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310043700
DOI 10.6846/TKU.2013.00087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提升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Remedial Progra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楊逸雲
研究生(英文) I-Yun Yang
學號 70074002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0
論文頁數 14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雅萍
委員 - 李昆翰
委員 - 鄭宜佳
關鍵字(中) 後設認知學習策略
遊戲式教學
英語補救教學
關鍵字(英)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Game-based Teaching
English Remedial Progra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以協助國中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改善其學業成績,達成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中的遊戲是使用拼讀字卡,仿照傳統撲克牌遊戲變化為四種教學遊戲,同時融入後設認知學習策略。
   本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偏遠地區某國中七年級英語低成就之學生,進行共二十四節之英語補救教學課程。研究範圍為英語字彙學習,課程內容針對字母拼讀法做教學設計,以促進英語低成就學生的基礎字彙能力。
   本行動研究之目的,一方面改善教師教學效能,另一方面則解決教學困境,以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教學,達成提升補救教學之成效。利用「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情形問卷」、「英語字彙能力測驗」前、後測結果之量化資料,及統整教學日誌、學習日誌、觀察與訪談紀錄等質化資料,以檢視結果,主要的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對於英語低成就學生學習動機之提升雖無影響,但整體及個別之學習狀況有正向的轉變。
二、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對於降低英語低成就學生學習焦慮有正面之幫助。
三、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能提升英語低成就學生的後設認知學習策略。
四、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能幫助改善英語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成效,特別是字彙學習中看字發音的部份。
五、透過行動研究歷程,對教學者本身及學習者都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運用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進行英語補救教學課程提供的教學範例,可協助一般教師瞭解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融入遊戲式教學設計的精神,據以自行發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或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remedial program which helps the low achievers in junior high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re are four educational games modeled on traditional poker games. The students use spelling cards in these games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meanwhile.
   The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are seventh graders of a remote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They join an English remedial program with twenty-four classes.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is vocabulary learning . Th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for phonics and is to promote the basis abilities of low achievers in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also to overcome teaching difficulties in daily classroom.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is expected to 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medial program. The quantitative data are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Questionnair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Test". The qualitative data contain teaching logs, learning log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records.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has no influence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low achievers, but it does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situation.
Second,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can help to reduce language anxiety of low achievers.
Third,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can help low achiever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Fourth,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can help low achievers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pronounciation of letters and words.
Fifth,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it has good influence on the teacher and low achievers.
   In this research, the English remedial program provides examples that can do help other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s of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game-based teaching, so they can develop their own teaching activities. It can also b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預期貢獻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英語學習	        8
第二節	遊戲教學	        17
第三節	後設認知學習策略	24
第四節	英語學習動機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學生學習動機之改變	52
第二節	學生學習焦慮之改變	54
第三節	學生後設認知策略之改變	56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效之改變    	58
第五節	教學者與學習者之改變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8
中文部分	78
西文部分	84
附錄	86
附錄1  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情形前測問卷	86
附錄2  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情形後測問卷	92
附錄3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前測)	98
附錄4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後測)	99
附錄5  教師教學日誌(範例)	100
附錄6  學生學習日誌(範例)	101
附錄7  家長/導師觀察紀錄	102
附錄8  訪談紀錄	        103
附錄9   形成性評量1	104
附錄10  形成性評量2	105
附錄11  補救教學教案	106
附錄12  補救教學教材	114
附錄13  補救教學家長同意暨授權書	139
附錄14  專家審查問卷1(量表)	140
附錄15  專家審查問卷2(測驗)	144

表 目 錄
表2-1 國內近三年英語字彙學習之相關研究...........................15
表2-2 國內外近年英語遊戲教學相關研究.............................22
表2-3 國內外近年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28
表2-4 後設認知過程與常見之策略...................................30
表2-5 四種心理學派的對動機觀點之比較.............................33
表3-1 補救教學方案學生學習狀況簡述表.............................39
表3-2 教學計劃表.................................................44
表3-3 教學活動設計表.............................................46
表3-4 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對照表...................................50
表3-5 資料編碼表.................................................51
表4-1 英語學習原因量表前、後測得分...............................52
表4-2 英語學習情形量表前、後測得分...............................54
表4-3 國中學生後設認知學習策略量表前、後測得分...................56
表4-4 教學前後學生S1 之學習狀況比較表............................64
表4-5 教學前後學生S2 之學習狀況比較表............................65
表4-6 教學前後學生S3 之學習狀況比較表............................66
表4-7 教學前後學生S4 之學習狀況比較表............................67
表4-8 教學前後學生S5 之學習狀況比較表............................68

圖 目 錄
圖 2-1 英語各年級第1 次學習差異成就剖面圖..........................13
圖 2-2 學習策略系統的兩大策略、六項策略類別與十九項策略群間的相互關係
...............................................................27
圖 3-1 研究架構圖.................................................38
圖 3-2 研究流程圖.................................................41
圖 4-1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看字發音部份前、後測得分變化.............59
圖 4-2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聽音填(圈)字部份前、後測得分變化.........59
圖 4-3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單字聽寫部份前、後測得分變化.............60
圖 4-4 英語字彙能力測驗總分,前、後測得分的變化...................61
圖 4-5 英語字彙能力的平均得分前、後測得分的變化...................6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再得(2002)。發音,自然就好!(二版)。臺北市:幾何文化。
王勝忠(2010)。英語雙峰現象解決之道。師友月刊,516,75-78。
王惠玲(2010)。靜心冥想法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字彙學習成就的影響-以注意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榮俊(2011)。視字學習融入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331,48-51。
王瑩琪(201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一所偏遠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田吉賢(2010)。台灣英語學習者詞語搭配能力與詞語搭配學習策略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美慧(2012)。探討遊戲文法教學對小六學童學習英語過去式文法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貞霓(2010)。台灣技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屏東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
李咏吟等(2001)。學習輔導 :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再版)。臺北市:心理。
李思韻(2012)。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英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雪梨(1990)。寓教於樂──談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教與愛,30,33-36。
杜彥誼(2010)。遊戲融入英語字彙教學對低成就國三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杜振亞、郭聰貴、周伶瑛、鄭麗娟、林麗娟、吳佳蕙(譯)(2007)。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原作者:Gagne, R. M., Wager, W. W., Keller, J. M., & Golas, K. C.)。臺北市:湯姆生。(原著出版年:2005)
沈姿蓉(2006)。遊戲融入英語字母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依筱雯(1998)。字母拼讀法的應用(二版)。臺北市:敦煌。
林至誠(2000)。拼音之後,閱讀之前,英語教學-談字母拼讀之後續練習。英語教學,24(3),20-28。
施佳君(2007)。戲劇教育策略融入國小高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以繪本為媒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 : 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原作者:Moyles, J. R.)。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9)
洪美玉 (2011)。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焦慮、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洪麗文(2011)。字母拼讀法在國小英語領域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徐筱宇(2005)。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2006)。教育心理學。(原作者:Woolfolk, A. E.)。臺北市:臺灣培生。(原著出版年:2004)
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仲偉(2010)。設計英語造句遊戲以提升國小英語學童英語句子寫作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澡外語學院,高雄市。
張怡雯(2012)。讀者劇場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朗讀流利度及學習態度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淑筵(2004)。英語學習策略教學對國中生的學習表現與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張舒涵(2012.02.06)。補就教學教部擬投入10億。【立報/新聞群組】。取自http://history.n.yam.com/lihpao/garden/201202/20120206210741.html
張新仁、簡茂發、傅粹馨、邵秋桃(2008)。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5-2413-H-017-006),未出版。
教育部(2011)。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100.04.20公布)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與教學/國中小補救教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網頁】。取自http://12basic.edu.tw/RunDetail.php?Seq=1
莊蕙瑜 (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許有德(2009)。國中英語拼字遊戲系統的設計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杏如 (2005)。臺北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許宜雯(2012)。遊戲式語音打字教學策略輔助國小四年級學童字母拼讀學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美雪(2004)。強化式字母拼讀法教學對台灣國小學童英語早期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郭慧雯(2000)。英語學習策略對高中英語科低成就生輔導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冠宜(2006)。字母拼讀法融入國小英語科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奎伯、顏思瑜(譯)(2008)。教育心理學 : 為行動而反思(原作者:O'Donnell, A. M., Reeve, J., & Smith, J. K.)。臺北市 : 雙葉。(原著出版年:2007)
陳宥儒等(譯)(2011)。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原著者:Robert J. Sternberg & Wendy M. Williams)。臺北市:華騰。(原著出版年:2008)
陳琬如(2010)。內在動機教學活動融入英語科單字教學對於提昇單字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慈珍(2011)。國中生的英語課堂活動與英語學習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屏東縣。
陳麗鳳(2006)。運用內在動機活動在國小英語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程玉秀(1999)。第二語言課堂焦慮的本質,英語教學,23(4),1-15。
黃宜茹(2011)。國小學生英語字彙學習策略與學習風格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春梅(2007)。幼兒英語教育的迷思。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7。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7/67-30.htm
黃涵鈺(2007)。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湄雅 (2006)。從兒童語言發展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與教學的問題。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8。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8/58-21.htm
楊雪蕙(2009)。字母拼讀法和多媒體圖像記憶法對國中資源班學生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詠婷(2010)。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縣。
楊懿麗(譯)(1988)。自然教學法 : 如何在教室內促進語言的習得 (原作者:Krashen, S. D., & Terrell, T. D.)。臺北市:幼獅。(原著出版年:1983)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陳世芬、曾慧敏、王珮玲、陳慧萍(2010)。教育心理學(二版)。臺北市:心理。
葉東鑫(2011)。英文學習雜誌閱讀策略之探討—以地球村英語學習雜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詹雅琪(2010)。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研究-以英語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欣怡(2011)。在網路探究教學課程中外語學習者激勵式學習策略使用之研究-以台灣中部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廖彥棻(1999)。台灣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柏森、胡家榮、周彥(譯) (2005)。英語學習策略完全教學手冊(原作者:Chamot, A. U., Barnhardt, S., El-Dianry, P. B., Robbins, J.)。臺北市:臺灣培生。(原著出版年:1999)
熊祐琪(2011)。台灣國中八年級生的英文字彙學習策略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婷婷(2012)。使用「省時省力法」檢視非英語系大一生重新學習英文舊單字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歐用生(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蔡孟霖(2010)。遊戲融入七年級英語單字學習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谷苑、郭俊賢(譯)(2004)。學習原理 : 心智.經驗與學校(原作者:Bransford, J.D., Brown, A. L., Cocking, R. R., Donovan, M. D., & Pellegrion, J. W.)。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黎瓊麗(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賴國堂(2007)。國中學生英語習得環境,英語習得動機,英語習得策略與英語習得成就之關係----以苗栗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賴麗珍(譯)(2007)。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 150種策略 (原作者:Raffini, J. P.)。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謝健雄(2002)。EFL教學競戲面面觀 Aspects of EFL games(二版)。臺北市:文鶴。
簡玉卿(2006)。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單字學習策略教學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魏淑珍(2010)。國中生運用自我監控策略對於英語科學業成就與動機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羅小玫(2011)。摘要策略訓練對台灣九年級學生單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蘇旻洵(譯)(2006)。語言學習策略手冊(原作者:R. L. Oxford)。臺北市:湯姆生。(原著出版年:1990)
龔愛琳(2011)。全班性同儕指導策略對台灣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西文部分
Bransford, J.D., Brown, A.L., Cocking, R.R.,Donovan, S.M., & Pellegrino, J.W. Eds.). (2000).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Rev. e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Chamot, A.U., Barnhardt, S., El-Dinary, P.B., & Robbins, J. (1999).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 White Plains, N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 Plenum.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gne, R. M., Wager, W. W., Golas, K. C., and Keller, J. M. (2005).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Belmont, CA.: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Gass, S. M., & Selinker, L. (200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an introductory course (3rd ed). New York: Routledge.
Isenberg, J. P., & Jalongo, M. R. (1997).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
JISC. (2007). Game-base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jisc.ac.uk/media/documents/publications/gamingreportbp.pdf 
Ketamo, H., & Kiili, K. (2010). Conceptual change takes time: Game based learning cannot be only supplementary amus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9(4), 399-419.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854552811?accountid=14237
Kim, B., Park, H., & Baek, Y. (2009). Not just fun, but serious strategies: Us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n game-based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52(4), 800-810.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61918561?accountid=14237
Krashen, S. D. (198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 Prentice-Hall.
Krashen, S. D., & Terrell, T. D. (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Prentice-Hall.
Moyles, J. R. (1989) Just playing? The role and status of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ilton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O’Donnell, A. M., Reeve, J., & Smith, J. K. (200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flection for action.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Oxford, R. 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Raffini, J. P. (1996) 150 ways to increas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Schunk, D. H., & Zimmerman, B. J. (2008).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einstein, C. E., & Mayer, R. E. (1986).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Macmillian.
Wright, A., Betteridge, D., & Buckby, M. (2006). Gam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3rd ed).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