997 年,《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北京:軍事宜文出版
社。
王覺源著,民62 年,《辦證法及其應用》,臺北:帕米爾書局,1。
毛澤東,1985 年,〈致周恩來的一封信1949.7.10〉,軍史資料,北京:解放軍
出版社。
毛澤東,1991 年,《毛澤東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1999 年,《毛澤東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1991 年,《毛澤東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1991 年,《毛澤東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1991 年,《毛澤東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賀凌虛
註譯,民76 年,《商君書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審室,1987 年,《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分冊》,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7 年,《一國兩制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
版社。
中共中央臺辦海研中心與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編,2007 年,《兩岸經貿文化論
壇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
石之瑜,1992 年,《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文化發展與政治認知》,台北:永然文
136
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宜樺,2001 年,〈新國家運動下的認同〉,輯於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
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民國83 年,《中共現階段對臺統戰與滲透活動》,臺北市: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列寧,1991 年,《列寧全集第3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文泉、陳太一,2000 年,《信息作戰》,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艾思奇,1990 年,《辯證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耐國著,2004 年,《信息戰新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顯堯、周碧松,1998 年,《信息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李玉榮,2001 年,《統戰史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際鈞,2000 年,《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沈偉光著,1999 年,《信息戰》,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宋貴寶、王鳳銀、王德興,2005 年,《透析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北京:藍天
出版社。
杜波,2004 年,《全方位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邵宗海,民國95 年,《兩岸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杜波、文家成主編,1997 年,《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古代心理戰思想及其運
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吳彩光著,1990 年,《中共心理戰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國問題研究出版社。
法務部調查局主編,1982 年,《歷史的教訓未何不與中共談判》,台北:法務部
調查局。
林正義,1989 年,《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武懷堂、左軍占編,2006 年,《心理戰實用知識》,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林中斌,2004 年,《以智取勝》,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37
林金順選輯,民87 年,《中國兵學名著集成》第五冊,台北:藝群影印印刷公
司。
軍情局編,2002 年大陸情勢總觀察。
政治作戰學校編著,2000 年,《心理戰》,台北,國防部。
軍情局,2003 年,《中共「十六大」評析專輯》,台北:軍情局。
胡鞍鋼,2003 年,《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孫敏華、許如亨著,2002 年,《軍事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陸訓,2007 年,《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郝唯學、趙和偉主編,2006 年《心理戰講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郭炎華,2005 年,《心理戰知識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郭立民編,1992 年,《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台北:永業。
徐瑜編撰,1995 年,《孫子兵法:不朽的戰爭藝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高長,1994 年,《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孔廉,1994 年,《兩岸經貿現況與展望》,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陳梓龍、柳金財、曾喜昭著,2004 年,《胡溫體制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走向初探》,
台北:遠景交流基金會。
陳毓鈞,2006 年,《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維持現狀遏制台獨》,台北:海
峽學術出版社。
陳明順,2005 年,《晚年毛澤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許如亨,民89,《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下)》,台北:麥
田出版社。
許和震,2006 年,《關注大戰略背景下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陸委會編,2004 年,大陸情勢第4 期,臺北:陸委會。
馬忠,1997 年,《高技術條件下心戰與反心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國防大學編,民97 年,《2008 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桃園:國防大學。
138
國防部,2006 年,《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8 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印頒,民國96 年,《國軍政治作戰要綱》,台北:國防部出版。
國防大學編印,民97 年,《心理戰的原理與運用》,桃園:國防大學。
張同新、何仲山主編,1998 年,《一國兩制與海峽兩岸關係》,北京: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
張亞中,民92 年,《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
張明睿,2003 年,〈中共軍事能力現況對台灣安全的威脅〉,曾章瑞主編,《2003
年台海戰略環境評估》,龍潭:國防大學。
張文廣主編,2007 年,《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支剖析》,八德:
國防大學。
張春江、倪健民主編,2000 年,《國家訊息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程寶山主編,2004 年,《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
社。
《新世紀新階段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研究-新修訂「政攻條例」學習體會》,2004
年4 月,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1 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溫金權、杜汝波、周敏,1990 年,《心理戰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葛立德、周碧松,1999 年,《21 世紀信息戰》,西安:未來出版社。
楊春長、劉戟鋒主編,2008 年,《論軍事軟實力》,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春長,2005 年,《信息條件下政治作戰》,北京:長征出版社。
鄧小平,民83 年,《鄧小平文選第3 卷》,台北:地球出版社。
劉克鑫主編,2006 年,《法律戰知識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劉志富,2003 年,《心理戰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蔡國堂著,2007 年,《第二戰場-透視中共「法律戰」的真相》,台北:黎明文化
139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春山,2005 年,《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歐立壽、劉璞,2003 年,《心理戰知識讀本》,北京:華譯出版社。
蔡仁照著,2007 年,《信息化戰爭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蔣中正,1969 年,《蔣總統全集第二冊》,台北,金川出版社。
潘錫堂,2006 年,《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謝作炎主編,2004 年,《信息時代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總政治部聯絡部,1997 年,《部隊反敵心戰教材》,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蘇格,1998 年,《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出版社。
二、中文譯作
Austin Wright 著,李柏彥譯,2010 年,《無形的網路戰爭》(The Unseen
Cyber-War),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
上阪冬子著,駱文森、楊明珠譯,2001 年,《虎口的總統—李登輝與曾文惠》,
台北:先覺。
三、期刊、學位論文
于有慧,2004 年,〈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 卷第1 期,
頁57-75。
王崑義、李黎明,〈攻心為上—解構中國對台輿論戰〉,2006 年中國蘇州海峽兩
岸孫子兵法學術研討會。
方鵬程,民97 年,〈從福克蘭戰役到2003 年波斯灣戰爭:公關化戰爭的發展歷
程〉,《復興崗學報》,92 期,頁245-268。
毛磊,2001 年,〈論中國共產黨對台工作八十年〉,《台灣研究(北京)》,第4 期,
頁17。
140
王崑義,2008 年,〈從『入聯公投』看中國對台灣安全的威脅〉,《新世紀智庫論
壇第4 期》,頁61-66。
王信賢,民97 年,〈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
研究第》,51 卷第3 期,頁37-58。
中國評論,2004 年,〈和平崛起與臺灣問題〉,《中國評論》,頁29。
朱顯龍,2008 年,〈中國「三戰」內涵與戰略建構〉,《全球政治評論》,第二十
三期,頁61-66。
巨克毅,2010 年,〈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中國評論》
第150 期,頁23-33。
邱瓊慧,2006 年,《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
事務及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宜樺,1997 年,〈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
期》,頁83-121。
李立,2007 年,〈促進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中華民族繁榮基石〉,《臺聲(北
京)》,第6 期,頁22-24。
杜金慶、張谷喜,2004 年,〈大力加強輿論建設〉,《軍隊政工理論研究》,第5
卷第4 期,83-85。
吳俊德,2006 年,《論中共的「和平崛起」及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台北: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所。
吳兆漢,民96 年,《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所。
吳啟炎,2000 年,〈關於信息心理戰的幾個問題〉,《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13
卷第3 期,頁84-87。
沈誠忠,2006 年,《中共信息心理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
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祥青,1999 年,〈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中
141
國外交》,第10 期,頁14-19。
孟繁宇,2000 年,〈解構中共「三戰」圖謀〉,《國防雜誌第》,24 卷第1 期,
頁44-58。
林榮林,2004 年,〈政治工作作戰功能的直接體現,兼論輿論戰、心理戰、法律
戰〉,《中國軍事科學》,第17 卷4 期,頁92-95。
林慧珍,2007 年,《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家
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
林永芳,1999 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文化展政策之研究〈1987-1997〉》台北:
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范宏緯,2008 年,《兩岸民間信仰交流之研究-以閩台媽祖交流活動為例》,台北: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雪真,民97 年,〈中共中央軍委新領導班子對國防戰略與軍事變革之影響〉,
《復興崗學報》92 期,頁373-390。
郭念劬,2009 年,《中共戰略心理戰發展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
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陸訓,2006 年,〈新世紀政治作戰的意義與範圍初探〉,《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
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防大學政治作戰政治系編印。
洪儒明,2003 年,《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選項》,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
研究所大陸組碩士論文。
寇健文,民89 年,〈現階段中共對臺工作的盲點:臺灣民意分析=China's Taiwan
Policy and Its Problems〉,《理論與政策》,頁45-64。
陳美春,2007 年,《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文化戰略與作為研析〈2002-2007〉》,
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碩士論文。
陳子平,2005 年,〈中共「法律戰」的意涵-以「武裝衝突法」實踐為例〉,《國
防雜誌》,第20 卷2 期,頁40-51。
142
陳順枝,2001 年,〈中共信息心理戰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429 期,頁
40-51。
陳仙妹,民97 年,〈中共對臺文化交流之策略與作法〉,《展望與探索》,第6 卷
第10 期,頁60-82。
陳津萍,民96 年,〈共軍政治工作之研究-以「心理戰攻防」為例〉,《國防雜誌》,
第22 卷第1 期,頁89-99,。
陳國富、卿志瓊,2007 年,〈城鄉分割、程式失範與農民利益:城市化進程中失
地農民利益的經濟學分析〉,《開放時代(廣東)》,第5 期,頁79-89。
曹潤生,2006 年,《冷戰後中共資訊戰之發展》,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
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漢平,民93 年,《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環境之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外
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
張執中,民90 年,〈不對稱談判權力結構下的強制策略:以中共『不放棄對台
動武』為例〉,《東亞季刊(台北)》,第32 卷第3 期,頁1-29。
張景台,民95 年,〈試論中共新安全觀的理論與實踐〉,《聖約翰學報第二十三
期》,頁323-340。
康紹邦,2004 年,〈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思考〉,《中國評論》,第75 期。
莫大華,2006 年,〈亞太區域安全整合下的台灣-邊緣化的挑戰與回應〉,《淡江
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建構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戰略定位與策略-紀
念鈕先鍾教授戰略學術言窕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
究所。
國防大學編印,民96 年,《國防事務學術專案研討會論文集》,(八德:國防大
學)。
揚帆,2004 年,〈胡溫提出和平崛起外交新思惟〉,《中共研究》,第38 卷第5 期,
頁23-26。
143
黃筱薌,2005 年,〈共軍三戰之戰略意涵與作戰運用解析〉,《中華戰略學刊(台
北)冬季刊》,頁74-114。
童振源,民92 年,〈兩岸經濟整合與臺灣的國家安全顧慮〉,《遠景基金會季刊》,
4 卷3 期,頁41-58。
程益群,2006 年,《媒體戰之研究-以2003 年美伊戰爭美方作為為例》,台北: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章瑞,1999 年,〈兩岸電子資訊作戰發展比較〉,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
域安全研討會,台綜院主辦。
廖東升,2010 年,〈軍地協作發展心理戰裝備技術的思考〉,《國防科技(湖南省
長沙市》,2010 年第11 期,頁72-86。
劉峰、吳培章,2004 年,〈信息心理戰特點探析及對策研究〉,《軍隊政工理論研
究,第5 卷第3 期》,頁77-80。
趙代川,2008 年,《胡錦濤對台策略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
研究碩士。
賴冠企,2009 年,《中共對台三戰策略運作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潭文芳,2009 年,〈信息技術對現代心理戰的影響〉,《國防科技》,第30 卷第5
期,頁72-76。
賴祥蔚,2007 年,〈中國大陸對台宣傳策略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5 卷第
7 期,頁48-60。
錢振勤,2008 年,〈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認識和研究資訊心理戰〉,《南京理工大
學學報》,第21 卷第4 期,頁109-113。
盧萍,2009 年,〈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下的心理戰特點及我軍的對策〉,《科技資
訊》,第15 期,頁103-104。
韓立敏,2010 年,〈把握現代心理戰的致傷效能構築全方位心理防護體系〉,《國
144
防科技》,2010 年第1 期,第31 卷第1 期,頁75-77。
蘇囿豪,民99 年,《胡錦濤對台政經政策之研究:2002 年至2009 年》,台北: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研究所。
四、報紙
人民日報,1997 年4 月24 日,〈中俄關於世界多及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
聲明〉,《人民日報》,版1。
工商時報,2007 年4 月30 日,〈大陸宣布5 開放措施〉,《工商時報》,A2 版。
公方彬,2004 年4 月11 日,〈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正式成為中國軍隊的作戰樣
式〉,《中國青年報》。
王保存,2004 年07 月15 日,〈信息心理戰解析〉,《中國國防報》,第3 版。
中國時報,2008 年4 月15 日,〈公關戰小勝大,中共敗給西藏〉,《中國時報》,
A13 版。
王綽中,2006 年6 月16 日,從解放台灣轉為維持現狀〉,《聯合報》,A13 版。
中國國防報,1998 年5 月29 日,第3 版。
中國時報,2007 年01 月20 日,〈中國崛起已不盡然是和平崛起〉,《中國時報》,
A13。
中國時報,100 年4 月26 日,〈唐樹備:兩岸政治談判 非馬上談統一〉,《中國
時報》,版12。
中國教育報,2003 年1 月25 日,1 版。
中國時報,100 年3 月23 日,〈中共對台工作重心南移向下沉,《中國時報》,第
12 版。
中國時報,2007 年3 月17 日,〈溫:兩岸和平發展 大勢所趨〉,《中國時報》,
A3 版。
中國時報,2010 年8 月18 日,〈美國防部:共軍打擊力延伸至第二島鏈〉,《中
國時報》,版A4。
145
石開明,2003 年4 月21 日,〈中共規定臺資協會不得危害統一〉,《聯合報》,版
13。
自由時報,2010 年10 月21 日,〈中國採購團是統戰〉,《自由時報》,A2 版。
何建民、李金泉、王穎,2002 年12 月18 日,〈網路心理戰〉,《解放軍報》,版
11。
冷冰凌、王玉林、趙文祥,1999 年11 月10 日,〈網絡戰:納入軍事體系〉,《解
放軍報》,版7。
宋方敏,2005 年7 月27 日,〈「攻心為上」走進資訊化戰場〉,《解放軍報》,第
009 版。
周敏、韋學良、俞學標,1998 年1 月30 日,〈心理戰已經扣響戰略大門—新軍
事革命與心理戰學術研討會〉,《北京解放軍報》,第6 版。
青年日報,2010 年3 月23 日,〈反制中共網軍,美印將共組資訊戰部隊〉,《青
年日報》,第7 版
青年日報,96 年11 月8 日,〈正視中共擴軍圖謀,強化戰備鞏固國家安全〉,《青
年日報》,4 版。
梁華傑,97 年3 月30 日,〈透析「美2008 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意涵〉,《青年日
報》,第4 版。
林中斌,2006 年12 月4 日,〈中共新大戰開始奏效〉,《聯合報》,版A13。
林中斌,2005 年3 月1 日,〈胡上江下,對台新局〉,《中國時報》,第A4 版。
郭培根,2004 年4 月1 日,〈現代戰爭新趨勢: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各顯鋒
芒〉,《中國國防報》,版3。
解放軍報,2003 年12 月15 日,第1 版。
解放軍報,2003 年12 月15 日,〈軍隊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規〉,《解放軍報》,版
1。
彭志平,2008 年8 月23 日,〈撤對台導彈﹖解放軍不回應〉,《中國時報》,A15
146
版。
聯合報,2010 年6 月23 日,〈海峽論壇大交流 基層互動大躍進〉,《聯合報》,
A11 版。
聯合報,2007 年11 月16 日,〈曹剛川會蓋茲『嗆聲』反獨〉,《聯合報》,A13
版。
許玉君,2005 年5 月19 日,〈今年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聯合報》,財經版1。
楊念祖,2010 年10 月06 日,〈兩岸和平,北京須具體行動〉,《中國時報》,A15
版。
興業,2000 年1 月25 日,〈創新戰役戰法理論〉,《解放軍報》。
聯合報,2010 年08 月10 日,〈賴幸媛:台灣將戰爭轉為和平〉,《聯合報》,A14
版。
聯合報,2010 年3 月8 日,〈擴大台商進省市政協〉,《聯合報》,A11 版。
聯合報,2011 年4 月29 日,〈大陸經濟2016 超過國〉,《聯合報》,版A1。
聯合報,2007 年01 月10 日,<中共:為和平,威懾新武器適時亮相>,《聯合報》,
A14。
聯合報,2010 年06 月23 日,〈中共對台飛彈不減反增〉,《聯合報》,A8 版。
聯合報,2011 年03 月26 日,〈瓦雅格今年下水陸重要一部〉,《聯合報》,A8 版。
聯合報,2010 年3 月6 日,〈台灣車憑證可通行福建,《聯合報》,A11 版。
聯合報,2010 年8 月3 日,〈美智庫:只要好睡,兩岸可同床異夢〉,《聯合報》,
A1。
五、網路文獻
人民網,2005 年3 月4 日,〈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人
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3220012.html。
人民網,2004 年9 月20 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人民網》,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941/177535/1067
147
9984.html。
人民網,2009 年3 月28 日,〈美國防部中共軍力報告揭中美兩大軍事摩擦謎底〉,
《人民網》,
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9/3/28/50159b.html。
人民網,2005 年3 月14 日,「《反分裂國家法》全文」,《人民網》,
http://tw.people.com.cn/GB/14810/3240911.html。
〈大慶高潮結束,中國確實再出發了〉,2009 年10 月2 日,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hb/news/2009/10-02/1897479.shtml
。
大陸國務院網站,〈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 週年,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2008
年7 月31 日,《大陸國務院網站》,
http://www.gwytb.gov.cn:82/hu6dian/2008123101.html。
大紀元,2001 年3 月23 日,〈大陸貧富差距擴大 威脅社會穩定〉,《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23/n61802.htm。
大紀元,2011 年03 月27 日,〈中國1/3 地面部隊 部署台海〉,《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27/n2475876.htm。
大紀元,2004 年6 月22 日,〈共軍積極進行輿論戰心理戰訓練〉,《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4/6/22/ n57。
大紀元,2007 年1 月25 日〈貪污腐敗嚴重中共承認體制有問題〉,《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25/n1602868.htm
大紀元,〈政治不改革,貧富差距更懸殊〉,《大紀元》,2010 年3 月12 日,
http://tw.epochtimes.com/10/3/12/134185.htm。
大紀元,〈上海台胞人數多子女就學在地化成趨勢〉,《大紀元》,2006 年3 月26
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3/26/n1266997.htm。
大公網,2009 年10 月09 日,〈中共60 周年大閱兵啟示錄〉,《大公網》,
148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068
。
大陸國務院,2011 年01 月28 日,〈2010 年1-12 月大陸與臺灣貿易、投資情況〉,
《大陸國務院網站》,
http://www.gwytb.gov.cn/lajm/lajm/201101/t20110128_1737103.htm。
天下雜誌,2009 年10 月,〈進口大陸總額大衰退:中國採購團吹很大,買很少〉,
《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92822009/10。
中央社,2008 年3 月4 日,〈中國國防預算呈兩位數成長,日本難以理解〉,《中
央社》,http://www.cna.com.tw/。
中央社,2008 年6 月,〈中國專家:將繼續對台獨保持足夠戰略威懾〉,《中央社》,
http://www.news.yam.com/cna/china/200806/20080605793461.html。
中國評論,2008 年11 月2 日,〈美國報告:未來20 年中國的影響力無與倫比〉,
《中國評論》,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評論,2011 年01 月31 日,〈從共同利益到共同價值:ECFA 後兩岸關係發
展路徑芻議〉,《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5/5/5/9/101555960_2.html?c
oluid=7&kindid=0&docid=101555960&mdate=0201131602。
中國評論,2010 年08 月18 日,〈台灣立法院通過ECFA 的意義和啟示〉,《中國
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1/8/6/101418648.html?col
uid=123&kindid=0&docid=101418648。
中國評論,2006 年11 月17 日,〈胡錦濤對台戰略思想的基本內涵〉,《中國評論
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網,2008 年03 月27 日,〈北海艦隊舉行局域網模擬對抗訓練,練戰法練謀
149
略〉,《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3/27/content_1370154
2.htm。
中國網,2006 年12 月29 日,〈和諧世界:中國外交理念轉型〉,《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policy/zhuanti/hxsh/txt/2006-12/29/conte
nt_7577048.htm。
中國網,2010 年01 月11 日,〈2009 年臺灣經濟與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特點〉,《中
國網》,
http://big51.chinataiwan.org/jinrong/zjzl/201001/t20100111_12168
49.htm。
中國網,2008 年3 月28 日,〈促交流、謀合作、創新局—十六大以來兩岸文化
交流綜述〉,《中國網》,
http://big51.chinataiwan.org/tsh/mtxy/tylt/200803/t20080328_6155
38.htm。
中國時報,2011 年03 月25 日,<兩岸人才競爭 台灣須速開放陸生>,《中時電
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32500041.html
中國國務院,2011 年03 月15 日,〈溫家寶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
作報告〉,《中國國務院網站》,
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233.htm。
中央日報,2010 年3 月16 日,〈溫家寶讓利說可使兩岸互蒙其利〉,《中央日報
網路報》,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
cid=101095167。
中國新聞網,2009 年5 月21 日,〈兩岸交流政策戰略轉移向民進黨人招手〉,《中
150
國新聞網》,
http://news.ifeng.com/opinion/taiwan/200905/0521_6441_1167912.sh
tml。
中國新聞網,2004 年3 月21 日,〈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中國新聞網》,
http://www.sina.com.cn。
王高成,2009 年5 月,〈2009 年美國「中國軍力報告」評析〉,《亞太和平基金
會網站》,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40。
王崑義,2006 年11 月22 日,〈中共的和諧外交〉,《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
yid=241920。
王信賢,2006 年3 月2 日,〈中共對台政策的類型與聯結策略分析〉,
http//www.peaceforum.org.tw/%2Ffilectrl%2F0602-03.pdf。
王春光、陳雷,〈淄博失地農民調研報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論
文,http://www.usc.cuhk.edu.hk/wk.asp。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7 年9 月26 日,〈荷蘭國會自由黨議員范巴倫籲支持台灣
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外交部網頁(台北)》,
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un/manews_037.html。
百度網站,2003 年1 月16 日,〈解放軍首次進行心理戰演習〉,《百度網站》,
http://www.baidu.com/。
阮銘,2004 年3 月17 日,〈台灣民主化的道路〉,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download/news/930317%E6%BC%94%E8
%AC%9B%E5%A4%A7%E7%B6%B1.pdf。
自由時報,2011 年03 月23 日,〈王毅見楊秋興︰加強對中南部交流〉,《自由時
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3/today-p11.htm。
151
余宗基,2011 年3 月10 日,〈中國大陸殲20 戰機發展對周邊國家可能之影響〉,
《亞太和平基金會網站》,
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84。
林中斌,2011 年3 月27 日,〈中共或不需戰爭即可掌控東亞〉,《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27/n2476256.htm。
自由時報,2010 年06 月30 日,〈林中斌警告:北京新戰略「買台灣比打台灣便
宜」〉,《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30/today-p5.htm。
林中斌,2009 年03 月27 日,〈國民黨主政,兩岸爆發戰爭機率低〉,《中國評論
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2/6/2/100926245.html?col
uid=93&kindid=3311&docid=100926245。
青年日報,2010 年8 月18 日,〈美稱中共企圖擴大東亞軍事優勢〉,《青年日報》,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
青年日報,2009 年07 月06 日,〈中共對台三戰的新發展與焦點〉、《青年日報網
路版》,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
郭崇倫,2010 年08 月03 日,〈撤彈背後的國際考量〉,《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4394x112010080300
175,00.html。
星島環球網,2007 年09 月01 日,〈中國防長曹剛川一天三次敦促日本反對台
獨〉,《星島環球網》,
http://www.singtaonet.com:82/euro_asia/200709/t20070901_609903.h
tml
南方快報,2009 年11 月17 日,〈中國經貿採購團的目的是:控制台灣產業〉,《南
方快報》,http://www.southnews.com.tw/taiwan_china/00/0382.htm。
152
姚中原,2009 年3 月26 日,〈從亞太看「美2009 年中國軍力報告」〉,《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27/n2476204.htm。
郝玉慶、蔡仁照、陸惠林,2007 年1 月7 日,〈資訊時代的新聞輿論戰〉,《學習
時報》, http://www.allzg.com/n17098c358.aspx。
陸委會,2009 年01 月20 日,〈98 年兩岸大事記〉,《陸委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4707&ctNode=6501&mp=1
陸委會,2007 年2 月9 日,〈大陸情勢2007.1〉,《陸委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陸委會,100 年5 月4 月,〈100 年3 月份兩岸交流統計比較摘要〉,《陸委會網
站》,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1619153171.pdf。
陸委會,100 年3 月28 日,〈2010 年兩岸關係國內各界民意調查綜合分析〉,《陸
委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3993&ctNode=6333&mp=1。
陸委會2007 年2 月9 日,〈第135 次之諮詢委員會議:現階段中共對台文教策
略分析諮詢委員發言重點摘要〉,《陸委會網站》,http// www.mac.gov.tw。
馬冬冬、李海龍,2008 年,〈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輕兵器》,2008 年
15 期,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qibq/qibq200815/qibq20081506.htm
l。
〈梁光烈-中國現代最霸氣的上將〉,2009 年10 月18 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420/12/117176_3198419.shtml。
張五岳,2011 年3 月10 日,〈藍綠高度競爭下2011 年兩岸關係的展望〉,《亞太
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86。
國貿局,〈2011 年各國對台貿易障礙〉,《國貿局網站》,
153
http://cweb.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1565。
國際線上,2008 年9 月28 日,〈專題-首都各界紀念江八點發表10 週年〉,《國
際線上-新聞中心》,
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821/2005/01/28/Zt1329@437104.ht
m。
黃彥穎,2011 年3 月10 日,〈2011 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之評析〉,《亞太和平研
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81。
黃彥豪,2009 年11 月,〈從近期解放軍演習觀其軍力發展〉,《亞太和平研究基
金會網站》,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83。
新浪教育,2008 年8 月13 日,〈「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實踐〉,《新浪教育》,
http://edu.sina.com.cn/kaoyan/2008-08-13/0948158727.shtml。
新唐人網,2011 年3 月5 日,〈中共軍費超6 千億 學者:與茉莉花革命有關〉,
《新唐人網》,
http://www.ntdtv.com/xtr/b5/2011/03/05/a500498_p.html.-%E4%B8%AD
%E5%85%B1%E8%BB%8D%E8%B2%BB%E8%B6%856%E5%8D%83%E5%84%84-%E5%AD%B
8%E8%80%85%EF%BC%9A%E8%88%87%E8%8C%89%E8%8E%89%E8%8A%B1%E9%9D%A9
%E5%91%BD%E6%9C%89%E9%97%9C.html。
新華網,2007 年10 月24 日,〈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網》,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
新華網,2004 年07 月31 日,〈建軍77 週年招待會曹剛川:粉碎台獨13 億人意
志不可違〉,《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7/31/content_1688174.
htm
新華網,2010 年6 月8 日,〈和諧世界〉,《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
154
liao/2006 -08/24/content_5000866.htm。
新華網,2010 年12 月29 日,〈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0-12/29/c_12930289_11.htm。
新華網,2008 年2 月2 日,〈中臺辦、國臺辦就陳水扁當局公告舉辦入聯公投發
表受權聲明〉,《新華網》,
http://www.gwytb.gov.cn:82/zywg/zywg0.asp?zywg_m_id=108
喻江熊玉祥,2004 年11 月02 日,〈孫子心理戰思想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艦
船知識網》,
http://mil.news.sina.com.cn/2004-11-02/1312239358.html。
華夏經緯網,2008 年12 月26 日,〈葉九條提出的幕前與幕後〉,《華夏經緯網》,
http://big5.huaxia.com/zt/pl/08-068/1271629.html。
劉家新,2004 年11 月3 日,〈將軍評論:法律戰-現代戰爭的第二戰場〉,《新
浪網》,http://mil.news.sina.com.cn/2004-11-03/0958239693.html。
劉建峰,2007 年3 月9 日,〈資訊化戰爭中三戰的特點探析〉,《中華網》,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廖文中,2007 年11 月08 日,〈網路斬首戰及公安網軍〉,《全球防衛雜誌》,272
期,
http://www.diic.com.tw/comment/9611/961110-272-chinese%20net%20m
ilitary.pdf。
厲新光,2007 年1 月7 日,〈資訊時代心理戰攻擊新趨勢〉,《解放軍報》,
http://www.defenceg.org.cn/aspnet/artical-2-23246.html。
聯合新聞網,2010 年8 月17 日,〈「2010 中國軍力報告」:陸對台軍事部署未減〉,
《聯合新聞網》,
http://www.jie.tw/jv.asp?jd2=20100818055434。
155
環球網,2009 年7 月8 日,〈中國將領說將使用核武反擊美國攻擊〉,《環球網》,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2009/policy_09_057.htm。
蘋果日報,2010 年10 月01 日,〈列文化遺產媽祖故鄉設專區〉,《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28147/IssueI
D/20101101。
貳、西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Treverton,Gregory F and Seth G.2005.Meaureing National Power.Santa
Monica CA:Rand Corporation.
二、期刊部分
Nu Li,Li Jiangzhou and Xu Dehui.“Strategies in Information Operation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Military Science,Vol.13 No.2,April 200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