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3201108163800
DOI 10.6846/TKU.2011.00089
論文名稱(中文) 戰國時代合縱連橫之研究-行動戰略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lliances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y of Ac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賴柏丞
研究生(英文) Po-Cheng Lai
學號 69733028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10
論文頁數 1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
委員 - 趙慶河
委員 - 李功勤
關鍵字(中) 戰國
合縱
連橫
行動戰略
關鍵字(英) Warring States Period
vertical alliance
horizontal alliance
Action of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二千年前的戰國時代是一個有許多諸侯國的國際體系。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而發動戰爭。在這動盪的時代中,合縱與連橫成為戰國中期以後的外交戰略模式。
強國主導連橫,目的是攻擊體系內其他強國,達到改變體系權力平衡的目的。張儀成功地削弱體系內另一強國-楚國的國力。另一種聯盟是合縱,其成員以當時的魏、趙、韓三國為主,是中等國家阻擋強國侵略而組織的聯盟。由於魏無忌、龐煖的努力,合縱在戰國晚期對延緩秦國東進有卓越的成效。
本文以薄富爾行動戰略分析合縱與連橫。使用政治診斷可得知該國之總體政策;實施戰略診斷可以瞭解戰略內容;行動診斷則檢驗其戰略執行是否為戰略所指導。
連橫是突破戰略,秦國藉此突破魏、趙、韓的封鎖。合縱則是魏、趙、韓等國將秦、齊等強國封鎖於原本的領土中而發展出來的圍堵戰略。
英文摘要
Two thousand years ago, there was a special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China, named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system, states applied strategies to survive and comprised two alliance strategies, the horizontal alliance strategy and the vertical alliance strategy. The former is allied with strong-power and middle-power states to defeat a strong-power state. The latter is organized by middle-power states to defend the troops of strong-power.

The study analyz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lliance strategies by Andre Beaufre’s analytic structure of “Strategy of Action”. Applying political diagnosis indicates the total policy of the state; the strategic diagnosis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strategy; the individual diagnosis inspects how the strategy is executed.

In the text, what the strategic value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lliances are deeply discussed. The introduction defines the study method. The chapter 1 analyzes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chapter 2 analyzes the facts of horizontal alliance. In the chapter 3, the vertical alliance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e chapter 4, The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of the action of the alliance strategies are compared, The last is the conclusion. 

The finding shows the horizontal strategy means a breakthrough strategy and the vertical strategy is a containment strateg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戰國時代合縱連橫之研究
-行動戰略觀點
目錄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二、文獻檢閱...........................................4
三、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8
四、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4
五、概念及名詞之再界定................................18
六、概念架構及分析架構................................21
第壹章 戰國時代的戰略環境...............................24
第一節	政治戰略環境...................................24
第二節	經濟戰略環境...................................31
第三節	軍事戰略環境...................................38
第四節	心理戰略環境...................................47
第貳章 連橫.............................................53
第一節	連橫之興-西元前329年至西元前310年............53
第二節	連橫之衰-西元前309年至西元前270年............63
第三節	連橫之轉-西元前269年至西元前238年............75
第參章 合縱.............................................88
第一節	合縱之始-西元前329年至西元前313年............88
第二節	合縱之盛-西元前312年至西元前284年............99
第三節	合縱之歿-西元前283年至西元前238年...........115
第肆章 合縱與連橫之分析.................................131
第一節	核心原則......................................131
第二節	行動模式......................................137
結論....................................................155
一、研究回顧與檢討...................................155
二、研究發現與建議...................................160

參考書目................................................165
附錄一、合縱連橫簡表.....................................173
附錄二、戰國年表.........................................175









圖 表 目 錄

圖一:行動戰略分析架構圖...................................9
圖二:概念架構圖..........................................21
圖三:戰國七雄圖..........................................51
圖四:國家利益與道德曲線圖...............................148
圖五:連橫、合縱流程圖....................................157


表一:西元前322-319年戰國陣營分類表.....................62
表二:西元前313-310年戰國陣營分類表.....................63
表三:西元前305-295年秦國之行動診斷.....................74
表四:西元前295-270年戰國陣營分類表.....................75
表五:范雎遠交近攻的行動診斷..............................85
表六:長平之戰行動診斷....................................86
表七:長平戰後的行動診斷..................................86
表八:公孫衍五國相王陣營表................................96
表九:第一次合縱陣營表....................................97
表十:濁澤之戰陣營表......................................98
表十一:田文齊魏韓聯盟陣營表.............................112
表十二:合縱伐秦、合縱伐齊陣營比較表......................113
表十三:西元前283年至西元前279年趙國土地增減表..........124
表十四:趙、燕分食齊地表..................................128
表十五:長平戰後合縱陣營表...............................130
表十六:張儀秦韓魏連橫組成時機分析表.....................138
表十七:連橫比較表.......................................141
表十八:連橫戰爭比較表...................................144
表十九:六次合縱比較表...................................146
表二十:發起國與聯盟內國家數比較表.......................150
表二十一:合縱與連橫的行動自由分析表.....................153
表二十二:戰國主要縱橫家及其可操作國力分析比較表.........15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

1.《三略》。
2.《工律》。
3.《六韜》。
4.《竹書紀年》。
5.《周禮》。
6.《尚書》。
7.《春秋穀梁傳》。
8.《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9.《商君書》。
10.《國語》。
11.《詩經》。
12.《管子》。
13.《墨子》。
14.《編年記》。
15.《論語》。
16.《戰國縱橫家書》。
17.《魏戶律》。
18.孔丘,《春秋》。
19.司馬光,《資治通鑑》。
20.司馬遷,《史記》。
21.申不害,《申子》。
22.江淹,《江文通集》。
23.吳楚材、吳調侯編,《古文觀止》。
24.呂不韋,《呂氏春秋》。
25.杜佑,《通典》。
26.孟軻,《孟子》。
27.洪邁,《容齋隨筆》。
28.茅元儀,《武備志》。
29.孫武,《孫子》。
30.班超、班固,《漢書》。
31.荀況,《荀子》。
32.梁玉繩,《史記志疑》。
33.董誥、戴衢亨、曹振鏞等編,《全唐文》。
34.劉向,《說苑》。
35.劉向,《戰國策》。
36.劉勰,《文心雕龍》。
37.韓非,《韓非子》。
38.酈道元,《水經注》。

二、中文部份

(一)書籍

1.《十一家注孫子》。台北:里仁書局,1982。
2.《中國歷史圖說》。台北:新新文化出版社,1979。
3.Edward N. Luttwak著,李長浩譯,《戰略-戰爭與和平的邏輯》(Strategy: the Logic of War and Peac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
4.Joseph R. Cerami, and James F. Holcomb, Jr.編,高一中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5.Joshua S. Goldstein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6。
6.丁力,《地緣大戰略》。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7.于澤民,《兩千年軍事思想的溝通-中國古典戰略新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8.尹繼武,《社會認知與聯盟信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王帆,《美國的亞太聯盟》。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10.王雲五主編,司馬遷撰,《史記》。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
11.王雲五主編,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
12.王義桅,《超越均勢:全球治理與大國合作》。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8。
13.王鳴鳴,《外交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4.王輝,《秦出土文獻編年》。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15.王曉衛、劉昭祥,《軍制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
16.司馬光著,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台北:天工書局,1988。
17.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1998。
18.白壽彝主編,《上古時代(上)》,中國通史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9.任力等著,《戰國軍事史》,中國軍事通史第三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20.朱右曾輯錄,王國維校補,《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份不詳。
21.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
22.何世同著,《中國戰略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005。
23.吳哲夫、吳昌廉主編,《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台北:故宮博物院,1984。
24.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4。
25.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6.李明裕,《中國通史》。台北:華泰書局,1978
27.李則芬,《史學入門的警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28.李景治、羅天虹等著,《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9.李登科等編,《國際政治》。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96。
30.李德義、于汝波主編,《中國古典聯盟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
31.汪偉民著,《聯盟理論與美國的聯盟戰略-以美日、美韓聯盟研究為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32.周丕啟,《大戰略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3.周丕啟,《合法性與大戰略-北約體系內美國的霸權維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4.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6。
35.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36.肯尼思‧華爾滋(Kenneth N. Waltz)著,信強譯,蘇長和校,《國際政治理論》(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7.肯‧布恩(Ken Booth)著,冉冉譯,金彪、曹宏校,《戰略與民族優越感》(Strategy and Ethnocentrism)。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9。
38.金正昆,《外交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9.姜國柱,《中國歷代思想史一‧先秦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40.柏楊,《中國人史綱(上冊)》。台北:星光出版社,1996。
41.柏楊,《白話資治通鑑》,第一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
42.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
43.韋宗友,《霸權陰影下的對外戰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4.孫德剛,《多元平衡與準聯盟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
45.宮玉振,《中國戰略文化解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
46.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47.徐漢昌,《先秦諸子》。台北:台灣書店,1997。
48.紐先鍾,《中國歷史中的決定性會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49.郝思悌(K. J. Holsti)著,李偉成、譚溯澄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1988。
50.高金鈿主編,《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51.康紹邦、宮力等著,《國際戰略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52.張文儒,《中國兵學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3.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
54.張蔭麟,《中國上古史綱》。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3。
55.梁玉繩,《史記志疑》。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4。
56.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57.陳高華、錢海皓主編,《兵役制度卷》,中國軍事制度史。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
58.斯蒂芬.沃爾特(Stephen M. Walt)著,周丕啟譯,《聯盟的起源》(The Origins of Alliance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9.曾振註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60.鈕先鍾,《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7。
61.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
62.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63.鈕先鍾,《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
64.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65.鈕先鍾,《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66.黃大受,《中國通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89年。
67.黃朴民,《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68.黃朴民,《秦漢統一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9.黃煌雄,《論戰國時代的合縱與連橫》。台北:自印,1975。
70.楊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店,1997。
71.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店,2002
72.鄔錫非注譯,《新譯六韜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
73.熊文馳、馬駿,《大國發展與國際道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4.熊憲光,《縱橫家研究》。重慶:新華書店,1998。
75.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文化事業,1998。
76.劉靖華,《合縱還是連橫-世紀末的霸權興衰》。武漢:武漢出版社,1998。
77.劉漸高主編,《認識戰略-戰略講座彙編》。台北:中華戰略協會,1997。
78.箭內亙編著,和田清增補,《中國歷史地圖》。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3。
79.蕭登福,《鬼谷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
80.賴炎元、傅武光註譯,《新譯韓非子》。台北:三民書局,1997。
81.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82.錢穆,《國史大綱(上)》,錢賓四先生全集27。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
83.戴旭,《2030肢解中國?-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危機》。香港:新點出版公司,2010。
84.薄富爾(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85.魏汝霖註譯,《黃石公三略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86.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著,何曜、信強與蘇長和譯,《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計中的合作與紛爭》(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7.顧念先,《縱橫家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69。
88.酈道元撰,戴震校,《水經注》。台北:世界書局,1965。

(二)碩、博士論文

1.邱立岡,《論秦的統一戰略-一個結構化分析的個案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2.許勝泰,《中共對台統一戰略之研究-以薄富爾的行動戰略理論分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蔡美美,《美國圍堵戰略-冷戰、後冷戰與九一一的比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4.盧星廷,《政經改革與國力增長關係之研究-以秦商鞅變法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三)期刊文章

1.C. C. Reinhart著,鈕先鍾譯,〈國家政策與戰略計畫〉,《軍事譯粹》,27卷12期,頁7-9。
2.尹振環,〈論鬼谷子遊說人主之術-兼談戰國縱橫家〉,《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4期,頁17-21。
3.王元林,〈戰國縱橫家的軍事地理思想〉,《唐都學刊》。15卷3期,頁56-60。
4.王洪波,〈談談《戰國策》的部類歸屬問題和戰國縱橫家的人格精神〉《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3期,2000年3月,頁10-11。
5.王偉男、周建明,〈地緣政治中的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台灣研究集刊》。第90期,2005年4期,頁45-57。
6.吳繼軒,〈春秋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原因探析〉,《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2卷2期,第211期,2007年2期,頁111-116。
7.宋杰,〈秦對六國戰爭中的函谷關和豫西通道〉,《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6期,1997年3期,頁40-46。
8.苗潤蓮,〈論戰國縱橫家的地域分佈及成因〉,《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卷3期,頁20-23。
9.苗潤蓮、曾華東,〈論戰國縱橫家產生的歷史契機〉,《山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卷3期,頁104-106。
10.高巍翔,〈春秋戰國經濟、政治和思想的協進與我國封建社會形成的文化生態性〉,《蘭州學刊》。第179期,2008年8期,頁149-152。
11.張彥修,〈縱橫家新論〉,《史學集刊》。1999年第2期,頁12-16。
12.張傳璽,〈《戰國秦漢時期的社會經濟》研討提綱〉,《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6卷2期,2006年3月,頁32-35。
13.曹家齊,〈縱橫家學說探論〉,《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1期,頁95-99。
14.陳相靈、陳效衛,〈秦在統一「六國」中遏制與反遏制策略的運用〉,《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卷,第10期,1997年2期,頁66-69。
15.陳峰君,〈兩種不同的安全概念與安全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11期,頁25-28。
16.楊建猛,〈戰國縱橫家的治國學說〉,《安順學院學報》。10卷1期,頁13-15。
17.葉自成,〈中國外交的起源-試論春秋時期周王室與諸侯國的性質〉《國際政治研究》。第95期,2005年1期,頁9-22。
18.葉自成、龐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思想流派及其與西方的比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12期,頁24-29。
19.裴蓓,〈試論戰國時期縱橫家的歷史作用〉,《唐都學刊》。14卷3期,頁70-73。
20.劉國強,〈淺談戰國時秦國的後勤經濟戰略〉,《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卷4期,2009年10月,頁105-108。
21.劉雯芳,〈三十年來戰國縱橫家研究綜述〉,《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卷4期,2004年7月,頁54-58。
22.劉靖華,〈在權力與道德之間尋求平衡-評基辛格的「多極均衡論」〉,《美國研究》。1995年3期,頁48-66。
23.蘇長和,〈關於均勢理論的幾點思考〉,《歐洲》。1997年4期,頁32-38。
24.龔貴道,〈合縱鄒義〉,《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5卷4期,頁76-79。

(四)研討會論文

1. 蘇紫雲,〈小國善守:以弱勝強的軍事戰略〉,《「當前台灣戰略的發展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010年1月8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會編。台北:編者,1999。

三、外文部份

1.Beaufre, Andre. R. H. Barry translated, Strategy of Action.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7.
2.Mo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7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6.
3.Tellis, Ashley J., Janice Bially, Christopher Layne, and Melissa McPherson, 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0.
4.Vasquez, John A., and Elman. Colin, Realism and the Balancing of Pow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2.

四、網路資料

1.李銳,〈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二十六次研討會綜述〉,《Confucius200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026.htm,閱覽日期:2010年12月26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