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7201017185100
DOI 10.6846/TKU.2010.00087
論文名稱(中文) 一片丹心在「悅」讀- 一所中學閱讀工作坊中教師知識形成歷程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Enthusiasm for Reading – a study of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Knowledge in the Reading Room of a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陳靜薇
研究生(英文) Ching-Wei Chen
學號 79772012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2
論文頁數 2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薛曉華(120847@mail.tku.edu.tw)
委員 - 游家政(yuchia@mail.tku.edu.tw)
委員 - 歐用生(ysoucc33@yahoo.com.tw)
關鍵字(中) 閱讀教育
閱讀工作坊
教師知識
關鍵字(英) reading education
reading room
teachers’ knowled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所中學內教師閱讀工作坊的推動歷程,以及教師參加閱讀工作坊時,其教師知識形成之歷程;研究對象為台北縣立明月高級中學(化名)內之教師閱讀工作坊。
  為求對研究之主題有深入的瞭解,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敘說為研究方法;文件分析、訪談法、參與觀察法為研究技巧,對相關文件、訪談記錄、觀察記錄、自我省思之資料進行分析,據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明月高中教師閱讀工坊之源起背景乃符應教育之潮流,為教師因應教學之省思而自主發起之教師成長團體。
二、明月高中教師閱讀工作坊之實施現況已臻成熟,且能針對問題隨時做出修正。
三、明月高中教師閱讀工作坊推動閱讀活動時,仍有其困境。
四、教師因參加閱讀工作坊,而對自身的教師知識,如:學科知識、教育及教學專業知識、自我認知知識等,有所省思。五、教師參加閱讀工作坊,其教師知識之形成,是透過研習、分享、對話、省思而達成。
五、教師參加閱讀工作坊,其教師知識之形成,是透過研習、分享、對話、省思而達成。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具體之建議,供明月高中教師閱讀工作坊、學校本身及其他有意推動閱讀教育學校,作為推展活動時之參考,俾利於閱讀風氣之有效提升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a high school as well as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knowledge when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the reading room.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Ming-yue Senior High School (a fabricated name).
    To explor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is study, it is qual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at is, this study is a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Data analysis,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re the research skills.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the related data, the interview records,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the heart-searching data and then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Ming-yue Senior High School is created because of the current of education. This reading room is a kind of growing group voluntarily set up for teachers’ self-examination o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2. The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Ming-yue Senior High School has grown to be mature and can be trimmed for certain problems.
3. The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Ming-yue Senior High School still faces its problems when promoting its activities.
4. Owing to participating in teachers' reading room, the teachers take grood consideration and introspection of their own teaching knowledge, for example, their subject knowledge, thei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er self-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o on. 
5.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knowledge is achieved through studying, sharing, conversing, and introspecting when teachers take part in teachers’ reading room.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s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reading room in Ming-yue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chool itself, and other schools intending to promote reading educ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elevation of the reading atmosphe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細說從頭:關於我的研究1
第一節	我在明中的歲月1
第二節	成為一位發現者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7
第二章	我見我聞我思:文獻探討19
第一節	我是好老師?-教師應有的知識19
第二節	舉世滔滔皆「悅」讀:國外推動閱讀之經驗29
第三節	從中央到政府:我國閱讀教育政策實施現況37
第四節	明月高中推動閱讀教育之脈絡48
第五節	推動閱讀教育相關論文之探討54
第三章	謀定而後動:研究的進行方式63
第一節	研對象及研究場域6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70
第四節	資料的分類與編碼75
第五節	研究倫理78
第四章	誰是擺渡人:研究歷程的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明月何年初照人:閱讀工作坊的形成與發展82
第二節	參加閱讀工作坊在教師知識上的形成歷程之一:學科知識之形成103
第三節	參加閱讀工作坊在教師知識上的形成歷程之二:教育及教學專業知識之形成116
第四節	參加閱讀工作坊在教師知識形成的歷程之三:自我認知知識之形成145
第五節	路長人困:閱讀工作坊的瓶頸162
第五章	明月何皎皎:結論與建議167
第一節	研究的結論:螢入囊中 夢想起飛168
第二節	研究的建議:明天還要繼續176
第三節	後記181
參考文獻  185
附錄一  訪談大綱194
附錄二  觀察記錄表195
附錄三  臺北縣立明月高級中學「中一、中二班級書香閱讀」實施方
案196
附錄四  明月高中98學年第二學期「圖書館周活動-閱讀無所不在」活動實施辦法197
附錄五  明月高中班級圖書交享閱實施計畫200
附錄六  98學年度上學期中一年級班級交享閱導讀時間表201
附錄七 「與作家有約」98學年度下學期第一場演講202
附錄八  台北縣立明月高中九十八學年度「當閱讀遇上K歌」閱樂大賽活動內容規劃203
附錄九  98學年閱讀種子教師第一次會議205
附錄十  99年臺北縣立明月高中閱讀社群精進工作坊第一次座談
會209
表  次
表2-1教師知識的分類23
表2-2我國近年推動閱讀教育的重要政策一覽表38
表2-3台北縣滿天星閱讀計劃之子計畫44
表2-4閱讀教育相關論文一覽表55
表3-1 訪談教師一覽表72
表3-2 訪談學生一覽表73
表3-3 資料編碼一覽表76
圖  次
圖2-1 丹鳳高中閱讀工作坊組織架構圖52
圖3-1 研究架構圖65
圖3-2 研究流程圖66
圖4-1入班導讀初體驗之一83
圖4-2入班導讀初體驗之二83
圖4-3種子教師入班導讀之一90
圖4-4種子教師入班導讀之二90
圖4-5與作家有約之一:張大春91
圖4-6與作家有約之二:陳幸蕙91
圖4-7閱讀K歌大賽之一92
圖4-8閱讀K歌大賽之二92
圖4-9圖書館週:閱讀無所不在之一93
圖4-10圖書館週:閱讀無所不在之二93
圖4-11圖書館週:書展之一93
圖4-12圖書館週:書展之二93
圖4-13閱讀寫作社:找到需要的書94
圖4-14閱讀寫作社:看書學寫作94
圖4-15雲老師示範導讀96
圖4-16蝶老師分享導讀經驗96
圖4-17社群研習:專家演講之一97
圖4-18社群研習:專家演講之二97
圖4-19社群研習:專家演講之三97
圖4-20社群研習:專家演講之四97
圖4-21社群研習:導讀教師分享之一97
圖4-22社群研習:導讀教師分享之二97
圖4-23社群研習:導讀教師分享之三98
圖4-24社群研習:導讀教師分享之四98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更生(1998)。國文教學新論(重新修訂版)。台北: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
王邦雄(1990)。文學與哲學之間:收錄於《學海無涯》。台北:正中書局。
王明通(1989)。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昭正、朱瑞淵譯,Danny L. Jorgensen(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台北:華泰文化。
王熙元(1983)。國文教學的三個層面。教學語言研究,5,147-152。
朱似萼(2007)。國民小學閱讀教育政策執行情形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深耕書田追求卓越專案計畫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琦瑜(2008)。國中生閱讀大調查。親子天下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parenting.cw.com.tw/web/Pics/1228909283390626.ppt
何琦瑜(2009)。台灣國中小學生閱讀能力與態度調查。2009天下雜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與會資料。日期:2009年12月03日,地點:台北縣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吳芝儀、李奉儒譯,M.Q.Patton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清基(1990)。教育的目的、目標與功能:收錄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 台北:師大書苑。
吳淑芳(2003)。一個國小校長進行教學領導之自我角色覺察-以推動閱讀教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惠玲(2003)。小學老師與兒童閱讀活動。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東縣,未出版。
呂嘉紋(2005)。兒童閱讀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一位國小教務主任的省思與實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宋怡慧(2008)。閱讀帶著走,書香遍丹鳳。北縣教育,64,26-31。
周崇儒(2000)。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 ,74-84。
周淑卿(2004)。教師的課程知識內涵及其對師資教育的意義。課程與教學:2004,7(3),129-142。
周慧菁(2004)。用閱讀,搭一座希望之橋。希望閱讀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reading.cw.com.tw/pages/public/origin/origin_index.jsp
官美霞(2009)。胼手胝足話丹中。臺北縣丹鳯高級中學創校二十週年暨改制高中元年校慶特刊,93。
林佳慧(2004)。國中資深國文科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林納、南美英、謝錫金(2007)。天下雜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芬、韓、日、港四大國際大師,跨海來台暢談成功經驗。希望閱讀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reading.cw.com.tw/pages/public/fourm/20071214.htm
林曉雲、陳怡靜、邱紹雯、徐夏蓮、侯承旭(2010)。基測登場 國文閱讀題幹落落長。自由時報:2010年5月23日
邱珍琬(2003)。一位教師的成長──敘說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8,193-232。
柯華葳(2007)。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最新發現─臺灣需要更多『閱讀策略』教學。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152-158。
柯華葳(2008)。台灣的閱讀現況─閱讀動起來。台北:天下文化。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7)。PIRLS 2006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育處、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國立中央大學科學與教育研究所。
凌爾祥(2009)。台灣國中小學生閱讀能力與態度調查。2009天下雜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與會資料。日期:2009年12月03日,地點:台北縣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孫鶴雲譯,南美英(2007)。晨讀十分鐘——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78種高效策略。台北:天下雜誌。
徐明珠(2001)。教改上路 如何揮別升學壓力。國政評論。取自「財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瀏覽日期:2010年3月12日。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C-090-082.htm
馬岳琳(2009)。陳文茜 VS. 胡志強-這裡從不拒絕有理想的人。天下雜誌,427,66-69。台北:天下文化。
高敏麗(2004)。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高麗連(2009)。圖書館動起來。2009天下雜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與會資料。日期:2009年12月3日,地點:台北縣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涂秋英(2008)。桃竹苗地區閱讀卓越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對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文彬(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實施閱讀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南市,未出版。
教育部(2000)。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教育部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publish/index.html
教育部(2005a)。師資培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1月13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50001
教育部(2005b)。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2008悅讀101-國民中小學提昇閱讀計畫。教育部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13日。取自:http://www.hles.tpc.edu.tw/~rock/index.html
教育部(2009)。閱讀,在這裡  在那裡-閱讀起步走  親子共讀手冊。
教育部。1990。中小學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phmhs.phc.edu.tw/pms/law/ 
教育部。2003。教師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phmhs.phc.edu.tw/pms/law/
教育部。2005。師資培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phmhs.phc.edu.tw/pms/law/
教育部國教司(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綱要。教育部國教司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陳木城(2007)。台北天空崛起的星群—談北縣閱讀衛星學校。臺北縣閱讀滿天星網站。瀏覽日期: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lll.tpc.edu.tw/epaper/?p=370
陳明蕾(2010)。深度閱讀:從知其所以然到開創新局。台北縣立丹鳳高中閱讀精進社群2010年5月4日研習資料。
陳康宜(2007)。國際閱讀評比 臺灣待加油。國語日報,2007年12月13日13版。
陳照雄(2007)。芬蘭教育制度。台北:心理出版社。
彭昱融(2009)。松山高中:比考上台大更重要的事。天下雜誌2009生命教育特刊:124-126。
游常山(2002a)。中小學教師閱讀大調查-重要,但政府不重視。天下雜誌,263,222-226。
游常山(2002b)。新加坡培養天生讀書種。天下雜誌,263,164。
湯慧屏(2008)。學校營造閱讀特色之研究-以一所台灣中南部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
黃瑞琴(1999)。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葛琦霞(2009)。讓閱讀教育動起來:從提昇閱讀教學的品質談起。瀏覽日期:2009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 download/eresource/tplpub_periodical/articles/2101/210102.pdf
詹志禹(2003)。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系統演化的觀點。教育資料集刊:28,143-173。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63,頁52-61。
劉念肯(1996)。師生衝突的「人」的因素。諮商與輔導,123,21-24。
劉緬懷(2005)。國小教師生涯專業成長規畫取向。師資培育專業化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歐用生(2004)。課程領導-議題與趨勢。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歐用生(2006)。課程理論與實踐。台北:學富文化。
潘佳雲(2005)。學校本位閱讀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以一所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未出版。
潘慧玲(1996)。國中教師的知識探究:一個敘說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蔡玉蓉(2002)。從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竹市,未出版。
閱讀教育工作坊網站(2009)。閱讀,動起來。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cwreading.ning.com/
簡世明(2009)。老師的十個對不起。台北市:圓神出版社。
簡瑞貞(2002)。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以教科書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羅德水(2006)。升學壓力與階級再製。台灣立報教育論壇2006年3月29日

貳、英文部分
Duffee , L. , & Aikenhead, G. (1992). Curriculum change, student evaluation, and teacher practical knowledge. Science Education, 76(5), 493-506.
Elbaz,F.(1983).Teacher thinking-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 London:Croom Helm.
Goetz,J.P.& LeCompte,M.D. (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Y: Academic press.
Greene, M.(1973). Teacher as strang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 California : Wadsworth .
Grossman, P. L. (1995). Teachers' knowledge . In L. Anderson(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24.
Gudmundsdottir, S. (1995 ). The narrative nature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H. McEwan and K. Egan (eds.),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and teaching.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4-38.
Merrican, & Caffarella. (1991). Learning in adulthood:a comprehensive guid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urray, C. (2003). Risk factors, protective factors,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4(1), 16-26.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NBPTS)(2002).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Retrived March 1, 2007, from http://www.nbpts. org/User-Files/File/ 51049_web.pdf.
Phinney, F. C. (1972). 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n teachersabroa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Michigan.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2.
Sealey, L. (1978).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continuum: A kaleidoscop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9(3),14-17.
Wise, A. (2005). Establishing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 the essential role of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6(4), 318-33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