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823401200
DOI 10.6846/TKU.2018.00088
論文名稱(中文) 居家服務人力影響因素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Labor Impact Factors of Home Care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會計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陳耀堂
研究生(英文) Yao-Tang Chen
學號 6056002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3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韓幸紋
委員 - 李娟菁
委員 - 單珮玲
關鍵字(中) 居家服務
人力影響因素
服務加成
關鍵字(英) Home Care
Labor Impact Factors
Mark-up Servi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長期照顧服務為勞務密集之產業,臺灣在面臨人口老化之同時,亦面臨照顧人力具有高流動率、留才不易、勞動條件不具吸引力,以致無法為該產業注入新勞動力。
  故本研究使用質性訪談法,蒐集影響居家服務人力之因素,及各項增加服務人力之可能來源,此外亦使用問卷調查法,針對目前加成機制使居服單位願意提供加成服務之意願;訪談對象為居服單位相關人員、照管中心相關人員、縣市承辦人員及社福系教授,問卷調查對象為居服單位負責人及其督導。
  研究發現照服員在獲得基本薪資外,希望提供具負荷服務能夠有額外的薪資獎勵,增加其服務意願;工作彈性可讓服務員兼顧家庭對人力有正面之影響;建立明確之職涯發展,對人力有正面影響;照顧服務工作之負荷對工作者所造成職業災害,對人力有負面影響;工作性質類似之替代工作,對於人力有負面影響;制度變更為工作者造成負擔,對人力有負面影響;良好機構氣氛對人力有正面影響;積極正向之人格特質對人力有正面影響;與個案建立良好關係對人力有正面影響;社會負面形象對人力有負面影響。目前加成項目提供率偏低主要為加成金額不具吸引力。
英文摘要
Long-Term Care service is a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n Taiwan, with facing Population Aging, a high labor turnover rate, difficulty to maintain labor and unattractive working conditions, it is unable to inject new labors into this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o collect the factors that might impact Home Care Labor and various possible sources which can increase labor. Besides, we us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determine if current service mark-up system can make Home Service Providers provide willingness of mark-up service. We take Home Service Providers, people prom Care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county government undertakers and professors of social welfare as interviewees, as well as owner and supervisors form Home Service as an objec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finds that in addition to basic salary, care workers hope to have additional salary incentives to increase their service willingness. Flexible working time makes employees balance work and family, whi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labor. Establishing a clear career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on labor. Occupational injuries caused by work to worker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labor. Similar jobs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on labor. The changes of Long-Term care system also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on labor. The good workplace atmospher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labor. People who have positive personalities cause a good effect on labor. Building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rvice user leads to a positive effect on labor. The negative social imag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labor. The mark-up provide rate of current mark-up items is low because of unattractive mark-up amou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灣居家服務員之人力現況	7
第二節 人員流動、留任及其因素	12
第三節 OECD國家對於長期照顧基礎人力訓練與留任措施	17
第四節 日本及臺灣長照加成制度介紹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1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4
第四章 訪談及問卷彙整與歸納	47
第一節 人力影響因素及可能增加之方法	47
第二節 加成項目使用狀況及意見	5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限制	6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3
參考文獻	74
附錄一 問卷調查	79
附錄二 訪談提綱	109

表目錄
表1-1:國際間人口老化速度之比較	2
表1-2:2017年臺灣照顧服務員需求量	5
表2-1:勞動力發展署辦理照顧服務員結訓人數及訓後就業率	9
表2-2:2011年至2017年之居家服務個案人數	10
表2-3:2011年至2017年之居家服務員人數	11
表2-4:OECD國家對於基礎長期照顧服務人員之訓練	17
表2-5:各國之長期照顧人力資源政策	22
表2-6:日本介護保險居家服務給付標準	24
表2-7:身體照顧服務	29
表2-8:日常生活照顧及家事服務	30
表2-9:居家陪伴服務	31
表2-10:居家服務給付額度、政府補助及民眾部份負擔金額	32
表2-11:照顧問題清單	34
表2-12:服務對象之服務加成	35
表2-13:居家服務提供單位費用加成	36
表2-14:日本及臺灣之長期照顧制度比較表	37
表3-1:焦點團體及個別訪談對象彙整	46
表4-1:問卷回收情況	59
表4-2:服務對象之服務加成支付碼對照表	65
表4-3:居家服務提供單位費用加成支付碼對照表	65
圖目錄
圖1-1:老年人口占率趨勢	3
圖2-2:2011年至2017年之居家服務員平均服務個案數	11
圖3-1:研究架構	40
圖4-1:健康照顧人員與工業及服務業平均薪資比較	48
圖4-2:服務對象加成項目調查結果(EX-AA01至EX-AA05)	62
圖4-3:服務對象加成項目調查結果(EX-AA06至EX-AA10)	63
圖4-4:居家服務提供單位費用加成項目調查結果	64
參考文獻
政府及官方資料
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Default.aspx
內政部:http://www.moi.gov.tw/
勞動部:https://www.mol.gov.tw/
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mp-1.html
社會保險司:https://dep.mohw.gov.tw/DOSI/mp-102.html
社會及家庭署:https://www.sfaa.gov.tw/SFAA/default.aspx
勞動力發展署:https://www.wda.gov.tw/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https://dep.mohw.gov.tw/DOS/mp-113.html
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https://statfy.mol.gov.tw/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www.who.int/en/

中文文獻
行政院(2007). 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 台北:行政院.
吳玉琴(2004). 臺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檢討. 社區發展季刊. 106:132-140.
吳玉琴(2013). 照顧服務人力的培育與留任. 社區發展季刊. 141:113-130.
呂寶靜、陳正芬(2009). 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訓制度之探究: 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3(1), 185-233.
宋惠娟、張淑敏(2000). 東部某護理之家在職護佐留任因素之探討. 長期照護雜誌, 4(2), 42-55.
杜麗珍、林藍萍、林金定(2007). 老人養護機構照護提供者工作壓力與健康初探. 臺灣老人保健學刊, 3(2), 73-82.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 質性研究方法: 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 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3(2), 122-136.
林春只、曾明月(2005). 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長期照護雜誌, 9(4), 349-360.
邵靄如、曾妙慧(2010)。我國長期照顧服務內涵、成本及調整機制分析計劃,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胡幼慧(1994). 社區性長期照護之支持體系研究:看護工、義工、專業網絡及病家網絡之需求與規劃. 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計畫.
倪麗芬(1999). 長期照護工作人員留任意願相關因素之探討. 台北: 行政院衛生署.
徐明仿(2014). 日本介護保險介護報酬相關規定文書翻譯計劃。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委託研究報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 中華民國人口推計(2016-206). 台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張火燦(1996).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台北:揚智.
郭俊巖、李綉梅、胡慧嫈、蔡盈修 、賴秦瑩(2015). 臺灣老人長期照顧體系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場風險之研究.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5(1), 129-169.
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市:五南.
陳宇嘉、余紅柑、吳雯婷、曾仁杰(2000). 台灣地區無自顧能力老人長期照護的服務供需探討. 鄭讚源主編 .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長期照護篇.
陳惠姿(2015). 長期照護實務. 永大書局
楊筱慧(2014). 居家服務工作的任務, 留任與離職因素.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12(1), 165-214.
楊筱慧(2017). 「走動式照顧服務」方案及其政策影響之探討-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葉淑娟(2003). 病患服務員在長期照護機構之滿意度研究. 秀傳醫學雜誌, 4(1), 11-21.
葉淑惠、楊麗玉、楊麗珠、林麗味、葉明莉、曾錦花、李婉萍(2003). 發展病患服務員與居家服務員整合性課程及配套措施. 長庚護理, 14(1), 31-41.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淑鈴(2017). 長期照護制度之發展及與醫療之整合—借鏡日本、德國、英國與南韓之經驗. 臺北市: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蔡漢賢(2000). 社會工作辭典.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衛生福利部(2016).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年-115年)核定本. 臺北:作者.
衛生福利部(2016). 長期照顧保險制度規劃報告. 臺北:作者.
鄭清霞、王靜怡(2014).社會性長期照護保險的財務處理。臺灣社會福利學刊,第12卷第1期,頁65-119。
戴玉慈、吳淑瓊(2002). 長期照護服務員角色和培訓留任策略之研究. 內政部. 

英文文獻
Alexander, J. A., Lichtenstein, R. L., Oh, H. J., and Ullman, E. (1998). A causal model of voluntary turnover among nursing personnel in long-term psychiatric settings.
Beck, R. C. (1990). Motivation: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Blumberg, B. F., Cooper, D. R., and Schindler, P. S. (2014).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McGraw-hill education.
Chandler, G. E. (1990). Retention: Has it obstructed nursing's view?. 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4(4), 70-75.
Francesca, C., Ana, L. N., Jérôme, M., and Frits, T. (2011). OECD health policy studies help wanted? Providing and paying for long-term care: providing and paying for long-term care. OECD Publishing.
Herzberg, F. (1959). Bernard MAUSNER a Barbara Bloch. SNYDERMAN. The Motivation to Work, 2. Aufl., NewYork-London.
Herzberg, Frederick, Bernard Mausner, and Barbara Bloch Snyderman.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Monahan, Rita Short, and Susanne McCarthy. (1992). Nursing home employment: The nurse's aide'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18(2), 13-16.
Morgan, D. L. (1996). 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 16). Sage publications.
National Institution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2014). Social security in Japan 2014 . (ISSN 1343-0742)
Neuman, W. L. (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and  Bacon. Needham Heights, USA.
Rose, J., Mullan, E., and Fletcher, B. (1994).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ff behaviour and stress levels in residential care.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7(4), 312-327.
Tai, Teresa Wai Chi, and Chester D. Robinson (1998). Reducing staff turnover: a case study of dialysis facilities.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23(4), 21-42.
Taylor, S. J., and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search for meaning.
Victor, V.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John Willey & Sons, New York.
Webster, N. (1988). Webster's dictionary. Promotional Sales Books, LL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