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715320800
DOI 10.6846/TKU.2017.00064
論文名稱(中文) 日本汽車產業投資東亞之研究-以中國大陸及泰國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The Japanese Automotive Investment in the East Asia: Mainland China and Thailan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日本自動車企業は東アジアにの投資活動-中国とタイを中心に-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亞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王曉玟
研究生(英文) Hsiao-Wen Wang
學號 60330009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9
論文頁數 7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錫勲(114550@mail.tku.edu.tw)
委員 - 何思慎
委員 - 陳永峰
關鍵字(中) 新興國家
破壞式創新
汽車產業
豐田汽車
關鍵字(英)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Disruptive Innovation
Automotive Industry
Toyota
第三語言關鍵字 新興国
破壊的イノベーション
自動車産業
トヨタ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汽車產業的規模既小、引擎多自美國進口,在1955年開始擴充工業發展,1970年代時期的日本的國產汽車數量突飛猛進,在1980年代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並且成為美國和歐洲之後的第三個汽車工業發展中心。
然而,1985年日本與美國簽署廣場協議以後,因日圓快速升值減弱了日本國內製造業等的出口競爭力,加上投資環境日漸惡化,使日本製造業等生產活動移向海外。並且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及股價崩跌,造成泡沫經濟破滅,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中。此外,日本在失落的二十年中,位在亞洲地區的新興國家紛紛崛起,例如鄰近的中國大陸以及位在東南亞國家等。
本論文以日本汽車產業為研究主體,以豐田汽車為例,探討豐田汽車進入新興國家市場-中國大陸及泰國為中心的東協市場的發展歷程,了解在當地的生產經營、銷售等方面擁有哪些成功的因素,使其能在眾多的日本、外國汽車企業中脫穎而出並在其汽車市場獨佔鼇頭。
英文摘要
In 1980s, Japan became the biggest car manufacturer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third development center of automobiles right after America and Europe.
However, since Japan signed the Plaza Accord with America in 1985, the rapid appreciation of the Japanese yen had lowered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its domestic manufacturing. Together with the worsening investment environment,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of the Jap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ed shifted to overseas. Moreover, the drop in real estates and the sudden decline in stock prices in Japan in 1990 led to the burst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long economic depression. Furthermore, in the 20-year-long depression, emerging countries in Asia (such as neighboring Mainland China and countries in the SoutheastAsia) have risen.
This study aims to probe into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 Japan, specifically examining how Toyota entered the emerging markets—Mainland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centering on Thailan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will be conducted to pierce into successful factor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that Toyota has in the given regions, enabling Toyota to stand out against 
numerous competitors from Japan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lead the automobile market.
第三語言摘要 第二次大戦を通じて、日本の自動車産業の規模は縮小し、エンジンはアメリカからの輸入が高い割合を占めた。1955年に通産省はヨーロッパからの技術導入を進め、トヨタ自動車は純国産メーカーとして発展していった。1965年以降、日本の自動車産業は国内市場の急成長と輸出拡大に伴い生産力を飛躍的に増大させ、世界の自動車生産の一角を占めるまで成長した。1970年代から日本国内とアメリカ向けを中心に輸出が増加した。さらに、1980年代末まではアメリカ、日本、ドイツ、フランス、イギリスで全体の約80%の自動車を生産し、世界最大の生産国になった。 しかし、1985年にはプラザ合意により円高ドル安へと誘導され、急激な円高が生じた。1991年にはバブル景気が崩壊し、資産価格(株価、地価)が一気に落下した。その上、円高不況による製造業の海外移転(特に中国、東南アジア諸国)が相次ぎ、産業空洞化が進んだ。1991年から約20年以上にわたり日本経済が長期的な低迷を継続した。日本が低成長であるのに対し、中国を始めとする新興国の成長率は上回り始めた。 また、本研究では日本自動車産業が中国とタイにエントリモード―を探求する。そして、トヨタを例として分析します。その後、ランキングによって多数の日本と海外自動車産業の中に、無敗のままに維持している成功の要因は何であるのかと、トヨタの事業展開を概観整理することにより明らかにしたい。
論文目次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日本、中國大陸、台灣的南向政策	8
第二節	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	11
第三節	破壞式創新	12
第三章 新的世界工廠-泰國	16
第一節	新南向政策-台灣	16
第二節	舊的世界工廠-中國	21
第三節	外國汽車在中國的發展	35
第四節	日本汽車在泰國的發展	48
第四章 新的世界市場-東協市場	55
第一節	新興國家市場-中國大陸	55
第二節	以泰國為中心的東協市場	58
第三節	豐田汽車在泰國的銷售策略	63
第五章 結論	69
第一節	各章總結	69
第二節	今後的研究課題	70
參考資料	72
專書	72
期刊	73
論文	74
日文期刊	75
中文官網	75
圖目錄
圖1-1  1980年-2016年亞洲地區國家的經濟成長率變化圖	2
圖1-2 日本對外投資推移圖(1965年-1999年)	3
圖1-3 論文分析架構圖	7
圖3-1 台灣在東協國家與中國大陸投資趨勢	19
圖3-2中國汽車工業產量狀況圖(1955年-1979年)	23
圖3-3中國汽車工業產量狀況圖(1990年-2001年)	28
圖3-4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變化圖(2005年-20012年)	30
圖3-5  1986年至2006年中國汽車進口關稅變化圖	31
圖3-6 車輛智慧化發展圖	35
圖3-7 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內部結構	45
圖3-8  1965年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案例數量	48
圖3-9  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汽車產銷量	53
圖4-1  1978年-2016年中國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趨勢	56
圖4-2 東協國家經濟成長率(%)	57
圖4-3  2005年-2014年外資直接投資東協國家趨勢	57
圖4-4  1980年-1990年日本對泰投資件數與泰國經濟成長率	60
圖4-5  1997年-2003年泰國汽車生產量、銷售量、出口量變化圖	63
圖4-6  IMV計畫的汽車、零組件生產概念圖	65
圖4-7  2004年-2015年的IMV總銷售量	66
圖4-8  TDEM公司概要圖 	67
表目錄
表2-1 潛力顧客群概要	13
表2-2因應破壞式創新的策略	15
表3-1 台灣對東南亞各國的投資概況表	20
表3-2 台灣四波南向政策之比較	21
表3-3中國汽車工業主要產量變化(1955年-1980年)	23
表3-4中國引進外資與技術的車廠 (1984年-1991年)	25
表3-5「三大三小二微」轎車廠	26
表3-6中國汽車工業主要產量變化(1981年-1990年)	27
表3-7中國汽車工業主要產量變化(1991年-2001年)	28
表3-8 中國汽車產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變化	30
表3-9  2004年《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概要	32
表3-10 十三五計畫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3
表3-11  BJ 2020和BJ 2021歷年總產量統計表	37
表3-12  2016年福特汽車在中國銷售量	39
表3-13 豐田汽車在中國主要的合資公司	41
表3-14 豐田汽車在中國主要的獨資公司	42
表3-15泰國產汽車銷量走勢	54
表4-1 各國經濟成長率(%)	55
表4-2 豐田汽車在泰國的據點設立	61
表4-3  IMV計畫的概要	66
參考文獻
壹、	專書
1.	唐杰、揚沿平、周文杰 (2009)《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戰略》,北京:科學出版社。
2.	林隆儀 (2016)《論文寫作要領》,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3.	劉慶瑞 (2009)《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軌跡:從戰後廢墟、經濟奇蹟到新挑戰的質性分析》,臺北:志良出版社。
4.	張古斌 (2004)《比較優勢:中國汽車產業的政策模式戰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5.	凌永成 (2005)《現代汽車與汽車文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6.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 (2013)《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	劉力鋼 (2008)《中國汽車製造業企業發展戰略》,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8.	郭宏 (2009)《全球市場:國內政治與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9.	劉剛 (2010)《中國經濟的第二次轉型:從製造經濟到創新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0.	水島愛一朗/著,曾玲玲/譯 (2011)《豐田章男》,台北:繁星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11.	日本經濟新聞社/著,吳廣洋/譯 (2005)《解讀TOYOTA的成功模式-向極致境界挑戰的「改革基因」》,臺北: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12.	尚虎平(2015)《一帶一路關鍵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林直道(2005)《危機與蕭條的經濟理論-對日、美及東亞經濟衰退的剖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李文卿(2010)《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台北:稻鄉出版社。
15.	王浦劬、劉尚希(2015)《一帶一路知識問答》,北京:人民出版社。
16.	宋鎮照(2006)《建構台灣與東南亞新世紀關係:南向發展之政經社場域策略分析》,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7.	彭百顯(1995)《南向政策與台灣經濟未來》,台北:財團法人新社會基金會。
18.	陳德銘(2008) 《中國特色商務發展道路:對外開放30年探索》,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
1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中國汽車工業學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 (2013)《汽車藍皮書-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貳、	期刊
1.	徐遵慈(2014)〈台灣產業的「新南向政策」〉,《貿易政策論叢》,第22期,頁67-112。
2.	苗圩(1994)〈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發展歷程簡介〉,《世界汽車》,第6期,頁31-33。
3.	滕伯樂(2009)〈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歷史回顧與發展思考〉,《中國汽配市場》,第4期,頁26-28。
4.	馬力(2003)〈中國汽車市場最近十年發展態勢分析〉,《世界汽車》,第1期,頁1-7。
5.	陳良忠(2012)〈急起直追的中國汽車產業〉,《車輛研測資訊》,第90期,頁21-26。
6.	黃仁德、林進煌(2007)〈亞洲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基金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1期46卷,頁101-145。
7.	戴萬平、洪柏智、袁又華(2011)〈日本汽車集團在泰國的發展〉,《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第4期,頁1-12。
8.	戴萬平(2010)〈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馬來西亞與泰國汽車產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3期,頁71-103。
9.	朱新民、譚偉恩(2005)〈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36卷第1期,頁1-48。
10.	台灣智庫編輯群(2013)〈台灣南向政策的成敗得失〉,《台灣思想坦克》,3月號,頁20-24。
11.	黃奎博、周容卉(2014)〈我國「南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8期,頁61-69。
12.	夏樂生(2006)〈論大陸經貿政策演變及影響-從「戒急用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頁86-101。
13.	諸昆雄、郭品(1995)〈結構調整時期的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展望》,第13期,頁15-16。
14.	陳茂瑋、林建甫(1999)〈亞洲金融危機成因之探討〉,《金融財務》,第1期,頁69-87。
15.	陳美菊(2011)〈金融海嘯前後新興亞洲國家資本移動分析〉,《經濟研究》,第11期,頁321-348。
16.	陳清泉(2011)年〈大東亞共榮圈的地緣政治密碼析論〉,《東亞論壇季刊》第471期,頁129-142。

參、	論文
1.	徐儀芬,《日本汽車進入大陸市場模式分析-以日本豐田汽車、三菱汽車為例》(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2.	張軒鉅,《德國汽車產業投資中國之研究-以福斯集團為例》(臺北: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歐洲聯盟研究組碩士論文,2012 年)
3.	周婉瑜,《中國大陸汽車零組件產業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2014 年)
4.	夏樂生,《中國大陸汽車產業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績效之分析》(臺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5.	王聰璧,《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以上海大眾為例》,(臺北:政治大學中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6.	廖志宏,《日本企業的全球化策略:以豐田汽車為例》,(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7.	韋忠將,《日本的東亞地區主義-從大東亞共榮圈到東亞共同體》,(中國大陸:貴州師範大學世界史碩士論文,2009年)

肆、	日文期刊
1.	田中武憲 (2006)「タイのおけるトヨタの経営「現地化」とトヨタ生産システム-「IMV+TPS=現地化」の法則」『名城論叢』第7巻第3号、pp.43-78
2.	川邊信雄 (2006)「タイの自動車産業自立化における日系企業の役割-タイ・トヨタの事例研究」『早稲田大学産業経営研究所『産業経営』』第40号、pp.75-115

伍、	中文官網
1.	日本豐田汽車官網,http://www.toyota.co.jp/jpn
2.	經濟部全球台商服務網,http://twbusiness.nat.gov.tw/
3.	中華民國行政大陸委員會官網,http://www.mac.gov.tw
4.	中華民國行政院官網, http://www.ey.gov.tw/
5.	中國標緻雪鐵龍集團官網,http://www.psa-peugeot-citroen.com.cn/zh-hans
6.	中國華晨寶馬汽車官網,http://www.bmw-brilliance.cn/cn/zh/index.html
7.	中國東風本田汽車官網,http://www.dongfeng-honda.com/
8.	中國五羊-本田摩托車官網,http://brand.newmotor.com.cn/wuyangbentian39/
9.	中國新大洋本田摩托車官網,http://www.honda.com.cn/motor/
10.	中國鄭州日產汽車官網,https://www.zznissan.com.cn/
11.	中國東風日產乘用車官網,http://www.stg.dongfeng-nissan.com.cn/nissan
12.	中國日產官網,http://www.nissan.com.cn/
13.	中國一汽馬自達官網,https://www.faw-mazda.com/
14.	中國長安馬自達官網,http://www.changan-mazda.com.cn/
15.	中國長安鈴木汽車官網,http://www.changansuzuki.com/
16.	中國江西昌河鈴木汽車官網,http://www.changheauto.com/
17.	鈴木(中國)投資公司官網,http://www.suzuki-china.com/
18.	中國濟南輕騎鈴木摩托車官網,http://www.qssuzuki.com.cn/
19.	中國東南汽車官網,http://www.soueast-motor.com/
20.	中國廣汽三菱汽車官網,http://www.mitsubishi-motors-global.cn/
21.	中國航天三菱官網,http://www.same.com.cn/
22.	中國大福官網,http://www.daifuku.com/cn/
23.	中國廣州菱擎汽車配檢有限公司官網,http://galqslqp.qipei8.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