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8200610050400
DOI 10.6846/TKU.2006.00028
論文名稱(中文) 綠化環境容受貢獻削減CO2固化量之研究 ---以綠建築綠化量指標案例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Green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s to the Deduction of the Fixed Amount of CO2--- Case Study of 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黃淑華
研究生(英文) Shu-Hua Huang
學號 69130034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06
論文頁數 15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文安
委員 - 彭光輝
委員 - 周家鵬
關鍵字(中) 綠建築
綠化量指標
CO2固定量
環境貢獻量
環境容受
經濟價值
關鍵字(英) Green Building
Greening Index
Fixed Amount of CO2
Environment Contributi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conomic Valv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藉由永續發展、經濟學、環境貢獻評估及貢獻獎勵措施相關文獻回顧分析,建構綠建築環境貢獻量評估方法,作為評估建築空間增益綠化程度之指標,並藉由2004年整年度取得綠建築審核通過綠化量指標之案件為研究樣本,探討分析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量化綠建築綠化量指標環境貢獻經濟價值,作為進一步研究都市生態改善之基礎。(二)探討綠建築綠化量指標環境貢獻量對環境容受之増益值。(三)綠建築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之影響程度分析。
本研究結果:(一)國內森林學系針對台灣原生喬木之研究,其CO2固定量與既有建築法規規範資料的差值為4.1倍,顯示建築法規規範資料並不符實際。(二)綠建築環境貢獻量評估方法、環境貢獻量經濟價值換算及可換算容積獎勵額度之建構。(三)綠建築綠化量指標容積獎勵應考量建築構造及建築規模作為獎勵額度之管制,以確實反應環境貢獻量之價值,獎勵原則既應以能再提升水與綠環境性能所需之容積為主要放寬容積限制之對象。透過與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與都市設計相關條文之連結規範,提供可實踐之生態環境規範。(四)綠化量提高對環境容受增益度依序為住宿類、辦公類、學校類及其他類建築;綠建築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影響依序為學校類、其他類、辦公類及住宿類建築; 提高環境容受主要影響因子為學校類及其他類建築為降低總樓地板面積、辦公類建築為降低建築面積、住宿類建築為提高綠化量。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aimed at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evaluation system to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of green building which i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incremental greening of building spaces.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evaluation system was done by undertaking a deliberate analysis of related articles on the topics of ongoing development,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and reward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In addition, all cases which satisfied the greening index requirement as specified in the green building audit in year 2004 were also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ed evaluation system.This study breaks into three main parts as following:
(1) Quantify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derived from 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s as an attempt to be used for urban ecological improvement.
(2)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derived from 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 to the increment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3)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final conclusion was drawn as below:
(1) According to a study of primeval arbor in Taiwan conducted by forestry professio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ed fixed amount of CO2 and the data taken from existing building-administration was about 4.1 times, which reveals the fact that data in the existing building-administration is not up to date or unrealistic.(2) The appraisal method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3) The reward policy of 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 should consider the factors lik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and size of building spac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carce reward resources and to better reflect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A good reward policy should be one that looses the restriction on building bulk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the building bulk will allow a better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greening environment. A set of practicable regulations for maintai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and that can be done by taking reference to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land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4) The incremental benefit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s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as a result of increasing 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 are rank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in the order as accommodations, office buildings, schools, and other buildings.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s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are rank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in the order as schools, other buildings, office buildings and accommodations.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 to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s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is lowering the total floor space to schools and other building, lowering building space to office buildings and increasing greening index to accommoda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I
中文論文提要………………………………………………………..……………III
Abstract……………………………………………………………………..….…IV
目錄………………………………………………………………..………...…...…VI
圖表目錄………………………………..………………………….…...……..…VIII
附錄………..……………………………..………………………….…...……..…X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及目的
1-1-1  研究動機………………………………………………………………..1
1-1-2 研究目的…………………………………………………………………2
1-2  研究範圍及內容
1-2-1 研究範圍……………………………………………………………....…3
1-2-2 研究內容……………………………………………………………....…3
1-3  研究方法及架構流程
1-3-1 研究方法……………………………………………………….……...…3
1-3-2 研究架構流程……………………………………………………………4
1-4  文獻回顧……………………………………………………………………...…5
第二章  環境綠化對CO2減量效益之探討
2-1  CO2排放量對生態環境之影響
2-1-1 生態環境變遷之現況……………………………………………………9
2-1-2 植物固定CO2之原理………………………………………………….12
2-1-3 植物對CO2減量之效益…………………………………………….…15
2-2  CO2減量經濟價值之探討
2-2-1  CO2減量機制探討……………………………………………………20
2-2-2  CO2交易模式探討……………………………………………………23
2-2-3  碳排放交易經濟價值資料彙整………………………………………25
2-3  國內綠化相關法規彙整
2-3-1 綠化規範資料彙整………………………………………………….…28
2-3-2 綠化管制細則規範……………………………………………….……41
2-3-3 小結………………………………………………………………….…42
第三章  綠建築對環境之貢獻價值探討----以綠化量指標為例
3-1  環境貢獻量評估方法研擬---以綠化量指標為例
3-1-1 環境貢獻量評估方法之依據推論……………………………….……43
3-1-2 現行環境評估法彙整分析………………………………………….…54
3-1-3 綠化量指標環境貢獻量評估方法研擬…………………………….…59
3-2  綠化量環境貢獻價值統計分析
3-2-1 綠化量指標研究樣本統計分析……………………………………..…66
3-2-2 綠化量環境貢獻經濟價值分析……………………………………..…69
3-3  綠建築獎勵辦法可行性探討
3-3-1 國內外綠建築獎勵辦法彙整…………………………………………70
3-3-2 綠建築獎勵措施及限制之探討…………………………………….…77
3-3-3 綠建築綠化量指標環境貢獻量獎勵面向分析…………………….…79
第四章  綠建築環境貢獻回饋機制分析---以綠化量指標為例
4-1  容受力理論探討
4-1-1 環境容受相關理論彙整…………………………………………….…84
4-1-2 環境容受理論應用………………………………………………….…85
4-1-3 綠建築綠化量環境貢獻及綠建築開發環境負荷評估基準研擬…….88
4-2  以容受力觀點探討綠建築環境貢獻量---以綠化量指標為例
4-2-1 以學校類綠建築為例…………………………………………….……92
4-2-2 以住宿類綠建築為例……………………………………………….…94
4-2-3 以辦公類綠建築為例…………………………………………….……97
4-2-4 以其他類綠建築為例…………………………………………..….…100
4-3  環境貢獻量回饋機制效能解析
4-3-1 綠建築貢獻量對環境容受增益值分析………………..…………….104
4-3-2 綠建築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之影響…………………………………105
4-3-3 個別建築類組環境效益之分析………………………………………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2
參考文獻 ……………………………………………………………………...…116

圖目錄
圖3.1 環境政策評價系統概要圖………………………………………………...…58
圖3.2 綠化量指標評估因子設計比例…………………………………………...…65
圖3.3 總綠化量加權值分佈圖…………………………………………………...…68
圖3.4  誘導設計加權值分佈圖………………………………………………….…68
圖3.5 環境貢獻量比例圖…………………………………………………...………69
圖3.6  誘導設計加權值分佈圖 ………………………………………………..… 83
圖4.1 研究樣本各類建築類組綠化設計比較圖……...……………………………90
圖4.2  學校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組距圖…………………………………….92
圖4.3  學校類建築減少總建築面積組距圖……………………………………….93
圖4.4  學校類建築提高綠化設計加權比重組距圖……………………………….94
圖4.5  住宿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組距圖……………………………………95
圖4.6  住宿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組距圖…………………………………………96
圖4.7  住宿類建築提高綠化設計加權比重組距圖………………………………97
圖4.8  辦公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組距圖……………………………………98
圖4.9  辦公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組距圖…………………………………………99
圖4.10  辦公類建築提高綠化設計加權比重組距圖………………………….…100
圖4.11  其他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組距圖……………………………..…...101
圖4.12  其他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組距圖……………………………………….102
圖4.13  其他類建築提高綠化設計加權比重組距圖………………………..…...103
圖4.14  環境容受加權比較圖……………………………………….……….…...105
圖4.15  類組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加權比較圖……………………………..…...106
圖4.16  學校類建築回饋機制效益圖………………………………………..…...108
圖4.17  學校類建築環境容受加權比重分配圖………………………………….108
圖4.18  住宿類建築回饋機制效益圖………………………………………….…109
圖4.19  住宿類建築環境容受加權比重分配圖……………………………….…109
圖4.20  辦公類建築回饋機制效益圖………………………………………….…110
圖4.21  辦公類建築環境容受加權比重分配圖…………………………….…  110
圖4.22  其他類建築回饋機制效益圖……………………………………….……111
圖4.23 其他類建築環境容受加權比重分配圖……………………………...…  111 

表目錄
表2.1 各種溫室氣體之地球溫暖化係數(GWP) …………………………….……10
表2.2 溫室效應對於生態環境衝擊影響-以美國為例……………………………11
表2.3 森林碳循環過程…………………………………………………………..…14
表2.4台灣地區植物CO2固定量研究統計………………………………………15
表2.5 國外森林CO2固定效益研究統計…………………………………………18
表2.6  EEWH評估系統綠化量指標CO2固定基準………………………………19
表2.7  台灣原生喬木CO2固定量研究統計………………………………………20
表2.8 人工林益本比彙整………………………………………………………...…26
表2.9 國外碳排放權交易案例……………………………………………………27
表2.10 相關綠化法規彙整……………………………………………………...….29
表2.11 綠建築專章基地綠化評估基準……………………………………………41
表3.1 環境評價尺度…………………………………………………..……………46
表3.2 生態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之比較………………………………….…….…47
表3.3 國外落實迴圈經濟相關規範彙整……………………………………..……50
表3.4 京都議定書主要條文內容……………………………………………..……53
表3.5 生命週期評估架構………………………………………………………..…57
表3.6  綠化量指標評估因子分析…………………………………….………...…62
表3.7  2004年通過綠化量評估指標樣本統計……………………………………64
表3.8  2004年通過綠化量評估指標樣本環境貢獻量統計分析…………………67
表3.9  綠化量環境貢獻量經濟價值統計分析……………………………………70
表3.10 美國綠建築獎勵計畫彙整…………………………………………...……72
表3.11 綠建築稅率優惠之評斷基準………………………………………………73
表3.12 加拿大綠建築獎勵計畫比較表……………………………………………73
表3.13 日本環境共生推廣相關措施………………………………………………74
表3.14 能源類法之類似獎勵工具…………………………………………………75
表3.15 台北市建築執照工程造價標準表…………………………………………82
表3.16  綠建築環境貢獻之容積獎勵值計算---以綠化量指標為例……...………82
表4.1  環境容受相關理論……………………………………………………….…85
表4.3  環境永續發展指標體系設置原則…………………………….……………86
表4.4  環境永續指標生態類彙整……………………………………….…………88
表4.5 綠化量對環境容受力提升之效益………………………………..…………89
表4.6  研究樣本各建築類組綠化設計比重表…………………………………….90
表4.7  學校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20%……………….…………………….…92
表4.8  學校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20%............………………………………….…93
表4.9  學校類建築綠化設計加權值計算……………………………………….…94
表4.10  住宿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20%…………………………………...…95
表4.11  住宿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20%……………………………….……..……96
表4.12  住宿類建築綠化設計加權值…………………………………..…………96
表4.13  辦公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20%………………………………………97
表4.14  辦公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20%……………………………………………98
表4.15  辦公類建築綠化設計加權值………………………………………..….…99
表4.16  其他類建築減少總樓地板面積20%………………….……………….…100
表4.17  其他類建築減少建築面積20%…………………………….….…………101
表4.18  其他類建築綠化設計加權值計算…………………………………….…102
表4.19  個案類組影響因子分布……………………………….…………………103
表4.20  各類組環境貢獻量提高環境容受增益之比例……………………….…105
表4.21  各類組環境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影響程度之比例………………….…106
表4.22  各類組開發行為對環境容受加權比例……………………………….…107

附錄一  學校類組通過綠化量指標評估研究樣本…………………………....…119
附錄二  住宿類組通過綠化量指標評估研究樣本…………………….……...…131
附錄三  辦公類組通過綠化量指標評估研究樣本…………………………....…136
附錄四  其他類組通過綠化量指標評估研究樣本………………….………...…144
參考文獻
1.日本建築學會,2004,《建築環境マネジメント》,東京:彰国社。
2.鷲田豊明,2004,《環境政策と一般均衡》,東京:勁草書房。
3.王如松,1991,《走向生態城—城市生態學及其發展策略》,都市與計劃第十八卷第一期:11。
4.李永展
a.1998, 《從生態足跡觀點探討臺灣的永續發展》,經社法制論叢22:437-465。
b.1999,《永續環境規劃之新思維》, 台北: 環境教育季刊37:25-34。
5.李國忠等,2003,《都市森林環境價值的評估尺度》, 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17(1): 1-10。
6.林政誼,彭光輝1993,《綠建築獎勵業主措施及其執行機制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
7. 林政賢,2004,《綠建築評估指標適用性之研究》,碩士論文,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8.林幸樺,2002,《京都議定書彈性機制的採行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之研究—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之分析》,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9.林孟儒,2002,《因應全球二氧化碳減量生態趨勢之都市綠化政策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10.林憲德
a.2003,《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年更新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b. 2005,《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5年更新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1.張又升,2000,《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 博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2.張清溪等,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翰蘆圖書。
13.陳怡貞,2001,《新竹林區國有人工林益本比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14.陳雅芳,2005,《綠建築獎勵執行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15.陳錦賜、張世典,2000,《綠建築獎勵條例及獎勵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6.彭光輝、林憲德、王文安,2005,《綠建築綜合設計獎勵制度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17.黃正忠,2003,《能源與氣候變遷大戰的現況》,台北: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27:1-4。
18.黃光宇、陳勇,2002,《生態城市理念與規劃設計方法》,科學出版社:269-270 
19.黃金樹,2005,《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三民書局。
20.黃書禮
a.2000,《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台北:詹氏書局。
b.2004,《都市生態經濟與能量》,台北:詹氏書局。
21.楊明玉,2002,《以貢獻理念探討租稅課徵問題》, 博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
22.綠色奧運建築研究課題組,2003,《綠色奧運建築評估體系》,北京:中國建築工藝出版社。
23.蔡宗佑,2003,《六種台灣原生闊葉樹種對二氧化碳固定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 嘉義大學林業研究所。
24.劉慶男、彭光輝、王文安,2002,《綠建築設計績效制度及獎勵條例之研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5.廖述惠,2002,《樟樹與台灣櫸於林下栽植二氧化碳固定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26.賴奕錚,2003,《以生態城市觀點檢視台灣城市發展之環境課題》,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27.顧大維,2004,《台灣地區因應生態城市發展之對策架構的探討》,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網路資料
28.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Available:http://www.tcd.gov.tw/
29.台北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資訊網
Available:http://depair.taipei.gov.tw 
30.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系統
Available:http://www.cepd.gov.tw/sustainable-development/main.htm
31.行政院主計處
Available:http://www129.tpg.gov.tw/mbas/green/index.html
32.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Available:http://www.forest.gov.tw/
33.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
Available:http://ivy2.epa.gov.tw/NSDN/ch/ESI/ESIch.HTM
34.全國法規資料庫
Available:http://law.moj.gov.tw/
35.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
Available:http://www.cabc.org.tw/
36.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智庫
Available:http://www.npf.org.tw/organization-a6.htm
37.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
Available:http://sd.erl.itri.org.tw/fccc/index.htm
38.營建署全球資訊網
Available:http://www.cpami.gov.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