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2201514225500
DOI 10.6846/TKU.2015.00103
論文名稱(中文) 唐初東宮文官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nalysis of Dong-Gong- Guan in Early Ta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王胤傑
研究生(英文) Ying-Chieh Wang
學號 6980302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1-20
論文頁數 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樾
委員 - 康才媛
委員 - 高上雯
關鍵字(中) 唐初
太子
東宮
東宮官
政治鬥爭
關鍵字(英)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Crown Prince
Dong-Gong
Dong-Gong-Guan
Politics Struggl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就實際政治而言,太子被視為「已指定而不牢固之皇位繼承
者」,就唐初太子而言,自唐武德九年(西元626 年)玄武門事變
後,唐代太子除了本身的問題外,皇帝的喜好、皇族親王的威脅、
權臣的擁護與否以及皇后的影響,這些種種原因都使其呈現為一不
穩固的狀態。

  本文的時間範圍,自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唐高祖立其嫡長子
李建成為太子至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唐高宗駕崩,太子李顯即位
止,共65 年。本文主要分析在這段期間中,太子的地位的升降以及
廢立的討論,而其東宮官的來源、作為以及太子被廢或者是順立即
位後的狀況作討論。
  
  在唐高祖朝時期,太子李建成有鑒於隋太子楊勇因晉王楊廣採
用政治手段使其太子地位被廢的教訓,其面對秦王李世民對於儲位
的威脅,除了拓展其東宮官外,也藉由建立軍功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使得秦王李世民無法藉由政治上的手段取得儲位,僅能鋌而走險採
用武力政變的方式來奪得政權。

  在唐太宗朝時期,東宮官多由權臣兼任,除了增加太子的政治
實力外,也負有保護太子的任務,如太子承乾在面對魏王李泰對儲
位的威脅日益升高時,唐太宗也派任魏徵為東宮官,作為支持現任
太子的手段,而李治任太子時,也是由長孫無忌所扶持維護。可見
此時東宮官對於太子是有發揮功效。
  
  但在唐高宗朝,雖仍依循貞觀朝的慣例,任命權臣宰相為東宮
官,但資質已較貞觀朝有落差,此外東宮官在此一時期其地位也逐
漸下降,可從權臣兼任東宮官官職以及太子被廢後東宮官的狀況觀察。

  觀此三朝時期,在唐高祖、太宗期間,太子的地位雖然不穩固,
但藉由東宮官的任命以及東宮官的升遷狀況,可知皇帝希望藉由人
為的方式,促使在帝位繼承的過程中,能夠和平且平順的度過。但
在唐高宗朝,太子的地位受到皇后的影響,以致其廢立的情況屢屢
發生,而也影響東宮官不若貞觀時期的穩固,也使得東宮官的地位
以及其功能逐漸降低。
英文摘要
In practical political terms, the Crown Prince was considered "without a firm's designated successor to
the throne," on the Tang Dynasty Crown Prince is concerned, since the A.D. 626 The Xuanwu Gate
Incident, in addition to the problem itself, the Crown Princ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the emperor's
preferences, the threat of the royal family, Prince and de facto ruler of the Queen's support or not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ous reasons are that it is rendered as an unstable state.
Time scope of this paper, since Gaozu Wude year (618) Emperor Gaozu of Tang establish its
Allegiance to Emperor Gaozong of Tang became the Crown Prince Hiromichi first year (683) Tang
Emperor died, the throne Prince Xian ended, a total of 65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time, the
Prince of elevating the status of discussions and waste legislation, and its sources,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was deposed Prince or cis positi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discussion.
In Emperor Gaozu of Tang Dynasties, Sui Taizai view of Prince Li Jiancheng Yong Jin Wang Yang
Guang using political means because it is waste status Prince lessons Li Shimin its face threats for storage
spaces, in addition to expanding its Dong-Gong- Guan, but also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ilitary
medals to consolidate his position. Makes Li Shimin not get storage spaces by means of political
desperation only way to change the use of war seized power.
In Emperor Dynasties, Dong-Gong- Guan concurrently by more powerful minister, in addition toincreasing the Prince's political strength, but also mandat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ince, as Prince
Chengqian ever-increasing threat to the reserve position in the face of the king and Lee Tae, the Emperor
Wei Zheng was also represented by any officer of Orient House, as a means of support for the incumbent
Prince, and Li Zhi Ren Taizi, it was also being supported by Sun loudly maintenance. Dong-Gong- Guan
to be seen at this time Prince is effective.
But in Emperor Gaozong of Tang, though still follow Dynasty towards practice, Quan Chen appointed
prime minister for the Dong-Gong- Guan, but has been more Dynasty towards qualification there is a gap,
in addition to the Dong-Gong- Guan in this period also decreased its position, can serve as Orient House,
the official office and from the powerful minister Prince Dong-Gong- Guan observed condition after
being abandoned.
This concept dynasties period, Emperor Gaozu of Tang during Taizong, although the status of Prince
shaky, but by the appoint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Orient House Dong-Gong- Guan officer,
known emperor hoping artificially promote the throne succession process, be able to spend a peaceful and
smooth. But in the Tang Emperor towards status affected the Queen, Prince, so that the situation of its
dethronement of frequent occurrence, but it does not affect the Dong-Gong- Guan if solid Dynastyperiod,
but also makes the official status of the Orient House and its func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1
第二節 既有研究之回顧...............................3
第三節 章節架構....................................5
第二章 皇位繼承與權力鬥爭─唐初太子爭奪與廢立..........6
第一節 隋朝時期皇太子之分析.........................7
第二節 唐高祖時期太子之分析.........................9
第三節 唐太宗時期太子之分析.........................16
第四節 唐高宗時期太子之分析.........................19
第三章 唐初東宮制度與文官分析.......................23
第一節 唐初東宮制度................................23
第二節 唐高祖時期之東宮官分析.......................31
第三節 唐太宗時期之東宮官分析.......................40
第四節 唐高宗時期之東宮官分析.......................50
第四章 結論.......................................55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司馬遷(漢),《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2版。
班固撰(漢)、顏師古注(唐),《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
班固(漢),《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初版。
范曄(劉宋)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魏收(北齊),《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溫大雅(唐),《大唐創業起居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1刷。
虞世南(唐),《北堂書鈔》,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1月。
魏徵等撰(唐),《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姚思廉(唐),《梁書》,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房玄齡等撰(唐),《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長孫無忌(唐),《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2刷。
劉粛(唐),《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
吳競(唐),《貞觀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4月2刷。
李吉甫(唐),《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2刷。
李林甫等撰(唐),《大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3月3刷。
杜佑(唐),《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3刷。
林寶撰(唐)岑仲勉校定,《元和姓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5月1刷。
劉昫等撰(後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1版2刷。
洪邁(宋),《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王欽若等撰(宋),《冊府元龜》,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5月初版。
王溥(宋),《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4刷。
歐陽修、宋祁合撰(宋),《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8刷。
王應麟(宋),《玉海》,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王讜(宋)周勣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2刷。
宋敏求(宋),《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初版。
李昉(宋),《太平御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李昉(宋),《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初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11刷。
黎德靖(宋),《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馬端臨(元),《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
趙翼(清),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1版2刷。
永瑢(清),《歷代職官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彭定求等撰(清),《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2刷。
董皓等編(清),周紹良等新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二、	專書
毛漢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2刷。
王仲犖,《北周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吉林,《唐代宰相與政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6月1刷。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5刷。
王壽南,《唐代人物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王壽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2版1刷。
王壽南,《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王穎樓,《隋唐官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
白鋼主編、俞鹿年著,《中國政治通史‧隋唐五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任士英,《唐代玄宗肅宗之際的中樞政局》,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臺北:里仁書局,1977年。
岑仲勉,《通鑑隋唐紀比事質疑》,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5月初版。
李福長,唐代學士與文人政治,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1刷。
李樹桐,《唐史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6月初版。
李錦繡,《唐代制度史略論稿》,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1刷。
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
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周勣初主編,《唐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2月1刷。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行程和前期變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徐連達、朱子彥,《中國皇帝制度》,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忱石編,《唐會要人民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5月1刷。
張國剛,《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1版。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7刷。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考》,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7刷。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6月2刷。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臺北:聯經出版社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黃永年,《唐史十二講》,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雷家驥,《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2月初版。
熊賢君,《皇子教育:雕龍刻鳳盼成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趙超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4月。
高明士《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1月2刷。

三、	期刊論文
牛致功,〈玄武門之變與唐高祖讓位析〉,《人文雜誌》,1980年第6期。
牛致功,〈唐高祖許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問題〉,《學術界》,1989年第4期。
王文軍,〈唐朝前期皇位繼承制度不穩定原因初探〉,《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
王吉林,〈北魏繼承制度與宮闈鬥爭之綜合研究〉,《華岡文科學報》第11期,1978年。
王超,〈唐朝皇帝制度的發展與完備〉,《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4月。
史 卉,〈簡析中國古代的皇位嫡長子繼承制〉,《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
朱慈堯、張新濟、張新羽,〈中國東宮制度考析〉,《南京師大學報》,1987年第3期。
艾溪芸,〈晉唐時期的東宮官制述略〉,《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李廣健,〈《漢書》顏注與貞觀儲位之爭〉,《新史學》8卷1期,1997年。
李錦綉,〈試論睿宗、玄宗地位的嬗代〉,《原學》,1995年第 3 輯。
李錦繡,〈試論唐睿宗、玄宗地位的嬗代〉,《原學》,1995年第 3 輯。
胡 戟,〈命運多舛的唐代儲君—嫡長子繼承法的反思〉,《文史知識》,1996年。
高明士,〈隋唐的帝王學〉,《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1989年。
張星久,〈中國君主專制政體下的皇位嫡長子繼承制新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年。
黃林納,〈試論唐代皇子教育與唐代政治的關係〉,《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楊景森,〈北宋東宮官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賈如銀,〈唐代東宮制度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雷艷紅,〈唐代君全與皇族帝位研究-以儲位之爭為中心〉,廈門: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
賴亮郡,〈六朝隋唐的東宮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柳紅嫚,〈唐太宗的太子教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5年。
黃林納,〈唐代宮廷教育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6年。
謝元魯 <隋唐的太子親王與皇位繼承制度>,收於朱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中國唐史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唐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謝元魯,〈隋唐的太子親王與皇位繼承制度〉,《天府新論》,1996年第2期。
魏璐璐,〈試論唐朝皇位繼承制度不穩定的原因〉,《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
李子春,〈新拓唐昭陵宇文士及碑〉,《考古》,1960年第七期。
雷艷紅,〈唐太宗的氏族政策及其影响〉,《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劉雅君,〈試論南朝的太子師傅〉,《史林》,2011年第6期。
劉雅君,〈事論兩晉太子師傅制度〉,《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李林穎,〈唐太宗教子得失論〉,《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年12月。

董坤玉〈從李承乾的悲劇看唐太宗教育上的失誤〉,《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4期。
王凱,〈「貞觀之治」下的官員選任〉,《傳承》,2008年第3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