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917223300
DOI 10.6846/TKU.2019.00081
論文名稱(中文) 影響中華郵政VISA金融卡客戶使用行動支付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Chunghwa Post Company‘s VISA Consumers Using Mobile Pay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anking and Fina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吳金貞
研究生(英文) Jin-Zhen Wu
學號 7065301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09
論文頁數 8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沃牆(wclee@mail.tku.edu.tw)
委員 - 聶建中(niehcc@mail.tku.edu.tw)
委員 - 周恆志(nysf.chou@gmail.com)
委員 - 李沃牆(wclee@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金融科技
行動支付
電子支付
電子票證
中華郵政
關鍵字(英) Financial Technology
Mobile Payment
Electronic Payment
Electronic Ticket
Chunghwa Pos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行動支付不僅是一項新興的支付工具,亦為金融科技的創新技術發展。本研究以台灣百年企業「中華郵政」為個案,主要動機是希望深入了解中華郵政客戶使用VISA金融卡及各項網路、電子化交易或行動支付交易之行為態樣,並試圖在各項數據分析之中,找到目前中華郵政辦理行動支付業務所遇到的瓶頸,並提出相關建議。本文以中華郵政VISA金融卡客戶申辦行動支付與未申辦行動支付之各項行為態樣進行相關變數分析,並應用Logit模型分析進行參數的顯著性檢定,最後獲得具參考性結論,據以提出底下五點建議:一、辦理內部教育訓練或與外界研究機構合作開辦金融科技專業教育課程,以培育郵政 FinTech 金融科技專業人才。二、跨處室合作創新數位金融服務、發展 FinTech 金融科技專利、推動金融大數據平台之分析應用、普及行動支付、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應用。三、運用郵局內部大數據及分析工具,推出精準行銷方案與創新服務,以找出行動支付目標客戶。四、積極教育郵政窗口人員推廣行動支付及電子支付業務,給予高度績效評核成績,以鼓勵窗口人員願意提供客戶主動式服務以搶佔行動支付市場。五、尋求主管機關法令鬆綁,期能與第三方支付、網路、電子、票證、電信或新創業者合作,發展郵政多元支付工具,以擴大行動支付市場,期達成主管機關要求推廣行動支付目標。
英文摘要
Mobile payment is not only an emerging payment tool but is also an 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This study adopted the century-old Chunghwa Post Co., Ltd., Taiwan as the research case. The main motivation is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Chunghwa Post customers’ VISA debit card use and the behavioral patterns of various internet, e-trading, or mobile-trading. Additionall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find bottlenecks encountered by Chunghwa Post undertakings mobile payment businesse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propos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behavioral patterns of Chunghwa Post’s VISA debit card customers who applied or did not apply for mobile payment to carry out related variable analysis. The Logit model analysis was also applied to perform parameter significance testing and finally arrive at conclusions with referential value, based on which the following five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th: 1. Conduct internal education training or collaborate with exter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commence financial technology-relat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postal FinTech professionals; 2. Engage in cross-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on innovative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 FinTech patents, promote financial big data platform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and popularize mobile payment, electronic payment and third-party payment applications; 3. Apply post office internal big data and analysis tools, launch precision marketing plans and innovative services to find mobile payment target customers; 4. Actively educate postal contact personnel to promote mobile payment and electornic payment businesses and award high ratings for those with high performance, thereby encouraging contact personnel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active services and seize the mobile payment market share; 5. Seek regulatory relaxation from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in the hope of cooperating with third-party payment, internet, electornic, ticketing, telecommunications, or venture proprie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postal mobile payment tools, the expansion of the mobile payment market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obile payment promotion goals required by the concerned author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表  次	                         V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金融科技之發展	         7
第二節 台灣電子支付及行動支付之發展概況 13
第三節 中華郵政支付業務未來發展	19
第四節 行動支付相關文獻探討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資料來源與說明	        31
第二節 LOGIT迴歸模型	        32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7
第一節 研究變數的基本分析     	37
第二節 LOGIT 模型結果分析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8
參考文獻	                        82

表  次
表1 際三大PAY在台推行現況表	 2
表2 中華郵政各類業務儲金量表	 3
表3 台灣各項行動支付業者APP一覽表	18
表4 中華郵政E化服務項目	        20
表5 研究資料細項說明	        31
表6 年齡級距表	                37
表7 居住地區別	                39
表8 儲匯產品持有數表	        40
表9 存簿可用餘額級距表	        42
表10 平均消費級距表	        43
表11 是否申請電子帳單表	        44
表12 是否申請非過卡交易功能表	45
表13 是否申請國外交易功能表	46
表14 是否申請網路郵局表	        47
表15 是否下載E動郵局表	        48
表16 網路郵局是否綁定行動設備表	49
表17 近6個月過卡交易次數表	50
表18 近6個月非過卡交易次數表	51
表19 職業明細表	                53
表20 性別比較表	                54
表21 是否申請消費扣款交易功能表	55
表22 近6個月存款交易次數表	56
表23 近6個月提款交易次數表	57
表24 近6個月臨櫃交易次數表	59
表25 近6個月網路/E動郵局交易次數表	60
表26 近6個月ATM交易次數表	        61
表27 近6個月網路ATM交易次數表	63
表28 LOGIT模型迴歸分析估計結果	64
表29 變數與申辦行動支付之預測方向	66
表30 LOGIT模型預測結果	        67
表31 LOGIT模型預測能力分析	68
 
圖  次
圖1 台灣地區流通金融卡數量占比	 4
圖2 研究流程	                 6
圖3 年齡級距分佈圖	        38
圖4 居住地區分佈圖	        39
圖5 持有儲匯產品數量分佈圖	41
圖6 可用餘額級距分佈圖	        42
圖7 平均消費級距分佈圖	        44
圖8 申請電子帳單比較圖	        45
圖9 申請非過卡交易功能比較圖	46
圖10 申請國外交易功能比較圖	47
圖11 申請網路郵局比較圖	        48
圖12 下載E動郵局比較圖	        49
圖13 網路郵局綁定行動設備比較圖	50
圖14 近6個月過卡交易次數圖	51
圖15 近6個月非過卡交易次數圖	52
圖16 職業明細比較圖	        53
圖17 性別比較圖	                54
圖18 申請消費扣款交易功能圖	55
圖19 近6個月存款交易次數圖	56
圖20 近6個月提款交易次數圖	58
圖21 近6個月臨櫃交易次數圖	59
圖22 近6個月網路/E動郵局交易次數圖	60
圖23 近6個月ATM交易次數圖	        62
圖24 近6個月網路ATM交易次數圖	6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何麗娟(2015),我國推動電子支付業務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吳中志(2014),兩岸行動支付市場發展現況與合作契機,經濟前瞻,第151期,頁101-108。
3.吳靜芬(2018),各國政策對其發展行動支付之影響並討論台灣發展本土行動支付的機會,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研究所學位論文。 
4.李佑任(2016),大陸第三方支付發展對台灣發展電子支付業務之影響,淡江大學國際行銷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林詩萍(2014),信用卡支付與通路選擇行為分析-以全聯導入信用卡服務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林秀英(2015),風起雲湧的行動支付競賽,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8卷,第5期,頁55-63。
7.施宏憲(2017),金融科技對銀行經營模式衝擊之探討-分行未來創新模式,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8.張秀玉(2016),「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施行後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發展趨勢,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9.許採翠(2017),金融科技對我國銀行業衝擊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黃進穎(2018),金融科技浪潮下銀行分行經營績效之探討-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1.陳媛玟(2015),從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探討第三方支付之經營模式與發展方向,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12.陳韻茹(2016),FINTECH金融科技之發展與運用-以台灣銀行業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行銷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13.陳柏宇(2018),台灣行動支付的演進與未來發展—以台灣Pay為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14.葉嘉文(2017),金融科技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以線上貸款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5.詹子瑩(2017),金融科技未來發展新趨勢與架構化分析台灣面對的困境與利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6.萬麗雯(2015),從國外經驗看台灣銀行業未來數位化商品發展及相關作業風險控管,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17.劉筱涵(2015),台灣銀行業對行動支付的發展策略,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劉軒宏(2014),行動支付模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9.謝佳君(2016),台灣發展電子支付之探討以銀行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1. Davis, F. D. (199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roal Impa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Vol.38,No.3,pp. 475-487
2. Oliveiraa, T. M., Thomasb, G. Baptistaa., and F. Camposa. (2016) ”Mobile Payment: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Adoption and Intention to Recommend the Technolog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61, pp.404-414
3. Teo, A. C., Tan, W. H., Ooi, K. B., and Lin, B. (2016) ” Why Consumers Adopt Mobile Payment ?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LS-SEM)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https://doi.org/10.1504/IJMC.2015.070961
4. Taylor, S., and Todd, P. A . (1995)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6, No.2, pp.144-176
5. Wu, J. H., and Wang, S. C. (2005), “What Drives Mobile Commerce ?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Vol.l42,pp.719-729
三、其他
1.許世杰,2014。行動支付全面解析,Apple Pay 創造新時代的真正意義。取自https://panx.asia/archives/23918
2.MBA智庫百科,2016。金融科技(FinTech),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 
3.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2016。金融科技的全景描述與分析框架報告。
4.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8。行動支付大調查一/近四成手機用戶曾使用行動支付 LINE Pay、Apple Pay認知度最高。取自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486
5.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2017。
6.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統計月報,2018年。
7.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8。Gartner:2019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取自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4919
8.中文維基百科(Wikipedia),2019。臺灣電子票證列表,取自https://zh.m.wikipedia.org/wiki/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