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7200711184400
DOI 10.6846/TKU.2007.00122
論文名稱(中文) 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數位教材之設計與發展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thics e-Courseware for K5~K6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施懿珊
研究生(英文) Yi-Shan Shih
學號 79410007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1
論文頁數 22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雅萍
委員 - 莊謙本
委員 - 沈俊毅
關鍵字(中) 國小高年級學生
資訊倫理
案例教學
批判思考教學
數位教材
系統化教學設計
關鍵字(英) K5~K6 Students
Information Ethics
Case-Based Instruction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e-Courseware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是資訊科技對倫理價值的衝擊,資訊倫理雖然探究的是取用資訊的問題,內在本質還是源自人與人互動的關係,而資訊倫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使用者內在自我規範的能力。由文獻探討發現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常因認知不夠,有意或無意地做出許多違反資訊倫理的不當行為。鑑於資訊科技興起對於未來主人翁影響甚鉅,研究者希望為學生設計一套學習教材,引導學生自我省思使用網路的價值觀,並藉由批判思考,提高警覺,保護自己在上網時不受傷害。

教材之設計遵循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理念,在分析的步驟整理文獻資料、訪談學科專家及調查學生資訊倫理先備知識,歸納出學生最需要加強的是網路言論的「理性發言」、著作權的「網路資源合理使用」、線上遊戲的「帳號密碼維護」與「適當參與」等,並結合案例教學、批判思考教學的核心理念,設計並實際發展出「小豆干的部落格」、「偷創作的小偷」、「遊戲王國」三個學習單元,最後根據專家及使用者評鑑的結果修正本教材。

評鑑結果發現透過案例故事的呈現,使學生正視使用資訊科技的問題;教材提供從法律及倫理不同角度的自主選擇,也能啟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有利倫理學習的個別發展。
英文摘要
The primary challenge for human beings in 21st century is the impact to ethic values brought abou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ough Information Ethics discusses problems about access to information, its inner nature actually derives from personal interactions.  From the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it aims to nurture the self-disciplinary ability within internet users and, as a consequence, to produce a positive effect on social order.  Our literature review shows that students often behave improperly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ntionally or unwittingly, due to insufficient cognition of information ethics.  In view of the powerful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to students, we wish to design a courseware guiding them to self-examine the values on internet use, and to protect themselve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nd raised vigilance.

Our research approa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following the steps of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Firs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e experts’ opinions,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we find that students need most to strengthen is "The rationality on communication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Respecting copyright on th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 and "The principles about participating on-line games "etc.  Second, we integrate the core ideas of Case-Based Instruc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and develop an e-courseware that is suitable for elementary users.  In the end, we revise the courseware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s of experts and us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ind that the case story make the students face problems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r e-courseware provides various choices from the law and the ethics, and it can also inspire them to do the rational thinking and benefit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thics learn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資訊倫理議題8
一、資訊倫理的本質與發生8
二、資訊倫理的定義與涵蓋議題9
第二節 學生資訊倫理行為探究14
一、學生網路使用行為14
二、學生使用資訊科技衍生的倫理問題15
第三節 資訊倫理的教與學39
一、資訊倫理教育的重要性39
二、資訊倫理與九年一貫40
三、相關網站與研究專書42
四、教育研究論文47
第四節 資訊倫理教學策略55
一、案例教學法55
二、批判思考教學61
第五節 系統化教學設計66
一、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意義66
二、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步驟66
三、系統化教材開發模式67

第三章 研究方法72
第一節 研究流程72
第二節 分析階段73
一、需求分析73
二、學習者分析79
三、教材內容分析90
四、資源與限制分析93
五、媒體分析93
第三節 設計階段94
一、教學策略設計94
二、課程設計100
三、介面與互動設計104
第四節 發展階段107
一、發展進度規畫107
二、發展工作規畫108
二、相關發展工具109
第五節 評鑑階段110
一、第一階段專家評鑑111
二、第二階段使用者評鑑111

第四章 教材發展與評鑑112
第一節 教材發展112
一、系統架構112
二、教材介面114
三、教材內容介紹115
第二節 形成性評鑑結果132
一、專家評鑑132
二、使用者評鑑143
三、修正結果綜整1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6

第一節 研究結論166
第二節 研究建議17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75
英文部分184

附件
附件1 教學者需求訪談大綱186
附件2-1 教學者A訪談紀錄187
附件2-2 教學者B訪談紀錄190
附件2-3 教學者C訪談紀錄192
附件3 學習者分析問卷194
附件4 「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數位教材」法律專家評鑑結果199
附件5 「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數位教材」學科專家評鑑表201
附件6 教育科技專家訪談大綱204
附件7 「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數位教材」使用者評鑑表205
附件8 使用者評鑑問卷第三部分原始資料208

表次
表2-2-1 網路遊戲對學生的影響28
表2-2-2 學生使用資訊科技衍生問題與刑責一覽表37
表2-3-1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第五項之學習目標、學習內涵與培養之資訊能力40
表2-3-2 國內資訊倫理教育研究論文52
表3-2-1 需求分析規畫表73
表3-2-2 學科專家訪談對象一覽表75
表3-2-3 學科專家訪談結果76
表3-2-4 學習者分析規畫表79
表3-2-5 學習者一般特質歸納79
表3-2-6 學習者分析問卷與資訊倫理議題對應題號80
表3-2-7 受訪者基本資料81
表3-2-8 資訊倫理態度調查結果(問卷第二部分結果)83
表3-2-9 資訊倫理情境題調查結果(問卷第三部分結果)84
表3-2-10 學習者分析問卷結果歸納88
表3-2-11 教材內容規劃表91
表3-3-1 案例的面向與內涵94
表3-3-2 批判思考的面向與內涵95
表3-3-3 教學流程規畫表99
表3-3-4 課程單元名稱100
表3-3-5 課程單元內容規畫一101
表3-3-6 課程單元內容規畫二102
表3-3-7 課程單元內容規畫三103
表3-3-8 介面與互動設計規畫104
表3-4-1 教材發展進度甘特圖107
表3-4-2 發展工具一覽表109
表3-5-1 形成性評鑑規畫表110
表4-1-1 按鈕圖示及功能一覽表114
表4-1-2 案例一:「小豆干的部落格」畫面118
表4-1-3 案例二:「偷創作的小偷」畫面119
表4-1-4 案例三:「遊戲王國」畫面120
表4-1-5 主角行為及引發的質疑詰問121
表4-1-6 法律任意門晝面122
表4-1-7 學習目標、欲澄清的法律迷思、練習題及教材回饋對照表122
表4-1-8 單元一:「小豆干的部落格」學習目標、教材畫面及推論過程126
表4-1-9 單元二:「偷創作的小偷」學習目標、教材畫面及推論過程127
表4-1-10 單元三:「遊戲王國」學習目標、教材畫面及推論過程128
表4-1-11 結局選擇與教材回饋對照表130
表4-2-1 法律專家資料132
表4-2-2 法律專家形成性評鑑結果與修正132
表4-2-3 學科專家資料133
表4-2-4 學科專家形成性評鑑結果134
表4-2-5 學科專家形成性評鑑修正說明與結果139
表4-2-6 教育科技專家形成性評鑑訪談及修正結果141
表4-2-7 使用者評鑑問卷題號與評鑑面向對照表143
表4-2-8 使用者形成性評鑑量化結果統計144
表4-2-9 使用者評鑑問卷「注意引起」項目統計結果146
表4-2-10 使用者評鑑問卷「內容安排」項目統計結果147
表4-2-11 使用者評鑑問卷「學習成效」項目統計結果148
表4-2-12 使用者陳述「我從裡面學到了什麼」的原始資料150
表4-2-13 使用者陳述「主角遇到什麼問題」的原始資料152
表4-2-14 單元一:「小豆干的部落格」使用者選擇的結局及理由154
表4-2-15 單元二:「偷創作的小偷」使用者選擇的結局及理由155
表4-2-16 單元三:「遊戲王國」使用者選擇的結局及理由156
表4-2-17 使用者評鑑問卷「瀏覽操作」項目統計結果158
表4-2-18 使用者滿意度原始資料159
表4-2-19 使用者形成性評鑑建議修正確認表161
表4-2-20 「教學內容」加入更多具體圖象的前後對照表162
表4-2-21 「教學設計」加入具體法律條文及新聞事件163
表4-2-22 「介面設計」修正前後對照表164
表4-2-23 「學習導引與互動」修正畫面165

圖次
圖3-1-1 研究流程圖72
圖3-2-1 教材內容架構90
圖3-3-1 教學策略安排架構97
圖3-3-2 教材版面配置圖106
圖3-4-1 腳本格式圖108
圖4-1-1 系統架構圖113
圖4-1-2 螢幕畫面114
圖4-1-3 教材首頁115
圖4-1-4 教材內容說明115
圖4-1-5 教材使用說明116
圖4-1-6 案例選擇畫面116
圖4-1-7 課程單元首頁(以「小豆干的部落格」為例)117
圖4-1-8 兩道任意門畫面121
圖4-1-9 大抉擇畫面(以「小豆干的部落格」為例)130
圖4-1-10 相關閱讀資料畫面(以「偷創作的小偷」為例)1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九十六年度臺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07)。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王宏德(1996)。談網路資訊倫理。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4(1),86-94。
王秀燕(2002)。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問題:教師的知覺與輔導經驗初探。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美鴻(1996)。圖書館利用指導中之資訊倫理課程規劃。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4(1),38-51。
王貴珠(2006)。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對倫理價值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6(4),325-336。
尹玫君(2003)。我國師範院校學生資訊倫理的認知與行為之研究。南師學報,37(1),1-18。
尹玫君(2004)。國小學生資訊倫理態度和行為的探討。南大學報,38(2),1-21‧
尹玫君、康旭雅(2005)。國小兒童網路倫理教學成效之研究。南大學報,39(1),1-20‧
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2005)。「網路音樂下載大調查」 高達85%的消費者使用網路下載音樂 54%願意付費使用。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www.sosa.org.tw/index.asp
任文瑗、陸啟超(2003)。資訊倫理教育與侵權行為意圖之探討。資訊與教育,94,37-50。
朱建民(1998)。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5-6。
步平平(2004)。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影響初探。中國青年研究,2004(5),118-125。
汪渡村(2004)。論網際網路時代著作權法之因應之道,以合理使用制度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62,102-123。
何琦瑜(2003)。網路變身犯罪天堂。天下雜誌,287。
余德正(2000)。不法使用網際網路之刑事責任。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中偉(2004)。科技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沈榮華(2003)。網路犯罪相關問題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世忠(1999)。教學科技─評鑑與應用。臺北:五南。
李怡志(2001,2月20日)。學者:虛擬暴力會誘入情境 使青少年傾向以暴力解決問題。2006年8月19日,取自:http://www.richyli.com/column/2001_02_20_2.htm
李順德(2006,12月6日)。安全隱憂逾8成小六生上網聊天。聯合報,A11版。
李儀訢(2004)。資訊倫理線上學習架構與雛形系統發展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青樺(2003)。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吳翠珍、朱則剛(1992)。教育系統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3,9-21。
吳翠珍(2000)。青少年、媒體與性。大家健康,176,16-17。
吳韻儀(1997)。為知識世紀智財權催生。天下雜誌,197。
岳奕葒(2004,7月8日)。台灣26%學生指網路援交為賺錢好方法。2006年8月26日,取自國際線上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07/08/143@224424.htm
邱瓊平(2006,8月17日)。線上遊戲紛爭多!?消基會:帳號停權、寶物被盜最常見。2006年8月27日,取自: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817/17/27uk.html
法務部(2004)狂飆青春系列(四)─落實智慧財產教育的迷思與對策。2006年7月5日,取自: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9770&ctNode=97
法務部線上遊戲衍生犯罪預防宣導網(2006)。網路遊戲常見行為態樣。2006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gosite.com.tw/community/behavior.html
周秋潔(1990)。兒童經濟教育教材之研發。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論文。
周國文(2004)。韓國網絡遊戲與中國青少年。中國青年研究,2004(1),50-56。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
林士淵、江南輝(2003)。談e網、e遊戲對e世代青少年的影響。師說,174,19-22。
林生傳(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吉祥(2004)。網路倫理議題與網路禮儀對教育的啟示。國教新知,50(4),93-103。
林安凱(2004)。網路族為何下載mp3?比較理性與非理性動機的影響。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杏子(2002)。資訊倫理。台北市:華泰。
林佳旺(2003)。國小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網路互動安全課程」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隆(1990)。網路犯罪之案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7,246。
林芳穗、曹融、嚴貞。(1998)。個案教學法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之研究。科技學刊,7(4),411-420。
林欣泓(2003)。真正的「天堂」。2006年8月17日,取自: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http://eteacher.edu.tw/
林品村(2004)。國小學生資訊倫理與相關法律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彥君(2005)。青少年網路遊戲中倫理問題之質性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崇欽(2004)。線上調查系統發展及國中生資訊倫理態度與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雪(2002,8月18日)。色情電子郵件氾濫 誰把關。民生報,A3版。
柯菁菁、陳協志、劉建人(2004)。「資訊倫理」教學實施成效之探討--以中庸「知、思、行」為設計架構。高苑學報,10,145-150。
孫建平、羅德興、林宜隆(2002)。網路法律常識相關教材教案之製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1-2520-S-157-001)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5-29。
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
高熏芳、蔡宜君(2001)。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之發展與運用。淡江人文社會學刊,7。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策略。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終止童妓協會(2006)。網路大冒險。2006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web547.org.tw/danger.htm
國語日報(2007,4月13日)。「日日談」做電腦高手 莫做小駭客。2007年5月1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
戚國雄(1998)。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2-18。
馮震宇(2000)。網路法基本問題研究(一)。台北:學林文化。
馮震宇(2002)。瞭解智慧財產權。台北:永然。
康旭雅(2004)。國小學生資訊倫理實驗教學成效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莊雁茹(2003)。書法教學 e-learning 教材之設計與發展--以國小高年級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道明(1997)。建構資訊社會的新秩序─資訊倫理。國家政策雙週刊,175,11-12。
郭宜婷(2005)。網路萬花筒。少輔簡訊,109。
郭欣怡、林以正(1998)。網路使用者的心理特性與人際關係。教育資料文摘,42(2),66-80。
郭鴻志(1998)。從網路倫理談資訊倫理教育。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9-20。
郭麗珠(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忠信(2002)。洛陽紙貴。2006年8月10日,取自: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9&act=read&id=1
章忠信(2003)。著作權法基本原則。2006年8月30日,取自: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1&list=20
章忠信(2004)。著作權的取得。2006年8月30日,取自: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9&act=read&id=3
章忠信(2006a)。留言版上留言或照片的引用疑義?。2006年8月30日,取自: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3&act=read&id=758
章忠信(2006b)。買軟體到底買什麼。2006年8月12日,取自: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3&act=read&id=888
許玉珊(2005)。網路遊戲大補帖。少輔簡訊,109。
許平福(2004)。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秋芬(2001)。資訊時代的資訊倫理課題。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8(3),56-64。
許孟祥、黃貞芬(1996)。資訊時代中倫理導向之決策制定架構。第一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發表論文。
許慈健(2005)。網路犯罪偵查與我國關於網路服務提供者協助偵查法制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許瑜菁(2003,8月31日)。變種疾風作者 宣稱另製造病毒透過檔案交換軟體散播。2006年8月25日,取自:東森新聞網http://www.ettoday.com/2003/08/30/334-1505813.htm
陳怡安(2002)。E世代休閒新寵-線上遊戲。2006年8月17日,取自: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二十期,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0/20-23.htm
陳玲萱(2005)。批判思考在藝術鑑賞教學上的應用:一個文獻初探。藝術教育研究,9,115-141。
陳俊溢(2004)。網際網路之犯罪型態-以間諜軟體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俞霖(2003)。網路同儕對N世代青少年的意義:認同感的追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陳雅君(2005)。中學生網路非行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芳(2004)。從鷹架觀念談案例故事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2006年8月9日,取自:http://www.nttu.edu.tw/ecte/pro_techer/07.htm
陳國蕙(2004)。「案例教學策略」對商職民商法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蕾琪(2004)。由社會法律理論的發展探討校園網路規範-從功能結構理論出發。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櫻琴、葉玟妤、錢世傑、黃于玉(2003)。資訊法律。台北:華立圖書。
張民杰(2001)。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芳綺(2002)。中學生網路素養課程設計與發展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張祐齊(2007,1月12日)。高三生架音樂網 涉侵權1.3億。經濟日報,A13版。
張建原(1998)。電腦網路對教育衝擊。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7,28-31。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淑萍(2004)。數位教材設計。載於李進寶(主編),數位學習最佳指引(5-1~5-47頁)。台北市:資策會。
張雅媚(2005)。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張鐸(2003)。電腦與資訊倫理。台北市:文魁資訊。
游森期(2001)。E世代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輔導策略。學生輔導,74,34-43。
彭清仁(2006,5月15日)。上網貼色情圖片供人瀏覽少年違法送辦。。2006年8月27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105+112006051501026,00.html
黃柏銘(2006)。線上盜寶 天衣無縫。2006年8月29日,取自:國語日報網站http://www.mdnkids.com/law/detail.asp?sn=433
黃敦硯、黃以敬、許敏溶(2005,4月26日)。19歲駭客 入侵大考中心。自由時報,第八版。
黃騰衛(2002)。台灣地區大學生使用網際網路關於著作權之法律問題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更生(2006,10月24日)。77%學生網路抄襲 不以為意。2006年10月25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3571622.shtml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著作權Q & A。2006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tipo.gov.tw/。
葉茂林(2003)。新著作權法對於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影響。出版界,68,29-33。
葉奇鑫(2006)。引用圖文有訣竅 避免侵權最重要。2006年8月17日,取自: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http://eteacher.edu.tw/
詹佩珊(2004)。中學生網路法律課程發展與評估。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炳耀、任文瑗、郭秋田、張裕敏(2005)。資訊倫理與法律。台北市:旗標。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台北:五南。
楊苡菁(2006)。網路著作權問題。2006年8月28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8568/。
楊惠貞、郭汶川、曹文瑜、賴雲龍(2002)。網路犯罪案例與相關規範之剖析。資訊與教育雜誌,90,62-71。
楊賀凱(2006)。資訊倫理你具備了嗎?。師友,467,47-51。
楊舒婷(2004)。中學職前教師之網路著作權課程研發與評估。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慶啟人(2001)。駭客、病毒與垃圾郵件-若干網路犯罪之中外案例初探。法學叢刊,46(4),65-78。
趙美聲、陳姚真(1999)。遠距教育:系統觀。台北:松崗。
劉大慶(2006)。談法律基礎課的案例教學。遼寧高職學報,8(3),79-80。
劉建人、柯菁菁、陳協志(2004)。資訊倫理與社會-重建網路社會新秩序。台北縣:普林斯頓。
蔡宜君(2000)。案例教學法在中等學校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蔡哲民(無日期)。淺談網路倫理。2006年5月23日,取自:http://he.cycu.edu.tw/life/Desert/990209/005.htm
盧浩權(2006)。認識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因應。中等教育,57(2),114-127。
謝哲勝、廖蕙玟、李永淼、陳慈幸、曾玉村、李福隆(2000)。網路法律常識。台北,翰蘆圖書。
謝淵任(2004)。中學生資訊安全課程設計與發展。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蕙蓮、張錦弘(2006,1月4日)。逾兩成五青少年 每天上網3小時。2006年8月13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3&f_SUB_ID=529&f_ART_ID=25554
簡志宇(2005)。網路本無害,網路禮儀、人格教育最重要。2006年8月6日,取自: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http://eteacher.edu.tw/
簡楚英(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18-117。
鞠健、邵海軍(1993)。“破窗效應”與構建和諧社會。求實,2005(10),6,58-61。
鍾佳雯(2004)。資訊倫理教學對大專學生資訊倫理認知與行為意向之影響-以屏東科技大學四年制新生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鍾翠玲(2003,6月9日)。資訊安全受重視度持續攀高。2006年8月27日,取自Taiwan.CNET.com: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75263,00.htm
蘇怡如(2004)。中學生網路禮儀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Brin, David(1999)。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蕭美惠譯)。台北市:先覺。(原著出版年,1998)
Turkle, Sherry(1998)。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譚天、吳佳真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7)

英文部分:
Carbo, T. & Almagno, S.(2001). Information ethics: The duty, privilege educating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y Trends, 49(3), 510-520.
Cox, Kevin. & Walker, David.(1993). Interface Desig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Eining, M. M. & Christensen, A. L.(1991). A Psycho-Social Model of Software Piracy: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Model, in R. DeJoie, G. Flower and D. Paradice (eds.), Ethical Issu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Boston Boyd and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
Emmans, C.(2000). Internet ethics won’t go away, The Education Digest, 66, 24-26.
Ennis, R. H. (1987). 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In J. B. Baron & R. J. Stenberg. (Eds.),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NY: Freetman and Company.
Freeman, L. A. & Peace, A. G.(2005).Information ethics: priva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Hershey, PA : Information Science Pub.
Galuszka, P. (2004). The War over Internet Piracy. Billboard, 21(2), 24.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5). Technology Foundation Standardsfor All Students. Retrieved July 25,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cnets.iste.org/students/s_stands.html.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 (1989). Ethics and the Internet. Retrieved July 15,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faqs.org/ftp/rfc/pdf/rfc1087.txt.pdf.
Kowalski, T. J. (1991). Case Studies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Y: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Mason, R. O.(1986). Four ethical issu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IS Quarterly (March), 5-12.
Melucci, A.(1992).Youth Silence and Voice : Selfhood and Commitment in the veryday Experience of Adolescents, in J. Fornas and G.Bolin (eds.),Moves in the Medernity, Stockholm : Almqvist & Wiksell international. 
Norris, S. P. (1985).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8), 40-45.
Ryan, Cole, & Cox. (1993). Case studies in teacher education : a series for working with students at risk. Funded by : Drug Free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Program Award # S207A1018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5633)
Shulman,J.H.(1992).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uler, J. (1998). Adolescents in Cyberspace. Retrieved Aug 25,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rider.edu/~suler/psycyber/adoles.html 
Willard, N. E. (2002). Computer ethics, etiquette, and safety for the 1st-century student. M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Williams, B. K., Sawyer, S. C., & Hutchinson, S. E.(1999).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3rd ed.).New York: McGraw-Hil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