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8201408522700
DOI 10.6846/TKU.2014.00103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Status and Need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aipei Vocational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曾慧敏
研究生(英文) Hui-Min Tseng
學號 70175010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7-17
論文頁數 16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朱惠芳(hueyfju@mail.tku.edu.tw)
委員 - 薛雅慈(120847@mail.tku.edu.tw)
委員 - 孫志麟(sun1014@tea.ntue.edu.tw)
關鍵字(中) 高職教師
教師專業發展
專業發展現況
專業發展需求
關鍵字(英)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情形,並比較不同背景之高職教師在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上的差異。研究工具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調查問卷。研究對象是以臺北市高職教師作為母體群,採取便利抽樣的方式抽取500教師,進行資料搜集,回收有效問卷289份。以次數分配、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之發現概括如下:
一、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及差異。
(一)自我學習是目前臺北市高職教學進修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式。
(二)教師專業發展時間多為夜間及寒暑假。
(三)學校行政是教師參加專業發展活動偏重的內容。
(四)學位進修是教師最倚重的專業發展方式。
(五)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會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任教年資、擔任
職務、任教類別、學校性質與學制等背景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需求及差異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應是多元選擇,而以自我學習之需求較為殷切。
(二)專業發展活動的時間以夜間或寒暑假為佳,不建議安排在上班時間。
(三)專業發展內容依序為學校行政、班級經營。
(四)專業發展類型較為單一,以學(分)位進修為主。
(五)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需求會因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擔任職
務、任教類別、學校性質及學制等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差異
(一)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在產學及社區合作層面的需求程度最高。
(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會因教育程度、任教類別、學校性質等背景因素的
不同而有所差異。
依據上述的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構、高職學校及教師之參考,希望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師研習進修活動之推展。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need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poment in Taipei, and to 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in this study. The objects of survey were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through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and sent out 500 questionnaires to the teachers, and 289 samples were effec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and one-way ANONA.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status and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The main wa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self-learning.
(2)The main tim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at night and during the summer or winter vacation.
(3) The main cont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school administration.
(4) The main typ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graduate studies.
(5)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re different by background factors like gender, age, years of service, academic background, position, school level, teaching class, school nature and school system.
2. The needs and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The need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y should be diversified choices, and especially for the self learnning.
(2) It was better to hold the cours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t night and during the winter or summer vacations, yet not during working time.
(3) The contents of the need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contents wer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class management.
(4) The type of the need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ype was graduate studies.
(5) The need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re different by background factors like gender, age, years of service, academic background, position, school level, teaching class, school nature and school system.
3. The demand and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The demand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moderate, and the highest level was demanded in academia and community cooperation.
(2) The demand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re differential by background factors like academic background, teaching class and school natur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to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Hopefully it is beneficial to strength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壹、研究目的	5
貮、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壹、研究範圍	5
貮、研究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壹、高職教師	6
貳、教師專業發展	7
參、教師專業發展需求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之理論基礎	8
壹、教師生涯發展理論	8
貮、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	12
參、教師循環動態生涯理論(IMPG模式)	18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20
壹、教師專業發展之意義	21
貮、教師專業發展之方式	22
參、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	24
肆、教師專業發展之理想	25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意涵	27
壹、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意義	27
貮、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內涵	28
第四節 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	32
壹、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	32
貮、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影響之相關研究	35
第五節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	39
壹、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之脈絡與現況	39
貮、高職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	42
參、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5
壹、研究架構	45
貳、研究假設	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6
壹、臺北市高職學校	46
貳、樣本選取與抽樣方式	48
參、有效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壹、問卷初稿	50
貮、專家效度審查	52
參、問卷預試	59
肆、預試分析	59
伍、正式問卷	74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	76
壹、研究流程	76
貮、實施程序	77
第五節 資料分析	79
壹、資料處理	79
貮、統計分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0
第一節 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	80
壹、教師專業發展現況	80
貳、不同背景因素之教師專業發展現況的差異	81
第二節 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	100
壹、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情形	100
貳、不同背景因素之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差異	102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12
壹、開放性意見分析	112
貳、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	113
參、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之差異	114
肆、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之需求	117
伍、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差異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壹、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與差異	123
貮、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情形與差異	125
參、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與研習進修之考量	126
第二節 建議	128
壹、 對教育行政機構之建議	128
貳、 對高職學校之建議	129
參、 對高職教師之建議	130
肆、 未來研究之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2
中文部份	132
英文部份	138
附錄	140
附錄一、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專家效度	140
附錄二、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預試問卷	152
附錄三、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正式問卷	159

 
表次
表 2-1-1 四種教師專業社會化的主要觀點及社會化途徑	17
表 2-4-1 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	35
表 3-2-1 樣本抽取分配表	47
表 3-2-2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背景資料分析表	48
表 3-3-1 專家效度問卷審查之教育專家學者名冊	52
表 3-3-2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修正前後對照表	53
表 3-3-3 「第二部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修正前後對照表	54
表 3-3-4 「第三部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量表」修正前後對照表	56
表 3-3-5 教師專業發展現況之項目分析	60
表 3-3-6 「專業發展方式」因素分析結果	62
表 3-3-7 「專業成長時間」因素分析結果	63
表 3-3-8 「專業發展內容」因素分析結果	63
表 3-3-9 「專業發展類型」因素分析結果	64
表 3-3-10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65
表 3-3-11 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項目分析	66
表 3-3-12 「教師專業態度」因素分析結果	69
表 3-3-13 「教學知能」因素分析結果	70
表 3-3-14 「班級經營與輔導」因素分析結果	71
表 3-3-15 「產學及社區合作」因素分析結果	72
表 3-3-16 「創新發展與進修」因素分析結果	73
表 3-3-17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74
表 3-2-18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問卷各層面題數與題號分配	75
表 3-2-19 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問卷各層面題數與題號分配	75
表 4-1-1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之層面個別分析	80
表 4-1-2 不同性別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T檢定分析結果	81
表 4-1-3 不同年齡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2
表 4-1-4 不同教育程度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5
表 4-1-5 不同任教年資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7
表 4-1-6 擔任不同職務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0
表 4-1-7 不同專業科目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2
表 4-1-8 不同共同科目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3
表 4-1-9 不同學校性質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6
表 4-1-10 不同學制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現況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7
表 4-2-1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層面個別分析	100
表 4-2-2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各層面分析	102
表 4-2-3 不同性別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T檢定分析結果	103
表 4-2-4 不同年齡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3
表 4-2-5 不同教育程度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4
表 4-2-6 不同任教年資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6
表 4-2-7 擔任不同職務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7
表 4-2-8 不同專業科目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8
表 4-2-9 不同共同科目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9
表 4-2-10 不同學校性質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T檢定分析結果	111
表 4-2-11 不同學制高職教師對專業發展需求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11
表 4-3-1 不同背景因素教師在專業發展現況之差異彙整表	117
表 4-3-2 不同背景因素教師在專業發展需求之差異彙整表	121
表 4-3-3 不同背景因素教師在專業發展需求之差異彙整表	122

 
圖次
圖2-1-1 GUSKEY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18
圖2-1-2 專業發展互連模式	20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5
圖3-4-1 研究流程圖	77
圖3-4-2 實施流程甘特圖	7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世英、張德銳(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要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臺北市:教育資料館。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臺北:師大書苑。
方世欽(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感受與專業發展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發展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李俊湖(1998)。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呂二賓(2012)。家長與學生對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超額比序辦法中校內競賽之公平疑慮及學校的因應辦法。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林美如(2006)。中部地區國中補校經營、學生學習需求及改進定位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
吳士和(2012)。從科學教師標準進修國小自然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初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 
吳玲梅(2003)。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
吳政原(2004)。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
吳清山(1995)。教師生涯發展之探討,231-262,載於邁向廿一世紀的師範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吳淑雯(2003)。「從生手到專家」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臺北:師大書苑。
餘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
沈姍姍(1998)。自家長教育選擇權看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85-90。
林生傳(199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生傳、陳慧芬、黃文三(2001)。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在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專業發展需求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17,23-44。
林宗德(2009)。澎湖縣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林春宏(2009)。國小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林春慧(2003)。國民小學團隊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林彥妤(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林桂垣(2010)。臺北市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內涵與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高雄市:復文。
林靖芬(1999)。 臺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林靜娟(2008)。一位優良幼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
林燕萍(2008)。一所私立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
林儷婉(2003)。國小資深視覺藝術教師生涯與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
施琬琳(2006)。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臺灣省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
柯倩俐(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洪鳳娘(2004)。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洪瓊芳(2004)。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澎湖縣與臺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
徐淇新(2013)。國民小學客語支援教師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 北科技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莊國鋯(2001)。臺北市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徐顥恩(2003)。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
高強華(1989)。協同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中等教育,51卷4期,103-105頁。
高強華(1992)。教師社會化研究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意義。教育專業。53-88。
陳立軒(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制握信念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
陳利銘(2003),小班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
陳利銘(2003)。降低班級人數的論辯:實施小班之論證基礎及其爭議。彰化師大教育學報,5,229-252。
陳皇利(2006)。高職圖文傳播科專業科目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奎憙(199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順成(2003)。北高兩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
陳慧芬、林生傳(2002)。國民小學教師在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專業發展需求調查分析--以提昇教學品質與學校本位經營為例。臺中師院學報,16,227-251。
陳德欣(2001)高級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
財團法人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2007)。十二國教專案結案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臺北。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 
教育部(2002)。教育部接管私立大專院校之執行成效與高職教育未來願景和展望專案報告內容Ⅱ。2006年12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12c.htm
教育部(2011)。100年度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康美文(2003)。新竹市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之研究 。大專體育學刊,5(2),27-37。
張宜芳(2003)。教學信念和教學困擾。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張家碩(2011)。三位大學美術教師的生涯發展。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祥宜(2008)。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專業需求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2000)。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初等教育學刊,8,279-296。
曾志華(2006)。兩位在職數學教師教學專業成長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市。
黃秋月(2003)。國小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
黃雙偉(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中臺科技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導論,臺北:揚智文化。
楊銀興(1995)。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生活困擾問題及其尋求解決方式的探討。國教輔導,34(3),57-65。
趙靖蕙(2006)。論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國小特殊教育,41,44-53。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31,1-14。
蔡培村(1999)。終身學習教師發展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蔡漪茵(2007)。臺中縣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專業創新願景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
鄭文喬(2011)。高中職綜合職能科餐飲教學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鄭桂能(2007)。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
鄭照順(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復文。
劉春榮(1998)。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94,4-11。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
鍾任琴(1994)。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 
謝琇玲(1998)。大學新生的生活適應與憂鬱傾向之調查研究。義守大學學報,5,367-380。
簡曉瑩(2004)。高雄縣市國小音樂團隊指導教師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
饒見維(1996)。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策略。研習資訊,16卷6期,13-24頁。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蘇慧娟(2006)。幼教系畢業生教師生涯發展之探究—從職前到就業第四年。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
蕭金土、陳瑋婷(2009)。高職教師對《高職學校專業標準》意見之調查研究。臺南科技大學學報,34(2),71-91。
霍秉坤、馮育珊(2005)。香港小學課程發展主任的專業發展:切合需要的設計。課程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更新:第七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351−369。
財團法人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2007)。十二年國教專案結案報告。臺北。
謝文全(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
何福田(1982)。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展望。國教天地,130,4-11。
蔡秉倫(1998)。國民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碧珊(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理念與實施。教師之友,45(4),53-61。
塗明甫(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
張育甄(2004)。花蓮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及其專業成長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
陳靜婉(200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英文部份
Benveniste , G. (1987). Professional 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sico . Jossey – Bass.
Burden, P. R. (1990). Teacher development. In W.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New York: Macmillan.
Calderhead, J.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in learning to teach.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Clarke, D. J., & Hollingsworth, H. (2002). Elaborating a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8, 947-967.
Cooney, T. J. (1985). A beginning teacher’s view of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 324-336.
Crow, N. A. (1991).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2959).
Raymond,A.M.(1993).Unva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ginning elementary teachers mathematics belief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0694).
Rhodes, C. P., Stokes, M. & Hampton, G. (2004).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A practical guide to mentoring, coaching and peer-networking.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
Fullan, M. & Hargreave, A. (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In M. Fullan & A. Hargreave (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Falmer Press.
Fessler, R. (1985). A essential in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growth progress. NASSP Bulletin,803-813.
Grigg, K. (1987).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the professional behavior of teachers.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Ph. D.
Guskey, T. R. (1986). Staf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teacher chang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Lacey,C.(1977).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s.London:Methuen.
Parelius,R. J., & Parelius, A, P., (1987).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2n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Zeichner, K., & Gore, J. (1990).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R. W.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