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9201716574200
DOI 10.6846/TKU.2017.00083
論文名稱(中文) 以隨創角度實施文化國小參與式更新實驗
論文名稱(英文) Bricolage in WenHua primary school with experimentalize participato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胡劍橋
研究生(英文) Jian-Qiao Hu
學號 6043640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22
論文頁數 12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瑞茂
委員 - 賴仕堯
委員 - 黃奕智
關鍵字(中) 隨創
參與式設計
國小
關鍵字(英) Bricolage
participatory emperimentalize
primary schoo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創」一字源於法文,意指木匠或技術工利用手邊可使用的物資,在一番拼拼湊湊之後,問題得以解決。而這種隨手修補的活動,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隨創一詞雖說看似有隨意之意,實則是在強調將原本無用的資源經過一番整理修補之後,成為了讓人眼前一亮、為之振奮的新創意。
淡水文化國小需要我們協助其規劃設計校園,以供他們未來做校園整建時使用。正好藉由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能夠在校園內用隨創的方式為他們做校園的規劃,並且能夠真實的面對環境做出設計去回應。
並且通過參與式設計與參與式施工的方式,讓淡水文化國小的同學能夠對校園及周邊的環境有新的認知,也鍛煉到同學們動手操作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同學們在整個過程中感受到對校園的責任感,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對環境關懷的種子。
在這個設計的過程中,也翻轉了一般在室內上課制式的教育模式,讓小朋友能夠在室外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教學不僅僅只停留在教室內的單向輸出,激發孩子的潛能、寓教於樂,提供給學校老師一個轉變教學方式的機會。
英文摘要
Bricolage is come from France, It means that carpenter use what he can use around. Therefore,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have scanty resource. But if use this way they can have unexpected result. So Bricolage is seem like random, but it’s authentic mean that try your best to do it, after a while, it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
WenHua primary school in Tamsui who need a programme about their school. I’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gram. And principal have many 
recycle resources, she want use it in this program. So we can use Bricolage in the program. And I can face the real environment, to solve many problems.
I can design the planning with experimentalize participatory, Let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Wenhua primary school know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round, and motivates students, they can create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In this program, their teaching can be changed, they can not only study indoor but also outdoor, they can have a healthy and special study environ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1-1	校園改造的背景	1
1-2	閒置課桌椅再利用	1
第二節	校園計劃	2
2-1	整體規劃	2
2-2	幼兒園的計劃	2
第三節	研究方向與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課桌椅的生產與閒置	5
1-1	課桌椅的生產	5
1-2	課桌椅的閒置狀況	7
第二節	隨創和參與式設計相關理論	9
2-1	參與式設計的起源	9
2-2	參與式設計的重要性	10
2-3	參與式設計的方式	13
2-4	隨創相關理論	13
第三節	環境教育	16
3-1	兒童的身體尺度	20
3-2	兒童的身體與空間	21
3-3	遊戲場——學習空間的延伸	24
3-4	共同參與	25
第四節	校園空間改造案例	27
4-1	石門國小	27
4-2	淡水國小	29
第五節	參與式設計案例	31
5-1	藝術介入空間融入生活——中泰國小	31
5-2	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五感體驗式教學)——水源國小	33
5-3	the third teacher——鄧公國小	34
第三章	前測實驗	36
第一節	小白之家	36
第二節	實作	36
第三節	小結	42
第四章	設計參與的過程	43
第一節	基地狀況介紹	43
第二節	設計過程	52
2-1	一天的生活	53
2-2	體驗課桌椅創造空間的過程	56
2-3	參與式設計的過程	57
2-4	遊具設計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1-1	結論	89
1-2	檢討及後續研究	89
參考文獻:	90
附錄:	95
圖片目錄:
圖 1研究流程圖	4
圖 2鴛鴦湖生態保護區狀況圖	5
圖 3伐木作業區現場狀況圖	5
圖 4原木貯木場	6
圖 5鐵杉原木鋸解	6
圖 6切板邊	6
圖 7木材處理	6
圖 8乾燥處理	6
圖 9課桌椅的組合	7
圖 10戶外的兒童繪本與說故事空間	8
圖 11 Nike官網上的定制鞋子	11
圖 12傳統思維——設計為中心	12
圖 13參與式設計思維——使用者為中心	12
圖 14從環境中來,到環境中去	18
圖 15從教室回到教室	18
圖 16各個年齡孩子平均身高	20
圖 17不同年齡人的身體比例關係	21
圖 18身體不同彎曲的狀態下所呈現的狀態	22
圖 19 從蹲到爬過程狀態圖	22
圖 20 在地上趴著的狀態圖	22
圖 21不同坐姿的狀態	23
圖 22 後背在不同角度靠著的狀態	23
圖 23 在地上不同的休息方式	23
圖 24 石門國小遊具設計	27
圖 25石門國小巡邏船改造	28
圖 26淡水國小校門改造成果	29
圖 27淡水國小戶外劇場	30
圖 28藝術家帶中泰國小學生體驗生活	31
圖 29學生用身體體驗空間	32
圖 30水源國小學生用五感記錄環境	33
圖 31鄧公國小與第三老師	35
圖 32文化國小的學生嘗試拆解課桌椅	37
圖 33熟練之後拆課桌椅就非常得心應手	37
圖 34剛開始組建兔子之家的時候,兔子就先來打量	38
圖 35組建兔子之家的過程中大家都能熟練使用電動工具	39
圖 36小朋友在大人的指導下能使用大型機具	40
圖 37小白之家建成後的狀態	41
圖 38淡水文化國小與淡水捷運站位置關係	44
圖 39文化國小與周邊關係	45
圖 40淡水文化國小周邊樓高關係	46
圖 41從文化國小三樓望向觀音山的視野	46
圖 42淡水文化國小及周邊植栽關係	47
圖 43從校園內部向南面的視野	47
圖 44淡水文化國小周邊道路系統	48
圖 45淡水文化國小周邊停車空間分佈	49
圖 46文化國小內草地與土地分佈狀況	50
圖 47文化國小幼稚園範圍	50
圖 48文化國小幼稚園未來範圍	51
圖 49文化國小幼稚園樹木分佈	51
圖 50文化國小幼稚園灌木分佈	52
圖 51文化國小幼稚園現有規劃遊樂場	52
圖 52文化國小附屬幼兒園一天的生活狀態	53
圖 53早上出汗運動時的活動狀態	54
圖 54午休後小朋友的運動軌跡	54
圖 55放學後小朋友的運動軌跡	55
圖 56  各種不同尺寸的課桌椅	56
圖 57將課桌椅拆解重構	59
圖 58 A組想像中的遊樂場	61
圖 59 A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組裝的空間	61
圖 60 B組想像中的遊樂場	62
圖 61 B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組裝的空間	62
圖 62  C組想像中的遊樂場	63
圖 63  C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組裝的空間	63
圖 64  D組想像中的遊樂場	64
圖 65 D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組裝的空間	65
圖 66 E組想像中的遊樂場	65
圖 67 E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組裝的空間	66
圖 68  ABC三組對比圖	68
圖 69  DE兩組對比圖	69
圖 70 品質良好的樹下空間	72
圖 71  安全隱患處	72
圖 72  打開圍墻的封閉性	73
圖 73  劃分區域	73
圖 74 區域聯結	74
圖 75 打開花園灌木叢	74
圖 76 秘密花園規劃	75
圖 77 平時空間使用狀態	76
圖 78 有關兒童遊戲的書中整理出的各類遊戲與空間的關係	77
圖 79榕樹下空間設計一	78
圖 80榕樹下空間設計二	78
圖 81活動式空間變形	79
圖 82活動式空間變形正視圖	79
圖 83 榕樹下空間情境圖一	80
圖 84 榕樹下空間情境圖二	80
圖 85移動式推車鳥瞰圖	81
圖 86 放置座椅狀態示意圖一	82
圖 87 放置座椅狀態示意圖二	82
圖 88 未放置座椅狀態示意圖	83
圖 89 放置座椅狀態側視圖	83
圖 90 移動小車爆炸圖	84
參考文獻
Bjerknes,G & Bratteteig,T.(1995). User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A Discussion of Scandinavian Researchon System Developmen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7(1).
HillStCate.(2016).This is Temporary: How transient projects are redefining architecture .RIBA Publishing.
HumanityforArchitecture. (2012). Design Like You Give A Damn: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Humanitarian Crises. Metropolis Books.
Joe Tidd, John Bessant.(2009). Managing Innovat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Marke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4th Edition.
PetersonWicklund Pigozzi&O'Donnell. (2010). The Third Teacher. Abrams.
Rivlin, L. G., & Wolfe, M (1985). Institutional setting in children’s live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Susanne Hofmann. (2015). Architecture Is Participation: Die Baapiloten: Methods and Projects. Jovis.
Tudor, L.G., Muller, M.J. and Dayton, J.T., A C.A.R.D. (1993)Game for Participatory Task Analisys and Redesign:Macroscopic Complement to PICTIVE. in INTERCHI'93. Amsterdam.
Von Hipple, Eric.(1986). Lead Users:A Source of Novel Product Concepts,the NCNU library subscribed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 32 (7).
Ann E. Boehm,Richard A. Weinberg。廖鳳瑞、李易霖 譯。(1999)。The Classroom Observer。兒童行為觀察——課室經驗之鑰。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hambers Aidan。(2014)。打造兒童閱讀環境The reading environment: how adults help children enjoy books.。天衛文化。
Fergus P. Hughes 著。郭靜晃譯。(2000)。Children, Play, and Development。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Klein L. Forst&Barry L.Joe. (1980)。 Children’s play and playgrounds。 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Kojima Kazuhiro。(2005)。 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田園城市。
Joe. L. Frost 。江麗莉等譯(1997)。play and playscapecs。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IrwinMichelleD., & BushnellM.Margaret。 (1990)。 兒童行為觀察法Observational Strategies for Child Study。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Leonard Annie。 (2010)。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 – and a Vision for Cha。 時報出版。
McDonough&MichaelBraungart&William。 (2008)。 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ing Things。 野人出版社。
MichelleMargaretIrwin, M.D. (1990)。Observational Strategies for Child Study. 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Preece, J., Rogers, Y., &. Sharp, H. 陳建雄譯。(2009)。互動設計 -跨越人-電腦互動。臺北:全華科技。
Tapscott, D. & Willams, A. (2007)。維基經濟學。王怡文譯。臺北:商智。
劉麗雲。(1992)。《Dance Movement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舞蹈律動治療》。
陳世耀、溫典寰(2006)。新政府做不好?Nike不只賣球鞋,Joga.com和消費者搏感情。《天下雜誌352期》。
許政順. (2008)。向大地學習。新北市石門區石門國民小學。
黃瑞茂. (2006)。淡水河口藝術網絡建構計劃。臺北縣立淡水古跡博物館.
黃瑞茂。(2010)。藝域書寫:生活場景域公共藝術的行動對話。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林素瓊。(1993)。 E+P(8)為兒童的建物。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山辺豊彥。(2014)。 圖解木構造:110個木造概念與技法,讓憧憬的木質感在現代住宅中實現。易博士出版社。
湯志民. (1998)。學校遊戲場的設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湯志民. (2002)。學校遊戲場。五南書局。
張聖琳,倫迪鶴斯特. (2005)。造坊有理 Community Design Primer。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竹圍工作室. (2010)。 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開創環境教育的另類模式.。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
何明錦。(2002)。木質建材回收再利用之應用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陳淑敏。(1999)。幼兒遊戲。心理出版社
黃宣範〈1973〉。隱喻的認知基礎。中外文學,第二卷第五期,頁9-19。
何瑞芳〈2000〉。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臺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聖文(2001)。大家合力蓋房子中寮鄉中原鄉親工作站參與式設計操作經驗。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 (43):11-27
錢 纓,蘇慶東。(2011)。公共空間的參與式設計模式。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第43卷,第1期
張小虹。2005。感覺結構。聯合文學
何乏筆。2003。〈氣氛美學的新視野 ? 評介伯梅〈氣氛美學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
陳歷渝(2003)。兒童遊戲場規劃決策影響因素之探討。載於2003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佐源(1999)。社區與小學共同參與生活環境設計之研究-以中區五所小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劉柏宏(1997)。國小校園戶外空間參與式設計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畫使用者參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旭專(2000)。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信宏(2004)。幼兒戶外組合式遊具需求性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貞(1987)。臺北市四個鄰裡公園中兒童遊戲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園藝學系碩士論文。
黃芳利(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使用校園戶外空間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
系碩士論文。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