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2202003125000
DOI 10.6846/TKU.2020.00074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動員制度運作之研究(2001-2019年)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Mobilization System of the R.O.C. (2001~2019)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1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戴成志
研究生(英文) Cheng-Chih Tai
學號 7053303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1-07
論文頁數 15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怡碩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沈明室
關鍵字(中) 動員制度
全民國防
全民防衛動員
關鍵字(英) mobilization system
all-out defens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動員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制度之良窳及落實之與否,關乎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而隨著戰爭型態的改變,動員的概念也與時俱進,我國自從民國81年提出「全民國防」的理念,以及民國90年頒布施行《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後,我國的動員體制進入了嶄新的階段。目前我國的動員體制設計不僅止於以戰爭為目的「全民防衛動員體系」,另外「災害防救體系」與「民防體系」與動員也有緊密的關聯。但為掌握我國動員體制之主軸,仍應以研究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之內容為先,再行探究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與其他體系的互動。
我國全民防衛動員之運作內容,採取會報與計畫雙重指導體系,以各級動員會報為動員決策與協調平台,以各項動員計畫作為落實動員工作之依據。另外,我國之動員工作係以滿足軍事單位之需求為導向,而其他行政部門提供支援,故不於行政院設置最高動員常設機關,而是將動員工作二分為軍事動員與行政動員,而行政動員復區分為精神、人力、物資經濟、財力、交通、衛生、科技等七類,分由相關部會分工執行,並設立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來協調軍事動員與行政動員兩者,以統合並積蓄動員潛力。每年並實施動員演習以驗證我國動員能力。
惟我國動員體制之運作,雖然現時並非窒礙難行,但其運作之下顯現出某些隱憂。例如軍事動員方面,教召日數不足導致後備戰力堪憂;物力調查品項不足,難以符合作戰需求。動員組織方面,我國未建立中央整合專責機構;行政動員之業務承辦人員多係兼辦,動員工作時常虛應故事。動員法規方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法源基礎薄弱,欠缺強制約束能力;以及未有戰時動員法規之訂定。其他動員體系運作方面災害防救體系援引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之資源有削弱軍事戰力之虞;以及民防體系運作日漸式微…等等。以上問題應積極策進改善,尤以我國在中國強大軍事實力之威脅下,更應重視動員工作,以落實全民國防的理念。
英文摘要
Mob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concern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war patterns, the concept of mobilization has also evolve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All-out Defense” in 1992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Readiness Act” in 2001, the mobilization system of our nation has entered a brand new stage. In the present, our national mobilization system is not designed to be merely an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for warfare purposes.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Civil Defense System”. Howev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our national mobilization system, it is advisable to first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of th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and then explore how it interacts with other systems. 
Th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employs a committee and plan dual-guidance system, where the mobilization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 serve as the decision-making and negotiation platform and mobilization plans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carrying out mobilization tasks. In addition, mobilization operations are oriented towards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military units under the support of oth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herefore, there is no permanent agency in the Executive Yuan serving as the highest authority of mobilization. Instead, mobilization operations are divided into military mobiliz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mobilization. Administrative mobilization includes mobilization in 7 areas, including spiritual, human resources, financial, transportation, health,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asks are shared among all the agencies concerned. The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All-out Defense Capabilities is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military mobiliz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mobilization oper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tential for mobilization. It will also launch mobilization drills on a yearly basis to examine the mobilization capabilities of our nation. 
	Although the mobilization system of our nation is not obstructed at the moment, some concerns about its operations have been raised. For instance, in the aspect of military mobilization, the insufficient duration of educational re-assembly of military service poses a threat to the military reserve force; the inadequacy of items covered in the material resources survey makes it hard to meet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mobilization organization, no dedicated agency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ost personnel handling administrative mobilization are responsible for multiple tasks across different areas and may simply go through the motions when dealing with a mobilization operation. In the legal aspect,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th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Readiness Act” is weak. This Act is subject to a limited binding force and there is no clause or regulation governing mobilization during wartime. As to other mobilization systems, the operation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relies on the resources from th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which entails a risk of weakening the military force. Besides, the operation of the Civil Defense System is also waning. The above problems should be urgently addressed. Especially when faced with immense military threats of China, our nation should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mobilization so as to fulfill the goal of all-out defens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分析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3
第二章	我國動員制度之形成及結構	23
第一節	我國動員概念的發展	23
第二節	我國動員制度之演進	28
第三節	我國現行動員相關法規	34
第四節	全民防衛動員、民防與災防三體系之關係	47
第三章	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之內容	61
第一節	動員準備業務會報指導體系	62
第二節	動員準備計畫指導體系	68
第三節	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	80
第四節	演習驗證實務	91
第四章	我國動員制度之檢討	97
第一節	各動員準備方案之檢討	97
第二節	全民防衛動員組織與法規之檢討	106
第三節	全民防衛動員與其他動員體系關係之檢討	112
第五章	結論	121
第一節	研究總結	12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9
附錄一  與陳琪昌教官訪談紀錄	137
附錄二  與林鼎育科長訪談紀錄	149

圖表目錄
圖 1本文研究架構	10
圖 2本文章節架構	11
圖 3動員作用示意圖	14
圖 4我國全民國防概念圖	27
圖 5我國動員法規體系關係圖	35
圖 6我國防災體系表	49
圖 7國軍災害防救應變機制暨執行統計表	52
圖 8民防團隊編組架構示意圖	56
圖 9全民防衛動員、災防、民防體系關係圖	59
圖 10全民防衛動員機制	62
圖 11全民防衛動員體系	63
圖 12戰綜、動員及災防三會報關係	68
圖 13全民防衛動員計畫指導體系圖	69
圖 14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體系表	81
圖 15台閩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組織編組表	83
圖 16地區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組織編組表	85
圖 17縣(市)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組織編組表	87
圖 18軍需物資暨軍事運輸動員徵購徵用簽證作業流程表	88
圖 19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協力救災作業流程圖	91
圖 20戰時動員作業流程	110
表 1動員定義一覽表	13
表 2軍備擴充方式比較表	21
表 3重要物資及固定設施調查權責區分表	39
表 4全民防衛動員法系法規一覽表	40
表 5兵役法系法規一覽表	42
表 6民防法系法規一覽表	44
表 7災害防救法系法規一覽表	47
表 8各部會動員會報編組表	64
表 9全民防衛動員準備計畫一覽表	70
參考文獻
一、書籍:
David Marsh、Gerry Stoker著,陳菁雯等譯,《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1998年)。
Douglas J. Murray and Paul R. Viotti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下)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Pick Otto & Julian Critchley著,朱堅章、劉志攻、何介富譯,《集體安全》(台北:幼獅文化,1978年)。
內政部,《107年度人力動員準備方案》(台北:內政部,2017年)。
內政部,《95年度人力動員準備方案》(台北:內政部,2005年)。
王啟明、陳鋒,《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7年)。
王清源等,《全民防衛》(台中:創世紀文化,2011年)。
世新大學,《建軍構想之認知與期望意見調查報告》(台北:國防部,2006年)。
台灣經濟研究院,《未來二十年兩岸綜合國力評估與國家安全》(台北:國防部,2005年)。
田上四郎著,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中東戰爭全史》(北京:新華社,1985年)。
交通部,《95年度交通動員準備方案》(台北:交通部,2005年)。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現行災害防救體系結合民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相關研究案》(台北: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2003年)。
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94-95年度全民防衛動員準備綱領》(台北: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2003年)。
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全民防衛動員體系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2003年)。
吳傳國,《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台北:中華戰略學會,2013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李保忠,《中外軍事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李惠宗,《1994德國國防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5年)。
李貴清,《中國戰爭動員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沈明室,《防衛動員》(北京: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第8版)》(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林秀欒,《各國總動員制度》(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
林嘉誠、朱浤源,《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軍事科學院,《海灣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
財政部,《95年度財力動員準備方案》(台北:財政部,2005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15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17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108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19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0年)。
國防部,《軍制學》(台北:國防部,1991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以阿戰爭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70年)。
國防部總動員綜合作業室,《德國的總動員制度之簡介》(台北:國防部總動員綜合作業室,1997年)。
國科會,《95年度科技動員準備方案》(台北:國科會,2005年)。
張羽,《戰爭動員發展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教育部,《95年度精神動員準備方案》(台北:教育部,2005年)。
陳東營、謝雲龍,《信息化戰爭軍事裝備動員》(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曾善良,《物力動員之研究》(新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2005年)。
鈕先鍾,《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88年)。
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溫源興,《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上)》(台北:內政部,1987年)。
經濟部,《95年度物資經濟動員準備方案》(台北:經濟部,2005年)。
經濟部,《物力調查:重要物資調查項目表》(台北:經濟部,2006年)。
葉仕臻,《1996英國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年)。
監察院,《後備部隊動員制度暨追蹤專案調查報告彙編》(台北:監察院,2002年)。
劉支藩,《我國總動員制度之研究》(台北:國防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62年)。
劉鴻基,《戰爭動員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
衛生署,《95年度衛生動員準備方案》(台北:衛生署,2005年)。
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ff)著,戴耀夫譯,《總體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
黎萍,《後備動員與台澎防衛作戰之研究》(台北:國防部作計室,2004年)。
戴高翔、顧傳型,《總體戰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56年)。
羅慶生,《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龔澤琪,《民國軍事經濟史》(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年)。

二、論文:
王瑞賢,〈軍事轉型下的我國動員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吳正雄,〈有限戰爭概念下動員的轉變–我國動員制度檢討〉,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孫曉鳴,〈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與災害防救之研究〉,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徐材霖,〈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全民防衛機制平戰時功能探討〉,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徐金福,〈物力動員能量供需整合後最佳交付時機研究:以心戰喊話器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許偉仁,〈我國全民防衛動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陳惠敏,〈戰爭動員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50-1958)〉,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程曦華,〈中華民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黃啟賓,〈我國後備動員事務相關議題之探討〉,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2002年)。
鄭坤裕,〈從中共軍事威脅論精進我國全民防衛人動員制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謝雲龍,〈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韓毓傑,〈從法的觀點論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之關係〉,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研所(2002年)。
韓耀霆,〈我國實施募兵制之研究–以動員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蘇慶仁,〈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下國軍災害防救政策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政治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三、期刊:
Irene Kyriakopoulos、Donaid L.Losman著,胡元傑譯,〈資訊時代之動員經濟學〉,《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4期(2006年9月),頁17-26。
王俊南,〈我國安全的威脅、機會與因應-全民國防之探討〉,《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8期(2014年2月),頁108-121。
王得利,〈全民防衛動員支援災害防救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83期(2011年5月),頁52-75。
左杰官、李惠湘,〈軍事動員管理架構性之探討〉,《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3期(2006年5月),頁79-87。
朱艷芳,〈國防主要武器系統獲得方式與後勤維修策略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6卷第9期(2001年3月),頁90-105。
余睿騰、彭天宏,〈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探討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評鑑工作〉,《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93期(2016年5月),頁27-55。
汪子錫,〈全民國防教育在e民主時期政策行銷能動性分析〉,《國防雜誌》第32卷第2期(2017年6月),頁49-67。
孟繁宇,〈析論全民國防共識建立與推展〉,《海軍軍官》,第30期第2卷(2011年5月),頁56-75。
易仲錢、楊淯誠,〈修正與調整我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芻議 〉,《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528期(2014年12月),頁102-117。
金雙勝,〈現代戰爭中動員整備之研究〉,《國防雜誌》,第7卷第5期(1991年11月),頁75-81。
洪封宏,〈提昇物力動員速度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4期(2006年9月),頁27-39。
祈志榮,〈全民國防4.0--從德國工業4.0的角度審視全民國防新發展〉,《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94期(2016年12月),頁34-48。
柴春生,〈我國民防團隊支援軍事勤務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97期(2018年6月),頁70-89。
許俊榮,〈論析我國物力動員徵購徵用之法制基礎〉,《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81期(2010年5月),頁118-146。
陳子平,〈探究「全民國防」 與「國家安全」之關係與實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8期(2007年6月),頁28-42。
陳金陵,〈糧食動員準備機制之運作〉,《農情與農政》,第112期(2001年10月),頁46-51。
陳津萍,〈我國「全民國防」之探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3期(2006年5月),頁19-33。
曾復生,〈全民國防戰略趨勢備忘錄〉,《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94期(2016年12月),頁3-33。
湯文淵,〈學校教育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法」之困境與精進-以軍訓教育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98期(2008年4月),頁112-121。
黃道淵,〈由2003年美伊戰爭審視我國戰費籌措整體規劃機制與整備方向〉,《國防雜誌》,第18卷第11期(2003年5月),頁65-81。
葉我閩,〈我國軍事動員制度再精進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5卷第7期(2000年1月),頁59-72。
葉我閩,〈從歐陸作戰探討我國石油動員之努力方向〉,《國防雜誌》,第14卷第10期(1999年4月),頁100-110。
董群廉,〈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紀實〉,《國史館館刊》,第33期(2002年12月),頁104-113。
劉漢瑞,〈精進現行教召制度,因應即時動員、即時成軍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447期(2002年11月),頁52-63。
劉慶祥,〈2025年我國全民國防教育的SWOT分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94期(2016年12月),頁49-71。
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4期(2006年9月),頁56-70。
蔡啟川,〈從中共犯台「不對稱作戰」思維-探討我後備動員部隊之作戰方式〉,《動員半年刊》,第79期(2009年5月),頁33-42。
鄧定秩,〈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89年秋季刊(2000年10月),頁79-102。
鄧定秩,〈國家總動員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戰略學刊》,82年春季刊(1993年3月),頁160-176。
鄧定秩,〈現代動員法制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97年秋季刊(2008年9月),頁28-65。
鄭美娟,〈軍政聯合物力動員研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第78期(2008年10月),頁14-22。
謝台喜,〈我國全民防衛體制之建立與運作〉,《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6期(2007年2月),頁29-49。
謝台喜,〈我國全民防衛體制發展之芻議〉,《憲兵半年刊》,第63期(2006年9月),頁17-30。

四、會議或研討會資料:
內政部,〈民防團隊編組與訓練〉,發表於行政院動員會報108年度會議(台北:行政院,2019年12月9日)。
王高成、羅慶生,〈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發表於2007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桃園:國防大學主辦, 2007年8月10日)。
立法院,〈國軍常後分立政策未來精進作為〉,發表於立法院第6屆第3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2次會議報告(台北:立法院主辦,2006年)。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遙控無人機動員編管作業規劃〉,發表於行政院動員會報108年度會議(台北:行政院,2019年12月9日)。
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九十二年度地方動員幹部巡迴講習資料〉,發表於九十二年度地方動員幹部巡迴講習(台北:行政院動員會報秘書組主辦,2003年)。
何志強,〈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及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運作〉,發表於106年度動員計畫作業講習(台北:國防部後備指揮部主辦,2016年)。
吳建德、李明正,〈從中共武力威脅型態探討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的變革〉,發表於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師管區司令部主辦,2001年7月18日)。
林文程,〈全民國防的要義及其落實〉,發表於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高雄:台南師管部主辦,2001年3月)。
林文程,〈我國在落實全民國防上的挑戰與突破〉,發表於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師管區司令部主辦,2001年7月)。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行政院動員會報會議資料〉,發表於行政院動員會報108年度會議(台北:行政院,2019年12月)。
國防部後備事務司,〈95年軍隊動員準備計畫作業講習資料〉,發表於95年軍隊動員準備計畫作業講習(台北:國防部後備事務司,2005年3月)。
國防部後備事務司,〈九十四年度軍隊動員準備計畫授課資料〉,發表於九十四年度軍隊動員準備計畫講習(台北:國防部後備事務司主辦,2004年7月7日)。
湯曜明,〈全民國防的理論與實踐〉講稿,發表於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及向陽公益基金會專題演講(台北: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及向陽公益基金會主辦,2002年9月)。
楊志恆,〈從中共高科技局部戰爭思維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政策的因應之道〉,發表於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師管區司令部主辦,2001年7月18日)。
劉軍生,〈如何提升新安全威脅下的我國全民防衛動員〉,發表於新安全威脅下的國土安全與全民防衛動員學術研討會(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2006年)。
蔡明憲,〈論國防法制化〉,發表於國軍90年高級幹部研習會(2001年2月1日)。
謝台喜,〈國軍動員制度之檢討與策進〉,《民國一百年我國動員制度發展論文集》,發表於陸軍軍事學術研討會(桃園:陸軍總部主辦,1999年11月)。
韓岡明,〈行政院動員會報工作報告〉,發表於行政院動員會報108年度會議(台北:行政院,2019年12月9日)。
五、網路資源:
ETtoday新聞雲,網址https://www.ettoday.net/。 
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網址https://www.mnd.gov.tw/。
內政部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網址http://www.cdcc.gov.tw/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D50E406C-EC99-418D-A8E1-2FDA1FE6D687}。
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2637&CtUnit=1929&BaseDSD=4&mp=1。
全民防衛動員網站,網址 https://aodm.mnd.gov.tw/。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https://www.ltn.com.tw/。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
後備指揮部網站,網址https://afrc.mnd.gov.tw/afrcweb/Unit.aspx?ID=&MenuID=53&ListID=30。
張洋培,〈群眾性公民防衛CBD對台灣安全的衝擊與啟示〉,網址https://www.gec.ttu.edu.tw/group/g/cyp/YPCSCAN/another/cbd.pdf。
植根法律網,網址http://www.rootlaw.com.tw/index.aspx。
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index。

六、報刊雜誌
孔繁定,〈全民國防是總體國力的表現〉,《青年日報》,1996年5月5日,第3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