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6201018011100
DOI 10.6846/TKU.2010.01163
論文名稱(中文) 應用數位教材於國小低年級低成就學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之行動 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e-Learning Materials on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Low Achiev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翁淑華
研究生(英文) Shu-Hua Weng
學號 79674028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5-24
論文頁數 2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
委員 - 何俐安
委員 - 趙貞怡
關鍵字(中) 數位教材
補救教學
低成就學童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e-learning materials
remedial instruction
low achievers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針對國小注音低成就學童,以外加方式,提供為期8週,每週8堂,共64堂之注音補救教學。補救教學以小班方式進行,研究者以自行設計且有助於學童學習抽象符號之數位注音補救教材進行教學,試圖瞭解學童在接受補救教學後在注音能力及學習態度兩方面之改變情形。研究結果與建議如下:一、具加強抽象符號形音聯結之數位注音教材有助學童注音符號之識讀及區辨。二、教師運用數位故事情境教材並結合肢體表徵活動可提升孩童在辨別注音符號聲調之能力。三、應用數位注音教材進行教學可引發學童主動參與學習的意願,可提升學童之學習態度。四、對注音學習困難學童來說,教師具結構性之明示教學法對學童在拼音方法及規則學習上確實有所助益。五、注音補救教學教師應建立相互觀摩、討論之機制,藉由不斷之自我檢核及修正,以提升教師在補救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能。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a remedial course of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for the low achievers. The course consisted of eight after-school lessons every week and lasted for eight weeks. The research designed the e-learning materials to assist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abstract symbols. The researchers also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in both the students’ attitude and proficiency in applying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after they received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followings. First, the e-learning materials that enhanc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ymbol and sound helped the students to read and distinguish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Second, the teacher’s combination of e-learning materials combining story context and their physicality 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distinguishing the intonation of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Third, the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materials motivated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ctively. The students also benefited from such learning process because they became more willing to learn. Fourth, for students who had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the explicit instruction could assist them in leaning phonetic rules and methods.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of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should establish a mechanism that enables them to inspect and discuss each others’ practices. Through constant self-examinations and modifications,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in remedial instru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注音符號………………………………………………10
第二節  注音符號相關教學策略與研究………………………19
第三節  注音符號補救教學……………………………………30
第四節  數位教材………………………………………………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63
第四節  研究流程………………………………………………65
第五節  數位注音補救教材設計流程…………………………69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補救教學之整體效果…………………………………86
第二節  研究對象個別之補救效果……………………………108
第三節  行動研究教學執行歷程與修正………………………138
第四節  教學研究中的成長與省思……………………………15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1
參考文獻
中文………………………………………………………………165
英文………………………………………………………………171
附錄
附錄一:國語文學習態度量表…………………………………172
附錄二:注音符號學習單………………………………………173
附錄三:注音符號能力檢核卷…………………………………179
附錄四:注音補救教學訪問表-導師訪談大綱(教學前)…188
附錄五:注音補救教學訪問表-導師訪談大綱(教學後)…189
附錄六:注音補救教學訪問表-學生訪談大綱………………190
附錄七:初篩調查表……………………………………………191
附錄八:教學同意書……………………………………………192
附錄九: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教案………………………………193

表目次
表2-2-1:綜合教學法、分析教學法、折衷教學法之比較……………………21
表2-3-1:注音符號錯誤類型之相關研究………………………………………36
表2-4-1:多媒體數位科技融入教學對於學童學習成效及動機之相關研究…45
表2-4-2:注音符號相論關文整理一覽表………………………………………48
表2-4-3:游惠美(1997)之研究與本研究之異同表…………………………50
表3-2-1:本研究參與學童基本資料表…………………………………………61
表3-2-2:本研究參與學童使用電腦經驗一覽表………………………………62
表3-5-1:教材內容分析表………………………………………………………70
表3-5-2:三位參與評鑑教師背景資料表………………………………………77
表3-5-3:教學流程及數位注音教材使用時機示例說明………………………79
表3-6-1:研究目的與資料蒐集的對軸檢視表…………………………………83
表3-6-2:本研究資料編碼方式…………………………………………………84
表4-1-1:注音符號診斷能力測驗-「聽寫分測驗」前測結果………………87
表4-1-2:注音符號診斷能力測驗-「聽寫分測驗」後測結果………………87
表4-1-3:注音符號診斷能力測驗-「認讀分測驗」前測結果………………88
表4-1-4:注音符號診斷能力測驗-「認讀分測驗」後測結果………………88
表4-1-5:學童注音符號診斷能力測驗前後測平均數及標準差………………89
表4-1-6:以「成對樣本檢定」、「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分析之結果……90
表4-1-7:學習態度量表前測之答題結果摘要表………………………………98
表4-1-8:學習態度量表後測之答題結果摘要表………………………………98
表4-1-9:以「成對樣本檢定」、「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分析之結果…………99
表4-2-1: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前測」各題型學童個別分數一覽表……108
表4-2-2: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後測」各題型學童個別分數一覽表………108
表4-2-3:個別學童在學習態度量表總進步分數一覽表………………………109
表4-2-4:學童S1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09
表4-2-5:學童S1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10
表4-2-6:學童S1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13
表4-2-7:學童S2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14
表4-2-8:學童S2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15
表4-2-9:學童S2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16
表4-2-10:學童S3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17
表4-2-11:學童S3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18
表4-2-12:學童S3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20
表4-2-13:學童S4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22
表4-2-14:學童S4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23
表4-2-15:學童S4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24
表4-2-16:學童S5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26
表4-2-17:學童S5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26
表4-2-18:學童S5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28
表4-2-19:學童S6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29
表4-2-20:學童S6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30
表4-2-21:學童S6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32
表4-2-22:學童S7 前後測答題結果比較………………………………………133
表4-2-23:學童S7 在注音能力測驗作答內容之整理…………………………134
表4-2-24:學童S7 在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的改變情形比較表……………136
表4-3-1:教學者教學方案、課程修正方法與自我省思摘要表………………149

圖目次
圖3-1-1:本行動研究架構圖……………………………………………………56
圖3-4-1:本研究流程圖…………………………………………………………67
圖3-4-2:本研究之研究時程甘特圖……………………………………………68
圖3-5-1:數位符號教材圖形……………………………………………………73
圖3-5-2:數位聲調教材圖形……………………………………………………74
圖3-5-3:電腦遊戲教材圖形……………………………………………………74
圖3-5-4:數位拼音流暢性訓練教材圖形………………………………………75
圖3-5-5:數位注音補救教材開發流程圖………………………………………76
圖3-5-6:電腦遊戲教材修正後圖形……………………………………………78
圖3-5-7:數位拼音流暢性訓練教材修正後圖形………………………………7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川銘(2003)。國民小學義工老師進行轉介前輔導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年級注音符號補救教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鳳妃(2005)。多媒體聽障者成功故事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閱讀成效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黃隆(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熙瑜(2007)。國小注音符號補救教學追蹤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王正國(2002)。引導式網路互動學習模式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包龍驤(2004)。注音符號鍵盤輸入策略對國小資源班一年級學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甘鳳琴(2007)。國小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以高雄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改會。
吳欣宜(2005)。國小卵胎生概念數位教材之設計與建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敏而(1991)。整合「讀、聽、寫、作」的注音符號教學。中國語文,410,19-24。
吳悅如(2009)。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的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宜蘭地區六年級國小學童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吳佩芬(2002)。注音符號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惠萍(2005)。探討「精緻化注音符號教學法」記憶圖像的設計。2009年3月3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icice2005/ICICE2005/html/paper2/C06.pdf
李嘉芳(2008)。暑期課輔對國小弱勢學生語文能力之影響-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李雅慈(2003)。關聯數位教材對不同性別與記憶類型的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成就與學後保留之影響。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李玉珍(2007)。「浮流」經驗在注音符號教學的運用。國文天地,263,74-78。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3-58頁。
李佳宜(1999)。國小一年級學童注音符號學習現象之研究─以二個個案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俊仁(1999)。注音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中正大學心理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忠屏(2004)。數位科技輔具生字教學系統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國語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芷穎(2009)。CAI與傳統教學對國小普通班一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童注音符號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鴻瑛(2003)。多媒體影像在客語教學上的設計與應用--以臺北市「佳安國小」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紀慧、許宛琪(2007)。網路學習融入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227-248。
林純妙(2004)。國小閱讀困難學童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慧華(2000)。注音符號真好玩。臺北:螢火蟲。
孟瑛如、游惠美(1998)。他不笨,他只是需要練習機會-從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談國小低成就兒童ㄅㄆㄇ補救教學。第一屆國際電腦多媒體語文教學研探討會論文集。臺北:文鶴。
孟瑛如(2009)。拼音教學行不行?學障生的入學挑戰。2009年3月5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86
柯華葳、吳敏而(1987)。注音符號教學研究報告。華文世界,44,12-18。
洪志宏(2007)。互動式數位學習網站在國小數學因數倍數教學應用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胡建雄(1991)。國小注音符號教學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七十九學年度小學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7-32。
胡永崇(2001)。國小一年級閱讀障礙學生注音符號學習的相關因素及意義化注音符號教學成效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5,101-140。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許宜文(2007)。作文數位教材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許瀚濃(1997)。國中生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珮儀(2008)。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淑麗、曾世杰(1999)。閱讀障礙學童聲韻能力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05-223。
陳淑麗(2004)。轉介前介入對原住民閱讀障礙診斷區辨效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向明(2008)。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文枝(1984)。智能不足兒童注音符號學習之研究。特教季刊,12,17-21。
陳弘昌(1998)。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陳正香(2007)。我的「注音符號系統教學法」。2009年3月5日,
取自http://www.ncacls.org/materials/phonetic_system.txt
陳宏志、林建良、張雍怡、何曉萍(2007)。應用改良式交互表徵教學策略設計數位教材暨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2009年3月3日,取自
http://itech.ntcu.edu.tw/Tanet%202007/8%5C345.pdf
陳馨蘭(2009)。國小三年級原住民學童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莊淑婷(2006)。數位學習課程之探究。北縣教育。56,90-92。
張淑萍(2003),數位教材設計,台北市,資策會。
張芬芬(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雙葉。
張碧珊(2006)。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逸婷(2002)。電腦學習網站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學習成就、數學態度及電腦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志敏(2007)。多媒體教材應用於國小一年級學生注音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嘉津(2000)。國小低年級學童聲韻調覺識能力與教師教學語言及學童學習背景之相關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常雅珍(2000)。注音符號教學新法-精緻化教學法。國教天地,137,33-40。
常雅珍(1997)。國語注音符號「精緻化教學法」與傳統「綜合教學法」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常又仁(1998)。注音符號教學法-「精緻化教學法」教學活動設計。高雄:復文。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2月25日。取自TESEC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140.117.12.91/9CC/index_new.php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黃秀霜、鄭美芝(2003)。國小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臺北:心理。
黃梓祐(2007)。不同注音符號教學與不同電腦使用輔具對失學腦性麻痺成人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慧美(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使用電腦輔助學習之學習態度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撰(1982)。國音學。臺北:正中書局。
曾世杰、陳淑麗(2007)。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53-77。
曾世杰、陳淑麗(2005)。台東縣低成就兒童補救教學模式整合方案研究。台東縣教育局委託專案成果報告,未出版,臺東。
曾世杰(1996)。閱讀低成就學童及一般學童的閱讀歷程成分分析研究。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臺東。
曾世杰、陳淑麗、陳坤昇(2006)。弱勢族群學童多元能力與學科能力之發展 (二)—補救教學。現代教育論壇,14,224-237。
曾薇靜(2007)。注音弱勢兒童補救教學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游彥中(2007,6月19日)。補救教學不能因循舊法。國語日報,13版。
游惠美、孟瑛如(1998)。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07-347。
游惠美(1997)。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淑文(1999)。關於注音符號二、三事之省思。國教天地,135,33-36。
葉鳳珍(2005)。多媒體應用於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趙苑伶(2009)。注音符號之遊戲教學法與傳統綜合教學法的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美芝(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效益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蕭淳元(1995)。國語低成就學童音韻能力特徵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戴嘉良(2003)。數位教材應用於輔助教學成效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魏吉宏(2006)。不同媒體型態數位教材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藍正發(2006)以英文兒歌律動實施國小二年級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淑真、曾世杰(1993)。學前兒童聲韻知識與入學後注音學習、閱讀成就之間的關係。八十二年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臺東。
簡貴雀(2002)。國語文領域注音符號困境的探討。國教天地,147,52-59。
羅秋昭(2003)。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蘇姿云(2004)。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鐘素鵑(2003)聲韻覺識教學對國小低年級注音符號學習困難學童之成效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臺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應扮演的角色。教育研究月刊,131,118-125。

二、英文部份
Ausubel ,D.P.(1960).The use of advance or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0:267-272.
Bentin, S. (1992). Phonological awareness, reading, and reading acquisition: A survey and appraisal of current knowledge, In R. Frost & L. Katz (Eds) Orthography,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Meaning Amstredan :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Barke, T.A. (1994). An Evalu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ith Below Average Read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Dale, E. (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 Dryden Press.
Mayer, R. E., & Moreno, R. (2003). 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43-52.
Pikulski, J. J. (1994). Preventing reading failure: A review of five effective program. The Reading Teacher, 48(1), 30-39.
Torgesen, J. k. (200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early interventions in reading: The lingering problems of treatment resister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 15(1), 55-64.
Torgesen, J. k., Alexander, A., Wagner, R., Rashotte, C., voeller, K.,& Conway, T (2001). Intens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reading disabilities: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wo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4(1), 33-5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